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2/T25-3108-2016 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技术规程.pdf《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6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7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 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 9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3 10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1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 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129 13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I180 14 《建筑工程可持续性评价标准》JGJ/T222 1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 16 《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6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7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 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 9 《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3 10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1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 1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129 13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I180 14 《建筑工程可持续性评价标准》JGJ/T222 1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 16 《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
DB22/T 2933-2018 因灾倒塌损坏房屋核查评估工作规范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技术规程
目次1总则1012术语1023基本规定1044 工程地质勘察1084.1勘察报告内容·1084.3工程地质勘察108,水文调查评价1145.3水文分析计算·1145.4水文地质勘察1146治理工程设计1166.3风险分析与管理1166.5土石方工程设计117原场地地基处理1187.1一般规定1187.2环境保护1187.3原场地地基处理1198挖方施工1219填方施工1229.3填挖交界处理·1229.5填方压实1229.6弃方处理12210边坡工程12410.1一般规定12499
124 防水和排水工程·· 125 11.1一般规定 . 125 11.2场外排水 126 11.3场内地表排水 127
1.0.1本条说明制定本规程的目的,为了使甘肃省低丘缓坡等未 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工程规范化、合理化、最优化。考虑到自前各 地对“低丘缓坡”认识不同,相对而言,按相对高度分为:200来以 上为高丘陵,200米以下为低丘陵;按坡度陡峻程度分为:大于 25°称为陡丘陵,小于25°称为缓丘陵。 1.0.2本条说明本规程的制定原则,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地质环 境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 1.0.3本条说明本规程的适用范围,出现的一些特殊土应符合* 家现行有关标准及相关规范的规定 1.0.4依据*家相关规范,各项建设工程在设计和施工前,必须 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1.0.5本规程是针对低丘缓坡等未利用地的特点制定的,明确使 用范围,但是考虑甘肃省实际情况,难以全面反映地质勘察、地基 处理、边坡支护、排水工程等工程技术。因此,低丘缓坡处理除应 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对本规范未规定的有关内容,应符合*家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个低丘缓坡相关的主要术语,大部分是从低丘缓坡开发的角度解 释其含义的,与相应的术语所指的内容基本一致,而非完全相同, 与其本身的绝对定义稍有差异。 2.1.1本条对“岩土工程勘察”的释义来源于2000年9月25日* **293号令《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其总则第二条有关 的原文如下: “本条例所称建设工程勘察,是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查明 分析、评价建设场地的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编制建 设工程勘查文件的活动。”