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_T 25860-2010蒸发式冷气机6.2试验仪器仪表及读数
6.2.1试验时的各类测量仪器应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其准确度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 6.2.2试验时读数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6.2.1试验时的各类测量仪器应在计量检定有效期内,其准确度应符合附录B
GB 50964-2014 小型水电站运行维护技术规范6. 3. 1 启动试验
6.3.2防漏水性能试验
将水箱内的水位加到最高水位,冷气机正常运行5min后,检查载水部件容易发生泄漏的 有水渗出。
6.3.3防带水性能试验
气流方向放一张绢纸,其每侧, 风口的尺寸超出200mm,观察绢纸是否有可见水渍。
安附录C规定的试验方法,测量冷气机的风量。
6. 3. 5出口静压
按附录C规定的试验方法,测量冷气机的出口静压,
按附录D规定的试验方法,测量冷气机的蒸发效
按附录D规定的试验方法,测量冷气机的蒸发效率
安附录D规定的试验方法,测量冷气机的显热制冷量
按附录D规定的试验方法,测量冷气机的蒸
按附录D规定的试验方法,测量冷气机的输入功
6. 3. 10能效明
按附录D规定的试验方法,测量冷气机的能
6.3.11 噪声试验
按GB9068的规定测定冷气机的噪声。试验时应满足下列条件: a)在制冷工作模式下,风机以高转速运转。 b)如冷气机配有出风口调节阀门,出风口调节阀门应处于对气流的阻碍为最不利的状态。 c)在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下测试。
6.3. 12. 1绝缘电阻试验
机按GB5226.1一2008中18.3的要求进行试
6.3.12.2耐电压试验
冷气机按GB5226.1一2008中18.4的要求进
6. 3. 14可靠性试验
冷气机的外观用目测法进行检查。
5.4.1试验结果应换算成标准空气状态下的数值
.4.1试验结果应 冷气机出口静压与对应风量的关系曲线或列表
7.1检验分类和检验项目
分出厂检验、抽样检验和型式检验。检验项目按
台冷气机需要经制造厂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台冷气机需要经制造厂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7.2.2出厂检验项目中有不合格项,允许采取一次补救措施,再次检验,若符合要求,判为合格,否则 判该样品不合格。
7.3.1对于成批生产的冷气机,在出厂检验合格产品中应进行例行抽样检验,抽样时间均衡分布在 1年中,逐批检验的抽检批量、抽样方案、检查水平及合格质量水平等可由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自行 决定。 7.3.2在抽样检验中,有一台不合格,则应在同一检查批中加倍抽检,符合规定的仍为合格,若检验仍 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返修后应逐台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
冷气机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定型产品的结构、制造工艺、材料等更改对产品性能有影响时,第一台产品应做型式 试验; b) 转厂生产时; C 停产1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8标志、包装、运输和购存
下列内容: a) 型号和名称; 主要性能参数:风量、出口静压、输入功率、蒸发效率、显热制冷量、蒸发量、能效比、噪声等,并 注明性能参数对应的测试工况; c) 制造厂名称; d) 执行标准号; e) 出厂编号; f) 制造日期。 .1.2 包装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冷气机包装上应有下列标志: a) 制造厂名称; b) 型号、名称和商标; c) 毛质量(kg); d) 净质量(kg); e) 包装箱外形尺寸:长×宽×高; f) 注意事项标记:“小心轻放”、“切勿受潮”、“向上”、“堆码层数极限”、“怕火”等文字或符号; g) 制造日期或批号; h) 执行标准号。 .1.3 每台冷气机应有接地标志,安全运行标志,并附有电气线路图
8.2.1冷气机的包装应符合GB/T13384的规定。
2冷气机包装应按装箱单的编号、项目及件数
8.2.3冷气机包装前应进行清洁干燥处理。 8.2.4冷气机包装应有防潮、防尘及防震措施。 8.2.5冷气机包装中应有产品合格证、装箱单、保修卡、产品说明书等文件。 8.2.6合格证应包括检验结论、检验员签章和检验日期。 8.2.7使用说明书的编写应符合GB/T9969的要求,应包括主要性能参数、安装、操作、维修及注意 事项。
8.3.1冷气机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 意防潮、不得损坏包装装置。 8.3.2冷气机应严禁与酸碱等腐蚀性物品混放,严禁与火星接触
8.3.1冷气机在装卸和运输 、不得损坏包装装置。
8.4.1冷气机应贮存放在清洁、燥、防火和通风良好的场所,周围应无腐蚀性气体存在。 8.4.2冷气机禁止任何火星接触。 8.4.3冷气机经拆装后仍须继续贮存时应重新包装。
8.4.1冷气机应贮存放在清洁、干燥、防火和通风良好的场所,周围应无腐蚀性气体存在。 8.4.2冷气机禁止任何火星接触。 8.4.3冷气机经拆装后仍须继续购存时应重新包装
GB/T25860—2010
B.1.1温度测量仪表的最小分度值不应超过仪表准确度的2倍。例如:规定仪表准确度为士0.1℃, 其最小分度值不超过士0.2℃。 B.1.2仪表准确度为士0.1℃,该仪表应与国家计量单位校验过的温度仪表进行比对校正。 B.1.3湿球温度的测量应保证足够的湿润条件,流过湿球温度计处的气流速度不小于5m/s;玻璃水 银温度计感温包直径不大于6.5mm。 B.1.4温度测量仪表应对附近热源的辐射有足够的防护。 B.1.5仪表温度阶约不小于7℃时,测量仪表的响应时间需达到最后稳态温差63%的时间。 B.1.6液体管道温度应采用直接插入液体内或套管插入液体内的温度测量仪,使用玻璃水银温度计 应校核该压力对温度的影响
B.2.1电气测量仪表使用指示型或积算型仪表。
B.2.1电气测量仪表使用指示型或积算型仪表。 B.2.2测量输入的所有电气仪表准确度应达到被测量值的士0.5%,
B.3.1压力仪表的最大分度值不能大于表B.
