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JG 97-2021 绿色校园设计标准.pdf质,传达一种文脉气息,给学生以激励、思考。 5.3.2视觉设计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均非常重要,在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室内外 设计中,充分考虑他们的视觉感知特点,在大厅、活动空间根据中、小学生的心 理需求和心理特点,采用一些积极的视觉设计或视觉元素,可提升室内舒适性与 愉悦感。 通过鲜明的色彩设计,营造易辨识的中、小学生室内外活动空间,提升中, 小学生对不同空间的认知与识别。 本条强调对中、小学生心理与生理的人文关怀与人性化设计
通过鲜明的色彩设计,营造易辨识的中、小学生室内外活动空间,提升中, 小学生对不同空间的认知与识别。 本条强调对中、小学生心理与生理的人文关怀与人性化设计。 5.3.3为丰富校园的学习环境,增强校园公共空间的营造,使公共空间更加丰富 具有识别性,需在公共空间增加设计元素,包含:在公共空间采用一些特定的标 识和标牌做空间导向;用特定的图案和色彩表达塑造空间;陈列艺术展品和雕塑 等。 预留建安成本的1%以上(不超过100方元)作为公共空间的打造,增强在 公共空间的营造 学校需建设展示区,作为校园交流和学习,展览区可为公共长廊、展示厅 展示墙等。
还包括在全体师生中倡导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不同 于常规的课堂教学,绿色校园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其显性的表现形式多 种多样,比如学校通过校园网、校报、黑板报、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广播、 闭路电视等载体宣传创建绿色校园的理念和措施,展示绿色教育的实践成果;通 过修建小型的、示范性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装置,或雨水收集和中水利用设施等, 让师生感受绿色环保的理念和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主体结构设计与鉴定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要求DB44/T 1498-2014 电气设备用双层固定电容器(超级电容器) 第1部分:通用规范.pdf,包括但不限于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GB5001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木结构设计标准》GB 5000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 及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等;同时,建筑运行期 内可能出现地基不均匀沉降、混凝土碳化导致的钢筋锈蚀等影响主体结构安全的 问题,应定期对主体结构进行检查、维护与管理。 6.1.2绿色建筑结构设计首先应设定正确合理的抗震性能能目标,在此基础上从 体系、材料、构件三个方面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安全合理、资源消耗少、环境影 响小。 6.1.3建筑结构选型应该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要求,且应考虑 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性、经济性。不应选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且应通过结 构规则性计算判定建筑结构安全性能。 6.1.4参考现行国家标准《住宅部品术语》GB/T22633,本条所述建筑部品是指 按照一定的边界条件和配套技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一产品或复合产品组装 而成,构成建基一部位中的一 个能电 能满足该部食一顶减考儿顶动能更
体系、材料、构件三个方面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安全合理、资源消耗少、环境影 响小。 6.1.3建筑结构选型应该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要求,且应考虑 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性、经济性。不应选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且应通过结 构规则性计算判定建筑结构安全性能。
6.1.3建筑结构选型应该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要求,且应考虑 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性、经济性。不应选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体系,且应通过结 构规则性计算判定建筑结构安全性能
按照一定的边界条件和配套技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一产品或复合产品组装 而成,构成建筑某一部位中的一个功能单元,能满足该部位一项或者几项功能要 求的产品。建筑部品类别包括屋顶、墙体、楼板、门窗、隔墙、卫生间、厨房, 阳台、楼梯、储柜等。 建筑部品、装饰构件、设备装置等与建筑主体结构采用机械固定、焊接、预 理等牢固性构件连接方式或一体化建造方式,防止由于个别构件破坏引起其附近 构件的破坏,造成连续性破坏或倒塌。以膨胀螺栓、捆绑、支架等连接或安装方 式均不能视为一体化措施。
6.1.5预拌混凝土性能稳定,易于保证工程质量,且还能减少施工现场
粉尘,减少材料损耗,保护环境。预拌砂浆包括湿拌砂浆和干混砂浆,同样具有 保证质量,减少现场噪声和粉尘的环境效果
