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51187-2016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规范C.3.4水质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附录D排水防涝设施常见拓扑
防涝设施常见拓扑问题类型及查询处理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DB15T 353.8-2020 建筑消防设施检验规程 第8部分:防排烟系统.pdf,对于要求严格程 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按. 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
《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 2 《公路路面等级与面层类型代码》GB/T92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 +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5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 6 《城市测量规范》CJJ/T8 7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61 8 《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1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总则· 72 2术语 74 基本规定 76 数据采集 81 4.1一般规定 81 4.2数据类型及编码规则 82 4.3已有数据收集·· 84 4. 4 现场探测 4. 5 监测和检测· 87 数据录人 91 5. 1 一般规定 91 5. 2 数据库设计: 91 5.3数据标准化处理 92 5.4数据编辑· 数据校核· 数据维护与使用.. 98
1.0.1本条说明制定本规范的宗旨目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是 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如果运行维护管理不善,会引发地面期 塌、污水溢流、城市内涝、污染周边水体和地下水等严重后果。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标准化 与规范化的技术方法作为支撑。目前,我国的排水防涝设施管理 普遍存在“现状不清”的情况,排水防涝设施的几何尺寸、空间 位置、运行状况、相互连接关系等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不系 统,因此有必要对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进行全面普查,常态化的开 展数据采集与维护工作,为排水系统规划设计与管理运行提供 依据。 排水防涝设施信息具有数据量大、关联关系复杂的特点,同 时设施通常理藏于地下,隐蔽性较强,设施在使用运行过程中不 断更新与改造,数据采集和维护难度大。因此需要遵循科学的方 法体系,按标准的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要求,建立格式统一、信 息完整、动态更新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设施数据库的建 立可为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现状资 料,有利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与管理。 1.0.2本条规定了规范的适用范围。为了有效支持城市排水防 涝设施的科学化管理,不仅需要按本规范的技术规定对现有设施 进行全面普查,而且需要建立数据更新维护机制,在管理过程中 及时对新建、改建和变化的设施数据进行补充、修改和完善,保 证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及时性。在排水 管理工作中,只有按照本规范的要求和规定,科学规范地开展数 据采集、录人、校核、使用及更新等工作,才能保障数据的质 量,为排水防涝设施的科学管理提供准确的工作依据,为建立城
市排水防涝设施的数字化管控平台提供数据支撑,促进各个城市 或地区提高排水防涝设施的规划管理水平。 1.0.3关于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管理工作尚应执行的 有关标准的规定。城市排水防涝设施采集与维护工作在实施过程 中,涉及数据采集、检测、管理、使用等内容。因此,排水防涝 设施的数据采集与维护除遵守本规范外,还应遵守国家及地方的 相关标准。
2.0.1城市排水防涝设施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是指接纳、输送、处理、排放城市雨水和 污水的各类设施,覆盖城市排水从源头到未端的各个环节,包括 成市公共排水设施和自建排水设施。其中公共排水设施是指由政 府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自建排水设施是指社 会、单位、个人投资建设和管理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
2.0.3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
2.0.4排水设施信息化管控平台
排水设施信息化管控平台是在硬件、软件和网络的基础上, 对排水防涝设施进行存储、分析、管理和提供用户应用的技术系 统,是排水防涝设施管理的重要基础,是管理与应用城市排水防 涝设施数据库的必要手段。
排水设施信息化管控平台,不仅包括利用GIS技术实现拥 水防涝设施地图可视化的功能,更是综合集成在线监测、数学模 型、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基于排水管理实际需求建立的排 水行业应用系统。排水设施信息化管控平台需要实现排水管网基 础数据管理、综合信息发布、排水管网巡查、养护和应急管理 在线监控与预警以及排水管网规划与辅助决策等业务功能。根据 实现的难易程度,上述业务功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数据 管理、综合业务管理以及基于在线监测和模型模拟的动态运营管 理。其中,对基础数据进行有序便捷的管理是排水设施信息化管 控平台的基础功能;综合业务管理通过深入分析排水管网业务流 程与当地业务特征,构建一套完整、符合当地需求的信息流系 统,是排水防涝设施数字化建设较高的层次;在此基础上,结合 管道流量、检查并液位等在线监测数据,利用排水管网模型对管 网运行状态进行模拟分析,实现排水设施信息化管控平台的专业 分析功能,可为排水防涝设施的动态运营管理提供工作平台与数 据依据,极大地提高排水管理部门的科学管理与决策水平。在软 牛系统的实际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管理部门的数据基 础、项目投资、管理现状和实际业务需求,分层次地开发与完善 系统应用,逐步提高排水防涝设施的科学管理水平,
