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3/T 1859.1-2020 公路风积沙防治技术规范 第1部分:工程勘察设计.pdfDB63/T 1859. 12020
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沙物质,一般为细沙或粉沙,颗粒集中,级配不良,粉黏粒含量少,呈松散状。
3.4疏沙率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宽度断面的气流所搬运的沙粒量。 3.5 沙地 表层为沙覆盖,基本无植被的土地。 3.6 固定沙丘 沙丘表面稳定固结,不存在风蚀,植被覆盖度>50%。 3.7 半固定沙丘 又称半流动沙丘,沙丘整体基本固定或移动量不大,但局部仍处于活动状态,并在风力较大时 主较强的风沙流,植被覆盖度10%~50%。 3.8 流动沙丘 沙丘完全裸露或只有稀少植被,在风作用下,沙丘流动,植被覆盖度<10%。 3.9 风沙流 含有沙粒的运动气流。 3.10 过境风沙流 在戈壁、盐碱地等地区,无沙质地表或地表沙已被盐碱等固结。这些地区的风沙流,其沙源多 于附近的沙丘或沙地,则称此为过境风沙流或风沙流过境 3.11 防沙工程 利用柴草、树枝、砂砾、黏土等自然材料或土工合成材料设置障碍或覆盖沙面,分别对沙体或 流产生固沙、阻沙、作用的各种防护设施及其综合运用。 3.12 沙垄 沙垄又称新月形沙垄,在两组风向成锐角斜交的情况下,一翼向前延伸,另一翼相对停止,延 翼发展成为沙垄,
半固定沙丘 又称半流动沙丘,沙丘整体基本固定或移动量不大Q/SY 08310-2016标准下载,但局部仍处于活动状态,并在风力较 生较强的风沙流,植被覆盖度10%~50%。
主戈壁、盐碱地等地区,无沙质地表或地表沙已被盐碱等固结。这些地区的风沙流,其沙源多来 匠的沙丘或沙地,则称此为过境风沙流或风沙流过境。
防沙工程 利用柴草、树枝、砂砾、黏土等自然材料或土工合成材料设置障碍或覆盖沙面,分别对沙 流产生固沙、阻沙、作用的各种防护设施及其综合运用。
沙华 沙垄又称新月形沙垄,在两组风向成锐角斜交的情况下,一翼向前延伸,另一翼相对停止,延伸的 翼发展成为沙垄。
在两种风向呈锐角斜交的情况下,沙丘移动发展形成沙梁
DB63/T1859.12020
化学固沙 利用化学材料,对易产生沙害的沙丘或沙质建造一层能够防止风力吹扬和改良沙地性质的固结层 以达到控制和改善沙害环境,提高沙地生产力的技术措施。
用枝条、麦秸、稻草、芦苇、草、苏丹草和抗老化编织土工沙袋及土工格室等材料,在流 上设成方格状挡风设施,直立在沙面上,露出地面的高度20cm~25cm,以削弱风力对沙面的侵 7
阻沙沙障 亦称高立式沙障,其类型以孔隙度大小来区分,分为紧密型(孔隙度0%~10%)、疏透型(孔 %~40%)、透风型(孔隙度50%~70%)3种。一般常用疏透型与紧密型。
防护带宽度 防护带外缘至路肩边缘的水平距离(与公路垂直)。包括上风侧防护带宽度、下风侧防 总防护带宽度。
防沙工程体系 利用不同的防沙措施在公路沙害范围内发挥不同的功效,并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构成 防沙设施。
4.1对穿越风积沙地区的新建与改扩建公路应进行专项防沙工程设计,灾害严重地区宣绕避。 4.2防沙工程设计宜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就近取材”原则。防沙工程设计应符合JTGB01、 JTGD20、JTGD30、JTG/TD31中有关规定。 4.3防沙工程设计宜采取“固、阻、疏、导”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建立“经济、合理、有效”的防沙 工程体系 4.4防沙工程设计应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治沙规划相结合.应在公路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运营
