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13-330-2020 基于BIM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pdf4.1.2地质年代、地层划分等工程对象通过模型单元的形式表达
为了保证信息模型的使用效率,需要通过命名和颜色对模型 进行区分,使得模型的创建方和应用方无论在创建、管理还 用过程中都能够快速地找到自已需要的信息
4.1.3完善的数据存储环境是指所配置硬件和软件资源的优劣 性。完善的数据存储环境可以避免多用户模型修改带来的数据不 一致,加快数据处理速度,提升数据的存储性能,保障数据的安 全,方便用户对数据的访问和管理。 数据分类和编码是提高数据可用性和使用效率的基础,建设 工程各相关方模型数据互用应以协议的形式商定,明确互用数据 的内容、格式和验收条件。数字形式是模型数据的唯一保存形式。 因此,模型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比CAD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更复杂, 需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数据安全DB11/T 1596-2018 公园绿地改造技术规范,包括存储介质安全、访问 权限安全、数据发布安全等。
4.1.4要求勘察信息模型协同应基于统一的数据共享和传递方
式,是为了保证数据传递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数据传递 的准确性是指数据在传递过程中不发生歧义,完整性是指数据在 传递过程中不发生丢失,有效性是指数据在传递过程中不发生失 效。为了保证数据传递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数据的存储 及访问需要有统一的数据存储格式及信息语义标准,同时模型应 符合本规程所规定应包含的数据要求
4.2.1鉴于现行国家有关BIM应用技术标准均未涵盖
4.2.1鉴于现行国家有关BIM应用技术标准均未涵盖工程勘察 行业相关专业内容,工程勘察作为建设工程全生命期的一个重要 参与方,急需尽快补充这方面的内容,本规程基于国家标准《建 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有关规定,依据其分类 标准和编码原则,制定了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中的信息分类和 编码原则。
4.2.2图4.2.2编码结构主要编码
1.表代码与分类对象编码之间用“"莲接,分类对象编码相邻 级代码之间用英文符“"隔开; 2.大类编码应采用6位数字表示,前2位为大类代码,其余4 位用“0”补齐; 3.中类编码应采用6位数字表示,前2位为大类代码,加中 类代码,后2位用“0补齐: 4.小类编码应采用6位数字表示,前4位为上位类代码,加 小类代码; 5.细类编码应采用8位数字表示,在小类编码后增加2位细 类代码。 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虽未 在条文中明确细类编码是否可进一步细分,但在附录A中有出现
4.3地层单元命名和颜色设置
用需求;因此,允许在本规程规定之外自行定义地层单元颜色。 为了避免出现模型视觉识别混乱,要求自定义的颜色写入勘察信 息模型执行计划,以便模型使用者能够迅速掌握模型的表达意图
式作了规定,规定了各个数据所采用的度量资源类型和计量单位 在进行勘察信息模型数据录入时,应当特别注意计量单位的换算 模型数据存储与交换软件应符合本规程5.2节的规定。
4.4.3模型、子模型应其有正确性、协调性和一致性,才能保证 数据交付、交换后能被数据接收方正确、高效地使用。模型数据 交换格式应以简单、快捷、实用为原则。为便于多个软件间的数 据交换和交付,本规程规定基于BIM勘察信息模型软件应采用 IFC等开放的数据交换格式。通常情况下模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 而且完成每个专业或任务所需要使用的数据和用于交付或交换的 数据也是不完全一样的。因此,在交付或交换前应对模型数据进 行检查和审核,修改错误数据,清理无用、重复的数据。由于模 型可能不是一次完成的,用于交付不同专业的模型也不一样,可 能造成模型有多个版本,因此在交付前需要清楚的定义好模型是
哪个版本,再进行交付,一般要求应是最新版本,以保证模型数 据的可靠性。
4.4.4交换物中模型文件或模型引用文件数量较多或数据量较 大时,为提高数据交换效率,可对交换物进行打包/解包、压缩 解压缩。为提高数据交换的安全性,可对交换物进行加密/解密。 数据供给方若执行压缩循/打包操作,应向接收方提供解压/解包的方 法,或获取解压/解包方法的途径。常见打包/解包、压缩/解压缩 方法见表1。
