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269-2019 地热测井技术规范.pdfNB/T102692019
5.1地热测井方案设计
5. 1. 1 基本原则
a)测并方案为录取地热并测并资料所进行的设计,应满足地热勘探井、勘探开采井、开采井、回 灌井等不同井型的测井要求; b 每口井均应有测井方案GB∕T 36572-2018 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导则.pdf,一般情况下可以在钻井地质设计中给出,重点井需依据实际情况单独 编制单井测井方案设计。
a)表层套管至并底的裸眼并段,均应进行测并方案设计:固并质量检查测并根据生产实际需求并 结合固井设计确定;回灌测井和产水剖面测井按动态监测需求设计; b)测井方案设计,应确定每口井的测井次数、时间,并明确每次测井的测井项目、测量井段、深 度比例的具体要求,必要时还应给出测井仪器系列、测方法等内容
5. 1. 3. 1测并项目
a)明确测井项目名称,测井系列选择依据本规范4.3; b)原始测井资料质量以满足SY/T5132要求为原则,如因施工条件、地质因素可能会对一些测井 项目有影响的,方案设计中应进行相应提示; C)需要特定的测井仪器系列测量时,方案设计中应明确
5.1.3.2测量并段及比例尺
a)标准项目测量并段为表层套管至并底,测并比例尺一般为1:500; b)综合测井段以不漏测热储为原则,至少测至最上部热储以上50m,比例尺一般为1:200; c)固井质量检测测井至少测出5个自由套管接箍,比例尺一般为1:200; d)特殊测井项目测量并段可根据地质目标和评价目的确定,比例尺遵循该测井项目技术要求。
NB/T 102692019
NR/T 102692019
5.1.3.3作业方式
a)可通过电缆测井作业方式完成的,测井方案设计中无需说明; b)大斜度井或地质情况复杂井中,测井方案设计中要考虑电缆与钻具组合输送测井、钻具输送存 储式测井等作业方式
5. 1.3. 4测并时间
a)裸眼井测井一般为地热井某一开次钻井结束后进行; b)固并质量检查测并时间应满足SY/T6592要求。
5.1.3.5测并资料提交
依据地质设计或合同要求,明确提交的测并资料内容、质量、数量、格式、时间和交接方式。
5.1.3.6健康、安全和环保要求
a)保障作业人员健康的 乍条件要求; b)现场安全措施、劳动保护用品的配备和使用要求; c)现场作业的环保要求; d)放射性物品、火工品的使用要求。
5.2地热测并作业设计
5. 2. 1 基本原则
a)测井作业设计是指导和实施测井工作的数据采集、处理、解释及报告编制、成果提交的依据; b) 当建设方有明确要求时,需制定测井作业设计; 测井作业设计应由测井专业技术人员编写; d 测井作业设计须通过相关部门评审,核准后发送至测井作业相关所有单位。如因地质、工程等 因素导致测井作业设计需要变更时,应及时修改、审批发放。
a)钻孔基础数据、钻井工程数据; b)地热地质条件,热储性能、预测产水量等; c)项目任务书/合同、测井方案、相关标准及规范、相关技术成果及资料等,
5. 2. 3设计内容
5. 2. 3. 1基础信息
a)钻孔基础数据; b)地质数据及资料; c)钻井工程数据; d)测并系列及相关要求。
5. 2. 3. 2 测并队伍信息
a)测并队伍名称、资质及相关业绩:
b)测并设备、下井仪器相关技术指标 c)测并人员及持证情况。
5.2.3.3测井现场施工方案
a)测井仪器组合设计; b)测井顺序设计。
5.2.3.4测并作业保障
a)设备、工具及备件的检查、保养; b)测井仪器的准备、地面配接、刻度检查; c)适合井况的配套专用工具的准备; d)电缆测井遇阻遇卡的解决措施; e)现场出现凝问测并资料时的验证方案。
5.2.3.5健康、安全和环保保障措施