DB63/T 1859. 12020
4.5防沙工程设计应有总体布置,使路侧各种防沙措施形成完善的综合防护体系,综合防护体系的宽 度和耐久性应根据风沙活动特征、疏量、 生质及公路等级和使用要求等进行合理确定。
5.1.1应收集公路沿线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包括气温、地温、降水、蒸发、湿度、风向、风速、动 力风向玫瑰图、起沙风矢量图等,重点收集主风向、风速、风频率、起沙风的多年观测资料。 5.1.2应测定起沙风速、沙丘移动特征(移动方向方式、速度和贯沙量、移动方向与路线走向关系) 重点调查大风和高频率起沙风的方向和季节分布
5.2.1应勘察风蚀谷地、洼地、残丘地貌的形态特征及沙漠类型和分布范围。 5.2.2应勘察风沙沙源的分布情况、风沙地貌的形成条件、沙丘、沙、沙堆、沙山等自然状态 5.2.3应勘察主风向与沙丘、沙垄移动方向及公路沿线走向的关系,路线沿线沙害类型及预期危害
5.3.1工程地质勘察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地表组成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颗粒级配、矿物成份、结构特征、胶结物和含水状况、成 层性等。对流沙应调查干沙层厚度、干容重、内摩阻角等; 地表水的分布、潜水埋藏深度及成份,潜水位以上地层的含盐量和盐份种类及分布; 沙丘的固定程度及路线沙害情况; d 植物的生态特征及其覆盖度; e 调查沿线及整个地域筑路和防沙的材料,
5.3.2风沙的危害程度调查
风沙危害程度的判定及划分如下: a)轻度沙害:沙丘密度小于10%,沙丘高度小于1m的波状粗沙地; b)中度沙害:沙丘密度10%~50%,沙丘高度1m~10m; c)严重沙害:沙丘密度大于50%,沙丘高度大于10m。
钻探取样分析沙土层的颗粒组成、盐类、盐份含量、干沙层厚度和沙层含水量等,按照JTGC20相 关规定执行。
3.4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资料: a)沙漠地区风沙工程地质说明; b)地质调查、勘探、试验资料等; c)路线沙害情况调查及不良工程地质评价资料。
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资料: a)沙漠地区风沙工程地质说明; b)地质调查、勘探、试验资料等; c)路线沙害情况调查及不良工程地质评价资料。
DB63/T1859.12020
6.1.1应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敏感区做到兼顾环保选线、防沙和行车安全。 .1.2应对路线所经区域、走廊带及其沿线沙漠、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进行深入调查,查清其对公路 的影响程度。路线选线时,应绕避风沙堆积严重地段,无法绕避时,应进行防沙工程专项设计。 .1.3路线方向宜与主导风向平行或锐角相交
6.2.1高大沙丘地段选线
