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J387-2017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

JGJ387-2017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17412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GJ387-2017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

可以看出,剪切应力与滑动速度成正比,而与缓粘结剂厚度 成反比,剪切应力引起的滑动摩擦力为粘滞力。 温度降低,黏度增大,粘滞力增大;张拉速度快,粘滞 力增大;缓粘结剂层厚度h减小,粘滞力增大。一旦停止张拉, 剪切速度降为0,粘滞力就会消失,预应力筋内的应力会进行 调整,因此,可以通过持荷超张拉减小粘滞力的影响

符号保持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一致,新增了与缓粘结预应力相关的符号,缓粘结预应力 束等效孔道直径d,和考虑缓粘结剂固化影响的预应力筋等效折 减系数αp。

DB34/T 3269-2018 高聚物注浆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中的应用实施指南3.1混凝土及普通钢筋

3.1.1由于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采用了高强度低

3.2.1~3.2.5本规程所指的缓粘结预应力筋均指缓粘结预应 钢绞线,在与非预应力筋或普通钢筋相对应时一般用“缓粘结预 应力筋”表达。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由钢绞线、缓粘结剂和外包 高密度聚乙烯护套组成,缓粘结剂填充在外包套管和钢绞线之 间,外包护套上有凸出的横肋。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在工程施工 的前期像无粘结预应力筋一样布筋、张拉,缓粘结剂在预应力筋

3.3.2目前,缓粘结预应力筋都采用直径15.20mm预应力钢 绞线制造,单根张拉、单根锚固较为方便。张拉端采用夹片锚, 埋人式固定端采用挤压锚,选用锚具或连接器时,可根据工程环 境条件、结构的要求、预应力筋的品种、产品的技术性能、张拉 施工方法和经济合理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当采用成 束布置时,端部也应该分散开,采用单孔锚具锚固。由于群锚尺 寸大,配套螺旋筋直径大,在梁柱节点不容易布置,因此,不建 议采用群锚张拉锚固

3.3.3~3.3.5

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对锚具的锚固性能要求制定的。对于主要承受较大动荷载 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要求所选锚具能承受的应力幅度可适当增 加,具体数值可由工程设计单位根据需要确定

4.1.1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是在有粘结和无粘结基础

基仙上厂生的: 原来可以采用有粘结或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混凝土结构,均可采 用缓粘结预应力技术。梁柱节点钢筋密集时,采用有粘结预应力 技术群锚布置会非常困难,由于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采用了单孔 锚固,锚具尺寸大大缩小,采用缓粘结预应力技术会很好解决这 一问题

4.1.2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内力计算、设计方法等都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相关规定, 只是缓粘结预应力筋具有自身的力学参数,设计计算时只改变这 些参数即可

4.1.3本条为强制性条文。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4.1.4据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

50153的有关规定,当进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荷载组合时,应计算预应力作用效应并参 与组合,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预应力效应为综合 内力,包括了超静定结构由于约束产生的预应力次弯矩、次剪力 和次轴力。预应力分项系数及结构重要性系数是按现行国家标准

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

4.1.5本条给出了次内力

的符号和方向,正确确定次内力对结构有利还是对结构不利,尤 其是次剪力,次剪力最好是通过次弯矩来计算,次弯矩的产生和 次剪力是同时的,次弯矩的变化率就是次剪力,对于独立梁,一 般情况下一跨内次剪力是一样的,次剪力对梁的两端产生的效果 是正好相反的,对一端有利,对另一端就不利,因此,一定要注 意方向。当计算次内力时,可略去15A的影响,取N=peAp 在设计中宜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支座、柱、墙等约束构件 对梁、板预应力作用效应的不利影响,有时也可以利用次内力 使其对结构产生有利影响。

案,板柱结构的计算比普通的框架结构复杂,经验系数法用于手 算,要求的条件较多,等代框架法可利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因 此,推荐用等代框架法

4.1.9本条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1.9本条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010的有关条款给出的。

4.1.10、4.1.11缓粘结预应力筋的钢绞线外有缓粘结剂和外包 护套,这两种物质对钢绞线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提高预应力钢 绞线的耐腐蚀性,因此,相同裂缝宽度下,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结构中预应力筋比有粘结预应力筋和无粘结预应力筋具有更好的 耐腐蚀性。本规程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将裂缝控制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设计时需 根据环境类别选用不同的裂缝控制等级,控制等级没有降低,但 是耐久性会优于有粘结预应力筋和无粘结预应力筋