6.2.1建筑上部结构、地下结构、地基基础三者协同分析是保证结构安全合理 优化布置及截面、降低材料用量的有效手段。 6.2.2根据沿海地区的工程经验,一般桩长大于20m时,底及桩侧注浆可有 效提高桩基承载力1.4倍~1.8倍,可以大幅降低材料用量;抗浮桩可只采用桩侧 后注浆。
6.2.3合理选用建筑结构材料,可减小构件
本条中建筑结构材料主要指高强度钢筋、高强度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楼板 预制构件应用混凝土、高强钢材。高强度钢筋包括400MPa级及以上受力普通 钢筋,高强混凝土包括C50及以上混凝土,高强度钢材包括Q345级以上高强 钢材。采用混合结构时,考虑混凝土、钢的组合作用优化结构设计,可达到较好 的节材效果。 材料用量比例应按以下规则进行计算。 1对于混凝土结构,需计算高强度钢筋比例、高强混凝土比例、预应力混 凝土梁板面积比例、地上部分预制构件应用混凝土比例。计算预制构件混凝土体 识时,无竖向立杆支撑叠合楼盖的现浇混凝土部分可按预制构件考虑,预制剪力 墙的边缘构件现浇部分可按预制构件考虑,叠合剪力墙的现浇混凝土部分可按 0.8倍折算为预制构件,模壳墙的现浇混凝土部分可按0.5倍折算为预制构件: 2对于钢结构,需计算高强钢材比例、螺栓连接节点数量比例: 3对于混合结构,除计算以上材料之外,还需计算建筑结构比例
6.3改造、扩建建筑结构设计
6.3.1改扩建建筑应尽量考虑利用原有的建筑结构,做到物尽其用,根据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的要求,进行结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等结构可靠性评定。根
结构可靠性评定要求,采取必要的加固、维护处理措施后,按评估使用年限继续 使用。 6.3.2校园建筑改建、扩建,包括建筑功能改变、建筑加层或平面加大等。某些 情况下,采用结构体系加固方案,如增设剪力墙(或支撑)将纯框架结构改造成框 剪(支撑)结构;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技术提高结构抗震能力等;可减少构件加固 的数量,减少材料消耗及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结构构件的加固方法较多,对需要加固的结构构件,在保证安全性及耐 久性的前提下,应采用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及保护环境的加固方案及技术。
结构可靠性评定要求,采取必要的加固、维护处理措施后,按评估使用年限继续 使用
.1.1根据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测试数据,目前室内环境空气中以化学系污染最 为严重,在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中,TVOC、甲醛气体污染严重,同时部分人员 密集区域由于新风量不足而造成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标。通过调查,造成 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有毒有害气体(氨气污染除外)主要是通过装饰装修工 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家具等释放出的。其中,机拼细木工板(大芯 )、三合板、复合木地板、密度板等板材类,内墙涂料、油漆等涂料类,各种 粘合剂均释放出甲醛气体,非甲烷类挥发有机气体,是造成室内环境空气污染的 主要污染源。室内装修设计时应少用人造板材、胶粘剂、壁纸、化纤地毯等,禁 上使用无合格报告的人造板材、劣质胶水等不合格产品,尽量不使用添加甲醛树 脂的木质和家用纤维产品。 因使用的施工建材、施工辅助材料以及施工工艺不合规范,造成建筑建成后 室内环境长期污染难以消除的问题,以及对施工人员健康产生危害的问题,是目 前较为普遍的问题。为杜绝此类问题,必须严格按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 染控制规范》GB50325、《室内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GB18580~GB 8588等的规定,选用施工材料及辅助材料,鼓励选用更绿色、健康的材料,鼓 励改进施工工艺。 后期采购的活动家具需同时遵守相关环保规范要求执行。 目前采用的有关建筑材料的放射性和有害物质主要现行国家标准有: 1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 2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 3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木器涂料中有害物限量》GB18581; 4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2; 5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3; 6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4; 7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5: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6; 9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用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释放限 量》GB18587; 10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混凝土外加剂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 1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 7.1.2 《中小学设计规范》GB50099第9.1.4条: 学校设计中必须对建筑及室内装修所采用的建材、产品、部品进行严格择定 避免对校内空气造成污染,同时在设计文件中需对装饰装修材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满足相关标准的规定进行说明。 