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5043-2021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pdf

DB37T 5043-2021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9 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301403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7T 5043-2021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pdf

9. 2 给排水系统

9.2.1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 年版第9.2.1 条。充分利用市政供

9.2.1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9.2.1条。充分利用市政供

水压力TB/T 10431-2019标准下载,作为一项节能条款在《住宅建筑规范》CB50368中有 明确要求:“生活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 供水。”《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建筑给水排水设 计标准》CB50015也对此提出要求。

水压力,作为一项节能条款在《住宅建筑规范》CB50368中有 明确要求:“生活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 供水。”《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建筑给水排水设 计标准》CB50015也对此提出要求。 9.2.2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9.2.2条。变频调速泵组由 2台以上水泵组成比较合理,可以根据建筑物的用水量、用水的 均匀性合理选择大泵、小泵搭配,泵组宜配置气压罐,供小流量 用水,可以避免水泵频繁启动,以降低能耗,

2台以上水泵组成比较合理,可以根据建筑物的用水量、用水 均匀性合理选择大泵、小泵搭配,泵组宜配置气压罐,供小流 用水,可以避免水泵频繁启动,以降低能耗。

9.2.3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9.2.3条。高层建列

水系统竖向分区.要根据建筑物用途、建筑高度、材料设备性能等 因素综合确定。给水系统各分区的最大静水压力不应大于卫生器 真给水配件能够承受的最大工作压力。分区供水的的不仅是防 止损坏给水配件,同时可避免过高的供水压力造成用水不必要的 浪费。

水点给水供水压力大于0.2MPa的配水支管应设置减压设施,并 应满足给水配件最低T作压力要求。当用水点卫生设备对供水压 力有特殊要求时,应满足卫生设备的供水压力要求,但一般不大 于0.35MPa,当选用自带减压装置的卫生器具时,配水管线的工 作压力满足相应设计规范的要求即可

9.2.5本条为新增条文。

友依川来。至 内的给水管道,选用时应考虑其耐腐蚀性能、连接方便可靠、接 口耐久不渗漏、管材的温度变形及抗老化性能等因素综合确定。 当地主管部门对给水管材的采用有规定时,应予遵守。给水管道

上阀门的工作压力等级,应大于或等于其所在管段的管道, 力。阀门的材质,必须耐腐蚀,经久耐用。镀铜的铁杆、铺 门不应使用。

9.2.7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9.2.6条。根据《住

规范》CB50096的要求,住宅设集中热水供应时,热水表后不 盾环的供水支管长度不置大于8m。设有3个或3个以上卫生间 的住宅、酒店式公寓、别墅等共用热水器的局部热水供应系统, 因为支管较长,一般宜设回水配件自然循环或设小循环泵机械循 环。建筑内设定时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干管、立管应设循环 管道。

9.2.8本条在本标准2015年版第9.2.7条基础上发展而来。

2.8本条在本标准2015年版第9.2.7条基础上发展而来。 个排水系统中,只要有个水封破坏,整个排水系统的平衡 被打破。

9.2.9本条为新增条文。建筑内给水排水管道及设备的标识设

置可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 全标识》CB723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T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GB50242中的相关要求。如:在管道上设色环标识,两个 标识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大于10m,所有管道的起点、终点、交 叉点、转弯处、阀门和穿墙孔两侧等的管道上和其他需要标识的 部位均应设置标识,标识由系统名称、流向等组成,设置的标识 字体、大小、颜色应方便辨识,且标识的材质应符合耐久性要 求,避免标识随时间褪色、剥落、损坏。

国家现行有关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的标准有:《节水型生活用水 器具》CJ164、《节水型产品通用技术条件》CB/T 18870、《水

嘴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CB25501、《坐便器用水效 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GB25502、《小便器用水效率限定值 及用水效率等级》CB28377、《淋浴器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 率等级》GB28378、《便器冲洗阀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 级》GB28379等。

率等级》GB28378、《便器冲洗阀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 级》CB28379等。 9.2.11本条在本标准2015年版第9.2.9条基础上发展而来 在规划时,应根据灌溉区域的浇洒管理形式、地形地貌、气象条 件、水源条件、绿地面积大小、土壤渗透率、植物类型和水压等 因素,选择不同类型的灌溉系统,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形 式组舍使用。浇洒方式宜符合下列要求: 1水源为再生水的绿地,宜采用以微灌为主的方式,不应 采用喷灌方式; 2人员活动频繁的绿地,宜采用以微灌为主的方式; 3 工壤易板结的绿地,不宜采用地下式微灌的浇洒方式: 4 乔灌木宜采用以滴灌、微灌等为主的浇洒方式; 5 花宜采用滴灌、微灌等为主的浇洒方式: 6 鼓励采用无水灌溉的种植方式,种植无须永久灌溉植物 9.2.12 2木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9.2.10条。游泳池、游牙 池、水.上乐园等采用循环水处理系统,能够减少市政供水量,书 约水资源。同时在其循环处理过程中会排出大量废水,而这些废 水水质较好,所以应考虑充分利用。 9.2.13本条在本标准2015年版第9.2.11条基础上发展而来 循环冷却水系统采取设置水处理措施、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智

9.2. 11本条在本标准 2015 年版第 9.2. 9 条基础上发展而来。

电、水上乐园等采用循环水处理系统,能够减少市政供水量 水资源。同时在其循环处理过程中会排出大量废水,而这些 (水质较好,所以应考虑充分利用。

循环冷却水系统采取设置水处理措施、加大集水盘、设置平衡管 或平衡水箱等方式,避免冷却水泵停泵时冷却水溢出。间接冷却 水应当循环使用,循环使用率不应低于98%,不得直接排放间

