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是规范钢结构中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的重要标准文件。该规程旨在确保钢结构连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涵盖设计、施工和验收的全过程。
在设计方面,规程明确了高强度螺栓的选型原则、连接形式及计算方法。要求根据荷载条件、材料性能和结构特点,合理选择摩擦型或承压型连接方式,并通过精确计算确定螺栓数量、规格及布置方案。同时强调了抗滑移系数的测定与控制,以保证连接性能。
施工环节,规程对螺栓安装工艺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表面处理、扭矩控制和预拉力施加等关键步骤。特别指出,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螺栓紧固质量,并通过专业工具检测扭矩值或转角参数,以满足设计要求。
验收阶段,规程规定了质量检查的内容与方法,如外观检验、扭矩复核及抗滑移试验等。要求施工单位提供完整的记录资料,并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抽检,以确保工程符合设计标准和安全规范。
总体而言t/caepi 43-2022标准下载,该规程为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对推动钢结构工程的技术进步和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
主编单位:湖北省建筑工程总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2年11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
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的通知
建标〔1992〕231号
根据原国家建工总局(82)建工科字第14号文的要求,由湖北省建筑工程总公司主编的《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JGJ82—91,自一九九二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建筑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归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湖北省建筑工程总公司负责。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二节 摩擦型连接的计算
第三节 承压型连接的计算
第四节 接头设计
第五节 连接构造要求
第一节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储运和保管
第二节 高强度螺栓连接构件的制作
第三节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和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检验
第四节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安装
第五节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施工质量检查和验收
第六节 油漆
附录一 非法定计量单位与法定计量单位换算关系
附录二 本规程用词说明
第1.0.1条 为使在钢结构工程中,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第1.0.2条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钢结构工程中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与验收。
第1.0.3条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按本规程的规定执行外,尚应符合《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J18)及《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5)的有关规定。
设计在特殊环境(如高温或腐蚀作用)中应用的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尚应符合现行有关专门标准的要求。
第1.0.4条 本规程采用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分别符合《钢结构用大六角头螺栓》(GB1228)、《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型式与尺寸》(GB1229)、《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型式与尺寸》(GB1230)、《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1231)或《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形式尺寸》(GB3632)和《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技术条件》(GB3633)的规定。
第1.0.5条 在设计图、施工图中均应注明所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性能等级、规格、连接型式、预拉力、摩擦面抗滑移系数以及连接后的防锈要求。当设计中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直径的高强度螺栓时,还应注明所选定的需进行抗滑移系数检验的螺栓直径。
第1.0.6条 在高强度螺栓施拧、构件摩擦面处理及安装过程中,应遵守国家劳动保护和安全技术等有关规定。
第2.1.1条 本规程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高强度螺栓连接应按其不同类型分别考虑下列极限状态:
一、摩擦型连接在荷载设计值下,连接件之间产生相对滑移,作为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二、承压型连接在荷载设计值下,螺栓或连接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作为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在荷载标准值下,连接件间产生相对滑移,作为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第2.1.2条 高强度螺栓连接宜按构件的内力设计值进行设计。必要时(如需与构件等强度连接),也可按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进行设计。
