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 36-2016 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pdf5.2.8稀浆封层是指普通沥青稀浆封层。稀浆封层施工法无论
是对旧沥青路面或新建沥青路面,还是对低等级道路或高等级道 路,都可以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稀浆封层可以使磨 损、老化、裂缝、光滑、松散等病害迅速得到修复,起到防水、 防滑、平整、耐磨等作用。对新铺的沥青路面,在其表面做稀浆 封层处理后,可以作为保护层与磨耗层,显著提高路面质量。在 桥梁的表层上用稀浆封层处理后,可以起到罩面作用,而很少 增加桥身自重。在隧道中的路面经过稀浆封层处理后,可以不影 响隧道的净空高度。因此,稀浆封层施工法在道路工程中有着广 阔的发展前景。 稀浆封层摊铺机越来越大型化、自动化,能准确控制各种成 分的配比,有的还能边摊铺边上料,连续不间断施工。
5.3.2面层局部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过多,含油量过大,在行 车水平推力作用下,容易产生拥包,特别是在公共汽车站、交叉 口附近容易出现。本条只对常用的方法作出规定,尚可采用改变 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或改善路用沥青的性能等方法根治拥包的发 生。波浪与拥包为同类型病害,为避免重复将原规范条文第 6.2.6条删除。 在常走天型车辆的信号岗路口引起的车辙及拥包可采用高模 量沥青混凝土。高模量沥青混凝土一般是指模量高于改性沥青混 合料的特种沥青混合料JT/T 892-2014标准下载,其可以有效地解决路面高温病害。提高 沥青混凝土模量的有效途径有两种:一是在普通基质沥青中添加 如PE等外掺剂,由于材料优劣不一,其低温性能可能会有所下
降;二是采用适用于北方地区且兼顾高低温性能的低标号沥青。 5.3.3由于超载车辆增加和城镇道路的交通渠化,有的快速路 和主十路车辙现象比较严重,如果是面层原因,可只处理面层; 如果是基层和路基原因,则应处理好基层和路基后再处理面层。 可用微表处来处治车辙,在稀浆封层机上安装专用V型车辙填 补摊铺箱进行。摊铺箱应经过特别设计,能将大部分混合料送到 车辙的最深处,其边缘自动变薄铺开,可填补深达50mm的 车教。
5.3.4本条对沉陷的维修作出了规定,
3桥头跳车是一种常见病害,多因桥台台后路堤填土压实 不足下沉所致,如果是软土路基,则应换土或注浆加固处理。 5.3.6松散与麻面属于沥青混凝土表面松散类病害,只不过麻 面在松散程度上比较轻微,但继续发展就可能成为松散,所以要 防微杜渐,及时进行处理。当病害较严重时候可采用热再生和铣 刨摊铺面层的方法进行面层重设
5.3.7本条对坑槽的维修作出了规定
1坑槽维修应采用挖补方法,不宜采用贴补方法维修。当 基层有损坏时,应将损坏部位全部挖出,回填新的材料压实后再 修复面层。 3在连续低温潮湿季节,采用常规方法补坑槽效果不好, 可采用沥青冷补材料修补,并在天气好转后重新检查,如不符合 规范要求应重新处理。 4就地热再生修补方法是指利用红外线加热或微波加热旧 路面,加入部分新料重新翻拌后整平压实的维修方法,四周接茬 应结合密实无明显痕迹
5.3.9本条对路框差的维修作出了规定
1改良型卸载天盖板是指基于改变交通荷载施加于警并的 伏况设计的防沉降“大盖板”,旨在解决路框差,提高道路的平整 度,改善行车条件。特点是可以减少将受力面从砖墙转移到道 路,通过有效分散盖面传来的荷载,减少对井体的直接作用,丛
5.4.1本条对道路路面补强作出了规定
1补强设计中应做好原有道路的技术状况调查,同时也为 路面管理系统的使用积累资料。 2城镇道路由于受到两边构筑物地面高程限制,一般多采 用挖除旧沥青面层和基层,换填强度较高的半刚性基层进行补强 或在基层内采用压力注浆补强,当在原路上加铺补强层时应协调 好两侧建筑物标高,道路两侧不得有积水现象
