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975-2017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4/T 2975-2017 钢制厚壁管道环向对接焊缝内部缺陷 无损检测规程4.2.1无损检测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其相应的产品标准规定,其性能还应符合NB/T47013.1的要求 4.2.2无损检测设备应按照有关标准规定的周期进行检定、校准或核查。
4.3无损检测工艺文件
GB 50017-2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条文说明)201803074.3.1无损检测方案
工程检测前,应根据相关的规范、标准编制无损检测方案。 无损检测方案应由具有II级及以上资格的无损检测人员编制,IⅢI级无损检测人员审核 术负责人批准,
4.3.2无损检测操作指导书
对具体的被检工件,还应编制无损检测操作指导书。 无损检测操作指导书应符合相关的规范、标准以及本规程的要求。 无损检测操作指导书应由具有无损检测I级及以上资格的检测人员编制、审核,无损检测IⅢI级 员或现场技术负责人批准。
DB34/T29752017
5.1当对接焊接接头打底焊(厚度应为8~15mm)焊接完成后,对打底层焊缝进行的射线检测。 5.2对接焊接接头焊接完成后,对焊接接头进行超声波检测
射线检测人员除符合4.1条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身体健康状况应符合GB18871的规 定; 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从事 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6. 2. 1.1 X射线机
每台在用的射线机均应做出常用检测材料的 爆光曲线,制作曝光曲线所采用的胶片、增感 距、射线能量等条件和底片应达到的灵敏度、黑度等均应符合所使用的检测标准的规定。 对使用中的曝光曲线,每年至少应校验一次。 射线设备更换重要部件或经较大修理后应及时对曝光曲线进行校验或重新制作
6. 2. 1. 2Se”射线源
使用的Se"”y射线装置应符合有关安全规定。 射线源的使用应符合环保部门的有关管理要求
满足射线检测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 一般应采用C5类胶片, 采用Se"射线对裂纹敏感性大的材料进行射线检测时,应采用C4类或更高类别的胶
6. 2. 3 增感屏
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要求。
6.2.5.1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土0.05。黑度计首次使用前应 进行核查,以后至少每六个月应进行一次核查,并形成核查报告。 6.2.5.2黑度计校验用的标准密度片应至少有8个一定间隔的黑度基准,且能覆盖0~4.5黑度范 围,并在规定的有效检定期内
DB34/T 29752017
象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7902的规定。
6.2.7射线剂量仪与个人射线剂量仪
.1配备符合现场检测需要的射线剂量仪,射线剂量仪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并在规定的有效 内。 7.2检测作业人员必须每人配备个人射线剂量仪,以监测个人累积照射剂量。个人射线剂量仪 月交职业病防治所测定个人吸收剂量
6. 3. 1 表面准备
打底焊接完成后,应清除焊缝表面的焊渣、飞溅等,并经外观检查合格
射线源置于钢管外侧,胶片放置在射线源对侧的钢管外表面相应的焊缝部位,并与钢管贴紧固定 如图1(a)所示。 采用双壁单影垂直透照法时,一次透照有效长度应满足透照厚度比K不大于1.1的要求
6. 3. 2. 2中心透照法
射线源置于钢管中心部位,胶片放置在钢管外表面相应的焊缝部位,并与钢管贴紧固定。如图1(b, 所示。
a.双壁单影垂直透照法
图中: d一射线源; F一焦距; f一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 一钢管公称厚度; b一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
6.3.3射线检测技术等级
6.3.4识别标记和定位标记
6. 3. 4. 1识别标记
DB34/T29752017
救包活: 管线号、焊缝编号、部位编号和透照日期。 返修后的透照还应有返修标记R1、R2、·(其中数字1、2、··表示返修次数)
6. 3. 4. 2定位标记
一般包括中心标记和搭接标记 中心标记指示透照部位区段的中心位置和分段编号的方向,一般用十字箭头“十”表示。 搭接标记是连续检测时的透照分段标记,可用符号“+”或其他能显示搭接情况的方法表示
