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784-2013.pdf6.3.2本条对结构混凝土中碱含量测定所用样品的制
5.3.3本条对结构混凝土中总碱含量的测定进行规定。
6.4.1碱骨料反应是碱活性骨料与碱之间的反应,碱骨料反应 的发生还与环境条件有关。混凝土中碱含量超过相应规范要求 时,并不必然存在碱骨料反应所引起的潜在危害。为了避免不必 要的处理,可进一步检测骨料的碱活性或测试试件的碱骨料 反应。
阳光雅居超前钻施工方案0901.doc6.4.3~6.4.6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 有关规定基本一致
由于水泥安定性检验结果与水泥熟化程度有关,存在安定性 问题的水泥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引起混凝土体积不稳定。 6.5.2本条规定了检验混凝土中游离氧化钙影响的试件制作 方法。
7.1.1本条规定了混凝土构件缺陷检测的内容
7.1.2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确定的外观缺陷包括露筋、蜂窝、孔洞、夹渣、蔬松、裂 缝、连接部位缺陷、缺棱掉角、梭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 肋等外形缺陷和表面麻面、掉皮、起砂等外表缺陷
7.1.2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7.2.1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问题常常通过外观缺陷表现出来,外 观缺陷检查是进一步检测的基础,现场检测时,应对受检范围内 构件外观缺陷进行全数检查,特别是对存在修补痕迹的部位应重 点检查。当不具备全数检香条件时,为了避免以偏概全,对未检 查的构件或区域应进行说明。
用列表或图示的方式表述使于检测报告的理解和使用,从 利于正确评价外观缺陷对结构性能、使用功能或耐久性 响。
7.3.2超声对测法检测混凝土构件内部缺陷是目前公认的成熟
7.3.2超声对测法检测混凝土构件内部缺陷是目前公认
的检测方法,已有大量成功应用经验,当仅有一个可测面时,采 用超声法检测存在困难,此时可采用冲击回波法和电磁波反射法 (雷达仪)进行检测。非破损方法检测混凝土构件内部缺陷,基 本上都是通过波(超声波、应力波和电磁波)的传播特性、透 射、反射规律来间接得到内部缺陷的相关信息,受检混凝土性 能、含水量及缺陷特性等因素影响检测的准确性,因此,对于判 别困难的区域宜通过钻取混凝土芯样或剔凿进行验证。 7.3.3超声在介质中传播会出现衰减现象,衰减不仅与测距有 关,也与频率有关;超声传播路径中的缺陷会导致声波产生反 射、散射、绕射等现象,从而改变接收波的声时、波幅、主频: 起波形变化。本条对声学参数的测量提出要求,目的是为了排
7.3.3超声在介质中传播会出现衰减现象,衰减不
,也与频率有关;超声传播路径中的缺陷会导致声波产生 、散射、绕射等现象,从而改变接收波的声时、波幅、主步 起波形变化。本条对声学参数的测量提出要求,目的是为了 干扰,保证检测的精确度
8构件尺寸偏差与变形检测
8.1.1本条提出了构件尺寸偏差与变形的主要检测项目,这些 检测项目源于相关验收规范和鉴定标准的要求。 8.1.2构件表面的抹灰层、装修层会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 不利影响。
2构件截面尺寸及其偏差检
8.2.1本条对单个构件截面尺寸及其偏差的检测提出要求,本 条的符合性指与设计要求的符合性,在检测报告中宜表述为“符 合设计要求”或“不符合设计要求”。 8.2.2本条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的相关要求有一定的差别,原因是本标准适用于第三方检测,着 重于结构性能参数的确认。 8.2.3本条规定了构件截面尺寸推定值的确定方法。 构件尺寸按其概率分布的0.5分位值确定,采用计量抽样方
8.2.3本条规定了构件截面尺寸推定值的确定方法。
构件尺寸按其概率分布的0.5分位值确定,采用计量抽样方 验测时应满足本标准的相关规定,
8.3.1本条对检测构件倾斜时的抽样方法作出规定。
3.1本条对检测构件倾斜时的抽样方法作出规定。 构件倾斜一般不具备批量检测条件。检测时,应使重要的 和最不利状况得到充分的检验。
8.3.2本条规定了构件倾斜
8.4.1本条对检测构件挠度的抽样方法作出规定。
