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51423-2020 弹药工厂总平面设计标准.pdf约土地和尽可能防止飞弹片的影响,以爆炸为主要事故的A级、B 级地面库应设置防护屏障。C级地面库以燃烧事故为主,爆炸事 故概率很小,故宜设置防护屏障。D级建筑物以火灾事故为主,发 生爆炸的可能性很小,故可不设防护屏障,
5.6.8建筑物外墙距防护土堤坡脚的水平距离越小,拦截飞散物
5.6.9高大建筑物一般指高度超过8m的建筑物
爆炸危险品顶面指进行爆炸危险品作业的操作面高度,不含 输送爆炸危险品的封闭管道。 计算建筑物的内部距离时,当建筑物的防护屏障高出爆炸物 顶面1m,低于屋檐高度时西宁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绿色发展符合性评价标准(试行 2018年9月),在计算该建筑物与邻近建筑物的距离 时该厂房应按有防护屏障计算;在计算邻近建筑物与该建筑物的 距离时该建筑物应按无防护屏障计算
5.6.10如防护屏障为土堤,则顶宽不应小于1m是构造要求,也 是国内外的习惯做法。为保持土堤的稳定,底宽应根据土质条件 而定,但不应小于高度的1.5倍。如防护屏障为钢筋混凝土,则顶 宽及外形尺寸由抗爆设计确定
是国内外的习惯做法。为保持土堤的稳定,底宽应根据土质条件 而定,但不应小于高度的1.5倍。如防护屏障为钢筋混凝土,则顶 宽及外形尺寸由抗爆设计确定。 5.6.12土堤如果用轻而可燃性材料,则易失火或事故中会扩大 燃烧范围,对安全均不利,故有此规定。为了减少防护土堤的占地 范围,解决取土的困难,充允许在土壤中添加石灰等,实践证明这可 以提高边坡度并保证土堤有定的柔性。土提表面层如有重型块 状材料,爆炸事故发生时会增加飞散物,对安全不利,为了减少占 地,便于建筑物和土堤之间的排水及保护土堤的稳定性,坡脚挡土 墙高度不高于室内地坪设计标高2.0m。 5.6.13屋面0.6m厚覆土可使作用于屋面上的爆炸空气冲击波 超压得到一定的衰减,这对抵抗爆炸空气冲击波的作用是有利的。 覆土库侧墙和后墙的覆土厚度在覆土顶部水平方向不应小于 1.5m,是考虑墙体直接承受爆炸空气冲击波的作用,覆土厚度越 大,对爆炸空气冲击波的衰减也越大。
5.6.12土堤如果用轻而可燃性材料,则易失火或事故中会扩大
燃烧范围,对安全均不利,故有此规定。为了减少防护土堤的占地 范围,解决取土的困难,允许在土壤中添加石灰等,实践证明这可 以提高边坡度并保证土堤有定的柔性。土堤表面层如有重型块 状材料,爆炸事故发生时会增加飞散物,对安全不利,为了减少占 地,便于建筑物和土堤之间的排水及保护土堤的稳定性,坡脚挡土 墙高度不高于室内地坪设计标高2.0m。
5.6.13屋面0.6m厚覆土可使作用于屋面上的爆炸空气冲击波
5.7.1公用设施布置在靠近负荷中心可以缩短管线长度,减少 能耗。 5.7.2保证水质有利于人员健康和产品质量。高位水池应避开 山体滑坡、塌等不利地段。 5.7.3总降压变电站的布置宜避开有剧烈振动的地点,以免振动 对电气设备产生不利影响。要避开多尘、有腐蚀性气体和有水雾 场所,否则将对电气设备造成严重腐蚀
5.7.3总降压变电站的布置宜避开有剧烈振动的地点,
对电气设备产生不利影响。要避开多尘、有腐蚀性气体和有 场所,否则将对电气设备造成严重腐蚀
5.7.4压缩空气站吸入的空气要求洁净,并且生产中会产生较天
5.7.5为避免和减少锅炉房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
尘、灰渣和噪声对厂区的污染,故宜将其布置在厂区全年最小风频
的上风侧。当采取自流回收冷凝水时,锅炉房布置在地势较低处, 且不窝风地段,可以提高水管内水压差,确保自流。锅炉房以燃煤 为燃料时,不仅影响大气质量,且由于需运入煤炭和运出煤渣,还 应考虑煤尘及渣灰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5.7.6循环水设施靠近主要用户,可以缩短管线长度,节省投资
和运营费用,且便于管理。使其回水自流或减少扬程,可以节省 能耗,降低运营费用。为了使浑浊循环水沉淀下来的淤泥能及 时清除、堆放和运出,防止流失,污染环境,故在沉淀池附近应有 相应的堆场、排水设施和运输线路。冷却塔布置应考虑与周边 设施的相互影响。为了使水体能尽快冷却和防止受到污染,故 冷却塔宜布置在通风良好、避免粉尘和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影 响水质的地段。
5.7.7污水处理设施在运行中往往产生恶臭,为了减少对周目
境的影响,应位于厂区的下风向,并与厂区保持必要的卫生
适中、作业繁忙的地点。
5.8.3我国道路交通法规规定为右侧行车,为了使多数车辆能沿
5.8.4叉车和电瓶车车库通常与库房一体建设和停放管理,以减 少运输距离。
号楼距离铁路太近,由于列车振动,会影响继电器等电气设备正常 动作,特别是正线行车速度高,影响较大,故对信号楼外墙边缘至
铁路中心线的间距做了相应的规定。
5.9生产管理及其他设施
5.9.1根据《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一2012的要 求,建设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的用地面积不得超过 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 5.9.2生活设施的布置应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全厂性生活设施 根据企业的规模和具体条件,可集中布置,也可分区布置,一般设 在机加生产区。为厂房服务的生活设施应靠近为其服务的人员集 中场所,使多数职工使用方便,缩短行走距离,避免绕行。 5.9.3消防站的设置应根据工厂的性质、生产规模、火灾危险程 度及其所在地区的消防能力等因素确定。 5.9.4厂区主要人流出入口与危险品物流出入口宜分设,做到人 货分流、互不干扰。 5.9.5围墙至非危险性建筑物、道路、铁路和排水明沟的最小间
