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pdf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5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6612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pdf

孔内沉入井点管,井点管外壁与孔壁之间回填滤料(粗砂、砾砂)。 7.3.8喷射井点成孔施工采用钻孔法。成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向 孔内沉入井点管,并点管外壁与孔壁之间回填滤料(粗砂、砾砂)。 7.3.10管井一般由井口、井管、过滤器及沉淀管四个部分组成。 井管可用金属材料(如钢管、铸铁管、钢筋笼管等)或非金属材料 (如塑料管、水泥管等)。降水管井宜采用联合洗井法,先用空压机 洗井,待出水后改用活塞洗并。活塞洗并一定要将水拉出井口,形 成并喷状,要求洗井到清水,然后再用空压机洗井并清除井底沉 渣。

管可用金属材料(如钢管、铸铁管、钢筋笼管等)或非金属材 塑料管、水泥管等)。降水管井宜采用联合洗井法,先用空压 手,待出水后改用活塞洗并。活塞洗并一定要将水拉出井口, 牛喷状,要求洗井到清水,然后再用空压机洗井并清除井底

7.3.12封并时间和措施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

(1)对于基础底板浇筑前已停止降水的管并,浇筑底板前可将 井管切割至垫层面附近,井管内采用黏性土或混凝土充填密实。 (2)基础底板浇筑前后仍需保留并持续降水的管井,应采取以 下专门的封井措施: 1)基础底板浇筑前,首先应将穿越基础底板部位的过滤器更 换为同规格的钢管,钢管外壁应焊接多道环形止水钢板,其外圈直 径不应小于井管直径200mm; 2)井管内可采取水下浇灌混凝土或注浆的方法进行内封团, 为封闭完成后,将基础底板面以上的井管割除; 3)在残留并管内部,管口下方约200mm处及管口处应分别 采用钢板焊接、封闭,该两道内止水钢板之间浇灌混凝土或注浆; 4)预留并管管口宜低于基础底板顶面40mm~50mm甘12S2 给水工程,并管管 口焊封后,用水泥砂浆填入基础板面预留孔洞抹平。

7.4.1基坑工程截水措施可采用双轴水泥搅拌桩、三轴水泥搅拌 桩、高压喷射注浆、注浆、地下莲续墙、小齿口钢板桩等。目前,冻 结法已广泛应用于地铁联通道的设计与施工中,但冻结法施工时

7.4.1基坑工程截水施可采用双轴水泥搅拌桩、三轴水泥搅拌

有冻胀和融沉等不利因素,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加强对周边环境 的保护措施。

寸应保证深层截水惟幕的连续、截水可靠。截水雌幕自身

寸应保证深层截水惟幕的连续、截水可靠。截水雌幕自身应真有 一定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的围护结构变形的要求。

渗流(或抗管涌)稳定性的要求,还应满足不同降水施工工 求,如轻型井点降水、管井降水等。基坑开挖面标高变化时 唯幕插人深度应满足不同开挖深度区域疏十降水的设计要 基坑不同区域高差相差较大,宜分别形成封闭截水幕

应根据实际地层条件、减压降水设计要求及环境保护要求,采取不 同的截水措施。 7.4.7水土流失严重时,应立即回填基坑后再采取补救措施。

7.4.7水土流失严重时,应立即回填基坑后再采取补

7.5.1回灌措施包括回灌井、回灌砂井、回灌砂沟和水位观测井 等。回灌砂井、回灌砂沟一般用于浅层潜水回灌,回灌井用于承压 水回灌。 回灌可以消除或减轻由于水位降低后形成的降水漏斗而弓引起 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不均勾沉降等不利影响。潜水位、承压

回灌可以消除或减轻由于水位降低后形成的降水漏斗 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不均匀沉降等不利影响。潜水位 水位降低的区域都可采用地下水回灌技术,在砂性土、粉性 效果相对明显

