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7/T 5173-2021 绿色农房建设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7.1.1本条参照《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按结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统一划分为三个级 别,其中,大量的一般结构宜列入中间等级。 7.1.2根据《山东省农村住房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山东 省人民政府令第304号)第七条的规定,“农村居民新建住房应 当按照不低于地震烈度7度进行抗震设防,并采取圈梁、构造 柱、现浇屋面等结构抗震措施,增强住房的整体性和抗倒 塌性”。
7.2.1建筑拆除、施工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旧构件及材料, 充分回收利用这些旧构件及材料可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首先 应根据构件属性进行分抹、归类,有的建筑构件可以在不改变材 料的物质形态情况下直接进行再利用,或经过简单组合、修复后 可直接再利用,如某些特定材质制成的门、窗等。有的建筑材料 需要通过改变物质形态才能实现循环利用,如钢筋、玻璃等
7.3.1由于地基土的性质复杂,在同一地基内土的力学指标离 散性一般较大,加上暗塘、古河道、山前洪积、溶岩等许多不良 地质条件,必须强调因地制宜原则。设计人员必须根据具体工程 的地质条件,采用优化设计方法GB/T 38822-2020 金属材料 蠕变-疲劳试验方法,以提高设计质量。 7.3.2绿色农房设计前应收集既有农房勘察报告等原始资料
况较为均匀,且设计单位具周边场地上成熟工程实际经验时,可 参考相邻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7.3.3本条引自《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一2005第
条,原文为强制性条文。任宅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应满足承载力、 变形和稳定性要求。有关地基基础承载力、变形、稳定性设计的 原则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一2011第 3.0.5、3.0.6条的规定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相 关规定。
7.3.5本条对绿色农房地基基础设计进行了规定。
1在一般情况下,大然地基比人工地基经济,大然地基不 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用人工地基 4基础圈梁或配筋砂浆带能加强结构的整体性,调节不均 匀沉降,对于农村低层房屋,除地基土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而文 不能避开外,一般情况下可不要求设置基础圈梁或配筋砂浆带 设置基础圈梁或配 合并设置
7.3.6本条对绿色农房基础的埋置深度进行了规
1本条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一2011中5.1.2条“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 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时,宜利用上层十作持力 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理埋深不宜小于0.5m”。 2当新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距离较近,无其是新建建筑 物基础理深大于原有建筑物时,新建建筑物会对原有建筑物产生 影响,甚至会危及原有建筑物的安全或正常使用。为了避免新建 建筑物对原有建筑物的影响,设计时应与原有建筑物保持一定的 安全距离,该安全距离应通过分析新旧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地 基变形和地基稳定性来确定。通常决定建筑物相邻影响距离大小 的因素,主要有新建建筑物的沉降量和原有建筑物的刚度等。新 建建筑物的沉降量与地基土的压缩性、建筑物的荷载大小有关, 而原有建筑物的刚度则与其结构形式、长高比以及地基土的性质 有关。
