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1176-2019 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养护技术规程

DB33/T 1176-2019 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养护技术规程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63.1K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207688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3/T 1176-2019 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养护技术规程

5.4.1补植的沉水植物补植的高度不应高于河道常水位 5.4.2沉水植物的巡检应符合表5.4.2的规定。

5.4.1补植的沉水植物补植的高度不应高于河

水植物的巡检应符合表5.4.2的规定。

DB11/T 1285-2015 物联网感知设备通用信息安全技术要求.pdf5.4.2沉水植物的巡检应符合表5.4.2的规定

表5.4.2沉水植物巡检

沉水植物的保洁与维护应符合表5.4.3的规定

表5.4.3沉水植物保洁与维护

人工强化生物膜的保洁与维护应符合表6.3.3的规定

表6.3.3人工强化生物膜维

6.4.1曝气设施养护应根据河道水质情况,调整曝气设施的运行时间和频次。 6.4.2曝气设施的巡检应符合表6.4.2的规定

表6.4.2曝气设施巡检

曝气设施的保洁与维护应符合表6.4.3的规定

7.1.1排口一体化处理设施、旁路循环净化设施和人工湿地养护宜考虑美观性、牢固性。 7.1.2应根据管理和养护实际需要,对异位处理设施的数量、位置和材料等进行改善。 7.1.3异位处理设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应按照环保要求及时处理。 7.1.4采取异位处理设施时,水质的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7.2排口一体化处理设施

7.2.1排口一体化处理设施维护应根据排口出水水质情况,调整系统的处理量和菌种浓 7.2.2排口一体化处理设施的巡检应符合表7.2.2的规定。

表7.2.2排口一体化处理设施巡检

排口一体化处理设施保洁与维护应符合表7.2

表7.2.3排口一体化处理设施保洁与维护

7.3旁路循环净化设旗

73旁路循环净化设施

7.3.1旁路循环净化设施维护应根据河道水质情况,调整系统的循环时间及辅助药剂的投加量。 7.3.2旁路循环净化设施的巡检应符合表7.3.2的规定。

表7.3.2旁路循环净化设施巡检

表7.4.3人工湿地保洁与维护(续)

8.0.1养护单位应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每月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加强作业人员安全生 产意识。 8.0.2河道养护作业应做到文明、安全、卫生和高效,避免对交通、防汛及公众出行造成影响。 8.0.3养护单位应做好现场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每月检查防护措施有效性,发现问题应立即整 改。 8.0.4保洁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制度,穿戴救生衣等防护用品。 8.0.5泵站、水闸引排水与船闸运行期间,不应在该水域进行保洁作业。 8.0.6保洁作业设备,在作业过程中出现故障时,应在确保人员及水上交通安全的前提条件下, 进行检修与维护。 8.0.7电气设备作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GB19517的规定。 8.0.8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容器第1部分:通 用要求》GB150.1和《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1的有关规定。 8.0.9养护单位应建立应急预案,处理措施应符合表8.0.9的规定。

表8.0.9应急处理措施

9.0.1养护单位应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养护档案应全面、准确、清晰和完整。 9.0.2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养护档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竣工资料。 2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历年大中修、更新改造的竣工资料。 3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周边环境检测评估资料。 4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日常维护台账和巡检台账。 9.0.3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档案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字迹工整版面清晰,签章完备; 2巡检、维护应留存相关的照片档案,每条河道每月均有照片留存,归档的 分类编目,并附有相关说明。 3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进行大中修或更新改造后,应及时完成档案更新 9.0.4养护档案管理工作应逐步电子化、数据化,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信息

9.0.1养护单位应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养护档案应全面、准确、清晰和完整。 9.0.2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养护档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竣工资料。 2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历年大中修、更新改造的竣工资料。 3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周边环境检测评估资料。 4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日常维护台账和巡检台账, 9.0.3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档案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字迹工整版面清晰,签章完备; 2巡检、维护应留存相关的照片档案,每条河道每月均有照片留存,归档的照片要整理成册 分类编目,并附有相关说明。 3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进行大中修或更新改造后,应及时完成档案更新。 9.0.4养护档案管理工作应逐步电子化、数据化,利用多媒体技术,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