6.1.3本条规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质量标准是指这种路面 在使用中的较低标准。亦即要求路面的维修养护大于(如:抗滑) 或小于(如:平整度、相邻板高差)本规范中表12.3.2中的规定: 否则采取技术措施,加以修理或改善提高。鉴于路面接缝的重要 性,突出接缝的维修养护,表中将填缝料高差列为养护质量标准 之一。 当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中不符合本规范中表12.3.2规定 的质量标准,而需要进行大、中修或改善时,其修复和改扩建工 程的质量标准,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 验收规范》CJJ1相关条文执行。 6.1.4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天修或改扩建工程时,应遵循节约 资源、保护环境、经济合理和技术可靠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适宜的再生技术(如:集中破碎再生利用技术、就地碎石化再 生利用技术、就地发裂再生利用技术和多锤头碎石化再生利用技 术等)。
6.2.2接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有构造,由于接缝处是路面 最容易和首先损坏的地方,接缝养护的好坏,直接影响路面的使 用质量和使用寿命。 接缝的养护,最经常和不能忽视的工作是防止填缝料失效 脱落、挤出、老化、缺损),应使填料保持良好状况,以防止泥 土、砂石、水等进入接缝内,造成接缝碎裂、拱胀等损坏,以及 接缝中渗入水后,导致基层软弱和唧浆、错台、脱空等病害
6.3.1扩缝补块的方法可顺裂缝两侧采取低限100mm,且平行
6.3.1扩缝补块的方法可顺裂缝两侧采取低限100mm,且平行 于缩缝进行切缝,切缝深度不得超过2/3板厚。严重裂缝应采取 全深度补块
6.3.4坑洞补修的切割图形边线应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切
6.3.4坑洞补修的切割图形边线应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切 割的深度应在60mm以上,并将切割面内的光滑面凿毛;清理 槽内混凝土碎屑;混凝土拌合物填人槽内,振捣密实,并保持与 原混凝土面板齐平
6.3.6拱胀板块切除的宽度应视面板拱胀的高低程度而定。横
6.3.6拱胀板块切除的宽度应视面板拱胀的高低程度而定。横 缝切宽不应大手50mm,横缝切宽过大,易产生错台式板角断 裂。消除拱胀后应检查附近伸缝是否有损坏。 伸缝间因传力杆在施工时设置不当,使板受热时不能自由伸 长而发生拱胀,应重新设置伸缝
1板边实测弯沉值在0.20mm~~1.00mm时,表明存在面 板脱空或基层疏松,应钻孔注浆处理,注浆后两相邻板间弯沉差 应控制在0.06mm以内; 2板边实测弯沉值大于1.00mm或整块水泥混凝面板破碎 时,应整板破碎、处理基层、新铺筑混凝土面板,再根据检测结 果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补灌,并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 6.3.8大面积施工前,应进行注浆试验,以掌握对该场地的注 浆工艺及各项技术参数。根据面板脱空破环状况、路基压实度 地质情况等不同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注浆试验。在确认 原定施工工艺和材料配合比可以满足设计要求时,注浆试验完 毕,否则还将再试,直至达到要求。 由手各种材料性能和被加固层物理状况的不同,应根据“在 取得较大流动性的前提下,尽量保证浆液的强度,的设计原则, 通过室内配合比试验及注浆试验来具体确定 水泥混凝土面板进行压浆处理后,对面板脱空进行了充填,
但对面板下细小的间隙很难达到充实,如果对接缝不及时灌缝, 地面水一且渗入基层,经车辆行驶一段时间,仍会出现唧浆现 象,所以对面板的接缝及时灌缝,是防止唧浆的有效方法。
6.4翻修及路面改善
6.4.3本条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功能修复作出了规定
3刻槽机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磨光处治效果较为显著。由于 老混凝土强度较高,刻槽机的刀片磨损较为严重,养护费用较 高。对位于陡坡、急弯路段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可采用刻槽的方法 提高路面的抗滑能力。
