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T 29-244-2016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规程.pdf1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 正而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宗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奇” 7 “应 符合
1《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T 50002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喜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KGB50016 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7《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 9《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 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1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503 12《建筑混凝土用钢》GB1490.1/GB1499.2 13×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T 5 14《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 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 16《碳素结构钢》GB/T700 GB/T 8077 20《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 8624 21《硅酮建筑密封胶》GB/T14683 2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 2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小区消防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24《冷轨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 25《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 26《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 27《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 28《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 29《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C/T482 30《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 31《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408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
在本规程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装 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我国各地工程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 开展多项相关的试验和专题研究工作,结合我市的地方工程经验, 完成本规程的修订编制。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 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 构设计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 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 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效力,仅供使用者 作为理解和把握规程规定的参考。
本节对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特有的常用术语进行定义。 在《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衍号标准》GB/T 50083以及其他国家和 行业现行相关标准中己有表述的,基本不重复列出。
在《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B以及其他国家和 行业现行相关标准中己有表述的,基本不重复列出。 2.1.1本规程涉及的预制构件,是指不在现场原位支模浇筑的构 件。它们不仅包括在工厂制作的预制构件,还包括由于受到施工 场地或运输等条件限制,而又有必要采用装配式结构时,在现场 制作的预制构件 2.1.2 当主耍受力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如:墙与墙梁与墙等 预制构件之间,通过后浇混凝或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等技术进行 连接时,可足以保证装配式结构的整体性能,使其结构性能与现 浇混凝土基本等同,此时称其为装配整体式结构。装配整体式结 连接,如:墙与墙之间通过干式节点进行连接时,此时结构的总 体刚度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会有所降低,此类结构不属于装 配整体式结构。本规程仅涉及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2.1.3本规程的主要适用范围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因此, 本规程所指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均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 构。
2.1.4本规程涉及的叠合受弯构件主要包括叠合梁和叠
2.1.9受力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技术在美
3.0.1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与全现浇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 过程有一定区别。对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业主、设计、构件制 作、施工等各单位在方案阶段就需要进行协同工作,共同对建筑平 面和立面根据标准化原则进行优化,对应用的预制构件技术的可行 性和经济性进行论证,共向进行整体策划,提出最佳方案。与此同 时,建筑、结构、设备人装修等各专业也应密切配合,对预制构件 的尺寸和形状、节点构造等提出具体技术要求,并对制作、安装、 运输和施工全过程的可行性以及造价等做出预测。此项工作对建筑 功能和结构布置的合理性,以及对下程造价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 响,是十分重要的。 7 前提下实现基本单元的标准化定型,以提高定型的标准化建筑构 配件的重复使用率,这将有利于降低造价。“少规格)多组合"是装 配式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减少构件的规格种类及提高构件模板的 重复使用率,利于构件的生产制造与施工,利于提高生产速度和工 人的劳动效率。 3.0.3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认首先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Q第三章“基本设计规定”的各项 要求。本规程的各项基本规定主要根据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自身 的特点,强调提出的附加要求对于在偶然作用下,可能导致连续 到塌的装配式结构,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设计要求,进行防连续倒塌设计。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应注重概念设计和结构分析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Q第三章“基本设计规定”的各项 要求。本规程的各项基本规定主要根据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自身 的特点,强调提出的附加要求对于在偶然作用下,可能导致连续 到塌的装配式结构,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设计要求,进行防连续倒塌设计。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应注重概念设计和结构分析模
