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51254-2017高填方地基技术规范X点夯击试验确定强夯法施工参
1)夯锤规格及单击夯击能量见表5,单点夯测试点和地 下标点埋设见图2。
表5夯锤规格及单击夯击能量
2)单点夯击能量和夯击次数的确定
恒安世纪花城1#楼施工组织设计图2单点夯测试点和地下标点埋设
巨粒土、粗粒土料填筑层,在强夯的冲击荷载反复作 用下,使夯点下的大块石骨架产生强制压缩(即竖向压缩 变形),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被夯击的地基竖向压缩量 也随之增加,如图3所示。 取夯坑累计竖向压缩量达到总压缩量90%的夯击次数
(a)夯击次数与累计压缩量关系
(b)夯击次数与累计压缩量百分数关
)夯击次数与累计压缩量百分数关系
图3夯击次数与竖向压缩量关系
为最佳,则可选择出:1000kN·m夯击15次,累计竖向 压缩量为87.7cm,占总压缩量的91%,相当于填筑层厚 度的21.9%;3000kN·m夯击16次,累计竖向压缩量为 114.7cm,占总压缩时的91.8%,相当于填筑层厚度的 28.7%;4000kN·m夯击14次,累计竖向压缩量为 144.6cm,占总压缩量的92.3%,相当于填筑层厚度的 36.15%;6000kN·m夯击13次,累计竖向压缩量为 191.7cm,占总压缩量的90%,相当于填筑层厚度 的 47. 92%
在强给以巨粒土、粗粒土料填筑地基冲击力和振动, 导致夯坑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地面产生了竖向下沉(即竖向 振密变形)。当夯坑的累计竖向压缩量为总压缩量90%的 夯击次数时,其夯坑周围不同距离与地面累计竖向下沉量 关系如图4所示。 以地面竖向下沉量累计为10mm视作有效影响距离, 则:单击夯击能量为1000kN·m,其夯点周围有效影响 距离为1.0D(D为夯锤直径),3000kN·m为1.5D,
巨夯坑边地面水平距离
4000kN: m 为 1.7D, 6000kN: m 为 3.5D
3地基有效加固深度的确定
强夯法处理地基的加固深度与有效加固深度具有不同 的内涵,后者与加固目标值紧密相关。为确定强夯法处理 大块石填筑地基的有效加固深度(以干密度β≥2.0t/m3 为目标值),夯前,在虚填厚度为6m的填筑层中,按垂 向每隔50cm分别埋设一测量标点,并测量其埋设标高, 选用中等夯击能量(3000kN·m)夯击16次,测得夯坑 下各标点的竖向位移量如表6所列,由表6绘制的分层标 点理设深度与各标点的竖向位移量关系,如图5(a)所 示。不同深度的竖向位移量及夯后干密度的关系直方图 如图 5 (b) 所示。
表6不同深度标点竖向位移量
图5夯坑下的竖向位移量和不同深度的干密度
由表6和图5结果可见,随着深度的增加,夯坑下的 竖向位移量随之减少,在深度为2D时的竖向位移量则已 甚微,表明夯击能量的传递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从 图5中可见,夯后的干密度增加幅度是随深度增加而减 小,按干密度≥2.0t/m3确定有效加固深度,即虚填厚 度为6m,以单击夯击能量为3000kN·m,夯击16次为 列,其有效加固深度为4.2m,在有效加固深度范围内, 夯后的干密度比夯前提高35%~42%
可试验检测,其结果如图7所示
图6不同夯击次数平面布置
图7不同夯击次数下的干密度和地基回弹模量
由图7(a)可见,在深度4m范围内,夯击16次,其 干密度比夯前提高15.8%,有效加固深度>4m;夯击12 次,干密度比夯前提高13.8%,有效加固深度>4m;夯 击7次,干密度比夯前提高9.9%,有效加固深度为3m; 夯击3次,干密度比夯前提高6%,有效加固深度 <2.5m。从图7(b)中可见,强夯后的地基回弹模量明
显高于夯前;若取单位荷载P=700kPa下的回弹模量比 较,夯击16次的地基回弹模量比夯前提高108.2%。夯 击12次的地基回弹模量比夯前提高20.5%;夯击7次和 3次,分别比夯前相应提高了17.8%和12%。