8.4.1本条对检测构件挠度的抽样方法作出规定。
构件挠度一般不具备批量检测条件。检测时,应使重要的构 件和最不利状况得到充分的检验 8.4.2本条规定了构件挠度的检测左法
本条对检测构件裂缝的抽样方法作出规定。 件裂缝一般不其备批量检测条件。检测时,应使重要的构 最不利状况得到充分的检验。 本条规定了构件裂缝的检测分类。
构件裂缝一般不具备批量检测条件。检测时,应使重要的构 件和最不利状况得到充分的检验,
8.5.3本条规定了构件挠度的
9.1.1本条提出了混凝土中钢筋的主要检测项目,这些检测项 日源于租关验收规范和鉴定标准的要求, 9.1.2原位实测法指剔除混凝土保护层后在原位对钢筋进行的 直接检测方法。简接检测方法具有方便、快捷、对结构无损伤等 特点:但其准确性依赖于特定的条件。实际结构干变方化,施工 质量参差不齐,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宜进行验证并可根据 验证结果进行适当的修正。
9.2钢筋数量和间距检测
9.2.1采用钢筋探测仪和雷达仪检测钢筋数量和间距,其精度 可以满足要求。由于电磁屏蔽作用,当多层配筋时,钢筋探测仪 和雷达仪难以测定内层钢筋;当钢筋间距较小时,还可能会出现 漏检的情况。 9.2.2本条规定了应进行剔凿验证的情况。 9.2.3本条规定了梁、柱类构件主筋数量和问距的检测方法。 9.2.4本条规定了墙、板类构件钢筋数量和间距的检测方法。 9.2.5本条规定了梁、柱类构件箍筋数量和间距的检测方法。 9.2.6本条提出了单个构件钢筋数量和间距符合性判定规则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规定的检测方法和判定规则针对的是未浇筑混凝土时 的钢筋安装质量,本标准提出的检测方法和判定规则针对的是 已浇筑混凝土后的钢筋位置实际状况。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的扰动,以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 范》GB50204规定的检测方法和判定规则来检测和评定实际
结构混凝王中的钢筋是偏严的,本标准提出均值验收是符合实 际情况的
9.2.7本条提出了构件钢筋数量和间距批量检测时的检测方法。
钢筋的间距按计数检验法进行检验,根据检验批中受检构件 的数量和其中不合格构件的数量进行检验批合格判定。 对丁梁、柱类构件,钢筋间距符合不能保证钢筋数量符合: 从保证结构安全考虑,检验批中一个构件的主筋实测根数少于设 计根数,该批直接判为不符合。 对于判定为不符合的批宜进行全数检测。如果不具备全数检 测条件,可细分检验批后重新检测,以缩小处理的范围
9.3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
9.3.1由于混凝土介电常数受含水率影响大,混凝土保护层厚 度不宜采用基于电磁波反射法的雷达仪进行检测。基于电磁感应 法的钢筋探测仪也不能确保相应的精度要求,需要采用剔凿原位 法对这些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 9.3.2本条提出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剔凿原位检测方法。 9.3.3本条提出了采用钢筋探测仪检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时的 验证方法。 9.3.4工程质量检测时,《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已有规定。 9.3.5结构性能检测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用于计算构件有效 截面高度和评估耐久年限,检测时宜与构件截面尺寸、碳化深度
3.1由于混凝土介电常数受含水率影响大,混凝土保护层 不宜采用基于电磁波反射法的雷达仪进行检测。基于电磁感 的钢筋探测仪也不能确保相应的精度要求,需要采用剔凿原 对这些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
9.3.2本条提出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剔凿原位检测
3.5结构性能检测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用于计算构件有 面高度和评估耐久年限,检测时宜与构件截面尺寸、碳化深 时检测。
