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CHTS 10042-2021 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指南.pdf3.2.1设计交通量预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的起算年为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计划通车年。 2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为20年,其年平均日设计交通量宜在25000辆小客车以上。 3.2.2设计小时交通量宜采用年第30位小时交通量;亦可根据项目特点与需求,在当地年第20~40位 小时交通量之间取值
3.2.1设计交通量预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建筑公建外网(综合管网)施工方案表3.3.1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路段服务水平分级
注:V/C是在基准条件下,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准通行能力之比。基准通行能力是五级服务水平条件下对应的 大小时交通量。
T/CHTS100422021
级;对于长隧道及特长隧道路段、互通式立
3.4.1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的设计速度应符合表3.4.1的规定。设计速度的选用应结合功能定位、 地形地物、工程经济和沿线土地利用性质等因素综合论证确定
表3.4.1设计速度
3.4.2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应采用运行速度进行检验。相邻路段的运行速度之差不应大于20km/ 一路段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之差不宜大于15km/h。
3.5.1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的建筑限界应符合下列规定:
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的建筑限界应符合下列规定: 建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的建筑限界宽度应由行车道宽度、左右侧硬路肩宽度、左右侧路缘带
5.1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的建筑限界应符合下列
3.6.1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应做好总体设计,妥善处理与相关路网、区域规划、重要交通节点的关 系,合理设置各类出入口、立体交叉、构造物和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各技术指标的设置应均衡协调, 平、纵组合恰当,线形平面顺适、纵面均衡,横断面布置合理,各构造物的选型与布置应合理、实用、经济。 3.6.2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应与既有接线公路工程衔接顺畅,并与其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相互协调 起套,充分发挥项目整体功能 3.6.3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与其他公路之间应设置物理隔离设施
4.1.1选线应根据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并在对沿线地形地物、气候气象、地质、水文、地震、环境 及各类控制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调查与勘察的基础上,由面到带、由带到线多方案综合比选论证,确定合 理的路线方案。 4.1.2路线应考虑同农田、水利、路网、城市规划等控制因素的协调配合,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加强环 竟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国策,减少因修建公路而造成对环境、自然景观的影响,尽可能避让不可 移动文物、水源和自然保护区,保护环境且与沿线景观相协调。 4.1.3利用既有高速公路改扩建为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需实测既有高速公路特征点的平面坐标及 高程,根据所测数据拟合既有高速公路的平纵面线形指标及路拱横坡值,按照设计速度,分析评价拟合 平纵面指标的适应性,对不符合规定的指标应结合路段建设条件进行调整改善。 4.1.4路线设计应根据设计速度,合理运用技术指标,保持线形连续、均衡,在确保行驶安全性的前 提下,满足舒适、环保、经济等要求。 4.1.5路线设计应对公路的平、纵、横三个面进行综合设计,做到平面顺适、纵面均衡、横面合理
4.2.1车道宽度应符合表4.2.1的规定
表4.2.1车道宽度
注:当条件受限时,经论证可选用宽度最小值
1.2.2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车道数应根据设计 。 1.2.3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整体式断面应设置中间带,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和左侧路缘带组成 路缘带宽度应符合表4.2.3的规定
表4.2.3左侧路缘带宽度
T/CHTS100422021
4.3.1停车视距应符合表4.3.1的规定。
表4.3.1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停车视距
4.3.2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4.3.2圆曲线最小半径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表4.3.2圆曲线最小半径
4.3.3 圆曲线半径小于表4.3.2中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时,应设置圆曲线超高。最大超高应符合下列 规定: 1一般地区,最大超高值取10%。 2积雪冰冻地区,最大超高值取6%。 3最大合成坡度应符合表 4.3.3的规定
表4.3.3最大合成坡质
4.3.4直线与小于表4.3.2中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圆曲线相衔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宜
