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0983-2014 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及岩土工程评价至关重要。地质观测点宜布置在地质构造线、地 层接触线、岩性分界线、不整合面、微地貌单元的分界线和不良地 质作用分布的地段,对不同地貌单元和地质单元体均应有适量的 地质观测点控制。地质观测点应充分利用采石场、路堑、并、泉等 天然和人工露头,获取有关岩土体特性的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层理 的走向,节理裂隙的发育、充填和胶结情况,岩层风化面与表面
松散层及下部胶结层之间的结合特征,以及地下水露头等。当大 然露头不足,无其是在进行大比例尺测绘时,应根据场地的具体情 况布置一定数量的勘探工作,必要时可布置适量的钻探、工程物探 或坑探、槽探工作。 地质观测点的定位常采用目测法、半仪器法、仪器法和卫星定 位系统(GPS),其中目测法适用于小比例尺的工程地质测绘,半仪 器法适用于中等比例尺的工程地质测绘,仪器法适用于大比例尺 的工程地质测绘。对于处置场建设有重要意义的地质观测点,如 地质构造线、软弱夹层、节理密集带、地下水露头等,均应采用仪器 法定位。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内容包含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 造、不良地质作用、人类工程活动及当地的建筑经验等方面。针对 处置场的性质和要求DL/T 5315-2014标准下载,应有所侧重地对崩塌、泥石流区、岩溶等影 问处置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以及节理裂隙的发育、充填、胶结 情况和软弱夹层的特性等影响处置场适宜性的地质问题进行测绘 和调查。 由于核素在释放情况下主要通过包气带、透水层以及导水褶 皱、断层和节理等优势通道的运移进入地表水或地下水取水点,因 此处置场场地的水文地质测绘应着重对上述内容进行调查,主要 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水文气象情况,包括降水情况、地表水体、汇水 面积和流量;二是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和动态特征;三是包气 带和地下透水层及隔水层特征;四是着重对破碎带、节理密集带等 导水通道的测绘与调查
6.2.1工程物探作为工程勘察的辅助方法可应用于处置场各阶 段的勘察。工程物探适用范围广、方法多、效率高,是工程勘察的 重要手段。但各种工程物探方法都需具备一定的应用条件,其装
置的选择、测线的布置、采集的数据质量和资料的处理与解译都直 接关系到工程物探的效果,因此应根据工程需要合理使用。
体的分布,应用工程物探时,探测对象与相邻介质必须存在某种物 理性质的明显差异,并且探测对象的规模必须足够大,能够被仪器 接收。此外,由于地形起伏使探测对象的物理场产生畸变,环境干 扰会降低所采集的数据的信噪比,因此,物探能否取得效果还取决 于地形条件和干扰程度
6.2.4工程物探测线的布置宜垂直或大角度相交于探测对
在数据采集时获取最大异常场;探测对象的走向未知时,工程物探 测线宜采用网状布置,以控制探测对象的走向。场地边界线附近 应布置与场地边界线平行的物探测线,以探测指向场地的断裂、隐 伏构造等。
场地条件复杂或十扰因素较多时,宜根据探测对象与相邻介质的 不同物性差异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效的物探方法,相互补充,相 互印证,综合探测。
场地条件复杂或十扰因素较多时,宜根据探测对象与相邻介质的
物探方法的有效性试验是通过现场试验选取合适的物探方法 和适合于物探数据采集的观测系统,使所选择的物探方法和各项 参数满足于工区的物性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和探测精度要求,用于 指导后续工作。
6.2.6由于受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不同时间所采集数据白
比会发生改变,实测数据的检查宜由不同的操作员在不同时
比会发生改变,实测数据的检查宜由不同的操作员在不同时间用 不同的仪器进行。
