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Z/T 0255-2014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pdf失量、CaCO,和有机碳。 3.7.3.2微量元素测定项目:Ba、Cu、Pb、Zn、Co、Ni、Sc、Cd、V、Li、Cs、Hf、U、Mo、Sb、Be、Cr、Nb a、Rb、Sr、Th、Zr等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
6.3.7.4技术要求
6.3.7.4.1分析的样品应具代表性SY/T 0077-2019 天然气凝液回收设计规范,送样单上应注明测试项目; 6.3.7.4.2样品送到实验室后应置于洁净陶瓷盘中晾干或60℃以下烘干; 6.3.7.4.3分析质量参数和仪器主要质量参数应达到分析要求。
6.3.7.5分析方法
常量元素分析中,烧矢量按照DZG93—05中4.1的规定,碳酸钙按DZG93—055.2的规定,有机 碳按GB17378.5—2007中第18章的规定,其余按GB/T14506.28—2010和GB/T20260—2006的 第8章规定: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按GB/T20260一2006中第9章和第10章的规定。
6.3.8沉积物物理一力学性质测试
按DZ/T0247—2009中6.2.8的规定。
6.3.10.114C测年
6.3.10.2210Pb测年
按GB/T12763.8—2007中6.8.5的规定。
6.3.10.3电子自旋共振测年
6.3.10.3.1ESR测年样品采集要求
a)测年材料主要为碳酸盐和含石英颗粒的沉积物。 b)生成后的碳酸盐样品一直处于封闭体系,未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或重结晶。 c)沉积物中的石英在沉积前曾经过充分曝光,样品中测年信号已基本回零。 d)样品要尽量避光,以免信号受光照衰退。 e)样品采自同一层位,数量为50g~100g。 6.3.10.3.2碳酸盐样品经过稀盐酸处理;石英样品用浓盐酸和双氧水进行处理,再用氢氟酸侵泡1h; 样品经过低温烘干,等份分成8份9份,用锡纸或塑料管封装。 6.3.10.3.3除1份样品不进行人工辐射外,其余样品按不同剂量进行人工辐射;测定丙氨酸剂量计所 接受的辐照剂量,确定样品的辐射剂量。 6.3.10.3.4用ESR波谱仪测试样品的ESR信号,记录不同辐射剂量的ESR信号强度。 6.3.10.3.5采用指数或线性拟合方法,求取古剂量P值;分析样品中铀、针和钾含量,依据D=D.十D 十D.,求取年剂量。由公式T=P/D计算出年代。测年范围为二百万年。
6.3.10.4光释光测年
6.3.10.4.1样品采集
6.3.10.4.1样品采集
6.3.10.4.1.1采样层位应选择岩性均匀、沉积埋藏前已充分曝光、分选较好和微层理发育层位。 6.3.10.4.1.2选择粉细砂、黏土质粉细砂或黏土采样,采样前应清除地表或边坡、陡坎40cm~50cm 深的表层土。 6.3.10.4.1.3钻孔岩心样品,尽可能避开岩心管的顶、底部扰动强烈部分。 6.3.10.4.1.4采集15cm20cm的整块圆岩心,用锡纸等不透光材料包装后用塑封袋密封以防水分 丢失;样品采集和运输过程中,应严格避光。
6.3.10.4.2天然热释光等效剂量
利用前置量热释光强度数据,对吸收剂量进行图解,用外推法求其天然热释光等效剂量。
6.3.10.4.3年剂量率
测定样品的铀、针、钾含量,查表换算获得样品的
6.3.10.4.4年代计算
将获得数据代人年代公式T=ED/R,式中:ED为天然热释光等效剂量,R为年剂量率,单 计算出各样品的沉积年代。
6.3.11.2测试技术要求
6.3.11.2测试技术要求
6.3.11.3数据分析、处
6.3.12海底岩石、矿石
7.1.1.1导航系统班报、打印资料、导航定位生产技术总结报告。
7.1.1.1导航系统班报、打印资料、导航定位生产技术总结报告。 7.1.1.2导航定位数据记录介质。 7.1.1.3导航定位作业基本参数。 7.1.1.4导航参考点与各种设备的相对位置图
7.1.1.5质量自检表。
DZ/T02552014
