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557-2020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9557-2020 家用电冰箱换热器.pdf安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进行。特殊性材料的测试方法由供需双方确认
6.2.1板的厚度测量方法
用分度值不低于0.01mm的量具测量DB34/T 2975-2017标准下载,测量位置为四个外角,距板材两头边沿100mm处,距 边10mm处
6.2.2管的内外径测量
用分度值不低于0.01mm的量具测量
6.2.3管路高度测量
用分度值不低于0.02mm的量具测量。
用分度值不低于0.02mm的量具测量
6.2.4管板式换热器管与板之间的间隙测量
用分度值不低于0.05mm的塞规测量
6.2.5外形尺寸、其他尺寸测量
6.3换热器管路内容积测定方法
6.3.1使用以下设备测量
a)换热器质量不超过2kg时,采用分度值为0.5g的架盘天平,超过2kg时采用分度值不 2g的架盘天平。 b)水槽。
6.3.2按以下步骤进行测量
a)将换热器管路口用胶塞或其他材料封严,不应进水。 b)将换热器放在天平上称重,记下换热器的质量mk。 c)将换热器完全浸人水槽中,并悬挂在天平上,称出换热器在水中的质量m:。 6.3.3内容积按式(1)进行计算
式中: V 内容积,单位为立方厘米(cm"); 0.63 系数; mk 空气中换热器质量,单位为克(g); m 水中换热器质量,单位为克(g); 0.26 系数; m 铜铝连接管中铜管部分理论计算质量,单位为克(g); P 水的密度,取值为1g/cm
6.4密封性能试验方法
向管路内充进一定压力的压缩空气或氮气,然后将换热器浸入水中1min,用肉眼观察有无气泡 密封性能试验压力,见表17
表17密封性能试验压力
6.4.2换热器年泄漏量试验
换热器管路内充人 环境温度16℃~32℃,检漏仪调 漏量0.5g挡位,对换热器任何部位进 丁检漏,观察检漏仪显示结果
6.4.3镶嵌毛细管换热器的回泄试验
如图12a)所示,从试样连接管管口中通入0.3MPa压力的氮气,用堵头塞住另一端,浸入水中, 管管口收集排出的氮气,时间1min,通过量简的刻度读出回泄量。试样如图12b)所示
GB/T39557—2020单位为毫米通入0.3MPa的氮气150焊接回气管总成a)检测b)试样说明:L—回气管的长度。图12回泄试验6.5管路杂质含量测定方法6.5.1试剂使用正庚烷(C,H16)作为试验试剂。6.5.2仪器、设备使用以下仪器、设备进行试验:a)精度为0.1mg的分析天平;b)调速振荡器;c)循环水真空泵;d)恒温水浴锅;e)电热恒温干燥箱。6.5.3测定步骤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试验:a)用分析天平精确测量一个干燥并洁净的烧杯净重mi。b)用注射器从换热器的进口注人正庚烷,注入量为换热器内容积的(50士5)%。加胶塞塞好全部管口,选换热器长度方向为振荡方向并固定在调速振荡器上,采用频率1Hz~2Hz,振幅为20mm~40mm方式振荡10min,然后翻过面来继续振荡10min。c)将换热器的出口放于称重后的烧杯中,并用循环水真空泵将正庚烷全部从换热器管路中排到烧杯内。d)将烧杯在水浴锅内加热,使正庚烷逐步蒸干,即将蒸干时再把烧杯放人温度为105℃的电热恒温干燥箱内烘烤10min,接着取出烧杯放人干燥器冷却至室温。最后,用精度为0.1mg天平精确测量蒸干后的烧杯质量m2。ZC19
GB/T 39557—2020
6.6管内残留水量测定方法
使用以下试剂进行试验: a)无水乙醇(CHO); 无水过氯酸镁(Mg(C1O)2)。 6.6.2 仪器、设备 使用以下仪器、设备进行试验: a) 真空泵; b) 真空测试仪; c 试管; d) 电热恒温干燥箱; e) 分析天平,精度0.1mg。 6.6.3试验前准备 6.6.3.1 测试系统如图13所示。 6.6.3.2 用水洗净试管,并用无水乙醇洗去管中的水,将试管放人105℃的电热恒温干燥箱内烘1h,取 出后加人无水过氯酸镁,立即用胶塞塞好两端,放入电热恒温干燥箱内保存,使用前取出试管,连同胶塞 起用精度为0.1mg天平称重,并记下质量mw1。