7.5.5为了提高回灌效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小回

水层的渗流阻力,一般可通过增大过滤层的垂向和水平向厚度或 采用双层过滤器达到上述自的。当回灌并过滤器采用普通单层过 滤结构时,宜扩大过滤器部位的孔径以增大过滤层水平向厚度,扩 孔孔径宜大于井身其他部位孔径200mm以上。当不采取扩孔措 施时,回灌井过滤器宜采用双层过滤结构。

7.5. 6 回灌水源应采用洁净的水或利用同一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不得污染地下水资源

回灌水源应采用洁净的水或利用同一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染地下水资源。 回灌时根据水位动态变化调节回灌水量,不能使水位压力 止因水位拾升过高而对基坑产生负面效应

过大,防止因水位拾升过高而对基坑产生负面效应。

8.1.2若场地较,可在场地中设置集水井,并通过水泵迁

8.1.3若机械设备需直接进人基坑进行施工作业,具人坑坡道除 了考虑本身的稳定性外,还应考虑机械设备的外形尺寸及爬坡能 力,若坡道遇支护结构,或坡道区域土质较差,应进行必要的加固 处理。目前的基坑规模越来越大,而施工场地越来越小,施工栈桥 的应用日益广泛。施工栈桥可提高土方升挖效率,还可在基础结 构施工阶段作为材料临时堆放场地,也可作为起重作业和混凝土 浇筑的作业点。施工栈桥应根据周边场地条件、基坑形状、支撑布 置、施工设备和施工方法等进行专门设计。 8.1.4基坑开挖期间可能会出现相邻区域有其他工程项目在同

8.1.4基坑开挖期间可能会出现相邻区域有其他工利

时施工的情况,有时相工程的距离很近,甚至有共用围护结构的 情况。若围护设计对相工程的具体情况缺乏足够的认识,设计 时没有考虑可能发生的最不利工况,极易产生施工风险。所以在 相邻工程同时施工时,应在相互了解施工工况的基础上,通过充分 的论证或协调,制定针对性的技术措施,合理确定并不断优化围护 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

8.1.5场地边角土方、边坡修整等应采用人工方式挖除,主要是

为厂防止机械超挖和机械扰动土体。为减少基坑暴露时间,升挖 至坑底标高后,垫层应及时进行施工,一般坑底有200m的面积即 可浇筑垫层。若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或基坑变形过大,也可根 据设计要求设置加强垫层

8.1.7大量工程实践证明,合理确定每个升挖空间的大

空间相对的位置关系、开挖空间的先后顺序,严格控制每个开挖步 骤的时间,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是控制基坑变形和保护周边环境 的有效手段。基坑土方开挖在深度范围内进行合理分层,在平面 上进行合理分块,并确定各分块开挖的先后顺序,可充分利用未开 挖部分土体的抵抗能力,有效控制土体位移,以达到减缓基坑变 形、保护周边环境的目的。同时基坑周边、施工栈桥、放坡平台、挖 方边坡坡顶的施工荷载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土方宜及时外 运,不应在邻近的建(构)筑物及基坑周边影响范围内堆放。为避 免机械挖士过程中的工程桩位移现象,应采取控制分层厚度、稳定 开挖面临时边坡等措施;挖土机械不得直接在工程桩顶部行走,若 工程桩较密或现场条件限制而无法避让的,桩顶应采取覆土并铺 设路基箱等保护措施。挖土机械应避免碰撞工程桩、支撑立柱、支 撑、围护墙、降水井管、监测点等

8.1.9坑底以上200mm~~300mm土方采用人工修底,放坡开挖 基坑的边坡采用人下修坡,主要是为了防止机械超挖和土体受到 扰动。

8.1.9坑底以上200mm~~300mm土方采用人工修底,放坡开挖

计和施工合理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动态指导设计和施工的有效方 法。通过信息化施工技术的运用,可及时了解基坑开挖阶段的各 种变化,及时比较勘察、设计所预期的状态与蓝测结果的差别,对 原设计成果和施工方案进行评价,预测下阶段基坑施工中可能出 现的新行为、新动态,为施工期间进行设计优化和合理组织施工提 共可靠的信息,对围护设计和基坑开挖方案提出针对性的调整或 优化,将问题抑制在萌芽状态,以确保基坑工程安全