表2围墙至非危险性建筑物、道路、铁路和排水明沟的最小间距(m
注:1表中间距除注明者外,围墙自中心线算起;建筑物自最外墙突出边缘算起; 道路为城市型时,自路面边缘算起;为公路型时,自路肩边缘算起。 2围墙至非危险性建筑物的间距,当条件困难时,可适当减少;当设有消防通 道时,其间距不应小于6m。 3传达室、警卫室与围墙的间距不限。 4 条件困难时,准轨铁路至围墙的间距,当有调车作业时,可为3.5m;当无调 车作业时,可为3.0m。窄轨铁路至围墙的间距,可分别为3.0m和2.5m。
注:1表中间距除注明者外,围墙自中心线算起;建筑物自最外墙突出边缘算起; 道路为城市型时,自路面边缘算起;为公路型时,自路肩边缘算起。 2围瑞至非危险性建筑物的间距,当条件困难时,可适当减少;当设有消防通 道时,其间距不应小于6m。 3传达室、警卫室与围墙的间距不限。 4条件困难时,准轨铁路至围墙的间距,当有调车作业时,可为3.5m;当无调 车作业时,可为3.0m。窄轨铁路至围墙的间距,可分别为3.0m和2.5m。
6.1.1工厂运输线路设计应与当地城镇交通运输的规划设计相 致。工厂铁路、道路的布置应符合上位规划要求,危险品运输线 路应结合上位规划避开人员密集区。 6.1.2弹药工厂涉及危险品生产、储运等环节,根据生产工艺流 程设计运输线路、保证安全运输是弹药工厂的基本特点。
6.1.4运输危险品的车辆应符合安全要求。汽车挂车横向摆度 大,无自行刹车装置,且在急刹车情况下容易发生碰撞,故规定不 准采用。
6.1.5为保证弹药厂分期建设的近期线路和远期运输线路相协
调,使近期、远期运输线路布置合理,以适应生产发展对运输的 需求。
6.2.2工厂铁路是为了保证工厂正常生产和运输而修建的。铁 路线路的布置应在满足弹药工厂生产要求的前提下,力求操作方 便、物流简捷,各种作业线路与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相互协调,走 向合理、运行通畅、尽量减少工程量。
的间隔距离,为了运行制动安全以减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本条参 照《危险货物运输规则》而制订
与危险品生产工(库)房有一定的距离,以减少事故隐患
6.2.5本条以控制明火的距离35m要求机车与A级、B级、
6.2.6火花在风的吹动下影响范围可达 30m左右,在这一范围
内裸露的易燃易爆品有可能因火花而发生事故。火星范围虽仅 30m左右,但从生产工艺和总图布置的角度看均不宜紧邻危险性 建筑物,留有适当余地是有利的。
6.2.7工厂厂内铁路线路布置、铁路限界要满足铁路相关标准的
6.3.1弹药厂道路设计应符合上位规划的原则。 6.3.2本条规定是厂内道路布置应遵循的基本要求,目的在于合 理利用场地,方便施工,改善环境,节省投资。 6.3.3弹药工厂总平面布置中对道路设计的要求,除应执行本标 准外,还要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6.3.4厂内道路交叉口路面内缘转弯半径应根据其行驶车辆的 类型确定。具体设计可按表6.3.4选用,该表是根据国家标准《化 工企业总图设计规范》GB50489一2009制订的。 6.3.5本条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22并 结合弹药工厂企业特点制订的。表6.3.5中所列的各项数值是根 据国家标准《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4892009制 订的。 6.3.6为避免汽车产生的火星与厂房附近散发的易燃、易爆溶剂
结合弹药工厂企业特点制订的。表6.3.5中所列的各项数值是根 据国家标准《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4892009制 订的。
结合弹药工厂企业特点制订的。 据国家标准《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4892009制 订的。 6.3.6为避免汽车产生的火星与厂房附近散发的易燃、易爆溶剂 和粉尘接触而发生事故,规定宜在建筑物门前不小于5m处进行 装卸作业。
6.3.6为避免汽车产生的火星与厂房附近散发的易燃、易爆溶剂
6.3.7本条规定机动车辆宜在建筑物门前不小于2.5m处进行
作业,主要是考虑在装卸作业时,一旦发生事故,不会把门堵死,人 员还可以疏散;同时,装卸作业台的尺寸也不宜小于2.5m;不防爆 的机动车辆不应直接进入危险性建筑物内,主要是考虑不要给危
险性建筑物增加新的风险。
6.3.8危险品生产区中有可能在厂房附近撒落危险品或粉尘,车 辆与建筑物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因车辆碾压危险品而发生事故是 必要的,但其概率较小,故本标准规定“不宜小于”。 生产中的半成品在散露状态下运输时,对明火或火星是很忌 讳的,实测火星飞散距离一般不大于30m。为避免火星飞散到车 辆或有散落物的道路上,故有“不应小于35m”的规定。 针对某些工厂存在道路较宽的情况,增加了道路边缘到危险 性建筑物的距离要求。 仅为单一建物服务的道改不受本冬规空阻制
