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51/T 1232-2011 工程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pdf川 省地 國方标 准
DB51/T 1232201
DB31T 1266-2020 乘用车自主紧急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pdf工程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程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1/T 12322011
前言,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植被恢复作业设计 6工程废弃地分类与植被恢复措施 7技术要求 8检查验收 9技术档案建立
前口 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则 5植被恢复作业设计 6工程废弃地分类与植被恢复措施 7技术要求 8检查验收 9技术档案建立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宗华、覃志刚、张小平、尤继勇、鄱武先。
DB51/T 12322011
DB51/T1232201
复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内 弃地植被恢复可参照便用
下列支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8337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LY/T1607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CJ/T24城市绿化和园林绿地用植物材料木本苗 DB51/T380造林经营环境保护规程 DB51/T668牧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 DB51/T705四川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DB51/T706四川省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国土资源部《采挖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指标》 国土资源部《建设破坏废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工程废弃地DesertedLand of Engineering 工程废弃地是一种因人类各项工程活动的直接干扰,使其局部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系统的组 成与结构发生了急剧退化的土地类型。 3.2 植被恢复VegetationRestoration 植被恢复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保护现有植被、封山育林或人工营造乔、灌、草植被,修复或 重建被毁坏或被破坏的森林和其它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 3.3 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 植物修复是指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而该物种对土壤中污染元素具有特殊 的吸收富集能力,将植物收获并进行妥善处理(如灰化回收)后即可将该种重金属移出土体,达到污染 治理与生态修复的目的。
恢复应坚持生态优先,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DB51/T1232—20114.2植被恢复应按不同工程废弃地类型,选择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和措施。4.3植被恢复物种选择要体现适地适树(草)、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的原则,以乡土植物为主,谨慎使用外来物种,适当选用引种成功的外来植物。提倡营建有生态互补作用的混交林,构建养灌草复合结构的人工群落。4.4植被恢复须在工程治理措施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按规划设计施工,按项目组织管理,按技术标准进行检查验收。5植被恢复作业设计5.1工程废弃地植被恢复应按有关要求进行作业设计,其深度与施工图设计相当,是指导施工作业的技术性文件。5.2植被恢复作业设计以施工作业区为编制单元,一个施工作业区应划分为若干个地块或小班。小班或施工地块应根据废弃地类型划分。作业设计以小班或施工地块为单位,地块或小班应落实在1:10000及更大比例的地形图上。5.3植被恢复作业设计具体程序和内容按照LY/T1607、GB/T15776、GB/T18337的规定执行。5.4植被恢复作业设计应在施工前编制,报业主或主管部门审批(审核批准。没有作业设计或虽有设计但未经批准的,不得施工。作业设计一经批准,应遵照实施。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时,应在设计单位修改后,再报原设计批准部门批准。6工程废弃地分类与植被恢复措施6.1分类依据工程废弃地成因、结构、稳定性、形态、复垦条件和立地条件差异划分为4类,见表1。1.工程废弃地分类名称特征挖损型因工程建设需要,开挖造成的路堑边坡、隧洞口边坡等剥蚀裸露山体。占压型工程建设的排石场、排土场、渣料场和道路建设形成的路基边台地等。地质灾害型工程施工造成的地面沉降、次生地质灾害造成的地面裂缝、塌陷以及滑坡或泥石流形成的堆积物。退化型工程污染物(如某些重金属镉、汞、铅、砷等剧毒元素污染)造成的土地退化,使原生植被遭受破坏或死亡。6.2恢复措施6.2.1挖损型挖损型工程废弃地植被恢复措施见表2。2.挖损型工程废弃地植被恢复措施类型石砾含量坡茂恢复措施当坡长≤20m,在边坡上下种植藤本植物;当坡长>20m,应在中间设置挡土石质边坡≥70%和排水沟,在挡土和上下边坡种植藤本植物。≤25°常规措施植被恢复,植物配置为乔灌草模式,25°~70采用三维网等工程措施进行植被恢复,植物配置为灌草模式。泥夹石边坡20%~70%>70°同石质边坡土质边坡<20%自然恢复或常规措施植被恢复,植物配置为乔灌草模式。6.2.2占压型6.2.2.1排土场可直接进行植被恢复,植物配置采用乔灌草模式。当生土比例大于40%时,宜先施有机肥使土壤熟化。6.2.2.2排石场或渣料场等石质较多的废弃地,先通过覆土来满足植生条件,覆土厚度一般不低于30cm,植物配置采用多草种混播,同时可适量混入浅根性灌木。2
DB51/T 12322011
2.3.1工程施工造成的地面沉降、滑坡形成的裸土坡面、滑坡堆积物等,由于原有土壤层没有受 改变,采用常规造林进行植被恢复,植物配置为乔灌草模式。 2.3.2施工造成的滑坡形成的裸岩,应先采用工程措施稳定坡面,在坡面稳定情况下采用三维网 播或厚层基材喷播等工程措施种植灌草。
6. 2. 4 退化型
在进行表土改造之前,应灌注粘土泥浆,以便让泥浆包裹废渣表面,然后再铺上一层粘土并 成一个人工隔水层,尽量减少地表水下渗,降低淋溶水中有毒元素含量,施加有机肥料,选用重 性植物进行植被恢复,以达到植物修复的目的
7.1.1.1禁止使用带有植物检疫对象的种子和其它紧殖材料。 7.1.1.2林木种子质量应达到GB7908的规定、草本种子质量应达到DB51/T668的规定。 7.1.1.3未制订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的种子,应按有关要求进行发芽率、出苗率等试验,以确定适宜 的播种量。
1.2.1造林苗木质量按GB6000、DB51/T705的规定执行。大苗造林苗木质量应符合CJ/T24的 荐使用生根粉、保水剂等新技术处理苗木。 1.2.2未制订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树种,应选用品种优良、根系发达、生长发育良好、植株 苗木。
7.2.1植被恢复基质要求
应满足国土资源部《采挖废弃地土地复垦技术指标》和《建设破坏废弃地土地复垦技术标准》 现定。
T/CECS 930-2021 复配岩改性沥青路面技术规程(完整清晰正版).pdf7. 2. 2整地方法
整地应符合DB51/T380的有关规定。坡度大于25°的土质或泥夹石边坡上采用鱼鳞坑整地,在 谷地采用穴状整地。点播或撒播不整地
鱼鳞坑:长径70cm,短径50cm,深度30cm;穴状:口径20cm~30cm,泛
根据培育目标、立地条件、树种等因子确定造林密度。生态公益林按GB/T18337执行,其它林 /T15776执行。在不影响生长情况下提倡密植。
7. 3. 2 种植点配置
宜采用品字形、群团状或不规则配置。品字形配置时,相邻两行的各株相对位置错开排列成品字形, 或等腰三角形,种植点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群团状配置时,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丛状分布, 群内植株密集(3株~20株),群间距离较大。不规则配置时,根据造林地的土壤分布条件,进行不规 则的种植点配置。
据工程所在地实际情况确定,随整地CJJ/T 107-2019 生活垃圾填埋场无害化评价标准,随造林。
按GB/T15776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