6.6.3.1测试系统如图13所示。 6.6.3.2用水洗净试管,并用无水乙醇洗去管中的水,将试管放人105℃的电热恒温干燥箱内 出后加人无水过氯酸镁,立即用胶塞塞好两端,放人电热恒温干燥箱内保存,使用前取出试管, 一起用精度为0.1mg天平称重,并记下质量mwl。 6.6.3.3测试系统管路应保证在无水状态,如管路不能保证无水,应如下处理,首先将干燥箱 路距管端100mm处用夹子夹紧,管路另一端连接真空泵,将烘箱升温至120℃,并对管路抽真 度达到133Pa以下,并保持30min,然后将与真空泵连接管路夹子夹好,停止抽真空,此时测计 统已达到无水真空状态
调速振荡器; c) 循环水真空泵: d) 恒温水浴锅; e)电热恒温干爆燥箱。
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试验: 用精度为0.1mg天平精确测量一个干燥并洁净的烧杯净重m。l。 D 用注射器从换热器的进口注人正庚烷,注人量为换热器内容积的(50士5)%。加胶塞塞好全部 管口,选换热器长度方向为振荡方向并固定在调速振荡器上,采用频率1Hz~2Hz,振幅为 20mm~40mm方式振荡10min,然后翻过面来继续振荡10min。 将换热器的出口放于三角烧杯中,并用循环水真空泵将正庚烷全部从换热器管路中排到烧 杯内。 d)把称重后的烧杯口放上过滤纸,将三角烧杯中含油正庚烷溶剂过滤至烧杯中,过滤后,再倒人 少量正庚烷,振荡三角烧杯,将振荡后的溶剂全部过滤至烧杯中。 e 取下滤纸,将烧杯在恒温水浴锅内加热,使正庚烧逐步蒸十,即将蒸十时再把烧杯放人温度为 105℃的电热恒温干燥箱内烘烤10min,接着取出烧杯放人干燥器冷却至室温。最后,用精度 为0.1mg天平精确测量蒸干后的烧杯质量m
残留油分量计算公式为(4)式: m。=mo2 mol 式中: 770 一残留油分量,单位为毫克(mg); 一蒸干后烧杯质量,单位为毫克(mg); mol 烧杯质量,单位为毫克(mg)
6.8板式换热器管路变形及破坏压力试验方法
热器管路变形及破坏压力
6.8.1管路变形压力试验方法
在换热器管路内充进符合表17 气或氮气,保持5min,用百分表测量管路高度 的变化,并用肉眼观察管路表面有无裂纹
6.8.2管路耐破坏试验方
用水泵以每秒增加0.06MPa~0.1MPa的速率增加水压力,在换热器管路内按表16要求压力加 水压,保持5min,用肉眼观察有无管路渗水、开裂、穿通等破坏现象
毛细管流量测定方法(直
使用以下仪器、设备进行试验: 氮气瓶; 减压阀; c)0.4级精度压力表;
GB/T39557—2020d)温度计;e)2.5级精度玻璃转子流量计。6.9.2测定步骤在环境温度20℃~25℃时按图14将所有仪器,设备用管路连通,然后将氮气瓶瓶阀打开,利用减压阀将进口侧压力调至1.0MPa,直接从流量计上读出毛细管的流量。减压阀0.4级精度压力表温度计2.5级精度玻璃氮气瓶转子流量计毛细管图14毛细管流量测定装置6.10静电喷涂表面涂层性能试验方法6.10.1涂层厚度的测定按GB/T13452.2规定的方法进行。6.10.2涂层耐冲击的测定按GB/T1732规定的方法进行。6.10.33涂层柔韧性的测定按GB/T1731规定的方法进行。6.10.4涂层硬度的测定按GB/T6739规定的方法进行,但试样应是换热器板裁下的平整喷塑板。6.10.55涂层附着力的测定在室温条件下,按GB/T9286规定的方法进行6.10.6涂层材质的规定查看涂料是否有具有资质的第三方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有效检验报告。6.10.7丝管式换热器涂层耐盐雾性能的测定按GB/T1771规定的方法进行。23