4纵横墙均匀对称布置,可使各墙垛受力基本相同,避免 薄弱部位的破坏。 5楼梯间墙体缺少各层楼板的侧向支承,有时还因为楼梯 踏步削弱楼梯间的墙体,尤其是楼梯间顶层,墙体有一层半楼层 的高度,震害加重。因此,在建筑布置时不宜设在尽端,或对尽 端开间采取专门的加强措施。
7.4.2本条对绿色农房结构体系的选择进行了规定。
1房屋纵横墙若采用不同材料砌筑,如纵墙用砖砌筑、横 墙和山墙用土坏砌筑,这类房屋由于两种材料砌块的规格不同 砖与土坏之间不能咬槎砌筑,不同材料之间极易产生通缝,房屋 整体性差。
7.4.3本条对砌体结构进行了
1根据调查统计,横墙承重及纵横墙承重的结构布置方案 相对纵墙承重的结构布置方案,地震作用下出现破坏的频率较 低,因此,应优先使用。 3砌体结构中墙体是承受水平地震作用的唯一构件,开洞 过大会减小墙体的抗剪面积,削弱墙体的抗震能力。因此,控制 墙体上的开洞宽度,是避免因局部墙体的失效导致房屋倒塌的有 效措施。 5房间的转角处不应设窗,避免局部破坏严重。 7、8砌体结构农房合理布置构造柱和圈梁,不仅加强农房 结构的整体性,还可提高房屋抗震和抗倒塌能力
7.4.6本条对木结构进行了规
3未材是一种各向异性的材料,不同方向的受力性能相差 很大,同一木材顺纹方向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最高,横纹方向 最低。 5当在木柱的同一高度处,纵横向同时开槽时,对木柱截
面削弱较大,直接影响木柱的竖向承载能力。 8墙体砌筑在木柱外侧可以避免墙体向内倒塌伤人,且便 于木柱的维护检查,预防木柱腐朽。木柱下设置柱脚石也是为了 防止木柱受潮腐烂。
8.1.2为防止某些设计人员错误地利用方案设计时估算用的单 位建筑面积冷热负荷指标,直接作为施工图设计阶段确定供暖和 空调冷热负荷的依据,特做此规定。农房供暖一般采用分户独立 的供暖系统,热源采用供暖炉或空气源热泵等,只有对每个房间 的热负荷进行计算,才能合理确定热源机组容量、正确选用散热 设备、确定管道管径等。而对于仅安装空气调节器的房间,只预 留空调设施位置和电源条件等,不做空调施工图设计,则不需进 行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只做负荷估算即可。 8.1.3山东省人民政府于2018年8月发布《山东省冬季清洁取 暖规划(2018一2022年)》,明确提出今后各地市城乡均应大力 发展清洁供暖。为响应省政府号召,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农房的 供暖系统应优先采用清洁供暖技术,并根据各地的能源资源条件 选择适宜的供暖热源。 农村地区受技术、施工条件及经济基础等制约,建筑以土结 构和砖混结构平房为主,分布相对分散。若采用集中供热方式 系统输送能耗、管网热损失相对过大,不经济。因此当采用热水 供暖系统时,推荐分户设置供暖热源。 绿色农房建筑宜充分利用炊事产生的烟气余执供暖。火炕具
8.1.2为防止某些设计人员错误地利用方案设计时估
8.1.2为防止某些设计人员错误地利用方案设计时估算用的单
有蓄热量大、放热缓慢等特点,有利于在间歇运行的情况下维持 整个房间的温度。需要注意的是要协调好灶与炕的空间关系和平 面布局,避免影响室内的采光和家具摆放等
有畜热量大、放热缓慢等特点,有利于在间欲运行的情况下维持 整个房间的温度。需要注意的是要协调好灶与炕的空间关系和平 面布局,避免影响室内的采光和家具摆放等。 8.1.4自然通风是依靠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室内外空气温度 差造成的热压,促使空气流动,使得建筑室内外空气交换。自然 通风可以保证建筑室内获得新鲜空气,带走多余的热量,文不需 要消耗动力,节省能源,节省设备投资和运行费用,因而是一种 经济有效的通风方法。为更好地节能,在夏季绿色农房建筑应尽 可能利用自然通风来改善室内的热湿环境
8.2.2绿色农房供暖热源应优先采用工业余热或废热,可变废 为宝,节约资源和能源。市政热网一般以热电厂为热源,具有安 全可靠、节能高效的鲜明特点,有条件的区域利用市政热网供暖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我国 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是可再生能源容易受气候等因 素的影响而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当采用可再生能源供暖时 应设置必要的辅助热源,以保证供暖的稳定性。 天然气是一种很好的清洁能源,近年来随着天然气供应形势 逐渐缓和,某些地区已经实现大然气进村,若政策充许,也可采 用燃气供暖炉作为供暖热源
