GBT 39635-2020 金属材料 仪器化压入法测定压痕拉伸性能和残余应力.pdf

GBT 39635-2020 金属材料 仪器化压入法测定压痕拉伸性能和残余应力.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24689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9635-2020 金属材料 仪器化压入法测定压痕拉伸性能和残余应力.pdf

ICS 77.040.10 CCS H22

GB/T396352020

DB31T 1237-2020标准下载金属材料仪器化压入法测定

MetallicmaterialsMeasurement of indentation tensileproperties and residual stresses byan instrumented indentationtest

ISO/TR29381:2008,MetallicmaterialsMeasurementofmechanica properties by an instrumented indentation testIndentation tensile properties NEQ)

GB/T39635—2020目次前言引言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符号和说明原理试验机·10.2试验程序129结果的不确定度·1310试验报告13附录A(资料性)单轴拉伸性能和压痕拉伸性能的比较·15附录B(资料性)钻孔法、切割法、X射线衍射法和仪器化压人试验法测试残余应力的比较....18参考文献21

GB/T396352020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SO/TR29381:2008《金属材料仪器化压人试验测定力学性能压 痕拉伸性能》编制,与ISO/TR29381:2008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文件与ISO/TR29381:2008的主要差别如下: 修改标准名称为“金属材料仪器化压人法测定压痕拉伸性能和残余应力”,增加了测定残余 应力部分,以指导仪器化压入试验方法进行压痕拉伸性能和残余应力的测定; 修改了范围,删除了ISO/TR29381:2008第1章三种方法的叙述,增加了残余应力的叙述;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增加了球形压头和维氏压头的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符号和说明,增加了残余应力部分的符号和名称; 保留了ISO/TR29381:2008的应力应变法5.1.1原理和5.1.16数据分析作为本文件的5.1压 痕拉伸性能测量原理,调整了ISO/TR29318附录A的A.3作为本文件的5.2为残余应力测 量原理,并对内容进行修改;删除了没有应力应变法直接有效的有限元分析法和神经网络法的 内容,增强了仪器化压人试验方法的可操作性; 增加了残余应力试验程序。 本文件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 究院、北京春秋阳光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华电器材检测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尚材验机有限公司、上海海 关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成都海光核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时代 之峰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余征跃、董莉、孙明成、许学龙、马恒、邓小伟、侯慧宁、卫志清、昊益文、苟渊、 方健、陈天斌。

GB/T396352020

GB/T396352020

金属材料仪器化压入法测定

试验原理、试验机、试样、试验程序、结果的不确定度和试验报告等 本文件适用于金属材料压痕拉伸性能和残余应力的仪器化压人法测定。仪器化压入试验符合 GB/T21838.1的分类,属宏观范围,压人试验力为2N~3kN。

GB/T 396352020

出的符号适用于本文件,也可见图1、图2和图3

GB/T39635—2020表1(续)符号说明单位在压头杆端部的球形压头长度mm压痕应变硬化指数某方向的残余应力与其正交方向的残余应力的比值R球形压头半径mmsFmax处试验力卸载曲线切线的曲率N/mm两个随意接触半径的加载曲线曲率之比α维氏压头对面角的角度(°)EIT压痕真应变E IT.y压痕屈服强度值时的压痕真应变EIT."压痕抗拉强度值时的压痕真应变确定非等轴残余应力的比例数球形压头和试样接触时接触角度的1/2(°)压痕真应力N/mm²O IT.r应变为0.08时的压痕强度,用仪器化压入试验测量N/mm²IT.y压痕屈服强度N/mmO IT.u压痕抗拉强度N/mm²残余应力N/mm平均残余应力N/mm?沿压痕方向施加的剪切应力分量N/mm?平均接触压力与真应力的比值,塑性约束因子F8a)维氏压头b)维氏压痕图1维氏压头和压痕3

GB/T396352020

5.1.5.2通过代人图5中每条卸载曲线的最大试验力Fmx处的值得到真应力真应变数值。这些数据点 应与幂化硬化指数材料的关系式(6)或者线性硬化材料的关系式(7)所对应:

..........

T=KeT G=a十be

虫度就是弹性变形具线和塑性变形曲线 的分段点。通常用0.2%的应变偏移量来确定屈服强度。真应变εIT.在压痕屈服强度处可以表示为 式(8),压痕屈服强度1T.由式(9)确定(见A.4)

GB50385-2018 矿山井架设计标准+.........................

5.1.5.4抗拉强度出现在颈缩发生前的最大应力处。基于拉伸不稳定性原理,抗拉强度处的真应变 EIT.u可以由式(10)表示。尽管压痕抗拉强度处的真应变IT.和应变硬化指数nr之间的线性关系已 经验证,但事实上不是完全线性关系。因此,建议增加试验修正因子来获得准确的真应变err.u。最后压 痕抗拉强度6T由式(11)确定(见A.5)

5.2残余应力测量原理

OIT.u=Kenl.

IT.u=c·nnT OI.u= Ke.

DB31/T 885-2015标准下载GB/T39635—2020有应力目标部位与无应力参考部位的材料性能是否相同?否?VT,VR试验流程→VT,VR,ST,SR试验流程有应力目标部位相同的材料性能无应力参考部位有应力目标部位不同的材料性能无应力参考部位1VTVRVTSTVRSR目标部位参考部位目标部位参考部位xbofrkdhguas.0残余应力:试验力差(FF)说明:(1+p)+ VT目标部位维氏压头压入试验Fs+VR参考部位维氏压头压入试验平均残余应力:O ST目标部位球型压头压入试验3 ()●SR:参考部位球型压头压入试验As试验力差=—F图6仪器化压入试验测定残余应力的原理8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