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209/T 1212.1-2022 乡村振兴 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1部分:总体要求.pdfICS 65.020.01 CCS P85
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
Part 1: General rules
庐江至枞阳(庐江段)公路施工组织设计(初稿)盐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209/T 1212. 1 202
DB3209/T 1212. 1 20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盐城市农业资源开发规划设计与评审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盐城市农业资源开发规划设计与评审中心、盐城市耕地质量保护站、盐城市盐都 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冬桥、张力、马龙、徐慧、宋谦、王亚杰、陈爱晶、郭红、姚鹏、王海涛、 **祥、彭胜、陆瑞卿、唐雪、田鹏、余荣诚、于国辉、孙鑫春、吴尚雄、高国威、陈国存、朱明虎、 刘宏伟、杨雨、施伟、陈洋成。
乡村振兴高标准农田建设第1部分:总体要求
件界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术语和定义,确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基本原则、规定了建 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档案管理、绩效评价等。 件适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的管理。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30600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
4.1耕地质量优良。田块集中,耕作田面平整,耕地质量提高,耕作层土壤理化指标满足作物高产稳 产要求、适宜机械化作业。 4.2灌排设施配套。田间灌排布局合理,断面设计科学、配套设施齐全,有效灌溉面积增加,灌溉保 证率、用水效率、排水能力提高。
D.1 1 规划引导。依据各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要求,推进田水林路、桥涵闸站渠综合治理,夯实农业 基础设施。 5.2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区域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状况,匹配相适应的建设 方式和工程措施。 5.3连片推进。采取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方式,精准开发,突出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区域、重点产业。 5.4绿色生态。确立保护生态环境理念,有机融和生态建设,坚持绿色生态、持续发展。 5.5规范管理。明晰高标准农田建设程序,严格技术规范执行,规范项目建管。 5.6可持续利用。落实管护责任,健全管护机制,实现长期高效利用,
6.1 建设区域应相对集中、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无潜在地质灾害,建设区域外有相对完善的、能直 接为建设区提供保障的基础设施。
a)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b)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整备区中耕地地力较高的集中连片分布区域; C)目 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农村等部门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 6.3限制区域包括: a) 重要饮水水源保护区、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等生态脆弱区域; b)历史遗留的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土壤严重损毁且难以恢复的区域; c)土壤轻度污染的区域; d)滩涂及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区域。 6.4禁止区域包括: a) 2 地面坡度>25°的区域;
7.2.1土地平整指为满足农田耕作、灌溉排水的需要而采取的由块修筑和地力保持措施, 块修筑和耕作层地力保持
7.2.2田块指由田间末级固定沟、渠、路等围成的基本单元。田块应满足以下要求: a)合理规划田块、提高田块归并程度,实现耕作田块相对集中; b)田面平整,水田格田高程标准差≥3cm,旱田格田高程标准差≤5cm; c)长度和宽度根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作物种类、机械作业和灌溉与排水效率等因 素确定。 7.2.3农田有效土体厚度≥50cm,有效耕作层厚度≥25cm,宜采用耕作层剥离与回填、客土回填、细 部平整等措施进行土地平整
7.3.1主壤改良指为改善土壤质地、减少或消除影响作物生长的障碍因素而采取的措施。包括溃涝潜 育土壤改良、耕层浅薄土壤改良、砂(粘)质土壤改良、贫瘠土壤改良、碱性土壤改良、轻度污染土 镶修复等。 7.3.2渍潜土壤宜通过有效降低地下水位等措施改良,农田枯水期地下水位埋深:水田≥80cm,盐碱 地≥120cm。 7.3.3耕作层浅薄土壤宜通过深耕深松等措施改良,增加耕作层厚度,水田耕作层厚度达到7.2.3的 要求。 7.3.4砂质土或粘质土宜通过掺粘土或掺沙等措施改良,质地达到中壤或轻壤。 7.3.5贫瘠土壤宜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培肥措施改良,达到高产土壤建设目标。 7.3.6碱性土壤宜通过掺拌松针土或土壤调理剂以及施用酸性肥料等措施改良。 7.3.7轻度污染土壤宜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措施进行修复,修复后土壤铅、镉、汞、砷、铬不高 于GB15618规定的土壤无机污染物的环境质量第二级标准值。