8.3.2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作用半径是指供暖炉出水总立 管与最远端散热器立管之间水平管道的长度。重力循环的动力来 自热水供暖系统供回水密度差产生的作用力和水在管道中沿途冷 却产生的附加压力。显然,供暖炉加热中心与散热器散热中心的 高度差越大,产生的循环动力越大,供暖系统的作用半径就越 大。但若受条件所限供暖炉加热中心与散热器散热中心高度差距
过小造成热水系统循环不利,就需要采用机械循环以保证供暖 效果。
8.4. 自然通风主要通划合理适度地改变建筑形式:利用热压 和风压作用形成有组织气流,满足室内热湿环境要求、减少通风 能耗。若当地室外气象参数无限制条件,绿色农房建筑宜利用自 然通风。
8.4.4直接蒸发冷却式空调方式是将地表水或地下水
接通入风机盘管或者其他空调机组中,直接利用蒸发冷却来降低 室内空气温度。蒸发冷却空调技术是一种环保、高效、经济的冷 却方式。
10.2供配电及照明系统
10.2.1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在农村已越来 越普及,在一些寒冷地区,取暖能源也逐步由柴炭变为电,淋浴 用电热水器也被广泛使用,农村住宅用电指标在逐步向城市靠 拢。因此在确定农房用电负荷容量时可参考《住宅建筑电气设 计规范》JGJ242第3.3.1条和3.3.2条。同时每户农房的用电 负荷因建筑面积、建筑标准、采暖(或过渡季采暖)和空调的 的方式、电炊、洗浴热水等因素而有很大的差别。本标准仅提出 必须达到的下限值,并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
先应周全地考虑用电点位的设置,从源头减少乱拉乱接的可能: 其次在设计时尽量采用暗敷方式,减少乱拉乱接的可能性,如确 实需要明敷的,应严格采取保护措施规范敷设。进户线截面不应 小于10mm²是由于农房多为自建房,将来扩建的可能性较大 在进线总断路器和进户线截面的选择上应考虑到这一因素,适当 放大,为今后扩建留出用电容量,并且在家居配电箱中预留几个 出线断路器的安装位置为宜。
10.2.5家居配电箱底距地不低于1.6m是为了检修、维护方
便。家居配电箱因为出线回路多,单排箱体可能满足不了功能要 求。如果改成双排,家居配电箱底距地1.8m,位置偏高不好操 作。建议单排家居配电箱暗装时箱底距地宜为1.8m,双排家居 配电箱暗装时箱底距地宜为1.6m;家居配电箱明装时箱底距地 应为1.8m。
式及移动式家用电器的电源插座回路应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 器”为《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242一2011第8.4.3条强 制性条文。为保障居民和维修维护人员人身安全和便于管理,制 定本条款。 10.2.9本条及9.2.12条、9.3.3条提及的0、1、2区为浴盆和 淋浴盆(间)区域的划分。具体划分区域及图示参见《民用建 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附录C。
10.2.9本条及9.2.12条、9.3.3条提及的0、1、2区为浴盆和
10.5信息设施及智能化系统
5信息设施及智能化系统
10.5.1考虑到目前家庭中WiFi及手机的普及应用,在设置电 活和信息网络系统时可适当减少点位设置。 10.5.2家居控制器在绿色农房设计中属于较高配置,宜根据经 济条件选择是否配置。如门斗距离房间较远时,可考虑设置对讲 门铃。
齐条件选择是否配置。如门斗距离房间较远时,可考虑设置对讲 门铃。
11. 1 一般规定
11.1.2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多样,各项技术均有其适用性,需 要不同的资源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因此,利用可再生能源时, 应做到因地制宜、多能互补和综合利用,选择适合当地经济和资 源条件的技术来实施,努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绿色农房建筑中的 应用范围,减轻环境污染
11.2.5建筑物的供暖负荷远大于热水负荷,如果以满足建筑物
11.2.5建筑物的供暖负荷远大于热水负荷,如果以满足建筑物 的供暖需求为主,太阳能供热供暖系统的集热器面积较大,在非 供暖季热水过剩、过热,从而浪费投资、浪费资源以及因系统过 热而产生安全隐惠,所以,太阳能供热供暖系统必须注意全年的 综合利用,供暖期提供供热供暖,非供暖期提供生活热水或其他 用热。 现行国家标准《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GB50495 基本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该标准在设计部分对供热供暖系统的 选型、负荷计算、集热系统设计、蓄热系统设计、控制系统设 计、末端供暖系统设计、热水系统设计以及其他能源辅助加热 换热设备选型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绿色农房建筑太阳能供热供 暖系统设计应执行该标准
