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1146.1-2017 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公路网规划

JT/T 1146.1-2017 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公路网规划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T/T 1146.1-2017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9.3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02703
下载资源

JT/T 1146.1-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T 1146.1-2017 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公路网规划

本部分规定了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分析、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 系构建、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 跟踪评价、公众参与等内容和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公路网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J130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自的、评价原则与评价工作流程等应符合H130

评价的时间范围应包括整个规划周期小河清淤疏浚工程招标文件,并以规划的近期为评价的重点时段

平价、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缓对策和措施、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公众参与、评

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参见附录B。进行具体评价工作时可根据需要选用,也可选用其 的技术方法。

网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图件构成与要求应符合

规划分析应包括规划概述、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等

1简要介绍规划编制的背景并回顾上一轮规划的实施情况;梳理并详细说明公路网现状结构 状况、规划路网节点选择、规划车流量分布、路网密度空间分布,规划的空间范围和空间布局,规

的目标、规模、建设时序,配套设施安排等 等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规划内容;介绍规划的环保设施建设以 及生态保护等内容。如规划包含具体建设项目时,应明确其建设性质、内容、规模、地点等。其中,规划 的范围、布局等应给出相应的图、表。 5.2.2分析说明规划实施所依托的资源与环境条件,

5.3.1筛选出与本规划相关的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经济与技术政策、资源利用和产业政策, 并分析本规划与其相关要求的符合性。 5.3.2分析规划目标、规模、布局等规划要素与上层级规划之间在资源保护与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保 护要求等方面的冲突和矛盾。 5.3.3分析规划与相关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功能定位、开发原则和环境政策要求等方面的符合性。 对比规划布局与相关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敏感区之间的关系,分 析规划在空间准人方面的符合性。 5.3.4筛选出在评价范围内与本规划所依托的资源和环境条件相同的同层级规划,逐项分析规划要 素与同层级规划在环境目标、资源利用、环境容量与承载力等方面的一致性和协调性,重点分析规划与 同层级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资源保护与利用等规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5.3.5通过上述协调性分析,从多个规划方案中筛选出与各项要求较为协调的规划方案作为备选方 案,或综合规划协调性分析结果,提出与环保法规、各项要求相符合的规划调整方案作为备选方案。

5.4.1分析规划实施所依托的基础条件可能发生的变化,如自然保护区设立及范围与功能区划调整、 土地资源使用方案、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等,论证规划各项内容顺利实施的可能性与必要条件,分 析规划方案可能发生的变化或调整情况。 5.4.2从准确有效预测、评价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的角度,分析规划方案中需要具备但没有具备、应 该明确但没有明确的具体内容,分析规划规模、布局及建设时序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变化情况。 5.4.3针对上述不确定性分析结果,筛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设置针对规划环境影响预测的多个情 景,分析和预测不同情景下的环境影响程度和环境目标的可达性,为推荐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提供 依据。

6.1.1通过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评价范围内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评价生态状况、环境质量的总体水 平和变化趋势,分析制约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和环境要素。 6.1.2现状调查与评价一般包括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概况、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环境质量和生态 状况等内容。实际工作中应遵循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从6.2、6.3中选择可以反映规 划环境影响特点和区域环境目标要求的具体内容。 6.1.3现状调查可充分利用已有的历史和现状资料。资料应能够反映整个评价区域的社会、经济和 生态环境的特征,能够说明各项调查内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注明资料的来源及其有效性。当已有资 料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时,应进行补充调查和现状监测。

地理状况调查一般包括地形地貌河湖水系气候

云红价概优阿直 股包括评价范围内的人口规模与分布、农业与耕地、交通运输结构、空间 布局和运量情况、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等。 6.2.3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调查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a) 规划涉及现有公路或规划区内典型公路项目沿线设施的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处理能力和处理 工艺、污水排放去向,清洁能源利用及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情况; b) 公路交通噪声污染控制情况; c)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式; 现有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及实施效果; e) 危险货物运输环境风险事故及应急防范措施情况等。 6.2.4 资源分布与利用状况调查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a) 主要用地类型、面积及其分布、利用状况,区域水土流失现状,并附土地利用现状图; b)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布、保护范围,其他水资源利用状况等,并附有关的水系图及水文地质相 关图件或说明; 矿产资源类型与分布,并附矿产资源分布图; d) 重要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和景观资源的分布和主要保护对象、保护要求,开发利用状况等,并 附相关图件。