4.1灌溉和排水指为防治农田旱、涝、渍和盐碱等灾害所修建的各种设施,包括水源工程、泵 输水工程、喷灌工程、微灌工程、排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等。 4.2水源工程是指为灌溉所修建的拦蓄、引、提和储存地表水、地下水等工程的总称。水源利 表水为主,灌溉水质符合GB5084的要求。 4.3灌溉设计保证率根据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种类、灌溉规模、灌水方式及经济效益等
地表水为主,灌溉水质符合GB5084的要求。 7.4.3灌溉设计保证率根据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种类、灌溉规模、灌水方式及经济效益等因素
7.4.3灌溉设计保证率根据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种类、灌溉规模、灌水方式及经济效益等因
7.5.1田间道路指为农田耕作、农业物资运输和其他农业生产活动需要修建的通行措施。 7.5.2田间道路布置与田、水、林、电、村规划相衔接,路线宜取直,按作业区地形、水文地质及耕 作方式进行布置,少占耕地,做到功能协调,密度合理,形成路网。 7.5.3田间道路通达度是指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例,应达到100%。 7.5.4田间道路设计行驶速度为20km/h,路面净宽度为3m~6m,采用硬质化路面,适当设置会车区,
7.6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
7.6.1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指为保障土地利用活动安全、保持和改善生态条件、防止或减少污 染、自然灾害等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农田防护林网工程、岸坡防护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坡面防 护工程等。 7.6.2农田防护面积比例指通过各类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受防护的农田面积占建设区 面积的比例≥90%。 7.6.3根据因害设防原则,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与田块、沟渠、 道路等工程相结合,与农村居民点(农房改善聚居区)及景观建设相协调。 7.6.4建设区域内的林地、林木及具有独特自然特征的景观应保留。
6.1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指为保障土地利用活动安全、保持和改善生态条件、防止或减少 自然灾害等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农田防护林网工程、岸坡防护工程、沟道治理工程、 坡 工程等。 6.2农田防护面积比例指通过各类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赛会宾馆、有声阁宿舍楼拆除采购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受防护的农田面积占建
积的比例≥90%。 6.3根据因害设防原则,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进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与田块、沟 路等工程相结合,与农村居民点(农房改善聚居区)及景观建设相协调。 6.4建设区域内的林地、林木及具有独特自然特征的景观应保留。
7.7.1农田输配电指为泵站、农机作业以及信息化等提供电力保障所需的强电、弱电等的各种措施, 包括输配电线路和变配电装置。 7.7.2农田输配电建设供电方案符合电网建设总体规划。 7.7.3农田输配电一般采用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 7.7.4农田输配电建设与田间道路、灌溉排水、监测等工程相结合,应符合电力系统安装与运行相关 标准,保证用电质量和安全。 7.7.5变配电装置采用适合的变压器、控制柜(含计量)、防雷接地与保护装置等相关变台设施。 7.7.6根据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要求,合理布设弱电设施。
的各种措施,主要包括技术培训、技术宣传和技术应用等。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与应用,包括:
GB/T 9966.3-2020 天然石材试验方法 第3部分:吸水率、体积密度、真密度、真气孔率试验8.1高标准农由建设档案是指在各项工作活动中直接形成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 形式的历史记录。包括文书档案、项目档案、声像档案、荣誉实物档案和设备档案。 8.2及时将记载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的有关管理、技术等文件进行收集、整理、组卷、存档。 8.3 项目档案主要包括:规划编制、前期准备、申报审批、计划管理、组织实施、审计报账、峻工验 收、监督评价及其他资料。
9.1绩效评价包括建设过程评价和项目后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建设任务完成评价、实施管理评价和建 成效果评价等。 9.2建设任务完成评价主要是对建设规划和建设内容完成情况的评价。评价具体内容包括建设任务完 成情况、工程质量、耕地质量、建后管护利用、上图入库、新增耕地、财政及社会资金投入、项目规划 及储备、年度任务分解、年度建设进度等。 9.3实施管理评价主要是对实施管理的程序、制度、组织等执行和落实情况的评价。评价具体内容包 括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组织和保障体系完备情况、技术标准和质量控制措施执行情况、农户评价情况、 档案管理情况等。 9.4建成效果评价主要是对建设成效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经济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和生态效益 评价。 9.5在建设过程中,强化过程管控,开展建设过程评价,建成后1年~3年内开展项目后评价。
绩效评价包括建设过程评价和项目后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建设任务完成评价、实施管理评价 效果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