GB/T39557—20206.11表面阳极氧化膜层厚度测试方法选取100mm×100mm平整试板,膜层测厚仪垂直测试基体校零,读取数值。6.12外观质量的检测换热器表面质量及外观采用目测及常规量具检测6.13粘接牢固性试验方法粘接式换热器牢固性试验如图15所示,将粘接式换热器放在测试台上,在管的任一端用29.4N的拉力垂直向上加力,观察管和粘结膜是否分离。也可按供需双方商定的其他要求试验。单位为毫米拉力压力粘接膜粘接管材粘接平板图15粘接式换热器牢固性试验6.14点焊牢固性拉力试验如图16所示,将换热器固定,挂10kg码,在该重力作用下持续1min,卸去码,观察焊点有无脱焊现象。单位为毫米30钢丝钢管10kg磁码图16点焊牢固性拉力试验6.15翅片固定强度测试如图17所示,将换热器固定,用精度0.02kg弹簧秤测量水平受力,直插式翅片满足4.9N,斜插式满足3N,观察翅片有无松动现象。24
7.4.2型式检验的项目
型式检验的项目应包括表18规定的全部检验项目,
7.4.3型式检验的抽样与判定
RQL=30第一抽样6件,合格判定数为0,不合格判定数为2; 第二抽样6件,合格判定数为1,不合格判定数为2。 RQL=50 第一抽样6件,合格判定数为1,不合格判定数为3; 第二抽样6件,合格判定数为4,不合格判定数为5
8标志、包装、运输、购存
3.1.1换热器产品上应有工厂代号或商标标志。 8.1.2换热器产品技术规格书中应明确标出规定条件下换热器的换热量和换热系数。 8.1.3包装箱内应有装箱单,其中注明: a)生产厂名称; b)产品名称、型式代号及标记;
3.1.1换热器产品上应有工厂代号或商标标志,
1.2换热器产品技术规格书中应明确标出规定条件下换热器的换热量和换热系数。 1.3包装箱内应有装箱单,其中注明: a)生产厂名称; b)产品名称、型式代号及标记; )批号:
GB/T 39557—2020d)数量;e)生产厂检验部门合格印记;验收日期。8.1.4每个包装箱上应有醒目的运输箱牌(或标签),其上注明:厂名、厂址;b)产品名称、型式代号及标记:c)标准编号;d)收货单位名称;e)批号;数量;g)发站;h)制造日期。8.1.5箱上应有明显的“防潮”,“小心轻放”及“向上”字样和符合GB/T191的图示标记8.1.6出口产品标识按合同约定。8.2食包装8.2.1包装箱应有足够强度,不应因箱体破损使产品受到损坏。8.2.2包装箱可用木板和纤维板制造,也可用金属或多层纸箱、钙塑箱以及其他材料制成。8.2.3包装箱的尺寸、规格应能满足产品尺寸的要求,保证产品在箱内无窜动或挤折。8.2.4各种包装箱应规整、不歪斜,清洁干燥。8.2.5长形包装箱加强带的带距除能满足包装箱的坚固性要求外,底带的大小应能满足吊车和叉车运输的要求。8.2.6木制包装箱连接时,钉子的位置应呈迈步形排列,钉帽应打靠,钉尖应盘倒,不应有露钉。8.2.7多层纸箱、钙塑箱应连接牢固。纸质衬纸或瓦楞纸、衬纸及纸箱水溶性pH值应呈中性或弱酸性。8.2.8木箱包装时,均应在包装箱内铺一层中性或弱酸性防潮纸或其他防潮材料和两层中性或弱酸性浸油纸。产品装入箱时,产品之间应用塑料气垫膜或瓦楞纸等其他材料充分隔离。装箱后,四边的包装材料应向上折叠好,上面再盖一层至二层浸油纸,方可加盖并用钉子或铁腰子封箱。8.2.9换热器在包装前应用橡胶塞或其他方式将换热器管口密封,防止杂质、水分进入管内,并且充人0.2MPa的干燥氮气。8.2.10换热器木包装箱出口,应接受熏蒸处理。8.3运输8.3.1换热器可采用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运输。8.3.2装运产品的火车车厢、轮船船舱、汽车车厢应清洁、干燥、无污染物。8.3.3不应将产品同化学活性物质及潮湿性材料装在同一个车相、船舱、集装箱内运输。换热器运输和中转时应防雨、防雪和防浸湿。8.4贮存产品应贮存在清洁、防潮、无毒、无腐蚀气体的库房内。28
GB/T 39557—2020附录A(资料性附录)管路的截面尺寸板式换热器管路截面积参照表A.1进行优选。表A.1板式换热器管路截面积优选值名截面尺寸板厚t管路高h管路宽W平台宽W截面积S理论截面周长L称mmmmmmmmmm*mm8213.718.02.6316.320.010418.922.08214.718.21.22.8317.520.210420.322.2318.820.3双面吹胀六边形截面3.010421.822.3W11L>24.824.39318.820.33.010421.822.311524.824.392.519.220.41.53.210 3.522.422.411 4.525.624.410 32322.53.411 426.424.512 L>29.826.52.6一13.316.22.814.416.41.27一15.516.6双面吹胀梯圆形截面3.0817.418.4715.516.63.0817.418.4818.618.61.53.220.720.4819.918.83.4922.120.629
