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J32-TJ142-2012江苏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pdf

DGJ32-TJ142-2012江苏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GJ32-TJ142-201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8 M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325521
下载资源

DGJ32-TJ142-201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GJ32-TJ142-2012江苏省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pdf

判断临界值,可减小各部面间因为用概率法计算的临界值差别过 大造成的桩(墙)身完整性判别上的不合理性。对同一根桩(槽 段),桩(墙)身混凝士设计强度和配合比以及施工工艺都是 样的,应该采用一个临界值标准来判定各部面所有声测线对应的 混凝土质量。

16.5.6波幅临界值判据式为AC)=A)一6,即选择当信 号首波幅值衰减量为对应检测部面所有信号首波幅值衰减量平均 直的一半时的波幅分贝数为临界值。 波幅判据没有采用如声速判据那样的各检测部面取平均值的 办法,而是采用单部面判据,这是因为不同部面间测距及声耦合 状况差别较天,使波幅不具有可比性。此外,波幅的衰减受桩身 混凝士不均匀性、声波传播路径和点源距离的影响,故应考虑声 测管间距较大时波幅分散性而采取适当的调整。 因波幅的分贝数受仪器、传感器灵敏度及发射能量的影响 故应在考虑这些影响的基础上再采用波幅临界值判据。 当波幅差异性较大时,应与声速变化及主频变化情况相结合 进行综合分析。 16.5.7声波接收信号的主频漂移程度反映了声波在柱身混凝士 中传播时的衰减程度,而这种衰减程度又能体现混凝士质量的优 势。接收信号的主频受诸如测试系统的状态、声耦合状况、测距 等许多非缺陷因素的影响,测试值不如声速稳定,对缺陷的敏感 生不及波幅,在实用时,作为声速,波幅等主要声学参数判据之 外的三个辅助判据。 在使用主频判据时,应保持声波换能器具有单峰的幅频特性 和良好的耦合一致性。若采用FF方法计算主频值,还应保证

16.5.6波幅临界值判据式为A)=A)一6,即

16.5.7声波接收信号的主频漂移程度反映了声波在柱身混凝土

中传播时的衰减程度,而这种衰减程度又能体现混凝土质量的优 务。接收信号的主频受诸如测试系统的状态、声耦合状况、测距 等许多非缺陷因素的影响,测试值不如声速稳定TBT3123-2009标准下载,对缺陷的敏感 生不及波幅,在实用时,作为声速波幅等主要声学参数判据之 外的一个辅助判据。 在使用主频判据时,应保持声波换能器具有单峰的幅频特性 和良好的耦合一致性。若采用FF方法计算主频值,还应保证 足够的频域分辨率

间积分后得到的结果(或约定的某一足够长时段内的声波信号时 或曲线的平均幅值作为能量指标。接收信号的能量反映了声波 在混凝十介质中各个声传播路径上能量总体衰减情况,是测区混 疑主质量的全面,综合反映,也是波形畸变程度的量化指标。 16.5.9在桩(墙)身缺陷的边缘,实测声时将发生突变,桩 (墙)身存在缺陷的声测线对应声时一深度曲线上的突变点。经声 时差加权后的PSD判据图更能突出桩(墙)身存在缺陷的声测 线,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声测管的平行度差或混凝土不均匀等 非缺陷因素对数据分析判断的影响。在实际应用时,可先假定缺 的性质(如夹层、空洞、蜂窝等)和尺寸,来计算临界状态的 PSD值,作为PSD临界值判据:但需对缺陷区的声波波速做 假定。 16.5.11声波透射法与其他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相比,具有 信息量更丰富、全面、细致的特点,可以依据对桩身缺陷处交又 斜测、扇形扫测来确定缺陷几何尺寸:可以将不同检测韵面在同 一深度的桩身缺陷状况进行横问关联·来判定桩身缺陷的横尚 分布。 16.5.12表16.5.12围绕桩身缺陷这个核心,综合考虑桩身缺 陷的数量(对应异常声测线的数量)、缺陷的程度(对应异常声 线的声学特征)、空间分布范围(对应异常声测线连续分布的 空间范围,对桩身完整性等级进行判定,体现声波透射法的

息量更丰富、全面、细致的特点,可以依据对桩身缺陷 则、扇形扫测来确定缺陷几何尺寸:可以将不同检测韵! 深度的桩身缺陷状况进行横问关联·来判定桩身缺陷电 布。

16.5.12表16.5.12围绕桩身缺陷这个核心,综

陷的数量(对应异常声测线的数量)、缺陷的程度对应异常声 则线的声学特征)、空间分布范围(对应异常声测线连续分布的 空间范围,对桩身完整性等级进行判定,体现了声波透射法的 待点。缺陷空间分布范围大小的判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缺陷 的儿何尺寸与桩径、桩长等儿何参数相比较的结果。桩身缺陷数 量多或少的判断也与桩的儿何尺寸有关