设置其他能源辅助加热或换热设备,既能保证太阳能供热供暖系 统稳定可靠运行,文可降低系统的规模和投资。辅助热源应根据 当地条件,优先选择生物质燃料,也可利用电、燃气、燃油、清 洁型煤等。加热或换热设备宜选择生物质炉、清洁型煤炉、燃气
泵等,做到因地制宜、经济适月
11.3.1传统的生物质直接燃烧方式热效率低,同时伴随看大量 烟尘和余灰,造成了生物质能源的浪费和居住环境质量的下降 且若通过生物质转换技术将生物质资源转化成沼气、生物质气 生物质固化燃料等清洁能源加以利用,则既可以优化能源供应 又能减轻环境污染
11.4.1在我国北方地区大力开展“冬季清洁取暖”的时代背 景下,诸多空调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对空气源热泵机组进行研发, 使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冬季制热性能显著提升,也使空气源热泵机 组用于寒冷地区冬李供暖成为可能。空气源热泵可以就地取低 温空气中的热量向房间供暖,具有使用方便、环保高效的特点, 因此,绿色农房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采用空气源热泵机组作为供暖 热源。
11.5.1地源热泵系统可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供热与空调, 是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技术,具有良好的节能与环境效 益。因此,绿色农房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采用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供 暖空调,但应符合现行《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6的有关规定,
12.1.3既有农房绿色化改造之前,应对房屋的现状进行深入的 周查,特别查明是否存在结构安全性问题。对已存在的建筑损伤 要进行专门分析,在抗震加固时一并处理,以便达到最佳效果。 12.1.5农房传统供暖设施利用炊事产生的烟气余热供暖,有利 于建筑节能。火炕具有蓄热量大、放热缓慢等特点,有利于在间 歇运行的情况下维持整个房间的温度。将火炕和灶或炉具结合形 成灶连炕是一种有效的充分利用能源的方式。对于没有灶或炉具 等产生高温余热的设施,可只设火炕,利用炕腔作为燃烧室,但 注意避免局部过热。 12.1.6本条是对管道和设施布置的要求,管道及设备管线应隐 蔽且便于维修,为住户进行装修留有灵活性。 12.1.7本条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一2014第6.7.5条的规定:“建筑高度不大于27m时,保 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不应低于B,级”。
12.1.3既有农房绿色化改造之前,应对房屋的现状进行深
调查,特别查明是否存在结构安全性问题。对已存在的建筑损伤
12.1.5农房传统供暖设施利用炊事产生的烟气余热供暖,
12.2.5外檐廊封闭是很有效的节能改造措施。农房檐廊不封
12.2.5外檐廊封闭是很有效的节能改造措施。农房檐廊不封 闭,其分户门是直对室外的,在冬季,外门的开启会造成室外大 量冷空气进入室内,导致供暖能耗的增加,对保温节能不利
使冷天房间更为舒适。门斗的设置首先是门的朝向问题,我省村 镇传统农房为了充分利用南向房间,外门朝向多为北向,以致在 外门开或损坏的情况下,北风大量灌入。因此,在加设门斗 时,宜将门斗的人口转折90°,转为朝东,以避开冬天最多风向
北向和西北向,减少寒风吹袭。其次,是门斗的尺寸天小问 题。门斗后应至少有1.20m~1.80m的空间,门斗应该密封良 好,在冬季起到避风防寒作用
12.3.1既有农房立面造型改造应符合地方传统建造习惯,并能 本现传统特色。村镇传统农房改造,应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前提 下,科学地完成, 2.3.3既有农房立面造型改造应选用符合当地乡土特色和传统 建筑风貌的建筑形式、色彩。
12.3.5建筑物过多的凹凸变化会导致室内空间利用效率下降,
造成材料和土地的浪费;寒冷地区尽可能地减少房间的外围护结 构面积,使体形不要太复杂,避免体形系数过大。
造成材料和土地的浪费;寒冷地区尽可能地减少房间的
12.4.1既有农房节能改造宜优先选择外墙外保温技术,当
12.4.1既有农房节能改造宜优先选择外墙外保温技术,当外保 温实施困难时也可采用外墙内保温技术。 12.4.5本条对既有农房节能改造时外墙采用内保温做法进行了 规定,