本条基本全文引用。但注意到,这里定 义的是“建设工程勘察”,内涵较“岩土工程勘察”宽,敌稍有删改, 现做以下说明: 1岩土工程察是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有明确的工程 针对性,不同于一般的地质勘查; 2“查明、分析、评价”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即工程地质测绘 和调查、勘探和取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检验和监测、分析计算、 数据处理等。不同的工程要求和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法; 3“地质、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是勘查工作的对象,主 要指岩土的分布和工程特征,地下水的赋存及其变化,不良地质作 用和地质灾害等; 4勘查工作的任*是查明情况,提供数据,分析评价和提出 处理建议,以保证工程安全,提高投资效益,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
2.1.1本条对“岩土工程勘察”的释义来源于2000年9月25
5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岩土工程包 括勘察、设计、施工、检验、监测和监理等,既有一定的分工,文有密 切联系,不宜机械分割。
2.1.2触探包括静力触探和动力触探,用以探测地层,测定
参数,既是一种勘探手段,又是一种测试手段。物探也有两种功 能,用以探测地层、构造、洞穴等,是勘探手段;用以测波速,是测试 手段。钻探、并探等直接揭露地层,是直接的勘探手段;而触探通 过力学分层判定地层,物探通过各种物理方法探测,有一定的推测 因素,都是间接的勘探手段
2.1.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般由文字和图表两部分组成。表示
地层分布和岩土数据,可用图表;分析论证,提出建议,可用文字。 文字与图表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效果较好。
2.1.9断裂、地震、崩塌、滑坡、塌陷、泥石流、冲刷等,其他书籍称 之为“不良地质现象”。其实,“现象”只是一种表现,其实是地质作 用的结果。勘查工作应调查和研究的不仅是现象,还包括其内在 规律,故用现名。
3.0.1本条规定要求低丘缓坡开发在设计和施工前,应完成工程 勘测工作。低丘缓坡开发涉及面广,工程量大,土石方量多,工期 长,工程投资高,所以正式设计和施工前,应彻底搞清地质情况,平 衡挖填土石方量以及考虑地基处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评价水文 地质和环境等问题。低丘缓坡开发工程不能边勘察、边设计和边 施工,而应坚持按正常的建设程序进行勘察、设计和施工,勘察工 作应在设计和施工之前进行
3.0.1本条规定要求低丘缓坡开发在设计和施工前,应完成工程 勘测工作。低丘缓坡开发涉及面广,工程量大,土石方量多,工期 长,工程投资高,所以正式设计和施工前,应彻底搞清地质情况,平 衡挖填土石方量以及考虑地基处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评价水文 地质和环境等问题。低丘缓坡开发工程不能边勘察、边设计和边 施工,而应坚持按正常的建设程序进行勘察、设计和施工,勘察工 作应在设计和施工之前进行。 3.0.2建筑场地分区是按照工程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及建(构 筑物结构的复杂程度、对地基的变形要求及影响范围等确定的 分区的目的是在勘察、原场地处理、以及填筑地基的填料选择、质 量控制等方面对不同区域、不同部位有所区别和对待,防止低丘缓 坡地基对整个场区采取“一刀切”的同一标准。 3.0.3本条是对低丘缓坡开发设计前应完成工作的规定。要求 调查了解当地地基处理经验和类似场地上的工程经验,确定原场 地和填筑地基的处理目的和要求,拟定地基处理方法,且在有代表 性的区域进行试验,以期检验实际效果。 3.0.4为工程建设的总平面规划、建设用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 计及施工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1测量范围:应为已批准的工程建设的总平面规划范围: 2测量任*:应为测量范围内进行1:1000~1:2000地形图测 量; 3测量要求: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家标准《工程测量规 范》GB50026同时尚满足本规范要求:
3.0.2建筑场地分区是按照工程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及建(构) 筑物结构的复杂程度、对地基的变形要求及影响范围等确定的 分区的目的是在勘察、原场地处理、以及填筑地基的填料选择、质 量控制等方面对不同区域、不同部位有所区别和对待,防止低丘缓 坡地基对整个场区采取“一刀切”的同一标准。
3.0.3本条是对低丘缓坡开发设计前应完成工作的规定。要求 调查了解当地地基处理经验和类似场地上的工程经验,确定原场 地和填筑地基的处理目的和要求,拟定地基处理方法,且在有代表 性的区域进行试验,以期检验实际效果。
3.0.4为工程建设的总平面规划、建设用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
