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133-2019 水电工程探地雷达探测技术规程(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NB/T 101332019
解释图、成果分析平面图等;而资料审查是对项目全过程的审 查,所以要提交全过程的资料。 3.3.5~3.3.6此两条规定了探地雷达探测成果报告校核的主要 内容,以避免校核工作表面化。报告校核和审查的重点不同,报 告校核侧重于原始数据的准确性、计算分析过程的正确性、文字 图表问题等,报告审查侧重于项目整体的符合性、最终结论的正 确性等。
3.3.7资料归档是探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归档的
3.3.7资料归档是探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QX/T 226-2013标准下载,归档的资料包含
了雷达探测工作的准备工作、现场工作、处理解释、成果校审等 全过程,是后期成果查询和追溯的保证,对雷达探测的现场工 作、处理解释和技术改进等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也是知识体系 建立的基础。
NB/T 101332019
是在系统调查当前各水电行业单位使用的探地雷达仪器型号、性 能指标的基础上,结合以往工程经验,对探地雷达主机的主要参 数指标进行的规定,该指标满足当前水电行业探地雷达浅层地质 探测和工程质量检测的基本要求;同时也综合考虑了水电行业当 前使用的探地雷达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4.1.2脉冲型探地雷达的天线除使用最广泛的平面天线外,还
有杆状天线、框架状天线和井中天线,平面天线主要分单体天线 和分体天线,单体天线有屏蔽天线和非屏蔽天线。雷达天线的主 要指标是中心频率和频带范围,中心频率允许偏差、频带范围主 要基于探测精度要求确定
4.2仪器的使用与保养
4.2.1本条规定了仪器使用的原则性要求,一般仪器使用记录 主要填写项目名称、使用人、现场条件、仪器状态、是否有特殊 状况等
设备,因此存储对防潮、电磁辐射有严格的要求。好的储存条件 可以延长仪器寿命、保持仪器精度
能会造成仪器元器件受损或者接头处松动,因此运行过程需要采 取防震措施。
NB/T101332019
重新进行校验以评价其状态和留下校验的基准值。 4.2.5~4.2.6这两条是对仪器检查和校验的规定,为保证现场 测试数据的可靠,需要按照要求对仪器进行开工检查和定期 校验。
重新进行校验以评价其状态和留下校验的基准值。 4.2.5~4.2.6这两条是对仪器检查和校验的规定,为保证现场 测试数据的可靠,需要按照要求对仪器进行开工检查和定期 校验。
NB/T1013320195探测方法与技术5.1一般规定5.1.1天线选择需要考虑具体探测工作的综合情况,首先要根据探测目的选择合适的天线,需要综合考虑探测目的体的深度、目的体的大小等因素。探测目的体理深大,则尽量选择低频的天线:埋深浅,则选择高频的天线以提高分辨率;天线选择时需要平衡探测深度和分辨率的关系。其次,介质的电性特征对天线选择也有影响,如果介质的电导率大,对电磁波的吸收相对较大,则选择相对低频的天线,反之,则可以选择相对高频的天线。再次,天线性能对天线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有些探地雷达仪器的发射功率较强,则可以选择相对高频的天线,而有些型号的=仅器发射功率偏弱,则在进行天线选择时,就应该选低频一些的V天线厂最后。,探测工作环境也是影响天线选择的因素,比如场地人的开阔度等,需要综合考虑。最好的天线选择的方法是在正式工作展开前,开展试验工作。5.1.2现场存在金属和电磁干扰物时,对雷达有效信号将形成干扰,甚至可能淹没自标体的反射信号,因此现场工作要尽量避免干扰源。当然来自扰源的信号也画能与自标体信号分离,这时就需要记录十扰源的位置,以便在后期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时加以识别。5.1.3由于距离天线较近的小体积的金属物体对雷达信号也存在干扰,因此本条对支撑天线的器材和天线操作人员佩带金属物件也进行了规定。如果这些干扰源与天线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则在雷达信号上形成规则干扰,较容易识别。手机等通信设备,特别是在通信过程中对雷达信号形成很强的于扰,因此工作过程45