接冷却水,排放的冷却水可作中水水源;循环水洗车设备采用全 自动控制系统洗车,可节水90%,并具有运行费用低、操作简 单、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微水洗车可使气、水分离,在清洗汽车 污垢时达到较好效果;无水洗车是节水的新方问。空调冷凝水较 为清洁,是理想的回用水。

9.2.14本条为新增条文。无蒸发耗水量的冷却技术包括:采用 分体空调、风冷式冷水机组、风冷式多联机、地源热泵、干式运 行的闭式冷却塔等。

9.2.14本条为新增条文。无蒸发耗水量的冷技术包括:采用

9.3.1 本条在本标准2015 年版第9.3. 1 条基础1发展而来。 本

条是根据《山东省节约用水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311 号)(2018年修正本)的规定提出的要求。除应按本标准的规定 设置中水设施外,还应满足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

设置中水设施外,还应满足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 9.3.2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9.3.4条。在水回用设计 时,应确保系统的用水安全,并兼顾系统的经济性。 9.3.3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9.3.2条、政再生水水质 较好且稳定,制备水成本低,直方便管理,故推荐优先采用,建 筑排水中的优质杂排水和杂排水的处理工艺较简单,成本较低, 可作为中水的首选水源。在非传统水源的利用,应作为可利用 水量计算。其余品质更低的排小比如冲厕排水等可视具体情况自 行选择,可不计人可利用水量。

水水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 质》CB/T18920的规定时,可用作建筑杂用水和城市杂水

如冲厕、道路清扫、消防、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中水 水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 质》CB/T18921的规定时,可用于建筑小区景观环境用水。

如冲厕、道路清扫、消防、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中水 水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 质》CB/T18921的规定时,可用于建筑小区景观环境用水。 9.3.5本条在本标准2015年版第9.3.5条基础上发展而来。为 保证非传统水源的使用安全,防止误接、误用、误饮是非传统水 源利用设计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的重要内容。

保证非传统水源的使用安全,防止误接、误用、误饮是非传统 原利用设计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采取安全防护措 重要内容。

9.3. 6本条在本标准2015 年版第 9. 3. 6 条基础上发展而

也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应低于所在域海绵城市规划的年 充控制率,且需进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和雨水控制利 专项设计。

9.3.7本条在木标准2015年版第9.3.7条基础上发展而

景观水体设计应与场地雨水径流控制利用相结合,补充地下水 资源,涵养生态,改善小环境气候条件,提高雨水资源综合利 用率。

9.3.8本条在本标准2015年版第9.3.8条基础上发

丁景观水体通常是一个基本封闭的系统,儿乎无自净能力。因 比,应采取水动、植物净化、充氧、循环等技术措施,保证水 体的清洁及美观效果

段,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功能等因素,通过主要技术经济比 较,合理确定可采用的节能技术和设备,以最大化地节约能源。 在供配电系统设计时,优先采用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电气技术 及设备,是实施电气节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供配电设计正确合理 的具体表现,所以本标准要求在方案设计阶段时应制定合理的供 配电系统方案。供配电系统的合理性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儿个 要点: 1合理确定供电巾心:尽量设置配变电所和配电间居于用 电负荷中心位置,并合理选择供电线路,以减少线路损耗,当配 变电所离较大的用电设备较远时,如制冷机房,应考虑分散设置 配变电所; 2负荷计算:供配电系统以负荷计算作为设计依据,应严 格按照负荷计算来确定变压器的容量和数量: 3无功补偿:在配变电所设置无功补偿装置,对于天型冷 冻站、荧光灯等设备采用就地补偿,以提高功率因数,从而降低 线路损耗; 4合理选择变压器:选用高效低损耗的变压器,且能效值 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飞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 级》GB20052中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

5优化经济运行式:利有负荷计算合理调配变器,使 变器在建筑物觉规负街状态时,尽量以最小损耗方式运行 按照“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究善” 作为制定方案的基本条作,根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CB 50314中所列举的各功能建筑的智能化基本配置要求,并从项巨 的实际情况发,配置合理的建筑智能化系统。 10.1.2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1.2条。系统设计在满 起建筑使用功能的同时,应做到简单易控,方便操作和管理,在 平时运行为行为节能提供方便

10.1.4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1.4条。太阳能、风能 的利用应结合当地太阳光照、风力资源。光伏发电与风能发电的 采用,应根据项自所在地资源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经济技术比 较后综合考虑。山东东南部太阳能资源为三类地区,全年月照时 数为2200h~3000h,在每平方米函积一年内接受的太阳总辐 射量为1393kW·h~1625kW·h,为我国太阳能资源的等类 型区。

10. 2 供配电系统

10.2.1木条沿朋本标准2015年版第10.2.1条。 10.2.2本条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2.2条基础上发展而来。 设备容量较大时,根据当地供电电源等级,宵采用20kV、10kV、 6kV供电,目的是降低线路损耗,《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 51348第3.4.1条也有相关规定。