a)水环境功能区划、保护目标及各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主要水污染因子和特征污染因子、主要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其控制目标等,并附水环境功能区划图; b)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保护目标及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和特征 污染因子、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及其控制目标,并附天气环境功能区划图; c 声环境功能区划、保护目标及各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并附声环境功能区划图; d)3 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并附壤类型分布图; e 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结构、功能和过程。植物区系与主要植被类型,特有、狭域、珍稀、濒危野 生动植物的种类、分布和生境状况,生态功能区划与保护目标要求,生态保护红线等;主要生 态问题的类型、成因、空间分布、发生特点等,并附生态功能区划及野生动植物分布等相关 图件; D 调查评价范围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森 林公园、地质公园、珍稀濒危动物栖息地、文物保护单位、重要水源涵养区和集中式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重要湿地等环境敏感区,明确各类环境敏感区的类型、分布、范围、主要保护对象及 相关环境保护要求等,并附相关图件

6.3.1资源利用现状评价

6.3.2环境与生态现状

6.3.2.1按照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评价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分 析影响其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和特征污染因子及其来源;评价环保设施的建设与运营情况,分析水环境 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声环境保护、主要环境敏感区保护、固体废物处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及 目前需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

方面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识别区域现存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主要 原因。当评价区域涉及受保护的敏感物种时,应分析该敏感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当评价区域涉及生态敏 感区时,应分析其生态现状、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 6.3.2.3分析评价范围内已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的类型、原因及造成的环境危害和损失、环境风险防 范方面存在的问题

6.3.3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6.3.3.1回顾分析规划区内现有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资源 能源等方面的影响,并结合典型路段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情况,分析现有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合 理性。 6.3.3.2根据规划区现有公路网的空间布局及主要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选择典型的敏感区域分 析公路建设和运营对其生态阻隔作用和生境破碎化影响,总结评价区内公路、铁路等线性基础设施工程 的累积性、整体性环境影响。 6.3.3.3对于上轮规划已经开展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应调查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审查意见 中主要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已经落实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应分析其有效性,对未落 实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应说明原因

基于上述现状评价和规划分析结果,结合环境影响回 域环境现状和环境质量、生态功能与环境保护目标间的差距,明确提出规划实施的资源与环境制约 因素。

乙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识别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资源与环境要素,建立规划要素与资源、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初步判断 影响的性质、范围和程度,确定评价重点。根据环境目标,结合现状调查与评价的结果,以及确定的评价 重点.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7.2.1重点从规划的目标、规模、布局及建设时序等方面,识别规划要素对资源、环境要素造成影响的 途径与方式,以及可能的影响性质、范围和程度。如果规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或其他时段,还应识别 不同时段的影响。 7.2.2识别规划实施的有利影响和不良影响,重点识别可能造成的重大不良环境影响,包括直接影 响、间接影响,短期影响、长期影响,以及各种可能发生的区域性、综合性、累积性的环境影响或环境 风险。 7.2.3规划实施对资源、环境要素的重大不良环境影响,可从下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判断: a 导致区域环境功能变化的重大不良环境影响,主要包括:使环境敏感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 要区域的组成、结构、功能发生显著不良变化或导致其功能丧失;使评价范围内的环境质量显 著下降或导致功能区主要功能丧失; b) 导致资源、环境利用严重冲突的重大不良环境影响,主要包括:与规划范围内的其他资源开发 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产生的显著冲突;可能导致的跨行政区、跨流域以及跨国界的显 著不良影响。

7.2.4通过环境影响识别,以图、表等形式,建立规划要素与资源、环境要素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给 出各规划要素对资源、环境要素的影响途径,从中筛选出受规划影响大、范围广的资源、环境要素,作为 分析、预测与评价的重点内容。

7.3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确定

.3.1规划应满足的环境目标可根据以下内容确定: a) 国家和区域确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法规、资源利用的政策与法规、上层级 规划; 规划区域、规划实施直接影响的周边地域的生态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确 定的目标; c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区域、行业的其他环境保护管理要求。 7.3.2将环境目标分解为环境质量、生态保护、资源能源利用、社会环境等评价主题,筛选确定表征评 价主题的具体评价指标,并将现状调查与评价中确定的规划实施的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作为评价指标 帝选的重点。