在确定路线基本走向的情况下,应结合风沙地貌地形状况,选择标高较低、横断面比较开阔、坦缓 的垭口直线穿越。高大沙丘地段选线符合下列要求: a)路线通过沙丘路地段时选择在上风侧,纵断面顺应自然地形可堤堑交替,高路堤采用流线型缓 边坡,路堑横断面边坡宜采用散开式; b)路线宜采用路堤形式通过,路堑长度宜小于200m,在地形受限地段采用隧道或明洞穿越
6.2.2高大复合型沙珑和复合型沙丘地段选线
高大复合型沙珑和复合型沙丘地段的选线符合下列要求: a)线位布设应在谷地中心附近,谷地宽度较小时,宜设在高大沙丘的迎风坡脚前 b)需穿越高大沙丘背风坡时,宜以最短路线长度通过
.2.3低矮沙丘地段选线
宜在沙丘相对固定且平坦地区选择高线位布设
6.2.4固定或半固定沙丘地段选线
宜选择固定沙丘或半固定沙丘开降
平面设计符合下列要求: a)在平曲线路段,宜选用较大半径的平曲线; b)沙丘路段相对高差小于20m时,宜采用直线的形式通过。
纵断面设计符合下列规定: a)低矮沙丘地段纵断面线宜设在平均高度的二分之一以上; b 低矮植被及短生植物路段,路基高度小于等于50cm,纵坡坡度宜以平缓为宜,竖曲线宜采用 大半径; c)凹形竖曲线段应设集中排水设施,
横断面设计符合下列规定: a)一般路基边坡采用1:2以上的缓坡:
DB63/T 1859. 12020
b)挖方及半填半挖断面路线走向与 统用相文的, 宜设天于等于5m的积沙台,且 宜选用假路堤形式:
6.6标志标线和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
标志标线和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符合下列要求: a)标志、标线宜做防风沙及风蚀设计; b)护栏宜采用通透式。
2路基取土和弃土设计符合下列要求: a 路基取土和弃土设计应保护路基两侧地表原有植被和地表硬壳,不得随意开挖取沙和弃沙。有 植被的沙地应集中取主或弃土;裸露的沙地,可利用沙丘、沙垄作取土场,沙窝、洼地作弃主 场;平沙地路段不宜取土,应加以保护,取、弃土场均应采取防护措施; b 路基取土宜取自挖方断面,或取自主风向上风侧的沙丘、沙。当纵向调运较远、采用路侧取 土时,取土坑应设在背风侧坡脚5m以外; c)弃土应置于主风向背风一侧的低洼处,距离路堑坡顶大于等于10m。 .3风积沙地区公路路基断面型式宜根据表1设计
表1风积沙地区公路路基断面型式
DB63/T1859.12020
表1风积沙地区公路路基断面型式(续)
DB63/T 1859. 12020
表1风积沙地区公路路基断面型式(续)
3.1防沙工程体系设计
8.1.1在风沙流较严重的地区,应在路基两侧建立完善的防沙体系,包括整平带、防护带和保护带。 在丘间地地下水水位较高或有引水灌溉条件的地方,宜采用植物固沙,营造防沙林带。 8.1.2路线走向与主风向夹角大于60°,在单一风向地区宜设防护带,主风向一侧可设置两道及以上 高立式沙障阻沙,两道沙障之间的距离宜为外侧一道沙障有效高度的10倍~15倍,同时固沙带的宽度 宜为15m~20m。 8.1.3路线走向与主风向夹角大于60°,在多风向地区或单一风向地区防护带,高立式沙障以外宜采 用沙障固沙、化学固沙、植物固沙等。 8.1.4疏沙区防护带不设置沙障。 8.1.5防护带根据流沙裸露状况,可采取全封闭、斑状封闭沙障固沙,同时配以高立式阻沙沙障。 8.1.6对于水文条件稍好的干旱沙漠或半固定沙漠地区,应采用工程和植物保护带相结合的措施,植 物固沙应以灌木和半灌木为主。
DB63/T1859.12020
8.1.7在水文条件好的微湿和半干旱草原地带、半干旱沙漠或固定沙漠地区应以植物保护带为主、工 程防沙或化学固沙为辅,植物固沙宜采取乔、灌、草相结合
8. 2防沙工程总体布置
