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方案(地下连续墙)

地铁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方案(地下连续墙)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02.24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地铁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方案(地下连续墙)

①成槽深度:不小于设计深度。

②成槽宽度:不小于设计宽度。

Q/GDW 11987-2019 大型光伏发电基地输电系统规划设计内容深度规定.pdf③槽壁状况:局部突出部分在均质粘土中<100mm。

单元槽段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在插放接头管和钢筋笼之前,必须及时清除槽底淤泥和沉渣,必要时在下笼后再作一次清底。由于在开挖过程中沉渣沉入槽底,如不清除,势必使地下连续墙产生过大沉降和降低承载力,此外,沉渣对后续工序也会产生一系列影响,如降低水下混凝土的流动性;影响水泥与钢筋的握裹力等。工程证明,完工后槽段内下层泥浆比重比上层约大0.15,严重时甚至达0.25,而按要求,在浇注混凝土前的泥浆要求不大于1.20,上下层泥浆比重差不大于0.05,清空后槽底淤泥厚度<10㎝,故应十分重视清渣工作。

清底通常是在槽段挖完后继续进行泥浆的反循环作业即用“换浆法”清底。土渣沉至槽底的时间与槽深、土渣形状与比重、泥浆比重等有关,一般认为挖槽结束后为静止2h,有80%的土渣会沉淀,4h左右几乎全部沉淀。

地连墙每一个槽段在承槽施工完成后及时上报监理进行验收,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六)钢筋笼制作及吊放

钢筋笼采用六榀桁架筋,其制作采用整节在平台上组装的施工方法。钢筋在钢筋加工场内弯制,主筋接头全部采用闪光对焊,钢筋保护层垫铁采用10㎜厚的“︹”型钢片焊在主筋上,保护垫铁与槽壁预留2~3cm的距离,以免钢筋笼入槽时擦伤槽壁,布置间距满足设计要求。由于天气原因造成工程用钢筋、十字钢板等钢构件生锈,我们将采取除锈措施,保证钢构件的性能指标符合施工要求。为保证钢筋笼吊装时的稳定和足够的刚度,主筋与闭合箍筋交叉点宜全部点焊;同时设纵向钢筋桁架及横向钢筋桁架、主筋平面内的水平及斜向拉条,来提高钢筋笼的刚度,减少吊装的变形。

为防止槽壁坍塌,钢筋笼吊放在成槽后3~4h内完成;钢筋笼就位后进行第一次清孔,如不符合要求,进行二次清槽。

钢筋笼吊放按10点吊装考虑,吊点设于桁架筋上,采用1台150T履带吊(主吊),和一台80T履带吊(副吊),配合作业,待主吊将笼体提升垂直后,再去掉副吊,仅用主吊将钢筋笼吊放入槽,钢筋笼放到设计深度后于槽顶固定。吊点布置见下页图《连续墙钢筋笼吊点布置示意图》。

钢筋笼的制作按设计配筋图及单元槽段的划分来制作,一般每一单元槽段为一个整体。

钢筋笼宽度应比槽段宽度小300~400mm,使钢筋笼与两端接头留有空隙。迎土侧保护层为70mm,背土侧保护层为50mm,冠梁保护层为50mm,一般用3mm厚弧形钢板焊于笼上作为垫块,横向间距2.5m,纵向间距3m。

为防止钢筋笼起吊时的过大变形,钢筋笼内需设置4道纵向桁架及横向加强筋。

横向加强筋形式为自上而下斜向采用2Φ32加强筋焊接在两片钢筋网片上。

钢筋笼底端应向内弯折,防止吊放钢筋笼时擦伤墙壁,向内弯折长度一般为100~200mm,但也不宜过大,以免影响混凝土导管的插入。

钢筋笼制作前应确定槽段混凝土浇筑用的导管数量及位置,该位置处要确保上下贯通,留孔过大处应增设箍筋或连接钢筋进行加固。

钢筋绑扎不宜用铁丝,因镀锌铁丝对泥浆具有化学吸附作用,会使铁丝绑扎点形成泥团,影响混凝土与钢筋握裹力,本工程采用电焊焊牢,为保证钢筋笼整体刚度,点焊数不得少于交叉点总数的50%。