2.0.5排水防涝设施拓扑关系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一般不会孤立存在,各设施之间存在看一 定的拓扑关系,如雨水口、排水户一般都连接下游排水管渠;检 查井、附属设施一般都连接着上下游排水管渠;排放口一般都连 接上游排水管渠,并且与受纳水体关联;汇水区通过雨水口或检 查并与排水管网相互连接。符合拓扑关系约束的排水防涝设施数 据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排水防涝系统的网络连通关系,有效支持网 络上下游分析和模型模拟技术的应用,帮助管理者摆脱传统的靠 简单推理和经验对排水管网进行分析判断的困境。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空间数据包括空间位置、拓扑关系等 数据。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属性数据用于描述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 持征,包括形态尺寸、高程、材质、类型、权属信息、建设年代 等数据。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数据是掌握设施运行状况、 保证设施安全运行、及时预警运行风险、分析溢流原因以及提供 决策支持的基础,包括液位、流量、水质等监测数据,功能性缺 陷与结构性缺陷等检测评估数据,设施状态、最新养护日期、调 度规则等运行数据。对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进行有效的巡检和日常 养护,可以及时发现设施运行中存在的隐患及问题,确保设施安 全有效运行。通过对排水防涝设施进行动态监测,可以弥补人工 巡查的不足和局限,定量掌握排水防涝设施的运行状态以及负荷 空间分布,辅助进行城市排水系统动态分析和模拟评估,为排水 管道负荷分析、积水与溢流风险分析、应急预案制定提供重要的 基础数据支撑。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排水管道的设施状况,应按现 行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CJJ181的有 关规定定期对排水管道进行检测和评估,管道检测分为结构性缺 陷检测和功能性缺陷检测两类。管道的功能性缺陷是指导致管道 过水断面发生变化,影响畅通性能的缺陷,如沉积、障碍物、树 根等;管道的结构性缺陷是指管道结构本身出现损伤的缺陷,如 变形、破裂、错口等。
3.0.3本条规定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的工作内
始,收集已有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空间信息、属性数据以及运 行维护管理数据,并进行必要的现场探测、监测与检测工作。然 后按本规范附录A的数据内容及格式要求设计城市排水防涝设 施数据库,对已有数据和现场采集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及录入。 数据录入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需要对数据 进行校验,并及时对发现的问题数据进行修正完善。数据校核完 成后,应对排水防涝设施的规格、数量等进行自下而上的统计计 算,生成数据质量报告,为排水防涝设施现状评估提供依据。同 时,可借助数学模型对排水防涝设施进行评估分析。为了保证数 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应定期对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进行更新 维护。在数据使用过程中,应对存在问题的排水防涝设施数据进 行甄别、核实及修正,在使用中不断提高数据的准确度与可信 度。具体工作程序参见图1。
图1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工作程序
3.0.4本条规定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的主要
1数据采集后,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需对数 据进行校核。由于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量大、数据关系复杂,因此 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数据校核机制。对于因历史遗留问题 或条件限制而无法进行数据采集的区域,可根据人工经验进行估 计和简化处理,并标记数据来源,待条件具备或条件成熟再开展 数据采集工作。 2城市各类排水防涝设施相互影响,源头控制设施影响了 汇水区的产流过程,排水管渠及附属设施的相互连接构成了排水 管网系统,雨水调蓄设施一般与管渠连接,地表雨水行泄通道可 以作为排水管渠与排水管网系统连接,大量城市雨水管网直接与 城市受纳水体相互连接。在降雨过程中,排水管网系统的受纳水 量会受到源头控制措施的影响,排水管网系统可能会受到河道水 位的影响,城市排水过程也会影响受纳水体的运行水位。如果不 能对源头控制设施、排水管渠及附属设施、雨水调蓄设施、地表 雨水行泄通道、受纳水体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系统的评估分析: 就无法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例如,如果降雨前河道水位不能及 时降低到合理的控制水位,城市排水管网系统会受到河道高水位 运行的影响,造成局部地区排水不畅,甚至弓引起河水倒灌。为了 实现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整体评估与风险分析,需要将城市排水 防涝设施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进行分析,建立要素之间的拓扑 关系。 3在排水防涝设施的实际使用过程中,空间信息、形态尺 寸、拓扑关系、设施状况、运行状态等信息将会发生变化,为了 更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动态反映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状态 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需建立数据库动态反馈和更新维护机 制。空间信息、形态尺寸、拓扑关系等数据一旦发生变化,需要 及时更新入库,保证设施数据的现势性。同时,需要借助在线监 测仪表及现场检测设备,对设施的设施状况和运行状态进行在线 监测或周期性检测,便于管理者及时发现排水防涝设施的问题及