7.1.1块石路面指经粗加工或精加工成各种规格的天然石材铺 的高级路面,各城镇都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在主、次于路或公 共广场应选择整齐块石,即六面精细加工的块石,在其他路面可 选择粗加工(少于六面)的半整齐块石。 7.1.3在人员聚集的地方,雨雪天气的地面应考虑路面防滑要 求,在保证平整度的前提下,可将石材加工成细条纹或用火烧 电击等方法将表面处理成麻面,
7.2水泥混凝土预制砌块路面
7.2水泥混凝土预制砌块路面
7.2.2预制砌块路面出现大面积积水,会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降低道路的整体强度,使路面过卓地损坏。在维修时不仅要调整 纵、横坡度,使其达到设计要求,还要对路面的排水设施进行检 查,疏通雨水口支管,在低洼处、交叉口处增建雨水口,使路面 排水顺畅。 块路面和人行道属性相近,病害类型相同,故采用FCI 辨别其状况:FCI<65时说明路面的各种损坏程度已降至合格 及以下,因此要及时安排中修或大修工程,
8.1.1城镇道路人行道是直接为行人步行服务的设施,在城镇 道路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人行道无障碍设施 的养护,保持人行道设施完好,改善人行的条件,是以人为本的 体现,同时对于改善城镇道路环境和面貌也起着重要作用。 8.1.3自前有些地区人行道范围内有机动车停放或有机动车经 过,载荷加大,为了确保人行道整体稳定,宜按机动车道结构 铺设。
8.1.4人行道养护要及时修复破损的设施,要分析破损的原因, 如自然损坏、人为损坏、行道树根拱起损坏、自然现象侵蚀等, 应针对不同损坏原因进行有效的修复和日常养护维修
8.2.2人行道下沉和拱胀主要是由基层破坏引起的,故在修复 面层前应先对基层进行维修, 8.2.3基层修复的材料品种很多,各地应因地制宜合理选用。 半刚性的石灰土类材料,现场拌合不易符合城镇环保要求,故不 宜使用。因为温度的变化会造成面层错台和拱起,使用刚性材料 中的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时,应做伸缩缝
8.3.1本条规定了面层养护的基本内容,当人行道出现较大面 积的沉陷和隆起时,要先查明原因,再进行修补。基础长时间受 水浸泡,垫层料散失(石屑、砂)均会引起路面下沉,刚性基 层、水泥砂浆因冻胀、热胀均会造成路面拱起
8.3.2人行道面层铺装材料按制作工艺分为振揭、挤压及天然 石材加工而成。另外还有烧制而成的陶砖(广场砖)及水磨石 砖,品种较多,此类材料由于块型较小,厚度很薄,直较光滑, 养护、维修、备料均不方便,故不宜用作人行道面层铺装。 8.3.5本条规定了垫层材料的使用品种,由于南方、北方气候差 异很大,对面层透水的需求不同,使用十砂、右屑的厚度宜为 40mm~60mm,使用石灰砂浆、水泥砂浆的厚度宜为20mm~30mm。 8.3.6砌块维修只修损坏部位,不易满足平整度要求,因此维 修部位要适当扩大。盲道的修补除块型、位置安装正确外,在弯 道位置的行进盲道宜切块变线,以减少过多的直角折点,便于盲 人行走。 对人行道砌块的材质做了一般性的规定,对透水性能和防滑 性只有定性的要求,砌块可分若十等级,可根据不同的道路类别 选用更高的标准
8.4.1、8.4.2规定了缘石养护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缘石应经常 保持整洁、美观、无缺失。对被污染的缘石要冲刷清理。连锁型 砌块铺砌的人行道内外侧缘石是对砌块的约束,如有缺失,将造 成填缝料散失,砌块松动,强度降低,继而出现大面积损环。因 此对缘石的缺失,要求及时快速地修补完整。 8.4.4在砌筑缘石背后填筑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是考虑位于绿 地一侧缘石的稳定,常因浇水、翻土,造成缘石沉陷,基础被浸 包冲刷。此项规定是保护缘石稳固的一项措施,亦可采用L形 缘石砌筑,
8.4.5花岗石缘石,最小缝间距的规定,是考虑了因温度变化,
8.5.1当人行道宽度较窄又有路树时,其树池可做成封闭式树
池,便于行人通行。封闭式树池的材料可用草皮砖或带网孔的混 凝土砌块直接砌筑,当人行道较宽时可根据树径、树根生长情况 做成异型树池
8.6.2人行道上维修台阶高度的规定是考虑人们在台阶上行走 的习惯,出现不同高度的台阶极易墩脚伤人,因此在维修时每阶 的高度应均匀分配。除此之外,在每阶高度上以不超过150mm 为宜,在宽度上以不小于300mm为宜,同时要有相应的防滑 措施。