8.2.1地下水控制的方法包括隔水:集水明排、基坑降水和地下

8.2.1地下水控制的方法包括隔水集水明排、基坑降水和地下 水回灌等。良好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可保证坑底干燥,方便施工,提 高土体抗剪能力和基坑稳定性,防正基坑突涌,减小坑底隆起。

8.2.2基坑开挖时,围护结构

仅与场地、地质条件、基坑平面、周边环境等有关,同时还与开挖面 应力释放速率有关,故强调分层开挖。为防止开挖面的坡度过 起土体位移、坑底隆起、桩基侧移等异常现象发生,开挖过程中 的临时边坡坡度应保证其稳定性。基坑内的局部深坑可综合考虑 其深度、平面位置、支护形式等因素确定开挖方法,局部深坑邻近 基坑边时,为有效控制围护墙或边坡的稳定,可视局部深坑开挖深 度、周边环境保护要求、支护设计、场地条件等因素确定升挖的顺 序和时间。

8.2.3本条规定了基坑放坡开挖的基本要求,

1基坑采用放坡开挖不仅施工简便,而且比较经济,但放坡 开挖需要一定的施工场地并能确保边坡的稳定。 2放坡开挖施工前,应进行边坡设计,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和 类似工程经验,合理确定坡体坡度、放坡平台宽度等参数,并制定 合理的施工顺序和环境保护措施。 3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区,放坡开挖可采取截水幕、降水等 措施。对于无截水惟幕的多级放坡基坑,在满足降水深度要求和

边坡稳定的条件下,降水系统可设置在放坡平台或坡项,当不能满 足降水深度要求或边坡稳定时,坡顶和放坡平台应分别设置降水 系统。 4若土质条件较差或边坡留置时间较长,应采取必要的护坡 措施。护坡除采用水泥砂浆、挂网砂浆、混凝士、钢筋混凝土等方 式外,尚有薄膜覆盖法、士袋或砌石压坡法等。护坡面层宜扩展至 坡项一定的距离,也可与坡顶的施工道路结合,以利于边坡的整体 稳定性,必要时还可在坡面插入钢管、钢筋、毛竹等。施工过程中 护坡面若出现破损、开裂等现象,应及时进行修补,以避免地表水 渗入而影响边坡的稳定。 5放坡开挖的坡面区域若存在暗浜、明浜或浜填土等不良土 质,应采取士体加固等措施,若有必要,局部区域也可采取支护措 施。 8.2.4板桩外拉锚支护的基坑开挖可参照士钉支护、土层锚杆支 护的基坑开挖方法。 1对于复合士钉墙支护、土层锚杆支护的基坑,截水惟幕或 排桩墙(挡土墙)先施工,由于其受力和抗渗要求的特殊性,故规定 开挖前应满足强度和龄期要求。 2由于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交替进行,所以开挖应和支护施 工相协调。一般情况下,应先开挖基坑周边用以支护作业的沟槽: 该沟槽的宽度和深度应满足支护施工作业的要求。 3分层分段开挖时,每层开挖深度应与土钉或土层锚杆的竖 向间距一致,且分层标高应考虑土钉或土层锚杆竖向作业面的要 求。分段长度的控制是为了保证基坑安全,一般情况下,挖士速度 要快于钻孔、注浆、张拉施工速度,若支护施工跟不上挖土的进度 则临空面暴露时间可能过长,不利于基坑稳定。 4每层每段开挖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支护。考虑到土 钉支护的强度要求,士钉注浆完成后一般在48h后方可开挖下一 层土方。对于土层锚杆支护的基坑,应在锚杆张拉锁定且浆液达