6.3.9运输通道主要参照国内运输车辆、道路及排水等要求确
梯恩梯爆炸试验中,防护土堤内设砖砌隧道,经过一次300kg 梯恩梯的爆炸试验,砖砌隧道已产生严重裂缝,但未倒塌。以此推 断,如果药量再增大或药量虽小但事故频率稍多,则砖砌隧道均不 能满足长期使用要求,故提出应采用钢筋混凝土隧道。 宝个 日小天利工达十刚影
梯恩梯的爆炸试验,砖砌隧道已产生产重裂缝,但未倒瑜。以此推 断,如果药量再增大或药量虽小但事故频率稍多,则砖砌隧道均不 能满足长期使用要求,故提出应采用钢筋混凝土隧道。 6.3.10安全疏散隧道的断面尺寸太小不利于疏散,太大则影响 防护作用,如兼作其他用途,将失去事故疏散的作用,本标准特提 出合理的疏散隧道平面形式要求。 6.3.11厂内从事运输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专用道路的最大纵坡为 6%,但由于危险品生产企业多建在丘陵区或山区,山区厂普遍反 映道路纵坡的规定太严、不易执行,故根据公路标准,在山区特殊 情况下放宽到“不应大于8%”。坡长不应太长,以免发生事故。 厂内道路的纵坡,设计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的有关规定,
6.3.10安全疏散隧道的断面尺寸太小不利于疏散,太大则影响 防护作用,如兼作其他用途,将失去事故疏散的作用,本标准特提 出合理的疏散隧道平面形式要求
6.3.11广内从事运输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专用道路的最大纵坡为
6%,但由于危险品生产企业多建在丘陵区或山区,山区厂普遍反 映道路纵坡的规定太严、不易执行,故根据公路标准,在山区特殊 情况下放宽到“不应大于8%”。坡长不应太长,以免发生事故。 厂内道路的纵坡,设计时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的有关规定。
6.3.12本条是对黑火药和烟火药运输道路纵坡的要求
机动车行驶的路面交叉。专用人行道的纵坡不宜天于6%。 6.3.14工厂危险品生产区及总仓库区的道路宜采用沥青路面或 混凝土路面。厂内道路路面结构类型应按使用要求和路基、气象、 材料等条件选定,类型不宜过多。在需要防尘、防火、防腐蚀的场 所和地段应针对具体要求分别选用
6.3.15厂内道路布置要满足厂矿道路相关标准的要求。
本条是对传送链运输线路布置的规
1传送链布置的灵活性较铁路要大一些,更容易充分利用地 形,可以减少土(石)方工程量。线路短捷、顺直,则有利运行。对 中间转角,要尽量减少,如果增加中间转角,有的就要设转角站。 2线路较长时,宜有供维修和检查的道路,也可沿道路布置 线路。如线路较短,且场地较平坦、车辆可通行时,则可不考虑设 计道路。 3厂内传送链沿道路布置,有利于施工和检修。有时主要建 筑物、构筑物离道路较远或不平行于道路,因生产工艺等要求,也 可平行于主要建筑物、构筑物轴线布置,这样布置也有利于厂区整 洁和美观。
包需要有一定的安全疏散距离。
6.4.3通廊设转弯是考虑对爆炸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尽可能减少
6.4.3通廊设转弯是考虑对爆炸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尽可能减少 对相邻建筑物的影响。
7.1.1广区竖向布置与总平面布置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必须 顾平面的使用功能要求,才能相互协调,保证场地建设与使用的 理性、经济性。在标高处理上,又要与区域总体规划、周围环境 调一致,以保证交通运输安全,地面排水顺畅
顾平面的使用功能要求,才能相互协调,保证场地建设与使用的合 理性、经济性。在标高处理上,文要与区域总体规划、周围环境协 调一致,以保证交通运输安全,地面排水顺畅。 7.1.2竖向布置要最大限度地节约土(石)方工程量,以节省基础 费用和缩短建设工期,合理组织排水系统,保证及时排出广区的雨 水,并不受洪水(雨水)威胁。山区建厂困难较多,但是采取某些特 殊手法,充分利用地形,依山就势,往往可以创造有利的生产和运 输的条件,如高站台低货位、高位水池等。要避免大填大挖,因为 过大的填方必然导致建筑物基础加深,过天的挖方则会导致削坡 很大,影响山坡土体平衡,甚至造成滑坡危险,从而增加护坡或挡 土墙工程。竖向设计要体现国家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国策,节约 土地。 7.1.3水土流失不仪破坏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而且为下游 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滑坡是由于斜坡上大量滑坡体在 风化、地下水以及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而造成 的,常发生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因此,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建设应了 解滑坡的分布及滑坡地带的界线、滑坡的稳定性状况。崩塌的成 因主要是由山坡岩层或土层的层面相对滑动,造成山坡体失去稳 定而落。当裂原发育且节理面顺向朋的方同,极易发生落。 尤其是因过度地人工开挖,导致坡体失去稳定而造成崩塌。不合 理的建设活动可以使地形、降雨、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同时处于 不利状态,从而产生或加剧水土流失、滑坡、崩塌的形成,而合理的
