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J T 320-96《疏浚岩土分类标准》客类疏浚岩土用于管道输送和填土的适宜性表5.2.3
6.1.1疏浚岩土勘察应根据工程的性质、要求及水上作业的自然 条件确定工作范围、内容、工作量以及勘察项目、测试方法等。对已 有资料和工程地质比较熟悉的地区,可分析核实其可靠程度,编制 勘察计划
勘察计划。 6.1.2疏浚岩土勘察可分二个阶段进行CBDA 20-2018-T 医疗洁净装饰装修工程技术规程,即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 和工程设计阶段勘察。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是研究论证工程的技 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主要依据,应根据工程范围、特点和技术 要求,初步查明疏浚岩土条件,并作出评价。设计阶段勘察成果是 疏浚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必须提供分类岩土的工程特性和具体分 布详实资料。
3.2.1根据委托单位提出的勘察要求,勘察单位在制订勘察计划
(1)水文、气象及波浪资料; (2)水深图、岸线地形图、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及其与深度 基准面的关系。勘明各控制点通视与完整情况,根据需要设立补充 控制点; (3)疏浚区域的地貌类型、岩土组成及分布概况、滩槽稳定和冲 淤变化、钻孔土质资料等; (4)选定水位观测点 (5)勘察区域内沉船、水底管线的位置,通过作业区的船舶种类
和频繁程度; (6)勘察船舶的停靠、避风位置和后勤保证及交通条件等。 根据踏勘及收集资料的结果,编写踏勘报告。报告应包括需要 补充收集的资料和实施勘察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6.2.2勘察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勘察日期及进度, (2)根据第6.3节规定,布置勘探线和钻孔,确定各孔的钻探方 法、钻探深度、取样要求和测试项目等; (3)提出钻孔定位及水位观测等方法 4)确定现场勘探人员、钻探机具、仪器设备等; (5)根据勘察水域的工况环境条件,选定勘察船舶及避风位 置 (6)申请办理有关水上作业手续,确保作业安全
6.3.1勘探线点的布置应根据不同的勘察阶段要求和疏浚区域实 际地形地貌岩土层的复杂程度确定。 6.3.2内河或沿海航道可顺航道轴线走向布置勘探线,其它水工 建设疏浚区域的探线在近岸水域应尽可能垂直岸线,在开阔水 域,宜以直线形、网形或之字形布置。钻孔布置符合下列规定。 6.3.2.1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的勘探点间距宜按下列规定布置 钻孔: 内河地区一 顺岸垂岸向按100~200m布置; 沿海地区一一块状水域按不大于300m布置,条状水域按300 ~1000m布置。 6.3.2.2工程设计阶段勘察应根据疏浚区域的地质条件布置钻 孔。地质条件可分简单、一般和复杂三种,具体规定如下: 简单一地形平坦,岩土性质单一,地貌单一; 一般一一地形有起伏,岩土性质变化较大, 复杂一一地形起伏大,岩士性质变化大,地貌单元多。
探线、勘探点间距可参照表6.3.2确定, 6.3.2.3在设计疏浚深度内遇有地质构造或岩性变化甚大、基 岩起伏多变或出现孤石、礁盘等情况,应加密钻孔。 224m动区域的上zL但小于 2 7
■6.3.2.4孤立勘探区域的钻孔不得少于3孔
6.3.3钻孔深度宜达到设计疏浚深度以下3m。 勘探线、勘探点间距 表
6.3.4疏浚区域为港口建筑物的基槽时,其地质资料可参考该港 口已有工程地质,但应根据疏浚工程的要求进行资料评价与选用。 6.3.5钻孔可分技术孔和鉴别孔两类。技术孔又分控制性钻孔和 一般性钻孔。各类钻孔的要求见表6.3.5,
①技术孔不得少于总钻孔数的30%; ②技术孔尽量采用干钻法; ③凡适宜做标准贯入试验的岩土,都应做标准贯入试验。