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对于面积较大的基坑,可采取 岛式开挖的方式,在周边土方分层开挖并进行支护施工期间,根据 具体情况确定中部土方开挖的时间和方法

8.2.5基坑开挖及支撑施工过程中,应选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参 数,施工参数主要是根据基坑规模、儿何尺寸、支撑形式、开挖方 式、地基条件和周边环境要求等确定,包括分层开挖层数、每层并 挖深度、每层士体无支撑暴露的时间、每层土体无支撑暴露的平面 尺寸及高度等。实践证明,每一个升挖步骤过程中围护墙体暴露 空间和时间越小,则控制基坑变形的效果越好,因此加快开挖和支 撑速度的施工工艺,是提高基坑工程技术经济效果的重要环节。 8.2.6一般支撑设计不考相应的竖向荷载,挖土机械和运输车 辆若直接在支撑上行走或作业,可能会产生支撑下沉、变形甚至断 裂等后果。土方开挖过程中挖土机械和运输车辆应尽量避让支 撑,若无法避让,一般情况下可采取支撑上部覆士并铺设路基箱的 方式,可使荷载均匀传递至支撑下方士体。 8.2.7面积较大的基坑,通常采用对撑、对撑桁架、斜撑桁架及边 桁架、圆环形支撑、竖向斜撑等形式,根据支撑形式选择适宜的开 挖方式可较好地控制基坑变形,耳便于施工。若周边环境保护要 求较高,较大的基坑一般采取分块施工的方法,合理制定开挖先后 顺序是保证分块开挖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盆式开挖和岛式 开挖是分块开挖的两种典型方式。

8.2.5基坑开挖及支撑施工过程中,应选定科学合理的方

数,施参数王要是根据基坑规模、儿付尺寸、支撑形式、 式、地基条件和周边环境要求等确定,包括分层开挖层数、名 挖深度、每层士体无支撑暴露的时间、每层土体无支撑暴露日 尺寸及高度等。实践证明,每一个开挖步骤过程中围护墙有 空间和时间越小,则控制基坑变形的效果越好,因此加快开扌 撑速度的施工工艺,是提高基坑工程技术经济效果的重要环

8.2.6一般支撑设计不考虑相应的竖向荷载,挖土机械和

辆若直接在支撑上行走或作业,可能会产生支撑下沉、变形 裂等后果。土方开挖过程中挖土机械和运输车辆应尽量达 撑,若无法避让,一般情况下可采取支撑上部覆士并铺设路 方式,可使荷载均匀传递至支撑下方士体

本条规定了盆式开挖基坑的基

1先开挖基坑中部的士方,挖土过程中在基坑中形成类似盆 伏的土体,然后再开挖基坑周边的土方,这种挖土方式通常称为盆 式开挖。盆式开挖由于保留基坑周边的土方,减小了基坑围护暴 露的时间,对控制围护墙的变形和减小周边环境的影响较为有利。 盆式开挖一般适用于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或支撑布置较为密 集的基坑,或采用竖向斜撑的基坑。 2盆式开挖形成的边坡,其留置时间可能较长,盆边与盆底

高差、边坡坡度、放坡平台宽度等参数应通过稳定性验算确定,必 要时可采取降水、护坡、土体加固等措施。采用二级放坡时,若挖 土机械需在放坡平台上作业,还应考虑机械作业时的尺寸要求和 附加荷载因素。盆式开挖过程中,先行完成中部方,此时未形成 有效的支撑体系,故应保留足够的盆边宽度和高度,以及足够平缓 的边坡坡度,以抵抗围护墙变形和边坡自身的稳定。 3对于中部采用对撑的基坑,盆边土体的开挖应结合支撑的 平面布置先行开挖对撑对应区域的盆边土体,以尽快形成对撑;对 于逆作法施工的基坑,盆边士体应分块、间隔、对称升挖;对于利用 中部主体结构设置竖向斜撑的基坑,应在竖向斜撑形成后再开挖 盆边土体。