透照前每道焊缝的管线号、焊缝编号、透照日期须在胶片上进行预曝光 方法是将该道焊缝的全部胶片暗袋叠放整齐,将上述铅字编排后放在胶片靠近边缘的一侧,其他部 位用5mm的铅板全部遮挡,用合适的曝光量进行识别标记曝光。
6.3.5像质计的使用
6.3.5.1选用JB/T7902中规定的线型像质计。 6.3.5.2双壁垂直透照时,每张底片均应放置一个像质计。像质计应放置在胶片一侧焊缝的一端(在 被检区长度的1/4左右位置),金属丝应横跨焊缝,细丝置于外侧。要达到的像质计灵敏度应满足在焊 缝部位能清楚地看到符合NB/T47013.2标准要求的金属丝影像。此时的透照厚度应为打底层厚度的2 培, 6.3.5.3中心透照时,应在钢管内侧等间隔地放置3个像质计。要达到的像质计灵敏度应满足在焊缝 部位能清楚地看到符合NB/T47013.2标准的要求的金属丝影像。此时的透照厚度应为打底层厚度。 6.3.5.4中心透照时,当无法在内壁放置像质计时,可以将像质计放置于外侧,但应进行对比试验。 6.3.5.5对比试验方法是在射源侧和胶片侧各放一个像质计,用与工件相同的条件透照,测定出像质 计放置在源侧和胶片侧的灵敏度差异,以此修正像质计灵敏度的规定,以保证实际透照的底片灵敏度符 合要求。 6.3.5.6当像质计放置在胶片侧时,应在像质计上适当位置放置铅字“F”作为标记,F标记的影像应
6.3.6射线能量选择
6.3.6.1X射线检测应尽量选用较低的管电压。对不同透照厚度的钢管选择的管电压应不超过表1的 规定。
线检测应尽量选用较低的管电压。对不同透照厚度的钢管选择的管电压应不超过表1的
DB34/T 29752017
表1不同透照厚度允许的最高管电压
7.1X射线透照时,焦距为700mm时曝光量应不小于15mA·min;当焦距改变时可按平方 律对曝光量进行换算。 7.2采用Se5y射线源透照时,曝光量使用y射线曝光计算器或计算尺来计算,但总的曝光时 应不小于输送源往返所需时间的10倍。
6.3.8散射线的屏蔽
6.3.8.1在胶片背面衬1~2mm铅板屏蔽背散射线。 6.3.8.2对初次制定的检测工艺,或使用中的检测工艺条件发生变化时应进行背散射防护检查。方法 是在暗盒背面贴附“B”铅字标记,一般B铅字的高度为13mm、厚度为1.6mm,按检测工艺的规定进 行透照和暗室处理。若在底片上出现黑度低于周围背景黑度的“B”字影像,则说明背散射防护不够, 应增大背散射防护铅板的厚度。若底片上不出现“B”字影像或出现黑度高于周围背景黑度的“B”字 影像,则说明背散射防护符合要求,
6.3.9胶片的暗室处理
6.3.9.1胶片的暗室处理 6.3.9.2胶片处理可以使用自动洗片机进行处理或手工冲洗方式处理。采用自动洗片机时的处理条件 可参照说明书选定。 6.3.9.3胶片手工冲洗方式处理时,应采用槽式冲洗,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内进行显影、定影、水洗 等操作。
底片上识别标记和定位标记影像应显示完整、位置正确且不掩盖被检焊缝影像。有效评定范 得有影响缺陷评定的伪缺陷、划伤、水迹、脱膜、污斑等。 底片有效评定范围内的黑度应在2.0~4.5。 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符合NB/T47013.2的要求
6.5.1评片应在专用的评片室内进行。评片室应整洁、安静,温度适宜,光线应暗且柔和,照明用光不 得在底片表面产生反射 6.5.2应使用亮度可调的强光观片灯,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符合底片评定的要求。 6.5.3评片时可以借助放大倍数不大于5的放大镜辅助观察底片局部的细小部分。 6.5.4焊缝的质量等级评定按NB/T47013.2执行。当设计文件另有规定时,以设计文件的规定为准
DB34/T29752017
超声波检测人员应符合4.1条的规定,超声波检测评定人员应具有超声波检测IⅡI级或IⅢI级资 格。
7.2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
7.2.1超声波探伤仪
采用A型数字式式超声波探伤仪,其工作频率范围为0.5MHz~10MHz,探伤仪应具有80。 的连续可调衰减器(增益),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误差在土1dB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
方形晶片面积且任一边长原则上不大于40mm。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 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7.2.3超声探伤仪和探头的系统性能
.2.3.1仪器和探头的组合频率与公称频率误差不得大于土10%,
7. 2. 5. 1标准试块
7. 2. 5. 2 对比试块
7.3检测系统的校准与复核
7. 3. 1一般要求
校准应在标准试块上进行,校准中应使探头主声束垂直对准反射体的反射面,以获得稳定的和 反射信号。
每年至少对超声仪器和探头组合性能中的水平线性、垂直线性、组合频率、灵敏度余量、分辨 仪器的衰减器精度,进行一次校准并记录