6.3.6钻取原状士样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土样直径为75~100mm, (2)浅部土层可采用麻花钻或提土钻钻进,一般情况下,钻孔用 套管护壁; (3)采样前1m不采用冲击、振动等方法钻进,鉴别土层不采用 水冲法, (4)在取样或做原位测试前,应清除孔内余土,孔底残留浮土厚 度不大于取土器废土段长度; (5)采取土样用快速静力连续压入法,条件不允许时,采用重锤 少击法,但应有导向装置,避免锤击时摇晃; (6)土样取出后,检查衬筒内土样充满情况,如有空缺,应选含 水量相同的同类扰动土填满,并立即用胶布石腊将土样筒接缝处密 封。
6.3.7原状士土样的储运送样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1)每个土样筒附有土样标签; 2)土样筒装箱,用防震材料衬垫,直立安装,不得倒置, (3)送样时,附有试验任务书,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名称和试验 目的、项目、方法及要求等,并附土样清单及钻孔平面位置图, (4)试验人员清点土样,检查土样筒密封情况,并将土样置于阴 凉(冬季防冻)处储存,并尽快安排试验。 6.3.8岩石的钻孔取样和岩体破裂状况的记录应符合下列规定。 6.3.8.1岩石的钻孔取样可采用75mm口径(N型)金刚石钻头 双层岩芯管。 6.3.8.2岩芯钻探每回次进尺不得大于2m。 6.3.8.3岩芯钻探的岩芯采取率(TCR)为某回次钻进中采取岩 芯的累计长度与该回次进尺长度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对一般岩石 不低于80%,对破碎岩右不低于65%。 6.3.8.4岩石质量指标(RQD)为某回次钻进中,所取岩芯长度 在10cm以上的各段累计长度与该回次进尺长度之比,以百分数表 示,其值见表6.3.8。
6.3.8.5岩芯取样时,除记录岩芯采取率及岩石质量指标外,还 记录岩芯在任意长度上自然破裂状况,包括每米钻孔进尺中岩芯 的自然破裂数、破裂面数沿深度变化等情况。 6.3.8.6岩芯取样时,宜摄取彩色照片,纳入勘察成果资料,
6.3.8.5岩芯取样时,除记录岩芯采取率及岩石质量指标外,还 应记录岩芯在任意长度上自然破裂状况,包括每米钻孔进尺中岩芯 的自然破裂数、破裂面数沿深度变化等情况。 6.3.8.6岩芯取样时,宜摄取彩色照片,纳入勘察成果资料。
6.4.1水上钻探宜采用在钻探船上搭建作业平台的方式进行。钻 探船的大小应根据水文条件、钻孔深度及钻探设备等情况确定。内 河地区钻探母船吨位不应小于40t,沿海港池及作业工况较好的地 区,钻探母船吨位不应小于60t,外航道或作业工况条件较差的地 区,钻探母船的吨位不应小于150t。 6.4.2钻探母船可以是单船,也可以是并联加固的双船。船体宜 顺主流方向并抛锚定位。作业时,不得走锚。船上应显示水上作业 信号,并备有通讯救生等设备。 6.4.3水上钻探不论取样或原位测试都应下套管作业,宜采用内 径146mm套管。套管入土深度应根据需要确定,宜大于3m,并系 有保险绳。 6.4.4在有涨落潮流水域进行钻探,应安排在缓流时作业,流速不 宜大于1.5m/s。当必须在快流水域或强风浪条件下作业时,应特 别加强钻探船的系泊能力。 6.4.5钻孔位置应按设计位置标定在该区域的最新水深图上,钻 孔定位精度应不大于图上2mm。 6.4.6作业前,应测定钻探点水深及泥面标高。作业期间,应不断 观测水位,并应及时修正钻进深度。取样或原位测试高程精度,应 控制在士10cm以内。 6.4.7野外勘探记录应由专人担任。岩土描述按第6.5节执行, 岩芯描述按第6.3.8条执行。
6.4.4在有涨落潮流水域进行钻探,应安排在缓流时作业,流速不
6.6.1水底地层剖面仪可用于探测疏浚深度内土层变化和基岩存 在的情况。 6.6.2水底地层剖面仪探测可根据工程需要和水下地形地质情况 合理布置探测线,尽可能使探测线通过预定钻孔位置,有利地层判 读。 6.6.3水底地层剖面仪施测时,水域波高不宜大于0.5m,探测船 航速宜为4~6kn。 6.6.4成果整理时,应作声速水深改正、声波斜角水深改正、土层 享度改正和潮位改正。 6.6.5地层划分应结合钻孔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