7.3.3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个

要求,体现规划的行业特点及其主要环境影响特征,符合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特征,体现社会发展 质量和生态功能不断提高的要求,并易于统计、比较和量化。评价指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具体 程中可根据需要选取或增补:

a 环境质量评价指标: 1) 规划公路网运营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年排放量(a); 2) 规划公路网运营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占区域排放总量的比例(%); 3) 规划公路网运营期的主要水污染物年排放量(Va); 4) 规划公路网运营期的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占区域排放总量的比例(%); 5) 规划公路网运营期污水排放量(10"Va); 6) 新建及改建线路穿越或涉及的水环境敏感区数量(个); 7) 典型路段运营噪声达标最大距离(m); 8) 危险品运输事故风险发生概率(%); 9) 最大概率下危险品运输事故风险可能的影响范围(km)。 b) 生态保护评价指标: 1) 规划实施影响的各类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的数量(个); 2) 规划实施穿越各类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的长度(km); 3) 规划实施新增占用各类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的面积(km²); 4) 重要生态保护区域内的公路网密度(km/10°km²); 5) 重要生态保护区内部公路网中封闭公路长度所占比例(%); 6) 规划实施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万元/a); 7) 规划实施导致的生物生产力减少量(10*Va); 8) 规划实施导致的生物生产力减少量占评价范围生物生产力总量的比例(%); 9) 现状公路网和规划完成公路网情景下的景观连通度指数; 10) 现状公路网和规划完成公路网情景下的景观破碎化指数; 11) 现状公路网和规划完成公路网情景下的平均斑块面积(hm"); 12) 现状公路网和规划完成公路网情景下的最大斑块面积(hm²)。 c) 资源能源利用评价指标: 1 新建及改建线路新增占用各土地类型的面积(hm²);

2)新建及改建线路新增占用耕地或基本农田面积占区域耕地或基本农田总量的比例(%); 3)公路网运营期的燃油消耗量(10*t)。 7.3.4评价指标值的确定应符合相关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中规定的限值要求,如国 内政策、法规和标准中没有的指标值也可参考国际标准确定;对于不易量化的指标可经过专家论证,给 出半定量的指标值或定性说明。

8.2.1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3.2.1.1根据公路建设用地标准和区域土地资源情况,估算规划实施的土地资源需求总量与占地结 构。结合土地利用相关规划,从用地总量、用地效率和耕地占用等方面分析规划实施的土地资源支撑 能力。 3.2.1.2估算规划实施可能导致的能源消耗总量。结合能源发展相关规划,从供需关系、利用效率等 方面分析规划实施的能源支撑能力。

2.2生态影响预测与评

8.2.2.1说明规划公路网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水源 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环境敏感区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识别影响较显著的路段及受规划影响较大 的区域。结合各环境敏感区的保护对象和保护要求,分析规划实施对其可能产生影响的途径、范围和 程度

质与程度,评价规划实施对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景观生态格局的影响,明确评价区域主要生态问题的变化 趋势,分析规划是否符合有关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要求。如果规划区域已进行生态敏感性分区,还应评 价规划实施对不同分区的影响。

8.2.3污染影响预测与评价

8.2.3.1说明规划公路网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划定的Ⅱ类及以上地表水体等环境 敏感区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识别影响较显著的路段及受规划影响较大的区域。结合各敏感区的保护 要求,分析规划实施对其可能产生影响的途径、范围和程度。 8.2.3.2测算规划公路网运营过程中服务区、收费站、停车区等沿线附属设施的废水及主要水污染物 排放总量,分析规划实施对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结合区域排污总量及其控制目标,提出水污染 物的排放要求。

JT/T 1146.12017

容量相关研究成果,分析规划实施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 8.2.3.4结合规划交通量的预测结果或类比调查数据,选择典型路段,估算不同规划水平年公路沿线 噪声值的分布情况,分析评价区域声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 8.2.3.5根据历史事故统计和典型案例研究结果,分析危化品运输泄漏事故对周边敏感水体和大气 环境的污染风险,评估其可能造成的环境损害

8.2.4碳排放影响预测与评价

8.2.4.1根据公路网交通量预测结果、行业能源消耗系数和各种燃料的CO,排放因子等,测算公路网 运营过程中的CO,排放总量。结合区域和行业节能减排的相关要求,分析规划实施导致的碳减排压力。 B.2.4.2考虑规划实施后引发的运输效率变化及诱导交通量增加等因素,采用负荷分析、趋势分析等 方法,分析单位运量的碳排放强度变化情况。