装修材料包括室内涂料、壁纸、陶瓷砖、人造板、木地板、防水与密封材料 等,必须满足相应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如现行国家标准《绿色产品评价涂料》 GB/T35602、《绿色产品评价纸和纸制品》GB/T35613、《绿色产品评价陶瓷砖 (板)》GB/T35610、《绿色产品评价人造板和木质地板》GB/T35601、《绿色 产品评价防水与密封材料》GB/T35609等对产品中有害物质种类及限量进行了 严格、明确的规定。装修材料中甲醛、苯、氨等有害物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建筑材料 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和《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 等标准的要求。其他装饰装修材料,其有害物质限量同样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7.1.3学校建筑设置大量的纯装饰性构件,不符合绿色建筑节约资源的要求。而 通过使用装饰和功能一体化构件,利用功能构件作为建筑造型的语言,可以在满 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既表达美学效果,并节约资源。对于不具备遮阳、导光、导 风、载物、辅助绿化等作用的飘板、格栅、构架和塔、球、曲面等装饰性构件 应对其造价进行控制
8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6; 9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用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释放限 量》GB18587; 10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混凝土外加剂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 1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
7.1.2《中小学设计规范》GB50099第9
7.2.1首先,建筑中可再循环材料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使用的材料本身就是可 再循环材料;二是建筑拆除时能够被再循环利用的材料。钢材、铜材等金属材料
求材料优异的使用性能外,还要注意材料运输过程中是否节能和环保,因此应充 分了解当地建筑材料的生产和供应的有关信息,以便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尽可能实 现就地取材,减少材料运输过程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7.2.2第1款,建筑使用功能可变是指外部围护结构或内部空间、组合单元或建 筑整体可根据建筑功能的需求而变动、更新。根据变形部位,可以分为内部空间 可变、外部形态可变、可重组式可变、柔性结构可变及其他变形五种类型。灵活 多变设置教室与实验室空间,预留改造调整余地,预留适应学科调整以及实施“走 班制"的发展空间;根据使用需求设置公共空间,充分考虑学生行为及发展改造 需求,提高空间利用率,鼓励公共空间多功能复合使用。 第2款,可移动控制主要指灵活分散的控制措施、可移动的人机控制界面 分散独立的控制方式等。灵活分散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采用无线信息采集传感器 如无线温湿度、照度、人员感应传感器等;可移动的人机控制界面主要包括无线 开关、红外遥控器、手机APP等智能终端设备;分散独立的控制方式主要包括 采用分布式计算单元、数字寻址控制、POE供电等适应空间可变的控制装置或 空制方式。另外,对于用电安全性和供电质量要求高、直流用电负载大,以及光 伏、蓄电等分布式电源占比高的建筑,宜考虑直流供电系统。 第3款,根据现行行业标准《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JGJ398的规定, 管线分离是指建筑结构体中不理设设备及管线,将设备及管线与建筑结构体相分 离的方式。管线与结构、墙体的寿命不同,给建筑全寿命期的使用和维护带来了 很大的困难。建筑结构与设备管线分离设计,可有利于建筑的长寿化。建筑结构 不仅仅指建筑主体结构,还包括外围护结构和公共管井等可保持长久不变的部分 建筑结构与设备管线分离设计便于设备管线维护更新,可保证建筑能够较为便捷 也进行管线改造与更换,从而达到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目的。装配式建筑采用SI 体系,即支撑体S(Skeleton)和填充体I(Infill)相分离的建筑体系,可认为实 广建主休结构与建箱设冬管线分离
7.2.3建筑物碳排放计算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计算对象,并覆盖建筑全寿命
期,应包含《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06和中国《2005年国家温室气体 清单》中列出的各类温室气体。建筑碳排放计算分析包括建筑固有的碳排放量和
标准运行工况下的碳排放量。在设计阶段主要分析建筑的固有碳排放量,可以使 用建筑能耗模拟计算的结果进行碳排放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可参考《建筑碳排放 计算标准》GB/T51366。