吊钩采用2Φ30钢筋,在距钢筋笼端侧800mm处与钢筋笼主筋焊接牢固。

预埋件安装,从钢筋笼的顶部下放至图纸给出的预埋件位置,水平方向弹线表明预埋件的位置,为控制预埋件位置应设置,设置钢筋笼抗浮措施。

根据工艺要求,一般是一个槽段的钢筋笼均组成一个整体。由于钢筋笼重量较大,一般采用两台吊车,并用横梁或吊架起吊。

插入钢筋笼时,应使钢筋笼对准单元槽段的中心,垂直插入槽内。钢筋笼进入槽内时,吊点中心必须对准槽段中心,然后徐徐下降,切忌急速甩放及摆动,防止槽壁坍塌。

钢筋笼插入槽内后,应注意吊钢筋的水平标高,保证其顶端高度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将其搁置在导墙上。

如果钢筋笼不能顺利插入槽内,应该重新吊出,查明原因并加以解决,必要时需进行修槽,不能强行插放,否则会引起钢筋笼变形或使槽壁坍塌,产生大量沉渣。

3、履带式起重机的选型计算

地连墙钢筋笼整体最大长度33.95m,每幅地连墙钢筋笼宽分别有5m、5.2m、6m,钢筋笼的重量最重为40吨,吊车选用一台150吨的履带吊,和一台80吨的履带吊辅助吊装工作。钢筋吊点共设计十二个吊点,两个吊点设置在迎土面一侧,其余十个吊点设置在开挖面一侧,吊点位置要布置在桁架筋上,在吊点处要焊接吊筋与加强筋,吊筋与加强筋在每个吊点位置都要布置,吊点与加强筋采用Φ32的一级钢筋,与钢筋笼以焊接的形式连接,焊缝需要20cm。(具体布设见下图)

1—副吊吊钩;2—单门葫芦;3—双门葫芦;4—主吊吊钩

(二)起重高度H及起重半径R的计算

本工程地连墙深32~36.5m,地连墙的钢筋笼的长度为33.95m,为了满足施工的要求,本工程最大的起重高度为34.5m。

起重半径R可按下式计算:R=b+Lcosα

在本工程中,重量较大是钢支撑4吨,和地连墙钢筋笼重22吨,在钢丝绳计算时按最大吊装重量为22吨进行验算。

钢丝绳的安全荷载P可由下式计算:P=Sb/K

混凝土浇筑之前,除有关混凝土制备、运输、浇筑、运输道路安排、劳动力配备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之外,还要用超声波进行检量槽段断面,清底、吊接头管、吊钢筋笼等。

地下连续墙所用混凝土的配合比,应考虑导管法在泥浆中浇注的特点,因此,除应满足一般混凝土的要求外,还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原材料:细骨料应采用颗粒级配良好的河砂,并以中粒砂为宜。粗骨料粒径不宜大于40mm,宜用5~25mm的碎石,如用5~40mm碎石则应适当增加水泥用量及提高砂率。水泥应采用32.5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可根据需要掺入外加剂。

地下连续墙的混凝土应按水下混凝土配制,配制强度应比设计强度等级提高5MPa。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70kg/m3;所用碎石不应小于400kg/m3;水灰比应小于0.6,坍落度应为200mm±20mm;扩散度宜为34~38cm。

在单元槽段内,导管距槽段两端不宜大于1.5m,两根导管的间距不应大于3m,一般可取决于(8~10)d(d为导管直径)。

导管插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得小于2m,亦不宜大于6m。

接头管和钢筋笼就位后,应检查沉渣厚度,并在4h内灌注混凝土,如超过时间应重新清底。

灌注混凝土速度的控制:并使各导管处的混凝土表面高差不大于300mm。

浇混凝土时,顶面宜高出设计标高300~500mm,以使凿去墙顶泥浆后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当灌注到顶部附近时,由于导管内压力减小,往往会发生导管内混凝土不易流出现象,此时应降低浇筑速度,并可将导管插入深度适当减小(但不得小于2m),也可辅以上下抽动导管,但抽动幅度不得超过300mm。