击12次的地基回弹模量比夯前提高20.5%;夯击7次和 3次,分别比夯前相应提高了17.8%和12%。 4松铺系数确定 松铺系数应根据不同的填料通过现场试验确定。采用巨粒 土、粗粒土料,分层填筑厚度为4m的地基强夯处理试验及工程 实践,证明采用单击夯击能量2500kN·m~3000kN·m,夯点 间距为4.0m~4.5m,夯击12次~16次,主夯一遍,其地基的 有效加固深度为4.0m~4.5m,地基干密度ea≥2.0g/cm²;松铺 系数可取1.15~1.20。 5建(构)筑物填筑区的放坡比例宜按应力护散角或根据 工程经验确定。 6细粒料和黏性土填料分层填筑厚度、施工参数系根据多 个山区和丘陵地区已建高填方机场工程的试验研究成果和工程实 践经验确定。 6.3.6高填方工程填筑范围较大时通常分为多个施工工作面施 工,各工作面起始填筑标高不一或填筑速度不同,带来工作面搭 接问题。实际监测表明,工作面搭接处理不好,将造成人为的薄 弱面,给高填方地基沉降及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 6.3.7高填方工程的建设通常会对环境带来较大改变,甚至带 来不良结果。因此,本条强调在进行高填方工程施工时,要加强
工,各工作面起始填筑标高不一或填筑速度不同,带来工作面掐 问题。实际监测表明,工作面搭接处理不好,将造成人为的薄 弱面,给高填方地基沉降及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 .3.7高填方工程的建设通常会对环境带来较大改变,甚至带 来不良结果。因此,本条强调在进行高填方工程施工时,要加强 环境保护措施,并做好施工期排水。
5.4.2本条是高填方填筑地基的质量检验要求,检验填筑地基 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检验点数量是根据经验提出的
6.4.2本条是高填方填筑地基的质量检验要求,检验填筑地基
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检验点数量是根据经验提出的。
7.1.2、7.1.3近年来,边坡跨塌或滑坡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 因此充分重视边坡稳定性分析尤为重要。 1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时,应合理选取强度参数,且选取 多个典型断面进行分析。 2边坡形式和坡比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 高度、排水措施、填料特性和施工方法,并结合原始边坡和人工 边坡的调查和力学分析综合确定。 3永久边坡在保证稳定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提高综合坡 比,以减少占地范围。
7.2.1岩土参数与环境条件、边界条件等密切相关,所以高填方 边坡稳定性计算所采用的参数应尽可能接近现场情况。相似条件 指与现场相同或接近的含水率、固结度、填筑地基压力、边界条 件、压实度、固体体积率等条件。高填方地基现场条件一般都比 较复杂,无论是室内试验还是现场测试,获取的都是点的参数: 同时受气候、地形条件、开挖深度、岩土采样、运输、试验等影 响,不能完全代表岩土的抗剪能力,所以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分析 所采样参数应结合现场条件、当地工程经验综合确定。西南某机 场高填方边坡稳定性计算中主要采用室内试验和现场大剪试验参 数,导致计算的安全系数过高,在高填方施工过程及处理后的填 筑地基中发生严重失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事 后分析,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稳定性分析所采用室内试验和现场大 剪试验参数偏大,与当地经验考 折优:
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O的研究表明, 抗剪强度随含水量变化,并呈现峰值特征,峰值出现于小于最优 含水量一侧,故其规定施工期路堤强度试验采用的含水量按击实 曲线上要求达到密度所对应的较大含水量试样。由于施工过程中 诸多的不确定性,为确保安全,推荐对施工期高填方边坡稳定性 分析,采用击实曲线上要求压实度对应含水量制备的试样,所做 的直接快剪和三轴不排水剪参数。 对于新建高填方边坡稳定性分析,理论上宜采用原状土样直 接固结快剪和三轴不排水固结剪参数,但考虑到沉降固结过程中 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从安全的角度推荐采用直接快剪和三轴不 排水剪参数。 7.2.2边坡稳定性分析除应根据原场地岩土性质、填筑材料及 填筑厚度等条件外,还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依据不同的边界条 件选择不同方法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 1填筑边坡的稳定性不仅与地形、岩土条件及填筑厚度有 关,还与不同的边界条件、加载方式和过程有关,故应根据填筑 边坡的不同条件选择不同方法。设计过程中填筑边坡稳定性计算 过程如图8所示,