7.1.2竖向布置要最大限度地节约土(石)方工程量,以节省基础
费用和缩短建设工期,合理组织排水系统,保证及时排出广区的雨 水,并不受洪水(雨水)威胁。山区建厂困难较多,但是采取某些特 殊手法,充分利用地形,依山就势,往往可以创造有利的生产和运 输的条件,如高站台低货位、高位水池等。要避免大填大挖,因为 过大的填方必然导致建筑物基础加深,过天的挖方则会导致削坡 很大,影响山坡土体平衡,甚至造成滑坡危险,从而增加护坡或挡 土墙工程。竖向设计要体现国家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国策,节约 土地。
7.1.3水土流失不仅破坏环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而
江河带来严重的洪水泥沙危害。滑坡是由于斜坡上大量滑坡体在 风化、地下水以及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而造成 的,常发生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因此,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建设应了 解滑坡的分布及滑坡地带的界线、滑坡的稳定性状况。崩塌的成 因主要是由山坡岩层或土层的层面相对滑动,造成山坡体失去稳 定而塌落。当裂隙发育且节理面顺向崩塌的方向,极易发生崩落。 尤其是因过度地人工开挖,导致坡体失去稳定而造成崩塌。不合 理的建设活动可以使地形、降雨、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同时处于 不利状态,从而产生或加剧水土流失、滑坡、崩塌的形成,而合理的
建设活动可以使这些自然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处于有利状态,从 而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防止滑坡以及崩塌的形成,避免人民的生 命财产由于人为因素引发的灾害而遭受到威胁和损失。 7.1.4竖向布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厂区使用性能的发挥 程度,同时会影响工程量的大小变化,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平坡 式系统有利于生产运输和管网敷设,但土(石)方量较大,排水条件 较差。这种系统一般适用于建筑密度大,道路和管线多,自然地形 坡度不大于2%的工程,当场地宽度较小,自然地形坡度达到3%~ 4%时也可以采用。台阶式系统在厂区场地各主要整平面的连接 处有陡坡,高差大,土(石)方工程量较小,排水条件较好,但运输和 管网敷设条件差,适用于自然地形坡度大于3%~4%的工程。混 合式系统,即在场地上,有的地段采用平坡式,有的则采取台阶式。 如丘陵地区,为保证主体工程的建设及生产、交通要求,可采用平 坡式;而对于辅助部分则可按台阶式布置。对一个较大的厂区来 说,自然地形坡度也可能有平缓、丘陵、陡坡之分。在这种情况下, 采用混合式布置更能因地制宜,亦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 7.1.5连续式平土方式,即在整个场地上连续进行平整工程;重 点式平土方式,即在建筑物、构筑物和必要的地段进行平整工程, 其他地段适当保留原有地形,以节省工程量。建筑密度较大,地下 管线复杂,有密集的铁路或道路,厂区地形比较平坦的工广多采用 连续式平土方式;建筑密度不大,建筑系数小于15%,运输线及地 下管线较简单,地形起伏较大的工厂多采用重点式竖向布置方式; 山区建厂竖向布置尽可能采用重点式。混合式的特点是综合连续 式和重点式两种方式混合使用,一般在建有主要车间与辅助车间 和厂前区采用连续式,而在仓库区、预留发展区以及厂区边缘地区 采用重点式,统称混合式。
建设活动可以使这些自然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处于有利状态,从 而减轻或制止水土流失,防止滑坡以及崩塌的形成,避免人民的生 命财产由于人为因素引发的灾害而遭受到威胁和损失
程度,同时会影响工程量的大小变化,影响工程的经济效益。平坡 式系统有利于生产运输和管网敷设,但土(石)方量较大,排水条件 较差。这种系统一般适用于建筑密度大,道路和管线多,自然地形 坡度不大于2%的工程,当场地宽度较小,自然地形坡度达到3%~ 4%时也可以采用。台阶式系统在厂区场地各主要整平面的连接 处有陡坡,高差大,土(石)方工程量较小,排水条件较好,但运输和 管网敷设条件差,适用于自然地形坡度大于3%~4%的工程。混 合式系统,即在场地上,有的地段采用平坡式,有的则采取台阶式 如丘陵地区,为保证主体工程的建设及生产、交通要求,可采用平 坡式;而对于辅助部分则可按台阶式布置。对一个较大的厂区来 说,自然地形坡度也可能有平缓、丘陵、陡坡之分。在这种情况下 采用混合式布置更能因地制 发挥各自的优点
7.1.5连续式平土方式,即在整个场地上连续进行平整
