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汇编(2)下料长度误差:一束内各根筋之间不大于50mm;两端均镦头的预应力筋长度≤6m
时,各根筋之间下料长度误差不大于2mm;筋长大于6m 时,误差不大于L/5000 且不大于5mm;
(3)定位筋宜采用螺纹钢筋,间距0.8~1.0m。定位筋与孔道成型材料可采用绑丝十字交
叉绑扎【山西图集】12N1.pdf,宜采用电焊井字钢筋固定;
(4)用振捣棒振捣时,振捣棒不得正对着螺旋管和组装件持续振捣;
(5)预应力梁张拉前侧模应拆除。底模拆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在
(6)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立
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7)预应力筋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可采用分层、分批、分阶
段对称张拉。先拉楼板,后拉次梁,再拉主梁。
(8)计算预应力筋的伸长值△L:计算伸长值时,要估计锚口下损失、孔道摩擦系数及弹
20.5.3 质量关键要求
(1)预应力孔道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螺旋管束形重点控制最低点、最高点、反弯点,竖
(2)预应力曲线筋末端的切线应与承压板相垂直,曲线段的起始点至张拉锚固点应有不小
于300mm 的直线段;
(3)灌浆孔、排气孔、泌水孔制作:灌浆孔间距不宜大于30m,不应大于45m。真空灌浆
不受此限制。排气兼泌水孔应设置在波峰部位。对于梁面变角张拉曲线束,宜在最低点设排水
孔。灌浆孔及泌水管的孔径应能保证浆液畅通;
(4)预应力筋下料用砂轮锯切割,不得用电弧切割;挤压锚制作时压力表油压应符合操作
说明书的规定,挤压后预应力筋外端应露出挤压套筒1~5mm。镦头尺寸符合要求,纵向无贯
通裂缝,头型圆整不歪斜,镦头强度≥98%母材时为合格;
(5)预应力筋应理顺,捆扎成束,不得紊乱;
(6)在框架梁中,预留孔道在竖直方向的净距不应小于孔道外径,水平方向的净距不应小
于1.5 倍孔道外径;从孔壁算起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梁底不宜小于50mm,梁侧不宜小于40mm;
(7)钢丝、钢绞线在储存、运输、安装过程中,应采取防止锈蚀及损坏的措施;
(8)张拉前,检查构件及张拉端锚垫板后混凝土质量,有空洞时,应补灌混凝土或环氧砂
(9)张拉时,张拉力的作用线应与孔道末端中心点的切线重合;
(10)预应力筋张拉完后应尽早进行灌浆,以减少预应力损失及锈蚀。
20.5.4 职业健康安全关键要求
(1)张拉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张拉操作平台牢固可靠。张拉作业时,应在两侧操作,严禁站在千斤顶作用方向;
(3)灌浆操作时,操作人员必须戴好防护眼镜;搅拌人员必须戴上口罩。
20.5.5 环境关键要求
(1)作业面必须工完场清;
(2)维护施工现场的环保设施。
20.6.1 工艺流程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灌浆料、封锚混凝土配比设计
20.6.2 操作工艺
(1)预应力筋下料编束:
1)由工长、技术负责人签发下料任务单;
2)钢绞线不能自由弹出时,须有专人放钢绞线。不要用猛力拉钢绞线,以防形成死弯。钢
绞线每隔1~2m 宜用木方做垫;
3)下料时应遵循先下长筋,后下短筋的原则。逐根对钢绞线进行编号,长度相同统一编号;
4)应按编号成束绑扎,每2m 用钢丝绑扎一道,绑丝头扣向束里;
5)下料长度控制:钢绞线放线过程中应保证顺直,不与别的钢绞线重叠;钢丝可采用穿入
绑扎钢筋骨架、垫块到位
预应力筋制作穿预应力筋穿波纹管
隐蔽验收、交接检、浇筑混凝土
锚具检验、设备标定、预检安装锚具及张拉设备检查构件混凝土质量
灌浆料、封锚混凝土配比设计张拉、切割
6)镦头锚镦粗头ФS5 钢丝用LDl0 型钢丝液压冷镦机制作,ФS7 钢丝用LD20 型制作。正
式镦头前,先用10~20cm 的短钢丝4~6 根进行试镦,头型合格后,确定油压。正式镦头过程
7)钢绞线压花锚,用YH 型钢绞线压花机成型。正式压花前先截取lm 长钢绞线4~6 根试
压,确定花型合格后,正式压花。花型如灯泡型。各根钢丝散开、弯曲没有断筋现象为合格,
衬套时,各卷钢丝并拢,其一端与钢绞线断面平齐。
(2)预应力筋孔道成型:
用螺旋管成型时,孔道直径比预应力筋(束)直径大5~15mm。孔道布置、孔道端部排列按
设计要求。孔道成型在钢筋骨架成型以后进行。应预先焊架立钢筋,焊端部锚垫板。连接螺旋
管的接头长200~300mm,用大一号直径螺旋管,并且接头处及与锚垫板的接触处均应采用胶
带密封。最后安装灌浆孔、排气孔(泌水孔)。灌浆孔与泌水(排气)孔可以通用。
(3)预应力筋穿束:预应力筋穿入孔道分先穿束或后穿束(孔道成型前穿束或混凝土浇筑
后穿束)、单根穿束或整束穿束、人工穿束或机械穿束等。
1)先穿束。对埋入混凝土中的固定端锚束,如压花锚、挤压锚、镦头锚,必须先穿束。
按穿束与预埋螺旋管之间的配合又分为:
①先穿束后装管,即预应力筋先放入钢筋骨架内,然后逐节套入螺旋管及连接头。
②先装管后穿束,即孔道成型后混凝土浇筑前,将预应力束穿入。
2)混凝土浇筑后穿束。浇筑混凝土后,在养护期内穿入预应力筋,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即
可张拉。此方法穿束可不占工期;
3)单根穿束和整束穿束。钢绞线束可以单根穿,宜采取整束穿束;
4)人工穿束。工人站在脚手架上,将预应力筋逐束穿入孔道内。束前端部用胶布包好裹成
5)机械穿束。当超长、特重、多波曲线束整束穿时,需用特制网套或牵引头连接钢丝绳与
预应力束,用卷扬机牵引穿束。
预应力束穿入后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锈蚀,防止电伤及机械损伤。
(4)预应力张拉锚固:
1)张拉前的准备工作:
①搭设张拉操作平台、吊架,平台尺寸1.5~2m 见方。平台应低于锚垫板0.8m,锚垫板两
侧各有0.75~1m 的空间。利用结构外脚手架时,特别要求垫板周围1m 范围内不能有立杆和水
②制备好张拉锚固记录表。
③锚具、夹具、连接器已检验、进场。
④机具标定进场,并有张拉力与油压的对应关系图。
⑤制订出具体保证张拉锚固、保证质量的安全措施和应急计划,进行安全质量技术交底。
⑥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要求并有强度试验报告单。
⑦张拉前检查锚垫板下混凝土的密实情况,有不密实处(如孔洞、蜂窝等)用混凝土或环氧
砂浆修补;清除锚垫板上的混凝土,安装锚具。
2)预应力筋张拉锚固:
张拉顺序按设计要求或施工方案,如无具体要求时,一般分楼层、分部位、分段张拉。各
