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1063-2016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T 1063-2016 桥梁用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拉索表4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试验方
6.2.2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的PE护层材料和HDPE索套管材料的试验方法按CJ/T297的规定进 行,尺寸用钢卷尺和游标卡尺测量。 6.2.3锚具组件金属部件的力学性能、化学成分、探伤和表面硬度试验方法按表5的要求进行。外形 尺寸用游标卡尺测量,螺纹用螺纹规检查。
表5锚具组件金属部件试验方法
6.2.4索鞍和附属件的化学成分按GB/T699、GB/T700和GB/T8162的规定进行GB/T 29475-2012 移动实验室设计原则及基本要求,外形尺寸用钢卷 尺或游标卡尺测量。 6.2.5内置式减振器的橡胶减振块试验方法按表1的要求进行。 6.2.6环氧砂浆抗压强度的试验方法按JGJ/T70的规定进行。 6.2.7防腐油脂和防腐蜡油的试验方法按表2和表3的要求进行。
6.3.1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的力学性能试验按GB/T5224和JT/T737的规定进行。 6.3.2锚具组件静载锚固性能试验按JT/T329的规定进行。 6.3.3常规拉索疲劳性能试验按附录C的要求进行。 6.3.4索鞍支撑拉索疲劳性能试验按附录D的要求进行。
6.4.1索鞍表面油漆层和锚具表面镀锌层厚度用涂层测厚仪
.4.1索鞍表面油漆层和锚具表面镀锌层厚度用涂层测厚仪测量。 .4.2锚具组件密封性能试验按附录E的要求进行
1.2型式检验为对产品全面性能控制的检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定型或产品转产鉴定时; 正式生产后,当结构、材料、工艺等有改变,影响产品性能时; c) 产品停产两年后,重新恢复生产时; 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 需方提出要求,经供需双方协议一致时; f 国家或省级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
.2.1拉索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项目和取样数量应符合表6的要求。试验用 中随机抽取。
表6拉索型式检验和出厂检验项目
7.3.1型式检验项目均应符合第5章要求, 7.3.2当出厂检验项目均符合第5章要求时,该批产品为合格品;当检验结果有不合格项目时,对不 合格项目重新加倍取样进行复检,若复检结果仍不合格,则该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
合格项目重新加倍取样进行复检,若复检结果仍不合格,则该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
8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拉索产品应在显著位置标明产品型号、规格和批号。 每件索鞍上应具有拉索索号、索鞍编号、安装方位等与索鞍定位安装有关的显
锚具出厂时应成箱包装,并符合JB/T5000.13的规定。包装箱内应附有产品合格证、装箱单。产 品合格证内容包括.规格型号、名称、出厂日期、质量合格签章、厂名厂址。
8.2.2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
钢绞线应盘卷包装,盘径不应小于1100mm。每盘钢绞线应捆扎结实,捆扎不得少于6道。每包装 单位中必须有合格证,
单根索套管用塑料薄膜缠绕保护,批量索套管用编织袋包装、非金属绳捆扎牢固,或用木架固定两 头捆。
索鞍应采用合适的包装方式,防止装卸和运输过程中碰伤
需材料的包装应按SH0164的规定执行
.3.1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应小心操作,防止碰伤,不得受到划伤、抛甩、剧 等污染。
等污染。 8.3.2产品宜储存在库房中,露天储存时应加遮盖,避免锈蚀、沾污、遭受机械损伤和散失。 8.3.3索套管应储存在远离热源、温度不超过40℃,无油污和化学品污染的地方,堆放场地应平整,水 平整齐堆放,堆放高度不超过2m。