4.1.12本条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由于缓粘结剂存在粘滞力,引起张 拉过程中预应力损失偏大,当温度低于20℃进行预应力张拉时 粘滞力影响不容忽视,可通过提高张拉控制应力抵消粘滞力的影 响,在本规程第7.3节中有对应的持荷超张拉方法。 4.1.14预应力筋的长度会影响到预应力摩擦损失,当预应力筋

力 长度超过本条规定长度时,预应力摩擦损失过大,不能充分发挥 预应力筋的强度。如果开始设计时预应力筋长度没超过规定长 度,而由于施工措施不得不增加预应力筋长度时,应重新计算预 应力摩擦损失,调整预应力配筋。由于许多工程施工进度难以准 确预测,为了避免在低温下预应力张拉弓起过大的预应力损失 有条件的情况下两端均可采用张拉端形式,低温下可通过两端张 减小预应力损失,方便时也可采用电加热法在低温下进行 张拉。

4.2.1~4.2.8缓粘结预应力筋预应力损失值的计算原则和计算 公式都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十结构设计规范》CB50010的有 关规定执行。缓粘结预应力筋摩擦产生的预应力损失与有粘结预 应力筋和无粘结预应力筋有很大的不同,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和 外包护套之间有一层缓粘结剂,预应力钢绞线张拉过程中除了摩 擦损失外,还存在粘滞力的影响,见第2.1.10条条文说明。缓 粘结剂在冬季低温下黏度变大,张拉时粘滞力变大;缓粘结剂在 开始固化后,粘滞力也会变大。缓粘结预应力筋在张拉适用期张 拉时,粘滞力较小,因此,必须在张拉适用期内进行张拉。 表4.2.4中的摩擦系数是指张拉适用期内、常温下张拉时的 摩擦系数参考值。当因工程原因,必须在超过张拉适用期进行张 拉时,摩擦系数会有所增大,施工中应该注意。 粘滞力是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主要特点,根据试验研究, 当钢绞线在护套内滑动速度为u=l.Omm/s时,缓粘结剂初始黏

度为100Pa·s时,粘滞力与温度的关系见图1。由于粘滞力与 滑动速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控制张拉速度减小粘滞力影 响。从图1中可以看出,当温度为20℃以上时,粘滞力只有 .14kN/m,影响较小,5℃C以下影响较大。根据试验研究,确 定采用持荷超张拉方式减小粘滞力的影响,通过控制张拉速度减 小缓粘结钢绞线粘滞力的影响,张拉到1.05gcon,持荷一定时 间,然后锚固

图1不同温度下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粘滞力

4.3.1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在缓粘结剂完全固化前,预应力钢 绞线的拉力主要靠端部锚具施加,锚具失效,预应力钢绞线会缩 进并失去预应力。当缓粘结剂完全固化后,预应力仍然是端部锚 具施加的,如果一锚具失效,预应力会通过钢绞线与混凝士之 可一定距离的粘结传递,但是,锚具失效会影响到端部一定距离 为预应力天小,因此,锚固还是非常重要的,要保证锚固区耐火 极限。

4.3.1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在缓粘结剂完全固化前,预应力钢

重影响结构构件受力性能和耐久性,因此,应严格控制。本条氯 离子含量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92及美国AC 的有关规定给出的

5.1.1缓粘结预应力的特点是钢绞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要 在缓粘结剂固化后建立。可以根据施工工期确定缓粘结预应力钢 绞线的固化时间和相应的张拉适用期,并对张拉适用期留有一定 的富余量,如工期稍有拖延,也能满足张拉的要求。一般情况 下,固化时间为2年对应的张拉适用期约8个月,完全满足工程 张拉要求和投入使用的时间要求

5.1.2、5.1.3给出了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士结构按承载力极限状

5. 1. 2、5. 1. 3

态验算的统一公式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统一公式,后面章 节中极限状态验算只是结合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特点给出了缓粘结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验算,计算原理和计算公式都符合现行国家 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5.1.4本条避免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一旦开裂就破坏的脆