8.2.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分析规划实施对规划区域内主要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旅游资源产生的影响。

见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

9.1.1依据规划要素与资源、环境要素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综合环境影响预测和分析、评价 证规划的目标、规模、布局等规划要素的合理性以及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动态判定不同规划时段 展情景下规划实施有无重大资源、生态、环境制约因素,提出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和评价推 划方安

9.1.1依据规划要素与资源、环境要素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综合环境影响预测和分析、评价结果,论 证规划的目标、规模、布局等规划要素的合理性以及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动态判定不同规划时段、不同发 展情景下规划实施有无重大资源、生态、环境制约因素,提出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和评价推荐的规 划方案。 9.1.2规划方案的综合论证应包括环境合理性论证和可持续发展论证两部分内容。其中,前者应从 规划实施对资源、环境整体影响的角度,论证各规划要素的合理性;后者应从规划实施对区域经济、社会 与环境效益贡献的角度,论证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9.1.2规划方案的综合论证应包括环境合理性论证和可持续发展论证两部分内容。其中,前 规划实施对资源、环境整体影响的角度,论证各规划要素的合理性;后者应从规划实施对区域经 与环境效益贡献的角度,论证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9.2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9.2.1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论证

e)环境保护目标与评价指标的可达性 基于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结果,重点结合环境保 护措施的经济技术可行性, 价指标的可达性

9.2.2规划方案的可持续发展论证

规划方案的可持续发展论证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a 从保障区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证规划实施能否使其所依赖的生态系统保持稳定,能 否使生态服务功能逐步提高;论证规划实施能否使其所依赖的环境状况整体改善; b) 综合分析规划方案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论证规划方案与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符合 性,可能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效益。

9.3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

9.3.1应对规划要素提出明确的优化调整建议,特别是出现以下情形时: a) 规划的目标与相关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不符; b) 规划的布局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环境敏感区的保护要求发生严重冲突: c) 规划方案中配套建设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实施后,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仍无法支 撑规划的实施,或仍可能造成重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9.3.2 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对象可针对规划各要素,调整建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 基于规划目标的环境合理性分析结论,提出对规划目标的优化调整建议; b) 基于规划规模的环境合理性分析结论,提出对规划规模的优化调整建议; c) 基于规划布局的环境合理性分析结论,提出对规划布局的优化调整建议; d) 基于规划建设时序的环境合理性分析结论,提出对规划建设时序的优化调整建议。 9.3.3 将优化调整后的规划方案,作为评价推荐的规划方案

10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10.1.1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解决或缓解规划所在区域已存在的主要环境 问题,并使环境目标在相应的规划期限内可以实现。 10.1.2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一般应包括环境影响预防、环境影响修复治理以及对规划方案中具 体建设项目的环保措施等内容。

10.2环境影响预防对策和措施

环境影响预防对策和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建立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制定监测方案; b) 建议发布的管理规章和制度; C) 划定禁止穿越和限制穿越的区域; d)建立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预案

10.3环境影响修复治理措施

环境影响修复治理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生态修复与补偿措施。对于受到较大影响的生态系统或生态敏感区,应提出针对性的生态恢 复或生态修复方案;对于受规划实施影响后不可恢复或难于修复的生态系统和重要生态功能 区,应提出生态补偿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对公路建设可能导致的水土流失、生境破坏、阻隔

效应等问题,应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对于受影响的保护类动植物,应提出针对性的保护 要求; b) 环境污染治理措施。针对规划实施后污水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增量,结合区域环境基础设施 建设相关规划,提出污水处置方案建议;对于可能导致敏感水体污染风险的路段,应提出设置 桥(路)面径流水及事故水收集系统等工程措施的建议;结合区域大气和声环境保护相关要 求,确定合理的大气污染和噪声控制目标,针对可能受影响的重要环境敏感区提出必要的污 染防控措施;结合区域用地布局规划方案,提出路网沿线规划建设的控制要求; C 清洁能源与资源替代措施。从合理选线、灵活掌握建设标准等方面提出节约用地要求;从综 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车辆能源结构优化等方面提出能源集约利用对策和建议; d):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对规划实施后环境风险事故形势,结合区域事故应急体系的现状和规 划,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e 社会环境影响防治措施。从征地拆迁补偿、文物和宗教设施保护、公路沿线用地管控等方面 提出减轻规划实施对社会经济环境不利影响的对策措施。