NB/T101332019
能由于现场干扰严重导致数据信噪比变差,或者电源问题导致信 号变弱,或者介质发生变化使原来设置的增益参数等不合理造成 信号显示异常等,这时需要暂停工作,排除问题后再继续。
能由于现场干扰严重导致数据信噪比变差,或者电源问题导致信 号变弱,或者介质发生变化使原来设置的增益参数等不合理造成 信号显示异常等,这时需要暂停工作,排除问题后再继续。 5.1.5一定比例的检查观测工作是数据质量的保障,其中5% 的检查工作量是根据《水电水利工程物探规程》DL/T5010的 要求确定的,第3款相对误差为10%的要求是综合考虑了探地 雷达分辨率的情况确定的
5.1.5一定比例的检查观测工作是数据质量的保障,其中
的检查工作量是根据《水电水利工程物探规程》DL/T5010的 要求确定的,第3款相对误差为10%的要求是综合考虑了探地 雷达分辨率的情况确定的,
5.1.6本条对原始数据不合格的情况作出了规定,其中第3素
中原来的观测系统、记录时窗、滤波参数等虽可能通过试验工作 进行选取,但是现场工作中可能还是会随着探测介质和现场环境 的变化导致设置不合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重新选取,而不能在 整个工区中采用统一的工作参数,这样可能会导致数据质量不 合格。
5.2.1探地雷达试验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介质的物性参数进行 验证或标定,确定满足探测目的和精度要求的天线频率、工作方 法及仪器参数,为后续有效开展探测工作打下基础。 5.2.2试验前编制试验方案可以使试验工作更加全面和有序, 试验方案的内容可以包括试验目的、拟选择的试验场地、采用的 试验仪器及参数、试验工作步骤、试验取得的成果等,可以根据 具体的工作编制。
5.2.1探地雷达试验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介质的物性参数进行 验证或标定,确定满足探测目的和精度要求的天线频率、工作方 法及仪器参数,为后续有效开展探测工作打下基础
5.2.2试验前编制试验方案可以使试验工作更加全面和
式验方案的内容可以包括试验目的、拟选择的试验场地、采用的 式验仪器及参数、试验工作步骤、试验取得的成果等,可以根据 具体的工作编制。
5.2.3试验地点一般选在目标体情况已知的位置,比如已知钻 孔附近、出露点等
5.2.3试验地点一般选在目标体情况已知的位置,比如已
5.2.4本条是关于探地雷达试验工作内容的相关规定,试验工
NB/T 101332019
目标,根据要求的垂直分辨率确定中心频率。如果探测目标呈水 平分布,要先估算目标深度,再根据水平分辨率确定中心频率, 然后计算最大探测深度。如果最大探测深度小于实际目标深度, 需降低中心频率以获得适宜的探测深度。中心频率f。按下式 选定:
f。=150/(αe)
本条第2款中,采用共中心点法测量时,反射信号一般可能 来自地下固定空间位置;而采用宽角法测量时,反射信号来自地 下不同空间位置,因此在进行介电常数或雷达波速标定测量时 如果试验场地允许的话,一般采用共中心点法作为标准测量方式 本条第3款中,连续测量法工作效率高,主要应用在测试表 面比较平坦或障碍物很少的情况下,如隧洞衬砌、大坝面板、公 路和铁路路基、建筑场地等。点测工作效率相对较低,主要应用
NB/T101332019
NB/T10133—20
在测试表面回凸不平、障碍物较多的情况下,其工作效率与测点 点距直接相关;在满足探测横向分辨率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加天 点距,以提高工作效率;当探测深度较天时,最好采用点测。 本条第4款中,连续测量天线移动速度需要小于采样速率与 道间距的乘积。采样速率为单位时间内雷达系统能完成的采样道 数;道间距根据横向分辨率确定,与点测点距类似,按75(fNe) 求取。测试过程中关线移动速度的不均匀会导致同一条剖面中不 司测段空间采样率发生变化,造成异常横向尺寸的放大、缩小或 产生假异常,因此在部面上应先按等间距标记好距离或桩号,在 处理资料时对数据中的距离标记分段进行调整。 本条第5款中,时窗选定按下式进行:
T=K(2Dmax/~)
式中:T一 时窗(ns); K一折算系数,1.3~1.5,为地层速度变化及目标深度 变化留出的余量; 一 地层介质中的平均电磁波波速(m/ns); Dmax一一最大探测深度(m)。 5.2.6试验效果评价主要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评 价最终采用探地雷达方法能否达到探测目的,以及需要采用的工 作方式和参数是否合理。 5.2.7试验数据是原始数据重要的一部分,是工作参数选取的 依据,为确保资料可溯源,试验数据应按归档要求进行归档。如 出用
5.2.7试验数据是原始数据重要的一部分,是工作参数选取的 衣据,为确保资料可溯源,试验数据应按归档要求进行归档。如 果试验工作选择在生产测线上完成的,也可以作为生产成果的 部分,
代验工作不能涵盖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工况条件,当生产
5.2.8试验工作不能涵盖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工况条件,当
过程中目标体雷达回波急剧衰减,且通过增强降噪等处理后仍不 能突出目标体时,如遇到介电常数明显改变(衬砌混凝土龄期或 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表面潮湿或渗水、介质含水率增大),或 探测目标体深度超过试验最大深度时,均要进行补充试验工作
NB/T 101332019
5.3.1部面法是探地雷达的主要探测方法,影响测线间距的主 要因素为天线频率、探测深度、探测目标体横向分辨率等。测线 或测网密度要综合考虑天线频率、目标体大小、空间分布、理深 等因素,当探测目标体规模较小、埋深较浅时,选用探测精度较 高、探测深度较浅的高频天线,测线间距布置得密一些;反之当 探测目标体规模较大、埋深较深时,要选用探测深度较深的低频 天线,测线间距可以布置得稀一些。本条的线距和点距是基于水 电行业多年工程实践和技术设备指标而规定的。 点测法测点间距可依据尼奎斯特采样定律按下式计算:
n=75/(fcVe.)
式中:n 测点间距; 一相对介电常数; f一一天线中心频率(MHz)。 探测具有一定走向的目标体时,比如管线、钢筋等一维体, 具有一定倾角的地层、节理裂隙、断层、软弱夹层、裂缝等二维 体,测线一般垂直目标体走向方向;探测三维目标体时,比如岩 溶、空洞等,宜采用网格状布置测试。
一7 相对介电常数; f。一天线中心频率(MHz)。 探测具有一定走向的目标体时,比如管线、钢筋等一维体, 具有一定倾角的地层、节理裂隙、断层、软弱夹层、裂缝等二维 本,测线一般垂直目标体走向方向;探测三维目标体时,比如岩 溶、空洞等,宜采用网格状布置测试。 5.3.2探地雷达的天线频率越高,其探测深度越浅,探测分辨 率越高;探地雷达的天线频率越低,其探测深度越深,探测分瓣 率越低。地面浅层地质探测时一般要求有更深的探测深度,还要 考虑覆盖层、地表植被、地形、风化层的影响,采用频率较低的 天线;洞室检测时,其探测深度要求较浅,但探测精度高,采用 较高频率的天线;有些情况下要求既要探测浅层的结构,也要探 测深部的缺陷情况,一般采用频率高低不同的天线进行两次探 测,或直接使用具有多个频率的多天线进行一次扫描探测。 5.3.3采用探地雷达部面法探测时,连续测量方式具有工作效
率越高;探地雷达的天线频率越低,其探测深度越深,探测分辨 率越低。地面浅层地质探测时一般要求有更深的探测深度,还要 考虑覆盖层、地表植被、地形、风化层的影响,采用频率较低的 天线;洞室检测时,其探测深度要求较浅,但探测精度高,采用 较高频率的天线:有些情况下要求既要探测浅层的结构,也要探 测深部的缺陷情况,一般采用频率高低不同的天线进行两次探 测,或直接使用具有多个频率的多天线进行一次扫描探测
5.3.3采用探地雷达面法探测时,连续测量方式具
NB/T101332019