7.2.2边坡稳定性分析除应根据原场地岩土性质、填筑材
真筑厚度等条件外,还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依据不同的边界条 选择不同方法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 1填筑边坡的稳定性不仅与地形、岩土条件及填筑厚度有 长,还与不同的边界条件、加载方式和过程有关,故应根据填筑 坡的不同条件选择不同方法。设计过程中填筑边坡稳定性计算 寸程如图8所示
(a)原始边坡的稳定性
(b)填筑过程中稳定性
(c)填筑完成后稳定性
(d)不同坡比条件下稳定性
(e)不同地基处理方式和坡比条件下稳定性
图8高填方边坡计算过程示意 1一原场地地基;2一潜在滑裂面;3一原始坡面;4一填筑地基; 5一坡面;6一反压平台;7一碎石桩
2二维稳定性分析在地形复杂场地对边坡空间效应考虑 不足,只能反映某个剖面的特性,不能反映三维特性,有时其 计算结果与三维偏差较大。贵州荔波机场地形条件复杂,最大 填筑厚度60余米,共有9个边坡涉及高填方,采用极限平衡 法二维分析,有8个边坡稳定性不满足要求。运用三维稳定性 计算程序,采用相同计算参数,9个边坡填筑后均满足稳定性 要求。其原因是二维分析未考虑到坡体前缘存在一定范围的阻 滑段(前缘收口),忽略了坡体稳定性空间效应。九黄机场填 筑厚度最大的元山子沟(102m),其填筑地基坡脚正好处于两 支沟汇合的锁口地形处,二维和三维稳定性计算,其安全系数 差异在0.5以上。目前,工程上有许多边坡稳定性分析软件, 能方便快捷地进行二维和三维稳定性计算,建议在条件许可时 般工程的原场地地基和填筑地基整体稳定性宜进行二维和三 维稳定性计算;复杂场地原场地地基和填筑整体稳定性应进行 边坡二维和三维稳定性计算。
7.2.3由于引起边坡破坏的因素,既可能来自原场地地
可能来自填筑地基,为确保边坡稳定,在进行边坡整体稳定性 算的同时,还要进行原场地地基和填筑地基的局部稳定性验算 当采用支挡结构时,还要进行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7.2.4引起边坡破坏的因素众多,总的来说分为两方面:
面来自填筑地基,由于土体重量以及渗透的影响引起土体剪切破 不;另一一方面来自填筑地基下方的原场地地基,其本身的工程地 质特性对边坡的稳定亦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很多情况下滑裂面 是通过原场地地基的。在山区工程中的高边坡要着重考虑这两方 面的因素,在山区高填方边坡工程中应采取划分稳定影响区的设 计方法。边坡稳定影响区范围内部的原场地地基和填筑地基要进 行特别的填筑夯实以及其他方法进行处理,以提高其本身的抗剪 能力和承载能力。
7.2.5近十余年来,我国新建了五十余个高填方机场,这些
场主要位于西部地区,其中西南地区约占60%,边坡稳
按本规范表7.2.5控制。这些机场原场地涉及岩溶、高陡边坡、 大型不稳定斜坡、地下水、采空区、高烈度区、断裂带、活动断 裂等特殊地质条件及软弱土基、膨胀岩土、红黏土、黄土、冰硕 土、冻土、盐渍土、全强风化玄武岩、花岗岩等特殊性岩土;填 料除采用粉土、黏性土、碳酸盐岩块碎石、砂岩、碎石、河床堆 积砂砾石、卵石等一般填料外,还采用了泥岩、碳质泥岩、全强 风化玄武岩、花岗岩、膨胀岩土、红黏土、黄土、冰喷土、砂 土、冻土、盐渍土等特殊岩土或难以密实的岩土。除极个别机场 由于特殊原因出现过大的沉降和失稳外,这些机场在建设过程及 建成后均处于稳定状态,且都满足工后沉降和工后不均匀沉降要 求。其中四川的九寨黄龙机场(高烈度区,处于“5·12”地震 中心区)、康定机场(高烈度区)、广元、绵阳等机场还经受住了 “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大地震的考验,高填方边 坡安全。 《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边坡的安全系数因所采用的方法 不同而不同,通常圆弧法计算结果较平面滑动法和折线法偏低, 并给出表7的安全系数控制值
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中边坡稳定 系数F的取值:对于新设计的边坡、重要工程宜取1.3~1.50, 一般工程宜取1.15~1.30,次要工程宜取1.05~1.15。采取峰 值强度时取大值,采取残余强度时取小值。验算已有边坡稳定时 F取1.10~~1.25。 通过对上述机场高填方边坡的统计分析,并结合公路、铁 路、水电、矿山等行业经验和规范,推荐表7.2.5的边坡稳定安