隐惠,提高排水管理部门对排水事故的预警和处理能力。4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数据资源,减少重复的现场勘查测绘工作,节约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的采集成本。同时,在排水管理及城市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共享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一方面可以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广泛的使用发现现有数据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正更新,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的数据质量。3.0.5本条规定了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录入、校核、使用及更新的技术要求。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l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也称地学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空间信息系统。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的支持下,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对排水防涝设施的空间及属性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操作、分析、模拟、显示和描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建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降低维护设施数据的工作难度,实现排水防涝设施数据的空间查询、分析与展示,便于进行设施的可视化管理和后期动态维护。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排水设施信息化管控平台,提高排水防涝设施的规划管理水平。3.0.6本条规定了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的更新周期。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应实行动态管理维护,当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改建或新建时,需及时更新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保持数据库的现势性。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数据反馈更新机制,通过数据校核可发现排水防涝设施数据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现场勘查、核实及时修正数据,不断提高数据质量,为排水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更新周期不应超过一年,以防止设施变化数据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与修正。为了保证数据更新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议地方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保障排水防涝设施数据的动态更新。3.0.7关于制定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实施方案的规定。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是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79
要基础工作,是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安全运行的保证。由于我国大 部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基础数据质量较差,并且大量缺失,所以 应集中开展普查工作,为管理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在开展普查工 乍前,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采集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内容应包 活数据采集目的、数据采集原则、数据采集对象、数据采集方 法、数据录入流程、数据校核方法、数据采集工作任务及时间安 排等。
4.1.2本条规定了排水防涝设施数据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本 规范附录A规定了各类排水防涝设施的采集内容及格式。其中 附录A中表A.0.1、表A.0.3~表A.0.7以及表A.0.13是 排水防涝设施中的关键设施类型,应优先进行数据采集和整 理。排水防涝设施数据表中通过数据类型列将数据项分为基础 数据和扩展数据,基础数据是指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管理过程中 必须要采集的数据,是反映排水防涝设施现状的关键数据内 容,是排水防涝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改造各个工 作环节均需要的基础数据,包括与排水防涝直接相关的各类设 施的空间属性与结构数据;扩展数据是指在城市排水防涝设施 管理过程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资料收集情况可扩展采集的数 据,包括基础数据中未包含的其他排水防涝设施的空间信息、 形态尺寸、拓扑关系,以及排水防涝设施的设施状况、运行状 态等信息。在实际应用中,可使用可视化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 普查信息平台,按照本规范附录A的数据标准格式要求,进行 数据的录入、编辑与维护,保证数据格式与本规范的一致性, 降低数据的录入和维护难度。同时,各地区可根据排水信息化 的实际需求,在本规范附录A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数据内容, 增加必要的数据项或数据表,记录与排水防涝设施相关的其他 信息。