4.3.4直线与小于表4.3.2中不设超高最小半径的圆曲线相衔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宜 采用回旋曲线,其参数及长度应根据线形设计以及对安全、视觉、景观的要求,选用较大的数值。缓和曲 我最小长度应符合表4.3.4的规定
表4.3.4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4.4.1最大纵坡应符合表4.4.1规定
4.4.1最大纵坡应符合表4.4.1规定
表4.4.1最大纵坡
4.4.2不同纵坡长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T/CHTS100422021
4.4.3公路纵坡变更处应设竖曲线,其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应符合表4.4.3的
4.4.3公路纵坡变更处应设竖曲线,其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应符合表4.4.3的规定
表4.4.3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5.1.1路基设计按现行《公路路基设计 公路技术要求。 5.1.2路基承载力、工后沉降、稳定性等设计指标与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中高速公 技术要求一致,相关处治措施应根据地质条件、路基填料、建设工期等因素通过检算确定。
5.2.1路面类型宜采用沥青路面,参照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相关技术要求,结合 路用材料、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进行设计。 5.2.2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宜不小于30年。各结构层材料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要求,其性能指标宜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中轻交通荷载等级高速公路的技术要 求执行。 5.2.3结构组合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应根据公路自然区划、气候、水文等环境因素和路基状况、材料及结构特性 综合确定。 2路面结构组合和厚度可参照表5.2.3结合当地经验研究确定。 3路面结构厚度,应满足防冻层厚度的要求
表5.2.3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组合和厂
T/CHTS100422021
表5.2.3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组合和厚度(续)
5.2.4路面上面层应满足平整度和抗滑性能的要求,验收时按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执行,并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速度不超过120km/h时,国际平整度指数IR1按现行评定标准中的高速公路标准选用: 设计速度为140km/h时,IRI不宜大于1.4m/km, 2横向力系数SFC根据不同地区年平均降雨量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中高 速公路的标准选用,沥青混凝土路表构造深
5.2.4路面上面层应满足平整度和抗滑性能的要求,验收时按现行《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土建工程》(JTGF80/1)执行,并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速度不超过120km/h时,国际平整度指数IR1按现行评定标准中的高速公路标准选用: 设计速度为140km/h时,IRI不宜大于1.4m/km, 2横向力系数SFC根据不同地区年平均降雨量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中高 速公路的标准选用,沥青混凝土路表构造深
5.3.1路基及路面排水按现行《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相关规定执行。
5.3.1路基及路面排水按现行《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相关规定技
图6.0.3车道荷载
6.0.4车辆荷载的立面、平面尺寸如图6.0.4,其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6.0.4的规定。
图6.0.4车辆荷载立面、平面尺寸(尺寸单位:m:荷载单位:kN)
图6.0.4车辆荷载立面、平面尺寸(尺寸单位:m:荷载单位:kN
表6.0.4车辆荷载主要技术指标
T/CHTS100422021
表6.0.4车辆荷载主要技术指标(续)
6.0.5桥面净宽应与路面宽度保持一致
7.0.1隧道应按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的功能需求、 、路网规划,根据地形地貌、地物、防灾救援、管理养 护等条件进行设计。 7.0.2隧道平面线形宜采用直线。当采用曲线时,最小圆曲线半径一般值、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 半径可按本指南第4.3.2条的规定取用。 7.0.3隧道纵断面线形应根据行车安全、通风、防灾、排水及施工等要求综合确定,最大、最小纵坡坡 度可按表7.0.3取值
表7.0.3隧道最大、最小纵坡取值
注:1.表中以两车道公路隧道为例,三 车道及以上公路隧道除增加车道数之外,其余宽度维持不变。 2.隧道内应设置双侧检修道,检修道高度宜取250mm~400mm。 3.新建或改扩建隧道的内轮廊设计均应满足建筑限界、通风、照明、监控、消防、指示标志等洞内交通工程及 属设施、内部装饰等所需的空间。经比选论证,确定利于结构受力、经济合理的横断面形状与尺寸
T/CHTS100422021
8.1.2当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或其他服务设施分别独立设置时,相互之间净距不应小于表 规定值。
专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及其他设施的最小
8.1.3互通式立体交叉与隧道之间的距离符合
通式立体交叉与隧道之间的距离符合下列规定:
式立体交叉范围内主线线形指标应符合表8.1.4自
T/CHTS100422021
表8.1.4互通式立体交叉范围内主线线形指标
3.2.1匝道基本路段设计速度应根据互通式立体交叉类型和匝道形式等取值,取值范围应符 8.2.1的规定。
表8.2.1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设计速度
表8.2.2匝道行车道宽度建议值
8.2.3匝道平纵面线形应符合下列规
8.2.3匝道平纵面线形应符合下列规定:
