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 1101-2019 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参数校准规范

JJF 1101-2019 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参数校准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6M
标准类别:环境保护标准
资源ID:21352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JF 1101-2019 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参数校准规范

环境试验设备稳定状态下,工作空间各测量点在规定时间内实测最高相对湿度和最 相对湿度与设定相对湿度的上下偏差。相对湿度偏差包含相对湿度上偏差和相对湿度 下偏差。 TGB/T 5170. 1—2016 . 定义 3. 2. 51

竟试验设备稳定状态下,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工作空间任意一点温度随时间的 对湿度波动度relativehumidityfluctuation

环境试验设备稳定状态下,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工作空间任意一点 变化量。

环境试验设备稳定状态下,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工作空间任意一点相对湿度随时 间的变化量。

环境试验设备稳定状态下,工作空间在某一瞬时任意两点温度之间的最大差值。 TGB/T5170.1—2016GBT50375201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定义3.2.8

环境试验设备稳定状态下,工作空间在某一瞬时任意两点相对湿度之间的最大 差值。 [GB/T5170.1—2016,定义3.2.9]

环境试验设备是模拟一种或一种以上环境条件所有试验设备的总称。根据模拟环境 因素类别的不同,环境试验设备分为气候环境试验设备、力学环境试验设备、电磁环境 试验设备和综合环境试验设备等。环境试验设备主要用于电工电子、化工、医疗卫生等 行业的研究性试验、产品的定型(型式)试验、生产检查试验、产品的验收试验、安全 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失效分析和失效验证试验等

环境试验设备的温度偏差、温度波动度、温度均习度、相对湿度偏差、相对湿度波 动度、相对湿度均匀度常用技术要求见表1。

表1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技术要求

注1:对计量特性另有要求的温度、湿度试验设备,按有关技术文件规定的要求进行校准。 注2:以上指标要求不用于合格性判断,仅供参考。

温度:15℃~35℃; 湿度:不大于85%RH; 气压:80kPa~106kPa。 环境试验设备周围应无强烈振动及腐蚀性气体存在,应避免其他冷、热源影响。实 作中,环境条件还应满足测 使用的要求

一般在空载条件下校准,根据用户需要也可以在负载条件下进行,但应说明负载 况

6.3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6.3.2湿度测量标准

湿度测量标准一般应选用多通道温湿度显示仪表或多路温湿度测量装置,通道传 数量不少于3个,并能满足校准工作需求

测量标准温度、湿度传感器的数量应满足校准布点要求,各通道应采用同种型号规 格的温度、湿度传感器。测量标准温度、湿度的技术指标见表2。

表2测量标准技术要求

注1:标准器温度、湿度测量范围为一般要求,使用中以能覆盖被校环境试验设备实际校准 围为准。 注2:测量标准技术指标为包含传感器和采集设备的整体指标。 注3:各通道的测量结果应含修正值。 注4:为温度的绝对值,单位为℃。

6.3.4校准时可选用表2所列的测量标准,也可以选用不确定度符合要求的其 标准

表3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参数校准项目

7.2.1温度、湿度校准点的选择

温度、湿度校准点一般根据用户需要选择常用的温度、湿度点进行,或选择设备 范围的下限、上限和中间点。

传感器布放位置为设备校准时的测量点,应布置在设备工作空间的3个不同层面 上,称为上、中、下3层,中层为通过工作空间几何中心的平行于底面的校准工作面, 各布点位置与设备内壁的距离为各边长的110,遇风道时,此距离可加大,但不应超 过500mm。如果设备带有样品架或样品车时,下层测量点可布放在样品架或样品车上 方10mm处。