5.1.4本条避免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一旦开裂就破坏的脆 性破坏。

定要注意计算阶段和相应的预应力损失值,预加力阶段采用扣 除缓粘结预应力筋所占截面的净截面

配筋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于配有非预应力钢筋,预应力 对混凝土产生的压应力会减小,普通钢筋的存在会影响混凝土收 缩、徐变产生的预应力损失,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GB50010给出了计算方法

了防止张拉时混凝王强度还没有达到设计强度而产生开裂;另一 方面,张拉时使用荷载还没加上,防止使用荷载下混凝土受压区

可能由于预应力张拉产生的拉应力而导致混凝土开裂。另外,对 于预制的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吊装时应考虑动力冲击荷载 的影响

50010,主要是控制预拉区混凝土可能开裂的裂缝宽度,提高结 构耐久性。预拉区纵向普通钢筋的直径不宜大于14mm是指构 造用钢筋,当承载力需要时,直径可不受此限制。

5.2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

5.2.1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缓粘结剂固化前

5.2.1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缓粘结剂固化前,受力和无 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一样的,因此,专用粘合剂固化前进行 计算时可按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方法计算。本规程第 5.2.4条第5.2.9条的计算公式中,当按无粘结预应力计算 时,可以把公式中的fy换为opu。

50010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的有关 规定。

5.2.3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截面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按有 粘结预应力确定。

5.2.3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截面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按有

5.2.4~5.2.7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弯曲承载力计算

5. 2. 4~5. 2. 7

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给出,注 意当缓粘结剂没有完全固化时预应力筋的设计强度f应取pu。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计算,注意当缓粘结剂 完全固化时预应力筋的设计强度fpy应取pu。

5.2.11缓粘结预应力主要用在受构件,也可以用在受

件、受拉构件等。受压构件、受拉构件以及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计 算和疲劳验算,由于用的机会较少,规程没有专门给出计算公 式,可以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规 定的计算方法计算,注意当缓粘结剂没有完全固化时预应力筋的 设计强度f应取u。

5.3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5.3.1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有缓粘结剂和外包高密度聚乙烯护 套,与有粘结和无粘结预应力相比,其耐久性会有很好的改善 但是,由于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较少,因此,本 规程还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给 出裂缝控制的准则

5.3.2参考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出裂缝计算公式,在计算受拉区纵向受拉非预应力钢筋的等效直 径时:预应力筋按束计算其公称直径。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粘 结特性系数取0.4,比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0.5略低,是根据 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粘结锚固试验定量确定,并且也与环氧涂 层钢绞线的粘结特性系数0.4一致。 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与150mm混凝土试块之间粘结长度 75mm,采用C40混凝土,测得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 可达到20kN,滑移量在0.2mm时,粘结力达到10kN,说明缓 粘结预应力筋能有效和混凝土产生粘结力(图2)。另外,缓粘 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受弯试验也证明了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 裂缝分布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分布基本是一致的,试验 研究表明,环氧涂层钢筋混凝土的裂缝宽度略有增大,裂缝间距 增大约10%,因此,考虑粘结特性系数由有粘结的0.5降低头 .4,这也是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区别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 结构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士结构的重要标志之

图2粘结力与滑移量之间的关系

50010相关条文编写,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 挠度,主要取决于构件的刚度。假定在同号弯矩区段内的刚度相 等,并取该区段内最大弯矩处所对应的刚度,对于允许出现裂缝 的构件,它就是该区段内的最小刚度,这样计算是偏于安全的。 当支座截面刚度与跨中截面刚度之比在本规程规定的范围内时, 采用等刚度计算构件挠度,其误差一般不超过5%

5.3.6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白

采用在荷载标准组合计算的短期刚度值B,基础上考虑荷载长期 作用影响的方法。

5.3.7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B是按现行国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条款给出的。缓粘结剂

固化前,预应力筋能自由滑动,按现行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 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要求,在计算纵向受拉钢筋配筋 率时只考虑预应力筋截面积的0.3倍,固化后按有粘结考虑,考 慧预应力筋全部截面积。试验研究表明,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 构在缓粘结剂固化后受弯时的刚度与有粘结混凝土结构基本一 致,其他研究者对环氧涂层钢筋混凝土的试验研究也证实了环氧 涂层不影响结构的刚度

5.3.8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在使用阶段的反拱计

算短期反拱值,考虑预加力长期作用对反拱增大的影响系数取为 2.0。取2.0增大系数是近似考虑了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因 此,对长期反拱值,如有特殊要求或者要求非常严格时,可根据 混凝士收缩、徐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专门计算分析。

