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下载

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下载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368.24K
标准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下载资源

施工组织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下载

水沟位置、纵向坡度均符合设计要求;电缆槽构造尺寸准确,盖板安设平稳,边缘平顺,外观平整无缺角破损。

9.9隧道施工期间的供风、供水、供电、通风、排水、防尘

在洞口安装6台/min的电动空压机,供人工风钻用风,高压风管采用Φ150钢管。

在隧道出口洞顶设置1座50m3的高位水池,应比隧道施工中最高洞顶高程至少高出190049_10kV高压线防护施工方案,为隧道提供钻孔和喷砼用水。高压水管为Φ100钢管进洞。

为确保安全用电,洞内必须采用绝缘性能可靠的胶皮线,并安设漏电保护器,洞内电源开关采用自动空气开关。电力线路沿边墙进入,高度在以上,每用瓷瓶固定,并安装一盏200W的白炽灯用于照明。

作业段照明用电采用36V低压灯,并加设灯罩。

变压器配置:在洞口安装1台变压器,供应隧道出口端施工用电。

每个洞口各采用1组隧道子午加速轴流风机进行压入式通风,该机每台通风量为/min,并配以φ1200mm的软式通风管。当掌子面距洞口距离超过时,洞内增设一吸出式排风系统,以加快洞内排烟速度

,确保洞内施工环境良好。当掘进车行横洞或人行横洞时,采用局部风机通风。

涪溪口隧道左、右进口均为反坡掘进,施工中,在洞内一侧每隔。设一集水坑,采用大功率抽水机以接力方式抽排洞内积水,所有污水经沉淀检测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地方水系;涪溪口隧道左、右出口均为上坡掘进,施工中在洞身两侧挖设排水沟,洞内积水可顺坡自然排至洞外沉淀池。

隧道内空气成分每月至少取样分析一次,风速、含尘量每月至少检测一次;隧道施工时的通风,设专人管理,并保证每人每分钟得到4m3的新鲜空气;无论通风设备是否运转,严禁人员在风管的进出口附近停留,通风机停止运转时,任何人员不得在靠近通风软管的地方行走和停留,不得将任何物品放在通风管或管口上; 施工时采用湿式凿岩机钻孔,用水炮泥进行水封爆破以及湿喷混凝土等有利于减少粉尘的施工工艺;在凿岩机和装渣工作面上做好防尘工作,放炮前后进行喷雾与洒水,出渣前用水淋透渣堆和喷湿岩壁,在吹入式的出风口放置喷雾器; 防尘用水的固体质含量不超过50㎏/L,水池保持清洁,并设沉淀或过滤设施。

9.10 隧道关键施工技术及其措施、特殊地段施工技术及其措施

9.10.1 超前地质预报

本合同段隧道全部施工长度5748m,存在洞身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问题,设计资料虽已提供了这些不良地质体的位置和性质,但是鉴于隧道穿越地段地质的不确定性和勘探阶段的方法、手段和精度的限制,有可能还存在一些未探明的不良地质体。因此,加强施工阶段的超前地质预报十分必要。其目的:一是进一步验证设计资料提供的地质问题,二是探测预报尚未发现的不良地质体,以便实现动态设计和动态施工,根据预测到的不良地质体,提前调整设计参数,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以防工程事故发生,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1)主要预报内容如下:

①对照图纸提供的地质资料,预报地质条件变化情况及对施工的影响程度;

②预报可能发生塌方、滑动的部位、形式、规模及发展趋势,提出处理措施;

③预报可能出现涌水的地点、涌水量大小及施工的影响;

④预报软岩内鼓、片帮掉块地段及其对施工的影响程度;

⑤预报岩体突然开裂或原有开裂逐渐加宽的位置及其危害程度;

⑥位移量测中发现围岩变形速率加快时,预报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

⑦对不稳定岩层、断层预报,及时改变施工方法或做应急措施;

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流程见图所示。

超前地质预报工艺流程框图

(2)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与设备

在隧道施工前,由地质专业人员采用地表地质调查和断层参数预测法,进一步核实和确认洞身穿越地区的岩层层位、层序、岩性、岩层组合、褶皱,以及断层及破碎带等。如有遗漏或偏差,及时补充修正。

对开挖面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质结构、节理发育情况、地下水状况、结构面的产状、岩层走向等进行调查描述,分析推测前方的地质情况。

拟采用SIR3000型地质雷达。它是利用电磁波的反射和透射波原理,在开挖面通过雷达天线发射电磁波,当电磁波遇到不同波阻抗界面时,发生的反射和透射波由接收机接受并转化为数字信号,再由主机系统系统转成模拟信号或彩色线迹信号以时间剖面形式显示。主要用于探测开挖面前方范围内的溶洞、溶槽等的位置、规模。

9.10.2围岩监控量测

围岩位移变形的监控量测是隧道开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好开挖工作面的地质调查与素描,记录与围岩稳定状态有关的地质现象,量测围岩变形量,以判定围岩的稳定性,预见事故和险情,对支护参数、预留变形量以及开挖方法的正确性进行检验。鉴此,本标段监控量测拟采取如下方案:

监控量测以水平收敛测量和拱顶下沉测量为主,并结合安设围岩压力观测盒、量测锚杆轴力等措施辅助进行围岩稳定性观测。除了用仪器仪表量测外,每个测点都作肉眼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作为监控量测的补充。

⑵监控量测项目测线和测点布设

监控量测项目测线和测点布设见下图:

A拱顶下沉量测:根据前后视差值可得到被测拱顶点的相对高程,不同时间的拱顶测点的相对高程差即为拱顶位移变化。

B收敛量测:每次测读时用收敛计与测点联结,张紧收敛计钢尺,读取百分表读数,前后两次读数差,即为净位移变化。

C压力、轴力:按规定的精度和频率有压力表读取。

D肉眼观察方法:主要观察地质情况,洞室稳定程度,喷射混凝土是否出现裂缝等,作为位移量测的补充。

A量测时及时记录量测读数,并立即计算出拱顶下沉变化及净空收敛变化值。其中差值为相邻两次量测时间内的位移变化,累计变化值是指某一次量测值与初始读数间的总位移量。

B根据量测记录,及时画出位移-时间关系曲线图,压力、应力距开挖距离的关系曲线图等图表,据以判别围岩稳定状况。

⑸量测数据分析与围岩稳定性判别

根据所绘曲线拟的变化情况与趋势,判定围岩的稳定性,及时预报险情,确定施工采取的措施,提供修改设计的依据。

当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隧道周边位移速率,水平收敛、拱顶沉降等指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及时施做二次衬砌。

当隧道喷射砼出现大量的明显裂缝或隧道支护表面任何部位的实测收敛值已达到设计或规范允许值的70%,且收敛速度无明显下降时,及时根据实测值找出回归方程,绘出回归曲线,由回归方程推算最终位移,若最终位移值接近或超过设计或规范允许相对位移值时,停止掘进,采取补强初期支护措施,并改变支护设计参数。

9.10.3 特殊地段施工措施

9.10.3.1 V级围岩浅埋段施工

V级围岩浅埋段采用Φ22药卷锚杆、网喷、工字钢拱架作为临时支护。施工时采用超短台阶预留下部核心土法施工,微震松动爆破开挖。

施工步序:①超前导管支护→②上部环向开挖→③上部初期支护→④下部核心土体开挖→⑤下部开挖→⑥边墙初期支护→⑦现浇仰拱衬砌→⑧铺设防水层、模筑二次衬砌→⑨排水沟与路面结构浇筑。

其中②上部环向开挖又分为:上部开挖→上部初期支护→左侧开挖→左侧支护→右侧开挖→右侧支护→进入④下部核心土体开挖。

9.10.3.2 IV级围岩应急停车带施工

IV级围岩应急停车带采用Φ22药卷锚杆、网喷、工字钢拱架作为临时支护。应急停车带开挖可采用预留核心土法。拱部光面爆破,侧壁预裂爆破开挖。

施工步序:①超前导管支护→②上部环向开挖→③上部初期支护→④核心土体开挖→⑤下部开挖→⑥边墙初期支护→⑦现浇仰拱衬砌→⑧铺设防水层、模筑二次衬砌→⑨排水沟与路面结构浇筑。

其中⑤下部开挖又分为:下部左侧开挖→下部左侧、边墙支护→下部右侧开挖→下部右侧、边墙支护→进入⑦现浇仰拱衬砌。

9.10.3.3 偏压段隧道的施工措施

按照已探明的偏压段长度对地表进行加固,打设竖向导管并注浆,设置地表下沉观测点,开挖支护严格控制进尺和爆破,及早封闭成环,加强洞内监控量测,同时对基底弱边进行加固措施,处理方案须报请监

开挖后,应加强初期支护和监控量测,严格按照偏压施工程序进行,特别是对受压侧,尽早施作下部封闭成环形成整体抗推受力。同时做好排水设施,避免地下水和施工用水对基础基底浸泡。

9.10.3.4 断层带施工

本合同段洞区内如遇断层通过,施工时要做好预报和支护工作。断层破碎带施工应注意采取侧壁导坑法或台阶分部法的方案施工,短进尺、弱爆破、紧支护、勤量测、速反馈、早封闭、早成环。出现不利情况时

断层地段施工工艺的研究:

①施工前切实掌握断层带的情况,包括破碎带的宽度、填充物、地下水以及隧洞轴线与断层构造线方向的组合关系(正交、斜交或平行)。

②当断层带内充填软塑状的断层泥或特别松散的颗粒时,可超前支护,采用正台阶法。

③断层地段出现大量涌水时,采取排堵结合的治理措施。

④通过断层地段的各施工工序之间的距离尽量缩短,尽快地使全断面衬砌封闭,减少岩层暴露、松动和地压增大。

⑤严格掌握炮眼数量、深度和装药量,原则上尽量减小爆破对围岩的震动。

⑥断层地带的支护宁强勿弱,并经常检查加固。在断层地段,根据实际情况在监理人同意的情况下,可采用具有足够强度的型钢支架进行支撑,必要的情况下可采取管棚法超前支护。

9.10.3.5 地质灾害应急措施

9.10.3.5.1 涌水施工措施

①施工到达可能涌水地段前方时,工作面水平钻机超前探水,孔深30~,进行泄水,采用TSP203地质超前预报仪探测岩体构造、岩性,逐段用红外探测仪探测岩体含水情况,临近10~20m时利用超前