各种勘察资料对物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按从已知到未知、先易后 难、点面结合、反复认识、定性指导定量的原则进行综合解译。各 物探方法的解译应相互补充、相互印证,解译结果不一致时,应分 析原因,并对推断的前提条件予以说明。解译结果应说明探测对
象的形态、产状、延伸等要素。物探成果结论宜明确,符合测区的 客观地质规律;对于已知资料不足,暂时不能得出具体结论的异 常,应说明原因。
满足勘察技术要求,应考虑的原则主要包括:
(1)结合地层特点选择钻探方法和工艺; (2)满足鉴别地层、了解地下水情况的要求; (3)满足取样的要求; (4)满足测试的要求。
6.3.2本条作以下几点说明
(1)考虑破碎岩体的岩芯采取难度较大,国内多数规程规范中 对其岩芯采取率的要求较低,而现行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钻探 规程》SL291一2003中对破碎岩体的岩芯采取率的要求为不低于 35%,主要考虑了破碎岩体对水利水电工程的不利影响。部分第 四系土层和破碎岩体可能形成较为续的渗透通道,影响地质体 对核素迁移的屏障效果,因此在处置场岩土工程勘察中提高了对 岩芯采取率的要求,以便于对这些土层的准确划分和鉴别。 (2)砂层、卵石层等渗透性较好的地层对场地的渗透性起控制 生作用,在钻探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钻探工艺保证其采取率,确保 在钻进过程中不漏失地层。 (3)钻探现场漏渗的柴油、润滑油等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对处 置场水文地球化学等测试结果产生影响,现场钻探时应采取有效 措施避免,当出现漏渗时应及时处理并进行记录。
6.3.4地下水水位量测是处置场岩土工程察的一项重
本条规定旨在确保钻孔水位真实反映地下水位情况
带、断裂破碎带可能成为渗透通道,这些岩土层对地下水渗流
6.4.4探井、探槽工作完成后,大多数情况下采用原土回填,其密 实度原则上不低于原土密实度,采用夯击或碾压方法可以达到密 实回填的效果。
由于位于处置单元底部等核素迁移路径上的探井、探槽的回 填效果会影响天然屏障的有效性,其回填后的防渗性能不应低于 原土的防渗性能,优质黏土是理想的回填材料。当回填量不大 防渗要求较高时,也可采用水泥和膨润土的混合料。
15cm两种规格,一般情况下10cm²对应36mm的锥身直径,而 15cm²对应于44mm的锥身直径,相同条件下截面积15cm²的探头 有更高的强度,在提供充裕反力的条件下,即拥有了更强的贯入能 力;当然,10cm²的探头拥有比15cm²探头更高的分层精度。孔压 静力触探在试验前应该将探头充分的饱和,孔压探头饱和后在硅 油或者甘油中浸一下.会降低空气再次进入探头的可能性。利用 静探资料估算变形参数时,由于贯人阻力与变形参数间不存在直 接的机理关系,可靠性差。 (4)旁压试验:旁压仪包括预钻式和自钻式,国内规范中关于 旁压仪规定一般主要适用于预钻式旁压仪。成孔质量是预钻式旁 压试验成败的关键,成孔质量差会使得旁压曲线反常失真,无法应 用;选择测试点要保证旁压器的量测腔在同一土层内,根据实践经 验,旁压试验的影响范围,水平向约为60cm,垂直向约为40cm,为 避免相邻试验点应力影响范围重叠,建议试验点的垂直间距至少 为1m。 (5)扁铲侧胀试验:可进行扁铲侧胀试验的土层十分广泛,尤 其适用于相对扁铲钢膜片尺寸(直径60mm)粒径较小的砂土、粉 土和黏性土。由于扁铲探头具有相当高的强度,因此只要有足够 的贯入力,即使在一些硬土层和密实砂土层中仍可使用。由于扁 铲探头的钢膜片面积较小,当土颗粒的粒径较大时,钢膜片极容易 受力不均匀,从而导致测试结果呈现较大的离散性或损坏膜片,因 此扁铲侧胀试验不适用王碎石士或含砾石的土层
试验条件、试验方法、操作技能、岩土层的不均匀性等,对此应有基 本估计,并剔除异常数据,提高试验成果的合理性。
关系是不可取的,应建立地区性的经验关系,这种经验关系必须经 过工程实践的验证。
6.7.1低、中放射性废物处置场的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试验目 的、地层透水性能以及工程对参数的要求,结合地区经验选择合适 的水文地质试验方法。在欧美国家处置场勘察中采用了多种水文 地质试验方法,部分试验还具有研究性质(如美国WIPP处置场针 对场址内盐岩的微渗透性采用了气体渗透试验获取了岩层的渗透 系数)。处置场勘察中应主要采用较为成熟的试验方法,针对特殊 条件的场地也可采用新的测试技术,但应与其他测试方法相配合 以确保测试数据的可靠性。
6.7.3地下水的流向和流速可采用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单井法、电