10.2.3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2.3条。《1

设计规范》GB50052一2009第4.0.8条规定“配变电所应靠近 负荷中心”;《城市配电网规划设计规范》GB50613一2010第 5.8.5条规定“低压(0.4kV)配电网供电半径不宜超过150m”; 《2009全国民用建筑厂程设计技术措施一一电气》第3.1.3条第 2款规定“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应根据具体供电条件,千线一般 不超过250m;大型公共建筑配变电所位置设置合适时,低正供 电半径可以控制在允许的150m,有些建筑因造型业态等因素影 响时充许适当放宽50m,所以综合考感规定供电平径不宜超过 200m比较合适,末级终端配电距离在实际设计中应该能够做到

10.2.6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2.6条。配变电

没在建筑地下的“最底层”主要是防水防潮,特别是多雨、 圭地区防止水流倒灌。当只有地下一层时,应抬高配变电所地 标高。 配变电所不应设在住户或重要房间的正上方、正下方及

要房间是指电子信息机房、诊疗设备用房、病房等。 室外配变电所的外侧指独立式配变电所的外墙或预装式变电 站的外壳。考虑到住宅建筑的特殊性,建议室外变电站的外侧与 住宅建筑外墙的间距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10.2.7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2.7条。本条规定了设

10.2.9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2.9条。本条是根据山

10.2.10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2. 10 条。《民

10. 2. 12 本条沿用本标准 2015 年版第 10.2. 12 条。无功自动补

偿按性质分为三相无功自动补偿和分相无功自动补偿。对于三相 不平衡系统,采用分相无功自动补偿,其原理是调节无功功率参 数的信号取自三相中的每一相,补偿装置可根据每相的感性负载 天小和功率因数的高低进行相应的补偿,对其他不产生相互影 响,敌不会产生欠补偿或过补偿的情况。因此,对于三相不平衡 或单相配电的供配电系统,采用分相无功自动补偿是解决过补偿

或欠补偿的有效方法。 在民用建筑中,由于大量使用了单相负荷,如照明、办公用 电设备等,其负荷变化随机性很大,容易造成三相负载的不平 衡,即使设计时努力做到一相平衡,在运行时也会产生差异较大 的三相不平衡。因此,作为绿色建筑的供配电系统设计,建议采 用分相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否则不但不节能,反而浪费资源,而 国难以对系统的无功补偿进行有效补偿,补偿过程中所产生的 过、欠补偿等整端,更是给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严重的 危害。 10.2.13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2.13条。对于三相平 衡的供配电系统(如三相电机、电加热等用电设备),采用三相 无功闫动补偿,属于混合补偿,其原理是调节无功功率参数的信 少取自三相的任意一相,补偿装置可根据任意一·相的感性负载 大小和功率因数的高低进行二相混合补偿,其分补容量不应小于 总容量的40%。具备过零投切和抑制谐波、涌流措施。 10.2.14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2.14条。当建筑物不 需要单独设置变压器时,民用建筑用电大于100kW时,低压进 线处应设置无功补偿装置。 10.2.15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2.15条。谐波在电网 中的危害很大,目前没有一个权威的计算方法,其根据设备选用 不同而异。民用建筑中谐波电流含量较大的用电设备容易污染整 个建筑的供电系统,应采取谐波治理措施。本条明确了四种对电 网污染大的设备,对绿色用电提山要求,并作为绿色建筑电气设

或欠补偿的有效方法。 在民用建筑中,由于大量使用了单相负荷,如照明、办公用 电设备等,其负荷变化随机性很大,容易造成三相负载的不平 衡,即使设计时努力做到一相平衡,在运行时也会产生差异较大 内三相不平衡。因此,作为绿色建筑的供配电系统设计,建议采 用分相无功自动补偿装置,否则不但不节能,反而浪费资源,面而 用难以对系统的无功补偿行有效补偿,补偿过程中所产生的 过、欠补偿等整端,更是给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严重的 危害。

10.2.13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2.13条。对于三相平 衡的供配电系统(如三相电机、电加热等用电设备),采用三相 无功动补偿,属于混合补偿,其原理是调节无功功率参数的信 号取自三相中的任意一相,补偿装置可根据任意一·相的感性负载 大小和功率因数的高低进行三相混合补偿,其分补容量不应小于 总容量的40%。具备过零投切和抑制谐波、涌流措施。 10.2.14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2.14条。当建筑物不 需要单独设置变压器时,民用建筑用电大于100kW时,低压进 线处应设置无功补偿装置。 10.2.15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2.15条。谐波在电网 中的色宝相十日盖没士

10.2.15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2.15条。谐波在电网

10.2.16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2.16条。建筑

型的、重要电气、电子系统,如数据中心、信息机房、专 设备等,系统运行复杂,价格昂贵,不官更换,雷击遭到在 响其运行带来的损失比设备本身的损失可能要大得多,! SPD寿命期内的受雷击情况及其运行状态尤为重要