间的混凝土介质中各种声传播路径上总能量的衰减状况,其影响 区域大于首波,因此检测部面的实测波形波列图有助于测试人员 对桩身缺陷程度及位置进行直观判定

17.1.1高应变法的主要功能是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 足设计要求。承载力是指在耕身强度满足桩身结构承载力的前提 下,得到的桩周岩士对耕的抗力(静阻力)。所以要得到极限承 载力,应使桩侧和桩端岩士阻力充分发挥,否则不能得到承载力 的极限值,只能得到承载力检测值。 与低应变法检测的快捷、廉价相比,高应变法检测身完整 性强然是附带性的,但由于其激励能量和检测有效深度大的优 点,特别在判定身水平整合型缝隙、预制桩接头等缺陷时、能 够在查明这些“缺陷,是否影响竖向抗压承载力的基础上,合理 判定缺陷程度。当然,对带有普香性的完整性检测,采用低应变 法更为恰当。 高应变检测技术是从打人式预制桩发展起来的,试打桩和打 桩监控属于其特有的功能,是静载试验无法做到的。 17.1.2:灌注的截面尺寸和材质的非均性、施工的隐蔽性 (作业成孔桩除外)及由此引起的承载力变异性普遍高手打入 式预制耕,导致灌注耕检测采集的波形质量低手预制耕,波形分 析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又明显高于预制桩。与静载试验结果对 比,灌注桩高应变检测判定的承载力误差也如此。因此,积累灌 注桩现场测试、分析经验和相近条件下的可靠对比验证资料,对 确保检测质量尤其重要。 17.1.3:除嵌入基岩的大直径桩和纯摩擦型天直径桩外,天直径

17.1.3除嵌入基岩的大直径桩和纯摩擦型大直径桩

为缓变型,端阻力发挥所需的位移很大。另外,在王阻力相同条 件下,身直径的增加使身截面阻抗(或桩的惯性)与直径成 平方的关系增加,锤与桩的匹配能力下降。多数情况下,高应变 检测所用锤的重量有限,很难在顶产生较长持续时间的作用荷 载,达不到使阻力充分发挥所需的位移最。另一原因如本规程 第17.1.2条条文说明所述

17.2.1本条对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要求是按《基

17.2.1本条对仪器的主要技

义》JGT3055提出的,比较适中,天部分型号的国产和进口仪 器能满足。因动测仪器的使用环境较差,故仪器的环境性能指材 和可靠性也很重要,本条对安装于距桩顶附近桩身侧表面的响应 测量传感器一一加速度计的量程未做具体规定,原因是对不同类 型的桩,各种因素影响使最大冲击加速度变化很大。建议根据实 则经验来合理选择,宜使选择的量程大于预估最大冲击加速度值 的一倍以上如对钢桩,宜选择20000~30000m/s量程的加速 度计

17.2.2导杆式柴油锤荷载上升时间过于缓慢,容易造

本条没有对锤重的选择做出规定。因为一是软土场地长强制 桩或超长预制桩施工时,锤重可能不符合本规程17.2.2条的规 定,尤其是初打施工阶段:二是建工行业采用筒式柴油锤较多 这种锤与自由落锤相比,冲击动能较大。

需在离锤很近的范围内操作,缺之安全保障,且脱钩时会不同程 度地引起锤的摇摆,更容易造成锤击严重偏心。另外,如果采用 汽车吊直接将锤吊起并脱钩,因锤的重量突然释放造成吊车吊臂

的强烈反弹,还会对吊臂造成损害。因此规定锤击设备应具有导 向装置。 扁平状锤如分片组装式锤的单片或强芬锤,下落时平稳性差 且不易导向,容易造成锤击严重偏心并影响测试质量。因此规定 睡体的高径(宽)比不得小于1。 自由落锤安装加速度计测量桩顶锤击力的依据是牛顿第三定 律和第三定律。其成立条件是同一时刻锤体内各质点的运动和受 力无差异,也就是说,虽然锤为弹性体,只要锤体内部不存在波 专播的不均匀性,就可视锤为一刚体或具有一定质量的质点。波 动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当沿正弦波传播方向的介质尺寸小于正弦 波波长的110时,可认为在该尺寸范围内无波传播效应,即后 时刻锤的受力和运动状态均匀。除钢耕外,较重的自由落锤在 逛身产生的力信号中的有效频率分量(占能量的90%以上)在 200Hz以内,超过300Hz后可忽略不计。按不利条件估计,对 力信号有贡献的高频分量波长一般也不小于20m。所以,在天多 数采用自由落锤的场合,牛顿第二定律能较严格地成立。规定锤 本高径(宽)比不天于1.5正是为了避免波传播效应造成的锤内 部运动状态不均匀。这种方式与在耕头附近的桩侧表面安装应变 式传感器的测力方式相比,优缺点是: 1避免了桩头损伤和安装部位混凝士差导致的测力失败以 及应变式传感器的经常损坏。 2避免了因混凝王非线性造成的力信号失真(混凝受压 时,理论上讲是对实测力值放大,是不安全的)。 3直接测定锤击力,即使混凝的波速、弹性模量改变 也无需修正;当混凝士应力一应变关系的非线性严重时,不存在 通过应变测试换算冲击力造成的力值放大。 4测量响应的加速度计只能安装在距桩顶较近的桩侧表面, 尤其不能安装在桩头变阻抗截面以下的桩身上

5桩顶只能放置薄层桩垫,不能放置尺寸和质量较天的桩 帽(替打)。 6需采用重锤或软锤垫以减少锤上的高频分量,但一般不 宜突破锤高2m的限值,否则最大使用的锤重可能受到限制。 当以信号前沿为基准进行基线修正时,锤体加速度测量 存在一g(g为重力加速度)的恒定误差,锤体冲击加速度小时 相对误差增大。 8重锤撞击桩顶瞬时难免与导架产生碰撞或摩擦,导致 体上产生高频纵,横干扰波,锤的纵横尺寸越小,干扰波频率就 越高,也就越容易被滤除,