法、充电法等方法测定,也可通过绘制等水位线图获得。采月 剂法测定地下水流向、流速时,试验孔与监测孔的距离可参照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执行。
6.7.4抽水试验、渗水试验、注水试验和压水试验是国内
君土体渗透性能的常用方法,理论研究较为成熟,在处置场岩土工 程勘察中应根据试验地层的特性合理选择试验方法。
用引起化学元素稀释的原理,利用示踪剂来测定含水层中地下水 弥散参数的试验,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有单井脉冲法、多井法和单 井地球物理法。在水文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场地,多井法弥散试 验较单并法弥散试验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采用多并法弥散试验可验 证场地岩土介质的非均质性并获取对比数据,如西班牙ElCabril 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针对场区内的裂隙介质,就采用了单 孔抽水、5个孔投源的多并法弥散试验。条文中对多井法弥散试 验的要求是结合处置场工程特点参照相关手册和通常做法确定 的。受试验条件影响,现场弥散试验与室内弥散试验测量得到的
结果有较大的差异,应考虑尺度效应及试验条件,结合室内弥散试 验成果对现场弥散试验成果进行合理分析;当采用多个投源孔进 行弥散试验时,应分别采用不同的示踪剂以避免采用相同示踪剂 带来的观测误差
人 行弥散试验时,应分别采用不同的示踪剂以避免采用相同示踪剂 带来的观测误差。 6.7.6连通试验是为广测定透水层、透水层之间、地下水露头点 相互之间的水力联系而进行的野外试验,通常包括示踪剂法、抽水 试验法和工程物探方法等。在处置场岩土工程勘察中可采用连通 试验测定断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等不良地质体的连通性。 6.7.7示踪剂的选择应以方便试验、保护环境为原则,同时还应
6.7.6连通试验是为了测定透水层、透水层之间、地下
相互之间的水力联系而进行的野外试验,通常包括示踪剂法、抽水 试验法和工程物探方法等。在处置场岩土工程勘察中可采用连通 试验测定断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等不良地质体的连通性。
考虑对其他试验项目测试结果的影响
考虑对其他试验项目测试结果的影响
7. 1. 1 一般的岩土试验,可以按照标准的、通用的方法进行,但是
7.1.1一般的岩土试验,可以按照标准的、通用的方法进行,但是 必须注意到岩土性质和现场条件中存在的许多复杂情况,包括应 力历史、应力场、边界条件、非均质、各向异性、不连续性等,使岩土 体本与岩土试样的性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试验时应尽可能 模拟实际,使用试验成果时不应忽视这些差别。当需要时应考虑 岩土的原位应力场和应力历史,工程活动引起的新应力场和新边 界条件。由于岩土试样和试验条件不可能完全代表现场的实际情 况,故建议在岩土工程评价时,宜将试验结果与原位测试成果或原 型观测反分析成果比较,并做必要的修正,
7.2.1渗透试验:常水头渗透试验适用于砂士,变水头渗透试 验适用于黏性土和粉土;对渗透性很低的饱和黏性土,可通过固 结试验测定固结系数,从而计算渗透系数。土的渗透性是水流 通过土的孔隙的能力,显然,的孔隙大小,决定着渗透系数的 大小,因此分析渗透系数时,必须说明与渗透系数相对应的土的 密度状态。
7.2.2固结试验:固结试验加荷的大小、等级、速度等,应根据土
2.2固结试验:固结试验加荷的大小、等级、速度等,应根据 特征、取土深度、荷载大小、施工条件及设计要求确定,施加的 荷载应该大于设计荷载
7.2.3各种土的动力性质试验方法,各有其适用的应变幅范围
7.3.3室内弥散试验是定性分析溶质在岩、土体内弥昔
要手段,室内弥散试验宜结合现场弥散试验进行。本条对室内弥 散试验的试验方法作了基本要求。