型的、重要电气、电子系统,如数据心、信慧机房、专用医疗 没备等,系统运行复杂,价格昂贵,不算更换,雷出遭到破坏影 向其运行带来的损失比设备本身的损失可能要大得多,监控期 SPD寿命期内的受蕾击情况及其运行状态无为重要。 10.2.17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2.17条。电力电缆截 面的选择是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正确选择电缆截面应包拓 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电力T程电缆设计标准》CB50217第 3.6.1条提出了选择电缆截面的技术性利经济性的要求,伯在实 际T程中,设计人员往往只单纯从技术条件选择。对于长期连续 运行的负荷应采用经济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可以节约电力运行费 用和总费用,节约能源,还可以提高电力运行的可靠性。因此 作为绿色建筑,设计人员应根据用电负荷的下作性质和运行 况,并结合近期和长远规划,不仪依据技术条件还应按经济电流 来选择供电和配电电缆截面。经济电流截面的选用方法应按照 《电力T程电缆设计标准》GB50217附录B执行。 10.2.18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2.18条。住宝建筑套 内电源布线选用铜芯导体考虑其机强度、使用寿命等因素外, 还考虑到导体的载流量与直径。铝质导体的载流量低于铜质导 体。自前住宅建筑套内86系列的电源插座面板的占多数,·般 16A的电源插座向路选用2.5mm的铜质导体电线,如果改用错 质导体,要选用4mm的电线。三根4mm的电线在86系列接线 盒内接电源插座面板,施干起来比较闲难。高层住宅建筑中明敷 线缆包括电缆明敷、电缆敷设在电缆梯架里和电线穿保护导管明 敷;其阻燃类型应根据敷设场所的具体条件选择。用于消防设施 的供电王线及应急照明线缆应按《住宝建筑电气设计规范》IG

内电源布线选用铜芯导体考虑其机械强度、使用筹命等因素外 还考虑到导体的载流量与直径。铝质导体的载流量低于铜质导 体。自前住宅建筑套内86系列的电源插座面板的占多数,·般 16A的电源插座向路选用2.5mm的铜质导体电线,如果改用销 质导体,要选用4mm的电线。三根4mm²的电线在86系列接线 盒内接电源插座面板,施工起来比较困难。高层住宅建筑中明敷 线缆包括电缆明敷、电缆敷设在电缆梯架里和电线穿保护导管明 敷;其阻燃类型应根据敷设场所的具体条件选择。用于消防设施 的供电干线及应急照明线缆应按《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

242一2011第6.4.4条、第6.4.5条的规定执行。 10.2.19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2.19条。建筑物使用 寿命为50年或70年,而一般线缆使用寿命为25年,线缆大部 分在建筑物主体保护管内,更换不便,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行 业标准《额定电压0.6/1kV双层共挤绝缘辐照交联无卤低烟阻 然电力电缆》JG/T442和《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双层共挤 绝缘辐照交联无卤低烟阻燃电线》JG/T441,提出了70年使用 寿命的线缆要求。本标准要求大型公共建筑(2方平方来以上) 超高层等重要建筑应采用与建筑物同寿命线缆,其他非重要建筑 物宜采用与建筑物同寿命线缆。 10.2.20本条为新增条文。不设置在正下方及贴邻是防止水池 漏水;如设在正上方,水池内潮气会透过层楼板结露,影响电 汽设备安全运行。 10.2.21本条为新增条文。管线分离是指建筑结构体中不理设 设备及管线,将设备及管线与建筑结构体相分离的方式。建筑结 构与设备管线分离设计,可有利于建筑的长寿化。建筑结构不仅 仅指建筑主体结构,还包括外围护结构和公共管并等可保持长久 不变的部分。建筑结构与设备管线分离设计便于设备管线维护更 新,可保证建筑能够较为便提地进行管线改造与更换,从而达到 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目的。绿色建筑的电气设计有条件时可以采 雄线公窗布线

10.2.21本条为新增条文。管线分离是指建筑结构体中

设备及管线,将设备及管线与建筑结构体相分离的方式。建筑结 构与设备管线分离设计,可有利于建筑的长寿化。建筑结构不仅 仅指建筑主体结构,还包括外围护结构和公共管井等可保持长久 不变的部分。建筑结构与设备管线分离设计便于设备管线维护更 新,可保证建筑能够较为便捷地进行管线改造与更换,从而达到 延长建筑使用寿命的日的。绿色建筑的电气设计有条件时可以采 用管线分离的布线方式。

10.3.1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3.1条。选择适合的照

50034中对照度指标分别作了详细的规定,同时规定可根据实际 需要提高或者降低一级照度标准值。因此,在照明设计币,应首 先根据各房间或场合的使用功能需求来选择适含的照度指标,同 时还应根据项日的实际定位进行调整。

需要提高或者降低一级照度标准值。因此,在照明设计,应首 先根据各房间或场合的使用功能需求来选择适含的照度指标,同 时还应根据项日的实际定位进行调整。 10.3.2本条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3.2条基础上发展而来。 选用的照明产品能效应符合国家相关能效标的节能评价值。选 用高效照明光源、高效灯具及其节能附件,不仪能在保证适当照 明水平及照明质量时降低能耗,而且还减少了夏季空调冷负荷 从而进一步达到节能的自的。 光源光输出波形的波动深度文称为频闪比,用来评价光输出 的波动对人的影响。当电光源光通量波动的频率与运动(旋转) 物体的速度(转速)成整倍数关系时,运动(旋转)物体的运 动(旋转)状态在人的视觉中就会产牛静止、倒转、运动(旋 转)速度缓慢,以及述三种状态周期性重复的错误视觉,轻则 导致视觉疲劳、偏头痛和工作效率的降低,重则引发事故。光通 量波动的波动深度越大,负效应越大,危害越严重。 10.3.3本条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3.3条基础上发展而来。 在满足房间功能要求的情况下,应以优先利用天然采光为照明设 计的首要原则。天然采光条件一般指临近外窗、采光开、采光天 窗等,天然采光设施一般指导光管、反光板、反光镜、集装 置、棱镜窗、导光等装置。照明设计时,根据照明部位的闫然环 境条件,结合大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灯具的布置形式,合理采取分 区、分组控制措施。有条件时,在天然采光的区域配置感光探制 设施,当室内光线随着室外天然采光的强弱变化时,感光器根掂 设定的人工照明照度标准值,可国动点亮或关闭其有天然采光条

