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7106-2019建筑外门窗密封 水密 抗风压性能测试方法.pdf

GBT 7106-2019建筑外门窗密封 水密 抗风压性能测试方法.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7106-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1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44895
下载资源

GBT 7106-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7106-2019建筑外门窗密封 水密 抗风压性能测试方法.pdf

ICS 91.060.50 P32

GB/T7106—2019 代替GB/T7106—2008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

DL/T 1557-2016 电动振冲器Test methods of airpermeability,watertightness,wind load resistance performanceforbuilding externalwindows and doors

GB/T 7106=2019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检测原理 检测装置 检测准备 气密性能检测 水密性能检测 抗风压性能检测 重复气密性能检测 重复水密性能检测 2检测报告 附录A(规范性附录)空气流量测量装置校验方法· 时录B(规范性附录) 淋水装置校验方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线性回归计算方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检测报告示例

GB/T71062019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节。 本标准代替GB/T7106一2008《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与GB/T7106一2008相 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严重渗漏的定义(见2008年版的3.4.1); 增加了模拟静压箱法的定义(见3.8); 删除了气密、水密和抗风压性能的分级(见2008年版的第4章); 调整了检测装置示意图(见5.1,2008年版的5.1); 修改了定级检测和工程检测的检测顺序(见6.5.1和6.5.2,2008年版的6.4); 气密性能采用空气收集箱法进行检测,调整了气密性能的定级检测加压顺序(见7.1.1 2008年版的7.1); 增加了气密性能的工程检测和判定方法(见7.1.2和7.4.2); 调整了水密性能的工程检测淋水量(见8.3.2,2008年版的8.3); 修改了水密性能检测结果的判定方法(见8.5,2008年版的8.5); 增加了抗风压性能风荷载标准值检测和风荷载设计值检测(见9.2.6和9.2.7); 增加重复气密、水密性能检测章节(见第10章和第11章); 增加了线性回归计算方法(见附录C)。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心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 (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瑞明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云化 上实业有限公司、产东贝克洛幕墙门窗系统有限公司、河和平铝材厂有限公司、河北市玻新材料有限 公司、广东世纪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鹤岗市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威可 潜(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河北奥润顺达窗业有限公司、哈尔滨中天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任宅科 学研究院、沈阳紫微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工洪涛、邱铭、刘会涛、张士翔、田华强、鄂强、李光旭、樊藏、姜美琴、徐勤、方成龙 冏强、董人文、易序彪、陈向东、于志龙、董呈明、张冠琦、林召烽、杨雯捷、罗文思、杨兴、韩坤、许宏峰 史玮、焦长龙、宗小丹、马彪、工俊洋、孙梅凤、万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7106—1986,GB/T7106—2002,GB/T7106—2008; GB/T 7107—1986,GB/T 7107—2002; GB/T 7108—1986,GB/T 7108—2002; GB/T13685—1992; GB/T13686—1992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节。 本标准代替GB/T7106一2008《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与GB/T7106一2008相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严重渗漏的定义(见2008年版的3.4.1); 增加了模拟静压箱法的定义(见3.8); 删除了气密、水密和抗风压性能的分级(见2008年版的第4章); 调整了检测装置示意图(见5.1,2008年版的5.1); 修改了定级检测和工程检测的检测顺序(见6.5.1和6.5.2,2008年版的6.4); 气密性能采用空气收集箱法进行检测,调整了气密性能的定级检测加压顺序(见7.1.1, 2008年版的7.1); 增加了气密性能的工程检测和判定方法(见7.1.2和7.4.2); 调整了水密性能的工程检测淋水量(见8.3.2,2008年版的8.3); 修改了水密性能检测结果的判定方法(见8.5,2008年版的8.5); 增加了抗风压性能风荷载标准值检测和风荷载设计值检测(见9.2.6和9.2.7); 增加重复气密、水密性能检测章节(见第10章和第11章); 增加了线性回归计算方法(见附录C)。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心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 有限责任公司)、广东坚美铝型材厂(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瑞明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云化 实业有限公司、产东贝克洛幕墙门窗系统有限公司、一河和平铝材广有限公司、河北市玻新材料有限 司、广东世纪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鹤岗市工程质量检测巾心、威司可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河北奥润顺达窗业有限公司、哈尔滨中大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任宅科 研究院、沈阳紫微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工洪涛、邱铭、刘会涛、张士翔、田华强、鄂强、李光旭、樊葳、姜美琴、徐勤、方成龙 强、董人文、易序彪、陈向东、于志龙、董呈明、张冠琦、林召烽、杨雯捷、罗文忠、杨兴、韩坤、许宏峰、 玮、焦长龙、宗小丹、马彪、工俊洋、孙梅凤、万军。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7106—1986,GB/T7106—2002,GB/T 7106—2008; GB/T 7107—1986,GB/T 7107—2002; GB/T 7108—1986,GB/T 7108—2002; GB/T13685—1992; GB/T136861992

