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1224-2017 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完整清晰正版).pdf1.0.1我国村镇体系包括镇、乡和村庄。建制镇镇区道路可参 照城镇道路的相关标准执行。村庄以及部分乡内部道路的设计和 施工与城镇道路相差较远,不能完全按照城镇道路的标准执行, 应按本规范执行。 考虑到镇、乡、村体系的延续性及习惯性,本规范将村庄以 及部分规模、形态和发展接近于村庄的乡,统称为乡村。规范制 定的自的是通过规定乡村道路工程技术指标,规范乡村道路建 设,提高乡村道路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1.0.2本规范主要适用于乡村内部道路,对其设计、施工和验 收的技术指标加以规定。村外道路,即连接乡村与乡村、乡村与 城镇的道路属于公路,应当执行公路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1.0.3方便村民生活和出行,有利于生产运输,是乡村道路的 基本要求。对已有的乡村道路,应优先考虑在原线位进行修复和 改造,少拆房屋,节约用地,并注意保护历史文化遗存;道路建 设应少占良由,保护耕地,不毁林开山或随意填塘,尽量保持乡 村自然生态环境与传统风貌,
3.1.1乡村道路按照使用功能分为三个层次,即十路、支路和 巷路。我国村庄根据常住人口分为特大、大、中、小几个规模等 级。由于规模不同,道路规划布局设计会有所不同,道路层次也 会有所差别。规模越小,道路层次体系就越简单,规模越大则层 次体系越全面。鉴于此,本条在《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村庄人口规模分级的基础上给出了乡村道路系统的组成。 3.1.2根据道路在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及对村民的服务功 能,本条对于路、支路、巷路的性质、功能及要求进行了描述。
3.2.1控制道路儿何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通行车辆的物理性 能和各种车辆的组成比例。用于控制道路几何设计,符合国家车 辆标准的,具有代表性质量、外廓尺寸和运行性能的车辆,称之 为设计车辆。 乡村道路机动车辆类型包括小客车、各种载货汽车、农用车 辆及摩托车等,部分通公交的乡村还有中型或大型普通客车。乡 对农用机械车辆种类较多,包括拖拉机、载货汽车、耕整地机 械、种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林果机械等,其中部分农 用机械车辆超长、超宽,但三轮、四轮载货车占大多数。摩托车 在乡村使用也较为广泛。根据调研结果,并考虑到乡村发展水平 的差异及运输工具的差异,确定以小客车、大型车(重型普通货 车、大型普通客车)、四轮低速货车(最大设计车速小于70km/ h的,具有四个车轮的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最天设计车速小 于或等于50km/h的,具有三个车轮的载货汽车)、摩托车作为
3.2.2板车和兽力车在乡村已经逐渐消失,目前乡村非机动车
3.4.1道路建筑限界是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GTCC-037-2018 交流传动机车异步牵引电动机-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规定在道
4.1道路建筑限界是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
路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充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 范围。乡村道路分为设人行道和不设人行道两种形式。设人行道 的道路,其建筑限界参照了城市道路的规定。不设人行道的道 路,其建筑限界参照了低等级公路的规定。 3.4.3我国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设计车辆的最大高度均为4m。在 最小净空高度的规定上,城市道路采用4.5m,三、四级公路也 采用4.5m。乡村道路农忙季节,农作物运输和机械车辆有时装 载高度较高,但超过4.5m的较少。本条根据各类设计车辆的外 廓尺寸及实际占用道路空间情况,给出了道路最小净空高度。
