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 2626-2019 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呼气阀气密性检测装置示意图见图5。检测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a)真空泵抽气速率约2L/min。 b)缓冲容器的容量至少5L。 微压计量程为一1000Pa~0Pa,精度为1%,分辨率至少为1Pa。 d)流量计量程为0mL/min~100mL/min,精度为1%,分辨率至少为0.1mL/min。
[GB 26262019]
图5呼气阀气密性检测装置示意图
检测测试系统和呼气阀夹具密封,确保气密。 采取适当的方式(如使用密封剂),将呼气阀样品以气密的方式密封在呼气阀测试夹具上;开启真空 泵,调节调节阀SL/T233-1999 水工与河工模型常用仪器校验方法(清晰无水印),使呼气阀承受一249Pa的压力.检测呼气阀的泄漏气流量
6.8.1样品数量及要求
3个未处理呼吸器样品
6.8.2.1材料试验机测量范围0N~1000N,精度为1%;或选用标准础码悬挂法,可施加符合表5所 规定的拉力。 6.8.2.2夹具具有适当结构和夹紧度。 6.8.2.3计时器精度 0.1 s
用适当的夹具分别固定被测样品的呼气阀保护装置和面罩罩体(固定点应合理接近相应的连接 )。启动材料试验机,或通过悬挂标准码,施加表5规定的轴向拉力,记录是否出现断裂、滑脱禾 现象。
6.9.1样品数量及要求
随弃式面罩,3个未处理样品。半面罩或全面罩,1个未处理样品,或每个号码(如果适用)1个未处
6.9.2.1死腔(吸入气体CO2含量)检测装置示意图见图6。除了呼吸模拟器外,检测装置气路的总容 积不应大于2000mL
图6死腔检测装置示意图
2.2试验头模同6.5.2.4。 2.3呼吸模拟器模拟呼吸频率调节至20次/min,模拟呼吸潮气量调节范围为0.5L/min L/min。 2.4二氧化碳(CO,)气源CO2的体积分数为(5.0土0.1)%
[GB 26262019]
6.9.2.5CO2流量计量程不低于40L/min,精度为1L/min 6.9.2.6CO2分析仪器量程不低于12%(体积分数),精度不低于0.1%(体积分数), 6.9.2.7风速仪、电风扇等其他设备
9.3.1检测应在室温环境下进行;室温范围为16℃C~32C 9.3.2呼吸模拟器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应分别设定为20次/min和1.5L。 9.3.3采取适当通风措施,使检测环境中CO2的浓度不高于0.1%(体积分数),环境中CO2浓 点应位于被测样品正前方约1m处。 9.3.4只有在检测随弃式面罩样品时,需用电风扇在被测样品侧面吹风,并应使气流在面罩前的 0.5m/s
6.9.3.1检测应在室温环境下进行;室温范围为16℃ 5.9.3.2呼吸模拟器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应分别设定为20次/min和1.5L。 6.9.3.3采取适当通风措施,使检测环境中CO2的浓度不高于0.1%(体积分数),环境中CO2浓度检 则点应位于被测样品正前方约1m处。 6.9.3.4只有在检测随弃式面罩样品时,需用电风扇在被测样品侧面吹风,并应使气流在面罩前的流速 为0.5m/s
检查检测系统,确认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采取必要措施,以气密方式将被测样品佩戴在匹配的试验 头模上,并防止面罩出现变形。 开启死腔检测装置,连续监测和记录吸人气和检测环境中的CO2浓度,直至达到稳定值。 随弃式面罩3个样品各检测1次,半面罩或全面罩每个样品应重复检测3次。 只有当检测环境中CO2浓度不大于0.1%(体积分数)时,测试有效,并应扣除检测环境中CO2浓 度。吸人气中CO,浓度检测结果取3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
安GB2890一2009中6.8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6. 11.1样品数量及要求
2个样品,其中1个为未处理样品,另1个为6.2.1预处理后样
5.11.2.1材料试 规定的拉力。 6.11.2.2夹具具有适当结构和夹紧度, 6.11.2.3计时器精度0.1s。
用夹具分别固定被测样品的头带(非自由端)和面罩罩体(应合理接近相应头带扣连接部位)。后 料试验机,或通过悬挂标准码,按照头带正常使用被拉伸的方向施加表7规定的拉力,记录是否 断裂和滑脱现象。 应检测被测样品的每一头带连接部位,并记录结果
6.12连接和连接部件
.12.1样品数量及要求
品,其中1个为未处理样品,另1个为6.2.1预处
6.12.2.1材料试验机测量范围0N~1000N,精度为1%;或选用标准础码悬挂法,可施加符合表8所 规定的拉力。 6.12.2.2夹具具有适当结构和夹紧度。 6.12.2.3计时器精度 0.1 s.
