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41448-2022 地理信息 观测与测量.pdf采样模式由一个包含7个子包的包组成,对应于2.2中定义的一致性类,并依赖于观测模式(第 章)、通用要素实例包(见C.2),以及其他几个来自地理信息的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包。这些包之间 的依赖关系见图8。本章是关于采样要素的核心包。空间采样要素包在第10章,样本包在第11章。
GB/T414482022/ISO19156.2011
图8采样要素模式中包之间的依赖关系
GB/T41448—2022/ISO19156:2011
建筑工程土建部分施工组织设计9.2.2.2parameter(参数)
9.2.2.3lineage(谱系)
9.2.2.4Intention(意图)
GB/T41448—2022/ISO19156.2011
注1:观测方案由采样要素与观测程序共同描述。 注2:GFILDomainFeature仅仅是资料性的,它代表了不是采样要素的所有要素类型
9.2.2.5Design(设计)
9.2.2.6 Constraint(约束)
9.2.3采样要素复形(SamplingFeatureComplex
该关联补充了描述采样要素与领域要素关系的Intention关联
9.2.3.2role(角色)
GB/T41448—2022/ISO19156:2011
9.2.4.2Collection(集合)
关联角色Collection应连接SFSamplingFeatureCollection到成员SFSamplingFeatures上
10.1空间采样要素的场景
当观测用来估计地理空间要素的属性,特别是属性值在该要素的空间范围内变化时,就要使用空间 采样要素。依据预期属性变化的性质和可达性,采样要素可以在1维、2维和3维空间中延展。处理与 可视化方法常常取决于采样流形(manifold)的拓扑维数,所以这就为采样要素提供了一种自然的分类 系统。 这种分类系统遵循空间维数的传统用法。采样要素所观测的特性可能与时间相关,但是时间轴并 不总是有助于采样要素类的分类。采样要素标识对时间的依赖通常小于特性值对时间的依赖。
10.2空间采样要素模式
FSpatialSamplingFeature(SF空间采样要素)
10.2.1.2positionAccuracy(定位精度)
10.2.1.3Geometry(几何)
0.2.1.4Platform(平台
10.2.2空间采样要素的分类
具体的空间采样要素类应根据形状特性的类型予以区分。见图11和表5。
具体的空间采样要素类应根据形状特性的类型予以区分。见图11和表5。
表5特定空间采样要素的形状类型
GB/T41448—2022/ISO19156.2011
采样要素的特化遵循了传统的关 相关,但时间轴一般不影响采样要素 更少的时间依赖性
10.3观测中空间延展采样要素的拆分
空间延展的采样要素的形状(采样曲线、采样曲面和采样体)定义了一个流形,在这个流形上可以表 达特性的变化,因此在其内部可以划分子采样。其形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采样域,但是并没有具体说明 如何分解。子采样可通过相关的采样要素进行描述,或者被描述为表达采样要素特性变化的离散覆盖 的域元素(例如1维中的分段;2维中的栅格、像元、三角形;3维中的四面体、块)。采样要素的形状是进 行域分解的基础条件。当涉及空间采样时,需要采样要素的形状和它的离散单元(这两者在构成观测结 果的覆盖域中描述)以描述总体观测方案, 示例1:沿着井筒或钻井轴线测量的不同特性的测井曲线可以使用不同的间距,而子采样既可是空间上的瞬时点位 置,也可是在一个间隔内以某种方式的平均位置。这些采样位置可以用一个线性坐标系的偏移量来方便地描述,而这个 线性坐标系用钻井的轴线来定义。 如果采样要素是时间持续的,就可以观测其与时间相关的特性。 示例2:气象站的大气温度随着时间不断变化。 通过采样要素观测到的特性可以不依赖于时空轴。 示例3.样本的密度随着温度变化
10.4采样要素的常用名称(资料性)
在不同的应用领域,采样要素有不同的常用名称,包括Borehole(钻井)、Flightline(飞行路线)、In terval(间隔)、LidarCloud(激光点云)、MapHorizon(水平图)、MicroscopeSlide(显微镜薄片)、Mine Level(开采水平)、Mine(矿井)、ObservationWell(观测井)、Profile(剖面)、Pulp(矿浆)、Quadrat(样 方)、Scene(影像)、Section(切面)、ShipsTrack(船行轨迹)、Spot(地点)、Station(台站)、Swath(扫描 带)、Trajectory(轨迹)、Traverse(横切面)等。这些采样要素映射为图12的标准采样要素类。注意,这 些映射仅仅是资料性的,并没有与某个应用相匹配。
GB/T41448—2022/ISO19156:2011
物理试样,用于观测,通常是从野外采集的,有时也
(资料性)空间采样要素的通用术语(即没有前缀
GB/T41448—2022/ISO19156.2011
11.2.1.2materialClass(材质类)
属性materialClass:GenericName应提供样本材质类型的基本分类。
属性materialClass:GenericName应提供样本材质类型的基本分类。 示例:土壤、水、岩石、溶液、液体、织物、植被、食物。
.3samplingTime(采样
11.2.1.4samplingLocation(采样位置)
Object应描述采集样本的位置。 注:当样本有一个relatedSamplingFeature(相关的采样要素),而且该要素具有准确的位置,那么采样位置属性 需要了,但如果sampledFeature的特定采样位置很重要,那么该属性应支持这个描述,