T/CHTS100422021
注:最大合成坡度不超过11%,积雪地区不超过8%
成坡度不超过11%,积雪地
8.2.4匝道与主线之间的连接部应设置变速车道,其组成应包括渐变段、变速段和鼻端等, 应符合表8.2.4的规定
8.2.4匝道与主线之间的连接部应设置变速车道 其组成应包活渐变段、变速段和募端等,最小长度 应符合表8.2.4的规定
表8.2.4变速车道最小长度
8.3高速公路改扩建互通式立体交叉设置
T/CHTS100422021
8.3.1高速公路改扩建并行设置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时,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 应根据长短途交通需求、建设条件分析确定,全部或部分与既有互通式立体交叉相接。 8.3.2当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与既有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直接相连时,应根据 转向交通量、建设条件等,分别设置流人、流出匝道。
9.1.1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应设置安全设施、服务设施和管理设施。 9.1.2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总体设计应在符合公路总体设计要求基 交通安全评价进行。
9.3.1新建服务区应根据区域路网、建设条件、景观等进行规划和布设。服务区平均间距宜为 50km,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加大。 9.3.2改扩建时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服务区可与其他公路服务区同址建设,并应设置小客车专用车 道和服务区域
9.3.1新建服务区应根据区域路网、建设条件、景观等进行规划和布设。服务区平均间距宜为 50km,特殊情况下可适当加大。 9.3.2改扩建时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服务区可与其他公路服务区同址建设,并应设置小客车专用车 道和服务区域
T/CHTS100422021
1本标准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下列写法: 1)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2)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3)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引用标准的用语采用下列写法: 1)在标准条文及其他规定中,当引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时,应表述为“应行 合现行《X××X×》(X×X)的有关规定”。 2)当引用标准中的其他规定时,应表述为“应符合本标准(规范/规程/指南.)第×章的有关 定”“应符合本标准(规范/规程/指南)第X.X节的有关规定”“应按本标准(规范规程/指南· 第×.×.×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1)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2)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3)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引用标准的用语采用下列写法: 1)在标准条文及其他规定中,当引用的标准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时,应表述为“应符 合现行《X××××》(×XX)的有关规定”。 2)当引用标准中的其他规定时,应表述为“应符合本标准(规范/规程/指南..)第×章的有关规 定”“应符合本标准(规范/规程/指南)第X.X节的有关规定”“应按本标准(规范/规程/指南) 第×.×,×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T/CHTS100422021
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指南
(T/CHTS10042—2021)
T/CHTS100422021
1.0.1截至2020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已达519.81万km,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6.10万km, 立居世界第一。统计显示,高速公路车流中小客车交通量平均比例超过60%,个别路段超过90%;未来 十年或更长一段时期内,小客车保有量比例仍将持续提高。与大型车辆相比,小客车在几何尺寸、动力 生能、载重能力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在混合汽车交通状况下导致部分路段拥堵,服务水平下降,造成 大的时间、能源、运力等资源浪费,增加了尾气排放,且混合汽车交通下车辆速度差异大、小客车超车 需求多,导致交通事故增多。因此,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交通安全、便捷的需求,新建、改 建高速公路时,将数量巨大的小客车从混合汽车交通中分流出来,修建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以提高道路 使用效率和行车安全性,是一个有价值的方案,符合“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价值理念 目前国际上尚未建造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也没有完整的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技术标准,日本国仅 在其《道路构造令》中列有小客车专用公路的部分技术指标,未形成完整的标准系列。 1.0.3本条是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与普通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原则是 一致的。应根据项目地区特点、交通特性、路网结构、交通量等因素明确道路功能,再确定采用小客车专 用高速公路,这是采用本指南技术指标的依据。 1.0.4本指南仅对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的特殊要求做出相应规定,未做规定的,仍按现行《公路工程 技术标准》JTGBO1)执行
T/CHTS100422021
.2.1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 规定的高速公路20年保持 考虑项目财务分析需要,依据国 长至30年或更长
