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1142-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HJ 1142-2020 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生态功能评价(试行).pdf包括对辖区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生态功能价值综合评价和生态保护红线主导生态功能的单项评价。评 价以250mx250m的栅格数据单元为主,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高空间分辨率。
评价周期原则上为每5年开展一次,与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等工作保持一致,有条件的地 区可结合实际增加评价频次
了解县域主体功能定位、生态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情况,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基本特征, 包括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功能类型、面积和空间分布区域,主要保护生态系统类型及重要物种等。搜 集基础资料,获取自然地理、遥感监测、生态系统、气象等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通过遥感数据解 译、生态参数反演、空间数据插值等信息技术手段,将数据统一到250mx250m栅格单元或更高精度 的空间尺度
6.2选取评价模型和方法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生态功能状况主要通过水源涵养、水 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防风固沙和洪水调蓄等发挥主导作用的生态调节功能情况反映。按照较为 常用、相对简易和可操作的原则,本标准针对生态保护红线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 多样性维护、洪水调蓄等生态功能DB37/T 3264-2018 煤矿在用竖井提升系统防坠器安全检测检验规范,选取水量平衡方程、修正风蚀方程、物种分布模型等方法开展生 态功能物质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替代工程法、恢复成本法和替代成本法等方法开展生态功能价值 量评价。生态功能价值量评价作为物质量评价的延伸,评价模型及方法仅作为自选参考。 开展评价的县域可结合本地实际对评价模型和方法进一步优化和修正。有条件的县域可参考相关 资料,增加固碳释氧、气候调节等其他生态功能评价
模型运算。以县域为基本单位,获取模型所需的相关参数,参数以能够体现县域范围内空间差异 为基本条件,空间分辨率尽可能统一到250mx250m栅格单元或进一步细化。根据生态功能评价模型 公式,输入所需的各项参数,进行空间分析统计和运算,获得生态功能评价结果数据图层。 主导生态功能评价。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主导生态功能,对水源涵养、水主保持、防风固沙、生 物多样性维护和洪水调蓄等单项生态功能进行评价,计算获得单项生态功能物质量和单项生态功能价 值量评价结果。对于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生态环境敏感区域,考虑到与水土保持功能密切相关,可归入 水主保持功能进行计算: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敏感区域,考虑到与防风固沙功能密切相关,可归入防风 固沙功能进行计算;其他未明确主导生态功能类型的生态保护红线可参考所在区域的生态功能区划, 日入相应的主导生态功能进行考虑。 县域生态功能价值综合评价。综合县域范围内生态保护红线各项生态功能的价值量,根据计算公 式,获取生态保护红线县域生态功能综合价值量的计算结果,
县域生态功能价值综合指数计算。对生态保护红线县域生态功能综合价值量的数据图层进行标 获取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价值综合指数,数值在0~100之间
P,多年平均降雨量,mm; R;一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mm; ET一多年平均蒸散发,mm; Aii类生态系统面积,km2; i一一研究区第i类生态系统类型; j一一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数。 采用替代工程法,以水库建设成本来评估水源涵养的价值量,计算公式(2)