楼层、部位应遵循对称、均匀原则,并尽量使设备少搬动。
同时张拉两端宜分先后锚固。
可采取分级张拉和分级锚固、分批张拉、分期张拉和补偿张拉。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一
次张拉锚固程序可采用:
0→10%ócon→105%ócon,(持荷2min)→ócon→锚固或
0→10%ócon→103%ócon→锚固
张拉时量测预应力筋伸长:量测方法可采用量千斤顶缸体伸长或量外露预应力筋长度变化。
实测预应力筋伸长与计算伸长值比较:误差在±6%以内为正常,否则应暂停张拉,查明原
因,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张拉。
①变角张拉:当遇到张拉作业受到空间限制或特殊情况时,可在张拉端锚具外安装变角块,
使预应力筋改变一定角度后进行张拉作业。变角张拉一定要根据设计要求或设计同意后才能进
预应力筋连接、搭接张拉:当遇到预应力筋超长时,需采取互相搭接张拉或用连接器连续
张拉工艺。连接张拉或搭接张拉要有施工方案,并应经设计同意。填写预应力张拉记录;钢绞
②孔道灌浆及封锚: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后及时灌水泥浆并做好锚具封堵工作。
灌浆水泥宜用不低于32.5 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不大于0.4,可适当掺加提高水
灌浆设备有搅拌机、灌浆泵、贮浆桶、过滤器、胶管、连接头及控制阀等。
检查灌浆孔、排气孔是否与预应力筋孔道连通,否则,应事先处理;
制备灌浆料投料顺序:水→外加剂(搅拌) →水泥(搅拌);
灌浆顺序应先下层,后上层。每根构件宜连续灌浆,每个孔道必须一次连续灌满,否则用
水冲洗后,重新浇灌。从灌浆孔由近到远逐个检查出浆口(排气孔、泌水孔),待出浓浆后逐一
封闭。待最后一个出浆孔出浓浆后,封闭出浆孔,继续加压(0.4~0.6MPa),保压2min,封闭进
浆孔。每工作班留置一组边长为70.7mm 的立方体试件;
按设计要求进行封锚;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规范及有关规定。封锚混凝土宜采用
比构件设计强度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封堵,并应进行隐蔽验收。
前面工序需做好检验批的验收工作,最后申请分项工程验收。
20.7.1 主控项目
(1)预应力筋安装时,其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2)施工过程中应避免电火花损伤预应力筋;受损伤的预应方筋应予以更换。
(3)预应力筋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低于设计
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的75%。
检验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试验报告。
(4)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应符
1)当施工需要超张拉时,最大张拉力不应大于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规定;
2)张拉工艺应能保证同一束中各根预应力筋的应力均匀一致;
3)当预应力筋是逐根或逐束张拉时,应保证各阶段不出现对结构不利的应力状态;
4)当采用应力控制张拉方法时,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实际伸长值与设计计算理论伸
长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6%。
检验方法:检查张拉记录。
(5)张拉过程中应避免预应力筋断裂或滑脱。当发生断裂或滑脱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断裂或滑脱的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轴线)预应力筋总根数的3%,且每束钢丝不得超过一根。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张拉记录。
(6)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灌浆,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灌浆记录。
(7)锚具的封闭保护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取防止锚具腐蚀和遭受机械损伤的有效措施;
2)凸出式锚固端锚具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3)外露预应力筋保护层厚度:处于正常环境时,不应小于20mm;处于易受腐蚀的环境时,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20.7.2 一般项目
(1)预应力筋应采用砂轮锯或切割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2)挤压锚具、镦粗头锚、压花锚制作时,压力油表油压应符合操作说明书的规定,挤压
后预应力筋外端应外露出挤压套筒1~5mm。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抽查50%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卡尺检查。
(3)预应力筋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和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4)安装误差:预应力筋位置的垂直偏差lOmm,水平偏差30mm。锚垫板与预应力束末
端轴线垂直偏差10mm。
注:束形控制点的束向位置偏差合格点率应达到92%以上,且不得有超过15mm 的偏差;
水平方向合格点率宜达80%以上。
(5)浇筑混凝土前穿入孔道的预应力筋应采取防止锈蚀的措施。
(6)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内缩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镦头螺杆锚
为lmm,锥形锚及夹片式锚具有顶压时不大于5mm,无顶压时6~8mm。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张拉锚固记录。.
