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9350-2020 空间数据与信息传输系统 遥控空间数据链路协议.pdf7.2.4.3顿差错控制域译码过程
项差错控制域译码处理的表达式见公式(5)
图10顿差错控制编码逻辑框图
S(X) 综合多项式,检验无错为0,有错为非0,传输的第一位是最高位S。(对应X最高需 次; C(X) 包含差错控制域的接收块,为多项式形式,最先传送的位为C:(对应X的最高幂次)。 接收块C(X)等于发送块C(X)模2加上nbit校验块E(X),即C'(X)=C(X)十E(X),均以 相同形式的多项式表示,即最高位C。或E。为X最高幂次的二进制系数。图11所示为一个典型译码 生成器,对于每一顿,移位寄存器的每个单元初始化为1。顿长为nbit,即(n一16)bit信息位加上 16bitFECF。一顿的nbit逐位进人输人端。校验后如果移位寄存器各单元全为0表示校验无误,否 则,表示传送顿有错误数据。 将公式(2)、公式(3)代人公式(5)得到S(X)的最终表达式见公式(6)
SL 274-2020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清晰无水印,替代SL274-2001,附条文说明)7.3通信链路控制字(CLCW)
顿差错控制译码逻辑框
图12CLCW的构成图
控制字类型为“0”(二进
7.3.3CLCW版本号
本标准规定CLCW版本号为“00”(二进制)。
本标准规定CLCW版本号为“oO”(二进制),
状态域由具体任务规定
7.3.5COP有效标识
VCID用于标识当前CLCW相关的虚拟信道。
本标准规定预留位置为“00”
本标准规定预留位置为“00”。
7.3.8.1RF可用标志
GB/T 39350—2020
RF可用标患用于指示物理信道是否准备好。该标志应用于所有虚拟信道,物理信道状态变化时 应及时更新。该标志的含义如下: a)“0”:表示物理信道可用; b)“1”:表示物理信道不可用
7.3.8.2比特同步标志
比特同步标志用于表明物理层在收到数据流时是否获得比特同步。该标志应用于所有虚拟信道 物理信道状态变化时应及时更新。该标志为可选项,如不选用时设置为“0”,选用时该标志的含义如下 a)“o”表示已经获得比特同步; b)“1”表示尚未获得比特同步
7.3.8.3锁定标志
锁定标志按虚拟信道维护,锁定标志的含义如下: a)“1”:表明FARM处于锁定状态,拒收后续的A类传送顿; b)“0”:表明FARM处于可以接受A类传送顿的状态。
7.3.8.4等待标志
等待标志按虚拟信道维护,等待标志的含义如下: a)“1”:表明在该标志清除前,当前虚拟信道上的所有A类传送顿将被FARM拒收; b)“0":表明接收端可以接收和处理新来的A类传送顿。
7.3.8.5重传标志
重传标志按虚拟信道维护,重传标志的含义如下: a)“1”:表示在当前虚拟信道上有A类传送顿被拒绝或者丢失,请求重传; b)“0”.表示不需要重传
本标准规定预留置为“0”
报告值按虚拟信道维护。报告值包含下次期望的顿序号N(R),该值等于接收端FARM的序 )。在一个特定的虚拟信道上,每当接受到一次AD类传送顿,则FARM中的V(R)计数器就加
发送端协议实体的内部组织如图3所示。该图不代表真实系统中实现遥控空间数据链路协议时的 硬件或软件配置,协议实体中实现哪些功能和真实系统中提供的业务有关。本章描述的流程从抽象的 角度定义,并不代表协议实体的特定实现方法。
8.1.2多路访问点包(MAPP)处理功能
8.1.2.1功能描述
8.1.2.2功能示例
MAPP包处理功能的抽象模型如图13所示,一个MAP上的MAPP处理流程示例如图1
MAPP处理功能的抽象格
8.1.3多路访问点(MAP)生成功能
8.1.3.1功能描述
图14MAPP处理流程示例
8.1.3.2功能示例
历能的抽象模型如图15所示,MAP生成流程的元
MAP生成功能的抽象模
路访问点(MAP)多路复月
8.1.4.1功能描述
图16MAP生成流程示例
MAP多路复用功能将一个虚拟信道上不同MAP的顿数据单元多路复用在一起。每个包含多 的虚拟信道上都有一个MAP多路复用功能实例 MAP多路复用功能接收MAPP处理功能和MAP生成功能产生的顿数据单元,并按照管理参 的顺序将这些顿数据单元放入队列中。本标准不规定顿数据单元的排队算法
8.1.4.2功能示例
MAP多路复用功能的抽象模型如图17所示。
