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8509-2020 滑坡防治设计规范.pdf

GBT 38509-2020 滑坡防治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7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22523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38509-2020 滑坡防治设计规范.pdf

式中: B,一一桩的计算宽度,单位为米(m); b 矩形桩的设计宽度,单位为米(m)。 13.3.2.4在腐蚀性环境条件下,应进行最大裂缝宽度验算,最大裂缝宽度可适当放宽,并采用防腐 借施。 13.3.2.5 设置有牛腿的桩,除检算强度外,尚应作牛腿的裂缝宽度检算, 13.3.2.6挡土板应作最大裂缝宽度验算

3.3.3.1用于滑坡支挡时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挡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3.3.3.2悬臂式桩板抗滑挡墙的桩长在岩质地基中嵌固深度不宜小于桩总长的1/4,土质地基中不宜 小于1/3。 3.3.3.3桩板式抗滑挡墙应根据其受力特点进行配筋设计,其配筋率、钢筋搭接和锚固应符合 GB50010的有关规定和10.1的有关规定。

13.4石笼式抗滑挡墙

3.4.1.1石笼式抗滑挡墙适用于地基承载力较低的滑坡堆积体边坡防护、受水流冲刷且防护工程基础 不易处理的滑坡前缘阻滑治理。 13.4.1.2石笼式抗滑挡墙墙高宜小于6.0m,当与土工格栅、钢丝网等加筋技术联合使用时JCT2359-2016 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可提高墙 本高度。 13.4.1.3石笼式抗滑挡墙设置地段的水流流速宜小于5m/s。 13.4.1.4 当地基软弱,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通过扩大基础底面积处置,或应进行专门的地 基处理

3.4.2设计荷载及计算

13.4.2.1石笼式抗滑挡墙应按重力式抗滑挡墙检算整体稳定性。荷载及其组合同13.1.2。 13.4.2.2墙脚受流水冲刷时,应保证基础 冲刷线以下不小于0.5m

13.4.3.1石笼式抗滑挡墙墙面型式可分为直立式抗滑挡墙或台阶式抗滑挡墙,可设置多级平台。 13.4.3.2箱体网片的网孔形状可制成矩形、菱形、六边形等,应均匀牢固,不得扭曲变形。 13.4.3.3叠砌石笼应采用长方体形状,常用规格为长度1m~4m、宽度1m、高度0.5m~1m,当长度 大于1m时应采用网片分隔成多格笼体, 13.4.3.4石笼填石料应使用重度大、浸水不崩解、坚硬且耐风化的石料,严禁使用风化石。 13.4.3.5填充料中,大于网孔孔径的粒料应不低于80%,平均重度应不低于17kN/m",底层石料每块 质量应不小于25kg。 13.4.3.6石笼层与层间砌体应丁顺交错,上下搭接,严禁出现通缝,可参考GB50003规定

其他滑坡防治工程包括削方减载、回填压脚、抗滑键、植物防护等,应结合现场具体条件,优选采用

GB/T385092020

14.2.1削方减载包括滑坡后缘减载、表层滑体或变形体的清除、削坡降低坡度及设置马道等。 14.2.2 削方减载对于滑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提高值应作为设计依据。 4.2.3 削方减载后形成的边坡高度,需满足GB50330的规定。 14.2.4 削方边坡开挖设计时,应确定纵向排水沟位置,并且与城市或公路排水系统衔接。 14.2.5 采用机械方法施工,应预留0.5m~1.0m保护层,人工开挖至设计位置。 14.2.6采用爆破方法施工,应对周围环境进行专门调查,评估爆破振动对滑坡整体稳定性影响和爆破 飞石对周围环境危害。 14.2.7对耕植土层削方减载时应采取移土再利用措施

14.2.1削方减载包括滑坡后缘减载、表层滑体或变形体的清除、削坡降低坡度及设置马道等 14.2.2 削方减载对于滑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提高值应作为设计依据。 4.2.3 削方减载后形成的边坡高度,需满足GB50330的规定。 14.2.4 削方边坡开挖设计时,应确定纵向排水沟位置,并且与城市或公路排水系统衔接, 14.2.5 采用机械方法施工,应预留0.5m~1.0m保护层,人工开挖至设计位置。 14.2.6采用爆破方法施工,应对周围环境进行专门调查,评估爆破振动对滑坡整体稳定性影响和爆破 飞石对周围环境危害。 14.2.7对耕植土层削方减载时应采取移土再利用措施