9.4混凝土中钢筋直径检测
9.4.1钢筋直径是关系到混凝结构安全的重要参数,自前尚 无准确检测混凝土中钢筋直径的间接测试方法。考虑到常用的钢
无准确检测混凝土中钢筋直径的间接测试方法。考虑到常用的钢
筋公称直径最小的级差也有2mm,实践证明采用钢筋探测仪区 分不同公称直径的钢筋具有可行性,尽管如此,此方法仍应 慎用。 既有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可能出现不均匀锈蚀,甚至出现非标 催尺寸钢筋,原位实测法的检测结果也会出现偏差,此时应采用 取样称量法进行检测或进行验证
9.4.2混凝土保护层剔除的长度和深度应满足准确测量的要
求。测量的项目和方法应满足相关钢筋产品标准如现行国家 隹《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 的有关规定。对于带肋钢筋应同时测量内径和外径,以便计 助高。
9.4.3应尽可能截取外露的钢筋。公式(9.4.3)是根护
度7.85g/cm3计算钢筋直径,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不同截面形式 钢筋的当量直径。
9.4.4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1
9.4.4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未规程》JGJ/1 152已有县体的规定。
结构性能检测时,对于带肋钢筋宜以内径为检测参数,将内 径检测值乘以1.03的系数作为钢筋直径的检测值。当钢筋锈蚀 严重时,应采取取样称量法进行验证。
9.5构件中钢筋锈蚀状况检测
9.5.1钢筋锈蚀状况不具备批量检测的条件,宜在对使用环境 和结构现状进行调查并分类的基础上,选取使用环境恶劣、外观 损伤严重的区域或关键构件进行检测, 9.5.2间接方法受混凝土状态(如含水率等)的影响较大,存 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9.5.6测试结果的判定可参考下列建议:
1 钢筋锈蚀电流与钢筋锈蚀速率及构件损伤年限判别见 表1。
透蚀电流与钢筋锈蚀速率及构件损保
2混凝土电阻率与钢筋锈蚀状况判别见表2。
混凝土电阻率与钢筋锈蚀状态判
9.5.7有关研究提出了钢筋锈蚀深度与裂缝宽度、混凝土保护 层厚度的关系。
9.6钢筋力学性能检测
9.6.1虽然有研究资料表明,可采用硬度或化学成分分析得到 钢材的极限抗拉强度换算值,并通过屈强比得到钢材的屈服强度 值,但在钢筋上的应用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保证检测结 果的准确性,混凝土中的钢筋力学性能宜采用取样检测, 本条提出了钢筋试件的截取原则,工程事故原因分析时,可 不受本条限制。
9.6.2当无法确定进场批次或无法确定进场批次与结
的对应关系时,检验批应以同一楼层或同一施工段中的同类构件 划分,缩小检验批范围,可减少处理费用
9.6.3工程质量检测时,检验批的划分应有明确的依据,在此 前提下,钢筋抽检数量和合格判定规则按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执行。
9.6.4结构性能检测无须
性能的特征值供评定单位参考。在结构中不可能找到力学性能最 差的钢筋,但在检验批划分正确的情况下,由于钢筋力学性能的 变异性不大(变异系数0.06),通过抽样检测可以得到一定置信 水平下的推定值。当特征值推定区间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差值大于 其均值的10%时,又不具备补充检测或重新检测条件时,应以 最小检测值作为该批钢筋直径检测值
易抽到损伤最严重的钢筋,现行结构设计规范使用钢筋材料强度 具有不小于95%的特征值作为标准值,为保证结构安全,使用 最小值。
10混凝土构件损伤检测
10.1.1本条根据损伤原因对混凝七构件的损伤进行分类,这种 分类不具备完整性。本章规定了针对常见损伤的检测。 10.1.2进行损伤程度的识别,便于分类处理。 10.1.3损伤结构不同于一般的结构,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检 则现场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对检测人员可能造成潜在的危害。 10.1.4储运仓库中的柱、交通设施中的桥墩宜受车辆的碰撞 由此造成的局部损伤,可记录损伤的位置与损伤的程度。