全系数,并且作为最低控制值。
7.3.1动态设计是在掌握施工现场地质状况、施工情
7.3.1动态设计是在掌握施工现场地质状况、施工情况和监测 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原设计进行校核、优化和完善的方法,是 填筑边坡设计着力提倡的设计理念。地质勘察参数难以准确确 定,设计理论和方法带有经验性和类比性,根据施工中反馈的信 息和监测资料完善设计,是一种客观求实、准确安全的设计方 法,适用于工程施工阶段,是施工图设计的延伸。动态设计应以 完整的施工图设计为基础。
7.3.2填筑地基与原场地地基斜坡接触面粗糙度是影响高
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当接触面光滑或软弱时,可能在填筑地 基与原场地地基斜坡接触面(带)上形成潜在滑动面,降低高填 方地基稳定性。相反,根据工程经验当受场地地形、填料等限 制,不能通过放坡满足边坡稳定要求时,提高原场地地基承载 力,增设不小于2:4抗滑平台,使接触面足够粗糙,可极大地 增大填筑地基稳定性,当在完整基岩上进行填筑时,填料与原场 地地基接触界面处理良好,对于石灰岩碎石填筑的边坡,其安全 系数的计算可以不考虑原场地地基坡度的影响。而对于碎屑岩风 化料,斜坡上填筑的稳定性要好于平地上进行填筑。采用有限元 等模拟倾斜地基上高填方的塑性分布区,在未挖台阶时塑性区几 乎分布在整个软弱层;挖台阶时,软弱层中塑性区主要分布在填 筑地基与台阶接触面;研究同时也表明支挡结构设置在边坡中部 比设置在坡脚效果明显。工程实践中增大接触面粗糙度手段主要 有开控台阶、刻槽、设置阻滑键等
7.3.5软质岩石风化后,其抗剪强度会急剧降低。为确保边
的稳定性,尽量不使用易风化的软质岩石作为边坡填料。若填料 没有选择余地,只能采用易风化的软质岩石作为边坡填料时,应 采用风化后土料的强度参数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 i酸#T1
7.3.6现行行业标准《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
7.4.2对透水性差的黏性土、泥岩填筑地基内部,可适当布设 排水设施。高填筑边坡排水笼的长度宜为50m~80m、水平间距 宜为15m~20m,竖向间距宜为5m~7.5m,每个台阶宜设置 层(图9),
图9排水笼、塑丝排水笼设置示意 一土工布;2一塑丝排水笼;3一改性聚丙乙烯乱丝;4一排水笼
流出过程中对边坡坡体的潜蚀和流出后对坡面冲刷。在坡面上设 置完整的横向与纵向排水系统,目的是使地表水和填筑地基内部 渗出来的水,顺坡漫流,流人马道上的纵向排水沟中,再经顺坡 向的横向排水沟流出场外,既保证坡面上排水通畅,文不直接在 坡面上形成径流而冲刷坡面
7.5.1~7.5.3随着国家对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的重视,边坡防 护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边坡坡面防护形式总的来说分为柔 性防护和刚性防护两种。植被护坡是柔性防护,这种防护形式是 通过在坡体上栽种护坡植物,利用护坡植物来改善护坡土质状 况,防止坡面水土流失,提高边坡稳定性,同时达到一定的景观 和生态效应。传统的干(浆)砌片石护面墙(挡墙)和喷混凝土 等是刚性防护,这种防护方式对边坡有较好的支撑和封闭作用, 但一旦出现开裂,防护效果将急剧下降,而且破坏自然环境。坡 面防护形式,应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可将刚性防护和柔性防护 相结合、防护和绿化相结合。
度、坡面土层和位置朝向等因素。在边坡坡面上植被,可以有效 控制地表水和边坡内部向外渗流水对边坡的冲蚀,并对美化环境 起到重要作用。植被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评价尚无定量的方 法。常用的边坡植被物种有花草、藤本植物、矮生的木本植物 在边坡坡度较陡或植物生长困难的坡面上,可以采用移植草皮的 方法防护边坡,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7.6.1高填方地基填筑工程,当填筑厚度较大时,应严格控制 填筑速率,过快的填筑速率会破坏地基土的结构,加大沉降总 量。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对预压地