1既有农房节能改造采用内保温做法时,保温材料设置在 建筑外墙的室内侧,如果采用可燃、难燃保温材料,遇热或燃烧 分解产生的烟气和毒性较大,对于人员安全带来较大威胁,因此 要严格控制可燃、难燃保温材料的使用。当采用B,级的保温材 料时,要采用低烟、低毒的材料。 2外墙热桥部位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在设计温度 湿度条件下的露点温度,防止内保温系统外围护墙内表面出现 结露。
12.4.7所谓倒置式保温屋面,就是将保温层设于防
面,在保温层上再做保护层。这种做法适用于既有农房的屋面改 造,其施工简便,且比较经济,也就是在原有屋面的防水层上直
接做保温层,再做保护层。为节约成本,经重新勘查、判定,原 有防水层完好有效时,可直接增加倒置式保温做法,
12.4.8坡屋面改造时,如原屋顶吊顶可以利用,最好在原
上重新铺设轻质保温材料,既施工简便又可以节省投资,其厚度 应根据热工计算而定。无吊顶坡屋面增设吊顶,应保障吊顶的构 告和保温材料、吊顶板材的耐久性和防火性,以及周边热桥部位 的保温处理
12.4.10外门窗的传热耗热
热量的50%以上,所以外门窗的节能改造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的重点,门窗框与墙之间的保温密封很重要,常常因密封做得不 好而产生开裂、结露、长毛的现象。对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 宜采用高效保温气密材料如发泡聚氨酯等加弹性密封胶封堵 12.4.11当在原有单玻窗加装一层窗时,最好在原窗的内层加 设,因新窗的气密性要比原窗好,可避免层间结露。 12.4.13为了保证农村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需求和建筑节能要 求,外窗必须具有良好的气密性,避免房间与外界过大的换气
热量的50%以上,所以外门窗的节能改造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的重点,门窗框与墙之间的保温密封很重要,常常因密封做得不 好而产生开裂、结露、长毛的现象。对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 宜采用高效保温气密材料如发泡聚氨酯等加弹性密封胶封堵
12.4.11当在原有单玻窗加装一层窗时,最好在原窗的内层加
设,因新窗的气密性要比原窗好,可避免层间结露。 12.4.13为了保证农村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需求和建筑节能要 求,外窗必须具有良好的气密性,避免房间与外界过大的换气 量。在寒冷地区,换气量大会造成供暖能耗过高。根据农村居住 建筑的特点及对外窗气密性的要求,选取《建筑幕墙、门窗通 用技术条件》GB/T 31433中规定的4 级,
12.5.1照明能耗是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天然采光可 以大幅降低照明能耗。对于居住建筑,由于进深较小,可采取控 制窗地面积比不小于1/6的办法满足采光需求,并采用较为通透 的玻璃外窗
12.6.3我国立法鼓励可再生能源利用。在供暖空调系统的节能 降耗策略中,同样也存在“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本条 鼓励在供暖空调系统“节流”、场地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做好供
暖空调系统所需能量的“开源”,即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其 利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增设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太阳能供暖系 统、太阳能制冷系统、地源热泵系统。本条将增设空气源热泵机 组也纳入了鼓励范畴。 需要注意的是,所增设的系统或机组,还应做好因地制宜。 列如,太阳能系统的应用地点应具有较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空气 源热泵机组不应在冬季运行易结霜的区域应用。此外,增设系统 或机组尚应减少对周边建筑的不利影响,以及本建筑结构、楼层 高度等安全性问题。
