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434-2021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1/T 1434-2021 崩塌、滑坡、泥石流专业监测规范.pdfICS07.060 CCS P 13
DB 61/T 14342
DLT1498.1-2016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装置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则odeforprofessionalmonitoringofrockfall,landslideanddebrisflow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1/T1434202
前言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要求. 监测等级. 滑坡监测. 崩塌监测 泥石流监测.. 9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制 附录A(规范性)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附录B(规范性)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报告编写提纲
DB61/T 1434202
DB61/T14342021崩塌、滑坡、泥石流专业监测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的基本要求、监测等级、监测要求、资料整理与报告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专业监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文件。3. 1专业监测 professional monitoring采用自动化仪器(设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形特征、物理场、引发因素、动态变化等进行测量,获取致灾体变形及相关环境信息的活动。3. 2监测站点monitoringpoint布设自动化监测仪器(设备)的位置。4基本要求4.1应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勘查结果,编制监测实施方案,4.2监测实施方案应包括:前言、监测点概况、监测设计、工作量及进度安排等。监测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见附录A。4.3监测仪器(设备)的选择应当满足监测精度及监测频率要求,适应环境条件,便于维护。条件允许的区域,建议引入新技术、新仪器(设备)。5监测等级5.1崩塌、滑坡监测等级根据稳定性和危害程度确定,泥石流监测等级根据易发性和危害程度确定,5.2监测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5.3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易发性)或危害程度发生变化时,监测等级可作相应调整5.4崩塌、滑坡监测等级按表1确定,泥石流监测等级按表2确定。1
DB61/T 1434202
表1 滑坡、崩塌监测等级
6. 1.1滑坡监测项目见表3
6.2监测仪器(设备)及精度
DB61/T14342021
表4监测仪器(设备)及精度要求
7.2监测仪器(设备)及精度
DB61/T 1434202
DB61/T 1434202
泥石流监测项目见表6。
8.2监测仪器(设备)及精度
8.2.1根据监测项目选定监测仪器(设备),固体物源来源于崩塌、滑坡的监测仪器(设备)及精度 应按本文件5.2、6.2要求执行。 8.2.2泥位监测宜采用泥位计,精度+3mm;流体运动宜试验采用视频监测,获取的声音、图形应流 畅、清晰;降水量和地声/次声监测仪器(设备)及精度见表4。 8.2.3监测仪器(设备)应具备唤醒和加报功能。
a) 位移量随时间曲线图; b) 应力随时间曲线图; c) 降水量随时间曲线图; d) 地下水位随时间曲线图; e)倾角随时间曲线图。
a) 位移量随时间曲线图; b) 应力随时间曲线图; C 降水量随时间曲线图; d) 地下水位随时间曲线图; e)倾角随时间曲线图。
9.2.1应根据监测数据和监测曲线,编制专业监测报告。 9.2.2监测报告应全面准确,重点突出,结论明确。 9.2.3监测报告应包括:前言、监测点概况、监测网运行情况、数据采集、监测成果分析等。监测报 告编写提纲见附录B。
包括任务来源、目的任务、编制依据等!
DB61/T1434202
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包括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基本特征、稳定性(易发性)、危害程度等。
1.1.4工作量及进度安排
A.1.5组织结构及人员安排
说明项目组成员姓名、年龄、技术职务、从事专业及在项目中分工和参加本项目工作时间等
A.1.6质量保障与安全措施
说明保障监测工作完成的技术、 环境保护措施等,
A. 1. 8 绩效目标
说明专业监测达到的绩效目标。
DB61/T 1434202
也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报告编写提纲
灾害隐惠点专业监测报告
包括任务来源、目的任务和编制依据等。
附录B (规范性) 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报告编写提纲
包括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基本特征、稳定性(易发性)和危害程度等
B.1.3监测网运行情况
GB 3883.19-2012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第2部分:管道疏通机的专用要求包括监测数据采集流程、采集项目和采集数据
B.1.5监测成果分析
明资料处理方法,编制相关表格,绘制相应曲线图,分
B. 1. 6 变形趋势分析
根据监测成果,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和地面调查,分析地质灾害隐患点引发因素和变
则成果川10J153 建筑(保温)复合装饰板构造.pdf,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和地面调查,分析地质灾害隐患点引发因素和变形趋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