用适当的夹具分别固定被测样品的连接部件和面罩罩体(固定点应合理接近相应的连接部位)。后 动材料试验机,或通过悬挂标准础码,施加表8规定的轴向拉力,记录是否出现断裂、滑脱和变形现象。 应分别检测被测样品的每一连接和连接部件,并记录结果
6.13.1样品数量及要求
6.13.2.1试验头模:主要尺寸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分大号、中号和小号三个号
6.13.2.1试验头模:主要尺寸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分大号、中号和小号三个号型。 6.13.2.2钢球直径22mm,质量(45±1)g,表面应光滑
将被测样品正确佩戴在匹配的试验头模上,并以镜片向上的方式放置并固定头模。使钢球从1.3n 高度自由下落至镜片的中心部位,记录是否出现破裂现象。 应分别检测被测样品的每一镜片,并记录结果
6.14.1样品数量及要求
6.14.2.1 试验头模同6.5.2.4。 6.14.2.2 微压计量程为0Pa~2000Pa,精度为1%,分辨率至少为1Pa。 6.14.2.3 计时器精度为0.1S。 6.14.2.4 真空泵抽气速率约2L/min
1000Pa.停止抽气,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60s S内面罩压力变化值
将面罩戴在匹配的试验头模上,封死吸气阀,润湿呼气阀。启动真空泵,使面罩内压力达 000Pa,停止抽气,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60s内面罩压力变化值
6.15.1样品数量及要
随弃式面罩4个,其中2个为未处理样品,另2个为6.2.1预处理后样品
半面罩或全面罩3个,其中1个为未处理样品,另2个为6.2.1预处理后样品
[GB 26262019]
可燃性检测装置示意图见图7。检测设备包括一安装在支架上的金属头模,金属头模的高度应可 调节,可作水平移动或圆周运动,头模鼻尖处位移速度或线速度应为(60土5)mm/s;头模移动中可经过 丙烷燃烧器上方,燃烧器火焰高度可调,使用适当的量具测量高度,并使用直径约1.5mm的热电偶测 量火焰温度
图7可燃性检测装置示意图
将被测样品佩戴在金属头模上,调整金属头模高度,使燃烧器顶端与面罩最下端的垂直距离为 20土2)mm;然后使金属头模位于燃烧器燃烧区外。 点燃燃烧器后,调节火焰,使燃烧器顶端的火焰高度达到(40士4)mm,使距离燃烧器顶端(20士2)mm 处的火焰温度达到(800±50)℃。 启动金属头模运动控制装置,使被测样品经过燃烧区,记录通过火焰上方时面罩材料的燃烧情况。 应重复检测,检测面罩的所有外表面材料,应使每个部件都通过1次火焰
在进行实用性能检测之前,呼吸器 检测(除6.15可燃性),确认对受试者 无害。
6.16.3样品数量及要求
2个样品,1个为未处理样品,另1个为6.2.1预处理后样品。所有样品经过6.1方法检查,处于 作状态。每个受试者使用1个样品
6.16.4受试者要求
在温度为16℃~32℃和相对湿度为30% 中进行检测。应记录实际的检测条件。
检测步骤按GB/T23465一2009中5.5进行。每个受试者应按照制造商提供的使用说明使用呼吸 器。依据产品使用说明书,若呼吸器面罩上设有以目常性过滤元件更换、面罩清洗或维护为目的的、应 由佩戴者经常拆卸或更换的部件(如吸气阀片、呼气阀片、头带或可更换的过滤元件等),在做实用性检 则之前,受试者应依据产品说明书提供的操作方法,将样品上的该类部件拆卸后再组装,然后检测,按 GB/T23465一2009中表2对自吸过滤式产品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动作