1桩较长或桩径较天时,一般使侧阻、端阻充分发挥所需 的位移大。 2桩是否容易被“打动”取决于身“广义阻抗”的天小 广义阻抗与桩周王阻力天小和桩身截面波阻抗大小两个因素有 关。随着桩直径增加,波阻抗的增加通常快于土阻力,而桩身阻 抗的增加实际上就是桩的惯性质量增加,仍按预估极限承载力的 1%选取锤重,将使锤对桩的匹配能力下降。因此,不仅从土阻 力,也要从桩身惯性质量两方面考提高锤重的措施是更科学的 做法。本条规定的锤重选择为最低限值。

17.2.5测量贯入度的方法较多,可视现场具体条件选择:

17.2.5测量贯入度的方法较

1若采用类似单桩静载试验架设基准梁的方式测量,准确 度较高,但现场工作量大,特别是重锤对桩冲击使桩周土产生振 动,使受检桩附近架设的基准梁受影响,导致桩的贯入度测量结 果可能不可靠。 2预制锤击沉桩时利用锤击设备导架的某一标记作基准 根据一阵锤(如10锤)的总下沉量确定平均贯人度,简便但准 确度不高。

3采用加速度信号三二次积分得到的最终位移作为贯入度, 操作最为简便,但加速度计零位漂移大和低频响应差(时间常数 小)时将产生明显的积分漂移,且零位漂移小的加速度计价格很 高:外,因信号采集时段短,信号采集结束时若桩的运动尚未 停止(以柴油锤打桩时为甚)则不能采用。 4用精密水准仪时受环境振动影响小,观测准确度相对较 高,对设备的精度和安装要求较严格

173.1承载力时间效应因地而异,以沿海软王地区最显著。成 桩后,若桩周岩王无降起、侧挤、流陷、软化等影响,承载力随 时间增长。工期紧,休止时间不够时,除非承载力检测值已满足 没计要求,否则应满足本规程规定的休正期要求。 锤击装置垂直、锤击平稳对中、头加固和加设桩垫,是为 了减小锤击偏心和避免击碎桩头:在距顶规定的距离下的合适 部位对称安装传感器,是为减小锤击在桩顶产的应力集中和 对偏心进行补偿。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保证测试信号质量提出的。 17.3.2采样时间间隔为100μs,对常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桩 是合适的。但对于超长桩,例如桩长超过60m,采样时间间隔可 放宽为200uS,当然也可增加采样点数。 应变式传感器直接测到的是其安装面上的应变,并按下式换 算成锤击力:

式中F 锤击力; A 测点处桩截面积; E 桩材弹性模量; 实测应变值。

显然,锤击力的正确换算依赖于测点处设定的桩参数是否符 合实际。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计算测点以下原桩身的阻抗 变化,包括计算的桩身运动及受力大小,都是以测点处桩头单元 为相对“基准”的。 测点下桩长是指桩头传感器安装点至桩底的距离,一般不包 括桩尖部分。 对于普通钢,桩身波速可直接设定为5120m/s。对于混凝 王桩,桩身波速取决于混凝王的骨料品种、粒径级配、成桩工艺 导管灌注、振捣、离心)及龄期,其值变化范围大多为3000~ 4500m/s。混凝土预制桩可在沉桩前实测无缺陷桩的桩身平均波 速作为设定值:混凝士灌注桩应结合本地区混凝士波速的经验值 或同场地已知值初步设定,但在计算分析前,应根据实测信号进 行校正。

1传感器外壳与仪器外壳共地。测试现场潮湿,传感器对 地未绝缘,交流供电时常出现50Hz十扰,解决办法是良好接地 或改用直流供电。 2根据波动理论分析:若视锤为一刚体,则桩顶的最大锤 击应力只与锤冲击桩顶时的初速度有关,落距越高:锤击应力和 偏心越大,越容易击碎桩头。“轻锤高击”并不能有效提高桩锤 传递给桩的能量和增大桩顶位移:因为力脉冲作用持续时间不仅 与锤垫有关,还主要与锤重有关;锤击脉冲越窄,波传播的不均 习性,即桩身受力和运动的不均匀性(惯性效应)越明显,实测 波形中王的动阻力影响加剧而与位移相关的静王阻力呈明显的 分段发挥态势,使承载力的测试分析误差增加。事实上,若将铺 重增加到预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5%以上,则可得到与静动法 (STATNAMIC法)相似的长持续力脉冲作用。此时,由于桩身 中的波传播效应大大减弱,桩侧、桩端岩土阻力的发挥更接近静

结果的离散性也不大。若采用考虑桩端王附加质量的能量耗散机 制修正模型,与贯入度小时的承载力提高幅度相比,会出现难以 预料的承载力成倍提高。原因是:桩底反射强意味着桩端的运动 加速度和速度强烈,附加土质量产生的惯性力和动阻力恰好分别 与加速度和速度成正比。可以想见,对于长径比较天、侧阻力较 强的摩擦型桩,上述效应就不会明显。此外,6mm贯人度只是 个统计参考值。