点式平土方式,即在建筑物、构筑物和必要的地段进行平整工程 其他地段适当保留原有地形,以节省工程量。建筑密度较大,地下 管线复杂,有密集的铁路或道路,厂区地形比较平坦的工广多采用 连续式平土方式;建筑密度不大,建筑系数小于15%,运输线及地 下管线较简单,地形起伏较大的工厂多采用重点式竖向布置方式; 山区建厂竖向布置尽可能采用重点式。混合式的特点是综合连续 式和重点式两种方式混合使用,一般在建有主要车间与辅助车间 和厂前区采用连续式,而在仓库区、预留发展区以及厂区边缘地区 采用重点式,统称混合式。
损失。 首先要保障场地不受洪水威胁,《防洪标准》GB50201一2014 规定的防洪标准见表 3。
表3工矿企业的防护等级和防洪标准
注:各类工矿企业的规模,按国家现行规定划分
其次,场地的设计标高应满足生产上的联系要求,保证车间之 间有良好的运输装卸条件。要与交通运输及排水设施相协调,符 合广内、外铁路、道路、排水设施等对连接点的竖向标高要求,在 改、扩建工广中,还必须考虑新旧厂区的衔接问题。: 最后,场地的设计标高应该考虑排水系统的要求,以保证排除 雨水。在平坦地区,建筑物、构筑物基础、道路和管线等余土,需就 地平衡好。有些地区弃土困难,既要增加运输,还需有弃土堆放场 地。因此,在平坦地区设计标高略高于原始自然地形标高,使余土 能就地平衡,并有利于厂区地面排水
7.2.2建(构)筑物设计标高的合理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各项
为了防潮和保证场地雨水不倒灌到建筑物内,应根据建筑物 的使用性质合理确定其室内外地坪高差,建筑物的室内外高差根 据实践经验一般设计采用0.20m或0.15m。 对于全厂起控制作用的主要车间或重型厂房,在考虑设计标 高时,应注意地基下沉,以免造成今后室内地坪低于室外地坪的不 合理现象。 有装卸站台的建筑物室内地坪,一般较铁路轨顶高0.9m~ 1.1m;而汽车装卸站台高度由使用该站台的货车车厢底板高度决
定,根据所用汽车类型不同,有0.6m、0.9m、1.1m、1.25m和1.4m 等,汽车站台高度参考值:四轮货车,为1.1m;半拖车,为1.25m; 货柜车,为1.4m。。 从生产流程、运输方便及使用习惯出发,一般建筑物室内地坪 做成统一标高,但在某些工业企业,由于工艺流程的需要,或因地 形条件所限无法实现室内地坪统一标高,而利用自然地形条件,因 地制宜做成台阶,经采取措施既可满足生产和运输要求,对相邻车 旬影响较少,又可节省土(石)方及其他工程量,此种情形下,车间 地坪应优先选择台阶布置
7.2.3位于平坦地区的场地,场地排雨水相对困难,通过建筑物
7.2.3位于平坦地区的场地,场地排雨水相对困难,通过建筑物 的布置人为形成与等高线的一定角度,便于为道路及边沟设计创 造必要的坡度。
7.2.4在地形纵坡较大的场地,建筑物平行等高线布置,可以减
7.2.4在地形纵坡较天的场地,建筑物平行等高线布置,可以减 少土方和基础深度。建筑物布置避免贴山过近,自的是减少削坡 土方、挡墙以及护坡工程量。
.3.2合阶可分主合阶和辅合阶。在主合阶上可布直置对全, 主产运输有重大影响的主要生产车间和主体设施。在不过多增 加工程量和投资的条件下,台阶数量不宜过多,以利于纵横向生 产运输联系和管线敷设。台阶的划分要与场地施工方式相配 合。当采用机械化平整场地时,台阶的划分要便于机械化施工 要求,台阶不宜过多,场地标高变化也不宜太多,以免使土方施 工复杂化
7.3.3为了有效利用地形,台阶的长边平行等高线布置可节省土
7.3.3为了有效利用地形,台阶的长边平行等高线布置可节省土 (石)方及护坡支挡构筑物、建筑物基础等的投资
置、建(构)筑物布置、通道宽度、管线敷设、施工所要求的台阶宽 度,除此之外,在采用机械化施工时,台阶的最小宽度还受施工机
械最小操作宽度的限制,应为方便施工创造条件。 7.3.5台阶高度通常以不超过4m为宜,否则会使道路引线过 长,引起交通运输联络上的困难,并增加挡土墙等支挡工程量或放 坡占地面积。
7.3.6本条规定了台阶三种连接方式的适用情形。
7.3.8本条规定的是填方边坡的坡度要求。《厂矿道路设计
范》GBJ22一87表3.3.3、《Ⅲ、IV级铁路设计规范》GB5
7.3.11护栏设施的设置条件是根据人体能够承受的跌落危险程 度而确定的
7.4.1从节水资源出发,对于水资源紧缺的地区,为充分开发 利用雨水资源,减轻市区和城镇等地区的排水压力,改善水生态环 境,提出针对地区规定或者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因 建设屋顶、地面铺装等地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时,采取对 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利用等措施。 考虑事故情况下因人工造成的有污染水体对厂区外环境的影 响,建议场地雨水排水系统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 7.4.2在多数复杂场地或经济允许条件下,整个场地设置采用暗 管排水是最为便利、可靠的排水方式,宜优先采用。在下列情况下 适宜采用明沟排水方式:受管道排水出口标高限制,采用暗管排水 有困难时;厂区边缘地段,或多尘易堵或雨水夹带泥沙、石子较多 的生产区;采用重点平土方式的厂区或地段;埋设管道不经济的岩 石地段;城市或工业区没有雨水管道系统设置时。自然散排情况 下,需根据降雨量大小、汇水面积,选择适宜的设计坡度使地表