灌注混凝土时,应经常转动并提动接头管,拔管时,不得损伤接头处的混凝土,并注意两个导管浇注的同步进行,防止在浇注过程中,出现砼的加渣。

槽段内的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一般不得中断,故应充分做好供料工作,通常均采用商品混凝土由搅拌运输车供料。如遇故障可作用短时间中断5~l0min,根据不同季节及混凝土,最长中断时间不得超过20~30min。

一般情况地连墙施工,为减小地连墙后期的沉降和协调整体变形,在地连墙施工结束后,在地连墙的墙底沉渣层和以下持力土层的表层进行注浆加固,使其整体强度和变形模量达到减少地连墙的垂直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要求。

本工程地连墙施工,根据地连墙底部地层的不同,进行针对性墙趾注浆,当地连墙底部地层为粘性土时,可不进行墙趾注浆,当地连墙底部地层为砂性土时,则进行墙趾注浆。

本工程地连墙原则上每5~6m幅宽设置2根注浆管,每根注浆管注浆量2m3,对墙趾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减少墙体的垂直沉降,注浆管插入墙底50㎝,需保证注浆时墙顶抬高不超过10㎜。

注浆管采用φ50钢管,其长度超过地连墙深度50㎝。其底端用胶带封堵,在钢筋笼施工结束后固定于钢筋笼上。标准槽段每幅两根注浆管,其底部插入墙底土体中,以防止砼进入注浆管。

注浆材料采用水泥+粉煤灰+水以一定比例配制而成,浆液保证有足够的和易性和流动性,以利于注浆。

注浆压力初步控制在300~500Kpa,具体墙底注浆压力进行试验后确定。

注浆流量控制在30L/min。

当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停止挖掘,用测绳实测钻孔深度,用JJX型测斜仪对成孔垂直度进行检测。由于成槽至34.5m深度,槽底土层基本上为粘土层,施工时要及时掌握槽底的深度防止接头桩和钢筋笼下放时不到位,在成槽过程中要做好泥浆护壁工作,防止塌方,在完成成槽后要时时监测槽底的深度,以使接头桩和钢筋笼能准确下放到位。

由于在成槽完毕后,锁口管侧面难免携带有许多泥土粘在上面,所以必须进行刷壁处理,以保证新老混凝土接合紧密。如刷壁不彻底,会对以后的施工留有隐患,如:造成连接墙之间的浇筑砼时产生绕流,从而使临接幅连续墙的成槽造成困难,延长了工期;还可能使锁口管和连续墙之间留有空隙,造成以后结构施工的渗漏问题;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体系应为一个整体,如果锁口管和连续墙接触不紧密,对地下连续墙的整体性也有很大影响。所以刷壁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工作,刷壁要求在铁刷上没有泥才可停止。

地连墙采用水下砼浇注,要求砼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坍落度严格控制在18~22㎝,对所送商品砼进行现场抽查。控制最后一次砼的浇注量,使其超出设计标高50㎝,凿去墙顶浮浆层后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十)地下连续墙常见问题处理

详见附件《地连墙施工易出现的问题、原因分析及预防、治理措施》

(十一)专项安全保证措施

一、导墙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在已改移地下障碍的基础上进行导沟开挖。导墙沟线宽为1.25m,沿线撒上两个外边线标记,经有关单位检验后,由挖掘机进行开挖,不得以杂质土等为地基,回填时应用粘土夯实,不得漏浆,当挖至导墙墙壁底深度时,安排人工进行修整沟壁。导沟开挖中注意保护未改移的管线,防止发生管线破坏事故;对曾进行过管线切改的地连墙位置,原状土受到扰动。在导墙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回填土产生塌方问题,影响施工,需要与项目部及时联系。