基为防止地基发生剪切破坏或生产过大的塑性变形,要求分级逐 渐堆载,在堆载过程中应每天进行竖向变形、边桩水平位移和孔 隙水压力等项目的观测,沉降每天控制在10mm~15mm,对于 竖井地基取高值,天然地基取低值;边桩水平位移每天不超过 5mm。上海对软基上填筑工程临破坏前边桩最大位移速率进行 了研究,提出砂并预压边桩控制标准为4mm/d,砂垫层预压为 7mm/d;现行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对路堤 填筑速率采用的控制标准是路堤中心沉降量每昼夜不得大于 10mm~15mm,边桩位移量每昼夜不得大于5mm。现行行业标 准《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10035对软土地段路基路堤填 土速率采用路堤中心沉降每昼夜不得大于10mm,边桩水平位移 每昼夜不得大于5mm的控制标准。在参考以上标准和经验的基 础上,规定了高填方地基边坡的填筑速率
8.1.1排水工程一般分为场内排水和场外排水。场内排水可根 据填筑地基性状和工程特点设计,以实现最优的排水设计;场外 排水系根据地形地貌、地区气候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 件、地下水的类型和补给来源、地下水的活动规律、工程排水范 围、汇水面积、汇水流量等有关水文气象参数设计,场内排水应 安全、合理地分流、排泄到场外排水设施中
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地基土中的水无法排除可能导致地基 土固结缓慢,地基工后沉降较大;填筑地基排水不畅容易造成浸 润线上升,边坡在渗流作用和填料强度降低影响下失稳。高填方 地基的填方区尤其是冲沟区汇水面积一般较大,排水设计应充分 利用场地地形和天然排水系统,并采取措施,形成完整的排水 系统。
8.1.3排水工程是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区气候条件、
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设计,对于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下水状 况,要求进行较详细的调查、勘探和测定,取得较为可靠的设计 依据。
8.1.4填筑地基边坡坡面应首先考虑采取坡面防护措施,
障坡体稳定、减少冲刷(水土流失)和增加美观。表面排水设计 应结合已采取的坡面防护措施,按所能提供的耐冲刷能力,选择 适当的排水设施,避免由于考虑不当而使冲刷或失稳加剧。
积范围内地表水的排泄功能。排水设计的内容为:按排水的功能 要求选择沟、管的类别,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并将各项设施组
合成一个将地表水顺畅地汇集拦截和排弓引到场外的排水系统。地 表水被汇集或拦截后集中排放,流量和流速都增大,这就增加了 对沟渠和泄水口周围地面冲刷和侵蚀的可能性。因此,排水系统 的设计要考虑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之不会对填筑地基和填筑地基 界内外各项设施造成危害。 地表排水设施的断面形状和尺寸应满足排泄设计流量的要 求,沟管内水流的最大和最小流速应控制在充许流速范围内。 8.1.7地表排水的功能,除了把填筑地基范围内的地表水排除 到场外,还应通过合理的设计把周边地表水截流在填方地基范围 以外。地表排水设计应研究周边的自然地形和建(构)筑物的排 水,结合既有排水设施,充分考虑工程运营期间一定周期内可能 出现的最大降水量和周边工业与民用建(构)筑物排水的综合影 响,保证填筑地基地表排水系统的设计达到安全、合理、经济。 8.1.10地下排水沟管较长时,为避免淤塞和便于清通,应在其 间设置出水口,通过横向排水管将地下水引出地面,排入低地或 水道。对于出水口的排水通道,应作妥善处理,防止出现坡面 冲刷。
8.2.2、8.2.3排水沟起莲接各种排水设施,将水引排到附近自 然水道或场地排水系统,从而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的作用。排水 沟与水道衔接,应做到汇流处水流顺畅,有良好的流向和交角 当填筑地基采用边坡平台排水沟时,由于平台较窄(宽度为 1m~3m),排水量有限,且需加强冲刷防护,宜采用水泥混凝土 预制或现浇的刚性排水沟