表1常见打包/压缩方法
4.4.5由于自前国内建设领域诸多建模软件在数据格式、数据交 换模式和数据保存模式未能满足IFC数据交换标准,仍然存在数 据交换困难的情况。所以对采用多平台进行规划、勘察、设计、 施工、运营管理等全过程或阶段BIM应用的工程项目,信息模型 数据交换前应提前约定统一的交换数据格式和版本。常用的勘察 信息模型几何数据文件交换格式可按表2选用,未约定交付格式 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交付: 1.原始勘祭信息模型格式:以模型制作方所使用软件的默认 文件存储格式交换。 2.通用数据文件交换格式:采用标准通用或约定的模型数据 文件格式交换。
常用勘察信息模型几何数据文件交付
4.4.6本条文规定了数据交换过程中应符合的条件。 1对交换数据进行加密,是为了增强数据的安全性。常见加 密/解密方法见表3:
2模型数据交换前应先根据协议约定,确认提供和接收数据 对方的身份,以及提供数据和接受数据的权限,是确保数据交换 安全的重要措施。
4要求祭信息模型数据交换双方应对所交换数据进行数 据校验,是为了确保所交换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数据丢失及篡改。 常见信息模型交换数据校验方法可按表4选择使用,
表4常见模型交换数据校验方法
外,原位测试点、取样点等都应当提供其三维空间信息。而地质 构造除了应当具备三维信息外还应具备产状信息,例如断层应当 具有走向、倾角、倾向、延伸长度、充填物等信息。 不管采用任何勘探手段获取的建设场地勘察数据,用于创建 勘察信息模型的地质界面包括地层界面、地质构造界面、原位测 试、取样点等勘察数据(信息)均应提供基于同一数据格式的三 维数据一一平面坐标和高程,方可满足高效、迅速构建三维可视 化勘察信息模型对数据标准的需求
5.1.4模型应具备多个子模型间的信息交换,只有保证所有
信息的唯一性和一致性,才能确保模型数据间的正确交换。不同 来源的同一模型数据的唯一性可有效减少数据亢余,是建设工程 全生命期海量模型数据管理的重要条件。采用不同方式表达的模 型数据的一致性可避免数据差异和逻辑矛盾,是建设工程全生命 期各个阶段、各项专业任务、各相关参与方模型共享和数据共享 的基本保证。
导致信息模型和模型数据(信息)的不一致,为了保证信息模型 的使用需求,当提供创建模型数据(信息)的坐标系统不一致时, 应在数据存储之前换算为统一的坐标系统。以保证所创建的信息 模漠型及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图形作为辅助表达手段是必要的。勘祭信息模型生成的二维工程 地质图件包括:工程地质平面图、部面图、钻孔柱状图、及其他 必备专门性图件(地下空间相关图件、地质灾害类、专业水文地 质图、专业工程地质图以及各岩土层顶面等值线图等)。现行国 家规范、规定及图示图例标准包括《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 CECS99:98、《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12328、《区域 地质图图例》GB/T958。 必要的文字、文档、多媒体等,可极大的补充和丰富信息
5.2勘察信息模型软件
5.2.1基于BIM 应用条件的岩土工程勘察软件的专业
5.2.1基于BIM应用条件的岩土工程勘察软件的专业功能是指 必须具备完成工程勘察专业工作和任务要求的能力,并符合国家 相关工程建设标准的有关规定。模型输入对象既包括上游环节的 信息模型数据,也包括自已创建的信息模型数据。模型的处理功 能既包括模型的信息编辑、统计、分析等,也包括外部信息与模 型的关联。
5.2.2应支持开放的数据交换标准是指IFC数据交换标准
5.2.2应支持开放的数据交换标准是指IFC数据交换
5.2.3每个工程项目的 BIM 应用目标和任务范围都不一样,
前尚没有一个或一套BIM应用软件都能满足所有工程项目的 BIM应用需求,特别是勘察信息模型应用软件的研发远落后于设 计、施工、运营等其他阶段的应用软件。因此,需要根据项目BIM 应用目标和任务要求选择合适的基于BIM应用条件的岩土工程 勘察软件,所以要求所选用的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应用软件其 专业功能和数据共享功能必须在实际应用之前,通过工程实例对 其进行测试,以保证其在工程项目应用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5.3地表信息模型创建