17.4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17.4.1从一阵铺击信号中选取分析用信号时,除要考虑有足够 的锤击能量使桩周岩主阻力充分发挥外,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1连续打桩时桩周土的扰动及残余应力。 2 锤击便缺陷进一步发展或拉应力使桩身混凝王产生裂隙 3在桩易打或难打以及长桩情况下,速度基线修正带来的 误差。 4对桩垫过厚和柴油锤冷锤信号,加速度测量系统的低频 特性所造成的速度信号误差或严重失真。 17.4.2高质量的信号是得出可靠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除柴油 睡施打的长桩信号外,力的时程曲线应最终归零。对于混凝士 耕,高应变测试信号质量不但受传感器安装好坏、锤击偏心程度 和传感器安装面处混凝王是否开裂的影响,也受混凝士的不均 生和非线性的影响。这些影响对采用应变式传感器测试经换算 得到的力信号尤其敏感。混凝主的非线性一般表现为:随应变的 增加,割线模量减小,并出现塑性变形,便根据应变换算到的力 值偏大且力曲线尾部不归零。本规程所指的锤击偏心相当于两侧 力信号之一与力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超过平均值的33%。通常 捶垂击偏心很难避免,因此严禁用单侧力信号代替平均力信号

17.4.3身平均波速也可根据下

降沿的起点之间的时差与已知桩长值确定。对桩底反射峰变宽或 有水平裂缝的桩,不应根据峰与峰之间的时差来确定平均波速 桩较短且锤击力波上升缓慢时,可采用低应变法确定平均波速。 17.4.4:通常,当平均波速按实测波形改变后,测点处的原设定 波速也按比例线性改变,弹性模量则应按平方的比例关系改变 当采用应变式传感器测力时,多数仪器并非直接保存实测应变 直,如有些是以速度(U一:e)的单位存储。若弹性模量随波速 改变后,仪器不能自动修正以速度为单位存储的力值,则应对原始 买测力值进行校正。 对于锤上安装加速度计的测力方式,因为力值F实际上是按 牛顿第二定律F三mQ(式中m为锤的质量)直接测量得到的,因此 不能对实测力值进行调整。F仅代表作用在顶的力,而分析计算 则需要在桩项下安装测量响应加速度计横截面上的作用力,所以 需要考虑测量响应加速度计以上的桩头质量产生的惯性力,对实 测桩顶力值进行修正。

17.4.5在多数情况下,正常施打的预制桩,力和速度信号第一

1桩浅部阻抗变化和王阻力影响。 2采用应变式传感器测力时,测点处混凝士的非线性造成 力值明显偏高 3锤击力波上升缓慢或桩很短时,土阻力波或桩底反射波 的影响。 除第2种情况减小力值,可避免计算的承载力过高外,其他 青况的随意比例调整均是对实测信号的歪曲,并产生虚假的结 果。因此,禁止将实测力或速度信号重新标定。这一点必须引起 重视,因为有些仪器具有比例自动调整功能。

17.4.6高应变分析计算结果的可靠性高低取决于动

析软件和人员素质三个要素。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具有坚实理论 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检测人员。高应变法之所以有生命 力,表现在高应变信号不同于随机信号的可解释性一一即使不采 用复杂的数学计算和提炼,只要检测波形质量有保证,就能定性 地反映桩的承载性状及其他相关的动力学问题。因此,对波形的 正确定性解释的重要性超过软件建模分析计算本身,对人员的 要求首先是解读波形,其次才是熟练操作仪器和使用相关软件 对此,如果不从提高人员素质人手加以解决,这种状况的改观显 然仅靠技术规范以及仪器和软件功能的增强是无法做到的。因 此,在承载力分析计算前,应有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对信号进行定 性检查和判断。 17.4.7当出现本条所述第5款情况时,因高应变法难于分析判 定承载力和预示桩身结构破坏的可能性,建议进行验证检测。本 条第4~5款反映的代表性波形见图10,原因解释参见本规程第 17.3.4条。由图11可见,静载验证试验尚未压至破坏,但高应 变测试的锤重、贯入度却“符合要求。当采用波形拟合法分析

图10灌注高应变实测波形

注:$800mm钻孔灌注桩,桩端持力层为全风化花岗片麻岩,测点下桩长 16m。采用60kN重锤,先做高应变检测,后做静载验证检测

17.4.8凯司法与实测曲线拟合法在计算承载力上的本质区别

17.4.8凯司法与实测曲线拟合法在计算承载力上的本质区别 是:前者在计算极限承载力时,单击贯入度与最大位移是参考 值,计算过程与它们无关。另外,凯司法承载力计算公式是基于 以下三个假定推导出来的: 1桩身阻抗基本恒定。 2动阻力只与桩底质点运动速度成正比,即全部动阻力集 中于桩端。 3土阻力在时刻t2=t十2L/c已充分发挥。 显然,它较适用于摩擦型的中、小直径预制桩和截面较均匀 的灌注桩。 公式中的唯一未知数一一一凯司法无量纲阻尼系数J,定义为

仅与桩端土性有关,一般遵循随主中细粒含量增加而增天的规 律。。的取值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承载力的准确 性。所以,缺芝同条件下的静动对比校核或天量相近条件下的对 比资料时,将使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当贯入度达不到规定值或 不满足上述三个假定时,J。值实际上变成了一个无明确意义的 综合调整系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灌注桩,也会在同一工程、相 同桩型及持力层时,可能出现。取值变异过大的情况。为防止 凯司法的不合理应用,规定应采用静动对比或实测曲线拟合法校 核丁值。