1 测量范围:应为已批准的工程建设的总平面规划范围 2测量任*:应为测量范围内进行1:1000~1:2000地形图测 量; 3测量要求: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家标准《工程测量规 范》GB50026同时尚满足本规范要求:
4首级平面、高程控制点(网)的测量应采用规范中的一级导 线和二等水准,作为首级平面、高程控制点(网)的加密及独立地段 的平面、高程控制点(网)可采用规范中的图根导线和三等水准。 3.0.5本条规定岩土工程勘察应分阶段进行,勘察分为初步勘 察、详细勘察以及施工勘察:初步察和测量应满足试验区(段)设 计和工程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和测量应满足施工图设计要 求。场地工程测量应以控制测量和地形测量为主:初步察和测 量应满足试验区(段)设计和工程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和测 量应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地下水的勘察评 价将对低丘缓坡地基的安全和造价产生极大的影响,对于水文地 质特别复杂、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变化的情况,需要进行专门 的水文地质勘察。 3.0.6低丘缓坡开发多分布在山区,工程地质复杂多变,岩土工 程性质差异较大,存在诸多不良地质情况,影响低丘缓坡地基的稳 定和建(构)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填筑地基前,应彻底搞清原场地 存在的软弱土、特殊土以及不良地质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处理部位分为地表处理、原始地形边坡和坡面处理、挖填交界段的 处理等。
3.0.6低丘缓坡开发多分布在山区,工程地质复杂多变,岩土工 程性质差异较大,存在诸多不良地质情况,影响低丘缓坡地基的稳 定和建(构)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填筑地基前,应彻底搞清原场地 存在的软弱土、特殊土以及不良地质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处理部位分为地表处理、原始地形边坡和坡面处理、挖填交界段的 处理等。
3.0.7本条对填筑地基的设计和施工进行了规定
1*内近年来的一些低丘缓坡开发的工程实践,有很多成功 的范例,也有失败教训。在失败的工程实例中,有的属于地基失 急,有的属于变形量大,其中有一个低丘缓坡填筑地基总的填筑高 变为53m,当填筑到设计标高时,顶面沉降达2.4m,对这些工程,不 得不进行返工补救处理。因此填筑地基应进行变形控制和稳定验 算,以保证低丘缓坡开发的安全运用和经济效益; 2低丘缓坡开发沉降包括原场地地基沉降和填筑地基沉降 两部分。在工程设计中,应对地基沉降进行估算,特别是填筑地基 的工后沉降。对变形超过设计所能容许的变形和不均匀沉降时,
应采取处理措施; 3关于原场地下卧层问题。考虑到低丘缓坡开发的实际施 工程序,为分层填筑、分层压(或夯)实。对于填料为粗粒土,采用 强夯法施工,分层填筑厚度一般控制在4.0m左右;对于细粒土,采 用碾压法施工,分层厚度控制在1.0m左右。当处理上层土时,对 下面的填筑地基均有加固作用,目填筑地基从开始填筑到设计标 高将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因此,随着填筑地基分层填筑、分层施 工,下卧层的地基是加载预压过程,土体强度随看分层填筑处理而 产生固结压密。但如何定量提出下卧层地基处理的要求,目前研 究不够,根据工程经验,原场地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40kPa,地基士 为低压缩性,原场地地基可以满足低丘缓坡地基的沉降和稳定要 求可以作为参考
应采取处理措施; 3关于原场地下卧层问题。考虑到低丘缓坡开发的实际施 工程序,为分层填筑、分层压(或夯)实。对于填料为粗粒土,采用 强夯法施工,分层填筑厚度一般控制在4.0m左右;对于细粒土,采 用碾压法施工,分层厚度控制在1.0m左右。当处理上层时,对 下面的填筑地基均有加固作用,且填筑地基从开始填筑到设计标 高将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因此,随着填筑地基分层填筑、分层施 工,下卧层的地基是加载预压过程,土体强度随着分层填筑处理而 产生固结压密。但如何定量提出下卧层地基处理的要求,目前研 究不够,根据工程经验,原场地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40kPa,地基士 为低压缩性,原场地地基可以满足低丘缓坡地基的沉降和稳定要 求,可以作为参考。 3.0.8我*大部分山区及丘陵地区处于雨水充沛地区,水便成为 了山区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山区工程建设较 为重要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山区工程发生破坏都是因水的变化 起的,所以治山须先治水。按照以往经验,地表水流亦采取疏导 的办法,尽量保留原来的排水通道。所以原地基的冲沟等可以采 取铺设盲沟的办法进行处理,而对于新填筑的渗透性较差的粘性 土体内部也要采取排水措施,使填筑体内部渗透进来的水可以顺 畅的排除填筑体外。 3.0.9地基处理工程属于隐蔽工程,施工质量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较大,事后检测和补救亦较困难。施工过程中必须有专业技术人 员负责质量控制和监测,通过了解和掌握地基处理的目的、加固原 理、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确保每道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并将检测 工作视作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施工中,发现质量不合格或 场地条件与设计不相符,要及时汇报给设计人员和监理人员,以便 妥善解决。 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监