(2)导墙在模板支设时必须保证线型顺直,深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3)在导墙的模板支设完毕后需要请项目部测量人员对导墙的线位进行复测,待检测合格后放能进行导墙混凝土浇筑。

(4)在导墙制作未达到足够强度之前,导墙的周围严禁起重机等重型车辆行驶和堆放重物,以免引起导墙变形;导墙拆模后,立即在两片导墙间加设水平木支撑,上下一对,分布间距为2~2.5m。

(5)本工程文明施工要求很高,导墙施工的渣土需要及时清运。

二、钢筋笼吊放安全保证措施

(1)起重、吊装原理及安全规定

1、吊装技术的基本原理

大型吊车吊装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吊车提升重物的能力,通过吊车旋转、变幅等动作,将工件吊装到指定的空间位置。

2.1、双吊车吊装时,主吊车宜选择相同规格型号的大吊车,其吊臂长度、工作提升滑轮组跑绳长度及吊索长度均应相等。

2.2、辅助吊车吊装速度应与主吊车相匹配。

2.3、据三点确定一个刚体在空间方位的原理,溜尾宜采用单吊点。

2.4、吊车吊钩偏角不应大于3度。

2.5、吊车不应同时进行两种作业。

2.6、多台吊车共同作业时,应统一指挥信号与指挥体系,并应有指挥细则。

3、起重吊装设备的进场验收与使用

(1)各种起重设备进场使用前必须经过机械管理部门及安全员的检查验收,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进行登记、备案管理,允许其进场使用。对经检验不符合安全使用标准或不符合机械使用要求的设备一律清除出场,不允许在本工程中使用。

(2)起重机在进场前必须备齐所有证件,供有关人员检查,其中包括设备经市技术监督站出示的作业吊装合格证书、年检合格证、设备本身各种证件及操作人员的特种作业证、驾驶证等。

(3)起重设备进场验收

1设备进场后未正式施工前,要进行验收,对起重机的机械性能、吊装能力进行检测。

2起重机的吊装索具、吊钩必须符合安全使用要求,能满足正常使用,起重机的液压系统、起动止动系统必须符合要求,要检验起重机在起吊重物时是否滑钩、溜钩,起重机是否有钩头保险、高度限位器等。

3检查起重机的最大起重量是否与额定起重量相等。检查起重机的起重性能、起重力矩与起重特性曲线,严禁起重能力达不到出厂要求的设备进场施工,严禁设备老化的起重机进场施工。

4.1起重设备的保养工作应日常进行,保证起重机的正常工作。

4.2对于使用中出现故障不能正常使用的起重机应立即停工进行修理,严禁带病工作。起重机的维修要找专业修理人员进行维修,严禁非专业修理人员修理设备,以防留下隐患。对进行过修理的起重机在使用前还应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方可投入正常作业施工,对检测不合格的起重机应重新进行维修,维修后应重新验收。维修后不经检测验收的起重机不能投入施工作业。

4.3施工中的起重机应定期进行检查、验收,对出现钢丝绳老化、破损,吊钩保险损坏,设备性能不稳定等情况应及时维修和更换。对检测达不到安全使用要求的设备予以清退。

起重机吊装作业,首先要考查起重机在起重重量、起吊高度和吊装距离上能否满足施工要求;其次,要检查起吊笼用索具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和满足施工吊笼安全需要。起重机在施工前要支设平稳,四个支腿要支垫牢固,地基要坚实,以防施工时由于支腿力不够发生倾翻。

4、施工过程安全控制措施

(1)、施工准备及注意事项

1、起重、吊装施工时,对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进行认真检察,采取有效的防护、加固措施,并设置明显标志,以确保其安全。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向施工操作人员进行详细交底。

2、施工提升架及钢丝绳各班上班后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以修配、更换。

3、作业司机持证上岗,操作时需精力集中,服从指挥信号,不得随便离开机位,并注意异常情况及时加以纠正。

4、遇有大风、雨雪、大雾的天气时,机械不得在高压线附近施工。

5、在地下电缆附近工作时,必须查清地下电缆走向,严格保持在1m以外的距离操作。

(2)、高空作业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1、高空、吊装作业时如遇6级以上风力或天气突变时,停止高空、吊装作业。