5.3.1地表信息模型是建立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的基础。主要 通过建立满足各相关方所需精度要求,且可真实、直观的数字模 型来反映拟建场地及周边地表以上地形地物的现状特征。通常可 运用于拟建项目规划布局、设计方案比选、工程展示及分析等。
种复杂的曲面造型和表现特殊的效果,如人的皮肤,面貌或流线 型的跑车等。 地表信息模型宜包括地表面、地表水体以及地表建(构)筑 物等,宜符合表5规定。
表5地表信息模型元素及其信息描
5.3.2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ElevationModel)是指用
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数字地面模型。 为保证地表信息模型的准确性,应明确地表信息模型的数据 来源。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倾斜摄影技术为代表的 新技术、新方法被广泛的运用在勘察工作中,三维实景建模已成 为现实,建立地表信息模型难度大大降低,建模效率明显提高。 本条所列举的几种数据来源中,原始测量数据、数字化地形图需 要进行预处理,数字高程模型DEM可以直接使用,包括无人机 颂斜摄影,卫星遥感影像等航摄遥感影像则需要根据项目特点以 及能够获取到的数据源选择合适分辨率的影像数据。
小,建模边界在平面上的范围除了应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还应 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关于确定工程勘察范围的有关规定。一般应以 正地或规划红线范围为界,但尚应包括受其建设有影响的区域。
5.3.4为避免所建模型文件过大,提高创建和使用模型的
宜根据拟建工程项自类型和需求,不同勘察阶段,建立适宜的地 表信息模型,满足项目需求即可,不宜过份追求高精度、大范围
各种原位测试点和取样点在模型中所输入的三维数据,应当 在模型使用说明书中明确其所代表的含义,例如取样点可以输入 起始深度,也可以输入取样结束深度,但在模型使用说明书中应 有相应说明,不致引起歧义。 5.4.3勘察信息模型的几何图元采用点、线、面、体及其组合来 表示,都应当采用绘图平台的基本图元类型,软件在生成信息模 型时,应自动添加属性数据。地质信息模型包括地质测绘点、测 绘剖面、孔洞坑槽、物探、试验、观测等,基本建模方法可参考 表7:
表7勘察信息模型基本建模方法
常用插值方法有离散光滑插值DSI、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克 单金插值法、最小曲率法、径向基函数法等。 当以岩质地基为主或基岩有出露较多的建设场地,在地层岩 性界面建模前,建议先创建基岩与覆盖层的分界面(以下简称基 覆界面),并基于基岩和覆盖层界面创建覆盖层和基岩实体。基 岩和覆盖层界面建模应以覆盖层地表范围线、揭露点、底面轮 线为基础,采用投影成面法或离散光滑插值成面法建立。当覆盖 层埋深较浅目受地形面起伏影响较大时,可采用校正处理法进行 快速建模。基岩面宜采用校正处理法将地形面覆盖层部分校正到 基岩和覆盖层界面上建模,或采用拼接处理法将基岩和覆盖层界 面与地形面的基岩露头部分拼接建模。覆盖层体模型宜采用实体 分割法由基岩和覆盖层界面分割地形体建模,或采用表面缝合法 由地形面的覆盖层表面部分与基岩和覆盖层界面缝合建模。 地层岩性界面和实体分层建模时,宜根据其空间分布规律和 形态特征,选择适当的建模方法。例如地层界面平直时,宜采用 趋势成面法进行建模:地层界面规则弯曲时,宜采用断面成面法 进行建模:地层界面不规则弯曲时,宜采用插值成面法建模,或 将不规则弯曲的地层界面分成多个部分分别成面后,采用剪切拼 接组合建模, 地质构造界面应根据空间位置、产状、延伸规模和相互交切
关系建模,可采用趋势成面法、约束成面法、投影成面法等建立。 当需反映地质构造面相互交切关系时,宜采用裁切处理法进行。 第四纪地质构造面不应超出基岩和覆盖层界面,建模时可采用约 束成面法将基岩面作为约束条件处理,或采用裁切处理法将超出 基岩面的部分批量裁切。地质构造倾向延伸长度不明确时,宜按 向延伸长度不超过走向延伸长度进行建模。地质构造实体可采 用表面拉伸法、表面缝合法、逻辑运算法等建立。 地下水位面建模宜先采用插值成面法建立水位面,地表水位 面宜用手动建模,受地形面约束,地下水位面与地表水位面必须 顺滑过渡。地下水位面(潜水)的控制通过孔、洞、坑、井、槽 等勘探手段获取,数据量不大,一般采用插值法成面即可,但建 模过程要参考地形面,地形是影响地下水位面形态的重要因素, 此外还可能受到导水构造(如断层、裂隙)的控制,地下水位面 建模的难度在于与地表水位面的顺滑衔接。承压水主要受地层和 构造的影响,要结合地层和构造进行建模,大多只能手动建模。 地表水位面在水流急时宜采用断面法成面,但大部分属于平静 的水位面可通过一个简单的平面剪去地形面。 地质透镜体应采用实体图元表示,可采用部面成线法确定边 界线,再采用断面拉伸法由一个或多个剖面线拉伸建立。