A.0.1城镇常用沉水植物种苗种植密度表(表

成镇常用沉水植物种苗种植密度表(表A.0.1)

附录A城镇常用植物种植水深及密度表

表A.0.1城镇常用沉水植物种苗种植密度表

表A.0.2城镇常用挺水植物种植水深及密度表

A.0.3城镇常用浮水植物种苗种植密度表(表A.0.3)

表A.0.3城镇常用浮水植物种植水深及密度表

续表 A. 0. 3

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巡检应使用表B.0.1进

附录B生态治理设施巡检记录表

表B.0.1生态治理设施巡检记录表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要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可”,反面词采用“不可”。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产 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要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可”,反面词采用“不可”。 2本规程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

《压力容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150.1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 《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GB19517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 《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规范》CJJ/T117

1.0.1浙江省濒临东海,拥有众多河流,总长度超过6方干米。独特的水乡风貌为全省的经济社 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河道开发建设过程中,大量水泥、钢筋、石块等硬质材料的使用, 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问题。随着当今社会城镇化和城镇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人类创造的财富和 人类自身都越来越紧密地向城镇集中,城镇对水资源的依赖和水惠可能给城镇造成的灾难也越来 越强烈和严重。因此,城镇水环境的整治已经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人们已经由传统的防洪, 排涝的水利建设观念向“安全、舒适、优美”的生态水环境观念转化,并建设了大量的生态治理 设施。对生态治理设施的养护进行标准化是不可或缺,亦是势在必行的。 1.0.2本条规定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生态治理基于生态原理,是采用生态工程开展水域(包括 水体、岸坡、河床)生态修复的一种可持续的治理方式。生态治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创造适宜多种 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重建并恢复水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并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循 环再生、自我修复等特点,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常用技术主要有三类: 1物理方法:如人工曝气、疏挖底泥、配水等,但存在暂时性、不稳定性及治标不治本等缺 点; 2化学方法,通过投加化学药剂等去除水体中污染物。但化学药剂易造成二次污染,且治理 费用较高; 3生态方法,通过强化自然界的自净能力治理和修复被污染水体。 1.0.3本条规定了本规程与其他相关标准的关系。有关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的养护要求不仅要 满足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相关标准的规定。

2.0.4生态型护岸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保证护岸具有一定强 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兼顾工程的环境效应和生物效应,以达到一种水体和土体、水体和 主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护岸的建设应满足下列要求: 1安全性,这是作为护岸这样一种水利设施的基本功能,即是否能发挥有效的防洪、固岸作 用; 2生物性,对本土的原生动植物没有重大的负面影响,尽量不扰动原有栖息地环境,或者护 幸完工后能被本土生物接受; 3亲水性,能让人们比较安全和便利地与水亲近,这一点只需在结构设计细节上稍加注意, 如预留可供人们上下的台阶,设置亲水平台等 4景观性,护岸完工后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 2.0.5挺水植物其常分布于0~1.5米的浅水处,其中有的种类生长于潮湿的岸边。这类植物在空 气中的部分,具有陆生植物的特征;生长在水中的部分(根或地下茎),具有水生植物的特征。 常见有:芦、蒲草、荸荠、莲、水芹、菱白苟、荷花和香蒲等。 2.0.6浮水植物体内多贮藏有较多的气体,使叶片或植物体能平稳地漂浮于水面,气孔也多生于 叶片的上表面。浮水植物中有的是植物体完全漂浮水面,如浮萍、凤眼莲、满江红、槐叶萍等 有的是根状茎埋生于水底泥中,而叶片漂浮水面,如萍、王莲和睡莲;还有的是根生于水底泥中 茎细长,抽出水面,水面上茎的节间缩短,浮水叶密集于茎的顶端,叶柄具气囊,如菱等, 浮叶植物的根一般缺乏氧气,无氧呼吸可以产生醇类物质,通过叶柄由叶供给氧气,叶柄与 水深相适应可伸得很长,还有一些水中叶和浮叶具有显著的不同形态的植物。 2.0.7沉水植物是指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营固着生存的大型水生植物。它们的根有时不发达 或退化,植物体的各部分都可吸收水分和养料,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有利于在水中缺乏空气的情 况下进行气体交换。这类植物的叶子大多为带状或丝状,如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等。 2.0.9生态浮岛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磷含量的 人工浮岛。它能使水体透明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 生态浮岛对水质净化最主要的功效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例如总磷、氨氮、 有机物等,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 化现象。 2.0.10生物膜是指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及微型藻类和微型动物)附着在固体表面 生长后形成的黏泥状薄膜。生物膜技术即为水体有益微生物生长提供附着载体,提高生物量,使 其不易在水中流失,保持其世代连续性;载体表面形成的生物膜,以污水中的有机物为食料加以 吸收、同化,因此对水体中污染物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 可作为生物膜载体的材料很多,其中人工水草(各类生物填料、生态基的统称)具有高比表