城市共享数据平台的建设,实现数据成果的统一管理及共享应 用,支持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与城市其他空间数据的直接叠 加分析和展示,同一地区各类排水防涝设施的数据采集与维护
应使用统一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坐标系统信息应按本规范 附录A中表A.0.1的要求进行记录。为了充分利用当地已有的 则绘成果及数据,建议与当地基础测绘使用的平面坐标和高程 系一致。
4.1.4关于空间定位和地形参考的要求。利用已有的城市地形
图、航拍图、高分辨率影像图等资料,在同一坐标参考系下与排 水防涝设施数据进行空间叠加,不仅可为排水规划管理提供城市 基础地理信息参考,便于空间定位和地图展示,同时高程点、等 高线等城市地表高程数据作为地形分析的基础,可以为排水防涝 设施的评估计算提供地形参数。为了保证空间定位的准确性和地 形分析的数据精度,建议在排水规划管理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大比 例尺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定。目前,我国仍有很多城市和地区的排水管理部门采用纸 质表格方式存储排水防涝设施的运行维护管理数据,这种存 诸方式具有数据分散、容易丢失、时效性较弱、数据统计分 沂工作量大等问题,不利于设施运营养护情况的动态监管。 建立业务管理平台,形成信息化业务系统运行管理模式,采用 电子化档案方式采集与存储运行维护管理数据,有利于运行维 护管理数据的完整规范化记录,可为排水防涝设施巡查养护工 作评估、排水防涝设施运行情况分析、养护计划的优化完善提 供依据。 利用在线监测系统采集与动态管理液位、流量、水质等监测 数据,可积累排水防涝设施的运行规律过程信息,及时掌握排水 防涝设施的运行状况,为排水防涝设施日常维护、调度、应急 决策等行为提供在线动态数据支持,全面提升排水防涝设施的建 设和运营管理水平
4.2数据类型及编码规则
现范附录A中数据类型的规定和说
各类设施按照本规范附录B中表B.0.1的要求,分别以点、线、 面的空间要素类型分图层存储,便于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的开 发及应用
4.2.3关于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唯一标识码的编码规则。采用
本条文规定的编码规则,可以保证全国各个城市排水防涝设 施具有唯一的标识码,便于上下游相关联的城市或地区进行 排水防涝设施数据的统一管理及相互关联。如果现有数据已 经使用了别的编码方式对设施进行编码,不必替换编码,只需 增加字段,补充符合本规范规定的标识码。为了确保标识码的 唯一性,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腐蚀等现 象,丧失排水能力,标识码应废弃,不充许再次使用。使用可 视化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信息平台进行数据的编辑及录 入,将自动生成要素的唯一标识码,节省人工编号的时间并减 少差错。 设施标识码结构如图2所示
4.2.4关于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数据表的编码规则。 对于本规范附录B中表B.0.2规定的各个运行维护管理数据表 数据标识码需要保证在当地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的相应数据表中 唯一。各个运营管理数据表通过关键字段与排水防涝设施相关数 据表建立多对一的对应关系,方便进行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数据的 分类、标识、查询及分析。
4.3.1关于已有资料收集的规定。收集已有资料时,
4.3.1关于已有资料收集的规定。收集已有资料时,应优先收 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竣工资料,如果由于资料丢失、损坏等原 因无法收集,可以用设计资料代替,并注明数据来源。资料收集 后,应分析收集资料的可信度和可利用度。收集的相关资料数据 应按本规范附录A中表A.0.1~表A.0.12、表A.0.19和表 A.0.30的内容和格式进行规范化的整理和汇总。同时应收集排 水泵站、截流设施、调蓄设施、闸门、阀门、污水处理厂等设施 的技术资料,如控制规则,泵的参数等,按本规范附录A中表 A.0.19~表A.0.23的内容和格式进行整理和汇总。根据已有数 据整理和分析的情况,制定针对性更强的现场探测方案,充分利 用现有数据资料,减少不必要的现场重复探测工作,提高资金的 利用效率。
4.3.2关于收集易涝区相关数据的规定。近年来,我
市在遭遇暴雨时,局部区域发生地表积水现象,影响了城市的正 常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本条规 定,应收集近年来易涝区的相关数据,为易涝区的工程改造、应 急处置提供依据。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地面积水设计标准需满足两项要求:居民住宅和工商业 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道路中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cm。 在一场降雨中,道路积水超过15cm的路段可称为易涝区。针对 易涝区,暴雨期间应该加强区域的排水和抢险工作,避免引起严 重内涝。有条件的地区应构建易涝区的液位、流量及雨量在线监 测系统,结合在线监测数据与模拟分析技术论证积水成因,针对 具体情况进行排水防涝设施的改造,改善局部区域的内涝问题, 收集的易涝区的数据应按本规范附录A中表A.0.13的内容和格 式进行整理和汇总。 4.3.3关于收集监测运行数据、检测与评估数据、业务管理过 程维护数据的规定。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不仅应收集排水管网中的液位计、流量 计等在线设备的监测数据,还应收集污水泵站、污水处理广进出 水的液位、流量、水质等监测数据。收集的运行数据应按本规范 附录A中表A.0.24~表A.0.26的内容和格式进行整理和汇总, 并与相关设施建立关联关系。 收集的排水管渠检测与评估数据应按本规范附录A中表 A.0.27的内容和格式进行整理和汇总,并与相关设施建立关联 关系。 在未实现排水业务信息化管理的地区,应定期收集业务管理 过程中的纸质表格,及时录人更新,并积极开发和应用数字化的 业务管理平台。其中,设施状态、最新养护日期、调度规则等内 容是排水管理部门日常管理中最基本的运行维护管理数据,可参 考本规范附录A中表A.0.19和表A.0.22进行数据整理。有条 件的地区可结合业务管理需求,在本规范附录A数据内容基础 上进行扩展,准确完整的记录排水管理业务管理过程的各类