5.4.1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缓粘结剂固化后可以达到有 粘结预应力的受力效果,因此,可以按有粘结预应力的适用范围 来应用在抗震混凝土结构中。本条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对有粘结预应力的规定确定。

5.4.2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

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主要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的有关规定确定,并加人了预应力作用效应项,预应 力作用效应包括预加力产生的次内力。当预应力作用效应对构件 承载力有利时,预应力分项系数应取1.0,不利时应取1.2,是 会艺国中国处

环,延性破坏可以通过混凝土受压区高度来控制,因此,缓粘结 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也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规定给出了受压区高度限制

显的屈服点和很大的塑性变形,因此,对于参与抗震

王框架梁应采用部分预应力混凝王结构,并应控制非预应力筋的 配筋数量,本条规定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有关规定给出

筋,主要是考虑了地震的随机性,在计算中梁端不出现正弯矩或 出现很小的正弯矩,而实际中可能出现偏大的正弯矩,故在底部 钢筋用量上给出一定的储备,以免下部钢筋过早屈服拉断。本条 参照了国家现行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G3和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5.4.6预应力混凝土梁由于预应力作用,可以控制开裂

面刚度,预应力反拱也能抵消挠度,因此,截面高度可以追 低,设计成扁梁。扁梁太柔对抗震不利,本条参照现行行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规程》JG140的规定以及国 有关资料确定

国家现行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3和《混凝 王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缓粘结预应力筋由于 是单根布置,单根锚固,预应力筋和混凝土之间有较好的粘结性 能,因此用在板柱结构中比有粘结和无粘结都具有优势。有粘结 预应力必须采用扁管和扁锚体系:扁管灌浆不容易密实;但是板 注结构要求柱上板带要承受水平地震力产生的弯矩,无粘结预应 力尽管施工方便,但是预应力筋与混凝士之间没有粘结力,延性 销差:因此,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应用在板柱结构中具有技术 优势

6.1.1本条规定的跨高比是在总结国内近几年的工程经验,参 考现行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92 和《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规程》JGJ/T268的相关规定并借 鉴国外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的设计规定给出的,适合于采 用缓粘结预应力技术的一般民用建筑

6.2.1截面非预应力筋最小配筋量是为了控制混凝土开裂后裂 缝宽度,如果非预应力配筋太少,往往会形成集中裂缝,裂缝宽 度较大。此条参照现行国家行业标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技术规程》JGJ92的相关规定制定。 6.2.2一些屋面梁、吊车梁都是简支梁,梁端剪力较大而梁的 截面较小,预应力筋主要控制跨中开裂,到了梁端,预应力筋在 梁底作用已经不大,为了提高梁端截面的抗剪能力,可以弯曲设 置,从而有效减小梁端混凝土斜向主拉应力。 6.2.3本条主要是指下部构件刚度很大,几乎没有变形的情况。 6.2.4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锚固区在预应力筋张拉后容 易出现两类裂缝:一类是局部承压区承压板后面的纵向劈裂裂 逢;另一类是预应力束在构件端部偏心布置,偏心距较大时,在 构件端面附近产生较高的竖向拉应力,产生位于截面中部的纵向 水平端面裂缝。为了控制这两类裂缝产生,并保证预应力能可靠 传给混凝土构件,设置了预应力构件端部防裂构造钢筋,内容参 考了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6.2.4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锚固区在预应力筋张拉后容 易出现两类裂缝:一类是局部承压区承压板后面的纵向劈裂裂 缝;另一类是预应力束在构件端部偏心布置,偏心距较大时,在 沟件端面附近产生较高的竖向拉应力,产生位于截面中部的纵向 水平端面裂缝。为了控制这两类裂缝产生,并保证预应力能可靠 专给混凝土构件,设置了预应力构件端部防裂构造钢筋,内容参 考了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E亚洲科险

6.2.5当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端部局部凹进时,

凝土开裂,根据试验研究和工程经验,设置了构造钢筋。 考了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