4.3.1回填体应经过专门设计,其对于滑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提高值可作为工程设计依据 4.3.2未经专门设计的回填体,其对于安全系数的提高值不宜作为设计依据,但可作为安全储备加以 考虑。 4.3.3 回填土压实度应不低于0.90。 4.3.4 当回填体内部存在地下水补给时,应在底部设置地下排水措施。 4.3.5 库(江)水位变动带的回填压脚应对回填体进行地下水渗流处理和防冲刷护坡 4.3.6 回填体材料宜优先选用透水性较好的碎石、卵石和砂性土, 4.3.7 采用透水性小的材料时,应按照反滤要求做好包括坡内排水和坡面排水和防渗等措施。 14.3.8 量抗滑挡墙支挡措施

14.3.1回填体应经过专门设计,其对于滑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提高值可作为工程设计依据, 14.3.2未经专门设计的回填体,其对于安全系数的提高值不宜作为设计依据,但可作为安全储备加以 考虑。 14.3.3 回填土压实度应不低于0.90。 当回填体内部存在地下水补给时,应在底部设置地下排水措施。 14.3.5 库(江)水位变动带的回填压脚应对回填体进行地下水渗流处理和防冲刷护坡。 14.3.6 回填体材料宜优先选用透水性较好的碎石、卵石和砂性土。 14.3.7 采用透水性小的材料时,应按照反滤要求做好包括坡内排水和坡面排水和防渗等措施。 14.3.8 当回填土边坡较高陡时,应设置抗滑挡墙支挡措施。

14.4.1抗滑键可用于滑坡体完整性好且无浅层滑面,仅需通过对滑带及周围岩土体加固即可提高整 体稳定的情况 14.4.2抗滑键在滑坡治理中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抗滑支挡结构联合使用。 14.4.3对有次级滑面的土质滑坡体应采取综合措施,避免滑坡体局部失稳。 14.4.4抗滑键的长度、间距设计宜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高度以不越顶剪出和满足施工空间 来控制

14.4.1抗滑键可用于滑坡体完整性好且无浅层滑面,仪需通过对滑带及周围岩土体加固即可提高整 本稳定的情况 14.4.2抗滑键在滑坡治理中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他抗滑支挡结构联合使用。 4.4.3对有次级滑面的土质滑坡体应采取综合措施,避免滑坡体局部失稳。 14.4.4抗滑键的长度、间距设计宜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高度以不越顶剪出和满足施工空间 来控制

4.5.1植物防护工程可用于滑坡表层土体溜塌和景观美化。 4.5.2植物防护工程为滑坡防治的辅助配套措施,不宜单独使用,且不应作为提高滑坡稳定性因素参 与设计。 14.5.3植物防护工程宜采用草本、灌木等低矮植物。 4.5.4黄土高原等干旱地区应采用适宜本地区生长的草种。 4.5.5顺层滑坡和残积土滑坡中采用植物防护工程时,应避免植物根系劈裂、风荷载和水的作用加剧 骨坡的失稳。

4.5.1植物防护工程可用于滑坡表层土体溜塌和景观美化。 14.5.2植物防护工程为滑坡防治的辅助配套措施,不宜单独使用,且不应作为提高滑坡稳定性因素参 与设计。 14.5.3植物防护工程宜采用草本、灌木等低矮植物。 4.5.4黄土高原等干旱地区应采用适宜本地区生长的草种。 4.5.5顺层滑坡和残积土滑坡中采用植物防护工程时,应避免植物根系劈裂、风荷载和水的作用加剧 滑坡的失稳。