11.2.1.5samplingMethod(采样方法)
[1.2.1.6currentLocation(当前位置)
如果存在,属性currentLocation:Location(当前位置:位置)应描述物理样本的位置。它可以是存 储位置,如仓库中的货架上或者展览馆的抽屉。 注:如果样本不再存在,例如,在观测中被破坏,那么,属性currentLocation就应删除或者带一个相匹配的null指 示符。
11.2.1.7specimenType(样本类型)
如果存在,属性specimenType:GenericName应描述样本的基本形式。 示例:抛光的切面、岩芯、泥浆、溶液。
性specimenType:GenericName应描述样本的 面、岩芯、泥浆、溶液、
11.2.1.8size(大小)
如果存在,属性size:Measure应描述样本的物理范围。这里的size可以是长度、质量、体积等等, 只要适合于样本实例和其物质类型
11.2.2PreparationStep(制备步骤)
[11.2.2.1概迷
[11.2.2.2time(时间)
支持制备步骤的排列次序
11.2.2.3processOperator(处理操作者)
11.2.4Location(位置)
11.2.4.2geometryLocation(几何位置)
A.1用于观测交换的抽象测试
A.1.3分类观测交换
A.1.4计数观测交换
A.1.5验真观测交换
c)参考:8.2.2; d)测试类型:能力测试
A.1.6时间观测交换
A.1.7几何观测交换
A.1.8复杂观测交换
A.1.9离散覆盖观测交换
A.1.10点覆盖观测交换
A.1.11时间序列观测交换
GB/T414482022/ISO19156.2011
A.2对采样要素交换的抽象测试
A.2.1采样要素交换
A.2.2采样要素集合交换
A.2.3空间采样要素交换
A.2.5采样曲线交换
采样曲线要素交换测试由下面的部分构成!
A.2.6采样曲面交换
GB/T41448—2022/ISO19156:2011
附录B (资料性) 观测与测量术语与相关学科常用语对照表
本文件定义了一套术语以支持一个通用的、跨领域的观测与采样模型。这些术语是从各个学科收 集的。这些术语在本模型内的使用方式是一致的。为了达到学科间的一致性,应该知道同样一个术语 在不同学科其意义是如何变化的。为了帮助在不同的领域间正确地使用本模型,本附录提供一套从观 测与测量的术语到一些领域词汇的对照表。
表 B.2 计量学
B.2.3地球科学模拟
表B.3地球科学模拟
B.2.5地质野外观测
表B.5地质野外观测
GB/T41448—2022/ISO19156.2011
观测和测量模式依赖于许多其他地理信息方面的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的类和包,如在图1和图8 所示。有几个必备类在这些已有的外部标准中并未给出,而且也并不真正在本文件的范围之内。本附 录描述这些类
C.2.1GFIFeature(GFI要素)
图C.1要素实例模型
GB/T41448—2022/ISO19156:2011
在实现中,该抽象类应被一个具体类替换,该具体类表达来自所讨论的领域并遵从ISO19109 2005、IS019101:2002。采样要素(见第9章)是一种主要与观察相关要素类型。
C.3.1.2CoverageFunction(覆盖函数)
C.3.2CVT TimelnstantValuePair(CVT瞬时
C.3.2.2geometry(几何)
GB/T41448—2022/ISO19156.2011
盖类型对时间序列的特
D.1要素、覆盖和观测一
附录D (资料性) 观测和采样模型的应用范例
图D.1与位置集关联信息的表格表示
D.2.2与面向提供者模型的比较
观测与测量模型是打算为网络传感器和相关应用提供一个“面向基本输出或面向用户”的信息模 型。其目的就是要为讨论关于传感器和观测系统提供一种通用语言
GB/T41448—2022/ISO19156:2011
D.2.3观测的发现与使用
作为它们信息建模方法的基础,概念性框架对观测与解释进行了必要的区分。它支持这样一种模 式,“观测”被赋予先后顺序并编档保存,而“解释”的时间片更短,所以可以把现有的算法和范式应用到 当前可用的“观测”中。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区别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甚至最微不足道的“观测”也可以通过一些理 论和程序来调节。例如,当用玻璃水银温度计进行基本测量时,与刻度相关的是弯液面的位置,这就要 求估计圆柱的长度。热膨胀理论和仪器物理实现的校准要求转换成预测温度。其他的观测与测量都涉 及到对原始可观测物的某种处理。对于现代仪器,主要观测几乎总是来自几种传感元器件的电压、电阻 或频率。因此,建立在传感器操作理论之上的“程序”典型地包括校准等操作。然而,同样的更高层的信 息模型中,每一个“值”都是特性值的一次估计,产生一个所使用的程序与输入,这对于“观测”和“解释” 都适用。正是由于这种估计值的语义越高深,涉及的理论和处理就越多。 在有些情况下,明确地描述处理链实例是很有用的,该处理链实例经过一个或多个处理步骤,通过
CJJ/T 273-2019标准下载GB/T41448—2022/ISO19156.2011
D.3.1作为观测集合器的采样要素
D.3.4对采样覆盖观测的一致性约束
图D.2采样覆盖观测的一致性约束
DB13(J)/T 214-2019标准下载GB/T41448—2022/ISO19156.2011
表D.1对应不同采样体系的覆盖结果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