钻孔确认岩性、地下水赋存情况。

②提前采用超前钻孔探测与地质预报监测相结合,对涌水、涌泥量,地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一般采用治排相结

合的方案,对掌子面前方注浆止水。

③掌子面开挖时,喷射砼随时处于准备状态,密切注意观察,发现涌水突泥征兆,立即喷射封闭。上断面及核心土如因流水流泥坍塌时,

以砂袋码砌恢复台阶,再以喷砼护面固结。

④及时做好底部初期支护,仰拱及填充立即施做。

9.10.3.5.2岩爆施工措施

微弱岩爆地段:直接在开挖面上喷洒高压水,使围岩面层岩体的提高塑性,降低岩体的脆性,促使岩体内部应力调整;

中等岩爆地段:在隧道开挖断面轮廓线外10~范围内,在边墙及拱部,打设注水孔,并向孔内喷灌高压水,软化围岩,加快围岩内部的应力释放。

岩爆地段施工遵循“短进尺,多循环”的原则,开挖爆破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使隧道断面圆顺,减少围岩局部应力集中,降低围岩爆发的强度。

岩爆段喷混凝土采用抗拉性能更好的钢纤维混凝土;同在拱部和拱脚部位施做长、间距0.5~的短锚杆,并同时与钢筋网联合使用。

②隧道施工发生岩爆时的应对措施

施工中隧道内岩爆发生时停机待避,同时进行工作面的观察记录,如岩爆位置、强度、类型、数量以及响声类型等;同时施工过程中安全人员应加强巡回撬顶,及时清楚危石。

支护采用能及时受力的摩擦型锚杆、并喷射5~厚的钢纤维混凝土。

施工设备台车、装载机、运输机车、架设防护棚架,施工人员佩带钢盔和防弹背心。

9.10.3.5.3塌方的预防和处理

围岩的变形破坏、失稳塌方,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的过程中必然会在围岩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及岩石力学上反映出一些征兆。因此,反过来可以依据这些征兆来预测塌方。遇特殊和不良地质时,如断层及其破碎带、滑动层、溶洞、陷穴、古河槽、堆积体、流沙、淤泥、地下水等稳定性差的围岩条件时都有可能出现塌方,必须提前采取防护措施。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如干燥围岩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多、涌水量增大、水质由清变浊都是即将发生塌方的征兆。拱顶不断掉下小石块,甚至较大的石块相继掉落,预示着围岩即将发生塌方。岩石裂缝旁出现岩粉或洞内无故发现有岩粉飞扬时,也说明即将可能发生塌方。围岩发生裂缝,并逐步扩大,很可能要发生塌方。支护受力变形甚至发出声响时,说明围岩压力在增大,有塌方的可能。

喷射砼出现大量的明显裂纹,也说明围岩压力增大,有可能出现失稳塌方。围岩或隧洞支护地质文化村建设规范.pdf,拱脚附近的水平收敛大于/d,或拱顶下沉量大于/d,并继续增大时,说明围岩仍在发生变形,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a实施施工全过程的工程质体超前预报工作,通过工程超前预报,提前预测,发现前方不良工程地质状况,及时制定施工方案,呈报业主、监理人审批,确保施工方案的正确可行。

b全过程、全方位进行围岩量测

对已施工地段围岩及支护状况的安全、稳定作出定性、定量分析,反馈指导于施工,为维护围岩深层稳定,必要时建议增加预应力锚索,确保已开挖地段的工程地质体的稳定。

d严格实施预裂爆破、光面爆破施工技术,确保开挖周边轮廓的平整及顺直,并严格控制初期支护的施工质量,确保初期支护及时可靠,严格执行掘进爆破后及时喷射砼封闭开挖面的规定,使围岩与初支护及时组成一个承载体系,充分发挥围岩自身承载能力。

施工中,万一发生了工程塌方,将采取下述措施进行处理:

a及时撤出人员及设备上海苏堤春晓名苑7#住宅楼外用脚手架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设备及人员的安全,派出现场安全监察哨。

c根据已制定的方案进行塌方处理,首先是加固未塌方地段,防止塌方地段的延伸。如为小量岩体沿节理面下滑形成的塌方,围岩整体较稳定,则及时清理塌方,对塌方处埋设WTD中空预应力锚杆、挂网、喷射砼进行支护;如为大塌方,已形成坑道堵塞,则应先对塌体进行注浆固结,然后用大导管或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通过时增加WTD25预应力锚杆及钢支撑、网喷砼,并及早进行该段的衬砌,衬砌时预留砼泵送口及注浆口,以便对塌穴用同级砼回填,确保工程安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