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水工结构工程篇)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水工结构工程篇)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rar
资源大小:83.21 KB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06546
下载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水工结构工程篇)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水工结构工程篇)》是针对电力工程建设中水工结构工程施工与验收的技术指导性文件。该规范旨在确保水工结构工程的质量、安全和可靠性,为水电站、水库、引水渠道等水工设施的建设提供统一的标准和技术依据。

本规范涵盖了水工结构工程从设计到施工再到验收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要求:对混凝土、钢筋、石材等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性能进行明确规定城市桥梁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153页可下载!,确保材料符合工程需求。2.施工工艺:详细规定了基础开挖、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预应力施工等关键工序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以保证施工质量。

3.质量控制:明确了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测方法和标准,包括尺寸偏差、强度检验、耐久性评估等内容,确保工程满足设计要求。

4.安全措施:强调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出针对高边坡、深基坑、水上作业等特殊环境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5.验收标准:制定了水工结构工程竣工验收的具体要求,包括外观检查、功能测试、资料审核等内容,确保工程达到设计目标并具备运行条件。

该规范适用于各类电力相关的水工结构工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权威性。通过严格执行规范,可以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同时降低建设和运营风险,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第4.6.36条 子坝坝体填筑断面的分层铺料厚度及其碾压遍数,应按施工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控制。

第4.6.37条 子坝坝体铺料压实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铺筑其上一层。分段筑坝的段间接缝及上下层的错缝要求,应执行第4.6.24条的有关规定。

第4.6.38条 下游坡填筑压实后,应进行削坡处理,并按设计要求分层填筑护面层。上游坡的保护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Ⅳ) 其他坝料及新坝型的施工

第4.6.39条 贮灰坝采用其他坝料或新坝型时,应在充分进行该坝料材性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工业性试验,并经技术鉴定认可,制定相应的施工规程后,才可进入正式工程的施工。施工过程应进行必要的测试工作,积累资料,不断改进和完善施工方法。

第4.6.40条 贮灰坝采用的新型建筑材料应为经过技术鉴定推荐的合格产品。其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设计及有关专业的技术要求。施工过程中应对新材料按产品批号分批进行抽样检验,并制定适合该材料特性的施工技术措施和材料保管措施。

第4.6.41条 编织袋充填土作为筑坝材料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编织袋的材质、规格,充填土料的种类、粒径、级配,泥浆浓度,充填压力,袋体充填土滗水后的干密度,均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试验的要求。

二、泥浆就地充填于编织袋内,在有潮感的滩地,宜在落潮时进行充填,或在较浅的水下充袋。水下充填应注意袋体定位和充满后的袋口扎结。

三、为提高袋体的稳定性和抗水流作用的能力,坝体坡面的袋体,其长向应垂直坝轴线置放,并分层错缝堆叠,及时覆盖护面材料。

四、泥浆泵的容量应与编织袋的冲填容积相匹配,宜采取一泵同时充填几个编织袋的方式。应使泥浆具有适当浓度并在主管道中保持一定的流速。在充填作业中不得突然关闭阀门,冲泥结束后应随即冲洗管路,以防止冲浆管堵塞。

第4.6.42条 水力冲填的贮灰坝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施工前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水力冲填的施工试验。通过试验确定:适宜的冲填速度、泥浆浓度、流失率、冲填池布置、围埂尺寸等冲填施工的工艺参数。

二、冲填土料、坝体土的干密度、含水量、渗透系数及冲填断面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水力冲填速度应按土料性质、脱水固结快慢及坝身稳定等因素合理确定。施工中的冲填速度应适当低于施工试验的冲填速度,以增加施工安全度。

四、水力冲填宜就近取土,土源与坝脚填筑边线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设有可靠而足量的水源。

五、冲填池的大小应按冲填施工强度、土料的固结速度等因素确定。位于坝体坡面处冲填池外围埂的坡度应与坝体坡度一致。

(Ⅴ) 冬、雨期施工

第4.6.43条 土坝及灰渣坝在雨期填筑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做好雨情预报。雨前应用平碾等快速压实表层松土,并应注意保持填筑面的平整,以防雨水下渗和避免积水。雨后应对填筑面进行适当晾晒或处理,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

二、施工面较小的碾压土质坝,宜用苫布覆盖防雨。

三、应注意雾、露很大时可能使粘性土表面的含水量增加。

四、粘性土填筑面上的大型施工机械,宜在雨前开出填筑面。

五、下雨或雨后应注意坝面保护,不得践踏坝面,或在其上通行车辆。

第4.6.44条 土坝或灰渣坝的临时坡(未经削坡成设计断面时的坝体堆筑坡度),应作好排水,以防降雨冲坏坡面。

第4.6.45条 斜墙的填筑面应稍向上游倾斜,土坝填筑面应中部凸起向上、下游倾斜,以利排泄雨水。

第4.6.46条 冬期施工前应编制坝体冬期施工方案,做好料场选择,对坝料采取适当的保温防冻措施。

第4.6.47条 冬期填筑范围内的坝基在冬期施工前应先处理好,并宜先填筑1~2m高的坝体或采取其他保温措施,以防坝基遭受冻害。不得在已经冻涨的坝基上填筑坝体。

第4.6.48条 负温下露天进行坝体施工时,应采取铺土、碾压、取样等快速连续作业。压实时土料温度应在-1℃以上;当日最低气温在-10℃以下,或气温虽为0℃但风速大于10m/s时,应停止施工。如仍需填筑坝体,则宜搭建临时暖棚或采取其他措施进行施工。土温过低时,可进行土料升温处理。