母表示。 7.2.3.1设备容积小于等于2m时,温度测量点为9个,湿度测量点为3个,温度点 源座点0倍全没发工作宝间中层几何中心外加图所票

图1设备容积小于等于2m布点示意图

设备容积大于2m时,温度测量点为15个,湿度测量点为4个,温度点15、 0位于设备工作空间中层几何中心处,如图2所示

备容积大于2m布点示

.2.3.3设备容积小于0.05m或大于50m时,可根据实际需要或用户需求减少或增 加测量点数量并图示说明

按照7.2.2、7.2.3规定布放温度传感器,将试验设备设定到校准温度,开启运行。 式验设备达到稳定状态后开始记录各测量点温度,记录时间间隔为2min,30min内共 记录16组数据,或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和用户校准需求确定时间间隔和数据记录次数, 并在原始记录和校准证书中进行说明。 温度稳定时间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书中没有给出的,一般按以下原则执行:温度 达到设定值,30min后可以开始记录数据,如箱内温度仍未稳定,可按实际情况至多 延长30min,温度达到设定值至开始记录数据所等待的时间不超过60min。 如果在规定的稳定时间之前能够确定箱内温度已经达到稳定,也可以提前记录。稳 定时间须以环境试验设备达到稳定状态为主要判断标准,应在环境试验设备达到稳定状 杰后才开始进行校准

7.2.5温湿度的校准

按照7.2.2、7.2.3规定布放温湿度传感器,将试验设备设定到校准温度、湿度, 开启运行。试验设备达到稳定状态后开始记录各测量点温度、湿度,记录时间间隔为 2min,30min内共记录16组数据,或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和用户校准需求确定时间间 隔和数据记录次数,并在原始记录和校准证书中进行说明。 温湿度稳定时间以说明书为依据,说明书中没有给出的,一般按以下原则执行:温 显度达到设定值,30min后可以开始记录数据,如箱内温湿度仍未稳定,可按实际情 兄至多延长30min,温湿度达到设定值至开始记录数据所等待的时间不超过60min。 如果在规定的稳定时间之前能够确定箱内温湿度已经达到稳定,也可以提前记录

=max A min = t min = ts

式中: Atmax 温度上偏差,℃; Atmin 温度下偏差,℃; tmax 各测量点规定时间内测量的最高温度,℃; tmin 各测量点规定时间内测量的最低温度,℃; ts 设备设定温度,℃。

.3.1.2温度均匀度

环境试验设备在稳定状态下,工作空间各测量点30min内(每2min测试一次) 每次测量中实测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的算术平均值

式中: 温度均匀度,℃; timax 各测量点在第i次测得的最高温度,℃; timin 各测量点在第i次测得的最低温度,℃; 测量次数。

7.3.1.3温度波动度

环境试验设备在稳定状态下,工作空间各测量点30min内(每2min测试一次 实测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的一半,冠以“士”号,取全部测量点中变化量的最大值 作为温度波动度校准结果

式中: Atf 温度波动度,℃; tjmax 测量点i在n次测量中的最高温度,℃; tjmin 测量点i在n次测量中的最低温度,℃。

7.3.2相对湿度数据处理

7. 3. 2.1相对湿度偏差

式中: h max 湿度上偏差,%RH; Ahmin 湿度下偏差,%RH; h max 各测量点规定时间内测量的最高湿度,%RH; hmin 各测量点规定时间内测量的最低湿度,%RH; hs 设备设定湿度,%RH

7.3.2.2相对湿度均匀度

环境试验设备在稳定状态下,工作空间各测量点在30min内(每2min测试一次 次测量中实测最高湿度与最低湿度之差的算术平均值

式中: hu 湿度均匀度,%RH; himax 各测量点在第i次测得的最高湿度,%RH; himin 各测量点在第i次测得的最低湿度,%RH; 测量次数。

7.3.2.3相对湿度波动度

Ahu= Z(himax himin)/n

环境试验设备在稳定状态下,工作空间各测量点30min内(每2min测试一次) 实测最高相对湿度与最低相对湿度之差的一半,冠以“土”号,取全部测量点中变化量 的最大值作为相对湿度波动度校准结果

式中: Aht 湿度波动度,%RH; hjmax 测量点i在n次测量中的最高湿度,%RH; himin 测量点i在n次测量中的最低湿度,%RH

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上反映。校准证书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标题:“校准证书”; 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 d)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 g)进行校准的日期; h)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i)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i)校准环境的描述; k)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 1)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 m)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 n)校准人和核验人签名; o)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性的声明; p)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校准证书的声明

建议复校间隔时间为1年,使用特别频繁时应适当缩短。在使用过程中经过修理

更换重要器件等的一般需要重新校准。 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环境试验设备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 诸因素所决定,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