面积、水草型设计、独特编制技术、表面附着性强和耐磨损等特点,在国内外河流、湖泊生态修 复中应用广泛

复中应用广泛。 2.0.11缺氧是污染水体较普遍的特征,黑臭型水体尤其如此。恢复水体耗氧/复氧平衡、提高水 体溶解氧含量是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恢复的首要目标。 水体增氧有多种方法,如植物光合作用增氧、水力增氧、投加化学药剂增氧和机械曝气等 其中,机械曝气能快速提高水体溶解氧、氧化水体污染物,还兼具造流、景观、底泥修复和抑藻 作用,是水体增氧的主要方法。河道生态治理常用曝气形式主要有射流式、造流式、叶轮式及转 刷式等。 2.0.15人工湿地是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底面铺设防渗漏隔水层,填充一定深度的土壤或填 料层,种植芦苇一类的维管束植物或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污水由湿地的一端通过布水管渠进入 以推流方式与布满生物膜的介质表面和溶解氧进行充分的植物根区接触而获得净化。一般分为表 面径流人工湿地和人工潜流湿地。 人工湿地与传统污水处理厂相比具有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等明显优势,在农村地区,由于人 密度相对较小,人工湿地同传统污水处理厂相比,一般投资可节省1/3一1/2。在处理过程中 人工湿地基本上采用重力自流的方式,处理过程中基本无能耗,运行费用低,

护岸(沉梢、栅栏)、纤维型护岸(大然植物纤维垫、人造织物纤维垫)、土工格栅护岸、王 壤固化剂护岸、生态混凝土护岸等。 生态型护岸工程尚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宜本着安全、生态和经济实用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 不同型式,并进行必要的试验。采用单一种植植被的护岸型式也称为自然原型护岸,主要采用根 系发达的固土植物进行护岸;采用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与种植植被相结合的护岸型式也称为自 然型护岸,为提高岸坡抗冲刷能力,水下部分采用抛石、干砌块石或打木桩等护脚措施,岸坡上 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4.0.3生态型护岸及特点如下: 1植被型护岸 通过在岸坡种植植被(乔木、灌木、草皮等),起到固土护岸的作用。植被种植形式往往比 较简单,主要应用于水流条件较平缓的城镇河道,在一些城镇的亲水景观设计中也有采用。随着 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目前植被种植也有向多层次和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2石材型护岸 (1)干砌块石护岸 砌石护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治河护坡方法,一般是利用当地河卵石、块石,采用人工十砌形 成直立或具有一定坡度的护岸。这种护岸的最大特点是:结构型式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工程造 价低廉。另外,干砌块石护岸具有一定抗冲刷能力,适用于流量较大但流速不大的河道;对流速 较大的河道,可在干砌施工时,在石料缝隙中浆砌粘土或水泥土等,并种植草木等植物,可进 步美化堤岸。实际工程中,多在常水位以下于砌直立挡土墙,用以挡土和防水冲刷。在常年水位 以上做成较缓的土坡,并种植喜水的植物。该护岸型式适用于城镇周边流量较大、有一定防冲要 求的中小型河道。 (2)抛石护岸(脚) 对大型河道,在河道急弯段或受水流顶冲的深槽部位,其堤脚部位很容易造成冲刷深坑,如 处理不及时,往往形成塌坑,甚至造成挡墙整体塌事故。在这种部位,可采用水下抛石护岸(脚)。 抛石护岸(脚)具有抛投简便、变形能力强、水力糙率高等特点。抛石体具有一定的自愈能力。 该护岸型式适用于流量较大、防冲要求高的河道,并要与干砌块石、浆砌块石及混凝土护岸联合 应用。 (3)铅(竹)丝石笼护岸 利用铅丝或竹条等将卵石、块右固定成较大体积的整体,防止较大水流冲刷。常常利用铅丝 (竹条)编织成网笼装卵(块)石,码砌成坡护岸。在常水位以上,还可在石料空隙中掺入种植 土及耐水植物种子,待其生长后形成生态绿色护岸。铅(竹)丝石笼的疏密可根据石料的直径确