防治工程监测包括施工安全监测、防治效果监测利

GB/T38509—2020

15.1.3监测设计宜提供施 并根据工程进展进行动态调整

15.2.1对于I级及特级滑坡防治工程,应开展施工安全监测、防治效果监测和动态长期监测,建立地 表与深部结合的综合立体监测系统 15.2.2对于Ⅱ级滑坡防治工程,应开展施工安全监测、防治效果监测,可建立以简易观测为主的长期 监测点。 15.2.3对于Ⅲ级滑坡防治工程,可开展简易施工安全监测与简易防治效果监测。 15.2.4施工安全监测应对滑坡体进行实时监控,以了解工程扰动等因素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及时指 导工程实施、调整工程部署、控制施工进度等。 15.2.5施工安全监测点应布置在滑坡体变形敏感部位和工程扰动大的部位,并形成完整监测部面。 15.2.6施工安全监测包括地面变形监测、地表裂缝监测、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孔隙水压 力监测、渗水点和泉流量监测、土压力监测等内容,应根据滑坡的稳定状态、防治等级、地质条件复杂性 和防治工程类型等确定。简易施工安全监测限于地表裂缝监测 15.2.7施工安全监测宜根据滑坡变形速率、稳定状态、降雨、库水涨落等因素确定监测频率,对暂时稳 定且工程扰动小的滑坡,可采用1次/d;对于地质条件复杂或施工扰动大的滑坡应加密监测频率。 15.2.8防治效果监测应结合施工安全监测,增加工程体变形和受力的监测作为工程峻工验收的依据, 监测时间不少于一个水文年;I级及特级滑坡防治工程的监测时间内应包括至少出现1次设计工况。 15.2.9防治效果监测成果资料应能满足分析滑坡体整体变形受控特征和具体工程实施后的防灾减灾 果。 15.2.10动态长期监测方案设计宜在防治工程峻工运行后单独编制,以掌握治理工程运行期滑坡体长 期稳定性变化情况

16.1.1滑坡防治设计文件应专章编制指导性的施工组织设计。 16.1.2施工组织设计应在充分了解滑坡区实际环境条件和治理工程特性的基础上编制。 16.1.3施工组织设计应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积极采用先进工艺和新设备,以提高施工效率和保 章安全。 16.1.4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与质量、安全施工、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等有效结合

进场交通、施工期间气候,施工原材料来源及运输、工程弃渣堆放场所、水电来源等施工资源和要素,提 出科学合理地施工总体布置、工序安排和工期、施工工艺和方法等说明。 16.2.2施工方法应根据滑坡防治工程的施工工艺要求选择,应优先选机械施工。 16.2.3对施工采用的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应说明其工艺流程,并明确保证工程质量和安 全的技术措施。 16.2.4应合理确定滑坡防治工程施工的先后顺序,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及各施工项目间的衔接关系,编 制进度图表

GB/T385092020

16.2.5施工组织设计应明确施工验槽地质编录的目的、方法和要求。 16.2.6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内容主要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施工总体部署、施工方法和设备选择, 施工组织管理、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地质编录要求、施工质量检测与安全保障措施、环境影响控制措 施等。 16.2.7施工组织设计应编制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宜利用施工区1:500~1:2000地形图编制,包括全 部拟建工程构筑物的位置与轮郭尺寸、施工进场和场内道路、料场和加工区、水源电源接人点、施工营地 及办公生活用房等临时设施的位置和面积、施工现场必备的消防和环境保护等设施。图内附工区划分 及工程特性表,临时建筑物特性表工程占地特性表等辅助插表施工主要要求的说明文字

a 、变形加剧的: b) 施工对滑坡扰动较大,可能降低滑坡稳定性,加剧滑坡变形的: C 人工挖孔桩工程施工; d) 排水隧洞工程施工; e)其他可能导致施工人员或周围人员伤亡风险的

GB/T38509—2020

F 滑坡安全系数; AAC'A、P'A 滑动面A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有效凝聚力,单位为千帕(kPa)和内 角,单位为度(); AB、c'B、P'B 滑动面B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有效凝聚力,单位为千帕(kPa)和内 角,单位为度(°); NA、NB 滑动面A、B有效法向反力,单位为千牛(kN); aaa 滑动面A的倾角和倾向,单位为度(); Spbvab 滑动面B的倾角和倾向,单位为度(); va 张裂缝面C的倾角和倾向,单位为度(); PPvaP 锚杆加固力P的倾角和倾向,单位为度("); 9svas 滑动面A、B交线OC的倾角和倾向,单位为度(°); q、r、S 与各倾角和倾向相关的参数; 、y之 与各倾角和倾向相关的参数; mab 与滑动面A、B倾角和倾向相关的参数; 7m wa >7m wh 与滑动面A、B倾角相关参数: mcamcb 与滑动面A、B、张裂缝面C倾角和倾向相关的参数; mpavmpb 与滑动面A、B、锚杆加固力P倾角和倾向相关的参数: mcsm ps 与张裂缝面C、滑动面交线OC、锚杆加固力P倾角和倾向相关的参数; UA 滑动面A上的孔隙压力,单位为千牛(kN); UB 滑动面B上的孔隙压力,单位为千牛(kN); Uc 张裂缝面C上的孔隙压力,单位为千牛(kN); W 楔形体重量,单位为千牛(kN); P。 锚杆加固力,单位为千牛(kN)。