3.0.8我*大部分山区及丘陵地区处于雨水充沛地区,
了山区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山区工程建设较 为重要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山区工程发生破坏都是因水的变化 起的,所以治山须先治水。按照以往经验,地表水流亦采取疏导 的办法,尽量保留原来的排水通道。所以原地基的冲沟等可以采 取铺设盲沟的办法进行处理,而对于新填筑的渗透性较差的粘性 土体内部也要采取排水措施,使填筑体内部渗透进来的水可以顺 畅的排除填筑体外
3.0.9地基处理工程属于隐闲 重文八索原彩 较大,事后检测和补救亦较困难。施工过程中必须有专业技术人 员负责质量控制和监测,通过了解和掌握地基处理的目的、加固原 理、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确保每道工序处于受控状态,并将检测 工作视作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施工中,发现质量不合格或 场地条件与设计不相符,要及时汇报给设计人员和监理人员,以便 妥善解决。 监测工作应贯穿于低丘缓坡处理的施工期间和使用期间。监
测结果是工程质量检验的主要依据,也是检验设计、施工质量和进 行工程总结的重要资料,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可以验证原场地与填 筑地基的稳定性和沉降变形,及时掌握低丘缓坡的工作状态,避免 意外事故发生。监测工作应有专人负责,终止时间应符合设计要 求。
3.0.10低丘缓坡开发由于填方高,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要求形
3.0.10低丘缓坡开发由于填方高,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要求形 成地基均匀、密实。检测手段主要有静载荷试验、静力触探和动力 触探、标准贯人或土工试验等。
3.0.11本条对填筑地基处理完成至开始在填筑地基设计标高进
行建(构)筑物施工的最少置放时间做出规定。采用块石、碎石填 料时为1个雨季,采用其它填料时宜为1个~2个雨季李。实际工程 中,在施工期间和工后进行沉降和变形监测,通过沉降观测来确定 预留沉降期
展趋势,结合建(构)筑物的地基沉降控制要求,推算最终沉降,从 而确定建(构)筑物的建造时间。建(构)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和 沉降变形观测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3.0.13低丘缓坡开发必须实施水土保持法和环境保护法,采取 必要措施进行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污染和流失
4.1.1本条说明了低丘缓坡开发前需进行的工程地质初勘所包 括的主要内容。
4.3.1初步勘察阶段应注重已有资料的收集和工程地质调查与 则绘工作。为了满足地势设计、土石方调配、原场地地基处理、填 筑、排水、边坡等初步设计要求,初勘阶段需初步查明岩土的工程 特性,以及软弱地层、特殊岩土、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填料的工程 性质与分布、储量等属性,对石质填料的可挖性、各类填料的适宜 性等进行分析评价:对场地内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进行调 查预测与评价,提出有关工程建议
4.3.2本条规定了详细勘察阶段的主要技术要求:
1填方区应重点查明原场地地层结构,各类岩土的物理力学 生质指标,对特殊土、不良地质作用、软弱地层、岩溶等应查清其分 布范围及规模,并进行稳定性等评价,对原地基土需要进行地基处 理的,要提出处理建议: 2挖方区作为填方来源、料场时,应按进行分类,对土、石工 程等级类别进行鉴定,提供各种填料的比例、料源分布平面图和有 关参数; 3挖方区挖至设计高程后应进行必要的勘察,若存在软弱地 层、湿陷性土层、溶洞与土洞等现象,在雨季地表水人渗后有可能
4.3.3本章只规定了岩土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的选取以及一些
原则性问题,主要供岩土工程师所用。至于具体的操作和试验仪 器规格,则应按有关的规范、标准执行。由于岩土试样和试验条件 不可能完全代表现场的实际情况,故规定在岩土工程评价时,宜将 试验结果与原位测试成果或原型观测反分析成果比较,并作必要 的修正。一般的岩土试验,可以按标准的、通用的方法进行。
4.3.4勘探线、勘探点间距根据场地所处建设分区进行布置:
勘探线(点)的布置,应按照先粗后细、由浅入深、先整体后