考了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6.2.6预应力筋的锚固一般要避开梁柱节点,但是,在梁的边 跨,预应力筋必须锚固在梁柱节点的柱子内,或在柱子外加锚固 块,由于过了柱子的形心轴后没有另一侧的混凝士梁,梁柱节点 承受反复荷载的混凝土主要集中在有梁的一侧,因此,预应力筋 可以在过柱子形心轴后一定距离锚固。本条参考了普通钢筋的锚 固长度要求,并考虑预应力筋端部有承压板,预应力筋通过承压 板将预加力压在混凝士上等因素,最终确定过中心线的距离。 6.2.7此条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制定,只是在计算缓粘结预应力束等效孔道直径时没有直 接按钢绞线裸线直径15.20mm计算,而是考虑厂专用粘合剂与折 套厚度,取考虑护套影响的单根缓粘结钢绞线公称直径20.0mm。 6.2.8预应力在曲率半径较小的部位,会产生径向平衡荷载 曲率半径越小,等效荷载越大,当等效荷载过天时会引起混凝士 崩裂,此条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50010有关规定制定 6.2.9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要与周圈的混凝土产生粘结锚固效 果,预应力束应该有足够的净距来保证,此条参照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关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波纹 管之间的间距制定。由于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成束布筋时没有波 纹管,根据缓粘结钢绞线成束构造的特点,采用了预应力束的等 效孔道直径,等效孔道直径见本规程第6.2.7条。 6.2.10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士框架梁经常会遇到横向开孔的情 况,开孔天小及位置规定参照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士结 构技术规程》JG3的规定制定。对于非框架预应力混凝土梁横 向开洞,也可参照本条执行。

6.2.6预应力筋的锚固一般要避开梁柱节点,但是,在

跨,预应力筋必须锚固在梁柱节点的柱子内,或在柱子外加锚固 块,由于过了柱子的形心轴后没有另一侧的混凝土梁,梁柱节点 承受反复荷载的混凝土主要集中在有梁的一侧,因此,预应力筋 可以在过柱子形心轴后一定距离锚固。本条参考了普通钢筋的锚 固长度要求,并考虑预应力筋端部有承压板,预应力筋通过承压 板将预加力压在混凝土上等因素,最终确定过中心线的距离

6.2.7此条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50010制定,只是在计算缓粘结预应力束等效孔道直径时没有直 接按钢绞线裸线直径15.20mm计算,而是考虑了专用粘合剂与扩 套厚度,取考虑护套影响的单根缓粘结钢绞线公称直径20.0mm。 5.2.8预应力在曲率半径较小的部位,会产生径向平衡荷载 曲率半径越小,等效荷载越天,当等效荷载过天时会引起混凝士 崩裂,此条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 50010有关规定制定。 5.2.9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要与周圈的混凝土产生粘结锚固效 果,预应力束应该有足够的净距来保证,此条参照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关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波纹

010制定,只是在计算缓粘结预应力束等效孔道直径时没有 安钢绞线裸线直径15.20mm计算,而是考虑了专用粘合剂 厚度,取考虑护套影响的单根缓粘结钢绞线公称直径20.0mr

率半径越小,等效荷载越大,当等效荷载过大时会引起混溪 裂,此条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010有关规定制定

6.2.9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要与周圈的混凝土产生粘结

果,预应力束应该有足够的净距来保证,此条参照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关于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波纹 管之间的间距制定。由于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成束布筋时没有波 纹管,根据缓粘结钢绞线成束构造的特点,采用了预应力束的等 效孔道直径,等效孔道直径见本规程第6.2.7条

开孔大小及位置规定参照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 技术规程》JGJ3的规定制定。对于非框架预应力混凝土梁 开洞,也可参照本条执行。

3.1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单向板的构造参考了国家现行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支术规程》JG厂92的规定制定。 6.3.3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中预应力筋宜单根布置,但是对 于密肋板或者是混凝土空心楼板,会采用集中布束,本条对集中 布束的间距和每束的预应力筋根数给出了规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技术规程》JGJ92的规定制定。

6.4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双向板

6.4.1~6.4.6板柱结构中预应力混凝土平板采用缓粘结预应力 配筋比有粘结预应力配筋施工更方便;另外,由于板柱结构柱上 板带参与抵抗水平地震力,因此,缓粘结预应力配筋比无粘结预 应力配筋更适合板柱结构。本节的配筋原则和构造参照了国家现 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无粘结预应力混 凝土结构技术规程》IGI92的相关规定,