市在遭遇暴雨时,局部区域发生地表积水现象,影响了城市的正 常生产生活,甚至威肋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本条规 定,应收集近年来易涝区的相关数据,为易涝区的工程改造、应 急处置提供依据。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地面积水设计标准需满足两项要求:居民住宅和工商业 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道路中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cm。 在一场降雨中,道路积水超过15cm的路段可称为易涝区。针对 易涝区,暴雨期间应该加强区域的排水和抢险工作,避免引起严 重内涝。有条件的地区应构建易涝区的液位、流量及雨量在线监 则系统,结合在线监测数据与模拟分析技术论证积水成因,针对 具体情况进行排水防涝设施的改造,改善局部区域的内涝问题, 收集的易涝区的数据应按本规范附录A中表A.0.13的内容和格 式进行整理和汇总
4.3.3关于收集监测运行数据、检测与评估数据、业务管理过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不仅应收集排水管网中的液位计、流量 计等在线设备的监测数据,还应收集污水泵站、污水处理广进出 水的液位、流量、水质等监测数据。收集的运行数据应按本规范 附录A中表A.0.24表A.0.26的内容和格式进行整理和汇总, 并与相关设施建立关联关系。 收集的排水管渠检测与评估数据应按本规范附录A中表 A.0.27的内容和格式进行整理和汇总,并与相关设施建立关联 关系。 在未实现排水业务信息化管理的地区,应定期收集业务管理 过程中的纸质表格,及时录入更新,并积极开发和应用数字化的 业务管理平台。其中,设施状态、最新养护日期、调度规则等内 容是排水管理部门日常管理中最基本的运行维护管理数据,可参 考本规范附录A中表A.0.19和表A.0.22进行数据整理。有条 件的地区可结合业务管理需求,在本规范附录A数据内容基础 上进行扩展,准确完整的记录排水管理业务管理过程的各类
水防涝设施关系密切,管网排水入河、湖将影响受纳水体水位与 流量的变化,同时受纳水体水位的变化将影响管网的排水能力, 因此需要将城市排水防涝设施与受纳水体进行关联分析。城市受 纳水体的空间数据、断面尺寸等资料,是分析城市受纳水体与排 水系统的相互影响作用的重要基础。结合水文监测数据、水工设 施信息数据及其调度规则等资料,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排水防 涝设施与受纳水体的耦合模型,进行排涝系统整体运行规律的模 拟评估。 收集的城市受纳水体的数据应按本规范附录A中表A.0.15~ 表A.0.18的内容和格式进行整理和汇总。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 对附录表进行扩展,增加与防汛相关的特征信息,如历史最高洪 水位、设计洪水位、汛限水位与保证水位等,有利于分析排水防 涝设施与受纳水体之间的关系
4.3.5关于收集排水户、下垫面及地表径流、源头控制设施相
关数据和资料的规定。 排水户数据记录表的内容和格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中表 A.0.28的规定。 汇水区数据记录表的内容和格式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中表 A.0.29的规定,其中“下垫面类型”列出了常见的下垫面类 型,包括屋面、一般路面、透水路面、一般绿地、低势绿地、水 面等。应利用城市地形图、航拍图、高分辨率影像图等资料,在 司一坐标参考系下与排水管网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汇水区不 司下垫面类型的比例,依此计算汇水区下垫面参数。 根据源头控制设施的技术资料,可以按照附录A中表 A.0.29的内容和格式记录源头控制设施的基本情况,并根据拟 选定的水动力水质数学模型的参数需要,扩展相关字段内容,结 合源头控制设施的布置情况,补充模型需要的相关滞蓄及渗透等 计算参数。同时,为了支持各类源头控制设施的日常运行管理,
也可以增加相应的数据表内容,详细记录各类源头控制设施的空 旬数据、属性数据和运行维护管理数据。由于源头控制设施种类 繁多,地区差异较大,本规范中未规定源头控制设施的统一数据 格式。
4.3.6关于收集地表雨水行泄通道数据的规定。实际
可以以城市已有的高程点、等高线等地形数据为基础,识别地表 雨水行泄通道,也可以结合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方案,收集并整理 超标雨水的行泄通道数据。地表雨水行泄通道的相关数据主要用 于记录超出管道输送能力的雨水径流的出路和通道,便于进行内 劳风险评估及控制。如果在分析过程中采用二维模型模拟地表积 水和径流过程,可以根据模拟结果分析识别地表雨水行泄通道。 收集的地表雨水行泄通道的数据应按本规范附录A中表A.0.14 的内容和格式进行整理和汇总
4.3.7关于将收集的已有数据分类归档的规定。在数据采集工
4.4.6关于测绘成果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的规定。为了确保测 绘成果的质量,测绘成果数据经权属单位或管理部门最终检查合 格后,才能进行验收
4.5.1关于液位与流量在线监测的规定。传统的城市排水防涝 设施水量监测以人工监测为主,存在监测难度大、周期长、效率 低、覆盖范围小、数据不连续等缺陷。而液位与流量的在线监测 技术可以实现排水防涝设施的长期持续监测与短时预警预报,记 录排水防涝设施的动态运行情况,并在管网运行数据异常时快速 进行事故溯源、道踪和预警,提升管理部门对排水管网事故的预 警和处理能力。同时,通过收集排水防涝设施长期运行数据,有
4.5.2关于监测关键节点选择的规定。制定排水防涝设施监
关于监测关键节点选择的规定。制定排水防涝设施监测
4.5.2关于监测关键节点选择的规定。制定排水防涝设施监测 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实用性、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代表性和可行性 等原则,优先覆盖调蓄设施上下游节点、泵站上下游节点、主干 管线出口等关键节点,其次考虑覆盖易涝点、排放口、典型下垫 面出口、主干管检查井等节点,并以获得旱季与雨季的典型过程 线为基本要求开展监测工作。 实用性原则:监测点的布置应与监测目的紧密联系,监测目 的通常根据当地管理部门的实际业务需求与排水系统运行现状确 定。应对监测区域的管网布局、土地利用状况和设施现有问题等 信息进行全面的调研,科学合理地布置监测点。例如,用于分析 城市雨季地表积水的监测点应选择在容易发生积水现象的区域下 游,用于排水管网模型验证的监测点应选择主干管或典型小区的 出水口等。 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城市排水管网分布范围广,不同 类型的区域具有不同的排水特征,因此制定排水管网监测方案时 应尽量将监测点分散布置于城市不同类型的区域。如可在城市不 同土地利用区域(工业区、居住区、文教区、工商业居住混合区 等)的下游于管布置监测点。同时,为了便于对设备进行现场维
