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16号线工程土建施工18合同段道路巡视及防坍塌应急预案.doc

北京地铁16号线工程土建施工18合同段道路巡视及防坍塌应急预案.doc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2.1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9351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北京地铁16号线工程土建施工18合同段道路巡视及防坍塌应急预案.doc

北京地铁16号线工程土建施工18合同段

道路巡视及防坍塌应急预案

编 制:

DB/T 29-91-2019标准下载审 核:

审 批:

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地铁16号线工程土建施工18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本标段为北京地铁16号线工程土建施工18合同段,由一站二区间组成。包括玉渊潭东门站~木樨地站区间、木樨地站、木樨地站~木达区间盾构接收井(不含)区间。

根据2014年3月4号规委组织的木樨地站方案评审,16号线木樨地站按初期不开通、择机开通,预留与R1线换乘条件的方式实施。

木樨地站为M16与远期R1线换乘站,车站位于复兴门外大街以北,玉渊潭公园以南,永定河引水渠以西,沿玉渊潭南路南北向布置,起止里程为右K8+362.392~右K8+571.592,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右K8+471.492m,车站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

车站为岛式车站,有效站台宽14.06m,站台中心里程右K8+471.492m,车站主体为四层三跨矩形框架结构,明挖法施工。主体总长209.2m,标准段宽度23.7m,盾构井范围宽度27.4m,车站覆土约4m。车站中南侧设置轨排井。

车站南端为盾构法区间,单线单洞标准断面,盾构自木樨地站南侧双始发;北侧玉~木区间接木樨地站采用盾构法施工,自木樨地站始发。

3. 玉木区间工程概况

玉渊潭东门站~木樨地站区间北起玉渊潭东门站沿三里河路向南至木樨地站止,下穿永定河引水渠及玉渊潭南路现况跨河桥。起止里程为右K8+057.300~右K8+362.600,左K8+057.300~左K8+361.910,右线区间长305.3m,左线区间长304.31m。线间距由玉渊潭东门站15.2m变化至木樨地站17.2m。区间为单线单洞隧道。区间在右K8+115.000处设一处区间风井,风井以南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风井以北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盾构自木樨地站始发,施工左线至风井后吊出。

木樨地站~木达区间盾构接收井(不含)区间,盾构施工方向由北向南,出木樨地站穿越复兴门外大街(木樨地桥)、沿永定河引水渠西岸、规划三里河南延路、向南穿莲花池东路、北京西~北京站地下直径线、京九铁路到达木达区间盾构接收井北端。

木樨地站~木达区间盾构接收井(不含)区间,设置两座联络通道,左线全长1310.82米,右线全长1313.23米,区间均采用盾构工法施工,联络通道采用矿山法暗挖施工。

由于车站及区间暗挖施工区域穿越众多重要地下管线,主要包括:2.0×2.3m电力隧道、D1550雨水管、D1050污水管、D1400上水管、D600上水管、D1150雨水管、D500中高压燃气管线等。施工中需要严格控制地面沉降,并加强对现况管线的监控量测,确保现况管线运营安全和道路畅通。

坚持“预防为主、快速反应、统一指挥、统筹协调、科学救援、处置高效”的原则,建立本工程临近或穿越管线施工突发性事故应急预案,科学高效处置事故,保证施工现场出现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应急救援,确保施工过程中道路、管线设施的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给企业和从业人员所造成的损失,维护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首都的社会稳定。

施工过程中出现涌水、涌沙、塌方等事故造成管线破坏、地面沉陷或导致道路塌陷及其他重大损毁的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副组长:姜美杰、张永恒

组 员:许建刚、蔡锐、苑锁柱、高学军、赵振宇、田来君、杨帆、陈长旺。

应急保障队伍:由主体结构施工队组成,共30名。

2.突发安全事故现场报告程序

生产安全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项目部应急救援人员→产权单位、公司生产安全管理部门、业主及监理单位→上级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流程图如下: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程序流程图

3.突发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内容及现场处置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在第一时间立即以最快的方式向项目部及相关部门进行报告,以便组织救援。并在4小时内正式报送书面资料,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工程名称及规模;

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③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和初步估计;

④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⑤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⑥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⑦现场救援所需要的专业人员、抢险设备等。

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工作职责

⑴管理及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①执行施工期间的成品保护、现场突发应急处理及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巡视小组,每日进行现场巡视,发现问题立即汇报上级,同时对出现的问题现场立即处理,处理人员及设备应在1个小时内全部到场。