7.1.1~7.1.5缓粘结预应力施工准备中最重要的是第7.1.2 条,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确定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生产时间以 及张拉适用期。温度高,缓粘结剂的固化速度加快,因此,缓粘 结预应力钢绞线的储存和运输也要注意防止高温和暴晒,以免影 响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适用期和固化时间。 7.2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安装和混凝土浇筑 7.2.1~7.2.4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安装与无粘结预应力钢绞 线的安装基本相同,安装过程中应防止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外包 护套破损后缓粘结剂滴漏,缓粘结剂流出后会在护套内形成空 隙,影响粘结性能。实践证明,缓粘结剂的流尚性比无粘结预应 力钢绞线所用防腐油脂的流尚性好得多,如采取措施不当,缓粘 结剂很容易从下端口流出。根据工程经验,一般的胶带缠绕不能 彻底阻止专用粘合剂的滴漏,采用热熔胶棒修补效果较好。

7.1.1~7.1.5缓粘结预应力施工准备中最重要的是第7.1.2 条,根据工程的施工进度确定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生产时间以 及张拉适用期。温度高,缓粘结剂的固化速度加快,因此,缓粘 结预应力钢绞线的储存和运输也要注意防止高温和暴晒,以免影 响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适用期和固化时间

7.2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安装和混凝土浇筑

7.2.1~7.2.4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安装与无粘结预应力钢绞 线的安装基本相同,安装过程中应防止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外包 护套破损后缓粘结剂滴漏,缓粘结剂流出后会在护套内形成空 隙,影响粘结性能。实践证明,缓粘结剂的流尚性比无粘结预应 力钢绞线所用防腐油脂的流尚性好得多,如采取措施不当,缓粘 结剂很容易从下端口流出。根据工程经验,一般的胶带缠绕不能 彻底阻止专用粘合剂的滴漏,采用热熔胶棒修补效果较好。

7.3缓粘结预应力筋的张拉

定的黏性,固化后具有很高的强度。缓粘结剂的黏度与温度具 有直接关系,当温度高于20℃时,缓粘结剂的黏度较小,基本 不影响张拉时预应力损失,当温度低于20℃时黏度变大,摩擦 损失因缓粘结剂黏度增大而增大,如果按有粘结预应力和无粘结 预应力张拉方法,低温下会由于黏度而造成摩擦损失增大,试验 和工程实践表明,通过持荷超张拉可以基本消除由于缓粘结剂黏 度对摩擦损失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的建

立,确保达到原结构设计的有效预应力值,保证结构安全,要求 在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应采用持荷超张拉方式,并注意预应 力筋伸长值能满足设计要求

甘肃省市政工程预算定额2018 第十册 措施项目7.3.5本规程第7.3.4条规定在等于或低于20℃进

拉时应采用持荷超张拉方式,根据试验研究和现场测试,当缓粘 吉剂初始黏度为100Pa·S时,采用表7.3.5所列的持荷时间就 能基本消除粘滞力影响。有关粘滞力及试验资料见第2.1.10条 和第4.2节条文说明。

持荷4分钟以上,影响张拉速度,如果工程中一定要张拉,可以 通过电加热措施对钢绞线加热到10℃以上进行张拉,该方法已 经在工程中使用

7.3.8过去预应力筋实测伸长值都是量测从1

到最大张拉力之间的伸长值,按线性推算前10%张拉控制应力 的伸长值,得到总伸长值。对于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由于 开始张拉时缓粘结剂黏度较大,伸长并不能按线性推算,因此采 用了量测张拉前后预应力筋露出部分长度的方法,并考虑锚具回 宿值的影响。对于两端张拉或一端张拉另一端用夹片锚外露的预 应力筋,应测量两端外露预应力筋长度变化,因为一端张拉,另 端会产生向内的滑动,只测量一端变形会使测量值偏大。

7.4.1~7.4.3给出了验收的依据和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分项工 程的检验批划分方法。参照了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士结构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相关要求

7. 4. 1~7. 4. 3

由于缓粘结剂的黏度影响预应力筋张拉的摩擦损失,而黏度 又与构件温度、张拉速度有关,不同温度可以通过不同的持荷时 间消除缓粘结粘滞力的影响,因此,表A.0.2比一般的预应力 张拉记录增加了温度和持荷时间。

TB 10180-2016 铁路防雷及接地工程技术规范(2016-07-01开始实施)统一书号:15112:30079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