似以岛状的土体,然后再开挖基坑中部的方,这种挖土方式通常称 为岛式开挖。岛式开挖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基坑周边土方开挖及 支撑系统施工,这种开挖方式对基坑变形控制较为有利。基坑中 部大面积无支撑空简的土方开挖较为方便,可在支撑系统养护阶 段进行开挖。岛式开挖适用于支撑系统沿基坑周边布置且中部留 有较大空间的基坑。边桁架与角撑相结合的支撑体系、圆环形 架支撑体系、圆形围標体系的基坑采用岛式士方开挖较为典型。 土钉支护、士层锚杆支护的基坑也可采用岛式士方开挖方式。 1基坑周边土方的开挖范围不应影响该区域整个支撑系统 的形成,在满足支撑系统整体形成的条件下,周边士方的开挖宽度 应尽量减小,以加快挖土速度,尽卓形成基坑周边的支撑系统。 2岛式开挖形成的边坡,其留置时间可能较长,岛状土体的 高差、边坡坡度、放坡平台宽度等参数应通过稳定性验算确定,必 要时可采取降水、护坡、体加固等措施。采用二级放坡时,若挖 土机械需在放坡平台上作业的,还应考虑机械作业时的尺寸要求 和附加荷载因素。土方运输车辆、挖土机械等在中部岛状土体顶 部进行作业时,边坡稳定性计算应考虑施工机械的荷载影响

作为围护结构的支撑体系,地下结构由地面向下逐层施工,直至基 础底板施工完成的方法。盖挖法是先用地下连续墙或其他围护墙 作为围护结构,然后施工钢筋混凝土盖板或临时型钢盖板,在盖 板、围护墙、立柱桩保护下进行土方开挖和结构施工。 1由于逆作法和盖挖法的施工涉及永久水平和竖向结构与 支护体系相结合,故施工期间的水平和垂直位移、受力情况等应满 足主体结构和支护结构的设计要求。 2取土口不仅可解决土方及其他材料设备的垂直运输问题 还有利于暗挖工程的通风。取土口的位置和大小应满足水平构件 受力和变形的要求,且位置宜上下对齐。取土口的钢筋可采用插 筋、接驳器等形式预留,施工时应采取技术措施进行保护,取土口 封闭时应对钢筋及施工缝进行清理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4面积较大的基坑宜采用盆式开挖,盆边边坡除了其自身稳 定外,还应考虑其上部水平结构施工产生的荷载。若周边环境复 杂,盆边区域士方宜采取对称、抽条、限时开挖的方式,必要时,可 设置临时斜撑以保证围护结构的稳定。 5基坑暗挖由于受到上部楼板或盖板的限制,坑内土方开挖 应预先设计作业的顺序、区域和线路,宜采用小型挖土机械与人工 挖土相结合的方式,坑内士方的水平运输可采用小型挖土机械驳 运、专用运输带输送等方式,垂直运输可采用挖土机械或专用挖土 架等设备。 6暗挖作业处于封闭环境下,空气质量较差,取土口等预留洞 作为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专用通风口,并及时安装风 机、风管等形成通风系统,对挖土作业面和楼层面进行强制通风。 由于暗挖作业时光线较差,应配置合理的照明系统,照明系统可利 用永久照明系统的预埋管线,也可在结构内配置临时照明系统。

.2不良地质主要包括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溶洞,滑坡位

易风化、软化、膨胀、松动的岩体,有害矿物岩脉,地下水活动较严 重的岩体等,

式,即采用大功率推士机带裂土器(松土器)将岩石裂松成碎块,再 书推土机集料装运。能否采用机械开挖方式,要考感岩石的风化 程度、岩层的倾角和节理发育情况、施工机械的切人力等因素,并 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同时松土效率与机械作业人员的操作技术和 经验密切相关

