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1146.3-2018 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第3部分:内河航道建设规划

JT/T 1146.3-2018 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第3部分:内河航道建设规划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T/T 1146.3-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02913
下载资源

JT/T 1146.3-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T 1146.3-2018 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第3部分:内河航道建设规划

a) 给出规划的层级属性[如国家级、省(区、市)级],规划的时间属性(如首轮、调整规划,短期、 中期、长期规划); b) 筛选出与本规划相关的主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经济与技术政策、资源利用政策,并分析 本规划与其相关要求的符合性; c) 规划目标、规模、布局等各规划要素与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运输行业相关规划的符合性,与所在地区区域规划、所属行业相关规划的 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容性,重点分析规划之间在资源保护与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保护要求等方 面的冲突和矛盾; d)通过上述协调性分析,从多个规划方案中筛选出与各项要求较为协调的规划方案作为备选方 案;或综合规划协调性分析结果,提出与环保法规、各项要求相符合的规划调整方案作为备选 方案

JT/T1146.32018

明确但没有明确的内容,分析规划基础条件、规模、布局及建设时序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变化 情况; 针对上述不确定性的分析结果,筛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设置针对规划环境影响预测的多 个情景,分析和预测不同情景下的环境影响程度和环境且标的可达性

现状调查与评价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a) 通过现状调查与评价,掌握评价范围内主要资源的赋存和利用状况,评价生态状况、环境质量 的总体水平和变化趋势,分析制约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和环境要素。 b) 现状调查与评价宜包括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概况、资源赋存与利用状况、环境质量、环境 敏感区和生态状况等内容。 c 现状调查宜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的历史和现状资料。资料应能够反映整个评价区域的环境 特征,能够说明各项调查内容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注明资料的来源及有效性。 d 对于收集采用的环境监测数据,应给出监测点位分布图、监测时段及监测频次等,并说明采用 数据的代表性。当评价范围内有需要特别保护的环境敏感区时,应有专项调查资料。当已有 资料不能满足评价要求JB/T 7664-2020 压缩空气净化 术语.pdf,特别是需要评价规划方案中包括具体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应进 行补充调查和现状监测

e)文物资源和其他对区域经济社会有重要意义的资源的分布情况,并附相关图件; f)分析区域资源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6.2.5环境质量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地表水和地下水功能区划、各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主要水污染源、水污染因子和特征污染因 子、地表水控制断面位置及达标情况,并附水环境功能区划图、控制断面位置图和监测点 位图; b)大气环境、声环境质量现状,附监测点位图; 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并附土壤类型分布图。涉及 规划河段土壤、底泥等存在污染,且规划实施对土壤、底泥可能产生影响的,应开展环境现状 质量监测和调查,说明主要污染因子、污染物分布区域和污染水平; d) 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植物区系与主要植被类型,特有、狭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 种类、分布和生境状况:生态功能区划、生态保护红线的保护目标要求;主要生态问题的类型、 成因、空间分布、发生特点等,并附生态功能区划及野生动植物分布等相关图件; e)1 调查评价范围内的环境敏感区,明确各类环境敏感区的类型、分布、范围、主要保护对象及相 关环境保护要求等,并附相关图件

6.3.1资源利用现状评价

根据评价范围内各类资源的供需及开发 分析区域资源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6.3.2环境与生态现状评价

6.3.2.1按照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评价水、大气、声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影响其质量的主 要污染因子和特征污染因子及来源:评价环保设施的建设与运营情况,分析水、大气、声环境保护、主要 环境敏感区保护、固体废物处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和目前需解决的主要环境问题 6.3.2.2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从区域自然生态特点和生态系统完整性、服务功能及生态安全等 方面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识别区域现存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分析其主要 原因。当评价区域涉及受保护的敏感物种时,应分析该敏感物种的生态学特征;当评价区域涉及生态敏 感区时,应分析其生态现状、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 6.3.2.3分析评价范围内已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类型、原因及造成的环境危害和损失、环境风险防范 方面存在的问题