8.1.2正确划分地质单元和层次不可忽略宏观地质背景条件,处 置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需要儿百年的时间,各种有影响的因素经 过长时期的累积后可能达到不可忽略的程度,设计参数的取值须 考虑;核能的利用和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的处置历史仅仅儿十 年,理论分析还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对通过岩土试验或根据施工, 运行监测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校正和调整是有必要的。 3.1.3除尚不具备定量分析条件的岩土工程问题外,其他问题宜 尽量采用定量分析评价
过长时期的累积后可能达到不可忽略的程度,设计参数的取值须
8.2岩土参数统计与选用
8.2.1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是为了取得有代表性的岩土参数值 作为设计计算的依据。测试成果是岩土参数统计的基础,无其应 重视对与场地地质条件、工程特点相关的岩土参数的统计,综合确 定岩土参数的取值,并优先考虑原位试验所获得的岩土参数。
作为设计计算的依据。测试成果是岩士参数统计的基础,其应 重视对与场地地质条件、工程特点相关的岩土参数的统计,综合确 定岩土参数的取值,并优先考虑原位试验所获得的岩土参数。 8.2.2本条所列步骤是按常用的数据检验法剔除粗差排序的,舍 弃失真的数据,即根据经验舍弃那些明显缺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 舍弃粗差,即根据统计的方法舍弃那些过于离散的数据。理论上 舍弃失真的数据和剔除粗差都是舍弃那些不属于一个总体的样本。
8.2.3本条划分地层和岩土单元的基本规定,主要是强调娄
计应为同一地质单元,即数据样本来自同一个总体,数据必须是通 过大致相同的取样和测试方法获得,
8.2.4岩土参数统计样本容量,应视岩土体在场地的空
Tk= 1.704↓ 4.678 fk=fm·[ n? 0r Vn 1. 704 ±4.678 fk=fm土 fm:dr n? Vn 1.704 4.678 fk=a十b.z± Vn n? 'Or
层一般性黏性土,有压缩模量数据22组,按取样深度之和 至层底距离h与压缩模量E,试验的对应数据列于表3。
表3取样深度、取样点至层底距离与压缩模量试验数据
3)统计成果分析。 根据非相关型的统计结果,该土层的压缩模量标准值米 8.43MPa,如果按此值进行地基沉降计算,沉降量刚好满足设计要
求,但试验成果低于8.43MPa的数值有8个(序号为1~6、11 12),占总数的36.4%,单纯从概率论分析,出现沉降量不满足设 计要求的概率大于36%;根据相关型的统计结果,压缩模量标准 值为8.43MPa时与层底的距离h=4.47m,上述设计需要求基础 埋入该土层一定深度,确保基础下该土层的剩余厚度h≤4.47m, 但试验成果低于8.43MPa同时h<4.47m的数值只有1个(序号 为11),占总数的4.5%,出现沉降量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概率小于 5%。 如果地基沉降计算结果要求压缩模量不低于10MPa,根据相 关型的统计结果,压缩模量标准值为10MPa时与层底的距离h= 3.07m,当基础下该土层的剩余厚度h≤3.07m时可满足设计要 求;根据非相关型的统计结果,该土层的压缩模量标准值为 8.43MPa<10MPa,不满足设计要求。 综上所述,主要指标选择恰当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统计是有 必要的
8.2.9在对参数样本进行统计的基础上,正确选取参数有助于提
8.2.9在对参数样本进行统计的基础上,正确选取参数有
1各种岩土参数的用途不尽相同,分析用途可明确参数对 使用结果的影响情况;同一岩土层的各个参数之间通常具有一 定的关系,如含水率、孔隙比与强度参数具有负相关性,各强度 参数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分析各参数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评价 测试成果的可靠性;与经验数值进行比较可了解岩土体是否具 有特殊性。 2岩土体的工程特性受环境及相关边界条件的影响,如围压 对岩土体的强度和变形的影响特别明显,分析匹配性有助于评价 参数的适用性,分析测试与计算模型相关条件的相似性有助于评 价参数的代表性。 3高变异性说明参数的变化较天,敏感性指计算时输入参数 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程度,随着输入参数的变化所得结果变化很大
为高敏感性,反之则为低敏感性,高敏感性参数取值时应更偏于安 全些。 4重要的参数是指与场址适宜性评价、地基和边坡稳定性评 价相关的参数。与天然屏障有效性评价和工程屏障设计相关的岩 土参数属与安全相关的参数,取值可相对保守些