第2.1.3条 高强度螺栓承压型连接不得用于下列各种构件连接中: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连接;
承受反复荷载作用的构件连接;
冷弯薄壁型钢构件连接。
第2.1.4条 对壁厚小于4mm的冷弯薄壁型钢,其连接摩擦面处理宜只采用清除油垢或钢丝刷清除浮锈的方法。
第2.1.5条 在同一设计项目中,所选用的高强度螺栓直径,不宜多于两种;用于冷弯薄壁型钢连接的高强度螺栓直径,不宜大于16mm。
第2.1.6条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环境温度高于150℃时,应采取隔热的措施予以防护。摩擦型连接的环境温度为100~150℃时,其设计承载力应降低10%。
所组成的并用连接(如梁柱刚节点中,梁翼缘与柱焊接,梁腹板与柱高强螺栓连接)并考虑其共同工作。
第2.4.2条 在不同板厚的连接处,应设置垫板,垫板两面均应作与母材相同的表面处理。当板厚差小于或等于3mm时,可参照表3.4.3所列方法处理。
第2.4.3条 在下列情况的连接中,高强度螺栓的数目应予以增加:
一、一个构件借助垫板或其他中间板件与另一构件连接的承压高强度螺栓数,应按计算增加10%;
二、搭接或用拼接板的单面连接的承压高强度螺栓数,应按计算增加10%;
三、在构件的端部连接中,当利用短角钢连接型钢(角钢或槽钢)的外伸肢以缩短连接长度时,在短角钢两肢中的一肢上,所用的高强度螺栓数,应按计算增加50%。
第2.4.4条 组合I字梁翼缘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图2.4.4),宜采用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并按下列公式计算:
第3.2.3条 高强度螺栓的栓孔应采用钻孔成型,孔边应无飞边、毛刺。
第3.2.4条 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板迭上所有螺栓孔,均应采用量规检查,其通过率为:
用比孔的公称直径小1.0mm的量规检查,每组至少应通过85%;用比螺栓公称直径大0.2~0.3mm的量规检查,应全部通过。
第3.2.5条 按第3.2.4条检查时,凡量规不能通过的孔,必须经施工图编制单位同意后,方可扩钻或补焊后重新钻孔。扩钻后的孔径不得大于原设计孔径2.0mm,补焊时,应用与母材力学性能相当的焊条补焊,严禁用钢块填塞。每组孔中经补焊重新钻孔的数量不得超过20%。处理后的孔应作出记录。
第3.2.6条 加工后的构件,在高强度螺栓连接处的钢板表面应平整、无焊接飞溅、无毛刺、无油污。其表面处理方法应与设计图中所要求的一致。
第3.2.7条 经处理后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摩擦面,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沾染脏物和油污。严禁在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摩擦面上作任何标记。
第3.2.8条 经处理后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三节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和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检验
第3.3.1条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进行以下检验:
一、运到工地的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及时检验其螺栓楔负载、螺母保证载荷、螺母及垫圈硬度、连接副的扭矩系数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检验结果应符合《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1231)规定,合格后方准使用。
二、运到工地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应及时检验其螺栓楔负载、螺母保证载荷、螺母及垫圈硬度、连接副的紧固轴力平均值和变异系数。检验结果应符合《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技术条件》(GB3633)规定,合格后方准使用。
第3.3.2条 摩擦面的抗滑移系数应按以下规定进行检验:
一、抗滑移系数检验应以钢结构制造批为单位,由制造厂和安装单位分别进行,每批三组。以单项工程每2000t为一制造批,不足2000t者视作一批,单项工程的构件摩擦面选用两种及两种以上表面处理工艺时,则每种表面处理工艺均需检验。
二、抗滑移系数检验用的试件由制造厂加工,试件与所代表的构件应为同一材质、同一摩擦面处理工艺、同批制作、使用同一性能等级、同一直径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并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发运。
三、抗滑移系数试件宜采用图3.3.2所示型式城管办公寓及单身宿舍综合楼施工方案,试件的连接计算应符合本规程第二章规定。
四、抗滑移系数在拉力试验机上进行并测出其滑动荷载。试验时,试件的轴线应与试验机夹具中心严格对中。
五、抗滑移系数μ按下式计算:
格者,则整个节点的高强度螺栓应重新拧紧。
扭矩检查应在螺栓终拧1h以后、24h之前完成。
q/gdw 11623-2017 电气化铁路牵引站接入电网导则 第3.5.2条 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施工质量应有下列原始检查验收记录: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复验数据、抗滑移系数试验数据、初拧扭矩、终拧扭矩、扭矩扳手检查数据和施工质量检查验收记录等。
第3.5.3条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终拧检查,以目测尾部梅花头拧断为合格。对于不能用专用扳手拧紧的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应按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检查方法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