GB/T385092020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抗滑桩设计参考值 B.1较完整岩层的天然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侧向容许应力和地基系数对应值选取参见表B.1

较完整岩层的单轴极限抗压强度、侧向容许应力

表B.2抗滑桩地基系数及岩层物理力学指标

GB/T38509—2020

B.3抗滑桩随深度增加的土质地基系数取值参见表B.3

表B.3抗滑桩随深度增加的土质地基系数

注1:11为土的的液性指数,其土质整直、水平方回地基系数值,相应于桩项位移0.6cm~~1.0cm 注2:有可靠资料和经验时,可不受本表限制

C.1.1锚索拉力计算

C.1.1.1桩顶错锚索拉力可按式(C.1)计算

GB/T385092020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锚索抗滑桩计算公式

(C.1) h[0QQ/h+20QM+h0MM+h²/(3E,I。)] 式中: TA 锚索拉力,单位为千牛(kN); P 作用在桩上的滑坡推力,单位为千牛每米(kN/m); L 滑坡推力合力作用点距滑面的距离,单位为米(m); 滑面以上桩的高度,单位为米(m); QQ 滑面0处受单位剪力Q。1作用时,桩截面形心在0点处剪力方向产生的位移,单位为 米(m); 0QM 滑面0处受单位弯矩M。=1作用时,桩截面形心在0点处剪力方向产生的位移,单位为 米(m); Q。=1时桩截面形心在0点处的转角,单位为度(°); 2 桩顶的位移,单位为米(m),一般取0.03m; EI。 桩截面刚度,单位为千牛每平方米(kN/m")。 1.1.2在滑坡推力近似矩形分布,桩的埋深较浅(h=2.5m~3.0m),且桩前抗力分布与滑坡推力相 时,可根据桩上的滑坡推力P及桩前滑面以上的岩土抗力P计算出滑面处的剪力Q,以TA=(1/2~ 7)Q.作为桩顶锚索拉力进行设计

C.1.2抗滑桩内力计算

将按照以上方法得到的镭索拉大 一起,作为已知力施加在抗滑上按照普通抗 滑桩的计算方法计算桩体各截面的变形和内力并进行配筋

C.2.1锚索拉力计算

GB/T385092020

Q 滑坡推力在嵌固段桩顶产生的剪力,单位为干牛(kN); 1 嵌固段桩顶作用单位力矩M。=1时引起该段桩顶的角变位,单位为度(°); u1 嵌固段桩顶作用单位力Q。=1时引起该段桩顶的水平位移,单位为米(m); L 第i根锚索作用点距滑面距离,单位为米(m); k; 第i根锚杆的弹性系数: Es 锚杆的弹性模量,单位为千帕(kPa); Asi 第i根锚杆的截面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 Ls 第i根锚杆自由段的长度,单位为米(m); j,Aip 桩的单位变位和载变位。 b)由式(C.2)解出未知力x;后,根据式(C.12)计算各根锚索的拉力: TA=a; /cosα ·(C.12) 式中: TAi 第i根锚索拉力,单位为千牛(kN); 第i根锚索拉力水平向分力,单位为千牛(kN); α; 第i根锚索与水平面的夹角,单位为度(°)。

C.2.2抗滑桩内力计算

式中符号意义同式(C.6)~式(C.11)。 C.2.2.2滑面处桩的转角β。和位移u。可根据式(C.15)~式(C.16)计算得到

嵌固段顶面(滑面)处的弯矩M。和剪力Q。由式(

Zr,L;+M Zr: + Q Q。=

。= +M) =( +Q’)ui

3.= +M C.15 =( +Q’)ui ..( C.16

C.2.2.3滑面处二个初参数3。、O。可根据桩底边界条件求得,并满足式(C.17)~式(C.18)变形协调 条件:

C.2.2.4抗滑桩嵌固段的计算与普通抗滑桩相同

40 y 3.=0.

