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1.《公路通信及电力管道设计规范》(JTGT3383-01—2020).pdf因此在直线段长度超过30m时需要设置伸缩缝。当温差40℃时,50m设置 处;温差50℃时,40m设置一处。其他类型管箱根据各自的线膨胀系数参照设置
5.5.1当电缆出线集中、与地下管网交叉不多且地下水位较低时,可采用电 缆沟方式。 条文说明 电缆沟敷设电缆是常用的布线方式,但经常会由于维护不当,运行年久后, 出现盖板断裂、破损、地表水溢入电缆沟内等情况,容易使电缆绝缘变差,导致 电缆发生短路,引发火灾事故,故使用条件有所限制
公路通信及电力管道设计规范
5.5.5电缆沟内支架间距应满足表5.5.5要求,安装时误差不应大于50mm
浙江某段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doc表5.5.5电缆沟内支架安装间距表(mm)
表5.5.5所列数值为工程经验值,是在电缆实现支撑并不损坏电缆的外护层 及缆芯的一般性要求。小截面全塑型电缆,由于刚性不足,容易形成松弛下垂, 因此缩小跨距以满足敷设要求。 垂直敷设方式固定点间跨距比水平敷设稍大,表中根据电缆类型设计垂直敷 设电缆的间距,以防止由电缆自重损坏电缆,同时也避免因电缆自重和热胀冷缩 给支架以及固定部位带来过大的作用力
5.5.6电缆沟内宜采用臂式支架,支架长度不宜大于350mm,并应可靠接地。 5.5.7电缆沟应采取防水措施,沟底部应做不小于0.5%的坡度坡向集水井, 积水可经止回阀直接排入排水管道或用泵排出。集水井间距宜为50m。 条文说明 电缆沟内进水和积水是运营后经常出现的情况,由此造成电缆被水浸泡,导 致电缆绝缘损坏屡有发生。因此为保证电缆安全,电缆沟除做防水处理外,并在 沟底做成坡度以及设置集水坑,以方便及时排水
电缆沟内进水和积水是运营后经常出现的情况,由此造成电缆被水浸泡,导 致电缆绝缘损坏屡有发生。因此为保证电缆安全,电缆沟除做防水处理外,并在 沟底做成坡度以及设置集水坑,以方便及时排水
5.5.8电缆沟在进入建筑物处应采取防火封堵措施。
5.5.9电缆沟应根据不同环境满足相应的荷载和耐久性要求。电缆沟盖板可 采用钢筋混凝土、钢制和复合材料制作,单块质量不宜超过50kg。 条文说明 电缆沟根据环境分为过车和不过车两种工况,在过车的工况下电缆沟所承受 的车辆荷载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选取。电缆沟的耐久性设计根 据使用年限和环境类别执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砌体结构设 计规范》(GB50003)相关要求。 目前电缆沟盖板多为钢筋混凝土制作。在电缆沟内电缆维修时,一般采用人 工开启地沟盖板,由于盖板过重,开启和放置时,常有折损而形成地沟盖板残缺 沟中电缆受日照、水泡等影响极易发生故障,所以限制单块质量不超过50kg。 目前隧道内的电缆沟盖板质量可达到80kg左右,维护时需要机械才能开启 给运营维护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另外在建设期,隧道内电缆沟盖板由主体工程实 施后,管道、供配电、消防等施工单位进场会造成重复开启,很容易损坏盖板 并且过重的盖板给工程施工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建议盖板采用满足防火要求 的轻质材料制作
5.5.10房建场区内机电工程电力管道敷设应符合现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 范》( JGJ 16) 有关规定。
公路通信及电力管道设计规范
6.1.1桥梁、隧道等构筑物内的预理管道可采用钢管或塑料管。
6.1.4构筑物内预理钢管壁厚不应小于2.5mm,预理塑料管环刚度不应低于
4kN/m²,预埋接线盒钢板厚度不应小于2mm。 条文说明 塑料管道暗敷于混凝土内,在安装过程中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外力作用,需要 足够的抗压及抗冲击能力
6.1.5构筑物内的预理金属管道应可靠接地,并符合下列规定: 1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之间连接、管与接线盒连接应采用专用接地卡固定保 护联结导体,导体应符合本规范5.4.5条的有关规定。 2钢管连接、钢管与接线盒连接应符合本规范5.4.5条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 桥梁段预埋金属管道的接地通过与箱梁或护栏内主筋焊接,利用护栏内主 筋、箱梁内主筋和桥墩内主筋形成接地网,注意将各段衔接处进行可靠连接
6.1.6构筑物内预理管道与构筑物表面距离不宜小于30mm。一般情况下,管 宜预埋在构筑物表面第一层钢筋网内
物内预理管道与接线盒底部的净距不宜小
6.1.8构筑物内预埋管道端口宜与接线盒内壁齐平。