0.3.2本条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3.2条基础上发展而来

或天然采光设施区域的灯具,或对其进行调光等控制,以保证 率内照明的均匀和稳定,并达到节能效果,对于低宅建筑的公共 区域照明,除应急照明外,均应安装节能型自熄开关,并可根据 厂程具体情况采取声控、光控、定时控制、感应控制等一种或多 外集成的控制装置。 在技术经济条件充许下,宜采用各种导光装置,如导光管、 导光纤维等,将光引入室内进行照明。或采用备种反光装置,如 利用安装在窗上的反光板和棱镜等使光折向房间的深处,提高照 度,节约电能。 过度阳光进入室内会造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影响室内人员的 视觉舒适度。因此在充分利用天然光资源的同时,还应采取必要 的措施控制不舒适眩光,如作业区域减少或避免阳光直射、采用 室内外遮挡设施等,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 准》GB50033中控制不舒适眩光的相关规定。 10.3.4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3.4条。本条参考《民 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个2292010第10.3.2条的规定,对 于照度指标要求较高的房间或场所,并适宜设置局部照明时,在 经济条件充许的情况下,宜采用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相结合的方 式,以利于节约能源。例如:开敲式高档办公室,当房间照度要 求为500lx时,若采用一般照明300lx和200lx的台灯作为局部照 明,由于局部照明可根据个人需求进行灵活开关控制,从而可进 一步减少能源的浪费。 对于高照度要求的高大空间区域,则可采用高处一般照明和 低处局部照明方式,可更加有效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10.3.5本条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3.5条基础

《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GB/T20145规定了照明产品不同危 险级别的光生物安全指标及相关测试方法,为保障室内人员的健 康,人员长期停留场所的照明应选择安全组别为无危险类的 产品。

康,人员长期停留场所的照明应选择安全组别为无危险类的 产品。 10.3.7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3.7条。照明灯具的选 择对发挥照明光源的最大潜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照明设计 中,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综合考虑灯具的 光效及性价比等因素,根据不同功能、环境要求的场所选择合适 的高效灯具 眩光限制的质量等级划分可参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CB51348一2019表10.3.6。灯具配光应根据室空间比RCR选择 宽、中、窄光束,合现选择灯具的配光曲线可使光的利用率提 高,从而提高灯具效率,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 10.3.8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3.8条。提高功率因数 能够降低照明线路电流值,从而降低线路能耗和电压损失。不低 于0.9是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CB50034等规定 的最低要求。对于节能型电感镇流器的气体放电灯,应采取分散 方式进行就地无功功率补偿,其补偿后功率因数也不应低 于0.9。 10.3.9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3.9条。对于室内的照 明功率密度限值,主要功能房间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 明设计标准》CB50034规定的月标值要求。在该标准中,提出 LPD不超过现行值的要求,同时提出了LPD的月标值。此自标 直要求中子绿色照明产品的技术更新已容易实现,故提出主要坊 能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值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10.3.9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3.9条。对于室

明功率密度限值,主要功能房间不应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 明设计标准》CB50034规定的月标值要求。在该标准中,提出 LPD不超过现行值的要求,同时提H出了LPD的目标值。此目标 值要求由于绿色照明产:品的技术更新已容易实现,故提出主要功 能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值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CB50034

房间时总记关灯,以利于节能。旅馆的门厅、电梯大堂、客房 走廊等场所,宜采用夜间降低照度的自动控制装置,主要因夜间 公共空闻人员活动较少,降低照度,完全可以满足功能需要, 采用分组(区)关一部分灯或采用自动调光等方法解决。客 房卫生问宵采用人体感应控制装置,实现人来灯毫、人走灯灭的 白动(延时)控制:

。太阴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虽一次性投资大,仁 护和运行费用很低,符含节能和环保要求。终核算证明技术级 合理时,宜利川太阳能作为照明能源。

来。根据照明场所不同,景观照明可分为场地照明、绿化照明 水景照明、景观小品照明、建筑立面照明等。本条提山了景观照

10.3.19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3.19条。本条规定了 选择景观照明的光源、灯具及灯具附件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10.3.20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3.20条。本条从节能 的角度提出景观照明控制的一些要求,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具体 要求如下:公共建筑的景观照明按平日、一般节日、重大节日分 组控制,以便于满足节日的特殊气氛要求,又能达到平日节能的 要求。

10. 3. 21 本条沿用本标准 2015 年版第 10. 3. 21 条。本条

建筑立面夜景照明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满足现行行业标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一2008第6.2.2条大城市 莫的要求。

0.3.22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3.22条。当有科普

育、展示等需求,或布线比较困难、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景 观照明可考虑采用小型太阳能路灯和风光互.补路灯等可再生能源 设施。

10.4.1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4.1条。根据《民用建 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和《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2的要求,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常用设备电气装置的配电设 计,应采用高效率、能耗低、性能先进、耐用可靠的电气装置, 作为绿色建筑应优先选用绿色环保材料制造的电气装置。

10.4.2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4.2条。民用建筑中存

10.4.4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4.4条。中小型

10.4.6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4.