型的建立,以及预制构件的连接设计。本版规程对于高层装配整体 式剪力墙结构设计的主要概念,是在选用可靠的预制构件受力钢筋 连接技术的基础上,采用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相结合的方法,通 过连接节点合理的构造措施,将装配式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保证 其结构具有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的整体性、延性、承载力和耐久 性能,达到与现浇混凝土等同的效果。对于多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 结构,应根据实际选用的节点类型,和具体采用的构造措施的特点, 采用相应的结构分析计算模型。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质量控制的关键在于预制构件之间,以 及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冷问的连接技术,其中括连接接头的选 用和连接节点的构造设。欧洲FIB标准将装配式结构中预制构件 的连接设计要求归纳为:标准化、简单化、抗拉能力、延性、变形 能力、防火、耐恢性和美学等八个方面的要求 3.0.4与现浇剪为墙结构相同,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设 防类别及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 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 要,对建筑功能、建筑平立面、结构受力状况预制构件承载力、 工程造价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设计时,应同时满足建筑模数协 质量控制等多项要求。同时应通过优化尽量减少预制构件的种类 保证模板能够多次重复使用,以降低造价。 与传统的建筑方法相比,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有更多的连接 接口,因此,对工业化生产的预制构件而言,选择适宜的公差是十 分重要的。规定公差目的是为建立预制构件之间的协调标准。 般来说,基本公差主要包括制作公差、安装公差、形位公差和连接 公差。公差提供了对预制构件推荐的尺寸和形状的边界,构件加工 和施工单位根据这些实际的尺寸和形状制作和安装预制构件,以此
证各种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能合理的装配在一起,并保证在加二 可作、放线定位、安装接缝中的误差发生在充许的范围内,使接口 为功能、质量和美观均达到设计预期要求。
4.1.1装配整体式结构中所采用的混凝土各项力学性能指标,以 及结构混凝土材料的耐久\能的要求,应符合现伤国家标准 《混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so0io 的相应规定。α
4.1.2实现建筑工必化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建筑产品质量
4.T.2现建巩工业必化的 就是提高建筑产品质量。预 的最低强度等级的要求高于现浇混凝士。 4.1.3预制构件的工地现场连接部位是保证承重结构整体性的关 键,因此,必须对连接部位的材料强度等级给出严格的规定。当竖 向预制构件(如预制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不一致时,预制构件间 的现场连接节点及水平接缝处的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相 连接竖向预制构件的最大混凝土强度等级;当预制永平构件(如预 制梁、阳台板、预制楼板等)的混凝土强度不致时,预制构件连 接部位的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水平预制构件的最大混凝 土强度等级(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除外。当预制剪力墙墙板的水 平缝采用坐浆材料连接时,其坐浆材料的强度等级应大于被连接上 下预制混凝土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当楼板采用预制预应力叠合楼 低王C25
4.2.1装配整体式结构中所采用的钢筋和钢材的各项力学性能指 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 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及《钢 筋混凝土用钢》GB1499.1/GB1499.2的相应规定。 4.2.2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和浆锚连接接头,主要适用于现行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所规定的热轧带肋 钢筋。热轧带肋钢筋的肋,可以使钢筋与灌浆料之间产生足够的 摩擦力,有效地传递应力从而形成可靠的连接接头。 4.2.3为提高建筑的业化生产水平,应鼓励在预制构件中采用 钢筋焊接网。 4.2.4 ~ 4.2.5 并避免外露金属件的锈蚀,预制构件的吊装宜优先采用内埋式螺 母、内埋式帝杆或预留吊装孔。这些部件及配套的专用吊具等所