7.4.1从节约水资源出发,对于水资源紧缺的地区,为充分开发 利用雨水资源,减轻市区和城镇等地区的排水压力,改善水生态环 境,提出针对地区规定或者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因 建设屋顶、地面铺装等地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加时,采取对 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入渗、储存、利用等措施。 考虑事故情况下因人工造成的有污染水体对厂区外环境的影 响,建议场地雨水排水系统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
7.4.2在多数复杂场地或经济允许条件下,整个场地设置采用暗
管排水是最为便利、可靠的排水方式,宜优先采用。在下列情况下 适宜采用明沟排水方式:受管道排水出口标高限制,采用暗管排水 有困难时;厂区边缘地段,或多尘易堵或雨水夹带泥沙、石子较多 的生产区;采用重点平土方式的厂区或地段;埋设管道不经济的岩 石地段;城市或工业区没有雨水管道系统设置时。自然散排情况 下,需根据降雨量大小、汇水面积,选择适宜的设计坡度使地表
水既能保持流动不积水,文不要流得太快以致造成土壤的冲刷 侵蚀。
7.4.3为了使建(构)筑物周围的雨水能顺利排除,又不至于冲刷 地面造成土壤流失带来环境污染、堵塞管沟、有碍广容等一系列问 题,要求在其周围的场地应具有合适的整平坡度。
7.4.3为了使建(构)筑物周围的雨水能顺利排除,又不至于冲
题,要求在其周围的场地应具有合适的整平坡度。 7.4.4本条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一2006第4.7节 制订。一个雨水口可负担的汇水面积,应根据重现期、降雨强度, 土壤性质、铺砌情况和采用的雨水口形式等因素确定,一般采用 3000m²~5000m²。但多雨地区可少些,干旱的西北地区可大些, 有时可达10000m²以上。有的地区不经计算,完全按道路长度均 匀布置,不仅浪费投资,且不能收到预期的效益。对于低洼和易积 水地段,雨水径流面积大,径流量较大,如有植物落叶,容易造成雨 水口的堵塞。为提高收水速度,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雨水口 当道路纵坡大于2%时,因纵坡大于横坡,雨水流入雨水口少,敌 沿途可少设或不设雨水口。坡段较短(一般在300m以内)时,往 往在道路低点处集中收水,较为经济合理。 7.4.5雨水口尽量布置在雨水检查井附近,并尽可能接近干管 这样布置能缩减部分雨水管的直径,而且能减少检查井的数目。 7.4.6若交叉口处每条道路纵坡均坡向交叉口,则很容易出现交 叉点处高程最低,导致大量汇水积聚在交叉口路中心,影响车辆的 正常行驶,所以要尽量避免。在无法避免的情形下,应对交叉口进 行高程设计,将雨水引至交叉口路边缘的转角半径处,并在路边缘 转角半径最低处设置雨水口。 7.4.7排水明沟的设置要尽量使水流循最短途径排至雨水篦井
制订。一个雨水口可负担的汇水面积,应根据重现期、降雨强度 土壤性质、铺砌情况和采用的雨水口形式等因素确定,一般采用 3000m²5000m²。但多雨地区可少些,干旱的西北地区可大些, 有时可达10000m²以上。有的地区不经计算,完全按道路长度均 匀布置,不仅浪费投资,且不能收到预期的效益。对于低洼和易积 水地段,雨水径流面积大,径流量较天,如有植物落叶,容易造成雨 水口的堵塞。为提高收水速度,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雨水口。 当道路纵坡大于2%时,因纵坡大于横坡,雨水流入雨水口少,敌 沿途可少设或不设雨水口。坡段较短(一般在300m以内)时,往 往在道路低点处集中收水,较为经济合理。
·4.0文 东通陷拟级发可文 口,则谷易出现父 叉点处高程最低,导致大量汇水积聚在交叉口路中心,影响车辆的 正常行驶,所以要尽量避免。在无法避免的情形下,应对交叉口进 行高程设计,将雨水引至交叉口路边缘的转角半径处,并在路边缘 转角半径最低处设置雨水口。
7.4.7排水明沟的设置要尽量使水流循最短途径排至雨水篦井 或场地以外,不整平地段的明沟应尽量与原地形相适应,使土方工 程量和铺砌工程量最小。
7.4.7排水明沟的设置要尽量使水流循最短途径排至雨水篦
路面结构或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当纵坡较大而使水流超过最天充 许流速时,明沟应铺砌,铺砌方式的选择应根据计算的水流速、士
壤性质以及当地的材料供应与价格决定。
要求是多年设计中常用的经验参数
地面径流危害厂区,同时防止上游汇水侵蚀和冲刷边坡,影响边坡 稳定,造成次生灾害。只有在设置截水沟确有困难,且径流面积不 大或设有坚固的护砌地段,才允许将雨水直接排入坡脚下的排水 沟内。
7.5.1本条所列各项的填方、挖方,如有遗漏往往会造成填挖不 平衡或工程初期的缺土、余土与实际工程最终发生的背道而驰,造 成重复取土弃土和不必要的往返运入运出的浪费。 7.5.2在进行土方平衡时,不同种类的土的松散系数各不相同 各系数均有变动范围,供设计人员采用。以一类土为例,当挖1m 土变为虚方需外运弃土时,应乘以最初松散系数1.08~1.17;当 挖1m土作为填方时,应乘以最终松散系数1.01~1.03。 表7.5.2摘自《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一2012 附录A,其中土壤分为八类土,共16个级别。本标准考虑到弹药 工厂厂区一般选择在一类至四类土的地区内,故土的分类只选取