择直接启动、降压启动等方式,以避免或减少对电网较大的电 压冲击。当采用软启或变频启动时,应采取对自身产生二次谐 波的治理措施,注人电网的谐波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允 许值。

许值。 10.4.7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4.7条。《全国民用建 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一一电气》第4.5.1条:功率在 200kW及以上的电动机,宜采用高压电动机本条取200kW指 标,但不是强求,有条件时如水冷式冷水机组和风冷式热泵机 组,根据产品提供的技术要求,可采用中压或低压供电,从节能 的角度出发,采用供电相同电压的电动机为妥,而个别如消防喷 淋泵最大也有200kW,此时就没必要采用高压电机,因为消防时 切除非消防负荷,变压器完全带动此泵没有问题。 10.4.8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4.8条。根据《全国民 销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一一电气》第4.5.1条。改善 启动特性,降低启动电流,减少对电气系统的影响,减少变压器 装机容量。 10.4.9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4.9条。十几年来,在 低压配电系统中“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CPS)”作为一种绿色 节能的组合电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和经 济效益。正如《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一2019条文 说明第9.2.24条讲述的:以一个具有独立结构形式的单一产品 实现隔离电器、断路器、接触器、过负荷继电器等分立元件的主 要组合功能。我国自主并发、研制的CPS已达到了世界同类产品 的先进水平,部分指标优于国外产品。例如KBO系列,已成为 低压电器产品的类别之一。

10.4.8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4.8条。根据《

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一一电气》第4.5.1条。改 自动特性,降低启动电流,减少对电气系统的影响,减少变压 装机容量。

10.4.10本条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4.10条基础上发展而 来。应急照明电源装置(EPS)、不间断电源装置(UPS)及智 能快速应急电源系统(ISPS)的蓄电池,应选用具有防止液体泄 痛措施的产品,避免对环境和人身造成危害。 有些场所,如大型信息中心、医院手术室、ICU病房等,对 于蓄能型应急电源的容量要求较大,由于ISPS具有智能、环保、 节能、快速、长寿命的特点,应优先选用此类应急电源。 10.4.11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4.11条。本条主要从 绿色节能与环保角度考虑,尽可能减少机房的面积,机组最低噪 声应符合国家标准,并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机组应急自启动应 满足启动时间的相关要求。机组的附属设备配套齐全,方便设计 与安装,为使用和维护创造有利的条件。 10.4.12本条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4.12条基础上发展而 来。乘客电梯宜选用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的无齿轮更引机,并采用 调频调压(VVVF)控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对于高速电梯, 在资金充足的前提下,优先采用“能量反馈”电梯,从而提高 电梯的运行效率。对垂直电梯,应具有群控、变频调速拖动、能 量再生回馈等至少一项技术,宜采用两项以上节能技术,实现电 梯节能。群控功能的实施,可提高电梯调度的灵活性,减少乘客 等待时间,并可达到节约能源的自的。 10.4.13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4.13条。群控功能的 实施,可提高电梯调度的灵活性,减少乘客等待时间,并可达到 节约能源的自的。电梯的运行功能在电梯的供货要求中应予提 出,以便运行后的节能运行。

来。对于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当电动机在重载、轻载、空载 的情况下,均能获得与之相适应的电压、电流输人,保证电动机 输出功率与扶梯实际载荷得到最佳匹配,以达到节电运行的自 的。感应装置包括红外、运动传感器等。当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 道在空载时,电梯可暂停或低速运行,当红外、运动传感器探测 到自标时,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转为正常工作状态。对于扶 梯,应采用变频感应启动技术来降低使用能耗。 10.4.15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4.15条。水泵和风机 在民用建筑中应用数量众多,分布面极广,也是最主要的耗电设 备。而这些设备都是长期连续工作,常常处于低负荷及变负荷运 行状态,其节能潜力巨大,应采取变频控制(变速变流量调 节),提高水泵风机的可控性,加快响应速度,提高控制精度, 使其高效运行。变频控制可以有效地减轻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 命,降低噪声,大大改善启动性能,也能够节约能源,从而产生 三大的经济效益。 10.4.16本条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4.16条基础上发展而 来。中央空调系统是整个公共建筑耗能的中心,空调冷(热) 源系统作为空调系统的中心,其设备数量、容量与负载的匹配设 计和采用的系统节能控制策略,对空调系统能耗影响重大。节能 控制包括根据冷(热)负荷对制冷机的控制和循环水泵的变频 控制,本条文对绿色建筑这两方面的控制作此要求。 自前,新型的强弱电一体化控制“绿色建筑设备节能控制与 管理系统”是未来节能控制的主流。由于空调系统具有多参量 非线性及冷热负荷波动性等特点,易造成系统运行工况偏离最优 效率运行状态,导致冷水机组热转换效率降低,在保证舒适度条

件下,为了提高空调系统能效,必须对空调系统冷水机组、辅机 系统、空调机组、新风系统、房间末端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优化 控制。绿色建筑设备节能控制与管理系统由设备端和管理端组 成,为强弱电管控一体化设计,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中央空 调系统运行参数的适时调整,实现冷媒流量跟随负荷的变化而变 化,确保主机在任何负荷条件下都处于最佳运行工况,始终保持 较高的转换效率(COP),最大限度降低空调系统能耗,达到节 约运行成本的自的。 对于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应根据房间、区域的功 能和所采用的系统形式,合理设置可现场独立调节的热环境调节 装置。对于未采用集中供暖空调系统的建筑,应合理设计建筑热 环境营造方案,其备满足个性化热舒适需求的可独立控制的热环 境调节装置或功能