GB/T 39557—2020
GB/T 39557—2020附录B(规范性附录)换热性能加热实验测试方法B.1测试系统B.1.1测试目的本附录规定了换热性能加热实验测试方法。按照本附录规定的测试方法,获得换热器标准特征公式,确定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指标,即:标准换热量、标准总传热系数、标准空气侧流体阻力和标准管内侧流体阻力。B.1.2测试装置B.1.2.1测试装置组成测试装置由水路系统、风洞系统、测控系统、被测换热器(以下简称“试件”)、悬挂装置和测量仪表等组成,共同置于环境室内。试件A为强制对流式换热器置于风洞系统内测试:试件B为自然对流式换热器,置于悬挂装置上测试。试件管内试验介质为水。测控系统适用于试件A与试件B中的任意一种换热器类型的测试,通过采集空气侧和管内侧的相关数据,输出换热性能指标测试结果。测试装置示意图如图B.1所示。环境室空气出口空气入口?试件A风洞系统???水路系统??试件B测控系统悬挂装置说明:?流量(流速)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图B.1测试装置示意图31
GB/T 39557—2020
B.1.2.2.1环境室内部的净尺寸:长度为(12士2)m、宽度为(10土2)m、高度为(3士0.5)r
a)环境室在测试过程中均应保持气密且环境室内壁面不应结露; b)环境室周围应设隔热夹层墙,环境室内应设温度调节装置,维持稳定的测试温度环境 c)环境室内表面应涂非金属亚光涂料,温度调节装置应能使内表面和室内温度均匀
B.1.2.3 水路系统
2.3.1水路系统用于提供实验所需的稳定流动热水。应按照GB/T23119的要求制备总硬度适 2.3.2水路系统管路应保温良好。 2.3.3水路系统可参考附录D规定建造
B.1.2.4风洞系统
3.1.2.4.1风洞系统用于保证试件空气达到测试所要求的稳定状态。 B.1.2.4.2风洞系统工作段长度应保证试件能被有效放置。 3.1.2.4.3风洞系统可参考附录 D规定建造
B.1.2.5测控系统
B.1.2.5.1测控系统主要由控制器、传感器、数据采集仪、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组成。 B.1.2.5.2测控系统应能够自动采集并处理试验过程中得到的温度、压力、流量(流速)等试验数据,并 能够根据需要调节控制测试参数
B.1.2.6悬挂装置
B.1.2.6.1悬挂装置外形尺寸宽度为(1.5士0.2)m、高度为(2.5士0.2)m。 B.1.2.6.2测试自然对流式换热器时,试件应垂直悬挂于悬挂装置上。 B.1.2.6.3悬挂装置应有使试件尽量保持来料时状态的固定部件。 B.1.2.6.4试件固定后,其前后0.5m范围内应无障碍物。
B.1.2.6.1悬挂装置外形尺寸宽度为(1.5土0.2)m、高度为(2.5土0.2)m
B.1.2.6.1悬挂装置外形尺寸宽度为(1.5士0.2)m、高度为(2.5士0.2)m。 B.1.2.6.2测试自然对流式换热器时,试件应垂直悬挂于悬挂装置上。 B.1.2.6.3悬挂装置应有使试件尽量保持来料时状态的固定部件。 B.1.2.6.4试件固定后,其前后0.5m范围内应无障碍物。
B.1.2.7测量仪表
测量仪表要求及其准确度应符合JG/T21的规
B.2测试方法与结果计算
3.2.1.1接表B.1规定的参数选取范围,确定测试所需的参数组合,调节试验装置,使空气侧和管内侧 的测试参数达到所规定的取值,系统达到以下状态后,方可开始测量和取值: a)对于强制对流式换热器,满足试件热平衡相对误差应小于5% b)对于自然对流式换热器,满足试件热平衡相对误差应小于3%。 B.2.1.2每次测量的延续时间不应少于30min。在测量过程中至少读取(采集)3组数据,且时间间隔 应不少于1min,取3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计算值,