3.5.2乡村小桥指多孔跨径总长8m≤L≤30m以及单孔跨径 5m 4.1.2很宽的道路与乡村规模不适应,影响乡村的尺度感,所 以道路宽度不宜太宽。道路宽度与建筑高度之间的围合界面对于 形成乡村道路空间十分重要,乡村道路两侧一般为低层建筑,过 宽的道路和过低的建筑会缺乏围合感,因此道路宽度应与两侧建 筑高度的比例协调,形成适宜的围合空间 4.2.1乡村道路交通流量不大,宜采用单幅路。本条给出了乡 村道路单幅路的三种主要横断面形式:人流量较小时可不设置专 用人行道,排水也可通过边沟形式;十路两侧为建筑物时可考虑 设置人行道,条件允许时宜采用地下管网排水;乡村部分出入口 道路和由间道路两侧无建筑物,可采用接近于公路的横断面形 式。乡村道路交通流量较小,在实际工程中可根据两侧用地性质 灵活设计。 4.2.2乡村道路设置人行道时,当道路两侧用地性质不同或 4.3横断面组成及宽度 4.3.2十路以交通功能为主,应为双车道。支路为单车道 时,为错车和临时避让的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错车道。 错车道应设在视距良好处,使驾驶人员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 间驶来的车辆。错车道间距应根据视距、交通量、地形等情 况确定。 4.3.4于路人行道的宽度不宜小于1.5m,是根据两个行人并排 路人行道的宽度不宜小于1.5m,是根据两 行走需要的空间及人行道利用率提出的低限值。设施带宽度不应 小于1.0m,也是低限值。条件充许时,应通过建筑红线后退来 增加路侧带的宽度。 4.3.5部分乡村道路不铺设路肩,路面边缘直接暴露在外,容 易造成边角损坏而导致路面的进一步破坏,因此,应设保护性路 育。路肩不仅起保护路面的作用,而且可以作为侧向余宽,供行 人和非机动交通使用,当需设置护栏、杆柱、交通标志时,还应 满足设置要求。本条提出了路肩的低限值,有条件时宜取大值。 路肩可采用土质或简易铺装,可采用天然石材、预制砌块、卵石 等形式铺装,也可采用与路面相同的结构形式。 乡村道路横断面设计可参考图1~图3的典型横断面。典型 黄断面考虑了乡村交通量小且多为混合交通的特点,借鉴了部分 村道路的成功经验,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图1(a)为两侧无建筑物的干路横断面。路基宽度8.0m, 路面宽度7.0m,双车道,两侧各设0.5m的路肩宽度。交通组 成比较复杂时,可通过增加路肩宽度来增加侧向余宽,供非机动 交通行驶。 图1(b)为两侧有建筑物的干路横断面。路基宽度8.0m~ 9.0m,路面宽度7.0m,双车道,两侧各设0.5m~1.0m的路肩 宽度。当非机动交通量较大时,路肩宽度应取大值,路肩宜硬 化。外侧设排水设施(边沟或地下管道)的尺寸应根据降雨量及 汇水面积等确定,采用边沟排水时宜设盖板。 图1(c)为设人行道的十路横断面图,道路红线宽度11.0m 12.0m。当采用边沟排水时,车行道宽度可取8.0m,以满足 边沟设置的尺寸需求,边沟应设盖板;当采用地下管道排水时, 车行道宽度可取7.0m。路侧带的宽度为2.0m。 图1(d)为设人行道的干路横断面图,道路红线宽度15.0m。 机动车车行道宽度7.0m,双车道,非机动车道宽度1.5m,适用 于机动交通和非机动交通需要分离的道路。路侧带的宽度为 2.5m,由1.5m的人行道和1.0m的设施带组成。宜采用地下管 排水 图2(a)为两侧无建筑物或有建筑物的支路横断面。路基宽 度4.0m,单车道,路面宽度3.5m,两侧各设0.25m的路肩宽 度。两侧有建筑物时设置管道或边沟(应设盖板)排水,边沟可 单侧或双侧设置。 图2(b)为两侧无建筑物或有建筑物的支路横断面。路基宽 度4.5m,单车道,路面宽度3.5m,两侧各设0.5m的路肩宽 图1干路典型横断面(单位:m) 度。两侧有建筑物时设置管道或边沟(应设盖板)排水,边沟可 单侧或双侧设置。 