8.1.5虚拟信道包(VCP)处理功能
8.1.5.1功能描迷
图17MAP多路复用功能的抽象模型
虚拟信道包处理功能用于在虚拟信道上传送可变长度的包。每个虚拟信道均有一个虚拟信道包处 理功能实例。虚拟信道包处理功能产生顿数据单元,每个顿数据单元包含一个或多个完整的包(不带段 头)。 虚拟信道上允许组装包时,多个完整的包可以放到一个顿数据单元中;组装后的包长度应在虚拟信 道允许的最大顿数据单元的长度之内。虚拟信道上传送多版本包时,多版本包多路复用后放入顿数据 单元传送。
8.1.5.2功能示例
虚拟信道包处理功能的抽象模型如图18所示,虚拟信道包处理流程示例如图19所示,
拟信道包处理功能的抽
8.1.6虚拟信道生成功能
8.1.6.1功能描迷
图19虚拟信道包处理流程示例
8.1.6.2功能示例
虚拟信道生成功能的抽象模型如图20所示。
8.1.7虚拟信道多路复用功能
B.1.7.1功能描述
多个虚拟信道的主信道有一个虚拟信道多路复用功能实例。 虚拟信道多路复用功能将从各个虚拟信道生成功能和虚拟信道顿业务用户(如有这类用户)接收到 的传送顿多路复用在一起,其顺序由管理机制来确定,将复用后的传送顿放人一个传送顿队列。本标准 不规定传送的排序算法,
8.1.7.2功能示例
复用功能的抽象模型如图
8.1.8主信道多路复用功能
8.1.8.1 功能描述
图21虚拟信道多路复用功能的抽象模型
主信道多路复用功能用于将一个物理信道上的不同主信道传送顿多路复用在一起。每个包含多个 主信道的物理信道有一个主信道多路复用功能实例。 主信道多路复用功能将从各个主信道生成功能和主信道业务用户(如有该类用户)接收到的传送顿 多路复用在一起,其顺序由管理机制来确定,并可将复用后的传送顿置人一个传送顿队列。本标准不规 定传送顿的排序算法。
8.1.8.2功能示例
主信道多路复用功能的抽象模型如图22所示
8.1.9所有顿生成功能
8.1.9.1功能描述
图22主信道多路复用功能的抽象模型
所有顿生成功能用于执行本标准中定义的差错控制的编码并按照适当的速率将传送顿交付给信道 编码子层。每个物理信道中都有一个所有顿生成功能实例。如果存在顿差错控制域,校验位将通过 7.2.4中描述的编码过程产生,并且插人到传送顿尾
B.1.9.2 功能示例
所有顿生成功能的抽象模型如图23所示。
所有顿生成功能的抽象机
接收端协议实体内部组织图如图4所示,图中表明了接收端协议实体所执行的数据管理功能以 的逻辑关系。
8.2.2多路访问点包(MAPP)提取功能
8.2.2.1功能描述
MAPP提取功能从MAP解复用功能输出的顿数据单元中提取出可变长度的包。提取出的包根据
MAPP提取功能从MAP解复用功能输出的顿数据单元中提取出可变长度的包。提取出的包根
PVN交付给相应用户。每个MAP有一个MAPP提取功能实例。
8.2.2.2功能示例
MAPP提取功能的抽象模型如图24所示,
GB/T39350—2020
8.2.3MAP接收功能
8.2.3.1功能描迷
图24MAPP提取功能的抽象模型
8.2.3.2功能示例
MAP接收功能的抽象模型如图25所示
MAP接收功能的抽象模
GB/T39350—2020
8.2.4MAP解复用功能
8.2.4.1功能描述
8.2.4.2功能示例
MAP解复用功能的抽象模型如图26所示
3.2.5虚拟信道包提取功
8.2.5.1功能描述
图26MAP解复用功能的抽象模型
虚拟信道包提取功能用于从虚推 收到的固定长度传送顿数据域中提取变长的包 允许分包,应利用数据包长度域从数据传输顿中提取数据。每个虚拟信道有一个包提取功能实 又出来的包交付给包导头中由PVN标识的用户
8.2.5.2功能示例
虚拟信道包提取功能的抽象模型如图27所示
8.2.6虚拟信道接收功能
B.2.6.1功能描迷
拟信道包提取功能的抽
虚拟信道接收功能应实现顿接受和报告机制(FARM),这是通信操作规程(COP)的一个子流程, 每个虚拟信道有一个虚拟信道接收功能实例。FARM机制检查传输顿第一顿头,实现A类型传输顿的 接收检查,执行控制命令并将产生的参数通过CLCW字回传至发送端。 从A类型传输顿中提取的数据单元在通过顿接收检查后传输给他们的用户,从B类型传输顿中提 取的数据单元应立即传输给他们的用户
8.2.6.2功能示例
虚拟信道接收功能的抽象模型如图28所示。
拟信道接收功能的抽象
8.2.7虚拟信道解复用功能
8.2.7.1功能描述
虚拟信道解复用功能根据VCID对主信道上的传送顿进行解复用,丢弃VCID无效的传送顿, VCID有效的传送顿送给VC接收功能和虚拟信道顿用户。每个包含多个虚拟信道的主信道有一个虚 拟信道解复用功能实例。