7.3.1近年因装饰装修脱落导致人员伤亡事故屡见不鲜,如吊链或连接件锈蚀导 致吊灯掉落、吊顶脱落、外墙瓷砖脱落等等。装饰装修设计与施工阶段,安全性 及耐久性问题常被忽略。因此本条要求室内外装饰装修应满足安全性、耐久性要 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住宅室内 装修设计规范》JGJ367、《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以及相 关施工标准的规定。承重材料的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并经检测验证。装饰 构件之间以及装饰构件与建筑墙体、楼板等构件之间的连接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 要求,连接牢固。 7.3.2活动配件指建筑的各种五金配件、管道阀门、开关龙头等,考虑选用长寿 命的优质产品,且构造上易于更换。同时还应考虑为维护、更换操作提供方便条 件。部分常见的耐腐蚀、抗老化、耐久性能好的部品部件见表7.3.2。
7.3.2活动配件指建筑的各种五金配件、管道阀门、开关龙头等,考虑选用长寿 命的优质产品,且构造上易于更换。同时还应考虑为维护、更换操作提供方便条 件。部分常见的耐腐蚀、抗老化、耐久性能好的部品部件见表7.3.2
耐久性等特性论证后可替代管材,
抗裂性能等耐久性指标提出合理要求的混凝土。其各项性能的检测与试验应按现 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 定执行,测试结果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的 规定进行性能等级划分。 第2款,耐候结构钢是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耐候结构钢》GB/T4171要求 的钢材;耐候型防腐涂料是指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用钢结构防腐涂料》JG/T 224的II型面漆和长效型底漆。 第3款,根据国家标准《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26,多高层 木结构建筑采用的结构木材可分为方木、原木、规格材、层板胶合木、正交胶合 木、结构复合木材、木基结构板材以及其他结构用锯材,其材质等级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标准》GB50005的有关规定。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木结 构设计标准》GB50005,所有在室外使用或与土壤直接接触的木构件,应采用防 窝木材。在不直接接触土壤的情况下,可采用其他耐久木材或耐久木制品。 7.3.4功能性建材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利于环境保护或有益于人体健康功能的 对地球环境负荷相对较小的建筑材料。它的主要特征是:①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净 化、治理、修复环境的功能;②在其使用过程中不形成二次污染;③其本身易于 回收或再生。此类产品具有多种功能,如防腐、防蛀、防霉、除臭、隔热、调湿、 抗菌、防射线、抗静电等,甚至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例如:抗菌材料、空 气净化材料、保健功能材料、电磁波防护材料等。 1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的热舒适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能耗也相应随之增大 造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为达到舒适和节能的双赢,人们正进行着积极的探索 如:在建筑围护结构中加入相变储能构件,提供了一种改善室内热舒适性、降低 能耗和缓解对大气环境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2建筑物的地下室和不设地下室的首层地面因直接与地基相连,故在春天 或雨季时常常“回潮”。在我国南方和沿海地区,建筑物的防潮问题尤为突出,若 不采取有效的防潮措施,建筑材料很容易霉变。在通风不畅的情况下易产生霉菌 影响室内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受到较大的影响。根据不同的 需要,防潮材料的种类有很多,如:防潮石膏墙体材料、聚乙烯薄膜、烧结灰
砖等。 3鼓励采用具有自洁功能的建筑材料。近年来各种新型表面自洁材料相继 间世,应用较多的有表面自洁玻璃、表面自洁陶瓷洁具、表面自洁型涂料等。它 们的使用可提高表面抗污能力,减少清洁建材表面污染带来的浪费,达到节能和 环保的目的。 4室内空气中甲醛、苯、甲苯、有机挥发物、人造矿物纤维是危害人体健 康的主要污染物。为积极提供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环境,鼓励选用具有改善居室生 态环境和保健功能的建筑材料。现在国内开发了很多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及人体 健康的材料,如:防腐、防蛀、防霉、除臭、隔热、调湿、抗菌、防射线、抗静 电等功能的多功能材料。这些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为营造良好室内环境提供了新的 途径。 7.3.5为了保持建筑物的风格、视觉效果和人居环境,装饰装修材料在一定使用 年限后会进行更新替换。如果使用易沾污、难维护及耐久性差的装饰装修材料或 做法,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筑物的维护成本,且施工也会带来有毒有害物质 的排放、粉尘及噪音等问题。对采用耐久性好的装饰装修材料评价内容详见表 7.3.5
表7.3.5采用耐久性好的装饰装修材料评价内容
7.3.6计算机教室是校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重要场所,又是容易产生静电的
章机教室是校园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 要场听 文是容易产生静电的 加存在潮湿的环培也容易造成由源短路,因此不得采用无出静由
能的木地板和塑料地板。 7.3.7地面层有害物质含量应满足《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质量控制标准》 SJG29的规定限值;