图2(c)为两侧有建筑物的支路横断面。路基宽度6.0m, 路面宽度5.0m,主要考虑了满足单车道行驶并加一侧车辆临时 停放的宽度:包括3.0m车行道宽度十2.0m单侧停车带宽度。 两侧各设0.5m路肩,可采用管道或边沟(应设盖板)排水,边 沟可单侧或双侧设置 图3为巷路横断面图。巷路的宽度应考虑防灾减灾的功能要 求,如应考虑地震房屋倒塌时可以通过巷路逃生或消防救灾的需 图2支路典型横断面(单位:m) 求。因此巷路路面宽度可取2.5m或3.0m,加上两侧路肩宽度 可达到3.0m或3.5m。可采用单侧或双侧排水。 图3巷路典型横断面(单位:m) 5平面、纵断面及道路交叉 5.1.2保持乡村干百年来形成的自然地貌,有利于防洪、阻滞 滑坡,也适合维持植被的生长和地下水源的储备,不仅节约造 价,还有利于保持乡村特色。因此,平、纵线形设计应与已经形 成的自然地形和地貌相协调,不应深挖、高填。巷路通行小型车 两时,按照不天于15km/h的设计速度选取技术指标,其线形设 计应保证车辆与行人的安全。 5.2.2圆曲线最小半径有三类:不设超高最小半径、设超高最 小半径的一般值和设超高最小半径的极限值。在设计中应考虑安 全、节约用地及资金等因素,结合工程情况合理选用指标,有条 件时应尽可能取大值。 圆曲线最小半径是以汽车在曲线部分能安全而文顺适地行驶 所需要的条件而确定的,即车辆行驶在道路曲线部分所产生的离 心力等横向力不超过轮胎与路面的摩阻力所充许的界限。圆曲线 半径通用计算公式为: R= 2 127(μi) 式中:R 曲线半径(m); V 设计速度(km/h); 横向力系数,取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横向摩阻系数; i一路面横坡度或超高横坡度,以小数表示,反超高时 用负值。 根据城市道路以及公路的参数经验取值,本条在计算不设超 高的最小半径时,取μ=0.067,i=一0.02;计算设超高最小半 经的一般值时,取μ=0.067,i=0.02;计算设超高最小半径的 极限值时,取=0.16,i=0.02;三种半径计算如表1所示 表1圆曲线半径计算表 5.2.3一般情况下,圆曲线最小长度为车辆3s的行驶距离,计 算公式见公式(2)。本条根据城市道路平曲线及圆曲线的一般计 算方法,平曲线最小长度的极限值取圆曲线的2倍,一般值取圆 曲线的3倍,计算结果见表2。 式中:Lmin 行驶距离(m); Ua 设计速度(km/h); 取3s。 T 表2平曲线与圆曲线最小长度计算表 5.2.4本条不设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半径,是根据不设缓和曲线 5.2.4本条不设缓和曲线的圆曲线半径,是根据不设缓和曲线 的临界半径R(公式3)的2倍计算的,计算结果见表3。 的临界半径R(公式3)的2倍计算的,计算结果见表3。 R=0.144²(m) 表3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计算表 5.2.5缓和曲线宜采用回旋线。本条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按照 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公式4)和驾驶员操作反应时间(公式5) 计算,取二者中较大者,并按5m的整倍数取值,计算结果见表 4。乡村道路设计速度较低,因此缓和曲线也可用直线代替。 式中:L 回旋线长度(m); 设计速度(km/h); 一设超高的极限最小半径(m) 式中:U 设计速度(km/h): t 取3s。 表4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计算表 5.2.6乡村道路设计速度较低,同时路面排水也不充许设较大 的超高,因此最大超高横坡度不宜大于2.5%。 乡村道路一般为单幅路且超高横坡度不大,当设缓和曲线 时,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基本可以满足超高过渡的长度,超高的 过渡应在缓和曲线范围内进行。当不设缓和曲线时,超高的过渡 应在超高缓和段内进行。 5.3.1本条提出的最大纵坡限制值主要针对山区等特殊地形的 乡村道路。