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143-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HJ 1143-2020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保护成效评估(试行).pdf表7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管理能力指标打分
7.2.4.2计算方法
管理能力指数计算公式(6):
式中: EM——管理能力指数;
DB11/T 537-2019 墙体内保温施工技术规程 胶粉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做法和增强粉刷石膏聚苯板做法管理能力指数(EM) >EM;×W =
管理能力指数(EM)= EM;×W =1
管理能力指数(EM): EM;×W =1
ECi— 特色指标第i项指标得分; 一指标序号: "指标数量。
以64分上下浮动4分作为分界值,将EPEI分为下降、稳定和好转3个等级,反映生态保护红 线保护成效情况(表10)。 EPEI<60,表明生态保护红线内保护成效处于下降状态,或增量上生态保护小于生态退化。 60≤EPEI≤68,表明生态保护红线内保护成效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或处于生态保护与生态退化均 衡对峙期。 EPEI>68,表明生态保护红线内保护成效处于好转状态,或增量上生态保护大于生态退化
表10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分级
A.1.1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行政区国主面积的比例。其中沿海地区的生态保护红线包括陆域生态保护 红线、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单位:%。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地面核查。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红线内保护地 面积、经勘界定标后的生态保护红线边界矢量数据及相应的报批文件,以及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调减 和调增的报批文件(含因国家重大工程或战略工程)。 说明:由于行政区国土面积变化造成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变化,进行相应扣除后核定。
A.2.1人类活动影响面利
指生态保护红线内新增与规模扩大的,造成生态破坏或影响生态功能的各类型人类活动面积及 设施用地面积。人类活动包括《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基础调查(试行)》附录E中包含的人 类活动类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2020年版)》,以及其他相关政策、法规中 禁止准入的各种违法、违规人类活动。单位:km。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地面核查。通过优于2m分辨率的高分卫星遥感影像与地面核查相结合 的方式获取数据。
A.2.2生态修复面积比例
指生态保护红线内评估期内实际完成的各类型人类活动及设施清退面积与生态修复治理面积总 和占年度计划完成面积的比例。其中,生态修复治理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复垦、水土流失治理、 森林生态保护与修复、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岸线修复 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单位:%。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地面核查。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修复面积和计 划修复面积信息、生态修复和计划修复图斑空间矢量数据、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审批文件,生态修复 工程验收和修复治理认定材料等
A.2.3自然生态用地面积比例
指生态保护红线内,森林、草地、河流、湖泊、湿地、荒漠等具有自然生态属性的生态系统用地 占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的比例。分类标准参照全国生态状况遥感调查评估生态系统分类体系,见表A.1。 单位:%
表A.1全国生态系统分类体系表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地面核实。技术方法参照《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生态状况监测( 》。
A.2.3海洋自然岸线保有率
指自然岸线保有量(长度)占行政管辖范围内海岸线总长度的百分比。其中,自然岸线指由海 击相互作用形成的海岸线,包括砂质岸线、淤泥质岸线、基岩岸线、生物岸线等原生岸线。整治修 复后具有自然海岸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海岸线纳入自然岸线管理。主要用于以海岸生态稳定、防 护功能为主的生态保护红线的监管。单位:%。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地面核查。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自然岸 线长度、人工岸线长度、海岸线总长度(批复的岸线长度)等及相关矢量数据。
A.3.1植被覆盖指数
指生态保护红线内,森林、草地、湿地等有植被覆盖区域的生长季平均植被覆盖度,不包括农 田。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地面核查。监测方法参照《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生态状况监测(试 行》。
A.3.2水源涵养能力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数据分析。计算方法参考《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生态功能评价( )》评估计算。
A.3.3水土保持能力
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结构与过程减少由于水力侵蚀所导致的土壤侵蚀的能力。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数据分析。计算方法参考《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生态功能评价(试 行)》评估计算。
A.3.4防风固沙能力
指生态系统通过其结构与过程减少由于风力侵蚀所导致的土壤侵蚀的能力。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数据分析。计算方法参考《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生态功能评价(试 行》评估计算。
A.3.5洪水调蓄能力
指湖泊、沼泽等自然湿地生态系统通过暂时蓄积洪峰水量,而后缓慢泄出,削减并滞后洪峰, 从而减轻河流水系洪水威胁的能力。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数据分析。计算方法参考《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生态功能评价(试 行)》评估计算
A.3.6重点生物物种种数保护率
指生态保护红线内受保护的重点生物物种种数占本地应保护的重点生物物种种数的比例。重点 主物物种指国家一、二级野生动、植物,参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 植物名录》。单位:%。 数据来源:地面观测与数据分析。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县域内重点生物物种及其分布和保 护情况数据、资料。监测方法参照《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生态状况监测(试行)》。
A.3.7线性工程密度
指评估期内新建的地表高等级公路、铁路、引水/输水渠长度等地表线性工程设施长度与生态保 户红线面积的比值。单位:km/km²。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地面核实。数据源为优于2m分辨率的高分卫星遥感影像,
