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T 358-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C/T 358-2021 水泥工业用电除尘器.pdfJC/T358—2021
JC/T358—2021
6.2.1.1阳极板型式主要采用ZT型、C型,其截面形状见图1。
6.2.1.1阳极板型式主要采用ZT型、C型JGJ 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其截面形状见图1。
图2阳极板主要尺寸图
JC/T3582021
表3阳极板的主要尺寸和形状极限偏差
6.2.1.4阳极板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损伤性划痕,无裂纹,两端面应平整无毛刺。 6.2.1.5当阳极板两端为挂板连接时,两端挂板孔的间距极限偏差为土1.5mm。
6.2.1.4阳极板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损伤性划痕,无裂纹,两端面应平整无毛刺。
6.2.2.1极板悬吊梁应平直,Y方向最大允许偏差为长度L的3/1000(只允许上拱),X方向最大允许 偏差为长度L的1/1000,见图3。
图3极板悬吊梁示意图
阴极线型式主要采用B5型、RS型、VX型(焊接式螺杆、整体式螺杆)、鱼骨针型(A型、B型 彩状见图4。
JC/T 3582021
E:X值为:0、15、25、40,即VO、V15、V25、V40
f)鱼骨针型(B型)
2.4.1框架组焊后其两对角线之差应不大于对角线长度的1/1000,在悬吊状态下其平面度公 架高度小于等于5m时为5mm;当高度大于5m时为10mm 2.4.2在框架平面内各横管间平行度公差为4mm,装在框架上的阴极线与横管的垂直度公差为
5.2.5.1立柱、顶梁、底梁长度尺寸的极限偏
立柱、顶梁、底梁长度尺寸的极限偏差按表4。
表4立柱、顶梁、底梁长度尺寸的极限偏差
立柱、顶梁、底梁的直线度、平面度公差见表
表5立柱、顶梁、底梁的直线度、平面度公差
6.3.1整流设备额定输出直流电压、电流等级应符合JB/T9688、JB/T11395、JB/T11639的规定。 6.3.2绝缘套管、绝缘瓷轴等瓷绝缘子的技术性能应符合JB/T5909的规定。 6.3.3绝缘套管处和瓷轴箱内应设置电加热器和自动恒温控制装置。 6.3.4阳极振打系统应配有自动程序控制装置,振打周期应可调节。
6.5.1阳极板安装前应检查并矫正,其尺寸和形状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 6.5.2阳极板组装后,极板排的平面度公差ZT型为20mm,C型为10mm。 6.5.3极板与两端悬挂板应用高强度螺栓连接,螺栓性能等级8.8以上。 6.5.4阴极框架与阴极线组装后,两对角线之差应不大于对角线长度的1/1000,在悬吊状态下,其平 面度公差为10mm。 6.5.5阴极框架上各阴极线的弛张度应均匀致,VX型阴极线张紧力应为300N~350N。
公差为10mm。 阴极框架上各阴极线的弛张度应均匀致,VX型阴极线张紧力应为300N~350N。 VX型阴极线两端光杆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时,按图5焊接。
图5阴极线与框架管焊接图
6.5.7两极安装调整后,异极间距极限偏差为土20mm。 6.5.8阳极振打杆应在阳极板安装调整完成后拧紧连接螺栓,安装后,其高度极限偏差为士3mm,砧 头在顺气流方向的位置极限偏差为3mm。 6.5.9阳极板与振打杆用螺栓连接,螺栓的拧紧力矩应达到图样和技术文件的要求,振打杆的螺栓应 在极板全部调整完成并在自然状态下紧。 6.5.10阳极振打轴应在阳极板和振打杆安装调整完成后安装,阴极振打轴应在阴极框架安装调整完成 后安装。各轴承座中心高偏差土1mm;全部锤头安装就位后,调整锤头与承击砧的接触位置,极限偏差 在水平方向和铅垂方向均为士3mm。 6.5.11锤头转动应灵活,无卡滞现象。 6.5.12阴阳极安装调整后所有螺栓螺母应做止转焊接,焊缝不得有尖角毛刺。 6.5.13振打传动装置输出轴与振打轴刚性连接时,同轴度为Φ0.2mm。 6.5.14壳体现场焊缝应严密不漏气。 6.5.15电气安装应符合GB50171、GB50254、GB50255的有关规定。 6.5.16安装结束后要进行全面检查,电除尘器内部不得有任何杂物,检查合格后封闭人孔门,并采取 安全措施。
6.6.1除尘器应设置专用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大于22,壳体与接地网连接应不少于4点。 6.6.2除尘器顶部及振打电机部位设置防雨装置。 6.6.3空载时,噪声应不大于75dB(A)。 6.6.4电除尘器本体的检修门孔处应有安全警示标识,应符合GB2894要求,并加装机械锁。 6.6.5电气控制系统安全应符合GB/T5226.1的规定。