移动速度不匀速、环境电磁干扰会降低雷达图像质量。点测方式 可克服地表凸凹不平等造成天线不便连续移动,其优点是雷达扫 描不受时间控制,天线能与地表或洞壁较好接触,采用多次叠加 扫描可有效消除随机干扰、突出深部异常;缺点是工作效率较 低、追踪同相轴需加密点距测量
5.3.4本条规定了仪器工作参数设置要求
本条第2款中,采样率是单位时间的采样点数。采样率由尼奎 斯特(Nyquist)采样定律控制,即采样率至少达到记录的反射波中 最高频率的2倍。大多数探地雷达系统,频带与中心频率之比为 1:1~1:2,即发射脉冲能量覆盖的频率范围为0.5倍~2.0倍,按 Nyquist定律,采样速率至少要达到天线中心频率的3倍~4倍,为 使雷达记录波形更完整,采样率为天线中心频率的6倍以上。 本条第3款中,连续测量时,扫描速率和天线的移动速度决定 天线经过目标体时对目标体的扫描次数,如果天线移动速度过快, 当目标体较小,在雷达记录上对目标体的扫描数过少,就无法较好 的反映目标体的特征,所以规定通过目标体的扫描不少于10道。 本条第4款中,带通滤波对雷达图像处理取决定性作用,设 置不好会遗失很重要的目标体信息,给雷达数据解释造成困难, 因此设置带通滤波参数时,一般高通截止频率可设置为天线中心 频率的1/4或更小,低通截止频率可以设置为天线中心频率的2 倍~3倍。 本条第5款中,仪器的信号增益要保持信号幅值不超出信号 最大动态范围的3/4,是为了雷达记录既能最大限度的反映其信 号特征,文能保障地质条件小范围变化时雷达数据不失真或信号 幅度过小。 本条第6款中,点测时合理的叠加次数能有效地消除随机干 扰,增强有效探测信号。实验证明:一般情况下当叠加次数天于 32次以上时,深部较弱的信号才明显改善。
NB/T101332019
不是光纤时,电缆堆在一起特别是成圈状时,容易形成感应电磁 场,会对雷达天线信号产生干扰,因此探测时,要将电缆展开, 且保持电缆与天线的位置相对固定,则比较容易识别电缆现场的 固定干扰。 本条第2款中,脉冲雷达天线是偶极子天线,发射的电磁波 以60°~90°的波束角向地下发射电磁波,前进方向波束角为90° 两侧为60°,所以天线具有方向选择。 本条第4款中,雷达数据的扫描率跟天线的移动速度相关 当扫描率一定时,如果天线的移动速度过快,雷达无法完整地记 录地下的地质信息;如果速度过慢,造成数据量过天,占用仪器 大量的存储空间和影响后期的数据处理。规定连续测量时天线移 动速度宜控制在6m/min~20m/min是兼顾数据量和效率的经验 总结,当然具体工作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本条第7款中,由于大多天线发射的电磁波以60°~90°的波 束角向地下发射电磁波,测线临近的线圈、车辆、铁架、变压 器、管线等将对雷达数据产生干扰,详细记录好造成影响的物体 特征、位置等,便于资料解释时分辨干扰信号。 本条第8款中,多天线探测时要求各天线测试时测线位置重 合是保证异常位置不错位,便于进行资料分析对比
5.4宽角法与共中心点法
5.4.1本条第2款中,宽角法和共中心点法测试时,如果测试 表面不平坦,会造成直达波和反射波的初至时间由于地形变化发 生跳跃,从而造成波速计算不准确。 本条第3款中,为保证初至波的连续性,要求天线移动步长 不宜过天,具体按照有效波长的1/4计算最大移动步长,波长计 算按下式进行
式中 入 波长(m):
NB/T 101332019
?· 厂 岩性影响,一般为孔周几米至十几米范围;同时,基于孔中收发 体的雷达天线,其接收的雷达数据是钻孔360°方向的雷达数 据,单孔的雷送数据无法定位反射体的方位,要克服这一缺点的 办法就是采用多孔测量进行综合解释,即利用两孔或三角形异常 交汇进行方位确定。 本条第3款中,自前孔中雷达天线为了能在小孔径钻孔中进 行探测,其直径一般在40mm左右。为了使天线能很好地在孔 中进行探测,有效减少天线卡孔,结合我国冲击钻钻孔孔径,建 议孔径大于56mm即可满足要求。另外,为了保证探测深度底 部有异常时能完整反映,规定钻孔底深度超出探测底部5n 以上。 本条第4款中,钻孔雷达天线在钻孔中测试会进行多次往返 测试,钻孔孔壁不完整时,容易塌孔造成卡孔事故,所以规定安 装非金属套管;此外,雷达天线在金属套管中会造成屏蔽。
5.5.2钻孔雷达天线分为收发一体式天线和分体式天线,