2一十2L/c时刻之前所发挥的土阻力信息,通常除桩长较短的 摩擦型桩外,主阻力在2Lc时刻不会充分发挥,尤以端承型桩 显著。所以,需要采用将延时求出承载力最大值的最天阻力法 (RMX法),对与位移相关的土阻力滞后2L/c发挥的情况进行提 高修正。 桩身在2c之前产生较强的向上回弹,使身从顶部逐渐 可下产生王阻力卸载(此时桩的中下部王阻力属于加载)。这对 于较长、侧阻力较大而荷载作用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的桩较为明 显。因此,需要采用将中上部卸载的土阻力进行补偿提高修正 的卸载法(RSU法)。 RMX法和RSU法判定承载力,体现了高应变法波形分析的 基本概念一一一应充分考虑与位移相关的阻力发挥状况和波传播 效应,这也是实测曲线拟合法的精髓所在。另外,还有几种凯司 法的子方法可在积累了成熟经验后采用。它们是: 1在桩尖质点运动速度为零时,动阻力也为零,此时有两 种与J无关的计算承载力“自动”法,即RAU法和RA2法。 前者适用于桩侧阻力很小的情况,后者适用于桩侧阻力适中的 场合。

时单元(实际为特征线法求解的单元划分模式),即应 力波通过每个桩单元的时间相等,由于没有高阶项的 影响,计算精度高: 4)桩单元除考虑A、E、c等参数外,也可考虑桩身阻尼 和裂隙。另外,也可考虑桩底的缝隙、开口或异形 的土塞、残余应力影响和其他阻尼形式 5)所用模型的物理力学概念应明确:参数取值应能限定 避免采用可使承载力计算结果产生较大变异的桩一王模 型及其参数。 2拟合时,应根据波形特征,结合施工和地质条件合理确 定桩士参数取值。因为拟合所用的桩士参数的数量和类型繁多, 参数各自和相互间耦合的影响非常复杂,而拟合结果并非唯 解,需通过综合比较判断进行参数选取或调整。正确选取或调整 的要点是参数取值应在岩王工程的合理范围内。 3本款考两点原因:一是自由落锤产生的力脉冲持续时 间通常不超过20ms(除非采用很重的落锤):但柴油锤信号在主 峰过后的尾部仍能产生较长的低幅值延续:三是与位移相关的总 静阻力一般会不同程度地滞后于2Lc发挥,当端承型桩的端阻 力发挥所需位移很大时,王阻力发挥将产生严重滞后,因此规定 2L/c后延时足够的时间,使曲线拟合能包含土阻力响应区段的 全部土阻力信息。 4为防止士阻力未充分发挥时的承载力外推,设定的。值 不应超过对应单元的最大计算位移值。若桩,主间相对位移不足 以使桩周岩主阻力充分发挥,则给出的承载力结果只能验证岩士 组力发挥的最低程度。 S王阻力响应区是指波形上呈现的静王阻力信息较为突出 的时间段。所以本条特别强调此区段的拟合质量,避免只重波形 尾、忽视中间王阻力响应区段拟合质量的错误做法,并通过合

当满足“等截面桩”和“土阻力未卸载回弹”的条件时,β 宜计算公式为解析解,即β值测试属于直接法,在结果的可信度 与属于半直接法的高应变法检测判定承载力是不同的。“土阻

指标。在深厚软主地区,打桩初始阶段侧阻和端阻蛋小,但桩很 长,锤能正常爆发起跳(高幅值锤击压应力是产生强拉应力的 必要条件),桩底反射回来的上行拉力波的头部(拉应力幅值最 天)与下行传播的锤击压力波尾部叠加,在身某一部位产生净 的拉应力。当拉应力强度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引起桩身拉 裂。开裂部位一般发生在桩的中上部,且桩愈长或锤击力持续时 目愈短,最天拉应力部位就愈往下移。当桩进入硬士层后,随看 打阻力的增加拉应力逐步减小,同时也使桩身压应力逐步增 加,如果桩在易打情况下已出现拉应力水平开裂,渐强的压应力 在已有裂缝处产生应力集中,使裂缝处混凝土逐渐破碎,并最终 导致桩身在拉裂处产生类似受压的斜截面破坏。 有时,打桩过程中会突然出现贯入度骤减或拒锤,一般是碰 上硬层(基岩、孤石、漂石等),继续施打会造成桩身压应力过 天而破坏。此时,最天压应力部位不一定出现在桩项,而是在接 近桩端的部位。

17.5.3由于受横向尺寸效应的制药,激励脉冲的波长有时很难

17.5.3由于受横尚尺寸效应的制药,激励脉冲的波长有时很难 明显小手浅部阻抗变化的深度,造成无法对耕身浅部特别是极浅 部的阻抗变化进行定性和定位,甚至是误判。如浅部局部扩径 皮形可能主要表现出扩径恢复后的“似缩颈”反射。因此,要求 根据力和速度信号起始峰的比例失调情况判断桩身浅部阻抗变化 程度。建议采用这种方法时,在同条件下进行多根桩对比,在解 快阻抗变化定性的基础上,判定阻抗变化程度。不过,在阻抗变 化位置很浅时,可能仍无法准确定位。