10. 4. 17 本条沿用本标准 2015 年版第 10. 4. 17 条。 电开水器等

热设备用电量较大,下班后或夜间时,人员使用较少,避免 加热。除设备自带定时控制装置外,宜采取措施满足定时控 为要求。

根据鲁发改能源【2019】1183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 范我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实施意见》执行, 大型公共建筑、社会停车场应按照不低于配建比例15%的车位 比例建设充电基础设施;住宅建筑按100%的比例预留。 根据鲁发改能源【2020】【254号文《关于加强和规范我省

舍民小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执行,新建或改扩 建住宅项自需按规定配建充电基础设施。新建居民小区停车位应 00%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建设电缆桥架、 呆护管、电缆通道至专用固定停车位,在停车场每个防火分区设 置独立电表计量间,配电室至电表计量间敷设供电线路,并安装 计量箱、表前开关、表后开关,预留用电容量、充电设备安装位 置),与主体建筑同步设计、施工、验收。 2020年11月2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山东省新基建三 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鲁政字【2020】228号),该方 案要求:完善山东省充电基础设施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加快 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到2022年公共停车场充电桩占车位比 不低于15%。 10.4.19本条为新增条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 筑物内电磁辐射对人体的损害越来越受到重视,《电磁环境控制 限制》GB8702一2014第4.1条规定了环境中电场、磁场、电磁 场场量参数的方均根值应满足下表要求:

表10公众暴露控制限值

注:1频率了的单位为所在行巾第一栏的单位,如50Hz.应换算为0.05kHz,即」 取值0.05。 20.1MHz~300GHz频率,场卧参数是任意连续6min内的方均根值。 3100kHz以下频率,需同时限制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100kHz以上频率,在 远场区,可以只限制电场强度或磁场强度,或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在近场区,需同 时限制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 4架空输电线路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 所,其频率50Hz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为10kV/m,且应给出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 高低压用电频率为50Hz,当前通信信号3G、4G、5G频率 在2GHz~5GHz 《电子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814一2013第6.1.2条 规定电子工程建设场所的工频电磁场强度不宜超过下表限值:

因此,以上两项标准规范的要求是一致的。

10. 5 计量与智能化

10.5.1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5.1条。住宅建筑的住 户用电采用一户一表分户计量,主要用于与市政结算交费的外部 计量。对执行同一电价的公共区域用电,如:公共照明等,应相 对集中设置公用计量表计,作为建筑内部结算的内部计量,其重 大意义在于对建筑内部能耗追踪,并明确建筑运营过程中的各项 能耗比例,以帮助物业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充分发掘节能潜 力,同时它也作为建筑内部结算的重要依据。当住宅建筑设有可 再生能源发电时,应独立设置分项计量表计。 10.5.2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5.2条。建筑能源消耗 情况较为复杂,主要包括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其他动力系统 等。设置分项或分功能计量系统,有助于统计各类设备系统的能 耗分布,发现能耗不合理之处。 电能计量装置应能够对各用电设备分项采集计量其用电量并 进行实时计量、现场显示,具备远程通信功能,集中建立用电分 项计量数据库;大型公共建筑是指单幢建筑面积大于2方平方来 且全面设置空气调节设施的建筑。相对于普通公共建筑,大型公 共建筑由于运营维护能耗更高,节能潜力更大,故对其在分项计 量设计上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利于建筑未来运营策略的日趋修

建筑至少应对建筑最基本的能源资源消耗量设置管理系统。但不 司规模、不同功能的建筑项目需设置的系统大小及是否需要设置 应根据实际情况含理确定。木条要求设置电、气、热的能耗计量 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计量系统是实现运行节能、优化系统设置 内基础条件,能源管理系统使建筑能耗可知、可见、可控,从而 火到优化运行、降低消耗的自的。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电气等各 部分能源应近行独立分项计量,并能实现远传,其巾冷热源、输 配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冷热水机组、冷热水泵、新风机组、空气 处理机组、冷却塔等,电气系统包括照明、插座、动力等。对于 住宅建筑,主要针对公共区域提出要求,对于住户,仅要求每个 单元(或楼栋)设置可远传的计量总表。计量器具应满足现行 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CB17167 中的要求。

电能计量装置的功能应适应管理的要求。例如,执行分时电价的 用户,应选用装设具有分时计量功能的复费率电能计量装置或

成,构建高效的建筑设施与日常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和工 作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实现更加便捷适用的生 活和工作环境,提高用户对绿色建筑的感知度。 第3款,智能化服务系统具备远程监控功能,使用者可通过 以太网、移动数据网络等,实现对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状况、设备 设施状态的监测,以及对智能家居或环境设备系统的控制、对 作生活服务平台的访问操作,从而可以有效提升服务的便捷性。 第4款,智能化服务系统如果仅由物业管理单位来管理和维 护的话,其信息更新与扩充的速度和范围一般会受到局限,如果 智能化服务平台能够与所在的智慧城市(城区、社区)平台对 接,则可有效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与互通,实现相关各方的互 惠互利。智慧城市(城区、社区)的智能化服务系统的基本项 自一般包括智慧物业管理、电子商务服务、智慧养老服务、智慧 家居、智慧医院等。 10.5.8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5.8条。本条强调住宅 建筑的安全防范系统、管理与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的配置不 低于《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中基本配 置的要求。 安全防范系统包括住宅报警装置、访客对讲装置、周界防越 报警装置、闭路电视监控、电子巡更装置;管理与监控系统包播 自动抄表装置、车辆出人与停车管理装置、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

10.5.8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5.8条。本条强调住宅 建筑的安全防范系统、管理与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的配置不 低于《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中基本配 置的要求。