5.4.4勘察信息模型初创后,可随勘察阶段的深入,根据勘察数 居(信息)量的增加和变化,及时对模型进行更新和修正,提高 模型的精度。
宜根据拟建工程项目类型和需求、不同勘察阶段,建立满足项目 需求、深度适宜的勘察信息模型即可,不宜过分追求高精度、大 范围。
数据精度和样本数决定了勘察信息模型的精度,应尽量减少 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由于地质条件在空间上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因此,只能根据有限的勘察数据和实践经验,从岩土工程的角度
结合地质学原理去描述而不是复原拟建场地所处的地质环境。大 量的勘察数据有助于更逼真的反映地质环境,宜根据项目类型和 需求,以及能够获得勘察数据来源的精度,进行建模工作。不同 的勘察阶段决定了可用数据信息的精度等级,对于地质条件复杂、 项目需求高的项目,宜采用更高精度的勘察数据建模
5.5.1合规性检查的主要任务是检查所创建的信息模型是否符 合现行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和本标准的有关规定,以及工程项目 勘察任务书、建模工作大纲和工作计划要求, 合理性检查是要求一般模型空间分布及交切关系推断需符合 工程区域地质条件、发育规律的认识。 准确性检查是要求收集的建模数据须准确,所建模型与实测 数据保持一致。 完整性检查是要求参与建模的地质数据完整,所建模型符合 勘察阶段的内容和精度要求
5.5.3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合理性检查的三种常用方法
1三维视图检查,通过在三维视图中旋转、缩放、隐藏模型 等操作,检查模型的三维形态、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的合理性: 2随机剖面检查,通过竖直或水平方向上的随机部面视图 检查模型在任意切面上的二维形态、延伸分布和相互关系的合理 性; 3等值线图检查,将地质界面或地质实体转成等高线、等深 线、等厚线,通过这些等值线的形态和数值,检查模型分布的合 理性。岩土工程勘祭信息模型常见的不合理情况有: (1)相令剖面上的同一地质面起伏不合理: (2)相邻地层界线点编录错误,导致地层界面错位: (3)地质构造揭露点错连,导致构造面扭曲变形
(4)地下水位受李节影响,数据没经过合理甄选,导致地下 水位面明显不合理
1目测法需在三维视图或剖面视图中查看,快速检查模型与 地质采集点位置和产状是否存在差异: 2测量法需在三维视图和部面视图中,利用工具测量地质体 的位置、产状等,并确定建模是否存在误差: 3统计法是由软件自动计算地质采集点到地质界面、地质实 体的最短距离,统计得到模型准确性评价
5.5.5岩土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完整性检查的常用方式有:
1利用地质界面确定建模范围,一般梢大于勘探布置的区域 与工程地质图的范围一致: 2导出统计数据,根据清单表逐项检查模型内容的完整性: 确保无遗漏;
6.1.1勘察信息模型应满足不同工程勘察阶段、设计和施工的使 用需求。具体需求应与工程相关阶段和任务要求匹配,如可行性 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施工勘察、竣工审查、运营及 维护。
用需求。具体需求应与工程相关阶段和任务要求匹配,如可行性 研究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施工勘察、竣工审查、运营及 维护。 6.1.2通常情况下模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且完成每一个专业 或任务所需要使用的数据和用于交付或交换的数据也不完全一致 因此,在交付或交换前必须对模型进行审核、清理,以及定义模 型版本是保证模型数据可靠性的必要工作。对模型创建、审核和 更新人员、时间信息等做出规定是为了便于查询和明确责任。 6.1.3模型交付物主要是电子文件,而电子文件的一个重要特性 是方便修改,如果用于施工的图纸来源于信息模型,信息模型就 需要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信息模型的提供者也相应需要承担 定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有关规定, 电子签名需要由第三方认证,并提供相应认证服务。由依法设立 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提供的电子签名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电子签 名应由本人专有;签署时的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 制;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都能够留痕;签署后对数据文 件的改动也必须能够留痕。如果信息模型不作为施工依据,可不 采用电子签名。
