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1166-2022 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pdf

DB12T 1166-2022 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3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6584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2T 1166-2022 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pdf

.2.1 观测应选择标尺分划清晰,成像稳定的环境下进行。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不应进行观测: a 日出后与日落前30min内; b 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h以内(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最短间歇时间不少于 2h); c 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且难以照准时; d 气温突变时; e 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 .2.2 测站观测指标要求按表4执行。

注:下丝为近地面的视距丝。几何法数字水准仪视线高度的高端限差一、二等允许到2.85m,相位法数字水准仪重复 测量次数可以为上表中数值减少一次。所有数字水准仪,在地面震动较大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

GB/T 18451.1-2022标准下载DB12/T11662022

[7. 2. 4双观测方式明

一、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一等水准测重未用单路线任这观测; b 同一条路线的往返测,应使用同一型号的仪器和转点尺承沿同一道路进行; C 在观测路线上安置水准仪脚架时,应使其中的两脚与测线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 的左侧与右侧: d)在相邻结点间可进行所有测段的往测(或返测)后,再进行所有测段的返测(或往测); e 同一测段的往返测,应分别在上午或下午对称进行,不对称观测的总站数,自动安平水准仪 观测不应超过该区段观测总站数的30%;气泡式水准仪观测不应超过该区段观测总站数的109 7.2.5 连测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时,应优先连测北方向的水准标志。 7.2.6在夜间进行水准观测时,需配备LED照明灯。夜间观测的其他要求应符合GB/T12897的规定, 7.2.7受风干扰大的沿海区域,应安排在风力较小的时间段观测。 7.2.8连测河流两岸水准点时,优先选择经过水闸或者小桥进行正常观测。在桥面等易振动的表面观 测时,应选在车流量较少时设站。 7.2.9连测分层标时,应连测地面标和主标(最深标)。标杆上同时有主(上)、副(下)水准标志 的,连测时应注明“上”、“下”。 7.2.10无法正常观测需要跨河水准测量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a 视线长度不超过100m时,可采用跨越法,即在测站上变换仪器高度观测两次,两次高差之差 不大于1.5mm,取两次结果的中数; 视线长度超过100m且不超过3500m时,可采用GB/T12897中规定的光学测微法、倾斜螺旋法 和经纬仪倾角法。

7.2.11遇到水准点被破环或者无法连测等情形,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临时点或调整水准路线。水准点

7.2.11遇到水准点被破环或者无法连测等情形,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临时点或调整水准路线。水准点 被破坏有残留的,拍摄一张近景照片;水准点无法连测的,对水准点所在地拍摄一张远景照片。 7.2.12各等级水准路线往返测高差和水准环闭合差的限差执行表6的规定。水准环由一、二等水准路 线混合构成时,按二等水准环限差执行,

表6高差不符值、闭合差的限差

DB12/T11662022

2.13测区一、二等水准环分别超过10个的, 等水准环申优良品所占比例分别不低于 中优良品指闭合差不大于2/3限差的水准环。 2.14水准路线观测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DZ/T0154的规定

3.1 水准测量外业计算包括下列内容: a) 外业高差表的编算; b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的计算; C 水准环闭合差的计算(水准环可按照水准点形成封闭的几何图形长度最短或面积最小的原则 确定); d 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的计算

7.3.1水准测量外业计算包括下列内容

4.1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应先就可靠程度较小的往测或返测进行整测段重测,并按下列原 取舍: a)若重测的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之差超过往返测高差的限差,但与另一高差比较不超出限差 则取用重测结果; b)若同方向两高差之差未超出限差,且其中数与另一单程高差比较亦不超出限差,则取同方向 中数作为该方向单程的高差; c)若a)中的重测高差或b)中两同方向高差中数与另一单程的高差不符值超出限差,应重测另 一单程:

DB12/T11662022

d)若超限测段经过两次或多次重测后,出现同向观测结果靠近而异向观测结果间不符值超 分群现象时,如果同方向高差不符值小于限差之半,则取原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为往测 取重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为返测结果

d)若超限测段经过两次或多次重测后 值超限的 分群现象时,如果同方向高差不符值小于限差之半,则取原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为往测结果 取重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为返测结果。 7.4.2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时,应就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同符号中较大的测段进行重测,若重测 后仍超出限差,则应重测其他测段。 7.4.3环线团合差超限时,应就路线上可靠程度较小(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较天或观测条件较差)的某 些测段进行重测,如果重测后仍超出限差,则应重测其他测段。 7.4.4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M或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Mw超限时,应分析原因,重测 有关测段。

7.5分层标专项沉降监测要求

7.5.1进行分层标专项沉降监测时,将分层标组内的每个水准标志和主标(最深的分层标)进行连测。 7.5.2分层标专项沉降监测不受日出、日落、太阳中天的时间限制和上、下午不对称观测比的限制。 7.5.3分层标专项沉降监测应观测两个测回,测回间变动仪器高不少于3cm。 .5.4分层标沉降观测视距应相等,各项限差应符合表8的规定。对于数字水准仪,同一标尺两次读 数差不设限差,两次读数所测高差之差执行基、辅高差之差的限差。

表8分层标沉降观测限差

.1.1数据处理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单个基岩点或多个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作为地面沉降基准点 也可采用参考基准网。分层标专项沉降监测以每组标中的主标为地面沉降基准点。 .1.2当采用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作为地面沉降基准点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所用的接收机和天线类型应满足DZ/T0154的规定; b)单个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一年序列的有效天数不少于328天,连续缺失时间不超过10天。 .1.3当采用参考基准网计算沉降量时,应符合DZ/T0154的规定,

b)单个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一年序列的有效天数不少于328天,连续缺失时间不超过10 1.3当采用参考基准网计算沉降量时,应符合DZ/T0154的规定

8. 2 测量数据平差

8.2.1水准测量平差计算应遵守下列规定:

a)应将各等级水准测量所有测段数据进行整体平差

DB12/T11662022

8.2.2水准测量和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速率联合平差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b)GNSS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和成果精度需满足GB/T28588中"数据处理分析系统”的规

1地面沉降量计算在似静态点场中进行时,水准点的沉降量为相同的参考基准下两期平差结果所 的正常高之差,即两期监测所得到的正常高变化量。 水准点的沉降量由式(6)计算。

式中: Ahij——水准点在第i期到第j期之间的沉降量,单位为米(m); Hi—水准点第i期监测结果的正常高平差值,单位为米(m); Hj一一水准点第j期监测结果的正常高平差值,单位为米(m): i,j为正整数1,2,.....,n。 由式(6)计算所得结果,若△hij的符号为"+"则代表地面下氵

8.3.2沉降量计算和精度估计的其他要求应符合DZ/T0154的规定。

8.3.2沉降量计算和精度估计的其他要求应符合DZ/T0154的规定。 8.3.3最终沉降量值的单位为mm,按“四舍五入”原则取整。 3.3.4计算出沉降结果后,需对区级行政区内最大沉降量点位及沉降量变化明显的点位进行实地调查 和核实,排除人为破坏造成附加沉降的情形。

地面沉降等值线图由地面沉降等值线数据和底图数据编制而成。地面沉降等值线数据根据水准 值生成,底图数据由市、区、乡(街、镇)行政边界、卫星影像底图或地形数据等组成。地面沉降 线图编制过程中应符合下列要求: a)分层标中除地面标外的其他点、基岩点和调查中发现的异常点不应在插值中使用; b)等值线要素以比较醒目的颜色突出表示,底图要素以浅色表示; 采用计算机制图软件生成栅格时,插值方法应固定不变,栅格大小为500m,专项沉降监测网 栅格大小可提高到100m;