2、支架、平台搭设符合规定,高空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带。

3、高空作业作业点的作业位置宜悬挂醒目安全标志。

4、高空作业人员不能带与施工无关的东西,施工所用工具、材料等必须放在稳定位置,并在作业区域内设置安全网,防止高空落物。

5、吊装前,要对起重机进行检查,检查各操作系统、制动系统、安全系统运转是否正常,同时要检查所有起重设备是否符合规定和完好程度,发现有不符合要求或损坏应立即更换。

6、作业前应了解熟悉作业环境情况,有否障碍物和高压输电线路,由分管安全工程师、安全员、施工员、起重指挥人员、起重机司机等人员一起制定起重安装方案和采取的安全措施,并严格按此方案作业。

7、起重机移动的通道作业前予以改正,工作所处地基要平整、坚实。汽车起重机支撑要水平,支腿脚下垫上垫木或路基板,以免在起重时地面下陷,造成事故。

8、起重臂最大仰角不得超过规定,如无资料可查时,其仰角不准超过78度。

10、吊钩须有防止钢丝绳滑脱的保险装置。

11、起重机起吊时和转向时速度要均匀,构件要平稳,构件下落时须慢速轻放,禁止或快或慢和突然制动。

12、起重机禁止作斜吊,汽车起重机严禁吊运构件行驶。

13、双机台吊时,应选用起重性能相似的起重机进行,两机吊臂应保持一定距离,按起重机的起重能力进行合理负荷分配(每台起重机负荷量不宜超过其安全负载的80%),并配备持起重指挥证的人员指挥,起重机司机必须听从统一指挥信号,动作协调。

5、防治地连墙成槽施工对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结合拆迁情况,车站周边的建筑物至车站主体的距离非常近,大部分建筑物建于70年代,为砖混结构,基础形式为条形基础和筏形基础,基础形式很差。在地连墙成槽施工时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周边房屋的不均匀沉降。通常在饱和软土中深槽作业一般是在泥浆护壁的条件下进行的。当护壁泥浆没能平衡土的主动压力时,槽壁会出现少量坍塌,而且槽壁会出现向着槽内的变形,由此使得槽壁后面的土体出现地层损失。为了弥补之一损失,且为了协调房屋基础和地基的变形,房屋是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这就是成槽作业的机理。

所以在地连墙成槽施工时,由于槽段施工引起的房屋沉降可能会占总沉降量的相当比重,因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保证地连墙的接头质量,并制定严密的监测方案对周边的房屋时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四、混凝土浇筑安全保障措施

1、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该精心安排,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混凝土浇筑的施工过程和施工要求

2、混凝土到场之前要认真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对混凝土不满足施工要求的及时退出场。防止因混凝土不合格而造成混凝土输送泵堵管暴管。

3、采用输送泵输送混凝土,管道接头和安全阀必须完好,管道的架子必须牢固且能承受输送混凝土过程中所产生的水平推力;输送前必须试送,检修必须卸压。

4、使用吊罐(斗)浇注混凝土时,应设专人指挥。要经常检查吊罐(斗)、钢丝绳和卡具,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

5、操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穿绝缘鞋,戴安全帽佩带必要的防护用品。混凝土浇筑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操作证后,方可独立操作。

6、严禁酒后及精神不正常的人现场操作,非操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二、抗拔桩、格构柱施工方法

本工程在①~轴底板纵梁下设有抗拔桩,桩型为φ800灌注桩。灌注桩施工采用湿式泥浆护壁,泥浆正循环回转法成孔施工工艺。抗拔桩在基坑开挖前进行施工。

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页。

1、施工准备:施工前定出桩位并埋好护筒,护筒内径比桩身设计直径大100㎜,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20㎜,并保证护筒垂直,护筒埋深超过杂质土层深度,且护筒底埋入原土深度≥200㎜。