局部,全局控制重点把握的原则。初勘和详勘勘探线(点)布置应 综合可虑,分步实施,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钻探点间距。总体上 挖方区的勘探线、勘探点间距要大于填方区的勘探点间距。对建 (构)筑物用地区勘探点的布置,在考虑建(构)筑构平面轮廓的同 时,以总体控制为原则,可适当调整点位; 2对地质条件复杂暗河、暗沟、断层破碎带、、地表塌陷、落水 洞、冲(溶)沟等地段,应加密钻孔。当冲沟沟谷较窄(<50m)时,只 在沟谷底部布置勘探点;当冲沟沟谷较宽(>150m)底部宽阔平坦 时,沟谷底部适当增加勘探点。当填方段山坡较窄(<80m)时,填 挖交界面上不布置勘探点;当填方段山坡较宽(>200m)时,尤其是 滑坡堆积层、崩塌堆积层或者坡积层,应布置取土勘探点,对于受 场地条件限制暂时无法作业的勘探点,可以在施工勘察阶段加密 布置勘探点。处于挖填线以上的山体应布置探孔: 3填方区探点的深度应满足原地基处理、变形计算的要 求,应按照上覆填土荷载情况,按照分层总和法估算影响深度;边 坡区稳定性分析由于方法的不同,得到潜在滑动面位置可能不一 样,勘探点的深度应超过潜在滑动面位置,勘探及取样、测试点的 立置应满足稳定分析的需要; 4挖方区填料及料源勘察勘探点的间距要考虑地质条件的 夏杂程度,可结合物探及地质调查成果,对填料源性质变化大的地 段应加密布置,填料类型单一的地段,勘探点间距可以放宽: 5地表塌陷的存在对低丘缓坡处理工程的稳定与安全影响 限天,因此,勘察阶段应对场地内的每个岩地表塌陷等布置钻孔以 查明其充填物发育情况。
4.3.5本条规定了各阶段勘探孔的深度要求:
1挖方区的勘探可以在挖至设计标高附近后进行,也可结合 上部建筑物情况进行,其深度应从地势设计高程起算:挖方之前对 填料控制性勘探孔,也可在后期挖方区勘察时加以利用:
2本款提出了不同勘察等级工程控制性勘探孔所占总勘探 孔的最低比例,对场地、地基条件复杂的场地,控制性勘探孔数量 所占比例应增大。低丘缓坡处理工程的范围一般较大,控制性勘 探孔的数量以总体控制,满足沉降、稳定性分析等的需要为原则, 司时还应兼顾每一地貌单元都应有控制性勘探孔; 3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沉降计算与稳定性分析的需要,对基 岩理藏相对不深的场地,应钻至基岩一定深度,对基岩理藏较深的 应钻至较硬的稳定土层3m~5m,对有软弱土层分布的场地,应根 据软弱土层的分布厚度和填土厚度估算,其深度应满足沉降计算 需要。对特殊性土,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如对湿陷 性黄土,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的规定,应穿透 显陷性土层:膨胀土应满足《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 的规定;冻土应满足《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324的规定。
1由于土性指标的变异性,必须通过统计分析来确定各岩土 层的代表值,考虑到低丘缓坡场地一般较大,一些地形地貌复杂的 场地可能有多个地貌单元,因此,对每个地貌单元的每一主要土层 的取样数量或原位测试数量规定最低限制,以满足统计分析的需 要; 2为了全面了解低丘缓坡场地不同功能分区岩土的工程性 质,进行必要的取样测试或原位测试是必要的。本款规定了取样 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数量之和不少于1/2,取样孔数量不少于1/ 5~1/3,以鼓励多进行原位测试,少布置不取样或不进行原位测试 的鉴别孔; 3为了获取不同深度岩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本款规定了不 司深度取样或进行原位测试的间距,对浅部的间距适当加密,深部 的间距适当放宽,现场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地层、岩性变化情况适当 调整,地层变化不大时,取样和原位测试间距可适当放大,以免造
4.3.7本条对土工试验做了规定:
填筑地基的排水、固结条件,本款规定了为稳定性分析提供剪切指 标的试验方法;对粗粒土或块碎石填料,应考虑试样尺寸对试验结 果的影响,应采用大型室内试验或现场剪切试验
曼宁公式:明渠道流量或速度经
5.4.1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工程要求,通过搜集资料和勘查工 作,掌握下列水文地质条件: 1地下水的类型和赋存状态; 2主要含水层的分布规律: 3区域性气候资料,如年降水量、蒸发量及其变化和对地下 水位的影响:
4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其 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5勘察时的地下水位、历史最高地下水位、近3年5年最高地 下水位、水位变化趋势等主要影响因素; 6是否存在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源及其可能的污染程 度。
4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及其 对地下水位的影响; 5勘察时的地下水位、历史最高地下水位、近3年5年最高地 下水位、水位变化趋势等主要影响因素; 6是否存在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源及其可能的污染程 度。
6.3土石方工程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能力和安全管理能力是保 障工程安全的首要前提,故要求企业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和安全 生产许可证。 