GB/T38509—2020QCAa)矩形抗滑桩b)箱型抗滑桩图D.2矩形和箱型抗滑桩截面(矩形、圆形中空井)抗弯设计简图D.3截面抗剪设计计算时(如图D.3所示),设计符合式(D.4)~式(D.5)规定D.3.1抗滑桩中混凝土最大剪力抗剪强度满足设计值,仅配置构造箍筋应符合式(D.4)规定。V≤o.25f.b.h.(D.4 )式中:V截面上有作用荷载效应产生的剪力设计值,单位为千牛(kN);b.抗滑桩抗剪截面上的有效宽度之和,单位为毫米(mm)。矩形截面宽度,如图D.3所示为6,箱型截面腹板宽度,如图D.3所示为b。=2b1;D.3.2抗滑桩中混凝土抗剪强度未能满足剪力设计值应符合式(D.5)规定:A.V≤0.7f.bh。+1.25fs( D.5 )式中:V截面上有作用荷载效应产生的剪力设计值,单位为千牛(kN);f 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的设计值,单位为牛每平方毫米(N/mm);b,抗滑桩抗剪截面有效宽度,单位为毫米(mm);Asy箍筋截面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²);箍筋间距,单位为毫米(mm)。摘筋产图D.3箱型抗滑桩截面(矩形中空井)抗剪设计简图D.4当V≤1.4f.bh。时,箍筋间距不大于250mm;当V>1.4f,b,h。时,在剪力最大处箍筋间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宜小于10mm。49

GB/T38509—2020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埋入式抗滑桩设计计算

F=al,+VJ=k

式中: F 一屈服函数; I1,J2一一应力张量的第一不变量和应力偏张量的第二不变量; ak 一一与岩土材料内摩擦角9和粘聚力c有关的常数。 a)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当采用关联流动法则时,可按式(E.2)~式(E.3)计算

a、k 一与岩土材料内摩擦角和粘聚力c有关的常数。 岩土材料粘聚力,单位为千帕(kPa); 岩土材料内摩擦角,单位为度(°)。 S b)不 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当采用非关联流动法则时,可按

sing (E.2) V3(3 + sin") 3ccos /3(3 + sin)

sing V3(3+ sin) 3ccosg 3(3 + sin)

sing a= 3 CcOS9

++++.+.+..+.++.+++++E.4

E.3稳定分析时桩可采用实体单元或梁单元模拟,计算时对滑体和滑带抗剪强度参数(c和tanp)同步 折减,桩可采用弹性材料。 E.4埋人式抗滑桩的长度设计,应首先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算出不同桩长时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 当设置某一桩长后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达到要求的设计安全系数时,此时的桩长即为合理桩长。 E.5在目前实际经验还不多的情况下,长的设计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25。对土质滑坡时,理埋人 式抗滑桩的悬臂长度不小于0.55倍滑体厚度。 E.6埋人式抗滑桩嵌入滑床稳定岩层内的嵌固深度应主要根据地基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确定, E.7埋人式抗滑桩所承受的滑坡设计推力可采用有限元法强度折减法计算,计算时应对滑体与滑带强 度参数按设计稳定安全系数进行折减。 E.8当采用实体单元模拟桩和岩土体时,桩所受承受的设计推力为靠山一侧的桩后推力和桩前抗力的 差值。 E.9桩后推力和桩前抗力计算可采用路径积分法,即自滑面以上对桩土接触面上的水平应力进行积 分,所得积分值即为桩后推力或抗力。 E.10当采用梁单元模拟桩时,只需对滑面以上桩身梁单元的水平应力进行积分,此时的积分结果即为 桩承担的滑坡推力

E.11埋人式抗滑桩承担的滑坡推力应采用极限平衡法进行验证。当有限元法计算的滑坡推力大于极 限平衡法所得的滑坡推力时,设计人员可视具体情况处理,或采用有限元法算得的推力,或采用两种方 法算得推力的平均值。 E.12埋人式抗滑桩的内力可由梁单元直接算出弯矩和剪力,或根据有限元法算得的滑坡推力分布采 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 E.13埋人式抗滑桩的截面和配筋设计,应符合GB50010和GB50011的有关规定

Oca 砂聚压应力设 十值,单位为十阻(kPa): のsc———作用于钢筋上的压应力,单位为千帕(kPa); f"。钢筋抗压设计值,单位为千帕(kPa)。 F.4小口径桩嵌固段长度根据式(F.19)确定:

式中: L,——小口径桩嵌固段长度,单位为米(m); F———小口径桩抗拨安全系数,可取2.5; D一一小口径桩直径,单位为米(m); T. 桩与岩土体的粘结力设计值,单位为于帕(kPa)