9.1.1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具有与其他建(构)筑物不同 的特点,各阶段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任务、内容各有不同,因此本 条规定除应以全部勘察资料为依据外,还应按勘察阶段和处置场 特点编制报告,同时要有工程针对性。 9.1.2本条规定了资料整理的内容、要求和顺序。资料整理前应 明确整理项目、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以保证资料整理的顺利进 行。引用工程前期资料,要求一方面检查其原始资料的正确性,防 正前期出现的差错延续到本次的报告中;另一方面考虑到处置场 各阶段勘察的时间间隔可能较长,所以要求应按现行标准分析其 正确性和可用性。原始资料是报告编写的基本素材,因此应先行 检查、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岩土工程参数是报告的核心内 容,也是资料整理的重点之一,因此在对各种测试获得的原始数据 进行检查、校核后,应按现行标准和本规范对各项参数进行统计、 分析与评价,并最终确定各项参数,编制相关图表。 9.1.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评价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稳 定性、适宜性的基本文件,也是设计和施工的重要文件。本条要求 察报告需全面真实反映场地的客观条件,内容完整,推荐的参数 准确,提出的方案经过充分论证,结论可靠、正确,建议合理可行, 以保证勘察报告的质量水平。 9.1.4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要求的寿命周期很长,一般
定性、适宜性的基本文件,也是设计和施工的重要文件。本务 勘察报告需全面真实反映场地的客观条件,内容完整,推荐的 准确,提出的方案经过充分论证,结论可靠、正确,建议合理 以保证勘察报告的质量水平,
300年~500年,在运营期间和封闭后,需要一直对处置场的工程 地质问题、水文地质问题、环境地质问题进行监测,发现问题需及时 处理,这就要求所有的勘察资料需要长期保存,以备查阅和使用
9.2.1本条规定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各勘察阶段岩土工
程勘察报告编写所遵循的原则。 1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所遵循的原 则是: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及活动性和地震地质等,评价场址的稳 定性;根据收集和调查获取的区域水文地质和水文地球化学资料 以及岩土工程勘察成果,从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 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初步评价场址的适宜性,并根据上述条件对候 选场址的比选提出建议。 2可行性研究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所遵循的原则是: 全面论述处置场场址的构造特征、不良地质作用发育程度、地质灾 害危险性程度、岩土性质等,在此基础上对场址的稳定性作出评 价。通过勘察所获得的资料,对场址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 件和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等作出明确评价。建立合理的水文地质和 溶质运移模型,初步预测处置场建设可能引起的岩土工程问题,对 场址的适宜性作出评价,为处置场的总平面布置提出建议。 