1.1接表B.1规定的参数选取范围,确定测试所需的参数组合,调节试验装置,使空气侧和管内 I试参数达到所规定的取值,系统达到以下状态后,方可开始测量和取值: a)对于强制对流式换热器,满足试件热平衡相对误差应小于5%: b)对于自然对流式换热器,满足试件热平衡相对误差应小于3%。 1.2每次测量的延续时间不应少于30min。在测量过程中至少读取(采集)3组数据,且时间间 少于1min,取3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计算值,
表B.1设备参数选取范围与标准工况
B.2.2.1空气侧换热量
B.2.2.2管内侧换热量
B.2.2.3平均换热量
B.2.2.4总传热系数
式中: 总传热系数,单位为瓦每平方米每开LW/(m²·K)」 Qm——平均换热量,单位为瓦(W); F 一一传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对数平均温差,单位为摄氏度(℃)
3.2.2.5空气侧流体阻力
按式(B.5)计算: Apa= 式中: △pa———空气侧流体阻力,单位为帕(Pa); pal 试件空气进口压力,单位为帕(Pa); P品 试件空气出口压力,单位为帕(Pa)。
B.2.2.6管内侧流体阻力
B.2.2.7热平衡计算
Qm——管内侧n次测量换热量之和,单位为瓦(W)
一管内侧n次测量换热量之和,单位为瓦(W)
B.2.2.8标准换热量
GB/T39557—2020
试件按表B.1标准工况测试的换热量,称为标准换热量。对于强制对流式换热器,以标准工况下换 热器平均换热量Q表示换热器的标准换热量;对于自然对流式换热器,以标准工况下管内侧换热量 Q表示换热器的标准换热量。
B.2.2.9标准总传热系数
采用标准换热量计算的总传热系数,称为标准总传
.2.2.10标准空气侧流
试件按表B.1标准工况测试的空气侧流体阻力.称为标准空气侧流体阻力
B.2.2.11标准管内侧流体阻力
3.3.1测试实验室应根据本标准规定的测试程序和计算方法出具测试报告。 3.3.2测试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a 能反映被测换热器构造、形状、主要尺寸及特点的照片或简图; b 注明被测换热器质量、制造材料、表面涂料、外形尺寸、连接方式、接管尺寸及测试时的安装 情况; c 样品安装中的任何非标准做法; d) 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测试项目及原因; e 每个被测换热器样品的换热量; 每个被测换热器样品的总传热系数; g)每个被测换热器样品的空气侧及管内侧流体阻力。 5Z1C 被测换热器换热量和流体阻力应保留一位小数,特征公式中的指数和系数应保留四位小数,温度 流速、流量、压力应保留一位小数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换热性能冷却(冷冻)实验测试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换热性能冷却(冷冻)实验测试方法。按照本附录规定的测试方法,获得换热器标 公式,确定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指标,即:标准换热量、标准总传热系数、标准空气侧流体阻力、标准 流体阻力和标准结霜量,
管内试验介质为冷冻液,其余测试装置同附录B
C.2测试方法与结果计算
C.2.1.1表C.1规定的参数选取范围,确定测试所需的参数组合,调节试验装置,使空气侧和管内侧的 则试参数达到所规定的取值,系统达到以下状态后,方可开始测量和取值 a)对于强制对流式换热器,满足试件热平衡相对误差应小于5%; b)对于自然对流式换热器,满足试件热平衡相对误差应小于3%。 C.2.1.2每次测量的延续时间不应少于30min。在测量过程中至少读取(采集)3组数据,且时间间隔 应不少于1min,取3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试计算值