附录J (资料性附录) 锚索(杆)设计参考值

1.1错固设计抗拨安全系数取值应符合表J1规定

GB/T385092020

表J.1锚固设计抗拔安全系数F,取值表

J.2注浆体与锚索界面粘结强度设计值应符合表J.2规定

I.2注浆体与锚索界面粘结强度设计值应符合表J.2规定

本与锚索界面粘结强度设计值应符合表J.2规定

表J.2注浆体与锚索界面粘结强度设计值

J.3岩体中锚索注浆体与钻孔界面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应符合表J.3规定。

表J.3岩体中锚索注浆体与钻孔界面极限粘结

J.4土体中锚索注浆体与钻孔界面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应符合表J.4规定。

GB/T38509—2020

土体中锚索注浆体与钻孔界面极限粘结强度标准

K.1.1格构内节点图K.1a)铺固力分配可接式(K.1)~式(K.5)计算:

附录K (资料性附录) 锚索格构梁计算方法

K.1 αI (K.2) αI, P (K.3) Kb, (K.4) Kby 4 4E.L K.5

αI. αI, Gα=4E Kb. Kb, N4E.

PirPiy 节点i处的纵向(向)、横向(y向)的节点力,单位为千牛(kN); P; 节点i处的锚索拉力,单位为千牛(kN); α、α 纵向(r向)、横向(向)格构梁的变形系数,分别按式(K.4)~式(K.5)进行计算; I、I, 纵、横格构梁的惯性矩,单位为四次方米(m*); E 格构梁的弹性模量,单位为千帕(kPa); K 地基系数,单位为千帕每米(kPa/m),按B.2采用; b、6 格构梁在纵、横方向的宽度,单位为米(m)。

JGJ/T 136-2017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完整、清晰、正版).pdf式中符号意义同式(K.1)~式(K.5)。 K.1.3格构角点i图K.1c)锚固力分配可按式(K.8)式(K.9)计算

式中符号意义同式(K.1)~式(K.5)

αI P 4α,I,

αIr a+α α,I,

............K..

GB/T38509—2020a)内节点b)边节点c)角节点图K.1格构梁锚固点位置图K.1.4*格构锚固力分配公式的修正a)式(K.1)式(K.9)中,因两个方向的格构底板在节点处重叠,格构地基反力的增量可按式(K.10)计算:AFZP:△P =F2...(K.10)式中:△P格构地基反力的增量,单位为千牛(kN);△F格构节点的重叠总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ZP:所有节点的锚固力之和GB/T 13010-2020 木材工业用单板.pdf,单位为千牛(kN);F格构基础全部支承总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b)每一节点引起的纵、横方向的节点力增量△P,和△P分配可按式(K.11)~式(K.12)计算:△Pir :AFAP....(K.11 )PPiAPix△F,AP·(K.12 )P,式中符号意义同式(K.10)。c)调整后的节点锚固力可按式(K.13)~式(K.14)计算P'ir=Pix +△Pix..(K.13)P'=Pi+△Piy(K.14)式中符号意义同式(K.10)。d)中间格构(包括带悬臂的格构)节点的重叠面积F:可按式(K.15)计算F, =bx Xbiy.(K.15)式中符号意义同式(K.1)~式(K.5)。e)边跨格构节点的重叠面积F:按后者宽度的一半进行计算,可按式(K.16)计算:F, brXby(K.16)2式中符号意义同式(K.1)~式(K.5)。K.2格构梁内力计算K.2.1格构梁内力按倒梁法计算。K.2.2倒梁法假定格构梁和地基之间的地基反力按照直线变化分布。对于荷载和格构梁都对称的情64

况,则为均分布。 K.2.3计算时,以锚索作为格构梁的支座,地基的净反力及锚索锚拉力以外的各种作用力为荷载,按照 普通连续梁计算。 K.2.4计算出的支座反力,一般不等于锚索拉力,为了弥补这个矛盾,实践中采用反力的局部调整法, 将支座反力与锚索拉力的差值均勾分布在相应支座两侧各三分之一跨度范围内,作为地基反力的调整 值,然后再进行一次连续梁分析, K.2.5如果调整一次后的结果不够满意,可再次进行调整,这样使得支座反力和锚索拉力基本吻合, 支座反力确定以后,将格构梁作为倒置的多跨连续梁来计算内力,并计算配筋

GB50003体结构设计规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