6.3.3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

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回顾分析规划区内现有内河航道运营过程中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资源能 源等方面的影响,并结合典型内河航道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情况,分析现有环境保护措施 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b) 根据规划区现有内河航道的空间布局及主要环境敏感区的分布情况,选择典型的敏感区域分 析内河航道建设和运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总结评价区内内河航道工程的累积性、整体性环 境影响。 c) 对于上一轮规划已经开展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应调查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审查意见中 主要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已经落实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应分析其有效性, 对未落实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应说明原因

JT/T1146.32018

d 上一轮规划期内相关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峻工验收的执行情况、航道开发建 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相关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措施和效果;上一轮规划实施内河航道现状 及主要存在的环境问题;上一轮规划实施过程中环境风险事故发生情况及采取的措施和 效果。

域环境现状和环境质量与环境功能区划、重要环境敏感区与环境保护目标间的差距,明确提出规划实施 的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 6.4.2规划实施的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分析参见附录B

7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

7.1.1识别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资源与环境要素,建立规划要素与资源、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初步 判断影响的性质、范围和程度,确定评价重点, 7.1.2根据环境且标.结合现状调查与评价的结果及确定的评价重点,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规划的性质和内容,结合所处地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识别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及影响的性 质、时间、范围和程度,列出识别结果。重点识别可能造成的重大不良影响及长期影响、短期影响、直接 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或环境风险

环境目标应根据以下内容确定: 国家和区域确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法规、资源利用的政策与法规、上层级 规划确定的目标; 规划区域、规划实施直接影响的周边地域的生态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确 定的目标

根据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特点、评价范围内 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内河航道建设规 标与评价指标体系参见附录C中的表C.1

8.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分析施工活动对人居环境影响的特征,类比说明这类污染的一般影响范围; b)采用HJ2.2中推荐模式.在叠加环境现状本底值的基础上,分析规划实施后区域环境空气

量能否满足相应功能区的要求,并绘制相应的预测与评价图件; 结合节能减排有关政策,明确不同规划年限船舶的污染气体、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确定主要预 测参数及基础数据

8.2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施工期的影响预测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进行分析。施工期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功能区划划定的Ⅱ类及 以上地表水体的内河航道建设规划采用定量的方式进行分析和预测。分析施工期水污染物 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明确规划内河航道疏浚过程对水环境的影响。 b) 评价区有底泥或土壤污染的,明确河道疏浚、开挖区域及弃方处置对水环境、饮用水水源保护 区的影响。 .2运营期的影响预测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评价采用HJ/T2.3中推荐模式和类比分析等方法,或利用规划的水文、泥沙情势预测结论, 分析说明规划实施后受影响河段水动力条件的变化情况,对水资源空间分配、水文及泥沙情 势变化的影响。重点明确: 1)航道整治工程应分析说明评价整治河段的流速、流量和泥沙冲淤变化; 2) 航运枢纽应说明建设前后库区、坝下游河段的水文情势的改变情况,流量、流速和泥沙冲 淤变化情况,上游支流和排污口淹没情况,库区泥沙淤积程度,对下游航道的影响,归纳 分析河床演变情况; b) 航运枢纽建设后,库区污染物稀释、扩散及降解能力有所变化,采用类比或数学模型预测分析 库区水质、水体富营养化、水环境容量及下泄水质变化,对下一梯级水质的影响,对库区及坝 下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的影响; c) 采用类比或数学模型预测分析航道整治、航道维护性疏浚、航运枢纽建设、船闸改建、扩建施 工期对水环境、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悬浮物影响水平; d)采用负荷分析法、类比分析法估算规划实施后航行区间的船舶生活污水、含油废水的产生和 排放量,船闸、枢纽的辅助设施污水排放量,说明评价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的相关要求; e)评价采用HJ610中推荐模式和类比分析等方法,分析说明规划实施后对地下水位、水质、水 资源的影响

8.3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预测不同发展情景下规划实施施工过程产生的声环境影响,采用定性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 方式进行预测分析。 预测不同发展情景下规划实施运营期产生的声环境影响,保证内河航道两侧声环境质量达标 及周围敏感点声环境质量达标。规划中内河航道既有固定声源又有流动声源时,应分别进行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同一敏感点既受到固定声源影响文受到流动声源影响时,应进行叠加环境影 响评价。绘制典型预测与评价图件。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应符合HJ2.4 的要求,