(1)成孔时,钻机定位准确、水平、稳定,钻机回转盘中心与护筒中心偏差小于20㎜。成孔过程中钻机塔架头部滑轮组、回转器与钻头应始终保持在同一垂直线上,保证钻头在吊紧状态下钻进。

(2)成孔直径达到设计桩径。

(3)成孔过程中孔内泥浆液面保持稳定。正循环成孔不低于自然地面30㎝,反循环成孔内水头压力比地下水的水头压力大20kpa左右。

(4)在相邻混凝土刚灌注完毕的临桩旁成孔施工,其安全距离大于4d,或最少时间间隔不少于36h。

(5)正循环成孔的泥浆循环系统由泥浆池、沉淀池、循环槽、泥浆泵等设施设备组成,并有排水、清洗、排废等设施。泥浆池的容积是钻孔容积的1.2~15倍。

(6)在软土区施工时,在孔内注入护壁泥浆,泥浆性能技术指标满足下表的规定。

3、灌注桩施工安全措施:

为了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灌注桩施工又能做到安全施工,特作以下安全施工措施:

(1)、对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及地下管线等都要认真查清情况,并研究采取适当的隔震、减震措施,以免振坏原有建筑物或构筑物、地下管线等而发生事故。

(2)、清除妨碍施工的高空和地下障碍物。平整施工范围的场地和压实机械的行驶道路。

(3)、工作中,使用规定的各种联系手势或讯号,全组工作人员均应服从指挥人的指挥。所发讯号不明,应立即反映,以免引起事故。司机对任何人所发的危险讯号均应听从。

(4)、工作时司机要精神集中,注意机械工况,不得擅离岗位或把机械交给其他物证人员操作,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工作区或操作室内。下班时应将电源切断并将电动机盖好。

(5)、泵送水泥浆前,管路应保持湿润,以利输浆。

(6)、水泥浆内不得加有硬结块,以免吸入泵内损坏缸体,可在集料斗上部装设吸网进行过筛。

(7)、输浆管路应保持干净,严防水泥浆结块,每日完工后应彻底清洗一次。喷浆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事故而停机30min以上,应先拆卸管路,排除灰浆,然后进行清洗。

(8)、应定期拆卸清洗灰浆泵,注意保持齿轮减速箱内润滑油的清洁。

(9)、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

(1)孔壁土质较好,不易塌孔处用空气吸泥机清孔。

(2)孔壁土质较差,用泥浆循环或抽渣筒抽渣清孔,清孔后距孔底0.2~1.0m处的泥浆比重控制在1.15~1.25,粘度≤28s,含砂率≤10%。

(3)清孔过程中及时补给足够的泥浆以保持浆液面的稳定。

(4)清孔后孔底沉淤允许厚度为200~300㎜(用带圆锥形测锤的标准水文绳测定)。

(1)钢筋笼制作偏差符合下表的规定:

(2)钢筋笼的制作,除按设计要求外,用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时,灌注桩钢筋笼内径比导管接头外径大100㎜以上。

(3)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长度以5~8m为宜,钢筋笼在制作、运输和按照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不可恢复的变形,并设置保护垫块。

(4)钢筋笼吊放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其顶面、底面的标高、平面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时,误差不大于20㎜。

(1)混凝土的骨料粒径:粗骨料粒径不大于40㎜且小于钢筋主筋最小净距的1/3。

(2)灌注中所用的水泥标号不低于425号,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不少于350kg。

(3)混凝土的塌落度符合下列规定:水下灌注的为16~22㎝。

(4)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随时对浇筑高度进行观测,待浇筑到抗拔桩设计柱顶标高以上50cm时停止浇筑,凿去桩顶浮浆层后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5)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试块的预留按监理工程师与规范的要求执行。

(6)钻孔灌注桩工程质量符合下表及国家规范的规定:

由于本工程基坑宽度较大,为了防止基坑开挖后支撑挠度过大,影响支撑效果,在支撑中间设置25根格构柱。格构柱立柱桩桩型为φ800钻孔灌注桩,立柱桩桩长25m。格构柱为临时支撑格构柱,格构柱为Q235B钢,焊条为E43××系列,格构选用4L140×14等肢角钢,缀板为4-400×300×10mm。为了便于砼支撑钢筋穿越格构柱,格构方向与支撑方向一致。所有格构柱均以φ800mm钻孔灌注桩为基础,格构柱插入灌注桩的深度均为3m。