18.1.2通过全省统一业务软件监管系统落实本条的规定,当发 现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提供本条禁止的功能时,不得在检测工作 中使用该设备。

18.1.2通过全省统一业务软件监管系统落实本条的规定,当发

无效不一的 中使用该设备。 18.1.3:接口满足数据上传的要求,就可在检测工程中使用

18.1.3:接口满足数据上传的要求,就可在检测工程中使用。

18.1.3:接口满足数据上传的要求,就可在检测工程中使用

18.2.2,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向全省地基基础检测机构 提供统一的检测业务管理软件、检测报告信息上传软件,检测机 构需自行安排专人定时检查数据上传情况。 18.2.3l各级监督单位及检测机构分别通过检测监管系统和检测

18.3.4:监管人员根据检测监管系统提供的检测信息到现场对检 测人员是否持证、检测设备是否匹配及是否超过有效期、检测仪 器是否安装规范、检测现场是否具备检测条件等进行核查。

18.4信息化管理流程

18.4.4未取得方案审核号的应及时与当地质监部门联系。

附录H支护锚杆和土钉试验

H.1.1、H.1.2支护锚杆主要承受边坡、:挡墙、地下洞室岩士 压力。锚杆分类:按锚固体周围土层性质分为土层锚杆、岩石锚 杆,按是否施加预应力情况分为预应力锚杆、非预应力锚杆,按 使用年限分为永久性锚杆、临时性锚杆,按使用功能分为支护锚 杆、基础锚杆。本规程采用了支护锚杆、基础锚杆的分类方法。 锚杆承载力试验分为验收试验、基本试验、端变试验,本附 录仅对支护锚杆、土钉的验收试验做了规定,不适用于压力型 锚杆。

H.2仪器设备及其安装

H.2.2本条给出的加载反力装置有支座横梁反力装置和承压板 式反力装置。 支座横梁反力装置是将支座设置在离锚杆一定距离处,将横 梁设置于支座上,再在横梁上安装穿心千厅项,由横梁将荷载反 力传至支座及其周围岩土层中去的一一种加载反力装置。另一种支 座横梁反力装置是将支座设置在离锚杆一定距离处,将两个千斤 顶分别放在支座上、主梁下,千斤顶顶主梁,通过“抬”的形式 对受检铺杆施加上拔荷载,由横梁将荷载反力传至千斤顶,再传 至支座及其周围岩王层中去的一一种加载反力装置。对支护锚杆 不宜采用此类支座横梁反力装置。 承压板式反力装置是将承压板置手锚杆支撑构件、混凝王面

层或锚杆顶部周围岩土层上,再在承压板上安装穿心干斤顶,由 承压板下的支撑构件、混凝王面层或锚杆顶部周围岩土层提供荷 载反力的一种加载反力装置。 有条件时,加载反力装置应选择支座横梁反力装置。考虑到 在天多数情况下,支护锚杆试验采用支座横梁反力装置存在较大 的困难,且在现行支护锚杆试验中基本上是采用承压板式反力装 置,所以规定在下列条件下也可采用承压板式反力装置。 1支护锚杆支撑体系中设置有连续墙、排桩、腰梁、圈梁 等支撑构件,支撑构件能提供足够的加载反力。 2士质边坡、基坑侧壁设置有足够厚度的混凝王面层,或 在王钉、支护锚杆周围为试验而设置有足够厚度的混凝王面层, 混凝士面层能提供足够的加载反力。 H.2.3支座横梁反力装置规定的锚杆中心与支座边的距离应不 小手支座边宽且大于1.0m,其依据如同单桩抗拨静载试验及基 础锚杆抗拨试验,并考虑到在基坑侧壁上安装有关测试设备的难 度,将基础锚杆抗拔试验的支座横梁反力装置规定的锚杆中心与 支座边的距离应不小于2B(B为支座边宽)且天于2.0m的规 定,调整为锚杆中心与支座边的距离应不小于支座边宽且大 于1,om。

H.2.4承压板须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荷载反力能较均匀地传

当承压板直接置手锚杆顶部周围岩土层上时,承压板下的岩 土体应力不宜大于岩土体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且承压板下的 岩王体应力主要影响深度应(3倍的承压板宽度)小于锚杆自由 段长度。当不能满足此要求时,应在试验锚杆、土钉周围土层上 施工足够面积和足够厚度的混凝王面层,或采取其他措施。 鉴手钉不存在自由段,也没有设置莲续墙、排桩、腰梁 圈梁等支承构件,因此,对于王钉试验,宜在试验王钉周围王层

其他减少加载反力对王钉抗拨力影响的有效措施。 2.6本条是关于位移测量系统的要求。 1应在锚杆设计标高处(支座横梁反力装置)或锚杆非受 力处(承压板式反力装置)安装1~2个位移测试仪表,可采用 焊接小钢板或安装卡具来实现。 2位移测试仪表应安装在基准梁上,当仅采用一级位移测 量系统时,千斤顶不得用作位移测试仪表的支座,将位移测试仪 表安装在千斤顶上时测得的位移为锚杆位移与支座位移的总和, 会给位移测试带来较大的误差, 3基准桩中心与锚杆中心的距离应不小于6倍的锚杆孔直 径d且不小手1.Om,其依据如同基础锚杆抗拔试验,见本规程 第9.2.4条,并考感到在基坑侧壁上安装有关测试设备的难度 将基础锚杆抗拔试验的基准桩中心与锚杆中心的距离应不小于6 倍的铺杆孔直径d且不小于2.Om,调整为基准中心与锚杆中 心的距离应不小于6借的锚杆孔直径d且不小于1.0m 4基准中心与反力支座边的距离应天于反力支座边宽且 大于1.0m,其依据同单桩抗拨静载试验及基础锚杆抗拨试验 见本规程第5章及第9.2.4条,并考到在基坑侧壁上安装有关 试设备的难度,将基础铺杆抗拨试验的基准桩中心与反力支座 边的距离应天于1.5B(B为反力支座边宽)大于2.0m,调整 为基准桩中心与反力支座边的距离应大于反力支座边宽且大 于1.0m。