3初步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所遵循的原则是:根 据初步总平面布置方案,分区进行岩土工程条件评价:根据所香明 的处置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球化学条件,评 价处置区岩土特征、天然屏障特性和地基稳定性以及均匀性,推荐 适宜的地基处理或基础方案、不良地质作用整治、边坡治理和基坑 支护等方案建议;检验和校正处置场区地下水水流模型和溶质运 移模型,分析预测处置场场地平整、建设、运营和关闭后的地下水 变化和核素运移规律,评价其对处置场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和处 置场总平面最终布置的建议;根据所查明的辅助建(构)筑物区的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辅助建(构)筑物区的岩土特征、地 基稳定性以及均匀性,推荐适宜的地基处理和基础方案;根据所查 明的缓冲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球化学条件
分析评价缓冲区的天然屏障特性。 4施工图设计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所遵循的原则是: 根据所查明各建筑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球 化学条件,对各地段作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评价;对各种测试方法获 得的参数,结合前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提出正确的地基 处理、基础设计、基坑支护等岩土参数;根据场地的实际条件,检验 和校正处置场区地下水水流模型和溶质运移模型,分析预测在施 工和运行期间可能产生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防治建议。 5施工建造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所遵循的原则是:按 建筑地段对施工揭露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球化 学条件进行全面、详细的论述与评价,与前期勘察成果进行比对, 评价其差异性,对岩土参数和地基改食或加固效果进行确认,对施 工中发现的岩土工程题提出处理意见。 9.2.2~9.2.5条文规定了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至施工图设计阶 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主要包括的内容。编写报告时,应根据勘察 任务要求和场地特点,对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或增减。水文地质、水 文地球化学、边坡、基坑支护等如进行了专题研究,报告可直接引 用其结论性意见,避免篇幅过大,内容重复。 9.2.6施工建造阶段勘察包括补充勘察、地质编录、基槽检验、桩 基验收、边坡和基坑监测等内容,勘察报告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
9.2.6施工建造阶段勘察包括补充勘察、地质编录、基槽检
2.6施工建造阶段勘察包括补充勘察、地质编录、基槽检验、
基验收、边坡和基坑监测等内容,勘察报告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 编写。需强调的是本阶段的岩土勘察报告,其内容应满足环境影 响评价报告的要求。
9.3.2本条列出勘察报告宜附的图表。报告编制时,应根据需要 附其他图表。 9.3.3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勘察涉及的内容广、专业多 ttsnnAmLLn
9.3.2本条列出勘察报告宜附的图表。报告编制时,应根 附其他图表。
9.3.3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勘察涉及的内容广、专业多
通过专题研究,解决专门的工程问题。本条列出了处置场 主要专题报告,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工程需要编制相应的专题
10.1.1现场检验和监测工作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提高检验 和监测工作的质量和结果评价的可靠性,才能真正做到确保处置 场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处置场建设周期长,每个阶段的现场监测 内容都有其特定目的与自身特点,监测项目和内容宜根据不同勘 察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处置场场地条件、岩土工程特点、运 行条件等确定。处置单元构筑物和覆盖层等工程屏障的监测项目 与方法由设计确定。 10.1.2处置场工程涉及的现场检验与监测项目类型多,周期长 宜按照建设阶段和检验(监测)项目细分为多个子项目进行。在外 业工作实施之前,编制详细的工作纲要是必要的,并且应在实施过 程中作适当调整。