护,在同一类型区域中的监测安装点应尽量靠近。 代表性原则:监测点覆盖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应相对单 一,排水规律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密度、交通流量、空气污染 和居民生活习惯等)应尽量相近或一致,以便监测点能代表监测 区域的典型排水规律,从而辅助进行模型参数的率定与典型排水 区的分析。建议一个排水分区至少设置1个监测点;排水分区大 于10km²时,每10km²服务区域至少设置1个监测点。 可行性原则:应选择合适的监测位置,方便进行监测设备的 安装和检修,同时现场安装环境需满足在线监测设备正常工作的 基本工况要求。
4.5.3关于水质检测数据的规定。由于水质在线监测
5.1.1关于数据库结构的规定。应按本规范附录A中附表的格 式要求设计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在数据采集和使用过程 中,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需求增加和扩展相应的数据表及数据项 内容。
结构可扩充性:随看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排水防涝设 施的连接关系越来越复杂,数据规模也越来越庞大,这就需要 个亢余度低、可扩充性好的数据库结构,以支持对海量数据的有 效管理和维护更新。 拓扑可维护性:排水防涝设施之间的拓扑关系是否正确将直 接影响排水系统的网络分析和模拟计算的结果。因此,数据库需 要对排水管网的拓扑结构进行有效的记录和维护,以支持专业应 用程序中拓扑检查与分析功能的应用。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拓扑关 系主要包括空间拓扑关系和属性拓扑结构。空间拓扑关系是指各 成市排水防涝设施之间的邻接、关联和包含关系。管线起止端点 的空间坐标与管线上下游节点的空间坐标应保持一致,如果不是 绝对一致也应保证在一定的容差范围之内。属性拓扑结构即在数 据库中对检查井、管线和汇水区等要素表格之间通过外键关联保 特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不允许出现诸如管线表中的上下游节 点编号不存在或与检查井表中编号不吻合的情况。 数据完整性:排水防涝设施中节点和管线的类型较为复杂: 节点有检查井、调蓄设施、排放口等类型,管线有圆管、方沟
渠道等类型,不同类型的设施需要存储和管理的属性数据结构各 不相同,综合数据库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完整地记录各类排水 防涝设施的属性数据。 空间与属性关联性:综合数据库不仅需要管理大量的属性信 息,也要对排水防涝设施的空间信息进行存储,为了更好地实现 地图和属性数据的交互查询和分析,两者之间需要通过数据表的 关键字段建立对应关系,例如通过编号信息实现空间位置与属性 信息的关联。 空间数据多源性:空间数据库需要对不同来源、不同比例 尺、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存储,以便为不 司尺度、不同层次的查询分析提供最佳的地图显示效果,并满足 各种地理信息的查询和空间分析的需求。 数据安全性:排水防涝设施数据的泄露将使城市的安全运行 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设计完善的安全机制,提高排水防涝设施数 据的安全性。 在充分考虑后期规划设计、运行管理需要的情况下,采用地 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的设计有助于海量 排水防涝设施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查询,有助于复杂数据的可视 化展示及空间关系分析。 平
5.2.2关于城市排水防涝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与业务系统紧密集成,避免造成数据孤 岛,数据库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接口共享和进一步扩展的要求,以 满足在线监测数据分析、巡查养护管理、模拟决策等相关排水信 息系统与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交互的需求,也便于各个应用 系统之间的功能互操作和数据集成
5.3.1关于入库数据标识码编码规则的规定。入库数据应遵循 本规范第4.2.3条规定的标识码编码规则,保证每个设施全局 唯一。
5.3.2关于处理同一设施不同数据来源的规定。由于排水防涝 设施设计、建设、运营、改造的周期较长,并涉及多个的管理部 门,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同一设施在不 司来源的数据中记录的空间位置或属性信息不一致的现象,需要 结合排水防涝设施的实际状况,将准确反映设施现状的数据入 库。必要时进行现场勘查,确保入库数据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5.3.3关于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坐标系统处理的规定。城市排水
防涝设施数据库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选择应符合本规范第 1.1.3条的规定,在新增数据与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座标系 不一致时,需要对新增数据进行坐标系转换或校正,然后导入城 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从而保证数据平面座标和高程系统的 致性。
5.3.4关于现场探测数据和收集整理数据录入城市排水防
3.4关于现场探测数据和收集整理数据录入城市排水防涝设
施数据库的规定。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数据格式是多样的,包括 可存储属性数据的电子表格以及可存储空间数据的图形数据、失 量图层等。为了减少现场探测数据和收集整理数据在录入数据库 过程中的重复性工作,需要建立交换数据之间的列(或字段)的 相互映射关系。映射关系是指两个元素集之间元素相互对应的关 系,例如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中排水管设施的管径学段对应 于外部数据中某个图层或某个数据表的某个学段。只有建立了这 种映射关系,数据交换双方才能建立数据通道,进行数据交换。 为了提高入库数据的质量,建议在导人数据库前,进行必要的数 据检查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可视化的城市排水防涝设 施普查信息平台进行不同格式数据的批量导入,降低数据录入的 复杂度。
5.3.5关于外部图片格式数据录入城市排