B.4土壤与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JT/T1146.32018

8.5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能带来的影响。 8.5.3 陆域生态的影响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明确规划范围内的植物品种,有无珍稀、特有、濒危品种和其他需要保护的物种。分析规划实 施对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b) 预测不同发展情景规划对陆域植被的影响,估算生物量损失; 计算规划实施造成陆域生境减少的面积,分析影响方式、影响范围以及程度。

8.5.3陆域生态的影响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6.1环境风险识别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除内河航道水域船舶溢油风险事故外,根据规划内河航道运输主要货种,选择液体化学品泄 漏等环境风险事故作为评价对象; b) 根据近5年历史事故的统计分析和对典型案例的研究,识别规划内河航道的环境风险源; c) 核算最大可信事故率下的风险事故源强。 6.2王 环境风险影响预测与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根据内河航道空间布局、环境敏感区分布、主要环境风险事故类型等综合分析,分析规划区域 内事故高风险区分布情况; b) 预测典型事故情景下环境风险事故对水环境、环境空气等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c) 评价环境风险事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d) 调查区域现有风险防范体系、应急设备条件,分析事故应急能力的适应性,提出不同情景下的 应急预案。

8.7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结合流域梯级枢纽、水资源利用、城市和工业发展规划,分析航道建设及船舶污染物排放对水 生生态系统、生物生境、生物多样性的累积影响,对重要生态敏感区、保护动植物及生境的累 积影响; b 评价规划实施前后流域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变化,分析说明评价区生态系统的变化 程度、可接受水平。

8.8资源承载力分析与评价及污染物总量控制

8.8.2污染物总量控制

估算规划实施可能带来的大气和水中主要污染物增量,评价其是否符合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 规划实施不能满足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时,提出区域污染总量控制的消减方案,明确总量平衡的 渠道

9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9.1规划方案的综合论证

规划方案的综合论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分析并明确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的规模是否处于区域资源承载力及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之内, 分析对土地利用与生态格局的影响是否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明确本次规划的规模从环境 保护角度考虑是否合理。 b) 规划应以保证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水平及维护水资源利用为原则。结合实施规模(如疏浚 等工程的规模大小,航运枢纽回水区域等)及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评价规划对环境敏感区和 敏感生物的影响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 从规划航道与重要生态敏感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人居环境等环境敏感区的空间布局关系 及环境影响程度,总结判断航道规划布局的环境合理性。 采取疏浚、炸礁、筑坝、护岸等方式提升航道等级的,重点从工程与重要水生生境、水源保护地 关系等方面,说明施工强度、规模和布局的环境合理性。 e) 采取航运枢纽或依托水电梯级方式提升航道等级的,重点从枢纽建设对淹没区的社会、土地 资源影响和水环境、流域生态影响结论,说明枢纽空间布局及建设规模的环境合理性。从流 域角度论证建设时序及衔接方式的环境合理性 f) 对于航运枢纽、船闻等,应有选址的合理性说明;对于施工行为,如施工场地、施工营地选址等 在规划阶段提出选址要求,宜不予以重点评价。 g) 分析在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人负面清单”(简称“三线 一单”)约束的前提下,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的合理性

9.2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

根据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论证结果,对规划要素提出明确的优化调整建议,特别是出现以下情 形时: a) 规划与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冲突; b) 规划与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环境敏感区的保护要求发生严重冲突; c) 规划方案中配套建设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实施后,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仍无法支 撑规划的实施,或仍可能造成重大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d)规划方案与“三线一单”的管理要求不符

9.2.2.1应明确给出调整后的规划规模、航道等级和技术标准,并保证调整后的规划方案实施后符合 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且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可以支撑。 9.2.2.2应反馈给规划编制机关。 9.223应图表结合说明