6.7.1 空载试运转要求
JC/T358—2021
6.7.1.1试运前应接通各电加热器,干燥各绝缘件。用2500V兆欧表测量电场和高压回路的绝缘电阻 应大于500M2。 6.7.1.2阳极、阴极和分布板振打装置连续运转不少于4h,转动灵活,无卡碰脱打现象,传动装置无 异常振动和噪声。 6.7.1.3减速器应无渗油现象,轴承温升不超过30K。 6.7.1.4电除尘器全部安装后,敷设保温层前应进行漏风率测试,漏风率按表1执行
6.7.2负载试运转要求
7.2.1空载试运转合格后,方能进行负载试
6.7.2.1空载试运转合格
a) 试运转前检查校正各种测定仪; b) 电除尘器应经烟气加热,当烟气温度高于露点温度30℃以上时,再经2h后方可供电进行负 荷运行。在燃油期间,不能供电进行负荷运行。 7.2.3在符合设计工况条件下,电除尘器的排放含尘浓度、压力降、漏风率应符合表1的规定
为保证电除尘器内的含尘气体温度在烟气露点以上,电除尘应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当按照 传热计算时,环境温度按照当地极端最低温度取值。保温范围包括进气口、出气口、壳体、灰 等,护板的敷设应牢固、平整、美观。
1.1对6.2.1.2和6.2.3.2零部件的检验采用GB/T700一2006的方法。 1.2对6.2.1.3、6.2.1.4、6.2.1.5、6.2.2、6.2.3.3、6.2.3.4、6.2.4和6.2.5的检验按 08相关规定进行。
1对6.4.1应按照JC/T402相关规定检验。 .2对6.4.2按照JC/T532—2007相关规定检
7.4.1对6.5.2和6.5.4的检验采用铅垂线法进行。
JC/T3582021
7.4.4对6.5.7、6.5.8和6.5.10采用直尺测量。 7.4.5对6.5.13采用游标卡尺测量。 7.4.6对6.5.14采用煤油渗漏法检验,应符合JC/T5322007相关规定。 7.4.7对6.6.1接地电阻检验用万用表检测。 7.4.8对 6. 6. 3的检验按 GB/T 17248.3给出的方法检测。
7.4.4对6.5.7、6.5.8和6.5.10采用直尺测量。 7.4.5对6.5.13采用游标卡尺测量。 7.4.6对6.5.14采用煤油渗漏法检验,应符合JC/T5322007相关规定。 7.4.7对6.6.1接地电阻检验用万用表检测。 7. 4. 8对 6. 6. 3的检验按 GB/T 17248.3 给出的方法检测。
7.5.1.1空载运行前要进行全面检查,电除尘内不得有杂物,检车合格后封闭人孔门,并采取安全措施。 7.5.1.2如果进行气流分布测试,气流分布均匀性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7.5.1.3现场应进行空载伏安特性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7.5.1.4对6.7.1,用2500V兆欧表测量。 7.5.1.5对6.7.3,用红外温度仪测量。
7. 5.2 负载试验
,1通入设计工况下的烟气,逐点升压直至规定的工作电压,同时将振打周期调整到最佳状态 2电除尘器投产运行3个月后,对6.7.2按照GB/T13931相关要求进行性能测定。
产品出厂前应完成的检验有6.1.1、6.1.2、6.1.4、6.2、6.3、6.4、9.1和9.2的检验。 件出厂检验项目及抽样检测率按表6规定
表6主要零部件出厂检验项目及抽样率
8.2.1下列情况之一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试制定型鉴定时; b)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产品停产一年后,恢复生产时; d)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2.2型式检验的内容应包括本文件第6章规定的内容
JC/T3582021
8.3.1底梁、立柱、大梁、阴极框架、阳极框架、阳极板、阴极线不合格判定按照JB/T5908相关规 定执行。 8.3.2出厂检验时,表6涉及的主要零部件应全部合格。其中有一项不合格时判定该产品不合格。检 验不合格允许进行返修,合格后方可出厂。 8.3.3型式检验时,排放含尘浓度、压力降、漏风率应全部满足表1要求。其中,有一项不合格时判 定该产品不合格,检验不合格允许返修,一般项目允许多次返修,直至合格,若返修后排放含尘浓度、 压力降、漏风率仍不合格,则判定该产品不合格。