6.1.9构筑物内的预埋管道应设置直径不小于2mm的钢丝牵引线,并在管口 故密封处理。 6.1.10预埋在构筑物内的管道弯曲半径,当管径不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 管外径的6倍;当管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6.1.11预埋在构筑物内的管道段长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直线段按照每30m设置1处接线盒。 2曲线段段长不超过20m,同时不得出现“S”弯或弯曲部分的中心夹角小 正00°的“”形恋
6.1.9构筑物内的预埋管道应设置直径不小于2mm的钢丝牵引线,并在管口 故密封处理。 6.1.10预理在构筑物内的管道弯曲半径,当管径不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 管外径的6倍;当管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6.1.9构筑物内的预理管道应设置直径不小于2mm的钢丝牵引线,并在管口 做密封处理。
6.1.10预理在构筑物内的管道弯曲半径,当管径不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 管外径的6倍:当管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
1直线段按照每30m设置1处接线盒, 2曲线段段长不超过20m,同时不得出现“S”弯或弯曲部分的中心夹角小 F90°的“U”形弯,
6.2桥梁护栏内管道设计
6.2.1预埋在护栏内的管道在过桥梁伸缩缝时,可按下列方式处理
6.2.1预埋在护栏内的管道在过桥梁伸缩缝时,可按下列方式处理
护栏内预埋钢管在桥梁伸缩缝处理方式图(尺寸单位:
公路通信及电力管道设计规范
2护栏内预埋塑料管在桥梁伸缩缝处理方式图(尺寸
6.2.2护栏内预埋接线盒开门宜朝向行车道,门与盒体宜采用销轴方式连接, 盒盖处应具有不低于IP54的防尘与防水功能。 6.2.3护栏起终点应预留接线盒,同时预理管道在桥头应伸出护栏端面不小 于20cm,外露部分应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
6.2.2护栏内预理接线盒开门宜朝向行车道,门与盒体宜采用销轴方式连接, 盒盖处应具有不低于IP54的防尘与防水功能,
6.2.3护栏起终点应预留接线盒,同时预埋管道在桥头应伸出护栏端面不小 干20cm,外露部分应采取防止机械损伤的措施
6.3钢箱梁桥梁管道设计
6.3.4在主塔位置处,桥梁底板和主塔柱侧壁均应预留进线管道,其中通信 立预留不少于2个标准管孔,电力应预留不少于4个标准管孔。
6.3.5桥梁主塔内每层隔板、塔顶和塔外设备处均应预留管道,预留管道应 避开电梯位置,塔顶处管口不应垂直散开向上,端部应设置防水弯。
6.4.1隧道可采用预埋管道或预留槽方式敷设线缆。预理管道可采用钢管、防 水型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和塑料管,其中塑料管环刚度应不低于4kN/m
,4.1隧道可采用预理管道或预留槽方式敷设线缆。预理管道可采用钢管、防 型可挠金属电线保护管和塑料管,其中塑料管环刚度应不低于4kN/m。 6.4.2隧道内预理管道管口在设备洞室处宜与洞室表面齐平
6.4.3隧道内车行横道与主洞交叉处管道应预留不少于6个标准管孔。
公路通信及电力管道设计规范
7.1.1人(手)孔应由上覆、并壁、基础及附属配件组成
7.1.1人(手)孔应由上覆、并壁、基础及附属配件组成
7.1.2通信管道及电力管道的人(手)孔应分开设置。
7.1.2通信管道及电力管道的人(手)孔应分开设置
1人(手)孔井壁、上覆、基础应采用抗渗混凝土或外刷防水材料等方式 防水;结合处缝隙、管道预留窗口处应做好抹缝或混凝土包封等防水措施 2人(手)孔在具有良好排水条件的地段,应设置排水管,并在排水管入 口或出口处设置防鼠装置:在不具有良好排水条件的地段,应设置积水罐
7.1.4中央分隔带人(手)孔如截断盲沟内排水管,应将排水管在人孔外侧 进行连接,或在人(手)孔迎水面设置横向盲沟排水管
7.2人(手)孔设置原则
7.2.1人(手)孔设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人(手)孔位置应设置在光(电)缆分支点、汇接点、管道段长控制点 波度较大的管线拐弯处等。 2人(手)孔位置应与其他相邻管线及管井保持距离,并相互错开。 3人(手)孔位置应注意减少与其他构筑物的相互影响,尽量选择在地形 平坦、地质稳固及地势较高处,同时应尽量避开安全性差、进出不便、低洼积水 处以及难以开挖的路段。 4人(手)孔顶部标高宜高出周围地表4cm以上;人(手)孔设置在硬路 育等车辆通行地段时,人(手)孔顶部标高不应超出周围地表平面。
5人(手)孔设置在整体式混凝土护栏的中央分隔带时,顶部标高应与路 面平齐,混凝土护栏在人(手)孔位置应采用预制吊装方式。 6外场设备终端应设置手孔。
7.3人(手)孔类型及建筑要求
7.3.1人(手)孔类型应符合下列规
注:①此处指设置上覆的人孔。