10.2.1本条提出了火灾损伤的5种状况,大面积塌的混凝土 结构一般已没必要性进行构件损伤检测。 10.2.2对未受火灾影响状态的区域进行少量构件的抽查,可以 为评估火灾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程度提供基准数据。同时,在对火 灾后混凝十结构安全性能评估时,评定机构也需要了解结构工程 施工质量的情况。 10.2.3本条提出了表面或表层材料性能劣化状态的识别特征。 10.2.4本条规定了表面或表层性能劣化状态的检测项目。 10.2.5本条提出了构件损伤状态的识别特征。 10.2.6本条规定了构件损伤状态的检测项目。 10.2.7本条提出了构件破坏状态的识别特征。 10.2.8本条规定了构件破坏状态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 10.2.9对于已塌部分,已没必要性再进行构件损伤检测。当 需要分析塌原因时,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检测项目,此时宜优 先采用直接法进行检测
10.2.10对于难以现场检测的性能参数,如火灾对已封锚的预 应力钢筋的影响等,当需要评估火场温度对其影响时,可采取模 拟试验的方法。
本节针对混凝土构件环境作用损伤的检测提出规定,通过外 查将其识别成4种状态的目的是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测。
11环境作用下剩余使用年限推定
11.2碳化剩余使用年限推定
2.1混凝土中钢筋锈蚀不仪与碳化有关,还如环境中的相对 、氧气的输送机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条件有关。根据环 件,碳化剩余使用年限可分为钢筋开始锈蚀的剩余年限和钳
筋具备锈蚀条件的剩余年限。碳化剩余使用年限不能等同于结构 剩余使用寿命
形式为D一k。Vt,其中碳化系数k。是与混凝土组成和混凝土所 处环境有关的参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CECS220 提出了碳化系数估算公式,可作为已有碳化模型。当已有碳化模 型的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校准已有碳化模型和利用实测 数据回归模型的方法。
11.2.3混凝土实际碳化深度D.可按本标准附录F或附录
规定的方法检测;混凝土实际碳化时间t。为自混凝土浇筑 起至检测时刻止历经的年限,
11.2.4根据碳化模型计算的碳化深度不可能与实测碳化深
全一致,本条规定了利用已有碳化模型推断碳化剩余使用年 应用条件。
11.2.5本条规定了利用已有碳化模型推断碳化剩余使用年限te 的工作步骤。
11.2.7本条规定了利用校准已有碳化模型的方法推断碳化
11.2.7本条规定了利用校准已有碳化模型的方法推断碳化剩余 年限的工作步骤。
化发展规律,实测的碳化深度是个随机变量,严格意义上来说, 碳化系数K。也是一个随机变量,存在个可靠度的问题。考虑 与其他标准协调和便于应用,本标准采用均值,即具有50%保 证率。
11.2.9本条规定了利用实测推断碳化剩余年限的工作
11.3冻融损伤剩余使用年限推定
3.1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混 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 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规定的混凝土抗冻融性
能力与实际的环境作用没有直接关联关系 1.3.2取样比对检验方法关键要解决标准冻融循环试验与 不境冻融作用之间联系问题。
11.3.5冻融损伤最终表现为混凝土强度降低
与硬度存在一定的关系,可用硬度变化来反映强度变化。选 氏硬度值的目的是避免测定硬度时对试件的损伤。
环境作用联系起来。混凝土冻融损伤是一个累计效应,实际环境 下的冻融作用与标准冻融循环制度相差很多,年当量冻融循环次 数是平均效应。
为结构混凝土冻融损伤的极限状态
12. 1 一般规定