7.5.3当大面积场地平整时,压实度不符合要求,即使再进行压 实,也是上实下松,建成后的场地易产生地面和路面裂缝、管道漏 水等现象,很难补救。有些建设项自在建筑施工时,由于前期的填 土质量不好,只能在建筑、管线、道路施工时,将不密实的土重新挖 出,分层夯实,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大面积的场地平整必 须规定压实度。但是这个压实度取值范围的确定又涉及诸多因 素,压实度值定得太高,浪费资金和时间,压实度值定低了,又会给 长远的生产运行理下隐患。据调查,压实度为0.92时,填土层的 承载力可达到120kN/m²,压实度为0.90时,相当于承载力的标 准值115kN/m²,在工厂大面积场地平整设定压实标准时,选择执 行轻型击实标准,压实度为0.90,能满足大部分的要求,对于建 (构)筑物基础区域的回填土等要求较高的区域,可单独进行处理,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一2011第6.3.7条的规 定,地坪垫层以下及基础底面标高以上的压实填土,压实系数不应 小于0.94。 7.5.4道路路基压实度依据《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22一87制 订。路基压实度K是路基压实后的干容重与标准于容重之
7.5.4道路路基压实度依据《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
订。路基压实度K是路基压实后的干容重与标准于容重之 比,即:
表4采用轻型压实标准的各种土的最佳含水量及标准干容重
随看交通量和重型车辆的增加以及路面等级的提高,对路基 压实的要求也提高了。自前,许多国家已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法。 重型击实试验法,锤重4.5kg,落高450mm。试验结果表明 最佳含水量相对减少,标准干容重增加,土基回弹模量提高30% 以上。对车辆荷载较重的道路路基压实适用。
3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宜作为填料,但通过晾晒后,仍然 可以用于回填区次要部位或无压实度要求区域。在实际施工过程 中,若施工区域有干密度较大的干土或石渣,可以采用填一层淤泥 后再填一层干土或石渣的方法,增加回填区的骨架,从而保证填筑 本的质量。淤泥厚度不宜超过300mm,干土或石渣可以按 500mm的厚度回填。 4填料的含水量至关重要,在一定的压实功下,填料在最佳 含水量时,干密度可达最大值,压实效果最好。填料的含水量太大 时,应将其适当晾十处理。压实填土施工前,应在现场选取有代表 生的填料进行击实试验,测定其最佳含水量,用以指导施工。 6施工时要注意粗粒和较细粒填料的级配,保证填筑体填料 的均匀性;在有打桩的区域,不宜填筑岩质坚硬的石块,更不能出 现超大粒径的填料;结构物的附近不能采用强夯法施工。 7本款规定是为了防止水对回填土体的侵蚀作用,对回填土 体质量有利。 7.5.7在工业场地整平工作中可分为土方初平和最后整理场地 两阶段。土方初平应在建筑工程开始以前进行,为施工运输和材 料堆放创造条件,避免场地积水。确定地面整平标高时,考虑到建 筑物基础、地下室、路槽等的余土,根据施工经验,一般初平标高比 最后整平标高低0.15m~0.30m
8.0.1管线综合布置是工厂总平面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弹药工厂涉及的工艺、水道、电气、热工、自控仪表等各专业管线种 类繁多、性质各异,它们分别有各自的布置原则和要求,若不进行 管线综合布置的全局考虑,必然会出现管线碰撞、增加能耗、浪费 用地等不利因素,影响工广总体经济的合理性。 为了避免管线布置中的各种矛盾,改善环境,促进工厂设计全 面、协调、可持续的总体优化,本条根据管线综合布置的性质、目的 以及工厂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绿化等的关系提出了布置原则和 要求。 8.0.2架空线路虽然造价低、投资省,但缺点是占地多,易受外力 破坏,危险品生产区及总仓库区较其他非危险生产区燃烧、爆炸、 殉爆事故可能性大,一旦发生事故,没有防护措施而暴露在空气中 的架空线路极易直接遭到破坏,从而中断全广的动力供应,且由于 架空线路破坏时会飞溅出火花,增加邻近工房殉爆概率,扩大事故 破坏范围,加剧损失。 8.0.3架空电力线路跨越危险性建筑物,显然是增加了潜在危 险。本条给予明确的原则性规定是必要的。 8.0.4为了避免倒杆、断线等引起事故,规定距离不小于电杆高 度的1.5倍,一般情况下是可以满足的,当距离不够时,建议采用 电缆。: 8.0.510kV及以下高压架空线是为几个车间或全厂供电的,供 电范围广,架空线路容易发生事故,故比低压架空线路要求高一 些,如不能满足条文要求时建议采用高压电缆。 8.0.635kV线路一般为区域性或全厂性的总电源线路,如受到
8.0.1管线综合布置是工厂总平面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弹药工厂涉及的工艺、水道、电气、热工、自控仪表等各专业管线种 类繁多、性质各异,它们分别有各自的布置原则和要求,若不进行 管线综合布置的全局考虑,必然会出现管线碰撞、增加能耗、浪费 用地等不利因素,影响工广总体经济的合理性。 为了避免管线布置中的各种矛盾,改善环境,促进工厂设计全 面、协调、可持续的总体优化,本条根据管线综合布置的性质、目的 以及工厂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绿化等的关系提出了布置原则和 要求。