a)安全防护设配备及培训情况; b) 放射性物品的存储、运输、使用遵守SY5131要求; c) 火工品的存储、运输、使用遵守SY/T5325、SY/T6253要求; d) 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关的应急措施及培训情况; e) 现场井控保障措施; f)现场作业的环保措施。
5.2.3.6测并资料处理解释及成果提交
5.3地热测井设计格式
编排格式参见附录A.1: b)建设单位名称写全称。
a)编排格式参见附录A.2; b)设计单位名称写全称。
5.3.3设计书目录、正文、附件
NB/T102692019
NR/T 102692019
NR/T 102692019
6. 1. 1测并作业人员要求
a)测并作业人员应经过测井技术培训及健康、安全和环保知识培训,并取得相应上岗资质; b)工作期间应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健康、安全和环保设施; C)应遵守现场作业的相关规定。
6.1.2测并设备要求
a)地面仪器、下并仪器、井口设备、绞车动力、绞车面板、测井车辆应符合SY/T5600要求; b 测井电缆、测井连接部件的性能、检查与维修应符合SY/T6548要求; C 钻具输送测井时,下井仪器串应具备张力测量功能,测井绞车应具备恒张力随动功能,输送专 用工具齐全、性能正常。
6.1.3测并任务书下达
a)测井主管部门应根据测井合同,以测井任务书的形式下达测井任务; b)测井队伍依据测井任务书的要求完成相关准备,应在约定时间前到达指定的作业井场。如有特 殊情况,不能及时到达,请将计划到达时间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6.2.1并场条件要求
a)测井绞车与井口间距离一般应不小于10m且通视; b)井场条件应满足SY/T5600要求; c)测井作业前应进行通孔,通孔至井底后开泵循环,使井内钻井液性能指标上下保持一致; d)输送测井中,钻杆及油管应符合SY/T6030要求。
6. 2. 2测前会议
a)测井前,现场负责人应组织召开测井施工协调会,相互通报情况,对测井任务、安全措施进 行交底,明确配合事项; b)测井队依据井孔情况,完善测井作业设计
6.2.3现场设备安装
a)现场车辆摆放、井口安装、仪器连接,按照SY/T5600、SY5726执行; b)放射性测井作业,作业人员应当做好健康防护和安全防护,按照SY5131执行: c)高压井作业时,井口应按设计压力要求安装防喷器。
6.2. 4测并仪器配接
a)依据测井作业设计的仪器组合序列,连接下井仪器,仪器连接可靠、密封良好; b)正确安装扶正器、偏心器、间隙器、柔性短节、防转短节等辅助装置; c)钻具输送测井时井口安装、仪器连接和检查,应按照SY/T6030执行。
下放、上提控制,应按照SY/T5600执行: 多种仪器组合测井时,按其中最低测速要求控制
NB/T102692019
6.2. 6 现场测并施工
a)测井软件与现场操作应按照SY/T5600执行; b 测井资料图件格式应符合SY/T5633的规定: c) 按照测井项目要求合理选择采集参数,并实时监控仪器运行情况; d)如遇7级以上大风、大雨、雷电、沙尘暴等恶劣天气,不得进行作业,将仪器提至套管内; e 测井完毕后,操作工程师回放、编辑测井资料,绘制测井曲线图,按设计要求提交现场测井图
6. 3. 1 测量方式
依据仪器 自身设计要求选择测量方式,包括上提测量、下放测量、偏心测量、居中测量、多点 测量和连续测量方式; b 生产测井组合仪测井时,应同时记录测量的全部参数,如自然伽马、磁性定位、流量、井温, 压力、密度及持水率等。
裸眼并测并、套管并测并、工程参数测并等技术要求应符合SY/T5600的要求。
6.3.3原始测并曲线质量要求