GB/T71062019

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 性能检测方法

本标准规定建筑外图气密、水密及折 术语和定义、检测原理、检测装置、检测准备、 气密性能检测、水密性能检测、抗风压性能检测、重复气密性能检测、重复水密性能检测和检测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外门窗的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的试验室检测。检测对象只限于门窗或包含附 框的门窗,不涉及其与建筑墙体等其他结构之间的接缝部位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口期的引用文件,仅注口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5823建筑门窗术语 GB/T31433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 GB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178 建筑气候区划标准

3术语和定义 GB/T582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外门窗 externalwindowsanddoors 建筑外门及外窗的统称。 3.2 压力差 pressure difference 外门窗室内、外表面所受到的空气绝对压力的差值。 注:当室外表而所受的压力高丁室内表而所受的压力时,压力差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3.3 气密性能 airpermeabilityperformance 可开启部分在止常锁闭状态时,外门窗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 3.3.1 标准状态standardcondition 空气温度为293K(20℃)、大气压力为101.3kPa(760mmHg)、空气密度为1.202kg/m²的试验 条件。

空气渗透量 volume of air leakage 单位时间通过测试体的空气量

GB/T 7106=2019

3.3.4 总空气渗透量totalvolumeofairleakage 通过外门窗身的空气渗透量及附加空气渗透量的总和。 3.3.5 空气收集箱collectivebox 扣箱fastenedbox 与压力箱开口部位相连接,用于收集并测量渗入或渗出外门窗自身的空气渗透量及附加空气渗透 量的箱体

开启缝长openablejointlength

外门窗上可开启部分室内侧接缝长度的总和。 主:以室内表面测定值为准

3.3.7 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 volume of airflowthroughtheunitjointlengthof the openingpa 在标准状态下,通过单位开启缝长的空气渗透量。 3.3.8 试件面积 Rareaof specimen 外门窗框外侧范围内的面积。 注:以室内表面测定值为准。 3.3.9 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volumeofairflowthroughaunitarea 在标准状态下,通过外门窗单位面积的空气渗透量。 3.4 水密性能 watertightnessperformance 可开启部分在正常锁闭状态时,在风雨同时作用下,外门窗阻止雨水渗漏的能力。 3.4.1 渗漏waterleakage 雨水渗入外门窗室内侧界面,把设计中不应浸湿的部位浸湿的现象 3.4.2 淋水量volumeofwaterspray 单位时间内喷淋到外门窗室外表面单位面积的水量。 3.5 抗风压性能 windloadresistanceperformance 可开启部分在止常锁闭状态时,在风压作用下,外门窗变形不超过允许值且不发生损坏或功能 的能力。 注1:外门窗变形包括受力杆件变形和而板变形。 注2:损坏包括裂缝、面板破损、连接破坏、粘结破坏、衡掉落或被打并以及可观察到的不可恢复的变形等现 注3:功能障碍包拓五金件松动、启闭围难、胶条脱落等现象

位移frontaldisplacen

外门窗受力杆件或面板表面上任意一点沿面法线方向的线位移量

GB/T71062019

面法线挠度frontaldeflection 外门窗受力杆件或面板表面上某一点沿面法线方向的线位移量的最大差值。 3.5.3 相对面法线挠度 relativefrontaldeflection 面法线挠度和两端测点间距离1的比值。 3.5.4 允许挠度allowabledeflection 允许相对面法线挠度allowablerelativefrontaldeflection 主要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的相对面法线挠度的限值(符号为f。)。 3.5.5 变形检测distortiontest 确定主要构件在变形量为40%允许挠度时的压力差(符号为P,或P)而进行的检测, 3.5.6 反复加压检测 Jrepeatedpressuretest 确定主要构件在变形量为60%允许挠度时的压力差(符号为P,或P)反复作用下是否发生损坏 及功能障碍而进行的检测。 3.6 定级检测 gradetest 确定外门窗性能等级而进行的检测。 3.7 工程检测engineeringtest 确定外门窗是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性能而进行的检测。 3.8 模拟静压箱法 simulatingstaticpressureboxmethod 利用供风系统,向压力箱内持续充气或抽气,使外门窗室内、外两侧维持指定的稳定压力差或按照 一 定周期波动压力差的方法