B.3.1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路段服务水平分级与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1)的规定一 应不同车道宽度的最大服务交通量取值是通过对国内外类似研究的分析、理论计算、国内以通行小 为主的城市快速路的调查分析以及仿真验证等方法综合确定的
3.4.1设计速度是确定公路几何指标并使其相互协调的基本要素。一经选定,公路的所有相关要素 如平曲线半径、视距、超高、纵坡、竖曲线半径、路基横断面要素等指标均与其匹配以获得均衡设计。目 前,我国采用设计速度的路线设计方法,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同样适用。 3.4.2采用运行速度检验的理论与方法已基本成熟,本指南沿用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 的规定采用运行速度对线形设计进行检验,保证相邻路段设计速度和同一路段运行速度的协调性,提高公 路运行安全和使用品质。
筑限界组成均应满足本条的有关规定。条文未涵盖的部分,可按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 有关条文执行, 3.5.2根据调研分析和专题研究,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规定高速公路净高5.0m,这 是基于载重汽车总高4m的基础上确定的。据调研,小客车总高不超过2.5m,小型抢险救援消防车或 专用消防车、轻型清障车与后援车净高2.25m~3.0m,因此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建筑限界高度取3.5m 为宜。 本指南提出,施工、养护及应急救援专用车辆外廓尺寸(宽度×高度)不应大于2.5m×3.0m,其总 质量不应超过30t。
3.6.3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与普 行时,两路之间应设置由符合安全标 准的防撞护栏、路缘带、标线等组成的隔离设施,即条文中所称的“物理隔离设施”
T/CHTS100422021
4.2.1车道是专为纵向排列、安全顺适地通行车辆为目的而设置的公路带状部分。所谓车道宽度是 为了保障车辆安全、顺适通行而研究确定的车道几何宽度(值)。车道宽度是根据设计车辆的最大宽度, 加上超车所需的余宽确定的,车道宽度应满足设计车辆正常安全行驶的需要。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车 道宽度是通过对国内外类似研究的分析、国内以通行小客车为主的公路及城市道路的调查类比、理论计 算、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驾驶员模拟仿真验证等方法进行了分析、计算、实验后确定的。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一2014)规定“八车道及以上公路在内侧车道(内侧第1、2车道)仅 限小客车通行时,其车道宽度可采用3.5m”。本指南推荐行车道宽度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O1)相关规定。 4.2.31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整体式断面必须设置中间带。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和两条左侧路缘 带组成。中央分隔带在构造上起到分隔对向交通的作用,对提高行车安全性和发挥公路项目的功能具 有关键作用。中央分隔带由防护设施和两侧对应的余宽组成,有些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考虑预理通信 管线、绿化等,中央分隔带宽度应根据项目功能及作用等因素论证确定。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一2014)规定“设计速度为120km/h、100km/h,受地形、地物限 制的路段或多车道公路内侧车道仅限小型车辆通行的路段,左侧路缘带可论证采用0.50m”。本指南 推荐左侧路缘带宽度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O1)相关规定。 4.2.41公路路肩具有保护和支撑路面结构、提供行车道侧向余宽和侧向通视条件、为故障车辆提 供临时停靠空间等功能。公路路肩分为硬路肩和土路肩两部分,其中土路肩还具有为各类护栏、标志牌 提供设置空间的作用。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一2014)规定“高速公路和作为千线的一级公路以通行小客车为 主时,右侧硬路肩宽度可采用2.5m”。本指南推荐右侧硬路肩宽度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O1)相关规定。 3为了满足故障车辆临时停靠的需要,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右侧硬路肩宽度不建议采用最小值 采用最小值时应进行论证, 4当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右侧硬路肩宽度小于2.50m时,应设置紧急停车带。《公路工程技术标 准》(JTGB01一2014)规定普通高速公路紧急停车带宽度应为3.50m,有效长度不应小于40m,间距不 宜大于500m。由于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专为小客车行驶,小客车性能较好、发生故障的概率较小,且 小客车尺寸及质量较小,发生故障后容易移除,因此,紧急停车带尺寸、设置间距宜通过论证确定。
4.3.1高速公路停车视距根据制动停车距离求得。制动停车距离D。是由驾驶员从发现在同一车道 上的障碍物,到判断是否应该制动,这段反应时间内行驶的距离S1,与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停止所行驶 距离S2之和。 计算公式
表中的行驶速度是设计速度的85%,摩阻系数是按路面处于潮湿状态下的值,若路面是干燥状态, 其纵向摩阻系数为0.45~0.75,制动停车距离就要短一些;路面处于积雪结冰状况,则其摩阻系数会降 氏至0.10~0.20,但此时的车辆行驶速度也会大幅降低,表中的制动停车距离通常也能满足。停车视距 是以纵坡为0%的平坦路段制动停车距离,下坡路段会使得制动停车距离有所增长,当纵坡小于6%时, 其增加的幅度在10%~15%,但由于假定的反应时间和摩擦系数有一定的富余,因此一般不考虑纵坡 和积雪结冰对停车视距影响。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各地要求的必须保证安全的最低车速,经验算可适当 调整停车视距。
4.3.21圆曲线最小半径“极限值”的确定