1.2处置场工程涉及的现场检验与监测项目类型多,周期长 按照建设阶段和检验(监测)项目细分为多个子项目进行。在 工作实施之前,编制详细的工作纲要是必要的,并且应在实施 中作适当调整,
10.1.4现场检验和监测报告应包括:检验(监测)目的和
验(监测)项目、测点布置、检验(监测)时间间隔和期限、检驴 监测)仪器、方法和精度、检验(监测)数据、分析图件、结论与建 等。
10.2地基基础的检验和监测
10.2.1地基条件检验内容包括岩土分布与性质、关键岩土层的 埋深及性状、主要透水层和隔水层的水文地质特性、地下水情况 等。检验内容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有所侧重。例如,处置单 元的地基起到延滞和阻止核素运移的作用,是天然屏障的一部分, 对渗透和弥散特性要求较为突出;而辅助建(构)筑的地基主要承 担上部结构传递的荷载,对承载能力要求较为突出。因此,对于处
10. 2.2地基处理的目的是利用换填、夯实、挤密、排水、注浆、胶
结、加筋和热学等方法对大然地基进行处理,用以改善地基土的工 程特性:提高剪切强度、降低压缩性、改善透水特性、增强动力稳定 性。不同的检验手段适用于不同的地基处理自的,因此应结合设 计要求采取合理、有效的检测手段。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 技术规范》JG79对多种地基处理技术的质量检验作了详细规 定,检验重点为承载能力、压缩变形特征等地基力学特性,这些检 验方法同样适用于处置场工程。除此之外,处置场工程地基处理 尚包括对强透水层、节理裂隙、破碎的岩脉及其他影响天然屏障特 性的地质体的改良。此时的检验重点应为渗透性等水文地质特 性。由于水文地质原位试验一般耗时较长,为减小现场检验对施 工建造安排的影响,此处规定渗透特性检验宜以室内试验为主,必 要时采用原位试验确定。 10.2.3钻孔封堵的自的是防止钻孔成为竖向优势导水通道,破 坏地质屏障阻滞核素运移的能力。影响钻孔封堵效果的主要因素 为封填材料的渗透特性、填充程度、密实程度以及封填材料与孔壁 的结合程度。由于对钻孔封堵效果进行定量描述的工程经验尚 少,实际操作中宜以定性描述、拍照记录为主,并辅以适当的原位 测试手段。由于钻孔直径较小,一般为76mm~130mm,原位测试 宜选用小直径的测试仪器,以不破坏原封孔效果为原则。 10.2.4处置坑槽区别于普通建筑基坑的最大特点是开挖暴露时 旬长,以美国Andrew处置场为例,处置单元坑槽开挖至填满废物 需要历时数年。因此,应分地段、有针对性地制订检验与监测方 案。处置坑槽监测点布设和辅助设备埋设时应充分考虑后续施工 和周边条件变化对监测点持久性的影响,尽可能保证获得长期、连 续的监测数据,
10.3不良地质作用的监测
10.3.3不良地质作用的监测系统宜采用自动化方式,自动采集 和处理监测数据,并应建立监测数据库、数据和图形处理系统、趋 势预报模型、险情预警系统等。监测方应定期向建设单位、监理 方、设计方、施工方和运营方提交监测报告,必要时应提供实时监 测数据。
10.4.1地下水监测是处置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处置场的目的 是有效地采用天然屏障和工程屏障将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与地 下水和地表水隔离开来。因此对地下水动态实施监测,了解地下 水在时空上的分布情况和动态变化规律,一方面是为了提供场址 基础水文地质资料,另一方面,也是水均衡分析、地下水水流模型 校正和场址适宜性评价甚至是后期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要。 从国际原子能机构建议的地下水监测阶段来看,地下水监测 覆盖了处置场运行前、运行期间和关闭期间三个阶段。运行前包 括处置场的选址、设计以及施工阶段,运行期间包括在处置场的运 营期和处置场的关闭活动,关闭期间包括处置场关闭后的任何活 动。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在处置场的生命周期中属于处置场运行前 阶段,因此地下水监测应从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开始,监测时间应 持续到施工建造阶段。处置场运行期间和关闭之后的地下水监测 不在本规范的范围之内。 10.4.2处置场地下水位的监测是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必须掌 握的基础数据,水温、水化学成分则是背景值调查和监测以及分析 评价核素运移必备的基础资料,因此也要进行监测;同样,处置场 内地表水的水位、流量、水化学成分等与地下水存在密切的关系, 其动态变化规律也是勘察期间必须掌握的内容。