4.2.1装配整体式结构中所采用的钢筋和钢材的各项才
4.2.4 ~ 4.2.5
4.3.1~4.3.2预制构件的连接是装配整体式结构关键核心技术。 其中,钢筋套简灌浆连接接头技术是本规程所推荐的主要的接头 技术,也是形成各种装配整体式混凝上结构的重要基础。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工作机理,是基于灌浆套筒内灌浆 料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同时身还具有微膨胀特性,当它受到灌 浆套筒的约束作用时,在灌浆料与灌浆套筒内侧简壁间产生较大 的正向应力,钢筋籍此正向应力在其带肋的粗糙表面产生摩擦 力,籍以传递钢筋轴向应力。
4.3.4 ~ 4.3.5
网丝制作金属拉结件。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应的产品标准, 见程仅参考美国和欧洲的相关标准,定性地提出拉结件的基本要 。
5.1.2一体化设计是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化施工的前提。建筑设计 是一个完整、系统的设计少建、机电和装修设都是重要组成部 分。本条要求土建设计阶段建筑、结构和机电设备专业应一体化设 计,但各专业仍应结合装修设计要求进行必要的预留预埋,以避免 出现机电安装和装修阶段的拆改、剔凿义造成效率低下、质量瑕疵 和材料浪费。 5.1.3目前的建筑设计,尤其是住宅建筑的设计,一般均将设备 管线埋在楼板现浇混凝土或墙体中,把使用年限不同的体结构和 管线设备混在一起建造。若干信,大量的住宅虽然本体结构尚可, 但装修和设备等早已老化,无法改造更新,从而导致不得不拆除重 建,缩短了建筑使用寿命。提倡采用主体结构构件、内装修部品和 管线设备的三部分装配化集成技术系统,实现室内装修、管道设备 与主体结构的分离,从而使住宅具备结构耐人性,室内空间灵活性 以及可更新性等特点,同时兼备低能耗,高品质和长寿命的优势。 5.1.4装配式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 GB/T50002的规定。模数协调的日的是实现建筑部件的通用性和互 换性,使规格化、通用化的部件适用于各类常规建筑,满足各种要 求。同时,大批量的规格化、定型化部件的生产可稳定质量,降低 成本。通用化部件所具有的互换能力,可促进市场的竞争和部件生 产水平的提高。
5.1.4装配式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
B/T50002的规定。模数协调的日的是实现建筑部件的通用性和互 英性,使规格化、通用化的部件适用于各类常规建筑,满足各种要 交。同时,大批量的规格化、定型化部件的生产可稳定质量,降低 本。通用化部件所具有的互换能力,可促进市场的竞争和部件生 产水平的提高。
建筑模数协调工作涉及的行业与部件的种类很多,需各方面共 司遵守各项协调原则,制定各种部件或组合件的协调尺寸和约束条 件。 实施模数协调的工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重要的部件,以及 影响面较大的部位可先期运行,如门窗、厨房、卫生间等。重要的 部件和组合件应优先推行规格化、通用化。
5.2平面设计 V 体设计的思想。平面设纤应考虑建筑各功能空间的使用尺寸,并应 制构配件(部件的定位尺寸,在满足平面功能需要的同时,还应 符合模数协调和标准化的要求。装配式建筑平面设计应充分考虑设 备管线与结构体系之间的关系。例如住宅卫生间涉及建筑、结构、 给排水效暖通、电气等各专业需要多工种协作完成,面设计时 应考虑卒生间平面位置与竖向管线的关系、卫生间降板范围与结构 的关系等。如采用标准化的预制盒子卫生间(整体卫浴)及标准化 的厨房整体橱柜,除考虑设备管线的接口设计还应考虑卫生间平 面尺寸与预制盒子卫生间尺寸之间、厨房平面尺寸与标准化厨房整 体本橱柜尺寸之间的模数协调。 5.3立面、外墙设计 5.3.1、5.3.2预制混凝土具可塑性,便于采用不同形状的外墙 板。同时,外表面可以通过饰面层的凹凸和虚实、不同的纹理和色 彩、不同质感的装饰混凝土等手段,实现多样化的外装饰需求;面 层还可处理为露骨料混凝土、清水混凝土等,从而实现标准化与多
5.2.1 ~ 5.2.5
羊化相结合。在生产预制外墙板的过程中,可将外墙饰面材料与予 墙板同时制作成型。 3.3预制外墙板的板缝处,应保持墙体保温性能的连续性。对 夹心外墙板,当内叶墙体为承重墙板,相邻夹心外墙板间浇筑有 浇混凝土时,在夹心层中保温材料的接缝处,应选用A级不炼 呆温材料,如岩棉等填充。
样化相结合。在生产预制外墙板的过程中,可将外墙饰面材 制墙板同时制作成型。
于夹心外墙板,当内叶墙体为承重墙板,相邻夹心外墙板间 后浇混凝土时,在夹心层中保温材料的接缝处,应选用A 保温材料,如岩棉等填充。
5.3.4装配式建筑外墙的设计
不应低于门窗的密闭性。
5.3.7在要求的泛水高度处设凹槽或挑檐,便于屋面防水的收头
5.4内装修、设备管线设计