6.6.1水底地层剖面仪可用于探测疏浚深度内土层变化和基岩存 在的情况。 6.6.2水底地层剖面仪探测可根据工程需要和水下地形地质情况 合理布置探测线,尽可能使探测线通过预定钻孔位置,有利地层判 读。 6.6.3水底地层剖面仪施测时,水域波高不宜大于0.5m,探测船 航速宜为4~6kn。 6.6.4成果整理时,应作声速水深改正、声波斜角水深改正、土层 厚度改正和潮位改正。 6.6.5地层划分应结合钻孔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
6.7.1标准贯入试验符合下列规定。 6.7.1.1标准贯入试验可用于砂土、粉土和粘性土。在有经验 地区也可用于碎石土和全风化或强风化的基岩。 6.7.1.2测试用的设备装置和操作方法可参照表7.0.2所列
6.7.1标准贯入试验符合下列规定。
6.5岩士的现场描述及鉴别
6.5岩士的现场描述及鉴别
6.6水底地层部面仪探测
硬质岩石岩体特征描述及风化程度划分
续上表岩土类别名现场描述及鉴别说明1.颗粒目测2.干散状态3.湿土拍打4.湿土粘性砂土尚须描述颜色、湿用手捻摸时,有类似玉米度、密实度、包含物、颗粉砂大部结块,捻压即散面或灰尘的感觉表面出水变形有轻微粘性砂粒形状、其他特征等细纱其颗粒用目力仅能别部分结块、稍压即散表面水印明显略有粘性感±大部分颗粒类似砂糖或白中砂少量结块、一碰即散菜仔粒表面略有水印无粘着感觉类粗砂绝大部分颗粒似小米粒基本分散表面无变化无粘着感觉砾砂大部分颗粒类似高梁粒完全分散表面无变化无粘着感觉角砾1.颗粒组成2.颗粒形状3.结构组成碎石土尚须描述颗粒碎圆砾量取各石块三个互相垂直的最漂石、卵石、圆砾以圆形和①天然或人工爆破的坚硬程度、风化程石大尺度,长径A、宽径B、厚度亚圆形为主。块石、碎石、②沉积期长短度、胶结现象及岩石成碎石石C,以长径为主确定土类。角砾以棱角形为主。③分层分布及骨架内充填分等。±卵物情况类块石④级配均匀情况漂石③表面粗糙或光滑32
采用标准。 6.7.1.3试验前清孔时,应避免试验土层受到扰动。 6.7.1.4贯入前,应充分拧紧钻杆接头。下放贯入器时,应避免 冲击孔底。注意保持贯入器、钻杆、导向杆连接后的垂直度,防止侧 向晃动。 6.7.1.5对于无特殊需要的密实土层,试验击数宜以50击为 限,并应记录其实际贯入深度。 6.7.1.6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应根据其测试深度注明于钻孔柱状 图或地质剖面图上。对进行了大量标准贯入试验的岩土区域,可绘 制等值线图。 6.7.2十字板剪切试验符合下列规定。 6.7.2.1测定饱和软粘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和灵敏度应采用十 字板剪切试验。 6.7.2.2测试用的设备装置和操作方法可参照表7.0.2所列采 用标准。 6.7.2.3试验用钻杆同心度误差应小于1mm,直线度误差应小 于0.1%,钻杆接长时必须逐节拧紧。 6.7.2.4套管及十字板头必须垂直压入土中,十字板头入土深 度不小于套管底端以下套管直径的3~5倍,若孔底为软弱士质,应 采用套管控制器,套管在试验过程中不得下沉。 6.7.2.5当试验深度处为较硬夹层土时,应穿过硬土层再行试 验。 6.7.2.6十字板剪切速率以每10s转动1°为标准。每转动1°,测 记读数一次。当读数出现峰值或稳定时,应继续测读60s,并取峰值 或稳定值为原状土剪切破坏读数。 6.7.3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符合下列规定。 6.7.3.1判别砂土、碎石土的松散密实程度应采用重型动力触 探试验。 6.7.3.2 测试用的设备装置和操作方法可参照表7.0.2所列采 用标准。