DB12/T11662022

d)为保证地面沉降等值线图图面整洁,沉降差异不大,而又距离较近的点可以采用综合方法, 选用其中一个点,沉降值取其平均值; e)生成地面沉降等值线的间隔为10mm,成图时等值线根据需要取用; 地面沉降等值线数据包括质底法、等值线法表示的数据,质底法用于对不同沉降量区间分级 设色,具体方法见附录G; g 较小区域的面状专项沉降监测网,可以根据需要绘制大比例尺的地面沉降等值线图: 对地面沉降等值线图进行整饰,应符合专题图的一般要求: 统计沉降区面积指标时精确到0.1km²; 地面沉降等值线图绘制和统计应统一采用2000天津城市坐标系,保存为通用地理信息软件的 工程文件。 2其他图件编制应符合下列要求: 高速铁路沿线区域、防潮堤等线状专项沉降监测网应绘制沿线纵向地面沉降速率图: 分层标专项沉降监测应绘制每个分层标每期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的柱状图,必要时配合水位 恋化新据进同成图

每期监测结束都应编写技术总结报告 技术总结报告由内业与外业两部分组成,见附

9.1.1验收的重点应包括

a) 测量是否符合规范和技术设计要求: b) 水准监测网测量时间是否与技术设计书一致; c) 补测、重测和数据剔除是否合理; d) 是否按要求利用解密模块对质量进行检查; e) 数据处理软件是否符合要求,处理的项目是否齐全,起算数据是否正确; f 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达到要求; g 报告、图、表的格式规范性,技术内容的全面性、科学性,结论的准确性

9.2.1应按照要求汇交如下成果资料并归档

DB12/T11662022

1)合同; 2) 技术设计书: 3) 技术总结; 4) 验收报告; 附录: 1) 水准仪及其他设备的检验资料(包括检定证书和自检记录); 2) 埋设水准点点之记; 附图: 1) 埋设水准点照片; 2) 水准测量拼环图; 3) 未测点照片; 4) 现场踏勘照片; 5) 年度沉降量等值线图(速率图或柱状图); 附表: 电子观测手薄记录的暗码文件与解码文件; 2) 水准测量外业高差表; 3) 各水准点本期地面沉降成果表; 工程文件: 1) 设计水准点和路线图工程文件; 2) 实测水准点和路线图工程文件; 3) 测量平差的过程和结果文件; 4 制图的工程文件:

DB12/T11662022

余埋设水准点照片、电子观测手簿记录的暗码文件与解码文件、未测点照片和其他只能以电子 上交成果外,其他成果均上交纸质和电子文件。 页目成果电子文件应分类归档,按规定目录存放,见附录I,可在第三级目录下再建立子目录, 不宜超过四级。

9.2.2除埋设水准点照片、电子观测手簿记录的暗码文件与解码文件、未测点照片和其他只能以电子 文件形式上交成果外,其他成果均上交纸质和电子文件。 9.2.3项目成果电子文件应分类归档,按规定目录存放,见附录I,可在第三级目录下再建立子目录 目录级数不宜超过四级

附录A (资料性) 水准环和水准路线命名

不命名见图A.1,水准路线命名见图A.2。

DB12/T11662022

附录A (资料性) 水准环和水准路线命名

附录A (资料性) 水准环和水准路线命名

DB12/T11662022

图A.2水准路线命名

B.1地面沉降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

地面沉降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应包括: a) 任务概述; b)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c) 引用文件; d) 主要技术指标; 设计方案。

任务概述部分应包括: a) 任务来源、目的、任务量; b) 测区范围、测区周边环境概况、行政隶属等基本情况; c 技术要求; 主要测量内容; e 测量起止日期: f) 投入人员、主要仪器设备; g)完成工作量

B.3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DB12/T11662022

附录B (资料性) 地面沉降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编制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部分应包括 a 测区自然地理概况。根据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招 则区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情况和困难类别等;测区地形、地貌概况:测区地质 况;测区水文概况;测区以往工作程度; b 已有资料情况。根据需要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和重力基准 资料的主要质量情况和评价、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根据项目需要,规定下列技术指标: a) 作业或成果的坐标系; b) 高程基准; c) 沉降基准; d) 时间系统; e) 投影方法; f) 精度或技术等级; g)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