玉力仪表的最大分度值不能天手表B.1所示值
表B.1压力仪表的分度值和准确度
B.3.2大气压测量用气压表,其准确度为士0.1%。
B.4空气流量测量的最小压差
B.4.1采用斜管压力仪表或微压计时为25Pa。
B.4.1采用斜管压力仪表或微压计时为25Pa。 B.4.2采用直管压力仪表时为500Pa。
B.4.1采用斜管压力仪表或微压计时为25Pa。 B.4.2采用直管压力仪表时为500Pa。
.5.1水流量测量用液体计量器,其仪表准确度为测量值的士1.0%。 12
B.5.2液体计量器应能积聚至少2min的流量。
液体计量器应能积聚至少2min的流量。
B.6.1时间测量仪表准确度为测量值的士0.2%。
B.6.1时间测量仪表准确度为测量值的士0.2%。 B.6.2质量测量应用准确度为测量值的士1.0%。 B.6.3转速测量仪速仪准确度为测量值的士1.0% B.6.4噪声测量声级计准确度为测量值的土1.0%。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冷气机风量和出口静压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采用GB/T17758中“风室中多喷嘴测定流量”和GB/T1236中“自由进口和管道出口测定 硫量”两装置中任一种进行试验
C.2.1在常温常压、无淋水状况下按附录B测量仪器仪表要求进行试验。 C.2.2调整测量设备,控制冷气机达到要求的出口静压到明示值,测量所对应的风量。 C.2.3根据实际安装要求,被测机的装配应与制造厂家的说明书一致,包括其所有零部件及附件的正 确位置装配。 C.2.4对于风管型,应在出风口接一个与出风口大小相同的直管段,该直管段长度为1.5倍出风口当 量直径。在离出风口一倍当量直径的位置按GB/T1236的要求开设静压孔,进行冷气机出口静压的 测量。 C.2.5对于下出风和上出风的机组,应在上述直管段之后增加一大小刚好与冷气机出风口相配的90° 弯头,要求弯头内表面较光滑,不可变径,弯头中心曲率半径应为机组出风口当量直径。对离心式冷气 机,弯头必须沿叶轮旋转方向弯曲。 C.2.6除了正常安装所要求的距地或墙之间的尺寸外,被测机的外表面与最近处的障碍物的距离不 小于1m。
C.3.1风室中多喷嘴测定流试验装置
C.3.1.1单个喷嘴的风量按式(C.1)计算
1.1单个喷嘴的风量按式(C.1)计算:
L,=3 600 ×C×A. × 2△ A Pn 287T
用多个喷嘴测量时,风量等于各单个喷嘴测量的
C.3.2自由进口和管道出口测定流量试验装
C.3.2.1动压的测量
用皮托管测量同一截面上的各点动压,皮托管必须垂直管壁,侧头正对着气流方向且与风管率 与风道主轴平行的偏差在土2°,测点布置和风道内壁一侧的距离见GB/T1236一2000中图 按式(C.2)计算平均动压:
pai——第i个测点的动压,单位为帕(Pa); n 测点个数,
C. 3. 2. 2风量测量
冷风机的风量按式(C.3)计算
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4 一测量断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测量断面处空气密度,单位为于克每立方米(kg/m)。
C.3.3出口静压pss
全压减去用马赫数修正的出口动压的差值为出
a)标准空气状态风量:L。=Lg,单位:m/h; b)标准空气状态出口静压按式(C.4)计算:
p。—标准空气状态出口静压,单位为帕(Pa); 力一出口静压,单位为帕(Pa)。
标准空气状态出口静压,单位为帕(Pa); 出口静压,单位为帕(Pa)。
Lg=3600×A× 2p 287 T
p。= PX1. 2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蒸发效率、显热制冷量、蒸发量、输入功率和能效比的试验方法
试验装置主要由测试环境间、空气处理系统、水系统、数据采集测量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试验装 置示意图如图D.1和图D.2所示。当图D.1和图D.2所示的两种试验结果存在争异时,应以图D.1 所示方法的测试数据为准。
图D.1风洞式试验装置
图D.2房间式试验装置
D.2.1试验的一般规定
D.2.1.1按表1规定的名义试验工况和附录B测量仪器仪表要求进行试验。 D.2.1.2测试蒸发效率、蒸发量和输入功率时冷气机应包含实际使用时所需的所有零部件和附件,并 加满水,试验装置应能模拟冷气机实际工作状态。 D.2.1.3试验冷气机要在连接出口静压测量管道和(或)90°弯头下进行测试,出口静压测量管道和 90°弯头与测量风量时的相同。 D.2.1.4 供水采用自来水或硬度不超过450mg/L的干净水。 D.2.1.5 进水温度为12℃~32℃。 D.2.1.6 调节装置使冷气机出风口静压调至明示值。 D.2.1.7 测试时应确保排水阀未启动。 D.2.1.8 蒸发效率、蒸发量和输人功率应同时测量。 D.2.1.9 试验室内循环空气应使距冷气机1m处的风速不超过1.5m/s。 D.2.1.10 试验室大小应满足冷气机离四周墙壁的最小距离不小于1m,出风口到墙壁最小距离不小 于1.8m。 D.2.1.11 冷气机采用浮球阀自动补水,浮球阀的进水开关应设置为最高补水位置,测试时应在进水 口处安装流量计。 D.2.1.12干湿球温度的测量方法应与GB/T17758所列的方法一致。 D.2.1.13测试时应提供新的填料,按最高转速测量,测量时填料应被水彻底浸透。 D.2.1.14测试时应在冷气机达到平衡状态5min后进行,读取数据要间隔5min,共测7次,