平原地区应尽量避免过大的纵坡,因为大于3%的纵 坡事故率是缓坡路段的2倍~3倍,甚至更高,且大多乡村道路 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纵坡过大会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造成 不便。 乡村道路车辆类型较多,对最大纵坡起控制作用的是农用车 以及轻、中型载重车。本条综合考虑车辆的动力性能、汽车行驶 的安全性、纵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设计速度、地形条件等因 素,并结合调研结果,给出了最大纵坡限制值。 当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道路最大纵坡可增加 1%,但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技术论证和经济论证,并因地制 宜地采取安全措施,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5.3.3道路纵坡的最小坡长一般股按照10s的汽车行驶距离计算 本条据此计算了最小坡长并取整。改建道路、旧桥利用接坡段、 尽端式道路及坡差小的路段,最小坡长的规定可适当放宽。 5.3.4乡村内部道路不仅供车辆通行,还要兼顾非机动交通, 因此尽管设计速度低,但纵坡较大时最大坡长应受到限制。参考 城市道路最大纵坡的限制值,并结合乡村道路的车型以及对车辆 爬坡能力的综合分析,本条规定了最大坡长限制值。当设计速度 为15km/h时,由于车速低,坡长可不受限制。 5.3.5竖曲线形式可为圆曲线或抛物线,二者计算值基本相同, 为使用方便本规范采用圆曲线。本条规定的凸形竖曲线的极限最 小半径R(m)按公式(6)计算,计算结果见表5 S 2h.+h.)3 式中:S, 停车视距(m); h。—眼高,采用1.2m: ho 物高,采用0.1m。 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R。(m)按公式(7)计算,计算 结果见表6, 表5凸形竖曲线极限半径计算表 式中:— 设计速度(km/h); ao——离心加速度,采用0.28m/s² “竖曲线极限半径”是汽车在纵坡变更处行驶时,为了缓和 冲击和缓和视距所需的最小半径的计算值,设计时受地形等特殊 情况限制方可采用。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极限最小半径的1.5 倍,国内外均使用此数值,本条据此计算了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 曲线的一般值。 为了使驾驶员在竖曲线上顺适地行驶,竖曲线不宜过短,应 在竖曲线范围内有一定的行驶时间。本条根据公路与城市道路的 表6凹形竖曲线极限半径计算表 取值,竖曲线最小长度极限值采用了3s的行驶距离,按公式 (8) 计算。 式中:L一竖曲线最小长度(m); u一一设计速度(km/h)。 设计中,为了行车安全和舒适,应采用竖曲线最小长度的 “般值”,“一般值”规定为“极限值”的2.5倍。 5.3.6纵坡与超高或横坡度组成的坡度称为合成坡度。将合成 坡度限制在某一范围内的目的是尽可能地避免陡坡与急弯的组合 对行车产生的不利影响。本条规定的合成坡度按公式(9)计算: 5.4.3交叉口设计速度般为路段设计速度的0.5倍~0.7倍, 直行取大值,转弯车取小值。本条根据乡村道路设计速度,并参 考农村公路的转弯半径提出了右转弯半径设计值。 5.4.4乡村道路交叉口一般无信号控制。在交叉口处,驾驶员 应能看清整个交叉道路上车辆的行驶情况:以便能顺利地驶过交 叉口或及时停车,避免发生碰撞。这段距离需大于或等于停车视 距(S.)。视距三角区以最不利情况绘制,在三角形范围内,不 准有任何妨碍视线的各种障碍物 6.2.1路基设计回弹模量值应天于等于20MPa,是按照城市道 6.3路基施工与质量验收 6.4.1由于在规模、经济和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乡村道路可根 据实际情况,采取边沟、地下管道或利用已有的沟渠等多种排水 方式。