②执行国家有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法规和政策。分析事故特点,制定事故救援措施和方案。

③负责向业主做事故和救援报告。

④发生事故后,负责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向救援部门发出各种救援行动指令。

⑤为救援配备必要的救援物资、交通、通讯保障。

⑥组建项目部应急救援专业抢险队,组织实施和演练,掌握现场抢险救援、救护的基本技能。

⑵项目部管理及应急小组职责:

①组建管理及应急救援专业队伍(救护队和抢险队)并组织实施和演练,掌握现场应急抢险救援救护的基本技能。

③做好生产作业场所和救援车辆行走和人员疏散路线,现场应用相应的安全色标,明显标识,并在日常工作中保证路线畅通。

④发生事故时,控制事态,保护现场,组织现场抢救,把伤者送往最近医院。

⑤按照工程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程序流程图的要求上报相关部门。

⑶应急救援机构人员职则:

①组长:负责组织项目部现场管理及应急救援工作

④保卫负责人:协助保卫部长负责事故现场警戒,疏导工作,维持现场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⑤设备负责人:协助设备部长负责救援器材,设备登记,制定保养及临时征用现场设备的管理办法,保证应急救援时正常运转,并负责用于事故的抢险和抢修设备、器材的完好。

⑥材料负责人:协助材料部长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工作。

⑦现场负责人(队长):协助副指挥负责本区段的管理及事故现场抢险,救援方案的制定工作,要根据事故现场情况迅速提出抢险救援方案,减少抢险救援时二次伤害事故的发生。

⑧行政负责人:配合劳务中心主任和工会人员组成善后处理工作。

为保证发生管线损坏及道路塌陷事故时能够立即进行抢险,防止事故扩大,项目部配备足够数量的抢险物资和劳动保护用品、器械,具体见附表2。

六、应急措施及应急预案

1.掌子面失稳引起的塌方

暗挖隧道的开挖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坚持“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

掌子面失稳一般引起的坍方后果都较为严重,施工中必须避免。如施工中发现掌子面失稳引起坍方,按应急方案处理,立即用草袋木板、方木等支撑掌子面,同时立即向掌子面喷射混凝土并预埋注浆管。掌子面失稳立即处理,避免坍方扩大。

如掌子面失稳坍方引起地面沉陷,立即联系商品混凝土搅拌合站紧急调用早强速凝商品混凝土灌注在坍陷部位,同时在坍陷部位设置交通导向标志,夜间设置指示灯,并派出精干人员维持交通秩序,同时通知相关部门。

预防掌子面失稳的具体措施如下:

①加强塌方的预测。采用探孔对地质情况及水文地质进行探察,定期不定期的观测洞内围岩受力及变形状态,及时发现塌方的可能性及征兆。加强对重点部位的开挖检测工作,及时记录检测数据,认真分析,提前发现问题。

②严格落实安全技术交底,责任到人。严格按照台阶法开挖,开挖时预留核心土。核心土有一定坡度,具体坡角由土层性质确定,一般为1:0.5~1:1左右。

③开挖过程中,为防止拱顶和边墙处土体坍塌,严格按设计要求打设大管棚并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预支护。开挖时按设计进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例,严禁超挖、冒进,值班领工员和技术员严格控制开挖质量。

④坍方一般都不是立即发生,而是有预兆的,如掌子面湿度过大,局部开始塌方、局部流砂,围岩变形过大等,因此要加强对掌子面的观察。

⑤做好超前探测,探明前方4~5米左右的土体性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如发现有引起掌子面失稳的因素,采取封闭掌子面进行引排水或注浆改良地层,从而预防掌子面失稳塌方。

⑥洞内配足草袋、木料、型钢,一旦发现掌子面坍塌,立即封堵支顶,并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插打压浆防止坍塌,减少地面沉降。

⑦开挖支护力求快速,开挖进尺控制在0.5米,初期支护快速成环,尽早封闭。

⑧通过地下管线部位某压力容器厂房及辅房室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尤其是水管线位置,特别引起重视,管线能改移的尽早改移,不能改移的管线,施工中按施组中过流水管线地段处理方案进行保护和开挖。

①当塌方段有渗水时,采用塑料管对渗水进行引流处理,防止渗水软化塌方土体,引起连续塌方事故。

②用方木、工字钢支撑塌方掌子面,及时挂网喷射100mm厚C20混凝土封闭塌方土体,并对距离掌子面5m范围内初期支护采用工字钢支撑进行加固,横向支撑及立柱临时支撑间距1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