注:来源于《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质量控制标准》SJG29
括:储水设施分格、保证设施内水流通畅、检查口(人孔)加锁、溢流管及通气管口 采取防止生物进入的措施等。
8.1.5现代化的建筑给排水管线繁多,如果没有清晰的标识,难免在施工或日常 维护、维修时发生误接的情况,造成误饮误用,给用户带来健康隐患。因此对各 类给排水管道和设备应设置明确、清晰的标识。 目前建筑行业有关部门仅对管道标记的颜色进行了规定,尚未制定统一的民 用建筑管道标识标准图集。建筑内给排水管道及设备的标识设置可参考现行国家 标准《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建筑给水排 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中的相关要求。 8.1.6合理控制校园场地内地表水水质,地表水质量应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至 少满足IV类水质标准要求。应从校园总体规划上采取合理布局周边工业用地, 严格控制污染源,加强监测等方法保护地表水。 本条文中功能区最低水质指标以规划区域内河道、湖泊等地表水体最低等级 为准,
8.1.7绿化灌溉应采用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90%以上的绿化面
效节水灌溉方式或节水控制措施;或50%以上的绿化面积种植无须永久灌溉植物 且其余部分采用节水灌溉方式。同时还可采用土壤湿度传感器或雨天自动关闭等 节水控制方式。采用再生水灌溉时,因水中微生物在空气中极易传播,应避免采 用喷灌方式。无需永久灌溉植物仅在生根时需进行人工灌溉,因而不需设置永久 的灌溉系统,但临时灌溉系统应在安装后一年之内移走
8.2.1按使用途或管理单元情况,对不同户的水分别设置计量装置,统计用水量 并据此施行收费以实现“用者付费”,达到鼓励行为节水的目的,同时还可通过统 计各种用途量和分析渗漏实现持续改进。各管理单元可以根据用水计量情况,对 不同管理单元进行节水绩效考核,促进行为节水; 用水器具给水额定流量是为满足使用要求,用水器具给水配件出口在单位时 间内流出的规定出水量。流出水头是保证给水配件流出额定流量,在阀前所需的
水压。给水配件阀前压力大于流出水头,给水配件在单位时间内的出水量超过额 定流量的现象,称超压出流现象;该流量与额定流量的差值,为超压出流量。给 水配件超压出流,不但会破坏给水系统中水量的正常分配,对用水工况产生不良 的影响,同时因超压出流量未产生使用效益,为无效用水量,即浪费的水量。因 它在使用过程中流失,不易被人们察觉和认识,属于“隐形水量浪费,应引起足 够的重视。给水系统设计时应采取措施控制超压出流现象,应合理进行压力分区, 并适当地采取减压措施,避免造成浪费。当选用了恒定出流的水器具时,该部分 管线工作压力满足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即可。当建筑因功能需要,选用特殊水压 要求的用水器具时,可根据产品要求采用适当的工作压力,但应选用用水效率高 的产品,并在说明中做相应描述。 8.2.2第1款采用远传计量系统对各类用水进行计量,可准确掌握项目用水现状 如水系管网分布情况,各类用水设备、设施、仪器、仪表分布及运转状态,用水 总量和各用水单元之间的定量关系,找出薄弱环节和节水潜力,制定出切实可行 的节水管理措施和规划 第2款远传水表可以实时的将用水量数据上传给管理系统。远传水表应根据 水平衡测试的要求分级安装。物业管理方应通过远传水表的数据进行管道漏损情 况检测,随时了解管道漏损情况,及时查找漏损点并进行整改。 第3款对建筑内各类水质实施在线监测,能够帮助物业管理部门随时掌握水 质指标状况,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变化并采取有效措施。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应有报 警记录功能,其存储介质和数据库应能记录连续一年以上的运行数据,且能随时 供用户查询。水质监测的关键性位置和代表性测点包括:水源、水处理设施出水 及最不利用水点。 第3款中提及的各类供水系统,只要建筑中设有,均需设置在线监测系统 且至少对浊度、余氯、pH值、电导率(TDS)指标进行监测。管道直饮水可不 监测浊度、余氯。对终端直饮水设备没有在线监测的要求。 第4款深圳已建有建筑能耗数据中心,鼓励新建校园建筑设置能耗远程监测 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并与城市能耗数据中心进行联网。
稳定热水需求的校园建筑而言更是如此。直接电加热作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 源不符合“高质高用”的原则,会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应避免采用。鼓励采用 市政热网、热泵、空调余热、其他废热等节能方式供应生活热水,或作为生活热 水预热热源,可降低能源的消耗,同样也能够提高生活热水系统的用能效果。 8.2.4当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时,应综合考虑场地环境、用水量及水电配备条件 等情况,合流配置其辅助加热系统使其确实达到节能效果;根据建筑物的使用需 求及集热器与储水箱的安装位置等因素确定太阳能热水系统形式,并应符合《民 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GB50364、《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 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GB/T18713中有关系统设计的规定。 8.2.5空气源热泵机组较适用于夏季和过渡季节总时间长的深圳地区。一般用于 公共建筑生活热水的空气源热泵热水机型大于10kW,故规定制热量大于10kW 的热泵热水机在名义制热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应满足《热泵热水机(器)能效限 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9541中能效等级2级要求(详见表8.2.4)。选用空 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制备生活热水时应注意热水出水温度,在节能设计的同时还要 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对生活热水的卫生要求。一般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热水出水温 度低于60℃C,为避免热水管网中滋生细菌,需要采取措施抑制细菌繁殖。如定 期每隔1周~2周采用65℃C的热水供水一天,抑制细菌繁殖生长,但必须有用水