土石方工程施工应由具有相应资质及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 承担:应编制专项施工安全方案,并应严格按照方案实施,必要时 由专家进行论证;施工前应针对安全风险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 术交底,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机械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技 术培训;施工现场发现危及人身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隐患时,必须立 即停止作业,排除隐惠后方可恢复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当发现古 墓、古物等地下文物或其他不能辨认的液体、气体及异物时,应立 即停止作业,做好现场保护,并报有关部门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定期对周边环境进行巡视,必要时进行变 形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若出现位移超过预警值 地表裂缝或沉陷等情况时,应及时报告有关方面,出现塌方险情等 征兆时,应立即停止作业,组织撤离危险区域,并立即通知有关方 面进行研究处理。冰霉、天雨、大雪、风力6级及以上强风等恶劣 天气之后,应及时对安全设施进行检查。 在削坡开挖前应设置变形监测点,定期监测边坡的变形。在 边坡开挖过程中如出现沉降、裂缝等险情时,应立即向有关方面报 告,并根据险情采取如下措施: 1暂停施工,转移危险区内的人员和设备:
2对危险区域采取临时隔离措施,并设置警示标志; 3 坡脚被动区压重或坡顶主动区卸载; 4 作好临时排水、封面处理; 5采取应急支护措施。
7.1.1对于低丘缓坡地基,设计计算应满足地基沉降变形和稳定 生的要求。这是由于地基沉降变形,尤其是差异沉降易造成上部 建(构)筑物结构的开裂和破坏,同时由于边坡失稳造成滑坡的事 例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因此控制地基沉 降变形和保证稳定性为低丘缓坡地基设计的主要原则。对于低丘 缓坡地基,仅为其上建(构)筑物提供适宜建设的地基条件,一般情 况下,可不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 7.1.3地基排水在低丘缓坡地基设计和施工中具有至关重要的 作用,如地基土中的水无法排除可能导致地基土固结缓慢,地基工 后沉降较大:边坡在渗流作用下容易失稳。低丘缓坡地基的填方 区汇水面积一般较大,施工期应采取临时排水措施,避免填筑形成 “堰塞湖”
7.1.3地基排水在低丘缓坡地基设计和施工中具有至关重要的 作用,如地基土中的水无法排除可能导致地基土固结缓慢,地基工 后沉降较大:边坡在渗流作用下容易失稳。低丘缓坡地基的填方 区汇水面积一般较大,施工期应采取临时排水措施,避免填筑形成 “堰塞湖”。
7.2.1根据研究成果和多年工程经验,环境保护应因地制宜,在
7.2.1根据研究成果和多年工程经验,环境保护应因地制宜,在 干旱、半干旱区段宜采用防风固沙工程及植物措施:在半湿润区植 物措施宜与土地整治、工程措施相结合:在湿润区宜采用挡护、坡 面排水、植被恢复等措施
荷载均可能引起环境的改变甚至形成对填方场地及地基的安全隐 患或潜在危害,应采取措施,保护的对象不仅是新形成的边坡,还
应包括由于附加荷载的作用造成的原周边环境改变。对开挖破损 面、堆弃面、占压破损面及边坡,宜采取植物防护措施。对严重风 化、岩体破碎的石质边坡、特殊岩土边坡尚应采取支护措施。 7.2.5由于低丘缓坡开发工程多出现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填土必 然改变原场地的地表水系、地表积水、地下水等流径和流量,若不 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长此以往可能造成填方地基的渗水下沉,甚 至填方区外的滑坡、泥石流,而危及填方工程的安全和环境劣化。 7.2.6蓄水池用于拦蓄部分坡面来水,配合围,共同防止径流 进入沟道
应包括由于附加荷载的作用造成的原周边环境改变。对开挖破损 面、堆弃面、占压破损面及边坡,宜采取植物防护措施。对严重风 化、岩体破碎的石质边坡、特殊岩土边坡尚应采取支护措施。
7.2.6蓄水池用于拦蓄部分坡面来水,配合围,共同防止径流 进入沟道,
7.3.1软弱土地基应优先采用技术成熟、质量可靠、易操作、经济 节约的处理方法。大量工程实践证明换填垫层、压(夯)实、复合地 基等方法处理软弱土地基是有效的,设计时应根据具体工程条件 选用场地适用性好、质量可控性高的方法。自前对压(夯)法的影 响深度和有效影响深度认识不一,地基条件(土层特性、地下水埋 深等)对处理深度影响较大,如无可参照的工程经验时,处理有效 深度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对于新近填土、湿陷性黄土地基,大量 工程实践证明采用强芬法处理是有效的。 7.3.4~7.3.5工程经验表明,低丘缓坡地基不重视填挖交接面的 处理,容易造成上部建(构)筑物的损坏。因此,低丘缓坡地基,除 控制沉降变形外,尚需注意填筑体与原地基坡面交接处的处理,该 处经常是导致低丘缓坡地基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特别是挖方区 地基为岩石时。对此类场地,除了采用传统的处理方法将挖方区 超挖300mm~600mm,换填炉渣、中粗砂或碎石等作为褥垫层,以 消除或减小因上部荷载对交接处地基产生的应力集中,达到调整 也基差异沉降的自的外,尚应注意在交接处采用较小的搭接坡比, 以减少填挖过渡处的沉降差
在贵阳龙洞堡机场中填方区和挖方区按本条所述方法处理 后,经地基沉降长期(1412d)观测,地基差异沉降量为0.27mm,相 对沉降差为0.0054%。道面最大沉降量为3.5mm,沉降差为 0.20mm;由此表明,山区低丘缓坡对填挖交界面的挖方界面,采用 斜坡开挖搭接填方区,其处理方法是成功的。 通过对两种搭接处理方法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可知:填挖交 界面处采用斜坡搭接处理不但可以减少填料厚度变化较大处产生 的差异沉降,同时可将沉降曲线的角点突变转化为平稳过渡;另 外,采取斜坡搭接处理还可以有效的减少交界面处土体内部的应 力集中,从而可以减少交界面处地基发生剪切破坏的几率。 7.3.6土洞受地下水在土岩交界面活动情况影响较大,极易发展 为塌陷,危害大,应彻底处理。塌陷发育因水而起,疏导地下水有 出工