路基稳定的必要条件。按功能边坡属于路基防护设施的范畴,包 括:边坡及边坡防护。 9.1.2路基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路面的基础。它与路面 共同承担车辆荷载,并把车辆荷载通过其本身传递到地基。路基 的强度、抗变形能力和稳定性,直接影响路面的行驶质量和使用 寿命,是保证路面稳定的基本条件。本条规定了路基养护总的 要求。 9.1.3.道路周边、地下进行的深基坑开挖以及暗挖施工,由于 对地下土体的扰动,易造成路基局部沉降、失稳。因此在进行上 述施工的范围内应对路表沉降、表面变化、边坡位移等观察监 测,确保路基结构稳定。 9.1.4特殊土质受地质和环境等因素影响,路基产生病害原因
9.1.4特殊土质受地质和环境等因素影响,路基产生病害原因 较为复杂。宜委托有资质的勘测设计机构查明原因,制定合理的 维修方案,
9.2.1城镇道路路基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因此进行预防养护, 减少产生病害的影响因素是路基养护的有效手段。水是路基损害 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地表水和地下水作用下,路基强度会显著 降低。承载力降低,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竖向变形,形成沉陷;在 季节性冰冻地区的春融时节,以及盐渍、沼泽、水网等地区,因
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路基土质不良等致使路基含水量超过塑 限或含水量过多,经行车反复作用,路基会出现弹软、裂缝、冒 泥浆等翻浆现象。另外,由于地下水作用,造成土质疏松是路基 空洞、塌陷形成的主要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水对路基的影响, 是较为有效的手段。 9.2.4路基翻浆、沉陷处治是通过提高路基强度和承载力的相 应技术手段来实现的。主要方法有采取砂砾或水稳性能良好材料 换土回填、挤密、化学加固等。处治后不应低于原路基设计 强度,
9.2.5路基空洞与塌陷处治采取易密实的材料填充的方法在城
市道路中更为有效,如灌砂砾、压力注浆等方法进行处治。路基 空洞与塌陷由于其危害发生的突然性,往往造成的损失较其他病 害更大。因此在易发生病害的路段,宜采取探地雷送等技术手段 进行定期的探测,
9.3.1~9.3.3城镇道路路肩起若防护道路路基、稳定路面结构 的作用。本节明确了路肩养护的基本目标和要求
9.4.1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边坡会出现缺 口、冲沟、沉陷、塌落、岩石风化、崩落等病害。因此,应加强 养护管理:保持原有的稳定状态 9.4.2边坡因雨水冲刷易形成冲沟和缺口等病害,应及时整修。 对较大的冲沟和缺口,修理时应将原坡挖成台阶形,然后分层填 筑压实,并注意与原坡面衔接平顺。 9.4.3边坡防护又称坡面防护,是为了保证路基边坡表面免受降 水、日照、气温、风力等自然力的破坏,从而提高边坡的稳固性, 还可美化路容,增加行车舒适感。应根据气候环境、工程地质和 材料及坡面状况等,选用适合的防护与加固类型(图8、图9)。
地质和水文条件,结合现状确定合理的加固方案。锚固法:采用高强钢筋作锚杆,穿入预先钻好的孔内,用水泥砂浆灌满锚杆插入岩体部位,固定锚杆,待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对锚杆进行张拉,然后用锚头固紧(图10)。采用套墙加固法:在原墙外侧加宽基础,加厚墙身(图11)。施工时应先图10错固法加固挡墙挖除一部分墙后填土,减小土压力,同同1一原墙体;2—锚头;3—现浇混凝土;4一预应力钢筋时应注意新旧基础和墙身的结合。方法一后填土;6一灌人水泥是凿毛旧基础和旧墙身,必要时设置钢浆;7一锚固岩基的推算线筋锚栓或石样,以增强联结。墙后填土应分层填筑并夯实。原挡土墙损坏严重,需拆除损坏部分重建时,为防止不均匀沉降,新旧墙之间应设置沉降缝。增建支撑墙加固法:在挡墙外侧,每隔一定的间距,增建支撑墙。支撑墙的基础埋置深度、尺寸和间距应通过计算确定(图12)。图11套墙图12支撑墙1一原挡墙:2一套墙:1一原挡墙;2一支撑墙3钢筋锚栓:4—联系石样141