表8.2.5热泵热水机性能系数(COP)(W/W)
8.3.1绿色建筑鼓励选用更高节水性能的节水器具。目前我国已对部分用水器具 的用水效率制定了相关标准,如:国家标准《水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 级》GB25501、 《坐便器水效限定值及水效等级》GB25502,《小便器用水效
9.1.1《中小学设计规范》GB50099中对室内空气质量、新风量、换气次数都
9.1.1《中小学设计规范》GB50099中对室内空气质量、新风量、换气次数都
9.1.1《中小学设计规范》GB50099中对室内空气质量、新风量、换气次数都 有相应的条文规定,绿色校园建筑要求必须满足相关条文的规定
高密人群建筑每人所需最小新风量m3/(h:人)
9.1.2采用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其房间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是室内热环境 的重要指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中的有关规定,见表9.1.2
9.1.2采用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其房间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是室内热环境 的重要指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736中的有关规定,见表9.1.2
表9.1.2人员长期逗留区域空调室内设计参数
9.2.1根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和《深圳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规范》SJG44,对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 (COP)、名义制冷量大于7100W、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 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的能效比(EER)、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 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直燃型漠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的性能参 数均提出了要求。对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和《深圳市公共建 筑节能设计规范》SJG44中未予规定的情况,例如分体空调器、燃气热水炉等 其他设备可以采用《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2021.3、《转 速可控型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5、《家用燃气 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665等现行有关国 家标准中的节能评价值作为设计依据。若冷热源机组位于由第三方建设和管理的
集中能源站内,此条不再适用
:数据源于《深圳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
注:数据源于《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
9.2.2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或闭式冷却塔的喷淋水系统可设置水处理装置和
2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或闭式冷却塔的喷淋水系统可设置水处理装置和化 药装置改善水质,减少排污耗水量。可采取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管或平衡
水箱等方式,相对加大冷却塔集水盘浮球阀至溢流口段的容积,避免停泵时的泄 水和启泵时的补水浪费。本条中的“无蒸发耗水量的冷却技术”包括采用分体空调、 风冷式冷水机组、风冷式多联机、地源热泵、干式运行的闭式冷却塔等
9.3.1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耗电输冷(热)比反映了空调水系统中循环水泵 的耗电与建筑冷热负荷的关系,对此值进行限制是为了保证水泵的选择在合理的 范围,以降低空调水系统输配能耗。空调冷热水系统耗电输冷(热)比的计算应 符合《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中8.5.12条规定 9.3.2限定空调风系统、通风系统等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Ws的目的是要求 设计师对常规的空调、通风系统的管道系统在设计工况下的阻力进行一定的限制 司时选择高效的风机,以降低空调风系统输配能耗。《深圳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 规范》SJG44对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限值要求具体如下表:
表9.3.2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Ws[W/(m3/h)