于岩土层条件的多变性,!为了准确地确定锚杆的极限 本条对试验铺杆的数量以及结构参数和施工工艺做了规

定。但需指出,这是对同一地层而言的,若同一工程有不同的地 层条件,则应相应地增加基本试验锚杆组数。美国、德国、英国 有关标准规定的锚杆基本试验数量为3根。 H.3.3基本试验对锚杆施加循环荷载是为了区分锚杆在不同等 级荷载作用下的弹性位移和塑性位移,以判断锚杆参数的合理性 和确定锚杆的极限拉力。国外有关规定的锚杆基本试验加荷等级 与观测时间见表2~表4。

表2各国基本试验分级加荷数值

注:P为预应力筋的屈服荷载,P.为锚杆的设计荷载。

表3英国地层锚杆标准草案建议的荷载增量和观测时间

注:为预应力筋的极限抗拉强度。

表4德国DIN4125永久锚杆基本试验荷载分级和观测时间

H.3.4铺杆破环指铺固体与周围岩士体发生不容许的相对位移 或锚杆杆体被破坏等,锚杆丧失承载力的现象。当设计对锚杆总 位移有限制时,还应满足总位移的要求

H4.1与锚杆设计施工相关的现行规范较多,且分别采用了设 计值、标准值、特征值等不同的承载力概念,因此,最大试验荷 载N应根据铺杆轴向拉力设计值、标准值、特征值进行取值: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采用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N. 并规定取N.;《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采用锚杆轴向 拉力设计值N,并规定取1.2N:《主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 CECS22采用铺杆轴向拉力设计值N.,并规定永久性铺杆取 1.5N.临时性锚杆取1.2N.;《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采用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N和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Nk 并规定永久性锚杆取112A,f临时性锚杆取0.952Af(2 为锚筋抗拉工作条件系数,对永久性锚杆取0.69,对临时性锚 杆取0.9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采用锚杆 轴向受拉承载力设计值N.,并规定预应力锚杆取1.5N:《建筑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对锚杆试验规定: 前三级试验荷载可按试验荷载值的20%施加,以后按10%施加 达到试验荷载后观测10min,然后卸荷到试验荷载的0.1倍,并 测出锚头位移。 2《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对锚杆试验规定: 验收试验应分级加载,初始荷载宜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0.1 倍,分级加荷宜取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的0.50倍、0.75倍 1.0倍、1.20倍、1.33倍和1.50倍:每级荷载均应稳定5~ 10min,最后一级荷载应维持10min;如在1~10min内锚头位移 增量超过1.0mm,则该级荷载应再维持50min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120对锚杆试验如表5 规定。

表5锚杆验收试验加荷等级及观测时间

4综合上述规定,锚杆验收试验加荷等级及持荷时间参考 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I120的规定,并将N调整为 Nmix最大试验荷载的持荷时间调整为不小于15min,是为最大 试验荷载时判断锚头位移相对稳定的需要而提出的。形成表5 锚杆稳定标准与终正试验条件其他规范没有)给出锚杆验收 试验的稳定标准:最后一级荷载后5min的锚头位移增量小于前 5min的锚头位移增量,并连续出现两次。 加载至最大试验荷载持荷时,连续10次记录位移均未达到 相对稳定标准,可终正试验。其依据为《锚杆喷射混凝王支护技 术规范》GB50086、《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规定 的:每级荷载均应稳定5~10min,最后一级荷载应维持10min 如在1~10min内镭头位移增量超过1.0mm,则该级荷载应再维 持50min。

H4.4预应力支护锚杆的验收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试验前应解除预应力。预应力锚杆试验可能存在三种状 态:第一种情况,铺杆在没有张拉的状态下进行试验,锚杆尤其 钢绞线锚杆的试验位移可能较大,此时的锚杆试验应定义为非预 应力锚杆试验第二种情况,锚杆在张拉锁定状态下进行锚杆试 脸,此时测得的锚杆位移为张拉锁定的预应力锚杆在外加荷载作 用下的总变形量,与锚杆实际使用状态下的变形比较相似:第三 种情况,锚杆经过张拉锁定,在试验前将预应力锚杆进行解锁 印除预应力,此时锚杆试验的状态与预应力锚杆的实际受力状态

比较相似。 本条建议对预应力锚杆验收试验,首先为经张拉锁定的预应 力锚杆,其次试验前应解除预应力。 2永久性预应力支护锚杆验收试验加荷等级及持荷时间参 照《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和《土层锚杆设 计与施规范》CECS22的规定,并对加荷等级做了少量调整。 3对钢绞线预应力锚杆,考虑到钢绞线可能存在较大程度 的扭曲变形,须在更大的荷载下才可能基本消除钢绞线可能存在 的扭曲变形,因而将初始荷载增加至O.3Nmx,以确保钢绞线预 应力锚杆验收试验数据有效。