13.1.1结合农房的建筑工程量,施工可由资质的施工企业或建 筑工匠承担,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等基础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 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3.2.1本条规定了应对施工场地、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内容包 括:施工现场的作业时间和作业空间、具有的能源和设施、自然 环境、社会环境、工程施工所选用的料具性能等。施工单位应结 合实际制订合理的用地计划。 13.2.3预拌砂浆是指由专业生产厂生产的预拌砂浆或干混砂 浆,其中干混砂浆需现场拌和,应采取防尘措施。经批准进行混 凝土现场搅拌时,宜使用散装水泥节省包装材料,搅拌机应设在 封闭的棚内,以降噪和防尘
冷弯薄壁型钢装配式农房建筑
3.1.1用于冷弯薄壁型钢房屋结构钢材的材料和技术要求应采 用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 GJ227的规定,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冷弯试 验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
B.1.2冷弯薄壁型钢房屋是由复合墙板组成的
构,上下层之间的立柱和楼(屋)面之间的型钢构件直接相连。 双面所覆板材一般沿建筑物竖向是不连续的。因此,(屋)面竖 向荷载及结构自重都假定仅由承重墙体的立柱独立承担,但双面 所覆板材对立柱构件失稳的约束将在立柱的计算长度中考虑。另 外,结构的水平荷载(风或地震作用)仅由具备抗剪能力的承 重墙(抗剪墙体)承担。 B.1.3冷弯薄壁型钢构件壁厚较薄,在冲击外力作用下容易产 生局部变形或整体弯曲,导致构件存在缺陷部位。在构件正式安 装前,要对这些部位进行校正或补强,以免影响结构的受力 性能。
生局部变形或整体弯曲,导致构件存在缺陷部位。在构件正式安 装前,要对这些部位进行校正或补强,以免影响结构的受力 性能。
B.2钢丝网架板混凝土复合直保温体系
B.2.1钢丝网架板混凝土复合自保温体系由工厂生产的钢丝网 架板和现场浇筑(喷抹)混凝土两部分组成。钢丝网架板中间 为保温芯材,两侧外覆高强钢丝网片,网片间用穿过保温芯材的 斜插腹丝或金属限位连接杆连接形成三维空间钢丝网架板。这类 沟件混凝土厚度小,钢丝配筋率低。建成的房屋具有构造简单、 施工方便、保温、隔热、隔声性能好等特点,已在国内有不少工 程实例。
同时也考虑到不同的使用部位不同防水防火要求而有所增减。 底层安装钢丝网架板时,在其基础上应先双面预埋插筋的主 要目的是定位,同时起抗剪和连接作用。
同时也考虑到不同的使用部位不同防水防火要求而有所增减。
模块现浇混凝土墙体自保温体
B.3.1聚苯模块是用聚苯乙烯颗粒加热发泡,通过专用设备 次加热成型而制得周边有矩形插接企口、内外表面设有燕尾槽的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型材。 模块保温系统在正常使用造成的冲击作用下应保持其特性 所有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相互接触的材料之间若出现反应也应 是缓慢进行的。所有组成材料应是天然耐腐蚀或者是被处理成而耐 腐蚀的,这涉及玻纤网的耐碱性,金属固定件镀锌或涂防锈漆等 防腐处理。鼠类、昆虫等都会咬食聚苯模块。在有白蚁等虫害的 地区,应该做好防虫害构造设计。 B.3.2聚苯模块现浇混凝土墙体外墙门框周边与洞口之间以及 围护结构无法实现企口插接的热桥部位,预留组合缝隙并采用发 包保温材料密闭填塞,是为了保证房屋外围结构的气密性、保温 隔热性和防火安全性而采取的建筑构造措施。 B.3.3合理的施工顺序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系统施工过程 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 在找平后的基础上表面以房屋中心线为基准,依照空腔模块 享度弹线,按线用限位条钉卡槽的目的有以下两点:(1)保证 第一层各类形状空腔模块的安装位置准确,为上层空腔模块组合 安装奠定良好的基础;(2)避免混凝土浇筑时空腔模块产生水 平位移。此举是保证复合墙体施工质量的关键,施工时应认真遵 守,不得省略,
B.3.2聚苯模块现浇混凝土墙体外墙门框周边与洞口
围护结构无法实现企口插接的热桥部位,预留组合缝隙并采 泡保温材料密闭填塞,是为了保证房屋外围结构的气密性 隔热性和防火安全性而采取的建筑构造措施
B.3.3合理的施工顺序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系统施工过程
在找平后的基础上表面以房屋中心线为基准,依照空腔模块 享度弹线,按线用限位条钉卡槽的目的有以下两点:(1)保证 第一层各类形状空腔模块的安装位置准确,为上层空腔模块组合 安装奠定良好的基础;(2)避免混凝土浇筑时空腔模块产生水 平位移。此举是保证复合墙体施工质量的关键,施工时应认真遵 守,不得省略。