多年平均降雨量,mm; Ri一 一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mm: ET一多年平均蒸散发,mm; Ai—i类生态系统面积,km²; i—研究区第i类生态系统类型 j—研究区生态系统类型数。 采用替代工程法,以水库建设成本
VW一一水源涵养价值量,元; C建设单位库容的工程成本,元/m3。 得到每个栅格单元(250mx250m)的水源涵养物质量(TQ)和价值量(Vw)数值后,采用空间 统计分析,分别计算县域生态保护红线的水源涵养物质总量和价值总量,以及水源涵养主导生态功能 区的水源涵养物质量和价值量
水土保持是生态系统通过其结构与过程减少水蚀导致的土壤侵蚀的作用, 统提供单 节服务之一。水土保持功能主要与气候、土壤、地形等有关。 以水土保持量反映生态保护红线的水土保持功能状况,计算公式(3): A.=RXKXL×S×B×E×T (3
P1——土地废弃的机会成本,元/m²; p—土壤容重,t/m3; h——土层厚度,m; 减少泥沙淤积的价值,计算公式(6):
Vs, =A×Pi×p×h
减少泥沙淤积的价值,计算公式(6): Vs, = per × Ac× P2 + p 式中: per—土壤侵蚀流失泥沙淤积于水库、河流、湖泊,需清淤作业的比例,通常取24%; P2一一水库工程清淤平均费用,元/m3。 保持土壤肥力的价值,计算公式(7):
Vs, =per × Ac× P2+ P
per一一土壤侵蚀流失泥沙淤积于水库、河流、湖泊,需清淤作业的比例,通常取24%; P2一一水库工程清淤平均费用,元/m3。 保持土壤肥力的价值,计算公式(7):
Vs, =Ac × C, × R; × P3i
i一一氮、磷、钾、土壤有机质及相应肥料种类; Ci一一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的纯含量,%; R;一一氮、磷、钾、土壤有机质折算为相应肥料的比率; P3i一一相应肥料价格,元/t。 得到每个栅格单元(250mx250m)的水土保持物质量(A)和价值量(Vs)数值后,采用空间统 计分析,分别计算县域生态保护红线的水土保持物质总量和价值总量,以及水土保持主导生态功能区 的水土保持物质量和价值量。
防风固沙是生态系统通过其结构与过程减少风蚀导致的土壤侵蚀的作用,是生态系统提供的重要 周节服务之一,主要与风速、降雨、温度、土壤、地形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 以防风固沙量,即潜在风蚀量与实际风蚀量的差值,反映生态保护红线的防风固沙功能状况,采 用修正风蚀方程计算防风固沙量,计算公式(8)~(14):
式中: SR一固沙量,t/km?.a; SL潜 一潜在风力侵蚀量,t/km?·a SL实际风力侵蚀量,t/km?·a; QMAx—最大转移量,kg/m; Z一最大风蚀出现距离,通常取50m; WF二气候因子,kg/m; K'一地表糙度因子; EF一土壤可蚀因子; SCF一土壤结皮因子; C一一植被覆盖因子。 采用恢复成本法和替代成本法,从治理沙化土壤的成本和减少风蚀土壤肥力损失2个方面评估防 风固沙价值量。 防风固沙价值量,计算公式(15):
Ve = Ve, + Vp
C一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的纯含量,%; R;一一氮、磷、钾、土壤有机质折算为相应肥料的比率; P3i一相应肥料价格,元/。 得到每个栅格单元(250mx250m)的防风固沙物质量(SR)和价值量(V)数值后,采用空间统 计分析,分别计算县域生态保护红线的防风固沙物质总量和价值总量,以及防风固沙主导生态功能区 的防风固沙物质量和价值量
= Z=1(P, × A Vg = Sbio × P ZSbio
VB一一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价值,元; P一一区域物种保育总价值,元; Pi一一某一类物种的保护价格,元/只; Ai一某一类物种的数量,只; n一一区域内物种种类。 计算得到每个栅格单元(250mx250m)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指数(Sbio)和价值量(VB)数值 后,采用空间统计分析,分别计算县域生态保护红线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指数和价值总量,以及生 物多样性维护主导生态功能区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指数和价值量
湖泊和沼泽湿地是洪水调蓄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把洪水进行再分配,过 水分被储存在土壤中或以地表水的形式保存,从而减轻洪水对下游水系的威胁,减少洪水带来的
失。 以洪水调蓄量反映生态保护红线的洪水调蓄功能,通过湖泊和沼泽湿地的洪水调蓄量总和来表征, 计算公式(20):
Cr = Ct + Cw
Ci一一生态保护红线内湖泊的洪水调蓄量,m3: Cw一生态保护红线内沼泽湿地的洪水调蓄量,m3。 将湖泊、沼泽湿地的洪水调蓄量分配到对应的栅格(250mx250m)中去,得到每个栅格的洪水调 蓄量(Cij)。 采用替代工程法,以水库建设成本来评估洪水调蓄的价值量,计算公式(21)和(22):
VR = Cij X C VRT = Cf × C