流,防止水流冲刷和侵蚀挖方边坡和填筑地基坡脚。但在一些已 建工程上,常出现因截水沟设置不合理而不发挥作用,应该设置 但未设置而造成坡面冲刷,设计时未重视防冲刷或防渗处理而导 致边坡坡体珊塌,或者出水口处理不当而冲刷填挖交界处的填筑
地基边坡等现象。因此,设计前应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地形、地 质、水文、植被等条件,对截水沟的适宜位置和排水出口的引伸 范围作出合理的布局
8.3.1地表排水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把填筑地基表面的积水排走, 以免造成填筑地基浸水破坏或影响使用功能。首先考虑采取的是 通过水文计算设置排水沟及阻水设施,通过排水设施将填筑地基 表面的积水迅速排至填筑地基以外,通过拦水设施将可能进人填 筑地基的地表水拦截在外。可采用两种方式排除表面积水:一种 是让地表水以横向漫流形式向填筑地基坡面分散排放;另一种方 式是在填筑地基外侧边缘处设置拦水带,将地表水汇集在拦水带 内,然后通过隔一定间距设置的泄水口和急流槽集中排放到填筑 地基坡脚外。两种排水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据表面水可能对填筑 地基坡面造成的冲刷危害。在汇水量不大,坡面耐冲刷能力强 (坡面采用防护措施或坡体为岩质填料)的情况下,应优先采用 横向漫流分散排放的方式。而在地表水有可能冲刷填筑地基坡面 的情况下,则采用将地表水汇集在拦水带内,通过泄水口和急流 槽集中排放的方式。由于修筑拦水带和急流槽需增加工程投资, 需对投资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和比较:采用有效的坡面防护措施而 不设拦水带和急流槽经济,还是修筑拦水带和急流槽而降低对坡 面防护工程的要求合算。当然,这种经济分析和比较还要同填筑 地基的重要性相结合。在填筑地基较高具上有重要的建筑物时: 坡面虽已采取植草防护,但土质仍较疏松的情况下,通常选用设 拦水带和急流槽的排水方式;反之,除遇到多雨地区,通常都 采用漫流分散排水的方式。 8.3.2一般情况下,为便于施工和维护,尽可能提高过流能力, 应优先选择矩形、梯形断面排水沟,但在具体设计中,应充分考 虑地形、工程地质条件、排水沟底坡及地表水的情况综合进行 选择
8.3.2一般情况下,为便于施工和维护,尽可能提高过流 应优先选择矩形、梯形断面排水沟,但在具体设计中,应充 虑地形、工程地质条件、排水沟底坡及地表水的情况综合 选择。
8.3.6排水沟的安全超高取值是按《水电站引水渠道
3.3.6排水沟的安全超高取值是按《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计
8.5.1高填方地基排水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做 好场地内的地表排水、地下排水、填筑地基内和填筑地基顶面的 排水,还要与市政排水、场外排水相结合,将场地内部水引出场 外,确保高填方地基的稳定性。
8.5.6填筑地基场地表面需设置各种接缝,同时场地在使用期
8.6.2、8.6.3应按照设计要求检验排水设施的符合性,其中 纵、横断面形状、材料强度和渗透性是对排水设施有显著影响的 项目,直接决定排水设施能否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确保排水设 施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排水设施有其特殊性,正常情况下应该 边施工边检验,特别是随主体工程同步施工的地下排水设施,应 该同步检验。 排水设施是根据填方地基及其主体工程的排水需要系统设计 的,必须严格执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因此对排水设施各部分的 外观、断面尺寸、高程、坡度和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等指标都应 进行严格检测。