8.2.7.2功能示例
虚拟信道解复用功能的抽象模型如图29所示
8.2.8主信道解复用功能
8.2.8.1功能描述
图29虚拟信道解复用功能的抽象模型
MCID将一个物理信道上不同主信道的传送顿进行解复用,解复月 送顿转发给虚拟信道解复用功能和主信道顿用户。每个包含多个主信道的物理信道有一个主1 用功能实例。
8.2.8.2功能描述
主信道解复用功能的抽象模型如图30所示,
8.2.9所有顿接收功能
8.2.9.1功能描述
信道解复用功能的抽象
所有顿接收功能用于从信道编码子层提交的数据流中重构传送顿,并通过差错校验来判断传送 是否有效。每个物理信道有一个所有顿接收功能实例。 所有顿接收功能执行两个流程: a)顿定界以及去除填充流程:从信道编码子层提供的数据流中重构传送顿,去除信道编码子层传 送的填充数据; b)顿有效性检查流程执行标准的顿有效性检查,
8.2.9.2功能示例
所有顿接收功能的抽象模型如图31所示。
图31所有顿接收功能的抽象模型
8.2.9.3顿定界及去除填充流程
发送端遥控空间数据链路协议将传送顿传送到信道编码子层。信道编码子层对传送顿进行编码, 对最后不足码块长度的数据填充成一个完整的码块编码后传送。 接收端的信道编码子层完成译码,将译码正确后的数据交付给遥控空间数据链路层。遥控空间数 据链路协议对从信道编码子层接收的数据进行顿定界和去除填充操作。 遥控空间数据链路协议从信道编码子层收到一顿数据开始的信号后,将其后传送的首字节认为是 第一顿的首字节,通过判断传送顿主导头中的长度字段对传送顿进行定界,后续的传送顿同样通过主导 头中的长度域来定界。当信道编码层译码失败或者停止传送数据时,通知数据链路层停止数据的接收。 顿定界及去除填充流程将通过长度域检测的顿传送给顿有效性检查流程进行顿的差错校验,收到 信道编码子层数据传送的结束信号时,如果收到的字节数小于顿长度域说明的字节数,则丢弃该顿;若 收到的字节总数大于有效顿长度域表示的数,则假设顿有效长度之后的字节为填充数据,和填充图样 “01010101”进行比较,去除填充。 注1:接收端的信道编码子层无法区分有效数据和填充数据,去除填充数据的操作由遥控空间数据链路协议执行。 注2:信道编码层使用的码块结构的特征决定了填充数据不会多于6学节。如果在尾部学节的填充数据少于5学 节立即丢弃该顿。若存在5字节或6字节的尾部填充数据,则和填充图样“01010101”比较,如果和填充图样 相同也丢弃,和填充图样不同时在顿有效性检查中将至少一次无法通过有效性检查。
8.2.9.4顿有效性检查流程
接收到的所有类型传送顿都要进行顿有效性检查。在顿有效性检查流程中,任何一项测试未通过 都将予以拒收(或丢弃),顿有效性检查包含以下测试: a)传送顿应有一个预期的传送顿版本号; b1 传送顿应有一个预期的MCID ) 传送顿主导头中的值应和航天器应用的特征一致; d)顿长度域的值应和实际出现的字节总数一致。 使用顿差错控制域时传送顿应通过CRC校验。
为了提高空间链路带宽的 协议双方的接口控制文件来规定和约束。 参数不涉及对SDLS协议的支持,与SDLS协 议相关的内容将在第10章中描述。
9.2物理信道管理参数
物理信道管理参数应符合表4中的定义。
表4物理信道管理参数
主信道管理参数应符合表5中的定义。
9.4虚拟信道管理参数
虚拟信道管理参数应符合表6中的定义。
表6虚拟信道管理参数
MAP管理参数应符合表7中的定义,
包传送管理参数应符合表8中的定义。
表8包传送的管理参数
10支持SDLS的协议规定
遥控空间数据链路协议选用SDLS协议作为其安全协议。SDLS协议以虚拟信道或MAP为单位 38
GB/T393502020
实施。 SDLS协议只对D类传送顿进行保护。SDLS协议通过在遥控空间数据链路协议基础上增加安全 头和尾来提供签名认证和加密性保护。增加SDLS协议后将减少顿数据域允许的最大长度。 C类传送顿不使用安全头和安全尾,使用SDLS协议时,通过传送顿主导头中的命令标识来区分 D类传送顿还是C类传送顿。
10.2SDLS协议格式规定
D类传送顿(带段头)的SDLS域示意图如图32所示,D类传送顿(不带段头)的SDLS 图33所示,
D类传送顿(带段头)组成结构如下: a)传送顿主导头:定义见7.2.2;
图32D类传送顿(带段头)的SDLS域示意图
图33D类传送顿(不带段头)的SDLS域示意图