持续到施工建造阶段。处置场运行期间和关闭之后的地下水监测 不在本规范的范围之内。 10.4.2处置场地下水位的监测是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必须掌 握的基础数据,水温、水化学成分则是背景值调查和监测以及分析 评价核素运移必备的基础资料,因此也要进行监测;同样,处置场 内地表水的水位、流量、水化学成分等与地下水存在密切的关系, 其动态变化规律也是勘察期间必须掌握的内容。
10.4.3蒸发量也是处置场选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
亚州的WardValley处置场,因为对岩土层蒸发量的调查不够细 致而被驳回执照申请。 10.4.4地下水监测点网由监测点、线组成,应能覆盖处置场区域 补给区至排泄区的整个地下水系统,并能对与地下水相关的含水 层、构造带、地表水体等进行监测。由于在申请审批场址阶段、申 请建造阶段、申请运营阶段需提交环评报告书,因此在可行性研究 阶段就应基本完成地下水监测点网的布置,并在初步设计、施工图 设计和施工建造阶段根据需要进一步完善。 为正确监测地下水水位和水化学成分,地下水监测点应设置 在核素运移路径上。对于水流路径上存在多层含水层的,应分层 监测。从经济和监测效果考虑,地下水蓝测孔应充分利用已有期 探孔、非经常开采的井点和泉眼。 10.4.5监测时,水位观测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为保障观测精 度,一般可采用电测水位计、自计水位计或测钟测量,有条件时可 采用集中控制遥测系统,但地下水位的观测精度应在土0.5cm之 内;水温、气温观测宜采用缓变温度计或热敏温度计,观测时应将 温度计置于观测的含水层的深度,时间不少于10min,读数精度不 应低于±0.1℃。 10.4.6由于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存在密切的水力联系,所以要 求地下水监测点应与地表水监测点(处置场区与地下水有水力联 系的地表水体,包括溪谷、河流和湖泊)统一规划,以达到同步监 测。雨季或其他原因导致地下水位变幅较大或较快时,应加大监 测频率。
度,一般可采用电测水位计、自计水位计或测钟测量,有条件 采用集中控制遥测系统,但地下水位的观测精度应在土0.5 内;水温、气温观测宜采用缓变温度计或热敏温度计,观测时 温度计置于观测的含水层的深度DB36/T 1292-2020 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AO工艺)运维指南.pdf,时间不少于10min,读数料 应低于±0. 1℃,
求地下水监测点应与地表水监测点(处置场区与地下水有力 系的地表水体,包括溪谷、河流和湖泊)统一规划,以达到同 测。雨季或其他原因导致地下水位变幅较大或较快时,应力 测频率。
10.4.7本条规定参考了现行行业标准《地下水监测规范》S
10.4.8现场监测应将本次监测的数据与前一次监测的数据进行
照,发现异常时应分析原因,检查测具和进行复测,并在观测计 备注栏内作出说明。监测人员应掌握有关测的使用、保护
检测技能,测具应准确、耐用,并定期检查,不合格者应及时校正或 更换,否则不应继续使用。
更换LY/T 3193-2020 竹质工程材料术语,否则不应继续使用。 10.4.9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分析,并提出结论及 建议。应提供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图、等水位线图、地下水与降水量 动态变化图、水化学成分动态变化图和等值线图等
建议。应提供地下水位动态变化图、等水位线图、地下水与降水量 动态变化图、水化学成分动态变化图和等值线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