格构柱立面构造示意图见下页。

1、灌注桩钢筋笼制作定位施工工艺

单节制作钢筋笼,根据设计要求制作,同时考虑钻机的高度,以尽量减少孔口焊接时间,主筋接头上下错开,同一断面焊接不要超过50%,按照设计要求,每隔1500mm,设置一道加强筋,缠筋用点焊,单节钢筋各安放二组(8块)水泥滚轮,并均匀布置,以保证钢筋笼下放钻机孔中居中。

2、格构柱的制作及安装

格构柱采用400×300×10的钢板4块为一组,每隔800mm放置一组,L140×14的角钢4块长度为每根钢立柱所需长度,焊接成460mm的正方形。为了满足格构柱穿越顶、底板时的防水要求,在距顶板底300mm及底板底400mm处安装止水钢板,厚5mm,与角钢四周焊好。

(1)灌注导管:根据桩孔直径,采用Ф258×2.5m的灌注导管。

(2)导管连接:导管连接后应有良好的密封性和足够的强度,导管接头由丝扣直旋紧并加号密封圈。不得渗水,导管从钢立柱中间放入,要小心轻放。导管高处地面50cm,下口离孔底30~50cm,二次清孔,导管下好后用测量锤测量孔底沉渣,如超过标准则须进行二次清孔。

(3)灌注:灌注前应搅拌一斗0.15m3左右的砂浆以保证初灌顺利进行。砂浆配比为水泥:水:砂=1:0.5:1.5,根据初灌埋深大于2m的要求,初灌量为1.0m3。以后每灌入1.0m3砼测量一次砼面上升情况,严格控制导管埋设深在2~7m之间,提升和拆卸管子必须有专人指挥,提高砼的和易性,增强砼强度。但提升过程中应防止导管提出砼面。砼的高度应在超出坑底0.5m后停止灌注,施工结束。

(4)砼的取样:按规定要求每根桩最低取样砼样一组(3块),取样位置应按现场监理指定留取,制作试块时分层捣实、抹平试块制作时应进行坍落度测试,并将取样位置、桩号、日期及坍落度值做好记录。

第五章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按照合同要求,我们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标准,质量目标是: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合格率均达到100%;确保海河杯,争创鲁班奖。

1、工程开工前,对施工队班长以上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每道工序质量要求和质量标准以及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预防措施,然后由现场施工员和班长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第二次交底。

2、施工中必须贯彻施工质量四检测:“自检、互检、专检、抽检”。自检、互检由现场负责检查,专检、抽检由质量员会同总包和现场监理负责检查。

3、隐蔽工程验收即槽底沉渣、钢筋笼制作质量,应会同建设单位及监理认真、负责地进行100%验收。

4、为确保地连墙位置的准确性,采用较先进的全站仪对开槽前槽位进行复测。

5、为了确保成槽质量,由专人负责测槽深、槽宽、槽倾斜度。

6、材料员应认真把好原材料关,不合格材料不得使用,原材料到现场应提供质保书,并通知质量技术科和试验室按规定进行原材料复试工作。

7、加强计量管理,设专人对计量器具定期进行检测工作。

8、施工现场设置砼养护池,养护池温度应控制在20℃,试验室试验员要做好试块及养护工作,试块的编号及制作日期应标写清楚。

9、现场钢筋笼制作施工应按规范进行,同一类型焊接接头每300只焊接接头做一组(3根)主筋焊件试样,并及时由试验员取样试验。原材料每60吨取一组试件。

10、现场机组及有关人员认真做好原始资料的记录。

11、防止槽段坍方措施

槽段防坍塌开挖是地下墙施工的中心环节,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工序,施工中应做到槽段不坍塌,保持槽壁稳定。主要措施有:

11.1据地质情况决定槽段长短,槽段长易塌方,反之塌方可能性小些;

11.2合理设计槽段形式。

11.3段开挖结束到浇混凝土前的时间越短越好,要求不超过8h。

11.4采取合理的成槽工艺。

11.5控制泥浆的物理力学指标,不仅应检查槽底标高以上200mm处的泥浆指标,还应抽查开挖范围内的泥浆指标,以确保泥浆护壁作用,这对保证开挖段混凝土的表面光滑有很大作用。.