9.1.1高填方工程一般具有土石方量大、施工周期紧、建设环 境复杂、相互影响因素多等特点,现有的土力学理论尚不能完全 解决高填方设计中遇到的变形与稳定性问题。要在时间、空间上 对高填方的变形与稳定性问题作出准确判断必须依赖高填方施工 过程和竣工后的现场监测成果。每个高填方工程都有其自身特 点,影响因素和复杂性各不相同,开展高填方工程监测工作前: 应制定专门的监测方案。 9.1.2监测方案编制应充分收集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等各 方面的资料,明确设计单位对工程监测提出的技术要求,在全面 了解高填方的工程特点和设计关心的问题后,才能有针对性地编 制监测方案。 9.1.3工程监测采用与设计、施工相同的高程和坐标控制网, 便于监测数据的使用和反馈。由于高填方改变了地表形态,使得 地应力在大范围内重新调整和分配,沉降影响范围可能较大,监 测基准点设置不合理,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应定期对基准点进 行复测,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9.1.4~9.1.6监测点布设应根据工程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 地段布置。不同监测项目尽可能布置在同一断面或相近位置, 有助于相互印证和满足数值分析的需要,监测点的布置还应 考虑同一条件下有一定的互补或验证的数据,不至于因为某 一个监测元件发生故障而缺失某种情况的数据,使得监测数 据不完整。 监测元件、仪器的选择既要考虑精度要求,还要考虑耐久性 要求,有的监测元件可能单次精度比较高,但其抗干扰、抗腐蚀
9.1.2监测方案编制应充分收集勘察、设计、施工、管理 方面的资料,明确设计单位对工程监测提出的技术要求,在 了解高填方的工程特点和设计关心的问题后,才能有针对性 制监测方案。
9.1.3工程监测采用与设计、施工相同的高程和坐标控
等耐久性较差,不能满足长期监测的要求。 监测所用的电子水准仪、高精度全站仪等计量仪器,应按照 要求定期进行检定,以保证所测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不能检定 的专有仪器设备可定期进行校准。每次测量前还应对各类仪器设 备进行校验和检查,确保仪器状态正常。 监测周期和频次总体上应该能反应物理量的变化过程及规 律,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变化平缓时观测间隔时间可放宽。 9.1.7、9.1.8高填方工程一般工程量都很大,工程监测的项目 众多,整个建设周期内各类监测数据信息量非常大,施工过程中 还要记录填方施工信息,因此应建立完备的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对各类监测数据的有效管理,以保证监测信息的准确和完 整,以便为工程提供必要的依据。 9.1.9施工过程中参建各方人员很多,较为容易发现异常情况, 填筑施工完成后,更应重视巡查工作。现场巡视的主要内容包括 地面有无裂缝、洞穴、积水、冲刷、崩塌、滑移等异常情况,大 雨后还应巡视地下水位、盲沟出水口水质有无浑浊、含泥量增大 等情况;对边坡工程的巡查内容还应包括排水系统是否通畅,护 面或护坡是否损坏,支挡结构有无开裂、错断、倾斜,护坡植被 是否完好等。巡视检查中发现异常现象时,应按应急预案采取相 应措施,
9.1.9施工过程中参建各方人员很多,较为容易发现
9.2.3地表变形监测一般可按网格布置,网格的方向宜顺主沟 方向和垂直主沟方向,在斜坡地带、挖填交接面附近、地形较陡 等部位,宜适当加密观测点。对地形地貌突变部位、地质条件复 杂部位、使用期间可能发生问题部位和施工薄弱段等处也应增设 监测点。 水平位移监测一般设置在地形变化大、可能发生水平位移的 地段,可选择代表性断面进行监测。内部分层沉降监测点的间距 般根据原场地地基的地基条件、填筑地基的均勾性综合考虑
分层沉降断面的选择要考虑沉降计算和反演分析的需要。由于原 始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高填方工程通常会出现地表 裂缝,在原场地地基存在软弱土、陡坎地形的部位容易出现明显 裂缝,明显裂缝一般指裂缝宽度超过5mm,裂缝平面长度超 过5m。 9.2.4土压力监测一般根据数值计算的需要设置,可布置在最 大填筑厚度、受力情况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差或结构薄弱等部 位。可在地形条件复杂时设置1个~2个观测横断面,土压力观 测断面上的测点,竖向间隔一般为5m~10m,一般不少于3个~4 个监测高程。土压力观测断面的位置,应同高填方内孔隙水压 力、变形观测断面相结合,同一测点区内各观测仪器之间的距离 不宜超过2m。 理设时,宜在埋设点附近取样,进行土的干密度、级配等物 理性质试验和力学性质试验。孔隙水压力观测的同时应测计地下 水位变化,用于校验孔隙水压力计观测数据。 