8.3.3索套管应储存在远离热源、温度不超过40℃,无油污和化学品污染的地方,堆放场地应平整,水
平整齐堆放,堆放高度不超过2m,
A.1拉索主要技术参数见表A.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拉索主要技术参数
表A.1拉索主要技术参数
图A.2有支撑筒可调锚具(YM)结构示意图
有支撑筒可调锚具(YM)主要技术参数
A.3无支撑筒可调锚具(WM)的结构见图A.3,主要技术参数见表A.3。
图A.3无支撑筒可调锚具(WM)结构示意
表A.3无支撑筒可调锚具(WM)主要技术参数
图A.4固定锚具(GM)结构示意图
表A.4固定锚具(GM)主要技术参娄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拉索索体断面排布 拉索索体断面排布见图B.1~图B.15。
图B.112根钢绞线
图B.427根钢绞线
图B.737根钢绞线
图B.1061根钢绞线
图B.1391根钢绞线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拉索索体断面排布
图B.219根钢绞线
图B.322根钢绞线
图B.531根钢绞线
图B.634根钢绞线
图B.843根钢绞线
图B.955根钢绞线
图B.1173根钢绞线
图B.1285根钢绞线
图B.15127根钢绞线
图B.14109根钢绞线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常规拉索疲劳试验方法
C.1.1试件构造应与实际拉索相同,应包括锚固段、约束器或定位器,以及至少0.5m长的自由段,约 束圈或定位器应能纵向自由移动。 C.1.2试件规格选择实际采用的拉索中有代表性的规格,试验用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应符合5.2. 和5.3.1.1的规定。 C.1.3试件长度应与相应的试验设备相匹配,但不应小于3.5m。 C.1.4如拉索体系采用不同强度级别的钢绞线,至少应做一个最高强度等级的大规格的拉索试验
试验设备采用疲劳试验机。
试验应在常温下进行。
试验步骤如下: 按图C.1,将试件安装在疲劳试验机上,并在拉索两侧锚具下放置一块α=10mrad的斜垫板 使拉索侧面呈S形,锚固段试件的实际中心线与理论中心线形成10mrad(~0.6°)的夹角。然 后将钢绞线逐根预紧并锚固; 以约100MPa/min的速度对试件纵向加载至试验应力上限45%fpk,在调节应力幅度达到 200MPa后,开始循环疲劳试验,试验频率不超过8Hz; 疲劳试验后,用同一试件进行静载试验。逐步缓慢增加应力,直至超过拉索所能承受的最大 抗拉强度。
试验时应进行下列各项测量和观察,并记录结果: a)试验装置和步骤的描述; b) 检查各构件尺寸、硬度等的合格性,对单根钢绞线进行至少5次极限试验; 整个试验过程中的实际试验参数(包括次数、应力幅、荷载等)的完整记录; d) 钢绞线、夹片在锚固段产生的相对位移; e) 疲劳试验过程中,检测各构件的破坏程度; f) 静载试验中不间断记录延伸率的变化; g) 静载试验中测量出的最大张力和在最大张力下试件在两垫板间的总伸长率 静载试验完成后,将试件拆除,并细检查各构件,记录试验中受损的钢绞 它们的位置; 检验单位应向受检单位提交完整的检验报告,其中包括破坏部位及形式的 确的文字评述。
试验时应进行下列各项测量和观察,并记录结果: a)试验装置和步骤的描述; ) 检查各构件尺寸、硬度等的合格性,对单根钢绞线进行至少5次极限试验; ) 整个试验过程中的实际试验参数(包括次数、应力幅、荷载等)的完整记录; 钢绞线、夹片在锚固段产生的相对位移; 疲劳试验过程中,检测各构件的破坏程度; f) 静载试验中不间断记录延伸率的变化; D 静载试验中测量出的最大张力和在最大张力下试件在两垫板间的总伸长率; 静载试验完成后,将试件拆除,并仔细检查各构件,记录试验中受损的钢绞线、各零部件以及 它们的位置; 10 检验单位应向受检单位提交完整的检验报告,其中包括破坏部位及形式的图像记录,并有准 确的文字评述。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索鞍支撑拉索疲劳试验方法
D.1.1试件应包括锚固段、索鞍以及锚固段和索鞍入口之间至少2m的自由段。 D.1.2试验拉索与水平面呈约30°的夹角,试验锚具轴线与自由段束体间应有10mrad(~0.6°)的偏 转角。 D.1.3试件规格应选择小型至中型的为代表,也可以根据设备能力来进行选择。试验用填充型环氧 涂层钢绞线应符合5.2.1和5.3.1.1的要求。 D.1.4试件的长度应与相应的试验设备相匹配。 D.1.5如拉索体系采用不同强度级别的钢绞线,至少应做一个最高强度等级的大规格的拉索试验