定。通过中间开槽和台阶式开挖可及时进行分层分段支护,避免 无序的大爆破开挖;通过预留保护层可以防止上部台阶爆破对基 底岩体造成破坏或不利影响:通过采取控制性爆破手段,如微差爆 破、预裂爆破、光面爆破、减振爆破等技术,减小爆破对基坑边坡和 支护结构的影响;岩石坡面和基底可采用风镐或安装在挖掘机械 上的破碎锤进行修整。

感的区域,可采用静力爆破。静力爆破是通过膨胀将岩石破碎的 方法,其无振动、无飞石、无冲击波、无粉尘、无噪音的特点符合环 保的要求。

直径和深度、炮孔间距和排距等。开挖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岩体 条件,通过分析爆破效果,调整爆破参数,进一步改善爆破效果,避 免岩石出现爆破裂缝或使原有构造裂缝的发展大于充许范围,以 及岩体的自然状态产生不应有的恶化。

8.4.1土方的平衡计算应综合考虑士方量的各种变更因素,如土 的松散率、压缩率、沉降量等。 8.4.3十方运输车辆加盖或采取署盖措施,是为了防止运输过程

8.4.3土方运输车辆加盖或采取覆盖措施,是为了防止运

中土方遗撒,污染城市道路及环境

中土方遗撒,污染城市道路及王

8.4.4堆土的堆放高度不宜过高,大于设计超载要求会造 安全问题。

8.4.5临时堆士与基坑的距离和基坑影响的范围应由设计计算

5临时堆士与基坑的距离和基坑影响的范围应由设计计 后方可堆放,否则基坑周边禁止堆土。临时堆土的坡角至 巨离一般为:于燥密实土不小于3m,松软土不小于5m。

8.5.1若设计无规定时,应通过稳定性计算确定边坡坡度;土方 回填的高度较高时,应采取多级放坡的方式,或采取放缓坡度等稳 定措施。

8.5.2回填土料可采用碎石类土、砂土、黏土、石粉等,回

含水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压实质量,压实前应先试验,以得到符合 密实度要求的最优含水率。含水率过大,应采取翻松、源晒、风十 换土、掺入十土等措施;含水率过小,应洒水湿润

8.5.5压实系数是回填密实度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压实

土的控制干密度与最大干密度的比值,最大干密度是在最 率条件下,通过标准击实试验确定的。各种土的最优含水 考表14。含水率控制范围以外的士料应采取针对性的技术

表14土的最优含水率参考表

8.5.6采用压路机机械压实时,碾轮每次重叠宽度可控制在 150mm~250mm,行驶速度宜控制在2km/h。 8.5.7在行车、堆重、干湿交替等作用下,土体会逐渐沉降,若设计 对沉降量无规定,采用机械回填时,砂土的预留沉降量(填土高度的 百分比)可取1.5%,粉质黏土的预留沉降量可取3%~3.5%。

8.5.8本条规定了士方回填的要求。 2基坑设置混凝土换撑或钢换撑的,换撑下方的回填密实度 较难保证,一般可采取在该部位回填砂、素混凝土的方法,也可在 回填至换撑标高后,拆除换撑后再回填压实。 3基坑回填处理不当或地面超载过大可能会引起受力分布 情况的变化,对基础结构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故规定对称、均衡 回填的要求。 4若基坑较深,从地面直接将回填士料填至坑底时,士料降 落高度较大,对已经完工的防水层可能产生破环,可采用设置简易 滑槽人坑的方法控制隆落高度和速度,有利于工程产品保护,

9.1.1施工组织设计是保证边坡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环节,施工 方案应结合边坡的具体工程技术条件和设计原则,采取合理可行 的施工措施。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 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的规定。 边坡工程施工还应事先做好施工险情应急措施和抢险预案 边坡工程施工出现险情时,应立即执行应急预案,并尽快向勘察和 设计等单位反馈信息,查清原因并结合边坡永久性支护要求进一 步制定施工抢险方案或更改边坡支护设计方案。 9.1.3在边坡开挖后,应在设计规定的时间内实施支护结构,或 者在设计规定时间内采取一定的封闭措施。 9.15边坡工程应由设 要求由业主季托有资质的监