应充分利用地形、天然水系及现有的农田水利排灌系统, 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并可结合海绵城市设计雨水处理方法进 6.4.1由于在规模、经济和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乡村道路可根 据实际情况,采取边沟、地下管道或利用已有的沟渠等多种排水 方式。应充分利用地形、天然水系及现有的农田水利排灌系统, 减少工程量,降低造价。并可结合海绵城市设计雨水处理方法进 6.4.2调研表明,排水不畅是引起乡村道路沉陷、松散、坑槽、 卿泥等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排水设施非常重要。除部分 长度较小且可以通过纵坡自然排水的路段外,乡村道路都应设置 排水设施, 6.4.4两侧有建筑物的道路,采用边沟排水时,边沟应硬化。 可采用浆砌片石、砖等材料砌筑边沟,也可采用混凝土预制板、 预制槽形边沟,有条件时也可采用各类预制线性排水沟。边沟上 面应设置带孔盖板,不仅有利于乡村的环境整治,也有利于边沟 的通畅。 7.2基层、底基层和垫层 7.2.1本条中石灰工业废渣稳定类材料包括石灰粉煤灰稳定类、 石灰煤渣稳定类等。 表7沥青路面典型结构道路类型路面典型结构结构图式I结构图式Ⅱ沥青混凝土(4cm~5cm)沥青碎石(4cm~6cm)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稳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稳定集定集料(15cm~20cm)料(15cm~20cm)石灰土或二灰土、水泥土、石灰土或二灰土、水泥土、天天然砂砾、填隙碎石(15cm)然砂砾、填隙碎石(15cm)干路结构图式Ⅲ结构图式IV沥青贯入式(4cm~6cm)沥青表面处治(2.5cm~3cm)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稳定集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稳定集料料或级配碎石(15cm~20cm)或级配碎石(15cm~20cm)石灰土或二灰土、水泥土、天石灰土或二灰土、水泥土、天然砂砾、填隙碎石(15cm)然砂砾、填隙碎石(15cm) 注:1改建于路的旧路为砂石路面或旧路强度较高时,可不设底基层或垫层。 改建于路的旧路为砂石路面或旧路强度较高时,可不设底 各基水温状况不良时可视情况 表8水泥混凝士路面典型结构 路的旧路为砂石路面或旧路强度较高时,可不设底基层或 2新建支路、巷路路基水温状况不良时可视情况增设垫 分为整齐块石路面、半整齐块石路面和不整齐块石路面。整齐块 石路面包括整齐条石和方石:半整齐块石路面包括条石、方头弹 石等:不整齐块石包括拳石、弹街石等。 7.5.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中给出的天然石材的 物理性能,是根据性能好的花岗岩石材给出的,关然石材的尺寸 偏差和外观质量要求也主要是针对规格等级较高的石材制定的, 乡村道路铺装要求较高的花岗岩石材路面宜遵照执行。 乡村天然石材包括花岗岩、安山岩、砂岩、石灰岩等,还可 采用开采的天然石料或路基开挖石方的利用材料,其物理性能差 别较大,无其是半整齐、不整齐块石的性能相差很大,各地可根 据情况通过试验确定。例如,《弹右路面设计施工技术指南》中 要求块石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整齐块石的磨耗率不小 王5%, 7.5.3本条主要提出天然石材路面各结构层的要求。天然石材 整齐块石、半整齐块石以及不整齐块石的尺寸是根据乡村地 区常用的块石尺寸提出的最低要求,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 体尺寸。 整平层是用来垫平基层表面及块石底面,以保持块石顶面平 整度及缓和车辆行驶时的冲击、振动作用。中、粗砂具有施工简 便、成本低的优点,因此宜选用级配良好、质地坚硬、洁净的 中、粗砂作为整平层材料。 填缝料主要用来填充块石间的缝隙,嵌紧块石,加强路面的 整体性,并起看保护块石边角和防止路面水下渗的作用,一般用 砂做填缝料。