定,一般右笼直径为0.5米,具体尺寸应根据机具和施工要求确定。铅(竹)丝右笼护岸抗水流 中刷能力强、整体性好,且能满足生态型(绿化)护岸的要求。其最大特点是有利于水草、鱼类 及两栖水生动物的繁殖和栖息生长。 3木材型护岸 在河道狭窄或遇有房屋等障碍必须缩窄河道处,可采用松木、柳木等木材制成一定长度的木 逛,垂直或倾斜打入地基,形成近于垂直的湖岸,保护堤岸不被冲刷。有的小河溪可以采用插柳 木桩,待柳桩成活后形成活的垂直护岸。坡上种植植被,固堤护岸。 人工竹木桩(插柳)护岸比较适合于流速大的河道,抗冲刷能力强、整体性好、适应地基变 形能力强,又能满足生态型护岸的要求。可以保证河流水体与地下水之间正常交换,利于水生动 值物的繁殖、生长,并满足河道洪水期抗冲的需要。具有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施工简单、造价 低廉等优点。 4纤维型护岸(天然植物纤维垫、人造织物纤维垫) 纤维型护岸主要由天然植物纤维垫、人造织物纤维垫等构成。纤维生态垫是将纤维加工形成 三维空间排列后胶结制成的垫材,并在内外表面各复合一层聚合物网格,其内部有大量孔隙,敷 土后可在强水流冲刷下保护土壤和植物根系,支持植物生长。 目前,护坡建设中应用最多的是土工格室草皮护坡、土工网垫草皮护坡等可支持植物生长的 新型护坡材料,但这些材料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植被恢复通常需要2年以上时间,在植 皮恢复过程中。其根系浅,枝叶不够茂密,需要护坡材料具有较强的固土效果,而土工格室的格 室空间偏大,土工网垫的三维空间结构较差,不能在陡坡和有水流冲刷作用的岸坡等环境下起至 强有力的护士作用。另一方面,植被恢复以后,其发达的根系和结构已经具有很强的护坡能力, 土工格室和土工网垫在此时又防护过度,造成材料浪费,且埋入的有机材料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纤维生态垫特点如下: (1)在植被恢复前期,根系浅、枝叶不够茂密的情况下,纤维生态垫结构能在陡坡和有水 流冲刷作用的岸坡等条件下起到强有力的护土作用,从而支持植物生长。植被恢复,根系发达时 纤维作为天然材料将逐渐腐烂成为肥料,对环境污染小,其复合的聚合物网格此时仍可起到加强 直被抗冲刷能力的作用。 (2)纤维生态垫结构可最大限度地恢复岸坡生态系统,达到近自然的景观效果,可广泛应 用于水流冲刷不是很严重的岸坡区域,

5.1.1用于河道生态治理的水生植物,一般是适宜本主水质条件生长的多年生水生植物,应具有 耐污抗污、且具有较强的治污净化潜能,根系发达、根茎分繁殖能力强,植物生长快、生物量 大;株高较小,不易倒伏;容易管理;四季常绿或驯化后具有一定的美化景观效果及一定经济价 值的植物。本条对水生植物养护的种类作出说明。 5.1.4在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 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这对水生植物的影响较大。