H.5.1与土钉设计施工相关的现行规范较多,且分别采用了设 计值、标准值、特征值等不同的承载力概念,因此,最大试验荷 载N应根据土钉轴向拉力设计值、标准值、特征值进行取值。 H5.2试验时,当土钉与支撑体系(支撑构件)混凝土面层 连为一体时,测出的不是单一士钉的承载力。 H.5.3钉加荷等级增加了0.9Nmx一级,主要考虑到王钉是 整体受力,有些钉的试验荷载不一定能达到Nmx,给出了王钉 收试验的稳定标准:最后一级荷载后5min的锚头位移增量小 手前5min的锚头位移增量,井连续出现两次。 加载至最大试验荷载持荷时,连续10次记录位移均未送到 相对稳定标准,可正试验。其依据为《王层铺杆设计与施工规 范》CECS22规定的:每级荷载均应稳定5~10min,最后一级 荷载应维持10min;如在1~10min内锚头位移增量超过1.0mm, 则该级荷载应再维持50min。

H.6.1岩土锚杆的端变是导致锚杆预应力损失的主要因素之

一。工程实践表明,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层极度风化的泥质 岩层或节理裂隙发育张开且充填有黏性士的岩层,对端变较为敏 感,因而在该类地层中设计锚杆时,应充分了解锚杆的蠕变特 性,以便合理地确定锚杆的设计参数和荷载水平,并且采取适当 借施控制端变量,从而有效控制预应力损失。国外锚杆规范对此 都做了相应的规定。 H.6.2、H6.3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荷载水平对锚杆端变 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即荷载水平愈高,端变量越大,趋于收敛的 时间也越长。本条主要是参照美国铺杆规范关于端变试验的有关 规定,并结合我国的工程实践,规定了锚杆端变试验的加荷等级 和观测时间。锚杆的端变主要发生在加荷初期,因而规定了加荷 初期应多次记录锚杆的端变值。 H.6.4、H.6.5端变率是锚杆糯变特性的一个主要参数,它表 明端变的变化趋势,由此可判断锚杆的长期工作性能。端变率是 每级荷载作用下观察周期内最终时刻变曲线的斜率。如最大试 险荷载下,镭杆的端变率为2.0mm/对数周期,则意味着在 30min至50年内,锚杆变量达到12mm

地管施工方案(113单元地下管网施工方案)H.7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

H.7.2由于土钉是整体受力,与锚杆的受力性状有差异,故增

没计抗拔力的0.9倍的验收要求。 H.7.3非预应力支护锚杆验收要求只包含支护锚杆试验从初始 荷载至最大试验荷载所得的总弹性位移应超过自由段长度理论弹 生伸长值的80%,只包含支护铺杆试验从初始荷载至最大试验 荷载所得的总弹性位移应小于自由段长度与1/2锚固段长度之和 的杆体理论弹性伸长值。其依据如下:《主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 范》CECS22的条文说明为:若测得的弹性位移远小于相应荷载 下自由段杆体理论伸长值的80%,则说明自由段长度小于设计 直,因而当出现锚杆位移时将增加锚杆的预应力损失;若测得的 弹性位移大于自由段长度与1/2锚固段长度之和的杆体理论弹性 伸长值,则说明在相当范围内锚固段注浆体与杆体间的粘接作用 已被破坏,锚杆的承载力将受到严重削弱,甚至将危及工程安 全。由此可知,对非预应力杆,可不要求支护锚杆试验从初始 奇载至最大试验荷载所得的总弹性位移应超过自由段长度理论弹 性伸长值的80%,故做此修改。

H.7.4当满足下列条件时,判所检测的预应力支护锚杆验收试

1在最大试验荷载持荷下高桩梁板码头施工组织设计.doc,第5min、10min记录的位移增 量之和不大于1.0mm或者第10~60min记录的位移增量之和不 大于2.0mm。此条为预应力锚杆的相对稳定标准,与《锚杆喷 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的强制性条款相一致。 2支护锚杆试验从初始荷载至最大试验荷载所得的总弹性 立移应超过该荷载范围内自由段长度理论弹性伸长值的80% 且应小于自由段长度与1/2锚固段长度之和的杆体理论弹性伸长 直。本条根据《锚杆喷射混凝王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将现 行其他规范的“且应小于自由段长度与1/2锚固段长度之和的理

论弹性伸长值”,修改为“且应小于自由段长度与1/2锚固段长 度之和的杆体理论弹性伸长值”,使本条的操作成为可能。原先 大多数检测人员都将锚固段长度的理论弹性伸长值理解为锚固体 的弹性伸长值,而无法进行计算。 此条的意义为:《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的条 文说明为:若测得的弹性位移远小于相应荷载下自由段杆体理论 电长值的80%,则说明自由段长度小于设计值,因而当出现铺 纤位移时将增加锚杆的预应力损失:若测得的弹性位移大于自由 段长度与12锚固段长度之和理论弹性伸长值,则说明在相当范 围内锚固段注浆体与杆体间的粘接作用已被破坏,锚杆的承载力 将受到严重削弱,基至将危及工程安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