10.4对规划方案中具体建设项目的环保措施

10.4.1提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内容和基本要求,并依据本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提出 相应的环境准人、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管理等要求。 10.4.2在充分考虑规划编制时设定的某些资源、环境基础条件随区域发展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提出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具体简化建议

11.1.1跟踪评价应针对规划的不确定性提出管理要求,对规划实施全过程产生的实际资源、环境、生 态影响进行跟踪监测。 11.1.2跟踪评价取得的数据、资料和评价结果应能够为规划的调整及下一轮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同时为规划实施区域的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依据

2.1跟踪评价方案一般应包括评价的时段、评价内容、资金来源、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定位等。 2.2跟踪评价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a) 对规划实施全过程中已经或正在造成的影响提出监控要求,明确需要进行监控的资源、环境 要素及其具体的评价指标,提出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预测结果之间的比 较分析和评估的主要内容; b) 对规划实施中所采取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提出分析和评价的具体 要求。

12.1公众参与的时机、方式与对象

1.1公众参与应贯穿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全过程。公众参与可采取网上公示、调查 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进行。

JT/T1146.12017

12.1.2公众参与的主要对象应包括但不限于环保、国土、规划、水利、旅游等相关部门和重要环境敏 感区的主管部门和多领域专家,参与者的确定应综合考虑代表性、专业性和广泛性。 12.1.3报告书中应提供开展公众参与的时间、次数和方式,信息公开方式,公众意见及解决措施等 内容。

12.2公众参与内容及意见处理

2.2.1公开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规划概况、规划的主要环境影响、规划的优化 建议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评价结论。 2.2.2处理公众参与的意见和建议时,对于已采纳的,应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明确说明修改的 内容:对于不采纳的,应说明理由。

13.1评价结论应文字简洁、结论明确。

13.1评价结论应文字简洁、结论明确

13.1评价结论应文字简洁、结论明确

13.2评价结论内容应包括:

a)评价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资源利用现状; b 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和风险评价结论; C 规划方案的综合论证结论; D) 规划的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跟踪评价方案; f 公众参与意见和建议处理情况

前言 1总则 1.1 规划背景及任务由来 1.2 评价目的与评价原则 1.3评价依据 1.4评价范围 1.5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1.6相关功能区划及环境标准 1.7环境敏感区分布及保护要求 1.8评价技术路线 2规划分析 2.1规划概述 2.2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2.3 规划的不确定性分析 3现状调查与评价 3.1 现状调查 3.2 现状分析与评价 3.3 制约因素分析 4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环境影响识别 4.2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确定 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 资源承载能力分析 5.2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5.3 污染影响预测与评价 5.4石 碳排放影响预测与评价 5.5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6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6.1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6.2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 7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7.1环境影响预防对策和措施 7.2环境影响修复治理措施 7.3对规划方案中具体建设项目的环保措施 8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JT/T 1146.12017

JT/T 1146.12017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常用方法 表B.1给出了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常用评价方法。

表B.1公路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常用评价方法

GB/T51379-2019 岩棉工厂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环境影响报告书图件构成与要求

C.1.1报告书图件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规划公路网建设进展图(已建/在建、新建、改建)、建设时序 安排图(近期、远期):公路网布局方案与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各类环境敏感区的叠加图;公路网布局方 案与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布局方案等的叠加图;禁止和限制公路穿越的区 或分布图。 C.1.2报告书图件还可包括以下内容:规划区行政区划图、地形地貌图、河流水系图;规划区域现状路 网图;公路网布局方案与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区域植被类型的叠加图;规划环 境保护设施分布图:体现评价成果的其他相关图件

C.2报告书图件制作规范与要求

C.2.1图件基础数据来源应满足评价时效要求,并与评价基准时段匹配。 C.2.2规划环评文件的图件精度一般不应低于规划文本的图件精度,成图精度应满足环境影响判别 需要。所有图件均标注图名、比例尺、指北针、图例、成图时间等要素。

GB/T 12085.23-2022 光学和光子学 环境试验方法 第23部分:低压与低温、大气温度、高温或湿热综合试验.pdf需要。所有图件均标注图名、比例尺、指北针、图例、成图时间等要素。

JT/T 1146.12017

[1公路网规划编制办法(交规划发【2010]112号)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