中: Vr——每个栅格的洪水调蓄价值量,元; VRT——县域生态保护红线洪水调蓄价值总量,元;
7.6生态功能综合价值
在单项生态功能评价的基础上,计算县域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功能综合价值量,用生态保护红线 (23) 和(24) :
ECRVuj 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栅格ü的生态功能综合价值,元; ECRVaounty 县域范围内生态保护红线的生态功能综合价值,元
7.7综合指数计算与分级
ECRVuj = Vw + V + VB + Vs + VR ECRVcounty=ZECRVii
为更清晰地描述和比较县域范围内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的空间差异,并进行结果分级,将各栅 格单元(250mx250m)的生态功能综合价值量数值进行标准化,获得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价值综合 指数,计算公式(25)
Zi一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价值综合指数,即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栅格ü的生态功能综合价值 量标准化后的数值,值域范围为0~100之间的整数: ECRVmax 县域范围内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综合价值量的最大值,元:
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内Z的数值按从高到低顺序排列,计算Zi的累计值。将累计值占县域Zij总 值比例的30%、50%与80%所对应的栅格值,作为生态功能价值综合指数的分界点,对应区域分别为 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具体分级见表1
表1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价值综合指数分
提供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评价的模型和方法,计算生态保护红线单项生态功能的物质量、价 以及生态功能价值综合指数,为掌握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稳定性,开展保护成效评估、绩效考 价、生态补偿标准测算和日常监管等提供参考依据
编制县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评价报告及相关图件,包括县域概况、生态保护红线的主导功能 类型和空间分布、生态系统基本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生态功能评价模型和方法选取、评价结果及 原因分析、提出有关对策建议等。报告编写提纲见附录B
一、生态功能物质量评价参数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模型参数及数据来源
(1)降雨量因子P 参数解释:根据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集处理得到。获取区域所有气象站点的多年平均降水 量数值,根据气象站点名称,将多年平均降水量数值与气象站点(点图层)分布矢量数据属性 表相连接(Join)。通过空间分析功能,选择相应的插值方法得到降水量因子栅格数据 数据来源:气象数据 (2)地表径流因子R 参数解释:降雨量乘以地表径流系数获得,计算公式(A.1)
R地表径流量,mm; P一一多年平均降雨量,mm,多年通常指近10年以上,下同;
表A.1各类型生态系统地表径流系数均值表
据来源:遥感数据,气
(3)蒸散发因子ET 参数解释:蒸散发是自然水循环的关键环节,根据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科技资源服 务系统网站提供的产品数据获取。原始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km,通过重采样转换为250m空 间分辨率,得到蒸散发因子栅格数据。 数据来源:遥感数据 (4)生态系统面积因子A 参数解释:根据全国生态状况遥感调查与评估成果中的生态系统类型数据集得到。原始数 据为矢量数据,通过数据格式转换,转为250m空间分辨率的栅格数据。或遥感解译获取。 数据来源:遥感数据 (5)降雨侵蚀力因子R 参数解释:降雨引发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通过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因子反映。 多年平均年降雨侵蚀力,计算公式(A.2),第k个半月的降雨侵蚀力,计算公式(A.3)
修正前土壤可蚀性因子,计算公式(A.5):
式中: KepIC 修正前的土壤可蚀性因子;