a)地面刻度环境和误差、井下刻度位置和误差应符合测井项目要求,刻度文件应当保存;测前、 测后校验的地面环境和误差、井下位置和误差应符合测井项目要求,校验文件应当保存; b) 主测曲线和重复曲线应符合SY/T5132《石油测井原始资料质量规范》要求,重复曲线不少于 50m,重复测量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 曲线异常应分析原因,采取重复测井进行验证,必要时更换仪器或队伍进行验证; d)因井筒原因无法取得合格资料时,测井队伍应及时与现场监督、作业者沟通并取得认可
6.4特殊情况处置措施
6.5健康、安全、环保要求
NR/T 102692019
7地热测井资料处理解释
a)井号、并别、并位坐标、地面海拨、并型、并深、钻头程序、并身结构、套管结构、钻时 井液性能等; b)钻井过程中发生的井喷、井涌、井漏等工程事故,以及处理情况
7. 1. 2录并资料
a)岩屑录井:岩性、含油气显示、含水层显示等; b)钻井液录井:槽面显示、钻时录井、地化录井等: c)钻井取心资料:取心回次、取心井段、进尺、心长、取心收获率、岩心描述等; d)其它录井资料。
a)地质设计资料:钻井目的、地理位置、构造位置、构造特征、岩心特征、热储分布等; b)实验分析资料:水分析资料、孔隙度、渗透率等; c)邻井资料:测井资料、热储资料、产水情况等。
测井资料预处理按照SY/T5360的规定
主资料预处理按照SY/T5360的规定执行。
7.3.1泥质含量计算方法
泥质含量计算方法按照SY/T5940执行,泥质参数的选取
7.3.2孔隙度计算方法
a)只有一种孔隙度测井时,选用单孔隙度计算程序; b)有两种以上孔隙度测井时,选用两种曲线交会计算孔隙度; c)有核磁共振测井时,可用核磁共振资料计算地层孔隙度、束缚流体孔隙度、可动流体孔隙度 d)采用地区统计经验公式; e)计算方法按照SY/T5940执行,
7.3.3岩性计算方法
a)单矿物岩石根据矿物成分选取骨架值; b)非单一矿物,用双孔隙度测井交会计算孔隙度和岩石成分;如果只有一种孔隙度测井曲线 选用混合骨架参数计算孔隙度。
7.3.4渗透率计算方法
算方法按照SY/T5940执
7.3.5岩石力学参数计算
NB/T102692019
a)有阵列声波测井资料时,应用阵列声波测井资料提取的纵波、横波时差,结合密度测井,计算 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杨氏模量、切变模量、体积模量、体积压缩系数、地层破裂压力梯度 等岩石力学参数,并分析地层各向异性和地层主应力方向; b)无阵列声波测井资料时,利用纵波时差、密度曲线等拟合计算横波时差,再计算泊松比、杨氏 模量、切变模量、体积模量、体积压缩系数、地层破裂压力梯度等岩石力学参数。
7.3.6地层温度计算
地层温度计算参照SY/T5360
7.3.7回灌参数计算
回灌部面测井资料解释流程及方法按照SY/T5783.1规定执行。
.3.8产出剖面参数计算
井产出剖面测井资料解释流程及 按照SY/T
热储测井响应特征; 热储温度特性、地温梯度; c) 热储有效厚度、渗透系数、孔隙度、岩石力学等特性; d) 热储盖层特性; 热储富水性; 热储类型
8地热测井成果报告编写
a)前置部分,包括封面、页、摘要和关键词、目次页: b)主体部分,包括前言、正文、参考文献; c)附录,包括附表、附图。
8. 2 设计文本结构、格式
a)编排格式参见附录C.1; b)建设单位写全称。
a)编排格式参见附录C.2: b)编写单位写全称。
a)编排格式参见附录C.2: b)编写单位写全称。
NB/T 102692019
8.2.3 报告目录、正文、附录
报告目录、正文、附录的编写格式及要求见附录
8.3.2钻井、地质概况
a)钻井施工单位及相关信息; b)井别、井位坐标、完钻日期; c)地质背景、本井构造、钻探目的、钻遇地层及邻井地热能分析情况; d)井身结构及钻井液性能及相关内容; e)录井项且及相关情况
a)测井施工单位及测井仪器型号; b)测井时间、测井内容、测时井深、测量井段及测井过程中出现的遇阻、遇卡现象等; C 测井项目完成情况; d)特殊测井项目参数设计; e)测井资料质量评价及测井环境对测井资料的影响描述
8.3.4特殊测并项目