人(手)孔需根据通向和使用要求选用国家相关的现行标准图集或自行进行
人(手)孔需根据通向和使用要求选用国家相关的现行标准图集或自行进行
公路通信及电力管道设计规范
设计,但其内部净距需满足本条要求,同时人(手)孔基础、井壁、上覆等符合 相关荷载、强度的要求 人孔按通向划分为四种: 1直通人孔:适用于直线管道中间设置的人孔; 2三通人孔:适用于直线管道上有另一方向分歧管道,在其分歧点上设置的 人孔或局前人孔; 3四通人孔:适用于纵横两条管道交叉点上设置的人孔或局前人孔; 4斜通人孔:适用于非直线(或称弧形、弯管道)折点上设置的人孔。斜通 人孔分为15°、30°、45°、60°、75°共五种。每种斜通人孔的角度适用于 ± 7. 5° 范围以内。
设计,但其内部净距需满足本条要求,同时人(手)孔基础、井壁、上覆等符合 相关荷载、强度的要求 人孔按通向划分为四种: 1直通人孔:适用于直线管道中间设置的人孔; 2三通人孔:适用于直线管道上有另一方向分歧管道,在其分歧点上设置的 人孔或局前人孔; 3四通人孔:适用于纵横两条管道交叉点上设置的人孔或局前人孔; 4斜通人孔:适用于非直线(或称弧形、弯管道)折点上设置的人孔。斜通 人孔分为15°、30°、45°、60°、75°共五种。每种斜通人孔的角度适用于 ± 7. 5° 范围以内
7.3.2人(手)孔建筑结构应符合下列
1人(手)孔应采用混凝土基础,遇到土壤松软或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增设 渣石垫层或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 2人(手)孔井壁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或砌体结构。在地下水位高、土壤冻 融严重的地区,人(手)孔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当不易受损坏且不易积水时 人(手)孔可采用砌体结构。 3人(手)孔上覆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4人(手)孔地基承载力应大于100kPa;人(手)孔上覆承受的汽车轮压 应不小于70kN。并座的载荷能力应大于或等于上覆荷载能力。 5人(手)孔建筑结构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20。 条文说明 根据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人(手)孔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 承载力和防水性能优良,但对于施工空间充许、不易受损坏且人(手)孔内不 易积水(如气候干旱地区或排水条件顺畅等)的地方,考虑到经济性和便利性 人(手)孔也充许采用砖砌结构或混凝土砌块结构
7.3.3人(手)孔坑回填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中央分隔带和路侧人(手)孔外壁四周宜采用素混凝土回填
7.3.3人(手)孔坑回填应符合下列要求:
2场区内人(手)孔外壁四周的回填土每回填30cm,应进行夯实且不得高于 人(手)孔井座高程。 条文说明 位于中央分隔带和路侧的人(手)孔基坑,为减小对路基和边坡的影响, 般尽量避免开挖过大,因此井外壁与基坑的间距较小,造成回填土的实工作较 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建议采用素混凝土方式对人(手)孔外壁四周进行回填 而位于场区内的人(手)孔坑开挖一般无此限制,采用普土夯实方式回填即可
7.3.4利用分离式中央分隔带混凝土护栏作为井壁的人(手)
利用分离式中央分隔带混凝土护栏作为井壁的人(手)孔,井盖
7.3.5人孔上覆开孔直径应不小于70cm
7.4 人(手)孔附件
7.4.1人(手)孔应根据相应尺寸和使用功能选配口圈、并盖、积水罐、电 支架、托板、穿钉、拉力环等附件。 7.4.2人(手)孔附件可采用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制品,其中人(手)孔内 装设的支架及电缆(光缆)托板,不得采用铸铁制造。 7.4.3人(手)孔井盖应有防盗、防滑、防跌落、防位移、防噪声等措施 井盖上应有明显的用途及产权标志。
7.4.3人(手)孔并盖应有防盗、防滑、防跌落、防位移、防噪声等措施, 并盖上应有明显的用途及产权标志
公路通信及电力管道设计规范
8.1.1公路改扩建或公路管理设施改造引起的管道容量增加、路由改变时,应 行管道的改(扩)建设计
8.1.2改(扩)建工程中通信及电力管道设计前应调研管道现状、管孔使用状 况,根据路基、路面工程施工方案,本着充分利用原有管道的原则进行设计。 条文说明 改(扩)建公路管道工程设计应结合土建工程改扩建方案,充分调研后确定 原管道保留、新建、迁移、扩建路段以及临时管线方案,合理选择敷设路由
8.1.3改(扩)建工程中除去通信系统改(扩)建占用的管孔后,亢余孔数少 3个子孔时,通信管道应进行扩建。扩建的通信管道容量不宜少于6个子孔。