择天线频率时,除前面说到的探测距离远时选择相对低频的天 线,探测距离近时选择相对高频的天线外,也要考虑发射、接收 天线的距离,探测距离大时,采用分体式天线,适当增加发射 接收天线的距离,探测效果更好,当然雷达所能达到的最大探测 距离跟介质本身的电性也有关系,因此,在选择天线时,应综合 考虑探测介质电性特征、目标体与探测孔的距离。
5.5.3本条第1款中,记录时窗的设置既要考虑需探测深
本条第2款中,雷达的脉宽乘以采样率即为采样点数,较高 的采样点数反映较丰富的地下信息,但也占用较大的存储空间和
NB/T 101332019
NB/T 1013320
影响数据处理速度,实践表明采样点数不建议小于512个。依据 尼奎斯特(Nyquist)采样定律,采样率至少达到记录的反射波 中最高频率的2倍,为保证波形记录完整:规定采样率为天线中 心频率的6倍。 本条第3款中,连续测量时,扫描速率和天线的移动速度决 定天线经过目标体时对目标体的扫描次数,如果天线移动速度过 快,在雷达记录上对目标体的扫描数过少,就无法较好的反映目 标体的特征。 本条第4款中,带通滤波是雷达工作中的重要参数,主要作 用是压制现场干扰波、突出雷达反射波信号,该参数设置不好会 直接影响雷达图像质量,造成雷达数据解释难以进行,本款规定 的带通滤波高通截止频率为天线中心频率的1/4或者更小,低通 截止频率为天线中心频率2倍~3倍,是根据天线频率所能达到 的一般带宽范围和水电工程探地雷达实践经验确定的。 5.5.4钻孔雷达探测时,有无孔液耦合对天线的发射能量会产 生较大影响,有水耦合时,雷达能量强、探测距离远,所以,有 水孔段与无水孔段存在雷达图像质量上的差异;同时,由于天线 发射和接收是360°方向,当探头接近孔内水位面时,会产生反 射异常,所以要求孔内注满水或无水,如无法满足满水或无水状 态时,应做好水位记录,才能在雷达数据中辨别出水位面的 堂
5.5.4钻孔雷达探测时,有无孔液耦合对天线的发射
生较大影响,有水耦合时,雷达能量强、探测距离远,所以,有 水孔段与无水孔段存在雷达图像质量上的差异;同时,由于天线 发射和接收是360°方向,当探头接近孔内水位面时,会产生反 射异常,所以要求孔内注满水或无水,如无法满足满水或无水状 态时,应做好水位记录,才能在雷达数据中辨别出水位面的 异常。
5.6.1本条第1款中:为完整采集目标体雷达信号:进行三维 探测时,要求探测网格面积大于目标体在探测面的投影面积,由 于电磁波散射和和体积效应的影响,目标体在探测面的投影面积 会随着理深增大而增大,因此在设置探测网格面积时,要充分考 虑目标体的大小和理深。 本条第2款中,进行三维雷达探测时,为保证探测区域内有
NB/T101332019
统一的精度和便于后期的三维数据处理,一般要求测线间距相 等,另外水平方向的探测精度跟线距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求线 距密度至少保证通过目标体3次。 本条第3款中,三维雷达矩阵天线是采用多组天线同时探 测,一次采集一个面域的数据的探测方法,为使后期数据处理时 多个面域的数据能够进行拼接,采集数据时,在相邻测区搭接 条测线。
比高的三维数据,为了保证同一测网探测深度与分辨率相同,因 此要求同一测网采用同一频率
不出现错误,同时提高现场工作效率,要求现场工作前将测网标 识清楚,比如纵、横测线的位置、编号等
NB/T 101332019
6.1.1探地雷达探测(检测)对象属地下或隐蔽结构,不可预
6.1.1探地雷达探测(检测)对象属地下或隐蔽结构,不可预 见因素多且复杂,前期确定的工作方案和工作方法是否合理、完 善,原始数据质量是否满足工作需要,探测(检测)效果是否达 到工作目的,都需要通过数据处理和解释得出判断,并根据结果 决定是否需要调整现场工作方法。因此现场工作和内业工作一般 都是交叉进行。 现场工作中的资料初步解释工作一般采用特征部面法或抽检 方法,要达到的目的一般包括:目标体或异常体反射信号是否可 识别、足够明显,十扰信号是否小于有用信号且可分离或排除: 原始数据质量是否满足工作需要等。
6.1.3探地雷达资料解释原则应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
到反演”的顺序进行。通过地质、设计、施工等资料,总结、分 析、认识已知目标体信号特征,然后根据已知的信号特征,推断 其他目标体的位置、性质等,最后通过地质、设计、施工等资料 分析成果的可靠性。