10.4.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涵洞的运行状态会影响到设施的安 全,且不便于日常巡查,本条对汛期至和冬期前后涵洞的检查作 出强制性要求。本章所说涵洞,特指道路之下用于排水的预制板 涵、预制管涵和砖石砌筑的拱涵。涵洞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淤 积、开裂、漏水、变形、位移、下沉级冻胀等病害,严重时会影 响道路的通行安全,且位于道路下方不易发现。因此,需要定期 进行检查并记录巡查情况。
10.5边沟、排水沟、截水沟
10.5.1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是路基的地面排水设施。边沟是 设置在路基边的排水沟,主要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 路基的少量的地面水,它是矮路堤和路堑不可缺少的排水设施: 排水沟是将路基范围内的各种水源的水流,引至路基范围以外指 定地点的排水设施;截水沟,一般设置于路基边坡坡项之外,用 以拦截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水,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护 挖方边坡和填方边坡不受水流的冲刷。 10.5.2、10.5.3当边沟纵坡不能满足需要时,则应调整边沟织 玻。当边沟长度过长,应分段将水流引出路基以外(一般地区不 超过500m,多雨地区不超过300m),或设置排水沟、涵洞等将 水排出,避免边沟内积水,影响路基稳定。在土质疏松、透水性 大的地段,为阻止水流下渗,沟槽应予加固防护。沟底纵坡较大 的土质沟渠,为避免冲毁,也应防护。另外,土质边沟易生长杂 草,导致淤塞,加大了养护工作量,路容也不美观,因此,城郊 接合部土质边沟宜全部进行防护
10.6.4检查并的防沉降措施是指调整、安装并具时采取的预制 或现浇混凝土基础,或采取防沉降并盖等有效防止并盖并座受外 力作用下沉、倾斜或破损。传统使用的页岩砖或黏土砖等筑材 料目前已经严格限制使用,在调整检查并时应禁止。提倡使用专 用预制块和预制检查井。 10.6.5一般预制井筒的强度为30MPa。为了满足行车荷载作 用,砌筑砂浆强度应大于或等于预制并筒简的强度。 10.6.6在北方地区,为了不妨碍除雪机械作业,道路上所有检 查并的安装高度,都不应高于路面。当检查并低于路面10mm 以上时,高速行车会产生强烈的颠簸。同时,也会对检查并自身 产生撞击,造成松动或安装破坏。检查井的控制安装高度宜低于 路面0~5mm之间。 10.6.11快速修复材料是指快速施工、一般不需采取特殊养护 措施且施工结束2小时其强度可达到30MPa以上的快凝、快硬 类材料
11.1.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地下管线是城市生活的地下生命 线,因施工损坏原有地下管线会严重影响城市正常运行。本条对 掘路施工前对地下管线的调查作出了强制性规定。掘路开挖前应 对地下管线进行详细的调查,填写调查记录。挖掘施工不得损坏 原有管线,以降低对城镇道路交通和卫生环境造成的影响。 11.1.2、11.1.3对于掘路理设管线的沟槽宽度要求,是为保证 掘路修复的质量,其掘路开槽最小宽度为:理设管线的外侧宽度 加上管线两侧的劵实机具的工作宽度为掘路宽度。考虑到理设管 线的两侧管腔曲面空隙较大,需要分层进行夯实,夯实机具的工 作宽度随施工专用机具压实质量而定。 11.1.5对手掘路理设管线的顶部应在底基层以下不小于0.5m 处设置,是根据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 范》CJ1的相关规定要求的。不能满足此项要求,应采取相应 的加固措施。 11.1.6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掘路开挖断面正确与否会影响到掘 路恢复质量的好环,影响到设施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本条是 对掘路结构修复做出的强制性规定。“马路拉锁”现象在各城市 十分普遍:这种现象加快了道路损坏、缩短了道路使用年限。因 为按原结构修复达不到原路的质量水平,所以对掘路修复的质量 控制要采取下列三条措施: 1对煤、水、热、电、气的各种管线横穿道路,要提倡使 用非开挖技术,各种管线设施周围所产生的空隙应进行注浆 处理;