2.1应在路基两侧设整平带、防护带和保护带,总体布置要求如下: a 流动沙丘地段。对于路线与主导风向成45。~90。相交的大面积流动沙丘地段,路基两侧宜 设10m20m的整平带,应清理或推平;整平带外侧为防护带,宽度宜大于500m。防护带外 侧为保护带,在路基上风侧宽度宜为400m~600m,在下风侧宜为200m~300m,当主导风向与 路线的交角小于45°时,可适当减少路基防护带的宽度; 半固定沙丘地段。当路线与主导风向的交角大于30°或垂直的半固定沙丘地段,路基两侧宜 设10m~20m的整平带,应清理或推平原有的突起物(包括灌丛),对于防护带内的局部流沙, 应采取工程防治与植物固沙的综合措施,并保护和利用原有植被。防护带的宽度为:在路基的 上风侧大于等于300m,在下风侧大于等于 100m。保护带的宽度在路基上风侧应大于500m, 下风侧则应大于200m。主导风向与 可不设防护带,但仍保留整平带和保护带; 保护带内植物应予以保护,其宽度在路基上风侧宜为 300m~ 沙地地段。 °相交,且流动沙地地形较为平坦开阔,路基宜采 取缓边坡的路 有适当宽度的疏沙带,防护带内设置带状隐蔽 固沙设施,防护带宽度在路基上风侧为100m ,下风侧大于等于50m。当主导风向与路 线的交角小于45°时,宜采用一般路基断面形式,可适当减少路基防护带宽度。 2.2防沙工程设计应根据下列不同的危害类型,采取对应的措施: 路基风蚀。风蚀路段路基边坡应进行封固,并保持平顺: 路面积沙路段有以下两种: 1)风沙流积沙路段。应在路基附近分别采用“固”、“阻”、“导”措施或其中的两种以上 措施,宜在清除路基附近的障碍后,采取“疏”的方法; 2) 沙丘前移路段。应采取“固”、“阻”措施加以防治。宜采用“阻”、“导”与“疏”措 施结合,以“阻”或“导”来防止其前移,并将沙丘前移化解为风沙流运动或当沙丘较小 时,可将其运走或推平:再以“疏”的方法。
8.3.1.1树种选择
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应经过试验后方可使用。同时选择耐于阜、耐高温、耐盐碱、而 埋、生长较快,防风固沙性能好的适生树种
8.3.1.2防护布局和宽度
应考虑风向、公路的走向、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及所选物种植物学特性等。防护布局和宽度应符合 列规定: a 防护布局应结合公路沿线生产、生活设施进行布局; b 林带边缘距输油管线中心线距离应大于5m,距离阴极保护站等辅助设施距离应大于10m; 有高压输电线路、设施地段应根据相关要求保证安全距离; d 林带边缘距离生活设施应大于3m; e 公路两侧防护林带距离路基坡脚距离应大于2m,裸露沙地需采取其它措施固定; 预留野生动物、车辆通道、防火通道,宽度应大于8m:
DB63/T 1859. 12020
g)防护带的宽度应依据沙地类型和风沙危害状况确定。上风向防护林带防护宽度应大于30m,不 同类型林带隔离带宽度应大于10m; h) 布局模式。沙垄间和小沙丘分布区林带,上、下风侧各设置1条固沙林带,上风侧设2条阻沙 林带;高大复合沙拢与垄间结合区林带结构,上、下风侧各设置1条固沙林带,上风侧设1 条阻沙林带;高大复合沙丘沙珑区林带,上、下风侧各设置1条固沙林带。
8.3.1.3种植方式
应以灌木为主,条件较好地段可采取先草后灌、草灌混植、乔灌草结合。采取合理的株距、行距、 密度、混交方式(带状混交、行间混交或株间混交)。为保证早期防护效果,宜采取合理密植方式,灌 木林株行距不应小于1m。
8.3.1.4植物固沙灌溉系统