6.7.3.3每贯入10cm所需锤击数连续三次超过50击时,即停 止试验,也可改用超重型动力触探。 6.7.3.4触探杆最大偏斜度不应大于2%,锤击时不得偏心,触 探杆不得倾斜和侧向晃动。 6.7.3.5触探深度不宜大于12~15m。 6.7.3.6当土质均匀、动探数据离散不大时,可用厚度加权平均 法计算土层平均动探值。如果离散性较大时,宜用多孔资料结合其 他资料综合分析或分部位取值。 6.7.4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符合下列规定。 6.7.4.1对于密实的碎石土或埋深较大、厚度较大或夹有少量 漂石的碎石土,应采用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6.7.4.2测试用的设备装置和操作方法可参照表7.0.2所列采 用标准。 6.7.4.3触探杆最大偏斜度不应大于2%,触探杆在泥面上高度 不应过高。 6.7.4.4 触探深度不宜大于20m。 6.7.4.5走 超重型和重型两种动力触探锤击数之间的关系可按式 6.7.4换算
式中NB.5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 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锤击数, m一换算系数,一般采用2.0~2.5。 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工程现场两种动力触探对比试验结果选用 式6.7.4中的换算系数。
6.8.1勘察结束后,应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勘察资料进行整理、分 析、计算,并编写勘察报告。
6.8.2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Ne3.5=mV120
1)勘察工作的目的、依据、起止日期,完成工作项
勘探手段和方法,勘探量的变动情况及必要的说明; (2)勘察区域的高程和平面控制情况、补充测量资料、钻孔高程 控制方法及定位方法等, (3)疏浚区域地貌类型、各类岩土分布情况; (4)岩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的测试方法和取值标准,以及采用 的规范, (5)根据钻孔柱状图、地层剖面图详述勘察区域岩土层位及物 理力学指标,并对疏浚岩土的工程特性作出综合评价。 6.8.3岩土地质单元体的划分应根据岩土特征、现场及原位测试、 室内试验成果综合确定。对试验成果中某些不合理的数据,应通过 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有条件时补充试验,以决定数据的取舍或改 正。 6.8.4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应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统 计指标必须在同一单元体内进行。主要单元体的各项试验指标的 统计子样数不得少于6个。主要特征值有算术平均值Ux、标准差
式中X一统计母体中各子样数值
内: 孔隙比和含水量不大于0.15; 抗剪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大于0.3。
孔隙比和含水量不天于0.15; 抗剪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大于0.3。
6.8.6勘察报告应附下列主要图表:
(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2)工程地质部面图(常用岩土图例见附录F):
(3)钻孔柱状图; (4)现场及原位测试成果图表, (5)室内试验成果图表; (6)与岩土工程有关的计算成果图表。
(3)钻孔柱状图; (4)现场及原位测试成果图表, (5)室内试验成果图表; (6)与岩土工程有关的计算成果图表。