6.1.2通常情况下模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且完成每一个专
或任务所需要使用的数据和用于交付或交换的数据也不完全一致 因此,在交付或交换前必须对模型进行审核、清理,以及定义模 型版本是保证模型数据可靠性的必要工作。对模型创建、审核和 更新人员、时间信息等做出规定是为了便于查询和明确责任
6.1.3模型交付物主要是电子文件,而电子文件的一个
是方便修改,如果用于施工的图纸来源于信息模型,信息模型就 需要具备相应的法律效力,信息模型的提供者也相应需要承担 定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有关规定, 电子签名需要由第三方认证,并提供相应认证服务。由依法设立 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提供的电子签名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电子签 名应由本人专有;签署时的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 制;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都能够留痕;签署后对数据文 件的改动也必须能够留痕。如果信息模型不作为施工依据,可不 采用电子签名。
合场地及工程实际情况,使用方的需求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6.2.2~6.2.3在本规程中,不同深度等级的勘察信息模型内
6.2.2~6.2.3在本规程中,不同深度等级的助察信息模型内容可 按儿何信息和非儿何信息进行细分。国标《建筑信息模型设计交 寸标准》GB/T51301采用“模型精细度(LOD)”的概念,主要 针对的是建筑信息模型,本规程采用“交付深度等级(DL)”的 概念是为了更好地描述勘察信息模型,并与国标进行区别,同时 本规程中DL100~400各等级包含的内容与LOD1.0~4.0的差异较 大。 6.2.4~6.2.5条文所列勘祭信息模型交付内容已基本涵盖了工 程勘察工作的全部内容,但具体建设项目的模型交付内容应以实 际勘察工作成果相符,若勘察工作未涉及的内容,无需在勘察信 息模型中体现,如某场地祭范围内未见地下水时,其模型成果 可不包含地下水这一模型元素,
程勘察工作的全部内容,但具体建设项目的模型交付内容应以实 际勘察工作成果相符,若勘察工作未涉及的内容,无需在勘察信 息模型中体现,如某场地勘察范围内未见地下水时,其模型成果 可不包含地下水这一模型元素。
6.3.1数据信息集成交付是指将所要交付的各种信息模型、文档 和数据在逻辑上或物理上有机地集中,从而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数 据共享。通过数据信息集成合理规划数据和信息,减少数据几余 更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保密。 6.3.3勘察信息模型交付物本质上是数据载体。本条文规定的交 付物中: 1勘察信息模型(D1类交付物)不仅仅包括三维模型,也 包含相互关联的二维图形、注释、说明以及相关文档等所有的信 息介质,是最为全面的交付物
1勘察信息模型(D1类交付物)不仅仅包括三维模型,也 包含相互关联的二维图形、注释、说明以及相关文档等所有的信 息介质,是最为全面的交付物, 2属性信息表(D2类交付物)用来交付模型单元属性信息
3工程图纸(D3类交付物)是常规的二维图纸。然而事实 表明仅交付工程图纸并不能很好地完成勘察信息模型所要求的信 息传递和协同。 4项目需求书(D4类交付物)用来交付项目需求信息。 5勘察信息模型执行计划(D5类交付物)用来交付模型建 立和组织状况的说明。
6.3.4模型文件命名的规范性是指命名应基本与现行标准规
的对象名称统一,便于识别;合理性是指命名的结构应总体合理, 能够表达文件或地质要素、构件的基本属性:简洁性是指命名应 尽量简洁,避免亢余名称关键词,以便减少命名工作量和计算机 检索时的运算量;可扩展性是指命名应具备可扩展性,以便满足 后续可能出现的其他需求;通用性是指命名原则应具有通用性, 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被普遍适用。