5.4.1室内装修所采用的构配件、饰面材料,应结合本地条件及 房间使用功能要求采用耐久、防水、防火、防腐及不易污染的材料 与做法。 5.4.2、5.4.3装配式建筑宜采用主体结构构件、内装修部品和管 线设备的三部分装配化集成技术系统,实现室内装修、管道设备与 主体结构的分离,从而使建筑兼具结构耐久性、室内空间灵活性和 可更新性。 5.4.4内装部品遵循模数协调原则,有利于在建筑中的应用,并 且方便在施工安装和维修更换中的选用与采购 5.4.5住宅建筑设备管线的综合设计应特别注意套内管线的综合 5.4.6装配式建筑不应在预制构件安装完毕后剔凿孔洞、沟槽等。 的关键部位为保证水平接缝和竖向接缝有足够的传递内力的能 力,竖向电气管线不宜设置在预制剪力墙内。当竖向电气管线设置 在预制剪力墙或非承重预制墙板内时,应避开剪丸墙的边缘构件范 围,并应进行统一设计,将预留管线表示在预制墙板深化图上。在 预制剪力墙中的竖向电气管线宜设置钢套管。
5.4.1室内装修所采用的构配件、饰面材料,应结合本地条 房间使用功能要求采用耐久、防水、防火、防腐及不易污染的 与做法。
6.1.1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中,墙体之间接缝数量多,接缝的 构造措施和施工质量对结构整体抗震性能影响较,使得装配整 墙结构的工程实践数量偏少,本规程对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从 严要求,与现浇结构相比降低其最大适用高度。在计算预制剪力 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占该层总剪力比例时,一般取主要采用 预制剪力墙称件的最下一层。 6.1.2 当竖向承重构件全部现浇楼盖采用叠合梁板蚁,可以认 6.1.3本条规定系根据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 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制定。一般情况下可按所考虑方向的加 权平均计算宽度计算高宽比,但对突出建筑物平面很小的局部结 构(如楼梯间、电梯间等),一般不应包含在计算宽度内。 6.1.4本条规定系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和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的 有关强制性条文规定制定并适劣调整。考虑到装配整体式剪力墙 结构的工程实践数量还不够多,也未经历地震的考验,因此对其 抗震等级的划分高度从严要求,比现浇结构适当降低。
6.1.5本条系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6.1.6、6.1.7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平面和竖向的规则性要求 严于现浇剪力墙结构。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中规定的特别不规则建筑,不应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 构。
严于现浇剪力墙结构。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中规定的特别不规则建筑,不应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 构。 6.1.8本条规定系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和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的 有关规定制定并调整。两个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不宜相差过大, 体现了动力特性(周期和振型)相近的抗震概念。考虑到装配整体 式剪力墙结构的施工便利和可拆分性,对其剪力墙的规则布置, 比现浇结构要求提高。同时对楼梯间、电梯间第结构薄弱部位和 重要连接部位以及剪力墙边缘构件等应力集中部位,建议采用现 6.1.9基础及地众室部位采用现浇混凝土主要考虑建筑防水和施 工复杂程度等问题。高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底部加强部位规定 采用现浇结构,主要因为底部加强部位对保证结构整体的抗震性 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该部位剪力墙的配筋构造比较 复杂,众结构安全和经济性的角度考虑,采用现浇是合理的。同 时,X考虑到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范围为底部加强部位及以上 层,为了减少预制构件的种类,体现标准化少规格、多组合的 原则,建议底部加强部位以上一层采用现浇结构。 6.1.10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调整系数同现烧结构 用和
6.2.1持久设计状况应采用用的基本组合,地震设计状况应采
6.2.2本条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响,可根据实践经验取值,为安全起见,此处规定脱模吸附力不 宜小于1.5kN/m²