D.2.2应记录的数据
a)空气干球温度,单位:℃; b) 空气湿球温度,单位:℃; 冷气机出口干球温度,单位:℃; 冷气机出口湿球温度,单位:℃; e)储水器水的温度,单位:℃; f))输人的电参数,电压、电流和输人功率,单位分别为:V、A和kW g) 测试开始时流量计的起始数值,单位:L; h) 测试结束时流量计的最终数值,单位L。
D.3.1冷气机的蒸发效率按式(D.1)计算
冷气机的蒸发效率按式(D.1)计算
一7次冷气机进风口的 单位为摄氏度(℃); w—7次冷气机出风口的于球温度读数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 —7次冷气机进风口的湿球温度读数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摄氏度(℃)
w×100% *( D. 1
D.3.2冷气机的显热制冷量按式(D.2)计算:
式中: S 显热制冷量,单位为千瓦(kW); L 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h); P 标准大气压下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C 空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twj 冷气机进风口的干球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 冷气机出风口的干球温度值,单位为摄氏度(℃)。 注:a)式(D.2)中风量L,的测试宜和显热制冷量S测试同时进行。 若风量L,和显热制冷量S不同时进行测试,则需保证以下条件; 1 测试风量L,时,机组正常工作,淋水加湿,计算时参数换算成名义工况下的值; 2) 需将该测试条件下的出口静压换算为名义工况下的出口静压到明示值;并控制换算后的出口静压到 明示值,同时测量所对应的风量。 出口静压按式(D,3)计算
(D.3) Ptst 式中: ps名义工况下的出风静压,单位为帕(Pa); btest 试验时实际的出风静压,单位为帕(Pa); Pt一名义工况下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一试验时实际的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D.2)中风量L,结果可采用a)和b)两种方法测试,当两种测试方法的结果存在争议时,应以a)方法的 式数据为准。 机的蒸发量按式(D.4)计算
式中: Q 蒸发量,单位为升每小时(L/h); W; 测试开始时流量计的起始数值,单位为升(L): W 测试结束时流量计的最终数值,单位为升(L) 测量所用时间,单位为小时(h)。
式中: EER 能效比,单位为千瓦每千瓦(kW/kW); 显热制冷量DB/T 56-2013 地震科技文献分类标引规则,单位为千瓦(kW); W 输入功率,单位为于瓦(kW)。
式中: EER 能效比,单位为千瓦每千瓦(kW/kW); 显热制冷量,单位为千瓦(kW); W 输入功率,单位为于瓦(kW)。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我国干燥地区和高湿地区典型城市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
冷气机目前广泛应用于我国西北五省区等干燥地区以及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等沿海高湿地区。 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与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统计的全国地面气象台站1971~ 2003年的实测气象数据,通过分析、整理获得了各地台站的建筑热环境分析专用气象数据集。采用历 年平均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确定为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表E.1、表E.2分别为我国 干燥地区典型城市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和高湿地区典型城市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 温度。
表E.1我国干燥地区典型城市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GB/T 42176-2022 海浪等级表E.2我国高湿地区典型城市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