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经设计、监理和业主等共同认可后实施。方 案应包括监测项目、监测目的、测试方法、测点布置、监测项目报警 值、信息反馈制度和现场原始状态资料记录要求等内容。

9.2.61、1类岩质边坡应尽量采用部分逆作法,这样既能确保 工程开挖中的安全,文便于施工。但应注意,对未支护开挖岩体的 高度与宽度应依据岩体的破碎、风化程度作严格控制,以免施工中 出现事故。

排水孔孔径宜为50mm~100mm,间距宜为1.5m~3.0m。

9.3.5挡墙内部砂浆的饱满、密实是挡墙施工质量优劣的关键。 为保证砂浆的饱满和密实应采用“坐浆”、“灌浆”、“挤浆”三种方 法相结合的施工方法进行砌筑。具体操作方法是:打一层底浆,将 石材的大面向下放置在砂浆上,让砂浆与石材紧密结合,满铺层 石材后马上将砂浆灌人石材之间的缝隙,并保证砂浆在缝隙中密 实,同时将小石头嵌挤到天石头的缝隙中,挤出过多的砂浆。按上 述方法反复进行打底浆一一铺石材灌浆一挤浆,砌筑时应注意上、 下层石材交错排列,竖缝不得重合,每层石材应放置稳定。 9.3.9墙后填土应优先选择透水性较强的填料并清除填土中的草

和树皮、树根等杂物。当采用黏性土作填料时,宜掺入适量的碎石。 不应采用淤泥、耕植土、膨胀性黏土等软弱有害的岩土体作为填料。 档墙墙后填方地面的横坡坡度天手1:6时,为了避免填方沿原地面 滑动,填方基底粗糙处理的办法有铲除草皮和耕植土开挖台阶等。

9.4.1放坡开挖是在一定的坏环境条件下,控制边坡开挖的深度及 坡度,使边坡达到自身稳定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安全、便捷、经济 当满足下列条件时,应优先采用放坡开挖: (1)边坡场地开阔、坡体土质稳定性条件较好,边坡在一定的 坡率下开挖安全; (2)边坡在一定的坡率下开挖不影响邻近已有建(构)筑物、各 种地下管线及周边环境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3)对地下水位理藏较浅的坡体,应能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目 使坡体保持干燥。 放坡开挖时,边坡的侧壁形式可根据真体情况选用下列3种 形式,见图18: (a)单一坡型:适用于边坡开挖深度较小、坡壁土质均匀的边 坡。 (b)折线坡型:适用于边坡开挖深度较大,且组成坡壁的上下

注:1使用本表时,要满足场地地下水位低于边坡坡底的设计标高2m以

主:1使用本表时,要满足场地地下水位低于边坡坡底的设计标高2m以上及达 坡坡肩以外1.5倍的坡高范围内无动、静荷载。 2对于混合土,可参照表中相近的土类执行。

条件之的边坡: (1)坡面采用折线型或台阶型开挖的边坡; (2)边坡开挖大于本规范条文说明表15所规定深度的边坡; (3)坡顶距坡脚1.5倍的开挖深度范围内,有长期荷载作用的 边坡; (4)由较松软的士体构成的边坡:

tanp: tand

式中:K一 边坡整体稳定系数,不应小于1.3; 一土的内摩擦角标准值(°); 一.直线滑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本条适用于由施工单位自行确定放坡形式及坡率的边 工.