9.3.3当室外空气熔值低于室内空气熔值时,有时可通过利用新风消除室内热湿 负荷。在过渡季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应优先考虑为实现利用室外新风消除室内热 湿负荷创造必要条件,设计时必须认真考虑新风取风口和新风管所需的截面积, 妥善安排好排风出路,排风量的变化能够适应新风量的改变从而维持房间的空气 平衡,实现在过渡季利用新风消除室内热湿负荷,同时改善室内空气品质
9.4.1对于采用集中空调的房间,应通过合理优化室内气流组织设计,使得人工 冷热源热湿环境整体评价指标包括预计平均热感觉指标(PMV)和预计不满意者
的百分数(PPD)满足《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的规定。依 据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GB/T50785,室内人工冷热源热 湿环境整体评价指标如表9.4.1所示。
表9.4.1整体评价指标
9.4.2对于设置集中通风空调系统的学校建筑,新风量并非是随着室内人数的变 化而进行调节的。对于室内人员密度较高、门启闭次数不多、人员来去流量比较 集中的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可能会瞬时较高。 由于二氧化碳检测技术比较成熟且使用方便,在人员密度较高且随时间变化 的区域,设计和安装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采用二氧化碳浓度作为控制指标 实时监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并与通风系统联动,既可以保证室内的新风量需求和 室内空气质量,文可实现建筑节能。 对于保证长期居住或停留,人体健康不受危害的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 限值标准,国家标准《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17094中规定,室 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值为不大于0.10%(2000mg/m3)。二氧化碳浓度传感 器监测到二氧化碳浓度超过设定值(如1800mg/m3)时,进行报警,同时自动启 动送排风系统。相对于二氧化碳检测技术,氨、甲醛、苯、可吸入颗粒物、总挥 发性有机物等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监测比较复杂,使用不方便,有些简便方法不成 熟,受环境条件变化影响大。因此,本条要求对甲醛等空气污染物,实现超标实 时报警。超标报警的浓度限值可以依据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 规定。
9.5.1空调系统的节能可结合使用和运行的实际情况,采用模糊调节、预测调节 等智能型控制方案。同时由于机电系统运行维护单位的技术水平、管理经验不一
不应一味强调自动控制运行。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气候条件和特点、设 备系统的形式采取因地制宜的控制策略,不断总结和完善运行措施,逐步取得节 能效果。
股地市制直的控市集略,升断结和元普指地,, 能效果。 9.5.2设置能量计量装置不仅有利于管理与收费,用户也能及时了解和分析用能 情况,加强管理,提高节能意识和节能的积极性,自觉采取节能措施。当系统负 担有多栋建筑时,应针对每栋建筑设置能量计量装置。同时,为了加强对系统的 运行管理,要求在能源站房(如冷冻机房等)应同样设置能量计量装置。但如果空 调系统只是负担一栋独立的建筑,则能量计量装置可以只设于能源站房内。当实 际情况要求并且具备相应的条件时,推荐按不同楼层、不同室内区域、不同用户 或房间设置冷、热量计量装置的做法
10.3.1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了教育建筑各类房目 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分为“现行值”和“目标值”,其中“现行值”是新建建筑 必须满足的最低要求,“目标值”要求更高。由于节能型照明产品的不断更新升级, 以及建设方及使用方节能意识的增强,绿色校园建筑主要功能房间均应按目标值 进行设定,
表10.3.1教育建筑照明功率密度限值
注:数据源自《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10.3.2选择高效照明光源,不仅能在保证适当照明水平及照明质量时降低能耗, 而且还减少夏季空调冷负荷,从而进一步达到节能的目的, 10.3.3公区、走廊、楼梯间、车库等的分区:作息差异一般指日常工作时间、 值班时间等的不同。对于公共区域(包括走廊、楼梯间、大堂、门厅、地下停车 场等场所)可采取分区、定时、感应等节能控制措施。如楼梯间采取声、光控或 人体感应控制;走廊、地下车库可采用定时或其他的集中控制方式。 10.3.4对电梯系统的节能控制措施的要求。对垂直电梯,当建筑物有多台电梯 时,应采用群控技术、变频调速拖动或能量再生回馈技术,也采用轿厢无人自动 关灯技术等措施;对于扶梯,应采用变频感应启动技术来降低使用能耗
10.4.1周界视频监控、报警系统等可有效保障校园安全,确保校园高效运营管 理,辅助运营维护人员实现完整记录并监控判断校园安全状况GA/T 1084-2020(代替GA/T 1084-2013) 大型活动用拼接显示系统通用规范.pdf,周界视频监控, 报警系统接入当地的公安机关监控平台可快速应对突发情况。 安防设施的设置应根据现行标准《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设 置合理、完善的安全防范系统。 10.4.2本条旨在通过完善和落实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自动监控管理功能,确保 建筑物的高效运营管理。但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建筑项目是否需要设置及需设