环境试验设备校准记录参考格式

校淮结果 1.布点示意图如图B.1所示。

境试验设备校准证书内页参考格式

温度、相对湿度偏差测量不确定度评

湿热试验箱,温度设定分辨力:0.1℃,相对湿度设定分辨力:1%,校准点: 30℃,相对湿度60%。

温湿度场巡检仪,温度指示分辨力:0.001℃,相对湿度指示分辨力:0.1%;测 量时带修正值使用,温度不确定度U=0.04℃,k=2,相对湿度不确定度U’=1.0%, 三2

按照本规范对温度、相对湿度偏差的校准要求,将标准器一一温湿度场巡检仪温 度、湿度传感器按图1测试点要求布置。湿热试验箱设定值:30℃,60%,开启运行 武验设备达到设定值并稳定后开始记录设备的温度、湿度示值及各布点温度、相对湿 度,记录时间间隔为2min,30min内共记录16组数据。 计算各温度测试点30min内测量的最高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即为温度上偏差 各测试点30min内测量的最低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即为温度下偏差。 计算各湿度测试点30min内测量的最高湿度值与设定湿度的差值,即为相对湿度 上偏差;各湿度测试点30min内测量的最低湿度值与设定湿度的差值,即为相对湿度 下偏差。

C.4.1温度上偏差公式

式中: Atmax 温度上偏差,℃; tmax 各测量点规定时间内测量的最高温度,℃; ts 设备设定温度,℃。

C.4.2相对湿度上偏差公式

hmax 相对湿度上偏差,%; 各测量点规定时间内测量的最高相对湿度,%; hs一设备设定相对湿度,%。 不确定度来源:被校对象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标准器分辨力引人 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标准器修正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标准器的稳定性引人的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由于上偏差与下偏差不确定度来源和数值相同,因此本规范仅以温度上偏差和相对

显度上偏差为例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C.5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C.5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1.1温度测量重复性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u1 在30℃校准点重复测量10次,标准偏差s用式(C.3)计算:

C.5.1.2相对湿度测量重复性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

5.1.2相对湿度测量重复性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 在60%校准点重复测量10次,标准偏差s用式(C.4)计算

C.5.2标准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标准器温度分辨力为0.001℃,不确定度区间半宽0.0005℃,服从均勾分布 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0.0005 ~0.00℃ 42 3

标准器相对湿度分辨力为0.1%,不确定度区间半宽0.05%,服从均匀分布,则湿 度分辨力引人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C.5.3标准器修正值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ASME PTC 4-1998 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中译本)0.05% =0.03% /3

C.5.3.2标准器相对湿度修正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

标准器相对湿度修正值的不确定度U=1.0%,k=2,则标准器湿度修正值引人 准不确定度分量:

C.5.4标准器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3=U/k=1.0%/2=0.5%

4.1标准器温度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4 本标准器相邻两次校准温度修正值最大变化0.10℃,按均匀分布,由此引入的

JJF1101—2019准不确定度分量:0.10u40.06(℃)/3C.5.4.2标准器相对湿度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4本标准器相邻两次校准相对湿度修正值最大变化0.5%,按均匀分布,由此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0.5%0.29%/3C.6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见表C.1和表C.2。表C.1温度上偏差校准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标准不确定度符号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温度测量重复性0.03℃u2标准器温度分辨力0.00℃u3标准器温度修正值0.02℃u标准器温度稳定性0.06℃表C.2相对湿度上偏差校准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标准不确定度符号不确定度来源标准不确定度相对湿度测量重复性0. 17%u'2标准器相对湿度分辨力0.03%u's标准器相对湿度修正值0. 5%u',标准器相对湿度稳定性0.29%C.7合成标准不确定度C.7.1温度上偏差校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计算由于u1、u2、u3、u4相互独立,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按式(C.5)计算:u=/ui+u2十u+u=0.07(℃)(C. 5)C.7.2相对湿度上偏差校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计算由于u1、u2、u3、u相互独立,则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按式(C.6)计算:u=/u?+u2+u3+u?=0.60%(C. 6)C.8扩展不确定度取包含因子k=2DB11/T 537-2019 墙体内保温施工技术规程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做法和增强粉刷石膏聚苯板做法,温度上偏差扩展不确定度为:U=k×u。=0.14(℃)~0.1(℃)取包含因子k=2,相对湿度上偏差扩展不确定度为:U=k×u=1.2%C.9不确定度报告不确定度报告见表C.3。14

表C.3湿热试验箱温度、湿度偏差校准不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