.3.1.4.1灌溉系统基本要求如下: 具有灌溉条件,应制定灌溉措施; b) 需要灌溉的地区应根据所选择植物计算工程需水量。工程需水量和各灌溉单元区域需水量不应 大于当地水源正常补给水平; C 应采取节水型灌溉措施,并满足植物正常生长需要。水源水质地区总矿化度大于等于4g/L的 地区不宜采取喷灌措施; 灌溉材料应满足环境、技术和环保的要求; e)应根据选择植物生态生理特性、气候土壤状况选择灌溉方式。 3.1.4.2灌溉系统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e)应根据选择植物生态生理特性、气候土壤状况选择灌溉方式。 1.4.2灌溉系统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a)水源工程。应满足下列要求: 1)采用打井方式进行灌溉; 2)利用其它水源; 3)水质应符合GB5084相关规定。 b)首部枢纽。首部枢纽应满足下列要求: 1)对于滴灌措施,应包括水质过滤系统、施肥装置,以及配套计量装置和流量控制系统等; 2)在扬水管进入首部枢纽前应装设一个排污阀,在启泵时应首先排污,以保护首部装置。 C 动力系统。采取就近接入供电电网的方式,无供电电网区段采用柴油机或太阳能、风能等发电 方式供电。水泵选型和供电系统应经过灌区水力计算后确定,并应符合GB3095、GB16297、 GB50052的规定; d 管网系统。管网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 1 管网系统整体布设应根据防护林带的布局设计,满足灌溉需求; 2) 干管应沿公路两侧敷设,距离公路路基坡脚应大于7m,埋设在冰冻线以下。管材应选用 硬质管材,管径和耐压强度根据各灌区水力计算确定; 3 支管应根据植物特性选择、设置,对于滴灌系统,支管垂直于干管敷设。管材应采用抗老 化的管材,管径和耐压强度根据各灌区水力计算确定。支管埋深应大于等于20cm; 毛管应选用抗老化的管材,管径应大于等于16mm,管壁厚应大于等于1.1mm,对于鼠兔 害严重地段,管壁厚应大于等于1.2mm; 滴灌系统的滴头应是压力补偿式,抗老化、能适当埋土,单个滴头流量应大于等于3.5L/h; 6) 附属设施包括各类型阀门井、控制阀门等,控制阀门及连接件宜采用硬质材料,灌溉系统 要根据实际情况装置减压阀、排气阀和安全阀等安全保证设施。 e)水力计算。应根据植物防护区域地形地貌特点、水源状况合理分区,计算主管和支管管径,
8.3.1.4.2灌溉系统设计主要内容包括
3. 1.5 工程与植物综合
采用工程和植物防治的综合防沙技术,满足下列要求: a)用工程措施将流沙固定,再种植植物: b)工程措施包括各种沙障: c)宜减少流沙对植物幼苗的侵害,
8. 3. 2沙障固沙
8.3.2.1平铺式覆盖物固沙
DB63/T1859.12020
平铺式覆盖物固沙符合下列要求: 层铺防护宜采用麦秸、稻草、苏丹草、沙蒿、野麻、芦苇或其他草类,以层铺形式覆盖沙面, 厚度为5cm~10cm; b 枝条麦秸、稻草、芦苇、草等覆盖沙面时,扎成束把或纺织成芭块,宜采用平铺或叠铺; C 草皮覆盖沙面宜采用平铺或叠铺; d) 黏性土覆盖沙面宜采用塑性指数大于7的黏性土覆盖沙面。厚度为5cm~10cm。当增加抗冲 蚀强度和避免干裂时,宜掺10%~15%的沙或20%~30%的砾石; e 盐盖覆盖沙面宜采用盐块以平铺形式覆盖沙面,厚度为10cm15cm; f)砂砾、卵石覆盖沙面宜以平铺或格状形式覆盖沙面,厚度为5cm10cm。
8.3. 2. 2矮立式沙障固沙
矮立式沙障符合下列要求: a)沙障材料包括枝条、麦秸、稻草、芦苇、草、苏丹草和抗老化编织土工沙袋及土工格室等; 柴草类材料的基本性能要求见表2、土工格室材料基本性能要求见表3、蜂窝式塑料网沙障基 本性能要求见表4、土工编织沙障基本性能要求见表5; b 矮立式沙障的外露高度宜为20cm。可采用立式植入或扎成束后平放并固定牢固; C 格状固沙方格规格有多种,路基两侧的固沙带以1m×1m为宜,路肩及边坡以1m×0.5m为宜, 丘顶强烈风蚀部位应采用1m×0.5m规格; 主导风向明显或风向单一的流沙地区,采用条带状沙障,沙障走向应与主导风向垂直,间距大 于0.8m。