2,!波步试驰 日O么 .2.2试验装置可采用图D.1所示的试验架。在满足试件要求的前提下,试验装置的具体构造可根 据试验室条件做适当调整,
据试验室条件做适当调整
试验应在常温下进行。
索鞍支撑拉索疲劳试验用典型试验装置示
a)将索鞍安装在试验架上,并将钢绞线穿过索鞍、轴向加载千斤顶和传感器,保证自由段与索鞍 及锚固段相切,两侧锚固; b) 各种测量仪表在加载前安装调试正确。各根钢绞线的初应力调试均匀,初应力可取钢绞线抗 拉强度标准值f%的5%~10%; 利用轴向加载千斤顶,将钢绞线束对称等速加载至其抗拉强度标准值f邮的55%,加载速度宜 为100MPa/min左右;然后将载荷降至下限值Fmin; d) 向脉冲千斤顶加载,使钢绞线束加载至其抗拉强度标准值f的55%,测量并记录千斤顶 位置; 利用竖向脉冲千斤顶,以应力上限为0.55fk,应力幅△op为140MPa,对索鞍进行脉冲循环加 载(见图D.2),循环次数不小于200万次; 疲劳试验后,用同一试件进行静载试验。缓慢对称地增加应力荷载,直至超过拉索所能承受 的最大抗拉强度。
D.5测量、观察和记录
DB33T 2002-2016 有机热载体锅炉及系统清洗导则图D.2疲劳试验加载示意图
试验时应进行下列各项测量和观察,并记录结果: a)试验装置和步骤的描述; b) 检查各构件尺寸、硬度等的合格性,对单根钢绞线进行至少5次极限试验; C 整个试验过程中的实际试验参数(包括次数、应力幅、荷载等)的完整记录; 钢绞线、夹片在锚固段产生的相对位移; e) 疲劳试验过程中,检测各构件的破坏程度; f) 静载试验中不间断记录延伸率的变化; 静载试验中测量出的最大张力,和在最大张力下试件在两垫板间的总伸长率; h) 静载试验完成后,将试件拆除,并仔细检查各构件,记录试验中受损的钢绞线、各零部件以及 它们的位置; 检验单位应向受检单位提交完整的检验报告,其中包括破坏部位及形式的图像记录,并有准 D 确的文字评述。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锚具组件密封性能试验方法
E.1.1试件构造应与实际拉索相同,包括锚固段、至少3m长的自由段、密封装置,若有约束装置,也应 全部装上,见图E.1。试件规格应采用不少于27根钢绞线的拉索。 E.1.2试验用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应符合5.2.1和5.3.1.1的要求。 E.1.3锚固段内应注入与实际拉索内相同的填充料.并安装保护罩
试验装置布置见图E.1。
苗具组件密封性试验装
试验步骤如下: a)按图E.1所示,将试件安装在试验装置上; b)试件安装完毕后,在室温条件下对钢绞线束轴向加载至其抗拉强度标准值fpk的30%; c) 在试验装置的钢箱内注人染色水,染色水高度位于锚具密封装置以上至少3m; d)采用轴向加载千斤顶Q/GDW 11810.1-2018 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建模规范.第1部分:变电站(换流站),对钢绞线束进行0.2fpk~0.5fl应力范围内的10次循环加载,最后降 至0.3fgtk,见图E.2; e)) 第1周:使水温保持在室温状态下一个星期; f)在随后的4周内,水温以每3.5d一个循环周期在50℃的范围内变化(每周2个循环): 1)水温约0.5d升高一次温度; 2)不 在1d内水温保持在70℃±5℃; 水温在0.5d内降温回落; 4)在1d内水温保持在20℃±5℃。 同时使用偏转干斤顶对试件以约0.1Hz的频率进行250次弯曲循环,每次循环的行程为 150mm(即振幅为±75mm,引起的偏转角度约1.4°),循环在高温(70℃)及室温情况下进行: 1)第2周:在室温下进行250次循环; 2) 第3周:在70℃±5℃下进行250次循环; 3) 第4周:在室温下进行250次循环; 4)第5周:在70℃±5℃下进行250次循环。 h)第6周:使水温保持在室温状态下一个星期
图E.2锚具组件密封性试验步骤示意图
试验时应进行下列各项测量和观察,并记录结果: a)检查试验用组件(锚具、钢绞线束及所有密封措施)的情况; b)试验装置及试验步骤的描述; c)试验过程中的加载载荷、温度和锚具位移循环等完整的试验周期; d)试验后拆开各组件,检查锚具内的潮湿和染色水渗透情况; 检验单位应向受检单位提交完整的检验报告,包括图像记录,并有准确的文字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