根据需要,简述测井基本原理、资料解释原理,描述测
8.3.5测并资料数据处理
a)测井资料预处理; b)测井解释模型的选择; c)数据处理程序及主要解释参数的选择; d)成果图件说明。
8. 3. 6 工程测并评价
)开身结格评价成果, 计要求: b)固井质量评价成果, 百开质革 量评价标准应依据SY/T6592要求。
8.3.7热储富水性评价
ay 热储划分; b) 测井响应特征分析; c) 热储岩性、物性特征分析; d) 热储温度性能、流体分析; e)邻并测井资料、富水性对比。
8.3.8建议试水层位、井段及措施
NB/T102692019
项目名称(小一号黑体)
NB/T 102692019
A.2地热测井设计雇页格式
A.2地热测并设计虚页格式
项目名称(小一号黑体) X×井测井设计(小一号) (行间距38磅,题名上边缘距顶界65mm) 编写单位:×X 编写人:× × 审核人:× × 技术负责人:×× (三号黑体、行间距28磅,人员名称为三号宋体) 设计单位名称(加盖公章) ××××年××月××日 (三号黑体、行间距28磅,单位名称上边缘距页面底边55mm)
B.1.1摘要:三号、黑体、行间距25磅。 B.1.2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行间距20磅。 B.1.3关键词:三号、黑体、行间距25磅。 B.1.4关键词内容:小四号、宋体。
.1.1摘要:三号、黑体、行间距25磅。 1.2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行间距20磅。 1.3关键词:三号、黑体、行间距25磅。 .1.4关键词内容:小四号、宋体。
B.2.1目录:三号、黑体,行间距25磅 B.2.2目录内容:小四号、宋体、行间距20磅。 B.2.3目录内容应依正文的一级、二级标题自动生成,不需手工编排
B.2.1目录:三号、黑体,行间距25磅 B.2.2目录内容:小四号、宋体、行间距20磅。 B.2.3目录内容应依正文的一级、二级标题自动生成,不需手工编排
NB/T102692019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文本格式要求
B.4.1参考文献另起页。
B.4.1参考文献另起页。 B.4. 2按照GB/T 7714的规定执行
NB/T 102692019
B.5.1附录为正文之后的补充内容或参考性资料,非必备。 B.5.2附录依序用大写英文字母编序号。 B.5.3每一附录均另起页。 B.5.4附录格式等同于正文的一级标题的格式, B.5.5附录内文字、图表格式同正文。
B.5.1附录为正文之后的补充内容或参考性资料,非必备。
B.5.1附录为正文之后的补充内容或参考性资料,非必备。 B.5.2附录依序用大写英文字母编序号。 B.5.3每一附录均另起页。 B.5.4附录格式等同于正文的一级标题的格式WW/T 0058-2014标准下载, B.5.5附录内文字、图表格式同正文。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地热测井成果报告 C.1地热测井成果报告封面格式
NB/T102692019
号黑体,行间距38磅,题名上边缘距顶界80m
NB/T 102692019
C.2地热测并成果报告扇页格式
C.2地热测井成果报告扇页格式
施工单位:XX 编写单位:××(加盖公章) 编写人:×× 审核人:×× 技术负责人:×× 单位负责人:×× (三号黑体、行间距28磅,人员名称为三号宋体) 编写单位名称(与封面相同、加盖公章) XXXX年XX月XX日 (三号黑体、行间距28磅DB1403/T 1-2020 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要求.pdf,单位名称上边缘距页面底边5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