K一一修正后的土可蚀性因子; mc、msi、ms、0rgC—分别为粘粒(<0.002mm)、粉粒(0.002mm0.05mm)、砂 粒(0.05mm2mm)和有机碳的百分比含量(%),数据来源于中国1:100万土壤数据库。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K值,然后以土壤类型数据为工作底图,将K值连接(Join)到底图数 据属性表。利用矢量数据转换栅格数据工具,转换成空间分辨率为250m的土壤可蚀性因子栅 格数据。 数据来源:土壤数据 (7)地形因子L、S 参数解释:L表示坡长因子,S表示坡度因子,是反映地形对土壤侵蚀影响的两个因子。 评估中,可以应用地形起伏度,即地面一定距离范围内最大高差,作为区域主壤侵蚀评估的 地形指标。选择高程数据集,利用空间分析的邻域统计功能,得到高程数据集的最大值和最小 值,然后利用栅格计算器计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获取地形起伏度,即地形因子栅格数据 数据来源:高程数据 (8)生物措施因子B 参数解释:反映了生态系统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是控制土壤侵蚀的积极因素,计算公式
C1——小数形式的植被覆盖度 其余生态系统类型按不同植被
C卓一旱地的植被覆盖因子; C1——小数形式的植被覆盖度。 其余生态系统类型按不同植被覆盖度进行赋值,如表A.2所示
表A2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植被覆盖因子赋值
(9)工程措施因子E 参数解释:借助遥感解译,获取水土保持工程的空间分布,根据表A.3对不同工程措施进 行赋值。若无相关资料,该因子取值1。
表A.3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因子赋值表
数据来源:遥感数据 (10)气候因子WF 气候因子WF,计算公式(A.8)
WF=Wf××SW×SD
氏中: WF气候因子,kg/m; Wf一各月多年平均风力因子;计算区域所有气象站点的多年平均风力,根据气象站点 名称,将各月多年平均风力因子数值与气象站点(点图层)分布矢量数据属性表相连接 (Join)。通过空间分析功能,选择相应的空间插值方法得到各月多年平均风力因子栅格数据: p—空气密度,kg/m3; g—重力加速度,m/s2; SW一一各月多年平均土壤湿度因子,无量纲; SD一一雪盖因子,无量纲。 数据来源:遥感数据,气象数据
(11)土壤可蚀因子EF 土壤可蚀因子EF,计算公式(A.9)
sa / cl 90M 0.95Cac0 100
cl一一土壤粘粒含量,%; OM一一土壤有机质含量,%。 数据来源:土壤数据 (13)植被覆盖因子C(防风固沙功能参数) 参数解释:不同植被类型的防风固沙效果不同,将植被分为林地、灌丛、草地、农田、裸 地和荒漠六个类型,根据不同的系数计算植被覆盖因子C值,计算公式(A.11):
SC 植被覆盖度; ai 不同植被类型的系数,分别为:林地0.1535,灌丛0.0921,草地0.1151,农田 0.0438,裸地0.0768,荒漠0.0658。 数据来源:遥感数据 (14)地表糙度因子K 地表糙度因子K,计算公式(A.12):
TB/T 3206-2017 ZPW-2000 轨道电路技术条件K, = 0.2 . (AH)
数据来源:高程数据 (15)多年平均气温因子Ftem 参数解释:根据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集处理得到。获取区域所有气象站点的多年平均气温 数值,根据气象站点名称,将多年平均气温数值与气象站点(点图层)分布矢量数据的属性表 相连接(Join)。通过空间分析功能,选择相应的插值方法得到多年平均气温栅格数据。 数据来源:气象数据 (16)湖泊的洪水调蓄量C, 湖泊的洪水调蓄量Ct,通常采用湖泊最高水位与起调水位之间的蓄水量之差反映,计算公 式(A.14):
Aw——沼泽湿地面积,m²。沼泽湿地包括乔木湿地、灌木湿地和草本湿地等;
近区域的已有相关文献作为参考。无具体数值的,可参考《中国沼泽研究》的研究结果,即 2.47m3/ m2。 数据来源:水利数据、遥感数据 二、生态功能价值量评价参数 生态功能价值量的评价参数主要以县域为单位,参考表A.4,如无相关参数数据,可选取 临近区域的数据作为参考
表A.4生态功能价值量评价参数数据获取
GB/T 16895.10-2021 低压电气装置 第4-44部分:安全防护 电压骚扰和电磁骚扰防护.pdf前言 介绍工作背景、主要目标、基本原则等。 1区域概况 1.1自然地理概况 1.2经济社会概况 1.3生态系统状况 1.4主要生态问题 2生态功能评价模型选取与数据处理 2.1生态功能评价模型筛选与确定 2.2相关参数获取和数据处理 3生态功能评价及结果分析 3.1生态功能单项评价及结果分析 3.2生态功能价值综合评价及结果分析 3.3主要原因分析与评价结果应用 4对策与建议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评价报告编写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