最小圆曲线半径是保证汽车在设置超高的曲线部分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不超过轮胎和路面的 力所允许的界限,并须考虑乘车人和驾驶员的舒适度。与设计车速、最大超高、横向力系数相关,车 曲线上稳定行驶的必要条件是横向力系数不能超过轮胎与路面间最大容许横向摩擦系数,具体计 武为:
T/CHTS100422021
3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
T/CHTS100422021
4.3.4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缓和曲线的设置原则与普通高速公路设置原则一致。
4.11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的最大纵坡的确定
车(比功率40W/kg)驶入速度140km/h的坡度
车(比功率40W/kg)驶入速度120km/h的坡度
T/CHTS100422021
4.4.3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竖曲线最小半径及竖曲线最小长度与一般高速公路的规定原则一致。 凸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约为停车视距平方的0.25倍,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约为设计速度的平方 的0.30倍;一般最小半径按极限最小半径的1.5倍计算。竖曲线最小长度取值按3s设计速度行程长 度控制。
5.1.1对路基设计而言,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与普通高速公路的区别是车辆荷载的不同。因此除了 步及车辆荷载的作用外,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与普通高速公路的设计要求和原则是一致的。 5.1.2车辆荷载对路基承载力、稳定性的影响较小,因此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的设计指标要求与普 通高速公路一致。对于软土路基工后沉降,现行普通高速公路的标准是较为合适的,已被建设实践验 正,与国外的控制标准也相当。影响行军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因素不仅是工后沉降(绝对值),更重要的是 养面板和引道之间的差异沉降(相对值),这是引起桥头跳车的主因。因此当小客车设计速度提高后,在 保持工后沉降标准同普通高速公路一致的前提下,应提高控制差异沉降的要求。实地测试和理论研究 表明,当行车速度大于100km/h时,为消除桥头跳车,则桥台与其后路堤之间差异沉降的台阶高度宜 小于2cm,桥台与搭板之间的容许坡差不宜大于0.2%
历青路面明显优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考虑到路面结构对消防、抢险等偶然重型荷载的需求,水泥混凝土 面在一次重型荷载作用下易发生断裂损坏,沥青路面的适应性则更强。对于特长隧道路面结构,为消 除火灾发生时引起的次生事故,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可选择水泥混凝土路面。而为了解决行车舒适性 和抗滑性能衰变过快等问题,我国特长隧道铺装正逐步从早期的水泥路面转变为沥青混合料与水泥混 凝土复合式铺装为主,其中沥青层还配合使用温拌剂、阻燃剂,以解决施工及运营中沥青层的不利影响。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本条建议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宜选择沥青路面。 5.2.2根据《轻型高速公路理论与探索》一书中“轻型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研究结论及本指南3.3. 设计服务水平,预估四车道、六车道、八车道设计使用年限内小客车的累计作用次数,与按照国内外不同 设计方法分析的路面结构承载能力对比,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可满足使用30年以上的需求。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路面结构层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不发生结构性损坏的使用年限,而非平 整度、抗滑性等路表性能的使用年限。路表使用性能的衰变受交通量(荷载)、自然气候、路面性能、污染 物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对于普通高速公路郁兴(重庆)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厂房工程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方案,现行《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H10)规定当高速公路及 级公路的横向力系数SFC小于4O时,抗滑能力不足,需进行罩面等中修措施。由通车至罩面的时间 股为5~10年,其中交通量大、重车比例大的路段罩面周期短。在道路日常养护水平下,高速公路平整 度1R1降低为2.5m/km~3.5m/km附近水平时,需进行大中修,其年限一般也为5~10年, 小客车荷载小,路面平整度、抗滑性、车辙等衰变要小于普通高速公路,但达不到30年的结构设计 使用年限。因此与普通高速公路类似,在路面结构发生损坏前,路面使用性能的衰变已要求进行罩面等 大中修措施进行恢复。为保持设计年限内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结构性能,各结构层材料性能指标 宜按普通高速公路最低交通等级轻交通进行要求。 5.2.3对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设计而言,小客车专用高速公路与普通高速公路的区别仍然是车辆荷 载的差异。根据《轻型高速公路理论与探索》一书中“轻型高速公路路面”的研究结论,小客车车辆荷载 的轴重、轴型、轮型都较为单一:整车最大荷重大部分不超过25kN,轴距范围为2400mm~3400mm, 多数集中在2900mm,胎压范围为0.2MPa~0.4MPa,一般不超过0.25MPa。由于车辆荷载的差异,
T/CHTS100422021
T/CHTS100422021
5.3.1水对路基稳定性、路基和路面结构的耐久性、路面抗滑性能等有重要影响,需加强设计。由 客车荷载轻、设计速度高,对路表抗滑性能要求高,因此要求路基、路面的防排水系统应完善、高效 表水能快速排除
5.3.1水对路基稳定性、路基和路面结构的耐久性、路面抗滑性能等有重要影响,需加强设计。由于 小客车荷载轻、设计速度高,对路表抗滑性能要求高,因此要求路基、路面的防排水系统应完善、高效,使 路表水能快速排除
中央空调施工组织方案_secretT/CHTS100422021
T/CHTS1004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