面法线挠度frontaldeflection 外门窗受力杆件或面板表面上某一点沿面法线方向的线位移量的最大差值。 3.5.3 相对面法线挠度 relativefrontaldeflection 面法线挠度和两端测点间距离1的比值。 3.5.4 允许挠度allowabledeflection 允许相对面法线挠度allowablerelativefrontaldeflection 主要构件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的相对面法线挠度的限值(符号为f。)。 3.5.5 变形检测distortiontest 确定主要构件在变形量为40%允许挠度时的压力差(符号为P,或P)而进行的检测, 3.5.6 反复加压检测 Jrepeated pressuretest 确定主要构件在变形量为60%允许挠度时的压力差(符号为P,或P)反复作用下是否发生损坏 及功能障碍而进行的检测。 3.6 定级检测 gradetest 确定外门窗性能等级而进行的检测。 3.7 工程检测engineeringtest 确定外门窗是否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性能而进行的检测。 3.8 模拟静压箱法 simulatingstaticpressureboxmethod 利用供风系统,向压力箱内持续充气或抽气,使外门窗室内、外两侧维持指定的稳定压力差或按照 定周期波动压力差的方法

采用模拟静压箱法,对安装在压力箱上的试件进行气密性能、水密性能和抗风压性能检测。气密性 能检测即在稳定压力差状态下通过空气收集箱收集并测量试件的空气渗透量;水密性能检测即在稳定 卡力差或波动乐力差作用下,同时向试件室外侧淋水,测定试件不发生渗漏的能力;抗风压性能检测即 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测定试件不超过允许变形的能力,以及在风荷载设计值作用下试件抗损坏和切 能障得的能力

检测装置由压力箱、空气收集箱、试件、安装框架、供压装置(包括供风设备、压力控制装置)、淋水 测量装置(包括空气流量测量装置、差压测量装置及位移测量装置)组成。检测装置的构成如图

GB/T 7106=2019

5.2.1压力箱的并口尺寸应能满足试件安装的要求,压力箱开口部位的构件在承受检测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最天压力差时,开口部位构件的最天挠度值不应超过5mm或1/1000,同时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能且以不影响观察试件的水密性为最低要求。 5.2.2空气收集箱与压力箱连接且应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且在气密性能检测过程中箱体尺寸不应发生 变化。空气收集箱深度宜为500mm~800mm。 5.2.3试件安装框架应保证试件安装牢固,不应产生倾斜及变形,同时不影响试件可开启部分的止常 开启。 5.2.4供压装置应具备施加止负双向的压力差的能力,静态压力控制装置应能调节出稳定的气流,动 态压力控制装置应能稳定的提供3s~5S周期的波动风压,波动风压的波峰值、波谷值应满足检测要 求。供压和压力控制能力应满足本标准第7章、第8章、第9章的要求。 5.2.5淋水装置应满足在门窗试件的全部面积上形成连续水膜并达到规定淋水量的要求。淋水装置 宜采用锥角不小于60°的实心圆锥形喷雾喷嘴,喷嘴布置应均匀,各喷嘴与试件的距离宜相等且不应小 于500mm;淋水装置的喷水量应能调节,并有措施保证喷水量的均匀性。 5.2.6测量装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GB/T71062019

探测点应在试件两侧就近布置; 位移测量装置的精度应达到满量程的0.25%,其安装支架在测试过程中应牢固,并保证位移的 测量不受试件及其支承设施的变形、移动所影响

5.3.1空气流量测量装置的校验

5.3.2淋水装置的校验

淋水装置的校验方法见附录B,固定淋水装置校验周期不应大于6个月,非固定淋水装置应在每 前进行校验

试件应为接所提供图样生产 应附有任何多余的零配件或采用特殊的 组装工艺或改善措施;有附框的试件,外门窗与附框的连接与密封方式应符合设计或工程实际要求。试 件应按照设计要求组合、装配完好,并保持清洁、干燥

相同类型、结构及规格尺寸的试件,应至少检测三槿,且以三槿为一组进行评定

6.3.1试件在安装前,应在环境温度不低于5℃的室内放置不小于4h, 6.3.2试件应安装在安装框架上,应采取措施避免试件边框变形或开启扇无法开启, 6.3.3试件与安装框架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并密封。安装好的试件应垂直,下框应水平,下部安装框不 立高于试件室外侧排水孔。 6.3.4试件安装完毕后,应清洁试件表面