9.2.6盲沟出水口不但要观测水量排出是否正常,还要观测水 质是否浑浊,一旦水中泥沙含量变大,则意味着地下水排出过程 中携带了地基土中的细颗粒,严重时将形成空洞、塌,影响地 基稳定。用于观测盲沟出水量的所有集水和量水设施均应避免客 水于扰,观测工作应在相对固定出口或堰口进行。盲沟出水量的 观测方法可参照现行河流流量测验规范和水文普通测量规范的有 关规定。根据盲沟出水量的大小和汇集条件,宜采用如下方法和 设备: 1当流量小于1L/s时,宜采用容积法; 2当流量在1L/s30L/s之间时,宜采用量水堰法; 3当流量大于300L/s或难以设置水堰时,应将盲沟出水 引人排水沟中,采用测流速法。 9.2.7各类监测点理设应确保稳固,与监测体紧密接触,以保 证监测的准确性。另外还要采取必要的保护和警示措施,以免监
分层沉降断面的选择要考沉降计算和反演分析的需要。由于原 始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高填方工程通常会出现地表 裂缝,在原场地地基存在软弱土、陡坎地形的部位容易出现明显 裂缝,明显裂缝一般指裂缝宽度超过5mm,裂缝平面长度超 过5m。
9.2.6直沟出水口不但要观测水量排出是否正常,
9.2.7各类监测点理设应确保稳固,与监测体紧密持
证监测的准确性。另外还要采取必要的保护和警示措施,以免监 测标志受损或毁坏。
9.2.8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高填方工程xx电厂落地式脚手架施工方案,由于填料性
2.8不同地质茶件下的高填方工程,由于填科性质的不 司、原场地地基地质条件的不同,其变形稳定所需要的时间 会有差异,监测频率的确定应考虑其固结稳定规律,监测周 期的确定应满足变形预测的需要。监测工作应保证监测数据 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根据监测量的变化情况,适当增减观测 频次和间隔时间。
9.3.2边坡工程地表变形监测点的布置以能控制整个边坡范 围及位移规律为准,因此应沿顺坡方向布置断面,横向可结合 放坡台阶布置。对于主滑动方向和范围明确的边坡,可采用十 字形和方格网布置;对主滑动方向和范围不明确的边坡,宜采 用放射形布置。当边坡的范围大且复杂时,断面及测点可酌情 增加。 9.3.3 内部变形监测以水平位移监测为主,需要时布置分层变
9.3.3内部变形监测以水平位移监测为主,需要时布置分 形监测,宜结合地表变形点设置内部变形监测点位置,便于 计算。
9.3.4孔隙水压力和土压力监测根据需要设置。孔隙水压
测点主要在原场地地基中设置,当地下水可能上升至填筑地基 时,也可在填筑地基中可能受地下水上升影响范围内增设
9.4.1高填方工程多存在大挖大填现象JB/T 13640-2019 重型机床 产品分类.pdf,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 环境保护监测,避免出现大面积生态环境破坏,对由于挖方而弓 起的山体裸露、植被减少等情况,应及时采取保护和防治措施 并应对防治效果进行监测。 对施工中的爆破、强夯、打桩等,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减轻震 (振)动引起的不良影响。震动控制标准及监测方法可按现行国 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执行。对于居民区、工业集中 区等受振动可能影响人居环境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
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和《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G 10071要求执行。 噪声的控制标准和监测方法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 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执行,
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和《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GB 10071要求执行。 噪声的控制标准和监测方法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 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