表8常见信息模型引用的文件类型
6.4.1勘察信息模型应用,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对应的信息需求不 尽相同。从应用的角度上看,一是信息应用方应提出确切所需的 信息;二是应确保信息提供方可以交付应用方所需的信息。 6.4.6应用需求应作为标准化的一部分,在模型信息输入的时候 应充分考虑应用需求,这样可使模型信息更加规范和完备,大大 降低返工成本,因此有必要将应用需求以协同文件的形式前置到 信息输入方。例如项目审批,需要审批方提前明确所需信息的列
表以及建模要求,这样勘察单位才可以完整地提供相应的勘察信 息模型和数据信息,即提交合格的交付物
7.0.2模型修改与更新必须由模型提供方完成,以保证信息模型 和模型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模型修改与更新应在应 用方提供需求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应保证模型修改与更新前后 模型数据(信息)的一致性。 7.0.4要求模型管理方应有几灾备份设施,其目的是确保所有模 型数据(信息)不会因灾难或介质故障丢失或损坏。信息模型如 果丢失或者损坏将对勘察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信息模型应 尽量集中存放。通过制定备份策略采用计算机自动完成的方式定 时备份数据,以减少备份过程中的手工十预,防止操作人员的漏 操作或误操作造成模型数据丢失。在备份策略上可执行数据增量 备份和完全备份结合的策略,备份时间尽量选择在晚上等服务器 比较空闲的时间段进行,备份数据要妥善保管,确保模型数据可 恢复。 7.0.5独立磁盘亢余阵列是把相同的数据存储在多个硬盘的不 司地方的方法。通过把数据放在多个硬盘上,输入输出操作能以 平衡的方式交叠,改良性能。因为多个硬盘增加了平均故障间隔 时间,储存几余数据也增加了容错机会。利用同位检查的观念, 在数组中任意一个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取数据,在数据重构时, 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异地备份是指将数据在另外的地方(不可在同一建筑物内) 实时产生一份可用的副本此副本的使用不需要做数据恢复,可
7.0.2模型修改与更新必须由模型提供方完成,以保证信息模型 和模型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模型修改与更新应在应 用方提供需求和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应保证模型修改与更新前后 模型数据(信息)的一致性。
7.0.4要求模型管理方应有亢灾备份设施,其目的是确保所有模 型数据(信息)不会因灾难或介质故障丢失或损坏。信息模型如 果丢失或者损坏将对勘察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信息模型应 尽量集中存放。通过制定备份策略采用计算机自动完成的方式定 时备份数据,以减少备份过程中的手工干预,防止操作人员的漏 操作或误操作造成模型数据丢失。在备份策略上可执行数据增量 备份和完全备份结合的策略,备份时间尽量选择在晚上等服务器 比较空闲的时间段进行,备份数据要妥善保管,确保模型数据可 恢复。
同地方的方法。通过把数据放在多个硬盘上,输入输出操作能以 平衡的方式交叠,改良性能。因为多个硬盘增加了平均故障间隔 时间GTCC-003-2018 钢轨焊接接头-铁路专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实施细则,储存几余数据也增加了容错机会。利用同位检查的观念, 在数组中任意一个硬盘故障时,仍可读取数据,在数据重构时, 将数据经计算后重新置入新硬盘中。 异地备份是指将数据在另外的地方(不可在同一建筑物内) 买时产生一份可用的副本,此副本的使用不需要做数据恢复,口 以将副本立即投入使用。
7.0.6保存模型数据的软件系统宜具备定期自检和错误报
能,并保留日志,以便系统管理员进行错误排查。
附录 B模型数据存储格式
JGJ 91-2019 科研建筑设计标准 B.0.1~B.0.11本附录中使用的简单属性模板类型 (IfcSimplePropertyTemplateTypeEnum)元素定义应符合表9规定 本附录中使用的度量资源(IfcMeasureResource)类型定义应符合表 10规定。
表9常见信息模型引用的文件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