6.3.1鉴于预制剪力墙接缝对整体结构抗侧刚度有定削弱,应 考虑对弹性计算的内力调整,适当放大现浇墙肢在尔甲地震作用下 的剪力和弯矩设计值,同时为了安全起见,预制墙的剪力和弯 矩设计值不减小。 6.3.3对于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自身刚度较大,按现浇结构 计算时未考虑墙板问接缝的影响,计算得到的层间位移会偏小, 因此对层间位移角从严控制。 6.3.5叠合楼盖和现浇楼盖对梁刚度均有增大作用,叠合楼板的 预制部分由手连接构造的原因对梁刚度增大作用难以处量测算, 因此叠谷梁的刚度增大系数可适当减小。 X 6.3.6外叶墙的混凝土仅作为保温材料的保房和装饰层使用, 不参与内叶墙板的受力,外叶板的重量通过连按件传递到内叶墙 板上。
7.1.1~7.1.3装配整体式结构中的接缝主要指预制构件之间的接 缝及预制构件与现浇、后浇混凝土之间的结合面,包括梁端接 缝、剪力墙的竖向接缝和水平接缝等。装配整体式结构中,接缝 是影响结构受力性能的关键部位。 N 接缝的压力通过后浇混凝土、灌浆料或坐浆材料直接传递; 拉力通过由各种式连接的钢筋、预理件传递;剪力由结合面混 凝土的粘结强度、键槽或者粗糙面、钢筋的摩擦抗剪作用、销栓 抗剪作用承担;接缝处于受压、受弯状态时,静力摩擦可承担 一 混凝士、 灌浆料或坐浆材料。当穿过接缝的钢筋不少于构件内钢 筋并且构造符合本规程规定时,节点及接缝的截面受压、受拉 及受弯承载力一般不低于构件,可不必进行承载力验算。当需要 计算时,可按照混凝土构件正截面的计算方法进行,混凝土强度 取接缝及构件混凝土材料强度的较低值,钢筋取穿过正截面且有 可靠锚固的钢筋数量。 人 后浇混凝土、灌浆料或坐浆材料与预制构件结合面的粘结抗 剪强度往往低于预制构件本身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因此,预制构 件的接缝一般都需要进行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本条对各种接缝的 受剪承载力提出了总的要求。 对于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控制区域,即梁箍筋加密区及剪力墙
验,并对采用此类接头技术的预制构件进行各项力学及抗震性能 的试验验证,经过相关部门组织的专家论证或鉴定后方可使用。 7.1.7试验表明,预制梁端采用键槽的方式时,其受剪承载力 般大于粗糙面,且易于控制加工质量及检验。键槽深度太小时, 易发生承压破坏;当不会发生承压破坏时,增加键槽深度对增力 受剪承载力没有明显帮助,键槽深度一般在30mm左右。梁端键 槽漕数量通常较少,一般为1个~3个,可以通过公式较准确地计算 键槽的受剪承载力。对于预制墙板侧面,键槽数量很多,和粗糙 面的工作机理类似,键槽深度及尺寸可减小。 7.1.8预制构件纵向钢筋的锚固多采用锚固板的机械锚固方式, 伸山构件的钢筋长底
键槽的受剪承载力。对于预制墙板侧面,键槽数量很多,和粗糙 面的工作机理类似,键槽深度及尺寸可减小。 7.1.8预制构件纵向钢筋的锚固多采用锚固板的机械锚固方式, 7.2预制构件设计 设计验算是不能忽视的。预制构件应考虑施工阶段的附加要求, 对制作丫运输、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这士要是由于: 1)此阶段的受力状态和计算模式经常与使用阶段不同;2)预制构 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在此阶段有可能尚未达到设计强度。许多预 制构件的配筋设计,不是使用阶段的设计计算起控制作用,而经 常是此阶段的设计计算起控制作用。 7.2.2预制构件加工详图设计时应给出吊点数量和位置。预制构 件用吊装配件应能保证在脱模、翻转运输及施工安装过程中平稳 受力。应对构件在该处承受吊装荷载作用的效应进行承载能力复核 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避免吊点处混凝土局部破坏。 7.2.4当预制 50mm时,应对钢
件用吊装配件应能保证在脱模、翻转运输及施工安装过程中平稳 受力。应对构件在该处承受吊装荷载作用的效应进行承载能力复核 验算,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避免吊点处混凝土局部破坏。 7.2.4当预制构件中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应对钢
的混凝土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7.3.1叠合楼盖有各种形式,包括预应力叠合楼盖、带肋叠合楼 盖、箱式叠合楼盖等。本节主要对常规叠合楼盖和带肋叠合楼盖 的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进行了规定。其他形式叠合楼盖的设计方 法可参考行业现行相关规程。叠合楼盖按受力特点可分为单向叠 合楼盖和双向叠合楼盖,单向叠合楼盖的预制底板单向受力,叠 合完成后仍然为单向受力:双向叠合楼盖在叠合完成后作为双向 板受力,其预制底板在叠合完成前可以是四边支承的双向板,也 可以是两对边作为支承的单向板。单向预制底板双向混凝土叠合 板,其底板在叠合完成前为单向受力,预制底板宽度不会受制于 房间板块尺寸,可以制成标准板块,叠合后作为双向板工作,受 力性能好,从而得到广泛的使用。 