B.4装配式墙板自保温体系
对较重要。采用不同装饰面层材料的墙板,其外立面效果差异较 大。为确保外立面效果满足设计要求,应要求生产企业制作墙板 饰面样板,确认其表面颜色、质感、图案及表面防护等
防火性能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装配式墙板体系应合理设计,避免局部产生热桥。在冬李采 暖地区,混凝土夹芯保温板室内外两侧的温差会比较大,如在外 墙设计中不注意热桥的处理,不仅不利于建筑节能,还容易出现 结露现象。当混凝土夹芯保温板外墙局部存在热桥时,计算外墙 的平均传热系数时应考虑热桥的影响
B.4.3装配式墙板安装施工前,应制定安装定位标识方案
据安装连接的精细化要求,合理控制误差。安装定位标识方案应 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编制,标识点应清晰明确,定位顺序应便于查 询标识。装配式墙板的测量应与主体结构的测量配合,主体结构 出现偏差时,装配式墙板应根据主体结构偏差及时进行调整,不 得累积。定期对装配式墙板安装定位基准进行校核,以保证安装 基准的正确性,避免因此产生安装误差
土坏环生态房屋装配式建筑体系
B.5.2土坏生态房屋装配式建筑体系建筑设计原则,宜实现基 本单元的标准化定型,以提高定型的建筑构配件的重复使用率。 抗震设计时,特别不规则的建筑会出现各种非标准化的构件,不 符合“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原则。 土坏生态房屋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关键在于预制构件之间的连 接,连接节点构造不仅应满足结构的力学性能,尚应满足建筑物 理性能和立面设计的要求。连接节点构造类型的选用,主要应根 据不同地区的建筑高度和抗震要求确定,没有足够经验的重要连 接节点性能应进行试验验证。
涉及质量和安全要求,应按工程或产品特点制定运输堆放方案, 策划重点控制环节,对特殊构件还要制定专门质量安全保证 措施。 所有预制构件安装顺序、校准定位、临时固定措施是土坏生 态房屋装配式建筑体系施工的关键。
GB50996-2014 地下水封石洞油库施工及验收规范砌块夹芯保温复合砌体结构体
B.7.2为保证夹芯墙保温性能,并考虑窗洞口、勒脚处经常与 水接触,必须做好该部位的防潮和防水构造。 外叶墙体直接暴露在外,受极端气候影响,产生温度和干缩 变形的量值比内叶墙大,是夹芯墙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 外叶墙的抗裂或防裂措施与砌体房屋其他墙体抗裂措施不同,根 据欧美规范和国内相关研究表明,防止或减少砌体房屋墙体裂缝 的最直接的措施是设置局部分割或控制缝,将长墙变短,将温度 变形应力减小到砌体充许的程度。为避免产生裂纹,应在适当部 位设置控制缝。由于装饰砖和装饰砌块材质有差别,变形有差 异,故本条文提出两种情况下的控制缝间距。 对夹芯墙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发现,夹芯墙仅内叶墙设置构 造柱,挑板与外叶墙之间若不设置弹性层,在低周反复水平载荷 作用下,由于受两者间摩阻力的影响,在外叶墙破坏时的裂缝宽 度很大,影响结构的使用功能,因此宜在该接触面设置弹性层。 我国严寒地区已有夹芯墙应用实践证明,雨水长期作用于外 叶墙,会使外叶墙与保温层之间形成液相,如果不排出,长此以 往会导致保温层失效,依据相关标准中提出的夹芯外叶墙防雨水
的构造,因此宜在外叶墙合适部位设置导水绳进行排水。 B.7.3砌筑灰缝是主要渗漏源,除要采用措施保证灰缝砂浆饱 满度外,必须进行二次勾缝处理,勾缝形式宜采用排水好的凹圆 或V形缝。勾缝顺序为:由上而下,先勾水平缝,后勾竖缝。 竖缝应厚度均匀、颜色一致。
承重混凝土多孔砖直保温体系
B.9.1建筑外墙采用自保温承重混凝土多孔砖砌筑,其混凝土 沟件等热桥部位采用复合保温板等保温处理而组成,集保温隔热 和承重功能于一体。该体系自重轻,其自保温多孔砖本身带有阻 断灰缝热桥的措施,大大提高了砌体的保温隔热性;体系自保温 多孔砖收缩率低且使用专用砌筑砂浆,减少了砌体开裂;多孔砖 强度较高,按传统建筑设计和施工DB5117/T 16-2020 賨人谷景区古栈道管理和维护规范,简单易行。 B.9.2承重混凝土多孔砖自保温结构体系结构与抗震设计按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及地方现行标准中混凝土多孔砖有关规定执行。承重混凝 土多孔砖自保温结构体系节能设计应符合国家及我省有关标准的
和我省有关砌体结构工程施工的有关规定,结合体系自身特点 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