9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应在适当而明显的位置上固定产品标牌。其型式与尺寸应符合GB/T13306的有关规定,并标明下 列内容: 产品标记: b) 出厂编号; C 出厂日期; d)制造厂名称
9.2.1产品包装应符合图纸资料的规定,图纸资料未提及的按JC/T406中规定执行。 9.2.2随整机出厂应提供的技术资料:
9.2.1产品包装应符合图纸资料的规定,图纸资料未提及的按JC/T406中规定执行
产品合格证: b) 产品说明书; c) 装箱单; d) 随机附件; e) 安装图; f) 试验报告。 2.3包装储运标志应符合GB/T191规定
9.3.1产品发运应满足陆路或海运、水路运输的要求。
贮存产品场地应具备防腐蚀和防损伤的措施和设施; 产品的摆放应预防挤压、变形和本身重力变形; )存期长的产品应长期检查维护
测试应在良好的密封和常温空气条件下进行,测试过程中应保持流量稳定。在现场测试时,应使流 体的雷诺数接近额定工况下的雷诺数。
A.2.1气流速度分布测试截面应在I、II电场间MI和II、Ⅲ电场间MI处,见图A.1。
A.2.1气流速度分布测试截面应在I、IⅡI电场间MI和II、Ⅲ电场间MII处,见图A.1
图A.1测试截面示意图
于带截流墙的电除尘器,气流速度分布测试截面应在II、I电场间MI和II、IV电场MII处, 场的电除尘器,仅在II、ⅢI电场MI处,见图A.2,同时将截面按高度方向分为截流区和非 流区为截流墙扣除底部全封闭部分的高度,非截流区为截流区以上的部分。
A.2.3测试截面应避开管撑、框架等大构件。
b)大于三电场除尘器
图A.2带截流墙的电除尘器测试截面示意图
A.3.1将整个截面划分成等面积小矩形,测点位于各矩形的重心上。 A.3.2测点数目的选择:在有测量区的高度上至少安排八个测量行,测量列按下列原则选择: A.3.3小于28通道:每3个通道为一列;大于28通道:每4个通道为一列。 A.3.4测点的布置应使最外列和行各测点与边缘的距离相等,其距离等于相邻测点距离之半。如果由 于通道数不能均匀分配,应在中间作必要调整,测点分布见图A.3。
A.4测试仪器及数据测定
JC/T358—2021
A.4.1测速可用翼式风速仪、热球(线)风速仪等,仪器应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定期标定。 A.4.2测定数据应为该测点流速的时间平均值,若仪器只能指示瞬时值则应取至少20s内的平均值。 A.4.3测速方向应平行于电除尘器测量截面轴线,其偏差角不大于5°
A.5气流分布均匀性评价标准
截面测点风速按公式(A.1)求出相对标准偏差S,
式中: S,一一测试截面气流分布均匀性相对标准偏差,% V一一测量断面上的平均气流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 V一一被测点的流速,单位为米每秒(m/s); n一一截面测点数(单个截面)。
A.5.2测量断面上的平均气流速度见公式(A.2):
A.5.3对于不带截流墙的电除尘器,计算两测试截面测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S,,对于带截流墙的电除 尘器,则分别计算截流区和非截流区截面测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S,,当S,≤30%为合格。 A.5.4顶部和底部测量行各测点的平均流速应小于截面的平均流速。
YD/T 3569-2019 通信机房供电安全评估方法.pdfJC/T3582021
B.1.1试验应在阳极系统和阴极系统安装后进行。 B.1.2试验前应确认电场内清理完毕,并检查绝缘件的绝缘性能。 B.1.3试验应在正常天气条件下进行,不能在大雨、大雪、大风天气进行。测试时应记录当时的气象 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大气压等。 B.1.4试验前,应在高压部位并接高压静电表,并按电流额定值的三分之二值校核控制柜二次电压表
B.2.1测试时应使用配套的高压硅整流装置和控制柜仪表等进行升压试验。 B.2.2试验时在高压部位并接高压静电表,按电流额定值的三分之二值校核控制柜二次电压表。 B.2.3试验时逐点进行升压并记录电除尘器的电流电压值,当达到额定电压或额定电流时,即应将电 压缓慢降下来。 B.2.4将测得的二次电流值(mA)除以电场的阳极板投影面积(m)计算出阳极板电流密度(mA/m),将相 应的二次电压(kV)和板电流密度,绘制出伏安特性曲线
B.3.1每电场空载试验电压应符合表B.1的规定。
环氧树脂裂缝修补施工方案B.3.1每电场空载试验电压应符合表B.1的规定
表B.1电场空载试验电压
试验所得的伏安特性曲线应平滑,如有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