对于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预制剪力墙竖向连接的可靠性是 墙肢均承受压应力,有利于预制剪力墙的竖向连接及剪力传递,因 楼盖时,楼板布置应采用纵横墙混合承重方式,使各墙肢均承受压 应力。 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对整体性及传递水平力的要求较高,应采用 现浇楼盖。 7.3.7根据叠合板尺寸、预制板尺寸及接缝构造,叠合板可按照 单向叠合板或者双向叠合板进行设计。当按照双向叠合板设计 时,同一板块内,可采用整块的叠合双向板或者几块预制板通过 整体式接缝组合成的叠合双向板;当按照单向板设计时,几块叠 合板各自作为单向板进行设计,板侧采用分离式拼缝即可。支座 及接缝构造详见本节后儿条规定。
7.3.8叠合板后浇层最小厚度的规定考虑了楼板整体性
7.3.8叠合板后浇层最小厚度的规定考虑了楼板整体性要求以及 管线预埋、面筋铺设、施工误差等因素。预制板最小厚度的规定 考虑了脱模、吊装、运输、施工等因素。在采取可靠构造措施的 情况下,如设置钢筋架或板肋等,增加了预制板刚度时,可以 考虑将其厚度适当减少。 当板跨度较大时,为了增加预制板的整体刚度和水平界面抗 剪性能,可在预制板内设置钢筋架。见图1。钢筋架的下弦 钢筋可作为楼板下部的受力钢筋使用。施工阶段,验算预制板的 承载力及变形时,可考虑架钢筋的作用,减小预制板下的临时
1叠合板的预制板设置桁架钢筋构造
1一预制板;2一桁架钢筋;3弦钢筋;4一下弦钢筋;5一格构钢筋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制底板上设有板肋,板 存在,增大了新、老混凝土接触面,能保证叠合层混凝土与 带肋底板形成整体协调受力并共同承载,加强了叠合面的抗
能。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板分为预应力带肋底板和非预应力 带肋底板,可根据需要设计成单向板或双向板。 当板跨超过6m时,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经济性较好。板 享大于180mm时,为厂减轻楼板自重,节约材料,可采用预制空 心底板,也可在预制板上设置各种轻质模具,浇筑混凝土后形成 空心板。 7.3.9为保证楼板的整体性及传递水平力的要求,预制板内的纵 可受力钢筋在板端宜伸入支座,并符合现浇楼板下部纵向钢筋的 构造要求。在预制板侧面,即单向板长边支座,为加工及施工 方便,可不伸出构造钢筋但应采用附加钢筋的防式,保证楼面 的整体性及连续性。 7.3.10本条所述的接缝形式较简单,利于构件生产及施工。理 论分析与试验表明,这种做法是可行的。叠合板的整体受力 性能介于按板缝划分的单向板和整体双向板之间,与楼板的尺 寸、后浇层与顽制板的厚度比例接缝钢筋数量等因素有关。开 裂特征类似于单向板,承载力高于单向板,挠度小于单向板但大 于双板。板缝接缝边界主要传递剪力,弯矩传递能力较差。在 没有可靠依据时,可偏于安全地按照单向板进价设计,接缝钢筋 按构造要求确定,主要目的是保证接缝处不发生剪切破坏,且控 制接缝处的裂缝不致开展过宽。 7.3.13当预制板侧接缝可实现钢筋与混凝土的连续受力设计 时,即形“整体式接缝”时,可按照整体双向板进行设计。整体式 接缝一般采用后浇带的形式,后浇带应有一定的宽度以保证钢筋 在后浇带中的连接或者锚固空间,并保证后浇混凝土与预制板的 整体性。后浇带两侧的板底受钢筋需要可靠连接,比如焊接、 机械连接、搭接等。也可以将后浇带两侧的板底受力钢筋在后浇 带中锚固,形成本条所述的构造形式。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的试验研究证明,此种构造形式的叠合板的整体性较好。利用预
7.3.9为保证楼板的整体性及传递水平力的要求,预
可受力钢筋在板端宜伸入支座,并符合现浇楼板下部纵向钢筋白 寸造要求。在预制板侧面, 即单向板长边支座,加工及施工 方便,可不伸出构造钢筋必但应采用附加钢筋的式,保证楼面 约整体性及连续性。
制板边侧向伸出的钢筋在接缝处搭接并弯折锚固于后浇混凝王层 中,可以实现接缝两侧钢筋的传力,从而传递弯矩,形成双向板 受力状态。接缝处伸出钢筋的锚固和重叠部分的搭接应有一定长 度,以实现应力传递:弯折角度不宜过大,以实现顺畅传力;后 浇混凝土层应有一定厚度;弯折处应配构造钢筋以防止挤压破 坏。 7.3.16~7.3.21在叠合板跨度较大、有相邻悬挑板的上部钢筋锚 入等情况下,叠合面在外力、温度等作用下,截面上会产生较大 的水平剪力,需配置界面抗剪构造钢筋来保证水予界面的抗剪能 力。当有桁架钢筋或设置板肋时,可不单独配置航剪钢筋;当没 有桁架钢筋时,配置的抗剪钢筋可采用马镗形状,钢筋直径、间