7.0.1疏浚岩土应根据其分类及工程要求按照表7.0.1所列项目 进行试验。 7.0.2各项土工试验方法,除另有说明外,应按照表7.0.2中采用 的标准进行。 7.0.3土粒比重宜通过试验测定,也可采用表7.0.3所列经验 值。 7.0.4天然坡角(休止角)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 量少于试样总质量5%的砂土。 7.0.5粘性土的抗剪强度可采用快剪强度值(用峰值),对于饱和 粘性土宜根据情况分别选用直剪仪快剪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或十字板剪切试验。 7.0.6附着力试验用于测定粘性土吸附在金属板上的单位面积附 着力。测定用的土样应为保持天然含水量的扰动粘性土,也可取自 吸附在挖泥船耙头、泥斗上的土样进行试验。试验方法见附录A。 7.0.7烧灼量试验用于测定土中有机质含量,但不适用于含碳酸 盐及结晶水多的土。试验方法见附录B。 7.0.8岩石的抗压强度试验用于测定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和单 轴干极限抗压强度,据以进行岩石的分级和计算该岩石的软化系 数。试验方法见附录C。 7.0.9岩石的点荷载强度试验主要用于不便按规定尺寸加工成试 样的岩块。先测定点荷载强度指数,再换算成该岩石的单轴饱和 (干)极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见附录D。
7.0.1疏浚岩土应根据其分类及工程要求按照表7.0.1所列项目 进行试验。 7.0.2各项土工试验方法,除另有说明外,应按照表7.0.2中采用 的标准进行。 7.0.3土粒比重宜通过试验测定,也可采用表7.0.3所列经验 值。 7.0.4天然坡角(休止角)试验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 量少于试样总质量5%的砂土。 7.0.5粘性土的抗剪强度可采用快剪强度值(用峰值),对于饱和 粘性土宜根据情况分别选用直剪仪快剪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或十字板剪切试验。 7.0.6附着力试验用于测定粘性土吸附在金属板上的单位面积附 看力。测定用的土样应为保持关然含水量的扰动粘性土,也可取自 吸附在挖泥船耙头、泥斗上的土样进行试验。试验方法见附录A。 7.0.7烧灼量试验用于测定土中有机质含量,但不适用于含碳酸 盐及结晶水多的土。试验方法见附录B。 7.0.8岩石的抗压强度试验用于测定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和单 轴干极限抗压强度,据以进行岩石的分级和计算该岩石的软化系 数。试验方法见附录C。 7.0.9岩石的点荷载强度试验主要用于不便按规定尺寸加工成试 样的岩块。先测定点荷载强度指数,再换算成该岩石的单轴饱和 (干)极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见附录D。
续上表标贯颗粒颗粒天然界限抗剪动力岩石抗相对密实有机岩土类别岩土名击数重度分析形状比重含水量含水量强度压强度判数质含量附着力说明触探密度粉砂VV砂一必须做细砂V4V根据±中砂情况分别选VVV用类粗砂AVV②岩石的强砾砂V4风化、全风化角砾带宜尽量采4V碎圆砾用标准贯入V石现场试验碎石现场V4>>±卵石量测量测V类块石现场现场V漂石量测量测V岩软质岩石石类硬质岩石39
疏浚岩土分项试验概票
A.0.1试验仪器弹簧秤附着力仪。
A.0.1试验仪器弹簧秤附着力仪。
操作程序按下列规定进行
(1)将士调匀,测定含水量: (2)将土分层装入土样杯中,填实填满,不留气孔。用垫圈套住 杯口,刮去余土,使土面与垫圈齐平。除去垫圈,土面应高出杯口 0.5mm (3)将土样杯装在预先整平的附看力仪底座上。压板对准土样 杯口,使压板平面完全接触土面。在压板上部无冲击地施加垂直荷 重2kg,加荷时间为30s,擦净杯口挤出的余土 (4)推上联合器装置,摇动手柄,转速控制在6r/min。当压板脱 离杯口(脱离土面)时立即停止转动手柄, (5)读出仪器记数器附着力指示值F。擦净压力板上的土,按 前述步骤重复进行四次。删除四次测定值中的最大最小值,用余下 二个数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土的附着力。 (6)试验结束,清洁压板,涂凡士林防锈。 A.0.3压板粗糙度规定为光面类,以看不见加工痕迹、划痕为 准。