规定。纸质图纸应进行扫描转换为电子图片,扫描的图片编号存 档后进行地理配准,使其能与综合数据库中现有的地形图等空间 数据叠加显示。然后利用通用GIS平台或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 查信息平台中的编辑工具,人工进行各类排水防涝设施空间要素
的绘制和属性数据的填写,将纸质资料转换为可查询分析的数 据表。
系的规定。排水防涝设施的上下游关系是通过起点编码、终点编 码等字段建立的,如果已有数据没有体现上下游关系的字段,可 以借助GIS的空间关联、空间查询、拓扑分析等方法,提取和 没置设施上下游关系的字段内容。排水防涝设施上下游关系的建 立,有助于查询某个或多个节点的上下游排水流域、上下游管道 以及上下游节点等信息。通过上下游查询分析,可解决排水系统 管理中的诸多问题,如查询某一处管道阻塞的上游影响范围和区 域,查询某污水厂或出水口上游覆盖的排水管道及排水流域, 查询排入某一河流的雨水排放口的分布情况等。在上下游查询与 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对上下游设施要素的查询结果进行统计分 析,包括排水节点个数、排水管道条数与长度、排水流域的面积 等统计信息,从而为管理人员提供简单快捷的分析方法与必要的 统计数据
5.4.1本条定义了数据编辑功能。在日常的排水防涝设施空间 数据和属性数据维护业务中,经常会发生诸如某一检查井在原始 测绘数据中所在的地理坐标与补测后的地理坐标不一致,某一管 道的流向与实际流向相反,某一设施部分重要的属性数据缺失等 问题,并且随着设施的运行,属性数据会发生变化,所以需要不 断对数据进行修改和更新。为了降低数据编辑的工作难度,实现 数据成果的可视化显示,可使用基于GIS技术开发的排水设施 地理信息系统辅助进行设施数据的创建、删除和更新。为了节省 逐个修改设施数据的人工操作时间,降低数据录入出错的可能 生,软件应具备设施属性数据的批量修改功能。为了保证正确的 设施上下游关系,应在设施创建、编辑、删除等过程中自动修正 设施之间的拓扑关系,便于进行上下游分析和连通性分析。同
5.4.1本条定义了数据编辑功能。在日常的排水防涝
时,为了更好地利用现有数据,并实现多种格式数据的共享,系 统应支持电子表格、图形数据、矢量图层等格式数据的导导 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使用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信息平台 进行数据的编辑维护工作。
5.4.2关于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同步性以及拓扑关系完整性的
规定。排水防涝设施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需要建立动态联系,设 施在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地图上被删除或修改后,属性数据应 司步变化;同样,属性数据更改后,例如X、Y坐标属性更改 后,地图上的空间位置也需要改变。同时,需要对排水防涝设施 的拓扑关系进行自动修正,在修改某一管网空间要素的过程中应 自动修改与其关联的其他要素,保证拓扑关系的正确性和完整 性。通常,上述数据编辑维护的功能要求可借助城市排水防涝设 施普查信息平台或相关行业应用软件实现
6.0.2本条规定了数据校核的内容。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 准确性,在数据批量导入或编辑维护完成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校 核,查找数据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正。 由于测绘过程中工作蔬漏或设施周围地形状况不满足测绘条 件等原因,录入数据不完整,排水防涝设施的某些重要信息缺 失。所以在数据录入完成后,应仔细检查数据表是否完整,特别 是基础数据项。同时,应对泵站、截流设施、调蓄设施、闸阀等 重要设施的信息与当地排水管理部门掌握的情况是否一致进行核 查。对于缺失的数据内容,应尽快补充完善。 应根据设施的上下游关系及相对空间位置,对各类设施的空 间属性是否合理进行核查。应根据当地排水防涝设施的建设情 况,确定设施形态尺寸、高程、流量、液位等数值型数据的正常 上下限范围,对超出上下限范围的数据进行核查。 拓扑问题是指排水排涝设施的相互连接关系不符合城市排水 系统各要素之间特定的拓扑规则,或不符合实际情况。例如管线 上下游连接节点关联关系错误、管线反向、节点孤立、管线重 复。本规范附录D的规定系指常见的拓扑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供拓扑关系校核时参考。在拓扑关系修改完成时,应核查排水管 渠的起止编码是否包含在对应设施类型的属性表中;对排放口、 泵站等关键点进行上游分析,核查其上游的节点、管线是否连 通。应核查排水口的受纳水体编号是否包含在河道、湖泊等受纳 水体的数据表中;应对河道桩号点进行上游分析,核查其上游河 道与排放口是否连通。建议随机抽查5%以上的节点,用拓扑分 析方法对节点、管线和下游排放口的连通性进行分析,检查是否 与真实情况一致。
在校核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现场核实,对因不可抗力 因素无法进行现场勘查的,应通过相关资料佐证或上下游分析等 方法进行判别。若数据与现实不一致,应及时修正数据,并备注 数据修改原因和修改前后数据情况;若与现实一致,应对数据进 行标注。
6.0.3关于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数据校核的规定。建立相
数学模型,可以为排水防涝设施的现状评估、问题诊断、运行调 度提供科学依据,是排水数学化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 一。数学模型的建立需要准确全面的排水防涝设施数据的支持 在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初步校核后JC/T 1011-2021 混凝土抗侵蚀防腐剂.pdf,可尝试基于城市排水防 涝设施数据库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模拟验算。在模型应用中需要 对以下问题进行校核:对导致模型计算发生错误的数据进行校 核;对模拟结果与现实情况明显不符的区域进行数据校核;对模 拟结果和监测数据不一致的区域进行数据校核。通过数据校核: 不断发现数据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正,从而提高数据库的准确性 和系统性,保证模拟计算结果的可信度