7.1.2.1导航定位数据检查,内容包括外业参数、导航参考点与各种设备的相对位置等。
7.1.2.1导航定位数据检查,内容包括外业参数、导航参考点与各种设备的相对位置等。 7.1.2.2数据整理、编辑和格式转换。 7.1.2.3根据项目设计书要求生成航迹图、测站图等图件
7.1.3成果数据输出
应包括测线名(测站号)、定位点(或炮)号、时间、定位系统天线坐标、定位点位置坐标,各调查设备 位置数据。
7.1.4.1标绘直角坐标格网和经纬度格网。 7.1.4.2测线位置图绘制的定位点间距不大于10mm,每5个或10个定位点及测线首、尾标记定位点 号,测线两端标注测线名。 7.1.4.3测站位置图需绘制每个测站点和标注测站号。 7.1.4.4图件需标识:比例尺、图名、投影方法、椭球体名称和参数、制图单位、制图人和时间等
1.4.1标绘直角坐标格网和经纬度格网。 1.4.2测线位置图绘制的定位点间距不大于10mm,每5个或10个定位点及测线首、尾标记定 ,测线两端标注测线名。 1.4.3测站位置图需绘制每个测站点和标注测站号。 1.4.4图件需标识:比例尺、图名、投影方法、椭球体名称和参数、制图单位、制图人和时间等
7.1.5资料处理报告编写
资料处理报告编写的内容包指:任务概述、资料处理方法和流程、定位作业质量分析及最终处 评估、存在间题及解决方法等。
7.2.1温盐深资料处理
按GB/T12763.2一2007中5.3和6.3的规定
7.2.2海流资料处理
7.3.1.1按GB/T12763.10—2007中5.5整理实测资料。 7.3.1.2按GB/T12763.10—2007中5.6处理实测数据。 7.3.1.3准确度评估。检查测线与主测线不符数值列的标准偏差,其限差应小于水深的2%,超限的点 数不得超过参加对比总点数的24%。
7.3.2.1资料准备
7.3.2.2资料处理
差的位置归算,定位点编辑及 内插修补。 7.3.2.2.2跳变点数据剔除。 7.3.2.2.3 潮位改正采用水位观测数据。 7.3.2.2.4吃水深度改正,声速及纵倾偏角、横摇偏角、定位时延、崩向偏角等参数的校正。 7.3.2.2.5 计算主测线和联络测线交点测量差值,统计均方差。
7.3.2.3成果数据存储与输出
7.3.2.4资料处理报告编写
资料处理报告编写内容包括:任务概述、资料处理流程、资料处理参数、准确度评价等。
7.3.2.5准确度评估
准备的资料包括:侧扫声呐数据、班报、导航数据和其他辅助资
7.4.2.1声呐拖体位置归算。
7.4.2.3图像均衡、目标增强处理
7.4.3成果数据输出
输出成果数据和侧扫声呐影像图
输出成果数据和侧扫声呐影像图
7.4.4资料处理报告编写
7.4.5.1量算海底目标的几何尺寸、位置,判读目标性质。
7.4.5.1量算海底目标的几何尺寸、位置,判读目标性质。 7.4.5.2判读海底地形起伏程度、延伸方向、区域或范围。 7.4.5.3结合底质样品分析资料判定底质类型、变化和分布区域。
准备的资料包括:浅层剖面数据、班报、导航数据和其他辅助资料
7.5.2.1压制背景噪声 7.5.2.2涌浪校正。 7.5.2.3地理位置归算到导航定位参考点。
7.5.2.1压制背景噪声。 7.5.2.2涌浪校正。 7.5.2.3地理位置归算到导航定位参考点。
7.5.3成果数据存储与输出
7.5.4资料处理报告编写
7.5.5.1识别和划分反射层,解释反射层属性。 7.5.5.2识别断层。 7.5.5.3 识别和分析表层地质体及类型,分析各种地质灾害因素。 7.5.5.4 分析地貌特征, 7.5.5.5绘制反射层剖面图和厚度图
准备的资料包括:地震数据、班报、导航数据和野外采集技术报告等资料。
7.6.2.1多次波衰减。
7.6.3成果数据存储与输出
7.6.4资料处理报告编写
资料处理报告内容包括:任务概述、资料处理流程、资料处理参数、处理效果评价、剖面质量评估等。
7.6.5.1识别干扰信号。 7.6.5.2 解释层序界面,划分地震层序,结合钻孔资料划分地层。 7.6.5.3 识别断层。 7.6.5.4 分析地震相一沉积相。 7.6.5.5 识别和分析特殊地质体,解释各种地质灾害因素。 7.6.5.6绘制剖面图、厚度图及反射界面等深度图等图件。
DZ/T02552014
测试数据资料应以图表的形式表示。
7.7.2.1粒度分析
7.8.1.2遥感图像 7.8.1.3遥感图像解译、数据反演。 7.8.1.4调查与目标信息的验证。 7.8.1.5遥感成果图编辑