试验采用烧灼减量法,粗略估计土中有机质及其他挥发物的含 量。 将烘干土在550℃高温下烧灼至恒重时的灼失量与烘干土重 相比,按下式求出烧灼减量Q1的百分比:
式中90——埚重(g); 烘干土在550℃高温烧灼后,与烧灼土合重(g)
C.0.1本试验包括岩石的单轴干极限抗压强度Ra和单轴饱和极 限抗压强度Re。 在天然含水量或干燥状态下测得的极限抗压强度称为干极限 抗压强度。在饱和浸水状态下测得的极限抗压强度称为饱和极限 抗压强度。
0.3岩石的饱和试验可按下述方法之一进行:
(1)将岩样按要求加工磨成规定尺寸的立方体或圆柱体,用清 水浸至试样1/3高度处.浸泡2h.再加水至2/3高度处.浸泡2h继 续加水没试样,浸泡24h。取出试样,用拧湿布于试样表面 称重; (2)取上述试样浸水8h,移入煮沸箱,水面高出试样3~5cm,盖 紧箱盖,继续煮沸3h,煮后放入水中冷却12h,再拭干试样表面称重 (此法不适用于松软岩石)。 C.0.4用材料压力机分别测定饱和状态下和干燥状态下的试样 极限抗压强度。
C.0.5岩石的软化系数K,可按下式
式中R岩石的饱和极限抗压强度(MPa
中Re岩石的饱和极限抗压强度(MPa)
C.0.6试样应符合下列要求,
(1)块状试样尺寸见表C.0.6, (2)圆柱状试样尺寸为50mm×100mm; (3)均匀试样应不少于3个,不均匀试样数量增为5个, 4)试样必须标明其产状和层面,确定试验方向,强度取算术平
附录C岩石抗压强度试验
附录C岩石抗压强度试验
D.0.1试验岩块外形根据需要可以是圆柱形的,也可以是不规则 的或经切割的方形块石。 D.0.2岩石试样可根据需要选择干燥的或饱和的。 D.0.3试验可在试验室或现场进行。 D.0.4试验设备为携带式点荷载仪。其主要部件有加载框架,加 压测压装置(油泵、干斤顶、球端圆台状压板等)、距离测量系统。 试验也可应用材料压力机,用球端圆台状压板接触岩石试样施 压试验,
附录D岩石点荷载强度试验
图D.0.5不同形状试样及等效岩芯直径D.示意图
s(50)= P(50) (1000/50°)
样尺寸单 ,或只有少量小块试件可用,无法绘制出较好的相关关 系P一D线,上述方法不能实现时,可用下式进行尺寸修正:
Is(50)/=平行层理方向的点荷载强度指数平均值。 准各向同性岩石,其la~l,la值愈大,岩石各向异性愈明显。 D.0.9岩石单轴抗压强度R。与点荷载强度指数Is(0)可按式 D.0.9换算,
<(50) = FX
=( I0) //( Is(50) /)
GB/T 12085.4-2022 光学和光子学 环境试验方法 第4部分:盐雾.pdfR.=22 I(50)
E.0.1试验必须在疏浚施工现场进行。 E.0.2在需要疏浚浅滩附近水边适当位置挖坑,坑体挖成规则形, 抗内碎石层构成尽量与待挖碎石层相似,将从坑中取得的砂碎石进 行颗粒分析,求出骨架颗粒含量K和不均匀系数Cu
式中DG密实判数; K 骨架颗粒含量,K=(G哥/G总)×100=[粒径大于 50mm碎(卵)石的质量/碎(卵)石样体总质量X× 100。 E.0.4对于爆破后的块石,可用块体体积小于抓斗斗容1/6的石 块计作骨架颗粒。
G.0.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对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G.0.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 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DB1310/T 262-2021 气体保护焊技术条件.pdf附录G本标准用词用语说明
主编单位:交通部上海航道局 参加单位:交通部疏浚工程定额站 主要起草人:王谷谦郑励 (以下按姓氏笔画为序) 于福生李昌时 郑坤
附加说明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加单位 和主要起草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