计修复; 3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跟踪监督,必要时进行二 次修复。 11.1.9非开挖施工技术对于穿越道路的各种管线设施都很适 用,如:拉管法、盾构、浅埋暗挖、顶管等。
11.2.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掘路回填不当极易造成修复后的路 面塌陷、下沉,因此必须保证施工回填质量。 11.2.2回填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修复质量,应严格控制, 本条对掘路回填的材料质量作出规定。 11.2.3现场击实试验应根据挖出的不同土质分段落试验 冬期掘路回填不当,极易造成修复后的路面塌陷、下沉。因 此保证冬期施工回填质量通常的做法有: 1用于回填的土宜在暂存土场大量堆放: 2当时回填不完的沟段应用岩棉被苦盖; 3小型掘路宜当日完成回填,大型掘路宜分段开挖,倒仓 回填。 11.2.5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国城市道路的轴载不断增大,车辆 简载作用于路基的应力水平和传递深度显著提高。国家相关设计 规范对道路路基回弹模量也进行了相应提高,因此,本条对城市 道路回填的路基回弹模量值进行了规定,以增强路基的抗变形能 力,提高其使用性能。 11.2.6所埋设施胸腔及顶部以上500mm范围,要求对称还 土,是保证设施安全的重要措施。如不对称还土会造成滚管、位 移、错口,影响设施的正常运行。 11.2.10对直理线缆沟槽的回填和不够劵实机具宽度的沟槽回 填,除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回填外,还可用砂、砾石进行水撼回 填。使用此种方法应在砂砾材料中加人适量的“稳定剂”或“固 化剂”,以保持土体结构的稳定,防止在临界处进行设施维修,
11.3.1修复基层时沿开挖断面向两侧各加宽一定的宽度,可以 延缓掘路的下沉和裂缝。
11.4.2采用混凝土预制砌块或冷拌沥青混凝土修补掘路面层是 冬期施工或应急抢修的一项措施,可减少对掘路的日常养护工作 并满足环保的要求。 11.4.3挖掘水泥混凝土路面宽度不足1/3板宽时,应做加固处 理,是因为开挖改变了整板受力状况,在接缝处易产生错台。加 固的方法,可采用在原板边植筋与补块相接,达到共同受力的目 的;或对整块板挖除后重新浇筑,以确保恢复路面的强度。
11.4.2采用混凝土预制砌块或冷拌沥青混凝土修补掘路面层是 冬期施工或应急抢修的一项措施,可减少对掘路的日常养护工作 并满足环保的要求。 11.4.3挖掘水泥混凝土路面宽度不足1/3板宽时,应做加固处 理,是因为开挖改变了整板受力状况,在接缝处易产生错台。加 固的方法,可采用在原板边植筋与补块相接,达到共同受力的目 的;或对整块板挖除后重新浇筑,以确保恢复路面的强度。
12养护工程的检查与验收
12.1.3本条对预防性养护、中修工程的检查与验收作出了 规定。 1预防性养护、中修工程可根据工程量的数量、规模、技 术程度、质量要求等因素确定所选择监理单位的资质等级。 12.1.4大修工程一般以管理单位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所以建 设、竣工程序实施应由管理单位负责。实施代建制的大修工程应 参照本条执行。 1大修工程应根据工程量的数量、规模、技术难度、质量 要求等因素确定所选择监理单位的资质等级
12.5人行道养护工程
12.6.2本条应执行现行行业标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 收规范》CJJ1中的相关规定。
13.2病害与缺陷的界定
13.2.1城镇道路病害与缺陷的界定一般都由定性和定量界限 两部分内容构成。定性标准从病害的性状和表象上加以说明, 从而在外观上区别病害类型:提出定量界限标准则便于检查工