11.6控制地下水对保持土壁稳定至关重要。可管井降水措施,减小地下水对槽壁的渗入压力。

11.7吊放钢筋笼前应调整好吊钩位置,确保钢筋笼垂直吊人槽内。

12、防止地下墙漏水的措施

单元槽段接头不良或存在冷缝,常是地下连续墙出现漏水的主要原因。一旦出现漏水,不仅影响周围地基的稳定性,而且会对开挖后的内砌施工带来困难,给主体结构带来渗水隐患,拟采取以下措施:

12.1选择防渗性能好的接头连接形式;

12.2保证槽段接头质量

在槽段成槽施工中,端部应保持垂直,并对已完成的槽段混凝土接头处清洗干净。一般用接头刷连续清洗15~20min,至接头刷无泥渣为止。

12.3防止混凝土冷缝出现

灌注混凝土的导管直径采用200mm,并合理布置导管位置,导管离槽段两端接头处一般不超过1.5m,两导管间距不大于3m。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灌,并控制导管插入深度(1.5~6m),浇灌时严防两导管之间出现失缺段。防止砼冷缝出现还需控制两个导管之间砼浇筑的高度。

13.1经检验人员上报的不合格品,由项目总工负责组织鉴定、判定。经判定为不合格品的如属于:

①物资供应或施工机械问题,由材料或机械负责人组织制定纠正措施,并上报项目总工批准。

②施工方法不当,违反操作,缺乏施工经验等问题。施工主管、质量主管组织相关人员制定补充措施,并上报项目总工批准。

13.2不合格品一经鉴别判定,及时做出标识:

①施工机械设备不符合性能规定,挂牌停用。

②整个工序或部位不符合质量标准,挂牌表明状态。

③从合格工序或部位中,划分出不合格品的范围等。

14、加强技术人员施工过程中的指导和检查,使施工过程完全受控。

14.2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制定的施工措施方法操作,操作班组执行自检和互检。

14.3质量主管组织质量员、试验员、测量员进行工序交接和隐检,做到不合格品的工序不转序,并按规定认真记录。

15.1本工程使用的仪器等级均能保证施工测量放线的精度要求,所有仪器、尺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新建海南东环铁路某标轨道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对全站仪、水准议施工现场定期进行检测调整偏值,全站仪使用时做好遮阳工作,减少温差对仪器的影响。

15.2测量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每次测量工作进行前做好充分准备,测量时认真做好现场记录,结束现场测量工作后及时做好内业资料和复核工作,各项限差合格后方可结束。

15.3在测放样时,必须将放样工作和复测工作分步进行,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测量手段和方法进行复核。

15.4临时导线测量应满足一级导线测量技术要求,测量放样应满足二级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15.5临时水准测量应满足三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测量放样应达到施工测量规范要求。

15.6测量观测记录和计算将采用统一的记录手簿和计算表格,用铅笔或水笔进行认真书写,数字、文字记载清楚、整齐。凡需更改错误,均按测量要求进行更改,所有测量原始记录不得进行更改。

第一部分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5.7各项测量记录和计算记录必须写明测量项目、观测日期、观察人姓名、记录人姓名、测站点名称、照准点名称测站号、放样点名称以及计算人姓名、复核人姓名等。

15.8测量成果计算必须由两个以上测量人员单独完成,并经过核对无误后才可出成果。

15.9测量成果必须妥善保管,并将按照测量施工要求和建设单位、监理要求做好测量的复核、放样和沉降观察等测量资料,在测量放样结束提交有关部门。待工程结束后进行移交。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