A.4.1生态保护红线制度与落实
指生态保护红线相关法规规章、政策制度、规划计划,及在生态保护红线重大决策部署、生态 保护红线优先地位、生态保护红线内项目准入、生态环境损坏赔偿制度、违法违规案件执法查处和 整改等方面的落实情况。 数据来源: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在保障生态保护红线优先地位及保护修复制度建设和落实 方面的工作情况、监管能力建设、勘界定标、保护地管理、经费保障,及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 督察发现问题及整改等方面的相关情况
指公众对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单位:%。 数据来源:通过第三方、新媒体和大数据等多种方式进行采集,并充分参考"12369"举报、舆情 监控、环保社会组织的意见征询和涉及生态保护红线项目环评的公众参与说明等多种渠道信息,
指生态保护红线内,监测断面中达到ⅡI类水质的监测次数占行政区全部断面全年监测总次数 例。评价标准参照GB3838中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控制项目。单位:%。 数据来源:环境监测数据。
A.5.2空气质量达标率
指生态保护红线内,监测点位中达到一级标准的监测次数占行政区全部监测点位全年监测总 的比例。评价标准参照GB3095中规定的一类区环境空气功能区质量要求。单位:%。 数据来源:环境监测数据。
A.5.3土壤环境质量
指生态保护红线内,设定固定生态环境监测样地,以GB15618和HJ/T166为指导,对其土 境质量进行监测。 数据来源:环境监测数据。
A.5.4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面积比例
指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面积占行政区国土面积的比例。单位:% 数据来源: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面积边界矢量数据 及相应的报批文件。 说明:由于行政区国土面积变化造成的面积比例变化,进行相应扣除后核定
A.5.5外来入侵物种分布面积
指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外来入侵植物和动物物种的入侵发生面积。外来物种种类参照《国家重点 管理外来物种名录(第一批)》(农业部公告第1897号)、《关于发布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 知》(环发(2003)11号)、《关于发布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通知》(环发(2010)4号)、 《关于发布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的公告》(环境保护部2014年第57号)。评价标准执 行 HJ 623。单位:km²。 数据来源:地面监测,结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外来入侵物种相关文件和资料
A.5.6受威胁物种的丰富度
指《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中属于极危、濒危、易危的物 种的丰富程度。评价标准执行HJ623。 数据来源:地面监测,结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受威胁物种相关文件资料和实地调研数据。
宜。评价标准执行LY/T2244.2。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地面核实。
A.5.8河湖自然岸线保有
指生态保护红线内由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原生河湖岸线,以及修复后具有自然岸线形态特征
生态功能的河湖岸线占河湖总岸线长度的比例。单位:%。 数据来源:遥感监测与地面核查。结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原生河湖岸线、修复后岸线长 度及空间分布数据和资料。
L5.9生态环境监测点价
指生态保护红线内根据需要设置的生态环境监测点位数量,通过设置监测点位跟踪自然生态系 统、野生动植物种群、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单位:个。 数据来源: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生态保护红线内环境监测 点位建设情况数据和资料
A.5.10生态保护红线信息公开率
B.1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计算公式(B.1): S,= S/ATa×100% 式中: S一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 S一生态保护红线面积,km²; AT。行政区域国土面积,km²。
B.2人类活动影响面利
人类活动影响面积比例计算公式(B.2):
式中: Ah——人类活动影响面积,km²; Ai—第i类人类活动影响面积,km²;
B.3生态修复面积比例
生态修复面积比例计算公式(B.3)
式中: An——生态修复面积比例,%; Ad人类活动及设施清退面积,km²; Ar——生态修复工程完成治理面积,km²;
3.4自然生态用地面积
自然生态用地面积比例计算公式(B.4)
An=(Ad+Ar)/Ap
NR=NT/SX100%
B.5海洋自然岸线保有率
ONC.. = NC./CL, × 100%
ONCm——海洋自然岸线保有率,%; NC—自然岸线长度,km; CL行政管辖范围内海岸线总长度,km。
ONCr一一海洋自然岸线保有率,%; NC一一自然岸线长度,km; CL—行政管辖范围内海岸线总长度,km。
采用植被覆盖指数评价区域植被覆盖的程度,利用评估区域单位面积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表示。计算公式(B.6):
VCI一植被覆盖指数; FVCp—生态保护红线内第i个像元的生长季平均植被覆盖度;
.7重点生物物种种数保护率
重点生物物种种数保护率计算公式(B.7):
式中: KS,一一重点生物物种种数保护率,%; PKS一受保护的重点生物物种数量,个;
线性工程密度计算公式(B.8)
VCI =(,FVCpi)/n
KS,=PKS/AKS×100%
式中: LPa——线性工程密度,km/km²; AR一一高等级公路、铁路和引水/输水渠长度,km; S—生态保护红线面积,km²。
公众满意度计算公式(B.9):
PSI=SNrps/TSP×100
PSI公众满意度,%; TSP——调查总人数,人。
生态保护红线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
12.您是否参与**(行政区名称)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和监管工作?【单选题】 口非常愿意 口比较愿意 口一般 口不愿意 口无所谓 13.您对**(行政区名称)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和监管工作的建议:
13.您对**(行政区名称)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和监管工作的建议:
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得分表 表D.1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年度评估得分
JTG 3820-2018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制办法(2019-05-01开始实施)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得分表 表D.1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年度评估得分表
2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五年评估得分表
表D.2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五年评估得分
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报告编写提纲
BD-01包件-SCADA远动系统-新建瓮安至马场坪铁路甲供物资SCADA远动系统采购招标--技术规格书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报告编写提纲
6.特色指标相关证明材料。 注:附件2、3、4需提交相关的矢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