6.1.4为利于成果应用,解释成果要尽量采用使用者惯用的语
6.1.4为利于成果应用,解释成果要尽量采用使用者惯用的语 言进行描述说明
NB/T101332019
NB/T 101332019
NB/T101332019
NB/T101332019
X'(n,t)=X(n,t) 1 X(n,k) V
式中:X(n,t) 雷达单道数据,其中n、t分别为空间和时 间变量; N一雷达单道数据的个数。 6.2.2本条第1款中,增益调整的目的是为了凸显深部微弱信 号。由于电磁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存在儿何扩散和衰减,导致后 时信号的幅度通常较小,为了增强后时信号的可视效果,需要采 用时间增益的方法。在均匀介质中,距发射天线为r处的电磁波 振幅A为
式中:A。 雷达发射大线发射出的电磁波的振幅; 1 波前扩散因子; r β一一吸收系数; t一一反射波的双程走时。 将雷达信号进行放大处理,信号放大的同时噪声亦被放大。 采用不同的增益函数可以进行不同的增益调整,通常包括能量衰 减、指数增益、自动增益等。 (1)指数增益,由用户指定指数函数的参数,并将雷达信号 与指数函数进行乘积处理。一般来说,这一处理保留了一些相对 幅度信息,但是具体保留了多少则取决于所应用函数的形式。 (2)自动增益对每一道数据应用自动增益函数,该函数基于 指定时窗中的均值幅度和其在整个长度内的最大值的差异来确 定。这一处理在显示深层弱散射特征时应用尤为广泛,但同时也 放大了噪声。时窗宽度非常重要,太小的时窗(小于整个采用长 度的3%或传播子波长度的25%)将会导致信号和噪声的同等放 大,雷达剖面将变得“混乱”,如果指定的时窗太长(大于整个
NB/T101332019
NB/T10133—20
采用长度的10%或传播子波长度的2倍),高振幅脉冲的拖尾将 会严重影响增益的计算,这会导致在反射特征之后将会有大块区 域的低幅度“阴影区”产生,雷达剖面基本无用。 本条第2款中,探地雷达干扰波分类方法很多,分类的主要 目的是识别十扰。按十扰源与测线的关系分,主要类型有:倾斜 层状类十扰波、双曲线类十扰波。倾斜层状类十扰波一般由位于 测线或延伸线上的点状,或者垂直交叉于测线的线状、面状干扰 物引起;双曲线类干扰波,一般由不在测线或延伸线上的点状 (或线状、面状物的端点、端面)干扰物引起。按出现的位置分 为地下、地面和空中干扰物,按干扰源引起的干扰信号强弱分强 十扰、中等十扰、弱十扰等。 一般是根据特征识别十扰波。地面和空中的十扰物引起十扰 表现为:频率较高,波幅较大,幅度大小与干扰物和天线间的距 离成反比;十扰距离远,时间乘以空气波速等于距离;一般十扰 以此类干扰为主。在干扰强度上,以高压高电流输电线路或电器 为最强,铁磁性物体居中,墙体(面)、树木等较小。同时,当 出现倾斜层状或双曲线类的疑似干扰波时,应结合现场记录进行 对比分析,确认是否存在对应的干扰物,最终应通过干扰源位 置、干扰强弱、十扰源与测线的关系,以及上述十扰在雷达图上 的对应关系来识别干扰波。 另外,与目标体同处探测范围内的非目标体,其反射波也可 以认为是于扰波,如在混凝土层间脱空等情况检测时,钢筋反射 波就是于扰波。对于此类于扰波,应通过地质、设计、施工等资 料,按上述原则进行识别和确认。 本条第3款中,滤波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数据中的干扰信号 根据有效信号和十扰信号频谱范围的不同,设计合理的数字滤波 器,滤除十扰信号。通常可以采用低通、高通或带通滤波。 数据处理中比较实用的滤波器为巴特沃斯滤波,根据有效信 号的频谱范围,确定有效信号的低频截止频率和高频截止频率,
NB/T101332019
让高于低频截止频率和低于高频截止频率的信号通过,从而达到 滤波的效果。低频截止频率一般取中心频率的1/3,高频截止频 率一般取中心频率的1.5倍。 本条第6款中,反褶积的目的是把雷达记录中的雷达子波压 缩成尖脉冲,从而使雷达记录接近反射系数序列,提高垂直分辨 率。探地雷达记录可假设是雷达子波与地下介质反射系数的 褶积。 反褶积基于最小相位子波、地下水平层状介质等假设,对于 GPR而言这些假设非常苛刻,故反褶积对于绝大多数用户的应 用有限,仅在不太复杂的环境中才能有效应用。 本条第7款中,探地雷达反射测量与地震反射方法一样是接 收来自地下介质界面的反射波。偏离测点的地下介质交界面的反 射点只要其法平面通过测点,都可以被记录下来。在资料处理中 需要把雷达记录中的每个反射点移到其原来的位置,这种处理方 法称为偏移处理。偏移目的是使绕射波归位,倾斜反射界面恢复 到空间真实位置,经过偏移处理的雷达剖面可反映地下介质的真 实位置。 当地下速度结构均匀时,常规的偏移处理往往能得到较好的 偏移结果;当地下速度结构比较复杂时,常规的偏移处理往往得 不到清晰的成像结果