置的系统大小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规范设置。比如当校园建筑的面积不大 于2万m²,对于其公共设施的监控可以不设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但应设置 简易的节能控制措施,如对风机水泵的变频控制、不联网的就地控制器、简单的 单回路反馈控制等,也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确保建筑高效运营管理,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自动监控管理功能应能实现 对主要设备的有效监控,辅助运营维护人员实现完整记录并监控判断运行是否正 常,以应对突发情况。 10.4.3本条旨在通过信息网络系统为建筑使用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功能。为 呆证建筑的安全、高效运营,应根据现行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 和《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设置合理、完善的安全防范 系统、设备监控管理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建筑内的信息网络系统一般分为业务 信息网和智能化设施信息网,包括物理线缆层、网络交换层、安全及安全管理系 统、运行维护管理系统五部分,支持建筑内语音、数据、图像等多种类信息的传 输。系统和信息的安全,是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一定要保证。建筑内信息网络 系统与建筑物外其他信息网互联时,必须采取信息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信息网络 系统安全、稳定和可靠。借助信息网络系统,可通过使用者移动端、自助终端 物管终端等工具,跟踪和管理各项服务,结合建筑运营实际情况,提高建筑的整 本适用性,进一步提升建筑使用者的感知度和满意度。 评价时,可参考《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基于以太网 技术的局域网(LAN)系统验收测试方法》GB/T21671等要求。 10.4.41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配建比例必须符合各级政府部门及规划部 门对相应类型建筑物的停车场所要求配置充电设备的停车位配置要求,并按照政 文件要求充分预留安装条件。 2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设置应满足停车场、汽车库配建的充电设备应快 漫充结合的需求。 3充电基础设施的市网供电电压和频率偏差值应在充电桩设备止常运行允 许的范围内,当电网不符合要求时,充电设备应具备保护性断电停止运行的功能 4充电系统的电能计量应采用独立的计量装置。
5宜设置环境监测设备,对充电系统安装场所的温度、湿度进行实时监测。 非车载充电机应具备实时监测自身温度、环境湿度的检测装置。 10.4.5本条要求设置对水、电、暖的全部建筑能耗的计量和管理系统,分项计 量是实现运行节能、优化系统设置的基础条件,其中由给排水系统提供远传表具: 暖通空调系统提供时间型或能量型表具,电气系统提供远传电表。对于学生宿舍 宜采用预付费插卡取电及插卡用热水,教工宿舍宜采用后付费模式。 计量器具应满足《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标准 中要求,各部分能源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并能实现远传。 10.4.6本条要求设置对水、电、暖的全部建筑能耗的计量和管理系统,分项计 量是实现运行节能、优化系统设置的基础条件,能源管理系统使建筑能耗可知, 可见、可控,从而达到优化运行、降低消耗的目的,本条在计量基础上实现数据 传输、存储、分析功能可得分,系统可存储数据均应不少于一年。 深圳已建有建筑能耗数据中心,应按相应要求将新建公共建筑纳入其中,并 分为两个层次得分,第一个层次有能耗远程监测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系统,第二个 层次与城市能耗数据中心进行联网。 项目能源管理主机需按照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要求,具备远传标准通讯接口 可以实时上传数据到深圳市能源管理中心。 10.4.7高级中学智能化系统应按《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表12.3.1的规 定配置,初级中学和小学智能化系统应按《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表12.4.1 的规定配置。 因电子信息技术更新快,校园智能化系统设计应考虑一定超前性,特别是线 管等不便更换的构件宜考虑采用较先进规格 10.4.3地下车库空气流通不好,容易导致有害气体浓度过大,对人体造成伤害, 有地下车库的建筑,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检测装置(一个防火分 区至少设一个一氧化碳监测点,且应按传感器设备的可检测范围合理设置),超 过一定的量值时需报警(地下车库温度太高也需要联动排风系统),并立刻启动 排风系统。所设定的量值可参考国家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一氧化碳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上限为30mg/m
换算为体积浓度30×22.4/28=24ppm)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换算为体积浓度30×22.4/28=24ppm)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10.5.1利用可再生能源应本着“自发自用,余量上网DB15/T 1875-2020 政务信息资源代码规范,电网调节”的原则。要根 据当地日照条件考虑设置光伏发电装置。直接并网供电是指无蓄电池,太阳能光 电并网直接供给负荷,并不送至上级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