8.2.1主线管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双侧加宽路段,宜保留原设置于中央分隔带内管道,原设置于路侧的管道 应进行迁移或重建。 2单侧加宽路段,如原公路中央分隔带保留,则原管道应予以保留;如原公 中央分隔带拆除,则原管道应迁移或重建。 3分离增建路基段,新建管道宜设置于新建段路侧。 4通信管道需扩建时,宜设置于中央分隔带内或路侧
8.2.2原主线管道继续利用的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8.2.2原主线管道继续利用的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2.2原主线管道继续利用的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需要保留的管道,应对空余的管孔进行试通,如发现堵塞应及时疏通
2需要迁移的管道,经检测与综合评定后,对满足技术要求的管道应迁移继 续使用。
1双侧加宽和单侧加宽路段,原横穿过路的分歧管道宜保留,并尽量接续利 用。 2新增横穿过路的分歧管道应结合改扩建方案,可采用反开挖方式、顶管或 拉管非开挖方式以及利用桥涵绕行等方式进行设计。 条文说明 反开挖方式主要适用于新建路段或原路面进行改造路段,新增的横穿过路分 管道可抓住施工时机及时进行敷设;顶管或拉管方式主要适用于正在通行且附 近无桥涵可供管道绕行的路段,并且为方便施工作业,顶管或拉管的位置尽量选 择在填方段。
8.2.4人(手)孔改(扩)建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双侧加宽路段,中央分隔带人(手)孔应予以保留,路侧人(手)孔应进 行拆除后新建,原人(手)孔内分歧管道应及时接续。 2单侧加宽路段,若原中央分隔带保留,则人(手)孔应予以保留;若原路 中央分隔带拆除,则应随新建管道位置相应新建人(手)孔。
公路通信及电力管道设计规范
附录A隧道洞口通信及电力管道容量
1.0.1隧道洞口与路基衔接段,当变电所设置于左右幅道路中间时,洞口处通信及 力管道布置见图A.0.1布置,容量可按表A.0.1取值
衔接段,当变电所设置于左右幅道路中间 布置,容量可按表A.0.1取值。
表A.0.1居中设置变电所的隧道洞口通信及电力
注:1. L为服道长度
2.如标准管孔口径不满足本规范第5.1.4条要求时,应加大管道口径
隧道洞口通信及电力管道容量
A.0.2隧道洞口与路基衔接段,当变电所设置在道路行车方向外侧时,洞口处通信及 电力管道布置见图A.0.2布置,容量可按表A.0.2取值
表A.0.2变电所边侧布置的隧道洞口通信及电力
主:1. L为涨道长度
如标准管孔口径不满足本规范第5.1.4条要求时,应加大
1.0.3隧道洞口与桥梁衔接段,应按图A.0.3所示采用预理管道的方式将电缆沟连通 到桥梁护栏外部,预埋管道角度α不大于45°,管道端口与护栏外表面齐平
公路通信及电力管道设计规范
图A.0.3隧道洞口与桥梁衔接部位管道预埋方式
附录B场区内机电工程通信及电力管道容量
LY/T 3040-2018标准下载场区内机电工程通信及电力管道容量
3.0.1公路服务区、停车区场区内机电工程通信及电力管道容量可按照图B.0.1进 布置。
图B.0.1公路服务区、停车区场区内机电工 工程通信及电力管道容量图(单位:标准管孔)
公路通信及电力管道设计规范
B.0.3图B.0.1、图B.0.2中如标准管孔口径不满足本规范第5.1.4条要求时Q/GDW 10197-2016 1000kV母线装置施工工艺导则.pdf,应加大 管道口径。
1本规范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下列写法: 1)表示严格,非这样不可的用词,正面用词采用“必须”,反面用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用词采用“应”,反面用词 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用词采用“宜” 或“可”反面用词采用“不宜”
2引用标准的用语米用下列与法: 1)在标准总则中表述与相关标准的关系时,采用“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 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在规范条文及其他规定中,当引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时,表述为“应 符合《××××××》(×××)的有关规定”; 3)当引用本规范中的其他规定时,表述为“应符合本规范第×章的有关规定”、“应 符合本规范第×.×节的有关规定”、“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有关规定”或“应 按本规范第×.×.×条的有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