10.5.8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5.8条。本条强调住宅

10.5.9本条为新增条文。通过完善和落实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 自动监控管理功能,确保建筑物的高效运营管理。但不同规模、 不同功能的建筑项目是否需要设置以及需设置的系统大小应根据 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规范设置。比如当公共建筑的面积不大于2 万m或住宅建筑面积不大于10万m²时,对于其公共设施的监控 以不设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但应设置简易的节能控制措 施,如对风机水泵的变频控制、不联网的就地控制器、简单的单 回路反馈控制等,也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确保建筑高效运营 管理,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自动监控管理功能应能实现对主要设 备的有效监控

智能化系统设计,应以增加建筑物的科技功能、提升建筑物的应 用价值和有效降低建筑物的使用能耗为目标,综合应用各项建筑 智能化技术。在满足《智能建筑设计标准》CB/T50314基本配 置要求的前提下,对建筑设备运行实施能效管理和监控,可明确 建筑节能控制的范围和精度。智能化系统集成是指把若王个相互 独立,但文潜在关联的系统集成到统一的办调运行平台中,实现 建筑管理系统,即BMS。BMS可进一步与网络通借系统相连 升级为更高层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即IBMS。这种“分工协作 览无余”的运行模式,可以实现建筑物设备的自动检测与优化 控制,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和共享;在实际使用中,智能化 系统集成可以增强建筑防灾和抗灾能力,以更好地保护业主及用 户安全;提高大厦智能化水平,物业管理自动化、数字化,某一 设备出现问题自动反馈信号至监控平台,减少操作人员和维护人 员工作量;采用准确的方法采集并储存能耗计量数据,进行横

可/纵向比牧,分价建筑能价 小能现的可题,最大化地挖 癌建筑节能潜力;统一一优化联动中央空调系统、照明系统和变配 电系统,使其满足实际用户使用需要并保持高度一致,延长设备 更用寿命、节约能源;系统可分可合,且具有可扩展性、可变化 生,最终为使用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环保的工作生活环境。 10.5.11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5.10条。大型公共建 筑能源管理系统,是指对公共建筑安装分类和分项能耗计量装 置,采用远程传输等手段实时采集能耗数据,实现建筑能耗在线 监测、动态分析和统计管理功能的系统统称。在有效提高建筑运 营与监管水平的同时,也可以起到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和展示作 用。通过完善和落实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自动监控管理功能,确 呆建筑物的高效运營管理。但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建筑项自是 否需要设置以及需设置的系统大小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规 范设置。比如当公共建筑的面积不大于2万m或住宅建筑面积 不大于10方m时,对于其公共设施的监控可以不设建筑设备自 动监控系统,但应设置简易的节能控制措施,如对风机水泵的变 频控制、不联网的就地控制器、简单的单回路反馈控制等,也都 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为确保建筑高效运營管理,建筑设备管理系 统的自动监控管理功能应能实现对主要设备的有效监控。 10.5.12本条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5.11条基础.E发展而 来。人员密度较高且随时间变化大的区域,指设计人员密度超过 0.25人/m²,设计总人数超过8人,且人员随时间变化大的区 域。保持理想的室内空气质量指标,必须不断收集建筑室内空气 质量测试数据。空气污染物传感装置和智能化技术的完善普及 使对建筑内空气污染物的实时监控成为可能。当所监测的空气质

中铁建挖孔桩施工组织方案(深勘)10.5.12本条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5.11条基础上发

来。人员密度较高且随时间变化大的区域,指设计人员密度超过 0.25人/m²,设计总人数超过8人,且.人员随时间变化大的区 域。保持理想的室内空气质量指标,必须不断收集建筑室内空气 质量测试数据。空气污染物传感装置和智能化技术的完善普及, 使对建筑内空气污染物的实时监控成为可能。当所监测的空气质

量偏离理想國值时,系统应作出繁示,建筑管理方应对列能影响 这些指标的系统作出及时的调试和调整。将监测发布系统与建筑 内空气质量调控设备组成自动控制系统,可实现室内环境的智能 化调控,在维持建筑室内环境健康舒适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能源 消耗。本条文要求对于安装监控系统的建筑,系统应满足对 PM1o、PM2.5、CO,分别进行定时连续测量、显示、记录和数据传 输的功能。监测系统对污染物浓度的读数时间间隔不得长 于10min。 选择PMto、PM2.5、CO,三个具有代表性和指示性的室内空气 污染物指标进行监测并进行室内空气表观质量指数的发布。其中 O,除可以直接反快室内污染物浓度情况外,还可作为标志物间 接反映建筑新风量及空气置换效果。

大型工程的电气间、配电间、弱电(设备)间,往往都是无 人值守的地方,存在着夏季温度高、平时潮湿、采光通风条件差 等问题,对设备和配电系统的运行会造成影响DB11/T 1165.6-2019 收费公路联网收费系统 第6部分:数据通信接口,通过设置温度检 测和联动排风机开停,可缓解以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设备和配 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10.5.14本条沿用本标准2015年版第10.5.14条。当每个卫

同设有通风设施并集中设置排风设备时,一般情况下每个卫生间 都设有通风器,然后多个卫生间集中设置排风机。这时需要每个 卫生间通风器开启时联动排风机运转,当全部卫生间的通风器关 闭时联动排风机停止,从而提高集中排风的效果。为满足以上联 动要求,可采用简易的双极翘板开关联动做法来达到,同样也可 通过其他智能化做法实现。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