为塌陷,危害大,应彻底处理。塌陷发育因水而起,疏导地下水有 助于减缓塌陷尤其是土洞的发育,同时可减小岩溶塌陷的可能性。
土石方工程施工及土石方爆破工程应由具有相应资质及安全 主产许可证的企业承担。应编制专项施工安全方案,并应严格按 照方案实施。具体的土石方开挖设备及机械,如挖掘机、推土机、 产运机、装载机等的使用,应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使用施工,详见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 边坡工程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进行设计:应遵循先设计后施工,边施工边治理,边施工边 监测的原则。边坡开挖施工区域应有临时排水及防雨措施。边坡 开挖前,应清楚边坡上方已松动的石块及可能崩塌的土体。
9.3.1~9.3.3路基填挖之间常因差异沉降变形而使路基产生开裂 可题,影响路基路面稳定。半填半挖路基的填方区基底多处于陡 坡上,填挖之间的路基稳定性较差。为解决此问题,有些设计采用 在陡坡上横向加铺土工格栅,以求提高路基填挖之间稳定性,从工 程实践效果看,对提高填挖之间处于陡坡上路稳定的作用效果 不显著,又增加了投资。故本条文规定当填挖之间路基稳定性不 够时,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在路堤边坡下方设置浆砌片石护脚 挡土墙等支挡工程。
9.5.3大量工程实例证明,强夯法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 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填方工程,一 股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强夯法虽然已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 用,但有关强机理的研究,至今尚未取得满意的结果。因此,目 前还没有一套成熟的设计计算方法。本条规定,强夯施工前,应在 施工现场有代表性的场
9.6.3暗河口是地面水排泄孔道,地下水出水口通道,如将弃土 堆积在这些地方,造成地面水、地下水无法排走,危及路基稳定和 安全。
9.6.4弃方随便乱堆既影响施工文影响环境;弃土堆积在未使用 的灌溉渠道会堵塞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弃方倾入河流,造成水流 亏染、堵塞、挤压桥孔、增加水流速度、改变水流方向、冲刷河岸等, 这些都是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必须严禁。
10.1.1低丘缓坡开发工程,对原有山坡及植被造成坡坏,造地完 成后,将在新造地建设大量建筑,以及有大量人类将居住和活动于 比,应当保证新造地的环境和安全性,适宜人类活动 10.1.2低丘缓坡开发过程中形成的挖方边坡及填方边坡,根据 已有的边坡设计规范设计施工。 10.1.3由于新造地后续将有人类长期活动于此,对边坡的设计 要充分考虑安全性及耐久性。 10.1.4低丘缓坡开发过程中既有临时防护措施,文有永久防护 工程,边坡临时防护工程宜与永久防护工程相结合
10.4.2~10.4.3低丘缓坡开发工程对原有植被造成破坏,根据土 质及气候,在防护边坡上,补种草皮,绿化边坡,同时又可对边坡起 到加固作用。 10.4.4~10.4.5岩质边坡无法种植植物,采用多种措施加强边坡 的安全性,并保证边坡面的耐久性
11.1.1排水工程设计一般要分为场内和场外排水;场内可根据 填筑体性状和工程特点设计,以实现最优的排水设计:场外系根据 地形地貌、地区气候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类 型和补给来源、地下水的活动规律、工程排水范围、汇水面积、汇水 流量等有关水文气象参数设计,目的是把场内排水安全、合理地分 流排泄到场外排水设施中
T1.1.排水工程设计一般要分为场内和场外排水;场内可根据 填筑体性状和工程特点设计,以实现最优的排水设计:场外系根据 地形地貌、地区气候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类 型和补给来源、地下水的活动规律、工程排水范围、汇水面积、汇水 流量等有关水文气象参数设计,目的是把场内排水安全、合理地分 流、排泄到场外排水设施中。 11.1.3排水设施主要由各种沟和管组成,分别承担一定汇水面 积范围内地表水的排泄功能。排水设计的内容为,按排水的功能 要求选择沟、管的类别,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并将各项设施组合 成一个将地表水顺畅地汇集拦截和排引到场外排水系统。地表水 被汇集或拦截后集中排放,流量和流速都增大,这就增加了对沟渠 和泄水口周围地面冲刷和侵蚀的可能性。因而,排水系统的设计, 要考虑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之不会对填筑体、填筑体路面和填筑体 界内外各项设施造成各种危害。 11.1.4地表排水的功能,除了把填方地基范围内的地表水排除 到场外,还应通过合理的设计把周边地表水截流在填方地基范围 以外。地表排水设计应研究周边的自然地形和建、构筑物的排水, 结合既有排水设施,充分考虑工程运营期间一定周期内可能出现 的最大降水量和周边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排水的综合作用下的 影响,保证填筑体地表排水系统的设计达到安全、合理、经济。 11.1.5地下排水系统应能够迅速排除积滞在填筑体表面结构内