9.2.3评价推荐的规划方案

将优化调整后的规划方案作为评价推荐的规划方案。

9.2.4“三线一单”管控

10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10.1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0.1.1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结合水环境功能及环境敏感区分布,从选线、涉水施工时间及工艺等角度,提出保护地表水的 措施及建议。对取水设施造成不利影响的,应提出补偿、防护措施要求, b 对船舶污水排放提出防治措施,明确污染物排放要求。 c) 航运枢纽改变水文情势,应提出调整下泄流量、改变运行方式等确保下游生态用水的措施及 建议。 d) 应提出航运枢纽污染物接收或处置的建议。 0.1.2对施工期、运营期废气提出治理和明确达标排放要求及管理要求,以及船舶运行降低燃油消 毛和减少废气排放的措施建议 0.1.3底泥、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可能涉及受污染的底泥、土壤时,应结合影响预测分析,提出规划的综合整治方案; b) 应提出施工和运营期间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要求, 0.1.4) 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对施工设施、营地噪声影响提出保护措施(如施工作业场远离居民区、优化施工布局等场地控 制要求,使用低噪声设备等),减少噪声不利影响; b) 对运河、航运枢纽和船闸等应提出运营期声环境防护控制要求

10.2生态环境保护措放

JT/T 1146.32018

10.2.1预防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提出选址、选线及工程活动避开环境敏感区域、防止对环境敏感物种影响的措施:提出采用减 少资源(主要为土地资源、水资源)占用的方案(如优化占地类型、岸坡防护、限制施工范围 等);提出节能减排要求。 b) 提出选择合适的施工时段、时序和生态影响小的施工工艺措施要求,规避和降低施工对鱼类 产卵的影响。 10.2.2减缓、恢复及补偿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对不同生态系统和受影响的重要物种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b) 提出航道整治施工期保护野生动物、珍稀物种及其生境的措施(如疏浚、爆破、开挖、护岸和丁 坝构筑等)。重点从维护河流几何形态、基床结构、水文流态等方面提出减少生境破坏和减缓 对物种影响的措施。 c) 航运枢纽阻断洄游性鱼类通道、改变水文情势,提出采取修建过鱼设施、下泄流量满足生态基 流和鱼类产卵需求的措施。从流域角度提出联合调度以满足生态流量要求的措施 d) 结合影响程度和方式,提出建立野生保护动物栖息地保护区、营造适宜鱼类产卵生境的建议 措施。 e) 结合流域水生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保护规划,提出鱼类增殖、放流等建议措施。 提出节约土地资源、生态护坡、生态护岸、生态修复、生境替代等保护陆域植被尤其是珍稀保 护植物的措施要求;提出施工临时占地恢复的措施要求;提出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区的生态 恢复措施要求, g)估算生态保护措施费用.提出技术保障建议

10.3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对规划实施后的环境风险事故形势,结合区域事故应急体系的现状和规划,提出具有针对性、 可操作性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D 明确事故风险污染的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并根据内河航道的特点和有关要求提出内河航道 应急物资装备的建设方案建议

10.4其他环境保护措施

其他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对航行船舶的准入条件提出原则性要求,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b)针对规划实施对基础设施、渔业和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提出控制性要求及补救措施

10.5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可达性分析

在采取一系列减缓措施以后,对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评价指标、环境管理目 行可达性分析。基于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结论,结合区域节能减排和总量控制等要求,论证规划 真的环境合理性。

10.6规划方案中建设项目的环保要求

JT/T1146.32018

准入、污染防治措施和环境管理要求; 在充分考虑规划编制时设定的资源、环境基础条件随区域发展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提出建讠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具体简化建议

11环境影响跟踪评价计划

1.1.1应针对规划的不确定性提出管理要求,对规划实施全过程产生的实际资源、环境、生态影响进 行跟踪监测。 1.1.2跟踪评价取得的数据、资料和结果应能够为规划的调整及下一轮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并为 规划实施区域的建设项目管理提供依据。

2.2跟踪评价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a 对规划实施全过程中已经或正在造成的影响提出监控要求,明确需要进行监控的资源、环境 要素及具体的评价指标,提出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预测结果之间的比较 分析和评估的主要内容; b)对规划实施中所采取的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