6.3.1试件在安装前,应在环境温度不低于5℃的室内放置不小于4h。 6.3.2试件应安装在安装框架上,应采取措施避免试件边框变形或开启扇无法开启, 6.3.3试件与安装框架之间的连接应牢固并密封。安装好的试件应垂直,下框应水平,下部安装框不 立高于试件室外侧排水孔。 6.3.4试件安装完毕后,应清洁试件表面

6.4开启缝长和试件面积测量

6.4.1单扇启的门窗启缝长为扇与框的搭接长度。 6.4.2无中挺的双扇平开门窗、双扇推拉门窗,两活动扇搭接部分的缝长按一段计算。 6.4.3无附框的试件面积应按其外框外侧包含的面积计算;门窗安装附框时,试件面积应按附框外侧 包含的面积计算

6.5.1定级检测顺序

定级检测应按照气密、水密、抗风压变形P,、抗风压反复加压P2、产品设计风荷载标准值P3、 十风荷载设计值Pmx顺序进行。 注:定级检测有要求时,可在产品设计风荷载标准值P:后,增加重复气密性能、重复水密性能检测

GB/T 7106=2019

6.5.2工程检测顺序

工程检测应按照气密、水密、抗风压变形(40%风荷载标准值)P1、抗凤压反复加压(60%风荷载 )P²、风荷载标准值Ps、风荷载设计值Pmx的顺序进行 注:工程有要求时,可在风荷载标准值P、后,增加重复气密性能、重复水密性能检测

6.6.1检测应在室内进行,且应在环境温度不低于5℃的试验条件下进行。

5.6.1检测应在室内进行,且应在环境温度不低于5℃的试验条件下进行。 5.6.2当进行抗风压性能检测或较高风压的水密性能检测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7.1.1定级检测时,检测加压顺序见图2

图中符号表示将试件的可开启部分启闭不少于5次

图2定级检测气密性能加压顺序示意图

7.1.2工程检测时,检测压力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的压力进行加压,检测加压顺序见图3;当工程对检 测压力无设计要求时,可按7.1.1进行;当工程检测压力值小于50Pa时,应采用7.1.1的加压顺序进行 检测,并回归计算出工程设计压力对应的空气渗透量。

GB/T71062019

图3工程检测气密性能加压顺序示意图

在正压预备加压前,将试件上所有司开启部分启闭5次,最后关紧。在正、负压检测前分别施加三 个压力脉冲。定级检测时压力差绝对值为500Pa,加载速度约为100Pa/s,压力稳定作用时间为3s,泄 压时间不少于1s。工程检测时压力差绝对值取风荷载标准值的10%和500Pa二者的较大值,加载速 度约为100Pa/s,压力稳定作用时间为3s,泄压时间不少于1s

7.3.1附加空气渗透量检测

检测前应在压力箱一侧,采取密封措施充分密封试件上的可开启部分缝隙和镶嵌缝隙,然后将空 集箱扣好并可靠密封。按照7.1规定的检测加压顺序进行加压,每级压力作用时间约为105,先逐 ,后逐级负压。记录各级压力下的附加空气渗透量。附加空气渗透量不宜高于总空气渗透 20%。

7.3.2总空气渗透量检测

7.4.1定级检测数据处理

7.4.1.1.1分别计算出升压和降压过程中各压力差下的两个附加空气渗透量测定值的平均值q,和两个 总空气渗透量测定值的平均值q,则试件本身在各压力差下的空气渗透量9:即可按式(1)计算

GB/T 7106=2019

Q: 试件空气渗透量GBT51161-2016标准下载,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q 两个总空气渗透量测定值的平均值,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qf 两个附加空气渗透量测定值的平均值,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7.4.1.1.2按式(2)将9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各压力差渗透量9A值

293 9·P Aap 101.3

qP 标准状态下的各压力差渗透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P 试验室气压值,单位为千帕(kPa); T 试验室空气温度值,单位为开尔文(K)。 7.4.1.1.3按式(3)所提供的回归方程计算出表,c,并按式(4)计算出在10Pa压力差下的空气渗透量 。具体计算方法见附录C中C.2。

。具体计算方法见附录C中C.2

gan =k(△P) q=k.10°

式中: K 拟合系数; 缝隙渗透系数; AP 压力差,单位为帕(Pa); q 10Pa压力差下空气渗透量值,单位为立方米每米小时[m"/(m·h)]。 .4.1.1.4正压、负压分别按式(1)~式(4)进行计算

DB37T 5185-2021 静压沉管灌注桩技术规程.pdf7.4.1.2分级指标值确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