第4.6.49条 负温下填筑粘性土时,其含水量应略低于塑限,碾压参数必须通过施工试验确定。粒径小于5mm砂砾料的含水量应小于4%。

第4.6.50条 负温下填筑坝体的土料中,严禁夹有冰雪。土、砂和砾料中不得加水。如因雪停工,则复工前必须将坝面积雪清扫干净,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第4.6.51条 用灰渣填筑的子坝,在北方寒冷地区不宜冬期施工。

(Ⅵ) 坝体施工接缝的处理

第4.6.52条 坝体填筑面应尽量保持平起,避免造成过多的施工接缝。分段施工时的接缝,坝体与坝基、岸坡、坝下埋管及其他刚性构筑物的接合部位,必须认真做好施工接缝的处理,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第4.6.53条 斜墙不应设置平行坝轴线的纵向接缝,如必须设置时,必须经技术论证并取得设计单位同意。

第4.6.54条 粘性土均质坝纵横施工接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横向施工接缝的结合坡度不应陡于1∶3。

二、纵向施工接缝(不包括高压缩性坝基)宜采用不设在同一高程上的斜坡和平台相间的形式,坡度及平台的宽度应满足土料稳定的要求。

第4.6.55条 无粘性土料坝和堆石料坝的纵横向接合部位,应优先选用台阶收坡法。无条件时,接缝的坡度应不陡于该种坝料的稳定坡度。与岸坡接合处的坝料不得有分离、架空等现象,并对边角处应加强压实。

第4.6.56条 所有坝体施工接缝的坡面处的填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随着坝体填筑升高,应及时进行接缝的坡面削坡,直至符合压实合格的土层为止。

二、均质坝粘性土(或砾质土)接合面削坡后,应边洒水、边刨毛、边铺土、边压实,并控制其含水量为施工最优含水量范围的上限。

第4.6.57条 粘性土料与坝肩岸坡结合处,在宽度1.5~2m范围内或边角处,应采用小型、轻型夯实机具或人工夯实。

填土前应将结合面清理干净。在岩石岸坡或裂隙岩面填土时,应先将松动岩石和裂隙中的杂土清除,然后洒水湿润,再涂刷一层5~10mm厚的浓水泥粘土浆,边铺土边压实。

第4.6.58条 用砾质土及石渣做为均质坝的坝料时,在其与坝肩岸坡、基槽岩面及混凝土建(构)筑物衔接处,应铺一段宽度约1m的粘性土作为过渡层,以使其结合良好。

第4.6.59条 坝下埋管的两侧及管顶1m范围内的填土,应采用小型机具或人工对称均衡地夯实。

第4.6.60条 与坝体渗排水设施邻接处的填土及压实方法应符合第七节的有关要求,以防止损坏渗排水设施。

第4.6.61条 分期填筑子坝的坝基是坝体的一道施工缝。该施工缝应按坝基清理和设计的要求进行认真处理,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填筑上层子坝。

(Ⅶ) 坝 体 护 坡

第4.6.62条 砌筑护坡前应按照第4.6.23条的要求进行坝坡整修,以使坡面填筑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第4.6.63条 护坡石料必须选用质地坚硬、不易风化之石料。其抗冻性、抗压强度、几何尺寸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4.6.64条 块石护坡垫层应按反滤层铺筑方法进行施工,护坡铺筑时不得损坏已铺好的垫层。

第4.6.65条 块石护坡和干砌石坝坡应做到:自下而上,错缝砌筑,塞垫稳固,紧靠密实,大块封边,表面平整,注意美观。

第4.6.66条 草皮护坡宜在春季进行,应选用易生根、蔓延、耐旱的草类(如叉根蒿、沙打旺等),铺植均匀高层施工方案,洒水护理。不得以白毛根草及根深干高的植物用于护坡。无粘性土的草皮护坡,应先铺一层腐植土后再种植草皮。

第4.6.67条 坝坡与岸坡交接处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排水沟,以拦泄山体和坡面的径流。

第七节 排水设施及反滤层

(Ⅰ) 排 水 设 施

第4.7.1条 排水设施及排灰口的混凝土构筑物的施工,除遵守本规范外鲅鱼圈特大桥支座更换技术交底,尚应遵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的有关规定。

第4.7.2条 排水竖井、排水斜槽和其他泄洪设施及排灰口等构筑物的地基开挖,应遵守本章规范第四节的有关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