Z.8.2.1技术要求
7.8.2.1.1辐射校正:定标系数以地面站提供的系数为标准。 7.8.2.1.2几何校正:使用的控制点对应不少于6对,点对分布应均匀;光学遥感数据的几何校正误差 不超过2个像素。 7.8.2.1.3图像镶嵌:接缝处影像灰度、色调应与整幅影像灰度、色调协调。 7.8.2.1.4梦 数据融合:光学遥感数据之间的配准中误差不超过0.5个像素;融合后的信息损失量不超 过30%
7.8.2.1.1辐射校正:定标系数以地面站提供的系数为标准。 7.8.2.1.2几何校正:使用的控制点对应不少于6对,点对分布应均匀;光学遥感数据的几何校正误差 不超过2个像素。 7.8.2.1.3图像镶嵌:接缝处影像灰度、色调应与整幅影像灰度、色调协调。 7.8.2.1.4梦 数据融合:光学遥感数据之间的配准中误差不超过0.5个像素;融合后的信息损失量不超 过30%
7.8.2.2处理方法
参照DZ/T0190一1997中8.4的要求。
参照DZ/T0190—1997中8.4的要求,
Z.8.3.1技术要求
7.8.3.1.1野外验证定位精度优于10m。 7.8.3.1.2海岸类型判对率优于90%,分类见表D.1。 7.8.3.1.3线性构造判对率优于80%。 7.8.3.1.4地质灾害体位置、范围和排污口的判对率优于85%
7.8.3.2室内判读解译
按照DZ/T0190—1997中8.5的要求
8.1.1坐标系与投影
按DZ/T0247—2009附录E的要求编制
8.1.3编图内容及要求
8.1.3编图内容及要求
3.1.3.1.1海底地形特征用等深线和颜色表示。等深线分计曲线和基本等深线,每隔4条基本等 设置1条计曲线。计曲线用粗实线表示,作水深注记;基本等深线用细实线表示,不作水深注记;力 化用不同的色层表示。
DZ/T0255—2014
8.1.3.1.2编图方法按GB/T17834—1999的规定。
8.1.3.2.1以图示方式反映海底地貌类型、结构及空间分布规律等。 8.1.3.2.2地貌的分级和分类采用形态和成因相结合的原则。分级标准按GB/T12763.10一2007的 规定。 8.1.3.2.3编图方法按GB/T12763.10—2007的规定进行
8.1.3.3地质构造图
8.1.3.3.1编图内容主要包括晚第四纪地层分布及厚度、断层、沉积物底质类型、古海岸线、润 岩等。 8.1.3.3.2年代地层划分和命名原则参照DZ/T0247一2009附录F的规定。 8.1.3.3.3 以表示断层、火成岩体等构造要素为主,标注各种构造要素的年代。 8.1.3.3.4 附地质构造剖面图,剖面图应反映图辐中的代表性地层、断层、火成岩体构造要素利 质体。
8.1.3.3.1 编图内容主要包括晚第四纪地层分布及厚度、断层、沉积物底质类型、古海岸线 、海底火成 岩等。 8.1.3.3.2年代地层划分和命名原则参照DZ/T0247一2009附录F的规定。 8.1.3.3.3 以表示断层、火成岩体等构造要素为主,标注各种构造要素的年代。 8.1.3.3.4 附地质构造剖面图,剖面图应反映图辐中的代表性地层、断层、火成岩体构造要素和各类地 质体。
8.1.3.4潜在地质灾害因素图
4.1编图内容主要包括各类不良海洋环境地受齿素区域分布特征。包括海洋地质灾害(因素) 及限制性环境地质因素、潜在的地质灾害照素, 4.2以简化后的地形地貌图为背景,
3.1.3.5其他专业性图件
图件说明书应主要简述资料来源、编图方法和图
8.3.1入库数据内容
浙江绍兴市镜湖新区某路路桥施工方案.8.3.1.1基础数据。
8.3.2数据目录的编写
应按数据管理部门的标准格式完成数据目录的编写并提交,经数据管理部门审查后1个月
8.3.3源数据的编写
应按数据管理部门的源数据标准完成源数据的编写并提交,经数据管理部门审查后1个月内入库。 22
8.3.4数据质量评价
DB37/T 4219-2020标准下载8.4成果提交与资料汇交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所取得的全部原始资料,编制的所有成果基础性图件和辅助性图件,海洋区 质调查成果报告和图件说明书。
地质调查所取得的全部原始资料,编制的所有成果基础性图件和辅助性图件,海洋区域地 告和图件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