12.1公众参与形式.对象、内容

2.1.1公众参与宜采取调查问卷、媒体公示、专家咨询、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进行。参与的 人员以规划涉及的部门代表和专家为主。 2.1.2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方案,应公开征求有关单位、专家 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依法需要保密的除外 12.1.3公开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概况、规划实施的主要资源环境制约因素、规划 的主要环境影响、规划实施与相关行业规划的关系、规划的优化调整建议和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 对策与措施、评价结论。

12.2公众参与结果意见统计分析及答复

对公众参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明确结论。处理公众参与的意见和建议时,对于已采纳的,应在: 影响报告书中明确说明修改的具体内容:对于未采纳的,应说明理由

13.1评价结论应文字简洁、论点明确、结论清晰准确。 13.2评价结论内容应包括:

a)内河航道建设规划概述及分析,规划与环境评价互动过程与结果; b)评价区域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敏感性、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资源利用现状,明确对规 实施具有重大制约的资源、环境要素:

c) 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主要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和风险评价结论,对土地资源、岸线资源等 的需求情况; d) 规划方案的综合论证结论,主要包括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结论,在落实“三线一单”约束的前提 下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环境保护目标与评价指标的可达性,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的合理性; e) 规划要素的优化调整建议 f) 规划的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g)公众参与意见和建议处理情况; h)总结论

14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目录及编制要求

4.1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图文并茂、数据翔实、论据充分、结构完整、重点突出、结论和建议明确 4.2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目录及编制框架参照附录D执行。 4.3环境影响报告书图件构成与要求参照附录E执行

JT/T1146.32018

河航道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如图A.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

图A.1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规划实施的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分析 规划实施的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分析见表B.1

JT/T1146.32018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 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体系见表C.1。在评价工作中宜根据内河航道特征合理选 择并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表C.1内河航道建设规划环境且标与评价指标体系

注:P为预期性指标,K为约束性指标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框架示例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框架层次及编号示例如图D.1所示

JT/T1146.32018

5.4 土壤与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5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6 环境风险评价 5.7 累积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 5.8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评估 6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6.1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6.2规划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 7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7.1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7.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7.3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7.4 其他环境保护措施 7.5 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可达性分析 7.6 对规划方案中具体建设项目的环保措施 8 环境监测与跟踪评价计划 8.1环境管理 8.2 环境监测 8.3跟踪评价 9公众参与 9.1公众参与形式、对象、内容 9.2公众参与结果意见统计分析及答复 10评价结论 10.1 航道整治方案概述及分析 10.2航道环境现状及主要环境制约因素 10.3航道整治方案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10.4航道整治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论证 10.5 航道整治方案的优化调整建议与规划实施建议 10.6 预防或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0.7 规划与规划环评互动 10.8 公众参与 10.9评价总体结论 附图 附件

图D.1环境影响报告书绵制框架层次及编号示例

Q/GDW 11809-2018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交互规范E.1.1报告书图件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规范性附录) 环境影响报告书图件构成与要求

a) 内河航道地理位置图、规划区域水系分布图、环境监测布点图、规划内河航道建设进展图(已 建、在建、新建、改建)、建设时序安排图(近期、远期); b) 内河航道建设规划方案与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各类环境敏感区的叠加图; c) 内河航道建设方案与生态功能区划、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布局方案等的叠加图; d) 禁止和限制内河航道穿越的区域分布图。 E.1.2 报告书图件宜包括以下内容: a) 规划区行政区划图、地形地貌图: b) 规划区域现状内河航道图: c) 内河航道建设布局方案与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区域植被类型的叠 加图; d) 规划环境保护设施分布图; e) 体现评价成果的其他相关图件

E.2报告书图件制作规范与要求

E.2.1图件基础数据来源应满足 足评价时效要求,并与评价基准时段匹配 三.2.2规划环评文件的图件精度宜不低于规划文本的图件精度,成图精度应满足环境影响判别需要 所有图件均标注图名、比例尺指北针 成图时间等要素

DB11/T 1322.89-2019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89部分:人民防空工程和普通地下室.2.1图件基础数据来源应

JT/T1146.32018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