作的实际操作,超过界限值则作为病害缺陷并统计其数量,不 超过界限值也应视为病害缺陷,但在检查评定中不统计数量。 沥青路面病害与缺陷界定中虽提出了横坡不适和平整度差两 项,但它们对路用性能的影响不显著,同时也不是因城镇道路 养护管理中形成的问题,故而在后文车行道养护状况的评定检 查中未将其列人。 城镇道路中出现并框高差属常见现象,基于类似性对其界定 司坑槽类型。 13.2.2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与缺陷界定中,严重破损板项 向含板的断裂,在确定破损类型换算系数时均考虑为断裂; 坑洞与坑槽类同;拱胀与拥包类同;接缝养护差与缝料散失 类同。 13.2.5其他设施指城镇道路配套的附属构筑物包括涵洞、标 志、防护设施等(包括栏杆、隔离墩等)。
13.3养护状况调查方法
13.3.1考虑到城镇道路路况调查仪器设备的发展、使用现况, 对大城镇道路年度检查的普查工作宜采用先进仪器设备快速检 查,大部分城镇仍以人工调查方法为主。 为保证调查内容完整、体系清楚,将城镇道路养护状况调 查分为车行道、人行道、路基与排水设施、其他设施四部分, 分别调查评定破损状况以反映城镇道路养护水平,而后加以 综合。 13.3.2为调查评定的准确与方使,本条提出了规格化的调查记 录表,其中对各病害简略标注了类别,需根据界定一节进行实际 判定与量测,病害中大部分为以面积表示,对线状类病害规定了 宽度涉及范围。
13.4.1、13.4.2 评定指标体系仍沿用原规范中车行道、人行道
完好率、路基与排水、其他设施的完好程度评分的评定方法。 为表现路面破损对使用性能与寿命的不同影响程度以及养护 工作量的不同比重,规定了车行道各类破损的相应换算系数,从 而加权确定当量破损面积。 车行道各类破损换算系数中,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并非 板的断裂,故本规范将该系数调整减小;错台损坏的换算系数通 过与其他损坏类型程度类比分析,予以调整减小。 城镇道路车行道的养护技术状况评定,应以路面现有状况为 依据。在行车荷载的重复作用下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路面的使 用性能和结构完好程度将随使用时间的增长而恶化,而及时的养 护工作可以延缓这一衰减速度,使道路在其设计年限内提供应有 的良好服务水平,基至超期仍维持一定的路用性能。据此,在检 查评定城镇道路养护状况时,应计入路龄因素的影响,路龄系数 反映道路养护技术水平的优劣,考虑路龄系数利于延长大修周 期。车行道、人行道完好率、路基与排水设施、其他设施的完好 程度检查记录表为调查工作原始数据表,以检查单元为单位进行 记录,可表示出破损类面积或破损处数量,从而计算出完好率 (%)和完好程度(分),在此基础上评定状况等级
13.5.1根据各城镇养护状况评定的惯例,评定标准仍划分为 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等级标准仍沿用原规范的规定。
13.6检查记录与资料管理
13.6.1为满足存档与数据使用的需要,本规范提出了城镇道路 养护状况检查记录总表,可完整反映出一条道路的养护状况现况 以及各分项设施养护状况等级。 综合完好率加权系数根据各设施在城镇道路功能中所起重要 程度、易损程度、养修工作量不同等因素确定,各城镇可根据实 际情况调整
13.6.2、13.6.3城镇道路养护状况评定资料应作文字档案保存 和数据库保存。对于城镇道路养护管理系统,该资料为城镇道路 养护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城镇道路养护状况评定资料保存年 限、密级等要求由各城镇自定。
14道路养护作业安全防护
14.1.1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养护作业属于高风险作业行为,安 全技术培训、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对保障作业人员的 人身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条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教育和穿 戴防护用品做出了强制性规定。在保证车辆通行情况下进行的城 镇道路养护维修作业,具有较高的风险性。此条是对养护作业人 员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证,养护作业人员应接受安全技术教育,遵 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要有最基本的防护用品的投入。对养 护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时,应有事故隐患分析和安全防患的 内容。