制板边侧向伸出的钢筋在接缝处搭接并弯折锚固于后浇混凝土层 中,可以实现接缝两侧钢筋的传力,从而传递弯矩,形成双向板 受力状态。接缝处伸出钢筋的锚固和重叠部分的搭接应有一定长 度,以实现应力传递:弯折角度不宜过大,以实现顺畅传力;后 浇混凝土层应有一定厚度;弯折处应配构造钢筋以防止挤压破 坏。 7.3.16~7.3.21在叠合板跨度较大、有相邻悬挑板的上部钢筋锚 入等情况下,叠合面在外力、温度等作用下,截面上会产生较大 力。当有桁架钢筋或设置板肋时,可不单独配置航剪钢筋;当没 有桁架钢筋时,配置的抗剪钢筋可采用马镗形状,钢筋直径、间 距及锚固长度应满足叠合面抗剪的需求。 7.4预制楼梯 人 承构件之间的缝隙应采用建筑材料进行有效封闭,一避免开裂, 7.4.5预制板式楼梯在吊装、运输及安装过程受力状况比较 复杂,规定其板面宜配置通长钢筋,钢筋量可根据加工、运输、 吊装过程中的承载力及裂缝控制验算结果确定,最小构造配筋率 可参照楼板的相关规定。当楼梯两端均不能滑动时,在水平力作 用下楼梯会起到斜撑的作用,楼梯中会产生轴向拉力,因此规定 其板面和板底均应配通长钢筋。,根据以往实际工程经验,保护层 厚度过大,楼梯梯段板易开裂。
8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
8.1.2短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较差,在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 构中应避免过多采用。短肢剪力墙的截面定义及较多短肢剪力墙的 界定同《高层建筑混凝人结构技术规程》JGIX的规定。 8.1.3顶层对于结构整体性有至关重要作用,宜采用现浇屋盖结 构。当采用叠合楼盖时,应采用双向叠合板并采取加大叠合层厚度 等加强措施。 施工时临时支撑很难实现,应避免采用。高层建筑中电梯井筒往往 承受很的地震剪力及倾覆丸知)因此对于8度设防时,建议采用 8.2.1 本条对预制墙板尺寸的规定出尔以下几方面原因: 制作、运输和吊装的要求 2 预制剪力墙配筋构造的要求 3 连接和安装施工要求 4预制构件标准化设计要求。 对于整体性较差的预制墙板在运输、吊装时应加设临时固定措 施。
8.2.2根据以任买际工程经验,窗口用部谷易开袋,应进行抗袭 设计,增加构造网片钢筋等。 8.2.5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根据其在结构中的作用,可分 为承重墙板和非承重墙板两类。当作为承重墙板时,与其他承重结 构构件共同承担垂直及水平力;当作为非承重墙板时,仅作为外围 护墙体使用。 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根据其内、外叶墙板间的连接构 造,文可以分为组合墙板和非组合墙板。目前在国内实际工程中, 通常采用非组合式的墙板。当作为承重墙时,外叶吐墙板仅作为荷载 考虑,内叶墙板的要求与曾通剪力墙的要求完全机同。 8.3.2封闭连续的后浇圈梁是保证结构整体性和稳定性、连接楼 盖结构与顽制剪力墙的关键构件凡应在楼层收进及屋面处设置。 钢筋也可起到保证结构整体性和稳定性、连接楼盖结构与预制剪力 墙的作用。 8.3.9洞口下墙的构造有三种做法: 1预制连梁向上伸出竖向钢筋并与洞口下墙内的竖向钢筋连 接,洞口下墙、后浇圈梁与预制连梁形成一根叠合连梁。该做法施 工比较复杂,而且洞口下墙与下方的后浇圈梁、预制连梁组合在一 起形成的叠合构件受力性能没有经过实验验证,受力和变形特征不 明确,纵筋和箍筋的配筋也不好确定。不建议采用此做法。 2预制连梁与上方的后烧混凝土形成叠合连梁,洞口下墙内 设置纵筋和箍筋,作为单独的连梁进行设计。计算时考虑为双连梁 建议采用此做法。采取此做法时,梁下部后浇带顶部无需设置粗糙 面。
T/CECA-G 0031-2020标准下载8.3.9洞口下墙的构造有三种估
3将洞口下墙采用轻质填充墙时,或者采用混凝土墙但与结 沟主体采用柔性材料隔离时,在计算中可仅作为荷载,洞口下墙与 下方的后浇混凝土及预制连梁之间不连接,墙内设置构造钢筋。当 计算不需要窗下墙时可采用此种做法。
9多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设计
9.2.2多层剪力墙结构中XX_75吨垃圾焚烧锅炉安装施工组织设计,预制剪力墙水平接缝比较简
体性及抗震性能主要依靠后浇暗柱及圈梁的约束作用来保证,因
此要求结构的角部、纵横墙交接部位应设置后浇暗柱。后浇暗柱 的尺寸按照受力以及装配施工的便捷性的要求确定。后浇暗柱内 的配筋量参照现浇剪力墙结构的构造边缘构件确定。 9.2.3采用后浇混凝连接的接缝有利于保证结构的整体性,且 接缝的耐久性、防水、防火性能均比较好。接缝宽度大小要保证 其最小的作业空间。两侧墙体内的水平分布钢筋可在后浇段内互 相焊接、搭接、弯折锚固或者做成锚环锚固。 9.2.4本条提供了两种常用的上下层相邻预制墙板之间钢筋连接 的连接方式,设计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天津学建筑设计 研究院对齿槽式连接做量试验,这种连接方在符合一定构造 要求下也适用于多层水平缝的连接。 9.2.5沿墙顶设置封闭的水平后浇带或后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可将 楼板和竖向构件连接起来,使水平力可从楼面传递到剪力墙,增 强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9.2.6连梁写预制剪力墙整体预制是施工比较方便的方式。当接 缝在连梁跨中时,只需连接纵筋,施工也比较容易。 保证结构具有一定的抗倾覆能力,后浇暗柱、 坚向接缝和水平接 缝内的纵向钢筋应在基础中可靠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