12.1.1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挠度、应变)和结构 自身的模态特征(自振频率、振型等)可根据结构参数通过计算 确定。由于计算都是在一定的计算模型和本构关系基础上进行 的,实际结构往往与计算模型不完全相符,损伤等对结构计算参 数的影响也难以定量表述,当对计算确定的结构性能有异议或难 以通过计算确定结构性能时,可通过荷载试验进行检验。 一般考虑进行荷载试验的情况有: 1采用新结构体系、新材料、新工艺建造的混凝土结构 需验证或评估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的可靠程度; 2外观质量较差的结构,需鉴定外观缺陷对其结构性能的 实际影响程度: 3既有混凝土结构出现损伤后,需鉴定损伤对其结构性能 的实际影响程度; 4缺少设计图纸、施工资料或结构体系复杂、受力不明确, 雄以通过计算确定结构性能: 5现行设计规范和施工验收规范要求的验证检测。 12.1.2动力测试可检验结构的模态特征(自振频率、振型及阻 尼比)和动力反应特性。 12.1.3结构构件性能检验在结构实体上进行的,由于受检结构 和构件性能的不确定性,结构构件性能检验存在一定的风险,结 构构件性能检验不仅可能造成受检构件的破坏:而且也可能造成 邻构件甚至整个结构的册塌。因此,要求由其备实际经验的结 构工程师负责制定试验方案和指导现场试验,
12.2.1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要求 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指标只包括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和构件的裂 缝及裂缝宽度限值,不能涵盖构件适用性的所有方面。满足上述 限值的构件,也会出现其他适用性的问题,如装修层开裂、防水 层破坏等。当这类检验进行施工质量的评定时,可能会出现正常 使用极限状态指标评定为合格的构件文存在明显的适用性问题 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和 《混凝土结构亡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针对不同的极限 伏态标志确定的承载力试验荷载,本质上属于极限状态承载能力 和安全裕度的检验。结构实体中构件静载试验,针对的是具体的 构件,考虑到结构安全,一般不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检验 而实际工作中文需要迪过荷载试验验证受检构件承载能力能否满 足要求。
12.2.2结构性能静载试验一般不能实现批量检测,只对单个
12.2.2 结构性能静载试验一舟
件进行检测,有时单个构件的试验结果文作为该类构件进行处理 的依据,因此,试验构件的选取宜在结构现状检查的基础上,按 照约定抽样原则选取并应使最不利构件得到检验
50152有具体要求。
观条件的限制,试验荷载与标准荷载会有所不同,此时,应根据 效应等效的原则计算试验荷载。本条仅提出原则性要求,试验荷 载的县体计算,应按各专业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
标准和设计规范在极限状态承载能力和荷载组合的特点:本条仅 提出原则性要求,试验荷载的具体计算,应按各专业相关标准、 规范的要求进行。 就建筑结构而言:
1构件适用性检验荷载的效应不应小于可变作用标准值的 效应与永久作用标准值的效应之和,即:
Q. = G +Qk
Qd = Gk + YoQ
Qu = LYu](GGk + Qk)
分为(4~5)级。分级施加试验荷载的目的为了保证受检结构安
全,更好地控制试验的进行。具体的分级要求按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52的有关规定执行。
12.2.10对试验数据的实时处理便于试验人员及时了解和判断 结构的工作状态,避免出现安全事故。
标准《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50152的有关规定执 行。相对残余变形(残余变形与弹性变形的比值)的大小反映结 构是否处于弹性状态,由于混凝土材料并不是完全弹性材料,对 于构件承载力检验,荷载作用下持续时间和变形恢复持续时间不 应少于24h,在此条件下可根据最大变形值、相对残余变形和变 形值与相应的理论计算值的关系综合判断构件承载能力。一般情 况下,相对残余变形小于20%作为判断构件承载能力的关键 指标。