积范围内地表水的排泄功能。排水设计的内容为,按排水的功能 要求选择沟、管的类别,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并将各项设施组合 成一个将地表水顺畅地汇集拦截和排弓到场外排水系统。地表水 被汇集或拦截后集中排放,流量和流速都增大,这就增加了对沟渠 和泄水口周围地面冲刷和侵蚀的可能性。因而,排水系统的设计, 要考虑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之不会对填筑体、填筑体路面和填筑体 界内外各项设施造成各种危害。
11.1.4地表排水的功能,除了把填方地基范围内的地表水排除 到场外,还应通过合理的设计把周边地表水截流在填方地基范围 以外。地表排水设计应研究周边的自然地形和建、构筑物的排水, 结合既有排水设施,充分考虑工程运营期间一定周期内可能出现 的最大降水量和周边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排水的综合作用下的 影响,保证填筑体地表排水系统的设计达到安全、合理、经济
11.1.5地下排水系统应能够迅速排除积滞在填筑体表
的自由水。因而,依据造成自由水在填筑体表面结构内部积滞的 各方面影响因素。 11.1.6地下排水沟管较长时,为避免淤塞和便于清通,应在其间 设置出水口,通过横向排水管将地下水引出地面,排入低地或水 道。对于出水口的排水通道,应作要善处理,防止出现坡面冲刷。 地下排水设施通过渗流汇集和排除含水层的地下水,因而容 易受到淤塞。同时,由于都是埋在地下的暗沟管,不便清理疏通。 因此,建议采用较大的纵坡,以加大流速,减少淤积
11.2.2~11.2.3排水设施主要由各种沟和管组成,它们分别承担 定汇水面积范围内地表水的汇集和排泄功能。排水设计的内容 为,按排水的功能要求选择沟、管的类别,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并 将各项设施组合成一个将地表水顺畅地汇集拦截和排引到路界外 的系统。地表水被汇集或拦截后集中排放,流量和流速都增大,这 就增加了对沟渠和泄水口周围地面冲刷和侵蚀的可能性。因而, 排水系统的设计,要考虑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之不会对填筑体、填 筑体路面和填筑体界内外各项设施造成各种危害。 排水沟起联接各种排水设施,将水弓排到附近自然水道或场 地排水系统,从而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的作用。排水沟与水道衔 接,应做到汇流处水流顺畅,有良好的流向和交角。当填筑体采用 边坡平台排水沟时,由于平台较窄(宽度为lm~3m),排水量有限, 且需加强冲刷防护,因而适宜于采用水泥混凝土预制的或现浇的 刚性排水沟。 11.2.4截水沟用于拦截和排除填筑体上方自然斜坡的地表径 流,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挖方边坡和填筑体坡脚。但在一些已建 工程上,常出现因截水沟设置不合理而不发挥作用,应该设置但未 设置而造成坡面冲刷设计时未重视防冲或防渗处理而导致边坡
《大坝安全自动监测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SL268-2001)11.2.2 ~ 11.2.3
11.2.4截水沟用于拦截和排除填筑体上方自然斜坡的地表径
流,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挖方边坡和填筑体坡脚。但在一些已建 工程上,常出现因截水沟设置不合理而不发挥作用,应该设置但未 设置而造成坡面冲刷,设计时未重视防冲或防渗处理而导致边坡
坡体塌,或者出水口处理不当而冲刷填挖交界处的填筑体边坡 等现象。因此,设计前应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地形、地质、水文、植 被等条件,对截水沟的适宜位置和排水出口的引伸范围作出合理 的布局。
11.3 场内地表排水
11.3.1地表排水的主要任务是迁速把降落在填筑体表面的降水 走,以免造成填筑体浸水破坏或影响使用功能。首先考虑采取 的是通过水文计算设置排水沟及阻水设施,通过排水设施将填筑 本表面的积水迅速排至填筑体以外,通过拦水设施将可能进入填 筑体的地表水拦截在外。可采用两种方式排除表面积水:一种是 让地表水以横向漫流形式向填筑体坡面分散排放:另一种方式是 在填筑体外侧边缘处设置拦水带,将地表水汇集在拦水带填筑体 周边的排水设施内,然后通过隔一定间距设置的泄水口和急流槽 集中排放到填筑体坡脚外。两种排水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据表面 水可能对填筑体坡面造成的冲刷危害。在汇水量不大NB∕T 20355-2018标准下载,坡面耐冲 刷能力强(坡面采用防护措施或坡体为岩质填料)的情况下,应优 先采用横向漫流分散排放的方式。而在地表水有可能冲刷填筑体 坡面的情况下,则采用将地表水汇集在拦水带内,通过泄水口和急 流槽集中排放的方式。 11.3.2一般情况下,为便于施工和维护,尽可能提高过流能力 应优先选择矩形、梯形断面排水沟,但在具体设计中,应充分考虑 地形、工程地质条件、排水沟底坡及地表水的物质组成情况综合进 行选择。 11.3.4~11.3.5排水沟起联接各种排水设施,将水弓排到附近自 然水道或场地排水系统,从而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的作用。排水 沟与水道衔接,应做到汇流处水流顺畅,有良好的流向和交角。当 填筑体采用边坡平台排水沟时.由于平台较窄(宽度为lm~3m)
然水道或场地排水系统,从而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的作用。排水 勾与水道衔接,应做到汇流处水流顺畅,有良好的流向和交角。当 填筑体采用边坡平台排水沟时,由于平台较窄(宽度为lm~3m),
排水量有限,且需加强冲刷防护,因而适宜于采用水泥混凝土预制 的或现浇的刚性排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