14.1.2在城镇道路工进行养护维修作业,除了通常的施工操作 的安全问题外,还应做好交通组织及安全保护措施。养护作业人 员身穿的安全标志服和头戴防护帽应是鲜艳的橙红色,并具有反 光功能。快速路局部封闭作业时宜设置专用防撞设施。专用防撞 设施包括防撞车、隔离墩、防撞桶等。具体样品可由公安交通管 理部门提供
14.1.4专职的安全人员是经过培训取得安全员上岗证书的
14.2.1交通组织方案是保证施工交通安全的重要措施。主要内 容应包括:交通导流平面图;交通安全组织机构、人员、职责; 各项交通安全措施等。 14.2.4道路局部封闭是指单车道或多车道及半幅路的封闭。警 告区应有“前方施工”的规范化标志
14.2.5道路全封闭是指道路横断面上所有车道的封闭。封闭时 应在有绕行路口的前方设置指路标志,如“前方施工车辆绕行”。 必要时应在安全保护区的两侧修建临时绕行道路。
14.2.5道路全封闭是指道路横断面上所有车道的封闭。封闭时
14.3道路养护流动作业要求
14.3.1道路养护流动作业是指不间断的作业如路面清扫、路面 保洁和有间断性的流动作业,如吊车作业、道路检测作业、综合 养护车的维修作业等,间断性作业应设置临时保护区。 14.3.2本条规定了作业车辆除要遵守交通规则外,无论白日还 是夜间作业都要开启施工安全的警示灯具。道路检测车辆拖拉检 测设备时,在其后方应有交通疏导车辆跟随以保护设备和人员的 安全。 14.3.3流动作业车辆的限速行驶,应根据作业的内容和质量要 求而定,需临时停留而下车作业的人员应在前进方向的内侧下 车。行进在中间车道时不得下车。在车辆后方设置锥型交通标志 的人员应手持交通警示棒。 14.3.4铣刨机、压路机、摊铺机等设备均属工程机械,此类车 满需要在城镇道路上行驶的,事先需征得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 同意,并按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指定的时间、路线行驶
15.1.1本条规定了技术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15.1.1本条规定了技术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15.1.4本条规定了技术档案建档的基本原则和资料范围,确保 养护管理工作全流程有据可查,
15.2.1城镇道路检查和评价资料为城镇道路养护管理决策提供 重要依据,道路养护管理机构可结合实际情况,逐遂步建立道路巡 查和道路检测评价分析系统,及时准确掌握道路路况,进行科学 养护决策。
15.3.3本条规定了不同养护工程的技术档案资料内容DB31/T 974-2020 公共汽(电)车车载信息系统一体化基本技术要求,主要原 则是包括完整的养护历史和全过程质量控制文件。
15.4.1本条规定了档案资料编制的要求,包括统一编号规则、 编制卷内封面及目录、整理卷内文件等。 15.4.2本条规定了电子及纸质档案的保管使用要求。 2.电子档案的保存备份根据保密级别、保存年限的不同, 可以采用网络备份、硬盘备份、光盘备份等多种形式和媒介,并 结合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备份
15.5.1 城镇道路数据库是养护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是养护技术
15.5.1 城镇道路数据库是养护信息化管理的基础GB 50275-2010标准下载,是养护技术
档案的信息化整合利用的关键。 15.5.2本条规定了城镇道路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要求,包括道 路数据库的主要内容、信息采集方法及渠道。 15.5.3本条提出了养护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和方向。在完善城镇 道路数据库平台的基础上,优化养护管理工作流程,遂步实现道 路巡查可视化、路况检评自动化、养护决策科学化、养护历史信 息化,充分发挥养护信息化管理的作用
统一书号:15112290011511229001定价:2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