破坏,危险品生产区及总仓库区较其他非危险生产区燃烧、爆炸、 询爆事故可能性大,一旦发生事故,没有防护措施而暴露在空气中 的架空线路极易直接遭到破坏,从而中断全广的动力供应,且由于 架空线路破坏时会飞溅出火花,增加邻近工房殉爆概率,扩大事故 破坏范围,加剧损失
8.0.510kV及以下高压架空线是为几个车间或全厂
电范围广,架空线路容易发生事故,故比低压架空线路要求 些,如不能满足条文要求时建议采用高压电缆
8.0.635kV线路一般为区域性或全厂性的总电源线路,如受到
破环而中断供电影响太大,所以与各危险等级建筑物的距离要求 较远些。 8.0.735kV以上的高压电力线危险性较大,最好采用地下电 缆,但是地下电缆价格昂贵,目前是架空电力线的3倍~4倍。因 此,至今仍有很多工程采用架空方式。架空高压电力线路引进的 总变电站或车间如不靠近广区边缘布置,势必加长厂区内架空高 压电力线路的长度,从而增加了危险性及厂内火灾、爆炸事故对电 力线的影响。考虑安全及经济性两方面,本条提出应短捷顺直及 沿厂区边缘布置的规定。
8.0.8由于管线综合布置需要执行的一般性规定在《工业企业总
9.0.1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用绿化 消除和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气体、粉尘和噪声对环 境的污染,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总平面布置 的同时要绿化布置,绿化用地应结合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防护 屏障和管线布置统一考虑,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弹药厂的 生产性质合理地选择树种进行绿化,以达到生产安全、消除污染 保护环境的作用。 9.0.2本条所列绿化布置的基本原则,符合节约用地的基本国策,最 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工厂绿化用应充分利用非建筑地段、零星边角地 段及山坡地段,以达到保护环境、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9.0.3从多次爆炸事故看,树木特别是阔叶树对阻挡空气冲击波 和飞散物的确有很大作用。但是针叶树和竹子容易引起火灾或使 火灾传播快,故为消除火灾蔓延的隐患,应限制针叶树和竹林。 9.0.4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相关要求绿地率不宜超过20%,弹药 厂的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区、靶场区中建筑物的内部距离比一般 工业企业建筑物的间距大,绿地率难以控制在20%之内,故对上 述区域不做具体绿地指标要求。 9.0.5行政办公区、主要出入口及进厂干道是企业对外联系的窗 口,人员活动集散地,体现企业形象,是全厂美化绿化的重点区域。
9.0.1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用绿化 消除和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气体、粉尘和噪声对环 境的污染,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总平面布置 的同时要绿化布置,绿化用地应结合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置、防护 屏障和管线布置统一考虑,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弹药厂的 生产性质合理地选择树种进行绿化,以达到生产安全、消除污染 保护环境的作用
9.0.2本条所列绿化布置的基本原则,符合节约用地的基本国策
9.0.4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相关要求绿地率不宜超过20%,弹药 厂的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区、靶场区中建筑物的内部距离比一般 工业企业建筑物的间距大,绿地率难以控制在20%之内DB13/T 2801-2018标准下载,故对上 述区域不做具体绿地指标要求。
9.0.5行政办公区、主要出入口及进厂干道是企业对外联系的窗
考虑工业企业临城镇主要道路的围墙多为透空围墙,围墙内 侧地带亦作为绿化布置的重点区域,并与城镇景观空间相协调
附录A危险品生产区和危险品总仓库区 危险性建筑物外部距离
A.0.1~A.0.7这7条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为方便 查阅,将本标准第4.3节中危险品生产区和危险品总仓库区危险 性建筑物的外部距离规定,以表格形式列入附录A。
附录C危险品生产区和危险品总仓库区
附录C危险品生产区和危险品总仓库区 危险性建筑物内部距离
C.0.1~C.0.9、C.0.11~C.0.13这12条均为强制性条文DBJT13119-2010福建省.pdf,必须 严格执行。为方便查阅,将本标准第4.4节中危险品生产区和危 险品总仓库区危险性建筑物的内部距离规定,以表格形式列入附 录C。
统书号:1551820665 价:3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