DB34/T 29752017
7.3.3.1数字超声检测仪每6个月至少对仪器和探头组合性能中的水平线性和垂直线性,进行一次运 行核查并记录。 7.3.3.2每3个月至少对探头的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进行一次运行核查并记录。 7.3.3.3每次检测前应检查仪器设备器材外观、线缆连接和开机信号显示等情况是否正常,并测定斜 探头的入射点(前沿距离)和折射角(K值)
7.3.4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
7.3. 4. 1复核时机
其中: a) 探头、耦合剂和仪器调节发生改变时; b) 怀疑扫描量程或扫查灵敏度有变化时; C) 连续工作4h以上时; d)工作结束时。
具中: a)探头、耦合剂和仪器调节发生改变时: O 怀疑扫描量程或扫查灵敏度有变化时: C 连续工作4h以上时; d)工作结束时。
7.3.4.2扫描量程复核
如果任意一点在扫描线上的偏移超过扫描线该点读数的10%或全扫描量程的5%,则扫描量程应 重新调整,并对上一次复核以来所有的检测部位进行复检,
3.4.3扫查灵敏度复核
复核时,如发现扫查灵敏度或距离一 2dB, XF 次复核以来所有的检测部位进行复检: 寸记求信亏进行量新评定
7.4. 1 表面准备
探头移动区范围内应清除飞溅、焊疤、焊渣、氧化皮等,且表面粗糙度应为Ra≤6.3μm 表面检查合格方能进行超声波检测。
7.4.2检测技术等级
7.4.3探头折射角和频率
斜探头的折射角(K值)、标称频率的选取可参照表2的规定。条件充许时,应尽量采用较大折射 角(K值)探头。
表2推荐采用的探头折射角(K值)和标称频率
7.4.4距离一波幅曲线灵敏度
7.4. 4. 1距离一波幅曲线的绘制
DB34/T29752017
7. 4. 4. 2 距离一波幅曲线灵敏度的选择
离一波幅曲线灵敏度的选择按表3的规定执行。
7.4.4.3检测横向缺陷时,应将各线灵敏度均提高6dB
扫查灵敏度应不低于评定线灵敏度
3dB(当表面粗糙度Ra>6.3mm时应实测)
7. 4. 6 检测区范围
检测区的宽度应是焊缝本身,再加上焊缝两侧各相当于母材厚度30%的一段区域,这个区域
DB34/T29752017
7.4.7检测面与探头移动区
大于或等于2.5TK(T:母材厚度,K:探头K
7. 4. 8扫查方法
7.4.8.1扫查速度不得大于150mm/s.
7.4.8.2为了检测焊缝中的纵向缺陷,斜探头应垂直于焊缝中心线放置在检测面上,沿焊缝作锯齿型 日查,如图3所示。探头前后移动的范围应保证扫查到全部焊缝截面,扫查时,相邻两次探头移动应 保证至少10%的重叠。在保持探头垂直焊缝作前后移动的同时,还应作10°~15°的左右转动。
8.3为了检测焊缝的横向缺陷,还应进行如图4所示的斜平行扫查或如图5所示的平行扫擦。
观察缺陷动态波形和区分缺陷信号或伪缺陷信号,确定缺陷的位置、方向和形状,可采用 的前后、左右、转角、环绕等四种探头基本扫查方式,
图6四种基本扫查方法
[7.5. 1缺陷定位
应测定缺陷的水平位宣 中心的距离 缺陷水平位置的测定应以获得缺陷最 的位置为准
白水水库工程水力机械设备采购及安装招标文件(II标)(技术条款)2019.5.207.5.2缺陷最大发射波幅测定
DB34/T29752017
将探头移至缺陷出现最大反射波信号的位置,测定波幅大小,记录为SL土()dB。
7.5.3缺陷指示长度的测定
7.5.3.1当缺陷反射波只有一个高点,且位于IⅡI区或II区以上时,用6dB法测其指示长度。 7.5.3.2当缺陷反射波峰值起伏变化,有多个高点,且位于II区或II区以上时,用端点6dB法 测其指示长度 7.5.3.3当缺陷反射波峰位于I区,如认为有必要记录时,将探头左右移动,使波幅降到评定线: 以此测定缺陷指示长度。
7.6.1超过评定线的反射回波应注意其是否具有裂纹、未熔合、未焊透等类型缺陷特征,如有怀凝时, 应采取改变探头折射角(K值)、增加检测面、观察动态波形并结合结构工艺特征作判定,如对波形不 能判断时,应辅以其他检测方法作综合判定。 7.6.2沿缺陷长度方向相邻两缺陷,其长度方向间距小于其中较小的缺陷长度且两缺陷在与缺陷长度
判断时, 6.2沿缺陷长度方向相邻两缺陷,其长度方向间距小于其中较小的缺陷长度且两缺陷在与缺陷 垂直方向的间距小于5mm时,应作为一条缺陷处理,以两缺陷长度之和作为其指示长度(间距计 果两缺陷在长度方向的投影有重叠,则以两缺陷在长度方向的投影的左右两端点间的距离作为其 度。
质量等级评定按NB/T47013.3的规定执行DB34/T 3107-2018 高温浸渍处理杨木板材技术要求,当设计文件另有规定时,以设计文件的规定为
8.1检测作业时应及时填写检测原始记录,并及时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由具有相应专业的II级资 格人员编制、无损检测责任工程师审核,批准。 3.2所有的检测资料,包括检测施工方案、操作指导书、原始记录、射线底片、检测报告等要妥善保 管,保管期限不少于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