根据项目需要制定设计方案,主要包括: a.) 选点、埋石设计方案: 1) 规定作业需要的主要装备、工具、材料和其他设施; 2) 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3) 选点: 测量路线、标志布设的基本要求; 需要连测点的踏勘要求; 一点名及其编号规定; 选址作业中应搜集的资料和其他相关要求等: 4)埋石: 测量标志、标石材料的选取要求; 一石子、沙、混凝土的比例; 标石、标志、观测墩的数学精度; 埋设的标石、标志及其附属设施的规格、类型:

DB12/T11662022

DB12/T11662022

测量标志的外部整饰要求; 埋设过程中需获取的相应资料(地质、水文、照片等)及其他用注意的事项; 路线图、点之记绘制要求; 其他有关的要求; 5)预期提交成果: 选点和埋石资料; 技术总结和验收报告; 6)汇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7)有关附录。 b)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设计方案 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和检定的要求,规定作业所需 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 2) 规定作业的技术路线和流程; 规定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 施测方法及其精度要求: 测量周期和观测要求; 规定手簿、加密程序、记录和计算的要求; 数据处理方法、计算公式和统计检验方法等; 其他有关要求和规定; 4)任务分工与质量控制: 任务分工; 水准网观测顺序; 任务管理; 质量控制; 5)组织实施: 组织、人员结构;

DB12/T11662022

控制架构; 工作进度(表); 6) 成果资料检查验收: 成果质量检查(含解密模块的使用); 成果质量验收; 7)预期提交成果: 测量设备及其他设备的检验资料; 外业观测记录、测量手簿及其他记录; 高差表; 拼环图; 技术总结和验收报告; 8) 汇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6 有关附录。 数据处理设计方案: 1) 规定数据处理的技术路线和流程; 2) 规定数据处理所需专业软件的规格、采用的计算模型、精度指标及其他功能; 3) 任务分工和质量控制; 4) 组织实施; 沉降极值点和异常点现场踏勘安排; 6) 规定绘制图件所需专业软件的规格、采用的计算模型、精度指标及其他功能; 7) 预期提交成果: 数据处理中生成的文件、资料和成果表: 技术总结和验收报告; 8)汇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DB12/T11662022

附录C (资料性) 水准点建设样式

图C.1保护盘盘面设计

DB12/T11662022

图C.2指示桩地面以上部分设计

DB12/T11662022

DB12/T11662022

图D.1水准点点之记

DB12/T11662022

图E.1分层标组标孔分布样图

DB12/T11662022

附录F (资料性)水准点普查表

地面沉降监测水准点普查表

DB12/T11662022

图F.1水准点普查表

DB12/T11662022

附录G (资料性) 地面沉降量区间分级设色

技术总结包括下列内容: a)技术总结外业部分; b)技术总结内业部分,

1.2技术总结外业部分

DB12/T11662022

技术总结外业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测区范围与位置,自然地理条件,交通、通信及供电情况; b) 测量网覆盖面积、长度、等级和基本精度要求; c) 施测(埋石)单位、施测(埋石)起时间、作业人员数量和技术状况; d) 作业执行的技术标准; 作业使用的仪器型号,标称精度以及检验和使用情况; f 外业作业方案及作业中发生与存在的问题; g) 外业观测数据的检核与质量分析(包括暗码解密检查情况); h 沉降极值点现场勘查情况和分析

H.3技术总结报告内业部分

技术总结内业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数据处理方案DLT 372-2019标准下载,所采用的软件、起算数据、坐标与高程系统; b) 数据处理结果所获得的成果表; C 成果误差检验与精度估计; 参考基准的稳定性分析; 地面沉降分析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各监测点的沉降量及其精度估计; g)地面沉降等值线图、速率图及柱状图

h)上交资料清单与需要说明的问题; i)各种附表与附图。

DB12/T11662022

项目成果电子文件归档目录见图I.1

DB12/T11662022

临建设施标准化箱式房管理标准(完成版)图1.1电子文件归档目录

DB12/T11662022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