5.3.2浮水植物的养护应及时清除岸边浅水区的挺水类杂草,采用人工打捞方法去除水面非目的 植物。

5.3.2浮水植物的养护应及时清除岸边浅水区的挺水类杂草,采用人工打捞方法去除水面非目的

浮水植物应将种苗均匀放到水体表面,宜轻掌轻放,确保根系完整,叶面完好,切忌将植物重叠 倒置

5.4.1沉水植物指植物体完全沉没于水中的植物。它们的根有时不发达或退化,植物体的各部分 都可吸收水分和养料,通气组织特别发达,有利于在水申缺之空气的情况下进行气体交换。这类 殖物的叶子大多为带状或丝状,如苦草、金鱼藻、狐尾藻、黑藻等。 5.4.2植物生长情况包括生长密度、长势等。沉水植物的生长情况受河道水质和水文条件的影响, 也能影响水体溶氧环境和改善水质条件

5.4.3沉水植物的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及时清除水体表面的植物及非目的性沉水植物; 2沉水植物长出水面影响景观时,应进行人工打捞或机割。对于浮出水面的死株,应及时清 除; 3对于成活率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要进行补植,补植方法同设计种植方法; 4根据沉水植物种类的不同,一年收割1次,收割时间为枯菱1周内开始收割,收割方式为机 收割或人工打捞;

6.1.2本条对生态浮岛和曝气机等原位处理设施的养护提出了要求,新建原位处理设施在具备实 用性的基础上,宜与河道周围环境相协调,具备一定的景观效果。

6.4.1缺氧是污染水体较普遍的特征GB/Z 40387-2021 金属材料 多轴疲劳试验设计准则.pdf,黑臭型水体尤其如此。恢复水体耗氧/复氧

7.1.3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应在充分考虑河道的特性的基础上对采用的技术与 设施进行选择优化。设施更换、改造时,宜根据现有设计方案对设施的数量、位置、材料等进行 选择。

7.2排口一体化处理设施

7.2.1排口污染是现状黑臭河道的最重要原因。现阶段大部分雨污混流排口出水直接进入河道, 对河道污染尤为严重,要改善河道水质,治理排口污染是河道生态修复系统实施的先决条件。 针对排口出水的水质污染程度,处理工艺有多种,如生化、MBR膜处理等。其中针对污染浓 度较高的污水排放口,可采用生化+MBR膜处理的一体化工艺,出水水质可达到一级A及以上, 大幅度削减排口污水对河道的污染。

7.3旁路循环净化设施

7.3.1河道内水体的透明度直接关系后续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挺水植物等的生长状况,良好的

7.4.1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是一种生态工程方法。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填料上种植特定的 显地植物,建立起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系统时,经砂石、土壤过滤,植物根系的多种 微生物活动,污水中的污染物和营养物质被吸收、转化或分解,水质得到净化。经过人工湿地系 充处理后的水,可达到地表水水质标准。可直接排入饮用水源或景观用水的湖泊、水库或河流中 因此QX/T 491-2019 地基电离层闪烁观测规范,特别适合饮用水源或景观用水区附近生活污水的处理、受污染水体的处理,或为这些水体 提供清洁水源补充。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采用类型包括地表流湿地、潜流湿地、垂直流湿地及其组合,一般将处理 污水与景观相结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拦污格栅去除悬浮杂质,其后设置沉淀池预处理,停留时间应大于1小时; 2一级人工湿地为潜流湿地,填料为大颗粒卵石,粒径30~50mm,停留时间应大于18小时; 3二级人工湿地为垂直流湿地,填料为小颗粒卵石,粒径4~32mm,停留时间应大于6小时; 4人工湿地表面宜种植芦苇、水葱、菖蒲、菱白等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

8.0.1养护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安全教育,养护作业应做到文明、安全、卫生和高效,不应污染环 境,应尽量避免对交通、防汛及公众出行的影响。 8.0.2养护作业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和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大风天气不宜进行高处 作业和动火作业,雨雪天气应有防滑措施 8.0.3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保洁作业人员进行作业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尤为重要,作业人员 立穿救生衣,防止人身安全事故 8.0.10河道的防汛、防潮、防台风、行洪排涝和照明设施,除应符合国家、地方现行法律、法 规和标准外,必须满足现场安全要求,

9.0.2本条规定了河道生态治理设施档案库的建立和维护要求,包括档案库的主要内容等。我们 将在完善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档案库平台的基础上,优化养护管理工作流程,逐步实现河道生 态治理设施巡查可视化、养护决策科学化、养护历史信息化。 9.0.7城镇河道生态治理设施数据库是养护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养护技术档案的信息化整合利 用的关键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