b) 段头:定义见7.2.3.2; c) 安全头:可选,只在D类传送顿使用;安全头的长度以及是否使用见MAP或虚拟信道的管理 参数; d 传送顿数据域:定义见7.2.3; e) 安全尾:可选,只在D类传送顿使用,长度和是否使用见MAP或虚拟信道的管理参数 f 顿差错控制域:定义见7.2.4; g)传送顿的总长度不能超过1024字节。
b) 段头:定义见7.2.3.2; c) 安全头:可选,只在D类传送顿使用;安全头的长度以及是否使用见MAP或虚拟信道的管理 参数; d) 传送顿数据域:定义见7.2.3; e) 安全尾:可选,只在D类传送顿使用,长度和是否使用见MAP或虚拟信道的管理参数 f 顿差错控制域:定义见7.2.4; g)传送顿的总长度不能超过1024字节。
10.3带SDLS的发送端协议流程
遥控空间数据链路协议通过支持SDLS协议来对遥控链路进行保护,遥控链路协议支持SDLS协 议时发送端的处理流程会和8.1中描述的不支持SDLS协议的处理流程有些区别,本节定义这两者之 间的区别
1.3.2遥控、COP以及SDLS协议之间的处理顺所
发送端的虚拟信道生成功能按照如下顺序执行遥控空间数据链路协议、通信操作规程和SDLS 协议: a 顿生成流程; b) SDLS应用安全功能; )顿操作规程。
10.3.3带SDLS的MAPP处理功能
10.3.4带SDLS的MAP生成功能
应用9.2定义的顿数据域格式,根据9.2定义的数据格式来决定用户数据单元充许的最大 其余处理过程按8.1.3。
10.3.5带SDLS的MAP多路复用功能
处理过程按8.1.4
处理过程按8.1.4.
带SDLS的虚拟信道包
应用9.2定义的顿数据域格式,根据9.2定义的数据格式来决定顿数据单元充许的最大长度 其余处理过程按8.1.5。
带SDLS的虚拟信道生
当在一个虚拟信道或MAP上使用SDLS协议来组装D类传送顿时,虚拟信道生成功能根据9.2 定义的传送顿格式来决定各数据域的长度和位置。 其余处理过程按8.1.6。 安全头和安全尾的长度由虚拟信道或MAP的管理参数决定,
10.4带SDLS的接收端协议流程
遥控空间数据链路协议通过支持SDLS协议来对遥控链路进行保护,遥控链路协议支持SDLS协 议时接收端的处理流程会和8.2中描述的不支持SDLS协议的处理流程有些区别,本节定义这两者之 间的区别。
.4.2遥控、COP以及SDLS协议之间的处理顺序
接收端的虚拟信道接收功能按照如下顺序执行遥控空间数据链路协议、通信操作规程和SDLS 办议: a)FARM; b)SDLS应用安全功能; )虚拟信道接收功能。
带SDLS的MAPP提取
应用9.2定义的顿数据域格式,根据9.2定义的数据格式来决定用户数据单元允许的最大长度, 其余处理过程按8.2.2。
10.4.4带SDLS的MAP接收功能
用9.2定义的顿数据域格式,根据9.2定义的数据格式来决定用户数据单元允许的最大长度。 余处理过程按8.2.3。
应用9.2定义的顿数据域格式,根据9.2定义的数据格式来决定用户数据单元充许的最天长度。 其余处理过程按8.2.3。
10.4.5带SDLS的MAP解复用功能
处理过程按8.2.4
10.4.6带SDLS的虚拟信道包提取功能
10.4.7带SDLS的虚拟信道接收功能
当在一个虚拟信道或MAP上使用SDLS协议来处理D类传送顿时,虚拟信道生成功能根 定义的传送顿格式来决定各数据域的长度和位置。 其余处理过程按8.2.6
10.4.9带SDLS的主信道解复用功能
处理过程按8.2.8
10.4.10带SDLS的所有顿接收功能
处理过程按8.2.9。
SDLS业务增加的管理参
SDLS的管理参数按照虚拟信道或MAP来配置,每个虚拟信道和MAP单独维护相应的管理参 数DBJ50/T-236-2016标准下载,具体管理参数见表9和表10
表10采用SDLS的MAP附加管理参数
本标准与ISO22664:2016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具体章条编号对照情况见表A.1
A.1本标准与ISO22664:2016的章条结构差
表B.1给出了本标准与ISO22664.2016的技术性差异及原因
本标准与ISO22664.2016的技术性差异及原因
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投标书表B.1本标准与ISO226642016的技术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