指标。 12.2.12构件的挠度控制指标是考虑长期变形的,因此应对短 期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进行换算。本条的换算方法与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 准》GB/T50152的有关规定一致。 12.2.13本条对荷载试验应提供的信息提出要求,便于检测报 告使用者对荷载试验过程和结果有更详细的了解。 12.2.14关于安全的结论,仅对受检结构构件有效。
12.2.12构件的挠度控制指标是考虑长期变形的,因1
12.2.14关于安全的结论,仅对受检结构构件有效。
1结构动力特性测试包括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系数GY/T 332-2020 互联网互动视频数据格式规范.pdf,这 数是结构自身的模态参数,结构损伤可以通过这些模态参数 识别,构件加固前、后状况也可通过模态参数的变化进行评
估。结构动力反应不仅与结构自身状况有关,也与外加动力荷载 有关。 12.3.2混凝土结构的脉动是一种很微小的振动,脉动源来自地 壳内部微小的振动、车辆交通和设备运行引起的微小振动以及风 引起的振动。利用结构的脉动响应来确定其动力特性,称为脉动 试验。脉动试验不需要任何激振设备,对结构不会造成损伤且不 影响结构的使用,是种有效简便的方法。在桥梁检测中,也可 利用跳车试验进行激振。 12.3.3混凝士结构动力反应随动荷载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宜 选用可稳定再现的动荷载作为试验荷载。实际检测中常常涉及基 桩施工、设备运行等非标准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反应,为了 避免纠纷,应对该动荷载的再现性进行约定。 12.3.4由于被测结构动力特性的变化和动力荷载的变化,不宜 对测试系统作出统一的规定。 12.3.5分部标定中间环节多,操作麻烦,且精度不高。 12.3.6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时,测点布置应结合混凝土结构形式 和计算分析的结果综合确定,振型节点处信号弱,尽可能避开。 12.3.7当传感器的数量不足时,可进行分段测试。 12.3.8现代测振仪器已实现数学化和集成化,可以对数据进行 快速、实时分析。
活。结构动力反应不仅与结构自身状况有关,也与外加动力 有关。
估。结构动力反应不仅与结构自身状况有关,也与外加动力荷载 有关。 12.3.2混凝土结构的脉动是一种很微小的振动,脉动源来自地 壳内部微小的振动、车辆交通和设备运行引起的微小振动以及风 引起的振动。利用结构的脉动响应来确定其动力特性,称为脉动 试验。脉动试验不需要任何激振设备,对结构不会造成损伤且不 影响结构的使用,是种有效简便的方法。在桥梁检测中,也可 利用跳车试验进行激振。
选用可稳定再现的动荷载作为试验荷载。实际检测中常常涉及基 桩施工、设备运行等非标准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反应,为了 避免纠纷,应对该动荷载的再现性进行约定, 12.3.4由于被测结构动力特性的变化和动力荷载的变化,不宜 对测试系统作出统一的规定。 12.3.5分部标定中间环节多,操作麻烦,且精度不高。 12.3.6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时,测点布置应结合混凝土结构形式
选用可稳定再现的动荷载作为试验荷载。实际检测中常常涉及基 桩施工、设备运行等非标准动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动力反应,为了 避免纠纷,应对该动荷载的再现性进行约定,
对测试系统作出统一的规定。 12.3.5分部标定中间环节多,操作麻烦,且精度不高。 12.3.6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时,测点布置应结合混凝土结构形式 和计算分析的结果综合确定,振型节点处信号弱,尽可能避开。 12.3.7当传感器的数量不足时,可进行分段测试。 12.3.8现代测振仪器已实现数学化和集成化,可以对数据进行 快速、实时分析。
统一书号:15112:23703
混凝土空心砌块住宅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统一书号:15112:23703 定价:2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