表2柴草类材料的基本性能要求
表3土工格室材料基本性能要求
DB63/T 1859. 12020
表4蜂窝式塑料网沙障基本性能要求
表5土工编织沙障基本性能要求
化学固沙符合下列规定: a) 适用于水资源匮乏、植物难以生长的流动沙地。具备植物生长条件的地区,化学固沙宜与机械 治沙、植物固沙相结合; b) 化学固沙材料包括饱和卤水、土壤凝结剂、沥青乳液、沥青化合物、乳化原油、泥炭胶液等。 选用的材料应无毒,无污染。固沙材料的适宜粘度一般为12Pa·S~15PaS。喷涂厚度宜为 0. 2cm~0. 5 cm,且具备 100 kPa 以上的抗压强度。
DB63/T1859.12020
8. 5. 1 适用条件
适用条件满足如下要求: a)沙源相对不丰富,一般只有过境风沙流,宜用疏沙断面疏沙; b)风向单一且与公路夹角小于15°时,宜采取导沙措施。
8. 5. 2 设计要点
疏沙设计满足如下要求: 路堑边坡不宜陡于1:6、路堤边坡不宜陡于1:4; b) 应用化学固化剂、黏性土等材料喷酒、覆盖边坡; 依主导风向与公路走向的夹角使导沙堤、导沙板、羽毛排等排成雁阵并合理转换角度,使 反射到防护范围之外。
8.5. 3 浅槽疏莎
在平坦的流动沙地和风沙流地区,利用路基上风侧的边坡设置宽度与高度之比为10~25的弧 浅槽的深度为1.0m~2.5m。槽的下风侧与路基相互平顺衔接,且槽的表面用土石类封闭。
在路线与主导风向交角为45°~90°流动沙丘路段,浅槽的上风一侧与邻近的流动沙丘之间,应设 风力堤。风力堤顶应比邻近沙丘高出0.3m~0.5m;堤顶采用流线型,风力堤的迎风坡一般以1:4为宜; 风力堤的表面应封闭,迎风面的封闭厚度为5cm~10cm,背风面为3cm~5cm。
8.6路肩及边坡防护设计
8.6.1平铺全覆盖固沙
DB63/T 1859. 12020
平铺全覆盖固沙应满足下列要求: a)将植物秸秆、枝条等截成50cm左右的短节,平铺于坡面上并灌沙压实;或将植物秸秆整枝扎 成束把并编成篱芭,平铺于边坡或路肩GBT 36620-2018标准下载,篱衔接处应加固; b 在黏性土掺入砂砾石或砂砾石中掺入水玻璃、沥青砂、水泥砂、化学固化剂覆盖或喷洒沙面: c 采用砂砾卵石覆盖路基边坡时,先用10cm以上的卵石在路基边坡上做成1m×1m或2m×2m 的方格,并与路肩边缘成45°,方格内宜铺粒径2cm~4cm的碎砾石。
8.6.2半隐蔽式沙障固沙
路基边坡采用柔性植物秸杆、枝条扎制草方格或条带状沙障,草方格宜用0.5m×1m规格;条带 状沙障间距0.5m×0.8m,草方格长边和条带沙障走向应垂直于主风向
8.6.3路肩及边坡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具体要求见表6
防护措施具体要求见表6
DBJ50/T-039-2020标准下载表6各类路肩及边坡防护措施要求
8. 7防火隔离带设计
8.7.1植物秸秆、枝条等易燃材料设置的机械防护体系及植物固沙带应设置纵、横向防火隔离带。 8.7.2纵向防火隔离带设置在路堤段的边坡坡脚外侧,横向防火隔离带每公里两条,应沿丘间地蜿蜓 设置;在平坦沙地上,应与主合成风向垂直设置。 3.7.3机械固沙带中防火隔离带的宽度为2m~3m,植物固沙带的防火隔离带宽度为3m~4m,防火隔 离带上不得有柴草等杂物,防火隔离带之间应喷酒化学固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