7.0.1关于建立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更新机制的规定。根 据本规范第3.0.6条的规定,应建立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的 动态更新机制,及时更新设施数据,更新周期不应超过一年。应 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安排合理的资金和技术人员,尽可能在新建 或改造设施工程验收时,对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进行更新,同时 对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动态变化数据及时更新,从而保证数据的 现势性,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 7.0.2关于编制数据质量报告的规定。在集中的设施普查或数 据采集与维护工作完成后,应及时编制数据质量报告。数据质量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分类统计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数量、规 格;②识别管道逆坡、倒虹吸、雨污混接等缺陷的分布情况: ③统计分析各数据表的数据缺失比例、不同数据来源比例等数据 状况。 在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自下而上的分类 统计方法,生成数据质量报告,客观反映排水区域的排水防涝设 施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统计设施数据的完整性和异常错误 情况,对排水防涝设施现状作出总体评估。 7.0.3关于建立与完善排水设施信息化管控平台的规定。排水 设施信息化管控平台应预留数据上报接口,满足城市排水防涝设 施核心数据以及统计数据上传到省和部的需求,加强省级、部级 相关部门对行业的监管。
7.0.1关于建立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更新机制的规定。根 据本规范第3.0.6条的规定,应建立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的 动态更新机制,及时更新设施数据,更新周期不应超过一年。应 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安排合理的资金和技术人员,尽可能在新建 或改造设施工程验收时,对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进行更新,同时 对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动态变化数据及时更新,从而保证数据的 现热性,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
据采集与维护工作完成后,应及时编制数据质量报告。数据质量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分类统计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数量、规 格;②识别管道逆坡、倒虹吸、雨污混接等缺陷的分布情况; ③统计分析各数据表的数据缺失比例、不同数据来源比例等数据 状况。 在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自下而上的分类 统计方法,生成数据质量报告,客观反映排水区域的排水防涝设 施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统计设施数据的完整性和异常错误 情况,对排水防涝设施现状作出总体评估
设施信息化管控平台应预留数据上报接口,满足城市排水防涝设 施核心数据以及统计数据上传到省和部的需求,加强省级、部级 相关部门对行业的监管。
7.0.4 关于使用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的规定。完整、准确
的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可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现状评估 规划设计和其他运行问题的分析与辅助决策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 持。本条规定的是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的常用工作,实际
工作中可进一步扩展。 在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建立后,应充分利用数据库中的 信息,结合排水管网模型,进行排水防涝设施的现状评估,了解 管网的结构和运行状况,发现管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而为 管网布局的优化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 据库也可实现规划方案的制定和优化,通过设定规划情景参数 进行规划方案的模拟,并通过模拟结果中的管道充满度、水位 流速等参数分析管网运行的负荷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 方案的调整和优化,有效提高排水管网规划的工作效率和可靠 性。同时依据在线监测数据和排水管网模型动态模拟结果,可以 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排水管网日常运行维护计划,从而保证排水 管网的正常运行。利用排水管网模型的多情景分析计算和对比功 能也可以辅助应急抢险预案的制定,通过对应急预案进行反复的 模拟分析与优化调整,可以提高预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高预 案对应急抢险工作的实际指导意义。由于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管理 步及的业务种类繁多,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需根据相关部门的 需求进一步的扩展,除了本条所列举的应用方式外,还可使用于 其他工作,如户线接人方案设计与评估、多泵站联合调度分析 跨流域调度评估、管网与污水厂联合调度等。 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城市可 特续发展需求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结合的产物,“智慧排水” 是各地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智慧排水不仅需 要在硬件设备上,采取先进的自动化、信息化设备JB/T 1674-2020 气腿式凿岩机.pdf,更需要在管 理手段上,采取贴合实际、高效快捷的方式,以适应整个城市信 息化、智慧化的发展进程。应基于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建立信 息完整、数据动态更新、业务功能操作简便、软硬件有效配合的 智能化管理模式,提高排水防涝设施的运营管理和科学决策水 平,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