水泥砂浆用做填缝料具有良好的防水作用和保护块 石边角的作用,但翻修困难,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填缝料类型。 有条件时,整齐块石路面的嵌缝料也可采用沥青玛脂、乳化沥青砂等材料。7.5.4关然石材路面可采用干砌法和浆砌法施工,二者施工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干砌法不坐浆,直接在整平层上砌筑;干砌法要求石块砌筑面平整,石块之间缝隙要小。乡村道路半整齐和不整齐块石较多,十砌法应用较为广泛,因此本条给出了干砌法的施工要求。采用浆法砌筑时,还应注意儿点:块石下面应坐砂浆,石块应错缝;石块之间的空隙应用水泥砂浆填充,并用木棒插实,较大空隙应用铁锤将小的石头敲实:采用水泥砂浆填缝后的块石路面,需进行洒水或土覆盖保湿养生7d。块石两侧为路肩时,需加固路肩,使之形成块石的边缘约束。对于有路缘石的半整齐、不整齐块石路面,为避免在碾压过程中压环路缘石,或者边缘块石漏压造成使用过程中的块石反弹、松动等病害,宜先铺块石再砌筑路缘石。7.5.5本条规定的天然石材路面的充许偏差,是根据乡村地区半整齐、不整齐弹石路面的低限值给出的。当施工条件好、铺装质量要求高时,可采用较高的平整度。7.6预制砌块路面7.6.1乡村道路预制砌块路面多为混凝土预制砌块路面和烧结预制砌块路面。混凝土预制块文分为普通型和联锁型,乡村道路普通砌块较多。烧结砌块以页岩、煤研石、黏土或其他矿物为主要原料烧结而成。7.6.3本条主要提出各结构层的设计要求。预制块路面的结构计算可按照《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的规定执行7.6.4无路缘石的路面,可采用混凝土止挡或在边线砌块下设水泥砂浆粘结固定砌块,自的是使砌块侧向稳定,形成边缘约束。铺筑砌块时不得站在整平层上作业,可在刚铺筑的砌块上垫上一块大于0.3m的未板,站在未板上铺筑。69 7.7.2填隙碎石不能直接通车,如作为路面面层时,还需在碾 压后撒铺石屑并碾压成型,方可通车 7.7.2填隙碎石不能直接通车,如作为路面面层时GB_T 7759.2-2014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 第2部分:在低温条件下,还需在碾 .2填隙碎石不能直接通车,如作为路面面层时,还需在碾 后撒铺石屑并碾压成型,方可通车 8.1.3按照单扎跨径或多扎跨径总长,桥涵可分为特大、大、 中、小桥及涵洞。桥涵设计宜采用标准化跨径,标准化跨径包括 0.75m、1.0m、1.25m、1.5m、2.0m、2.5m、3.0m、4.0m、 5.0m、6.0m、8.0m、10m、13m、16m、20m、25m、30m 35m、40m、45m、50m。 8.1.4漫水桥虽易阻断交通,但是有造价低和易修复的优点: 在容许有限度中断交通的乡村道路上,可以修建漫水桥。漫水桥 的设计洪水频率,应根据容许阻断交通的程度和时间长短、桥梁 结构形式、水文情况、引道条件和对上游农田、下游农田、村镇 的影响等具体条件决定。 设计洪水是指符合本规范规定频率的年最大洪水流量及相应 的流量过程线, 8.1.5不通航和无流筱河流的桥下净空,应根据设计洪水位、 标准,同时要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增设限制标志。 如道路重型车辆较少时,采用的设计汽车荷载相当于原公路 荷载标准汽车一15级,小型车专用道路系指只充许小型客货车 通行的道路,位于小型车专用道上的桥梁的设计汽车荷载相当于 原公路荷载标准汽车一10级。 8.2.3乡村道路路幅宽度较小,为保证路、桥连接顺直,达到 桥梁与原道路线形一致且舒适畅通,规定桥梁及其引道的平、 纵、横技术指标应与路线总体布设相协调。由于桥涵与道路结构 上的差异,针对桥涵增设的构件做出了补充规定。 8.2.4当小桥或涵洞的流量超过其设计流量时,多数情况是溢 流首先冲毁路堤,进而导致桥涵破坏,故小桥涵引道的路肩高程 应高出桥涵前雍水水位(不计浪高)0.50m及以上。 DB32/T 4037-2021 农贸市场建设管理规范.pdf统一书号:15112·30133 定价:18.00元 统一书号:15112·30133 定价:1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