6.2.4成果分析是在各单条剖面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将整
果分析是在各单条剖面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将整个测
区的成果按照各测线平面位置进行空间统计分析的过程。对于断 层、地层、节理面、裂缝面等具有一定延伸方向的面状结构,成 果分析时将这些地质结构面在所经过剖面的位置进行连线,从而 确定其走向。而对于溶洞、脱空区等三维空间的异常体,应利用 穿过异常体的多条测线圈定其空间范围
6.2.5本条是关于探地雷达成果图像的相关规定。其中雷达部
面图分为色谱图、灰度图和波形图,色谱图、灰度图一般在质量 检测中采用较多,适用于数据量较大的连续测试方式,而波形图
NB/T101332019
一般在数据量较少时采用,当然具体采用何种显示方式还要结合 实际情况,根据各类型异常显示的需要来选择
6.3宽角法与共中心点法
6.3.1本条第1款中,宽角法和共中心点法是以读取反射波或 者直送波波至为数据处理的目的,因此主要进行增益、滤波处 理,而不进行反褶积、偏移等其他处理。 本条第2款中,进行坏道剔除后,必须保持其他道波至的位 置和时间不变,才能正确求取速度,因此坏道剔除后,可将原道 位置空出来,或者将坏道充零。 本条第3款中,进行宽带滤波处理,有利于有效波保持波 形、波至读取准确,窄频带滤波可能造成波形初至移位。 本条第5款中,一般根据反射界面的预估理深进行反射波双 曲线位置的大致位置判断后,再判断反射波相对较为容易和 准确。
6.3.2介质电磁波速度计算一般采用反射波JT/T 1288-2020 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技术要求,因为反射波穿
整层介质,代表了介质的平均速度,而地表直达波仅代表介质表 层的速度。在利用反射波求取速度时,根据发射和接收天线之间 的距离X的平方(X坐标)和反射波反射时间t的平方(Y坐 标)做时距曲线,其为一直线,该直线的斜率的倒数即为介质速 度的平方,即可得到介质波速。 介质相对均匀时,介质表层的速度即可作为介质的电磁波 速,这时利用地面直达波计算的波速就可作为介质波速
NB/T101332019
6.4.2本条第2款中,基于孔中收发一体的雷达天线,其接收 的雷达数据是钻孔360°方向的雷达数据,单孔的雷达数据无法 定位反射体的方位,本规程规定采用多个孔的雷达测量资料进行 解释,先识别每个钻孔的雷达异常,再通过计算距离、多孔交汇 的方式进行异常体的定位。 本条第3款中,岩体层面、裂隙、软弱夹层等结构面在钻孔 雷达中反映较突出,雷达图像反映的构造角均参照钻孔,当钻孔 非垂直时,雷达图像所反映的角度会与钻孔倾斜角一起产生偏 差,所以要根据孔斜校正相关的构造产状,从而消除孔斜造成的 影响。
布时要根据异常分布特点绘制包括空间柱体、径向垂直部副面、高 度水平截面地质解释图,同时采用表格来说明异常特性、参 数等。
6.5.1三维探测的数据处理一般都是采用专业的三维数据处理 软件,形成三维数据体后,可以进行任意的切片显示,可以显示 水平的平面层析图、垂直的部面图,以及任意方向的截面图 6.5.2三维数据体的解释也是采用专业的三维软件进行,可以 通过提取的各种部面进行二维解释,也可以直接在三维状态下进 行,比如对异常的追踪,利用平行的切片就更加直观,也可以利 用提取的各种三维属性数据体进行异常的辨识,包括瞬时频率、 相位、振幅等,解释得到目标体的形态、位置信息以后JJF1987-2022大气数据测试仪校准规范.pdf,就可以 对目标体进行三维建模,使目标体显示更加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