9.4.5当开挖区内的地下水位高于坡底时,应采取措施,降低地 下水位宜至坡底下1m~2m,且待坡体干燥后才能进行开挖施工。 开挖施工应按照先上后下的开挖顺序,分段、分层按设计要求开 挖。 9.4.7水是造成边坡失稳的一个重要原因,边坡施工一定要严格 做好防水、排水措施

9.4.8边坡坡底标高的施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

10.0.1本条规定是为了科学地评价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情况,提 高安全生产工作和文明施工的管理水平,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TX-01标准下载,确 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实现检查评价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 10.0.2安全检查是消除事故隐患,预防事故,保证安全生产的重 要手段和措施,是为了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使作业环境 达到最佳状态。

后,发给上岗证,每两年还需进行一次复审,并经公司各级安全教 育,考试合格后上岗。

病运转等情况时,使用者应立即停用并尚机电技术人员反映情况 机电技术人员应立即组织维修,同时应严格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 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33的规定操作施工机械,确保机械 使用安全

控制土的固结度不应低于80%;在无孔隙水压力监测时,砂质粉 土不少子20d,淤泥质黏士不少于30d。当围护桩和工程桩流水施 工时,应控制安全距离和时间间隔,

(1)预钻孔沉桩。预钻孔孔径可比桩径(或方桩对角线长度) 小50mm~100mm,深度可根据桩距和砂土的密实度、渗透性确 定,宜为桩长的1/3~1/2,引孔的垂直度偏差不宜天手0.5%,施 工时应随钻随打,引孔中有积水时置用开口型桩尖。当桩端持力 层需进入较坚硬的岩层时,应配备可人岩的钻孔桩机或冲孔桩机。 (2)对饱和淤泥、淤泥质土、黏性土地基,设置袋装砂井或塑料 排水板,以消除部分超孔隙水压力,袋装砂井直径宜为70mm~ 80mm,间距宜为1.0m~1.5m,深度宜根据饱和黏性土厚度确定 塑料排水板的深度、间距与袋装砂井相同。 (3)升挖地面防震沟、防挤地沟,并可与其他措施结合使用,防 震沟、防挤地沟宽度可取0.5m~0.8m,深度按土质情况决定。 (4)合理安排沉桩流程、控制沉桩速率和日打桩量,24h内休 上时间不应小于8h。 列出的一些减少打桩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措施是对多年实践 经验的总结。如某工程,未采取任何措施沉桩地面隆起达150mm~ 500mm,采用预钻孔措施后地面隆起则降为20mm~100mm。控 制打桩速率也是减少挤土隆起的有效措施之一。对于经检测确有 桩体上涌的情况,应实施复打。具体用哪一种措施要根据工程实 际条件综合分析确定,有时可同时采用几种措施。即使采取了措 施,也应加强监测。 10.0.12本条对人的职业安全作了相应的规定。 从事挖孔作业的工人应经健康检查和井下、高空、用电、吊装 及简单机械操作等安全作业培训且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施 工。

从事挖孔作业的工人应经健康检查和井下、高空、用电、吊装 及简单机械操作等安全作业培训且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现场施 工。 施工现场所有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工具、配件以及个人劳保

用品等应经常检查,确保完好和安全使用。 孔内有人时,孔上应有人监督防护,孔口配合人员应集中精 力,密切监视坑内的情况,并积极配合孔内作业人员进行作业,不 得擅离岗位,在孔内上下递送工具物品时,严禁用抛掷的方法。孔 内操作人员要2h轮换次,严禁操作人员在孔内停留时间过久。 施工时注意孔内状况,发现流砂、涌水、护壁变形、有毒气体等 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严重时应停止作业并迅速撤离。 10.0.17施工现场醒目位置是指主入口、主要临街面、有毒有害 物品堆放地等。 10.0.18工程项目部应贯彻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制定施工现场文 物保护措施,并有应急预案。 10.0.19化学品和重金属污染品存放应采取隔断和硬化处理。 10.0.203 现场机械保养、限额领料、废弃物排放和再生利用等应 制度健全,做到有据可查,有责可究。 10.0.22基础施工,特别是钻孔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泥浆水排放 为防止污染环境,钻孔过程中的泥浆水应先集中在泥浆沉淀池JC/T 639-2013标准下载,符 合要求后排放到工地的排水系统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