(7)钢绞线锚固后的外露部分应用机械方法切割,其外露长度不宜小于其直径的1.5 倍,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查。
(8)灌浆用水泥浆的水灰比不应大于0.4,搅拌后3h 泌水率不应大于3%。
检查数量:同一配合比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水泥浆性能试验报告。
(9)灌浆用水泥浆强度按设计要求进行;若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浆体强度不宜低于构件混
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检查数量:每工作班留置一组边长为70.7mm 的立方体试块。
检验方法:检查水泥浆试块强度试验报告。
(10)封锚混凝土强度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宜采用比构件设计强度
高一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封堵。
检查数量:同一配合比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检查试块强度试验报告。
预应力筋、锚夹具、螺旋管在储存、运输、安装过程中,应采取防止锈蚀及损坏措施。
钢丝、钢绞线在现场存放,下料后,下面应有垫木,应盖防雨布。
锚具、螺旋管应放在库房的架子上,并应有良好的通风。
现场施工中,各工种应注意保护好螺旋管,不得在上面堆料、踩踏,以免碰破螺旋管。在
整个预应力筋的铺设过程中,如周围有电焊施工,应用石棉板进行遮挡,防止焊渣飞溅损伤螺
灌浆用水泥及外加剂应有防雨、防潮措施。
整个预应力施工过程中,不得用预应力筋作电焊回路,严防烧伤预应力筋。
预应力张拉锚固后,及时对锚具进行全封闭防护处理,严格按要求操作,保证封闭严密,
防止水气侵入,使锚具、预应力筋锈蚀。
20.9 安全环保措施
牢固树立“没有安全,没有质量,就没有工期”的意识,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方针,严格执行国家、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成立安全管理小组检查安全设施,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管理到位,责任到岗,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工作。
配备符合规定的设备,并随时注意检查,及时更换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
对电工、焊工、张拉工等特种作业工人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证,持证上岗。操作机械
设备要严格遵守各机械的规程,严格按使用说明书操作,并按规定配备防护用具。
预应力筋下料盘切割时防止钢丝、钢绞线弹出伤人,砂轮锯片破碎伤人。
对张拉平台、脚手架、安全网、张拉设备等,现场施工负责人应组织技术人员、安全人员
及施工班组共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采用锥锚式千斤顶张拉钢丝束时,先使千斤顶张拉缸进油,压力表针有启动时再打楔块。
镦头锚固体系在张拉过程中随时拧上螺母。
两端张拉的预应力筋:两端正对预应力筋部位应采取措施进行防护。
预应力筋张拉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张拉设备的作用力方向的两侧,严禁站在建筑物边缘与
张拉设备之间,以防在张拉过程中,有可能来不及躲避偶然发生的事故而造成伤亡。
(1)应积极维护施工现场的环保设备、产品、资源;
(2)灌浆后清洗设备的余浆要排入沉淀池内,不得进入城市污水管网;
(3)在千斤顶高压油泵、胶管更换检修时,减少机械油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4)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夜间施工时,避免噪音较大的工作,严禁扰民。
20. 10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预应力筋出厂检验报告或质量证明书和复验报告。
预应力筋用锚具或连接器的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试验报告。
GB/T 35494.1-2017 各向同性导电胶粘剂试验方法 第1部分:通用方法预应力孔道灌浆用水泥及外加剂的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试验报告、水泥浆性能试验报
告、水泥浆试块强度报告。
螺旋管的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
预应力张拉设备标定报告。
预应力筋安装、张拉记录,灌浆记录。
DB32/T 2172-2012标准下载张拉前混凝土强度试验报告。
预应力设计变更及重大问题处理文件。
其他必要的文件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