表C.1设备参数选取范围与标准工况
C.2.2.1空气侧换热量
按式(C.1)计算:
试件空气出口压力,单位为帕(Pa)
C.2.2.6管内侧流体阻力
按式(C.6)计算: △p,=ppr2 *...·(C.6) 式中: △p.—管内侧流体阻力,单位为帕(Pa); Pr1 试件冷冻液进口压力,单位为帕(Pa); 试件冷冻液出口压力,单位为帕(Pa)
按式(C.6)计算: AP.=A 式中: △p.——管内侧流体阻力,单位为帕(Pa); 试件冷冻液进口压力,单位为帕(Pa); 卫 试件冷冻液出口压力,单位为帕(Pa)
C.2.2.7 结霜量
强制对流式换热器测试时.结霜量按式(C.7)计算
C.2.2.8热平衡计算
一空气侧和管内侧的热平衡相对误差; Q 空气侧换热量,单位为瓦(W); 平均换热量,单位为瓦(W); 一管内侧换热量,单位为瓦(W)
C.2.2.9标准换热量
试件按表C.1标准工况测试的换热量,称为标准换热量。对于强制对流式换热器,以标准工况下换 热器平均换热量Q表示换热器的标准换热量;对于自然对流式换热器,以标准工况下管内侧换热量 Q.表示换热器的标准换热量
C.2.2.10标准总传热系数
式件采用标准换热量计算的总传热系数,称为标准
试件按表1标准统测试的空侧流体阻力新理想空间III.pdf,标为标准空气侧流体阻
C.2.2.12标准管内侧流体阻力
C.2.2.13标准结霜量
试件按表C.1标准工况测试,运行8h时的结霜量表示换热器的标准结霜量
GB/T39557—2020
.3.2 测试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 a) 能反映被测换热器构造、形状、主要尺寸及特点的照片或简图; b) 注明被测换热器重量、制造材料、表面涂料、外形尺寸、连接方式、接管尺寸及测试时的安装 情况; C) 样品安装中的任何非标准做法; d) 不符合本标准规定的测试项目及原因; e) 每个被测换热器样品的换热量; f 每个被测换热器样品的总传热系数; g) 每个被测换热器样品的空气侧及管内侧流体阻力; h) 每个被测换热器样品的结霜量。 被测换热器换热量和流体阻力修约时应保留一位小数,特征公式中的指数和系数应保留四位小数, 温度、流速、流量、压力应保留一位小数
GB/T39557—2020附录D(资料性附录)测试装置构造D.1水路(冷冻液)系统水路(冷冻液)系统主要部件有水箱、电加热器(制冷装置)、水泵、水位报警器、超温报警器、阀门、管路以及温度、压力、流量传感器等。水路(冷冻液)系统应能提供实验需要的稳定流动热水(冷冻液),并能根据不同的试验参数的变化调节需要的流量与温度,水路(冷冻液)系统原理图如图D.1所示。单位为毫米压差变送器温度传感器图温报警rEA软管10×8变径流量传感器高水位报警试件*铜球阀UT表低水位报警温度传感器UTF压力传感器软管10×8变径钢球阀TFOTHOT电加热器铜球阀变径软接水泵软接Y型过滤器热水箱UT表图D.1水路(冷冻液)系统原理图D.2风洞系统风洞系统采用直流吸风式结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合同(示范文本)(发改办环资[2016]2836号 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办公厅2016年12月),截面为矩形,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人口段、预处理段、试验段、混合段、测量段和风机段。风洞系统主要部件有:吸入喇叭口、电加热器、金属丝网、蜂窝器、温度传感器、T型热电偶网、聚氨酯板、测压孔、聚氨酯保温层、流量喷嘴、调速风机及可调支架等风洞系统结构图如图D.2所示。单位为毫米湿度传够器蜂窝器T型热电偶网聚氨酯板测压孔聚氨酯保温层流量喷嘴XR100金属丝网电加热器试件混合段测量段风机段入口段预处理段试验段4 035图D.2风洞系统结构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