每个受试者应按GB/T23465一2009中第6章和表3的要求,并根据5.15的要求,提供主观评价 检测报告应符合GB/T23465一2009中第7章的要求
产品上应有以下标识: a) 名称、商标或其他可辨别制造商或供货商的标注; D 型号和号码(如果适用); 本标准编号,过滤元件应标注滤料级别,级别用本标准编号和过滤元件级别组合方式标注,如 GB26262019KN90.或GB26262019KP100
在最小销售包装上,应至少以中文用清晰、持久的方式标注,或透过透明包装可见下述信息: 24
GB 26262019
a)名称、商标或其他可辨别制造商或供货商的标注; b)面罩类型、型号和号码(如果适用); 本标准编号,过滤元件应标注级别,级别用本标准编号和过滤元件级别组合方式标注,如 GB2626—2019KN90,或GB2626—2019KP100; d)适用的许可或认证信息; e)生产日期(至少为年月)或生产批号,储存寿命(至少为年); “参见制造商提供信息”字样; g)制造商建议的储存条件(至少包括温度和湿度)
GB2626—2019
本附录将标准中的技术要求、样品要求及检测条件等进行汇总,见表A.1。
表A.1技术要求、样品要求和检测条件汇总
[GB 26262019]
GB2626—2019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CMD和MMAD的换算方法
DmMD =DcMnexp(3ln"o,) ++++++++++++++++++( B.
式中: DMMD 颗粒物的质量中位径,单位为微米(um); DcMD一 颗粒物的计数中位径,单位为微米(um); 颗粒物粒度分布的几何标准偏差。 在6.3.2.1a)中,NaCl颗粒物的CMD为(0.075士0.020)um,即分布在0.055um~0.095um范围 内,粒度分布的几何标准偏差不大于1.86;在6.3.2.2a)中,DOP等适用的油类颗粒物的CMD为 (0.185士0.020)μm,即分布在0.165μm~0.205μm范围内,粒度分布的几何标准变差不大于1.60,分别 代入式(B.1),计算得出: DMMD.Nac) =(0.055~0.095)exp(31n1.86)=(0.175~0.302) ·(B.2 式中: DMMD.NaCI 6.3.2.1a)中规定的氯化钠颗粒物的MMD,单位为微米(μm)。 DMMD.D0P=(0.165~0.205)exp(3ln1.60)=(0.320~0.398) (B.3 式中: DMMD.DOP 6.3.2.2a)规定的DOP等适用的油性颗粒物的MMD,单位为微米(μm)。
B.2将MMD换算为空气动力学质量中位径(M
使用式(B.4),将MMD换算为MMAD:
D MMAD 颗粒物的空气动力学质量中位径,单位为微米(um): DMMD 颗粒物的质量中位径,单位为微米(um); Pp 颗粒物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 Po 标准球形颗粒物,即水的密度,为1000kg/m²; X 颗粒物的动力学形状系数,由表B.1提供。
表B.1某些典型颗粒物的动力学形状系数(X
GB2626—2019
B.3本标准规定的NaCI颗粒物的MMAD
NaCl的密度为2200kg/m",NaC1颗粒的几何形状最接近立方体,NaCl的X从表B.1中按立方体 形状取1.08。将式(B.2)计算得出的DMMD.Nacl粒度范围代入式(B.4),计算得出: DMMAD.NacI=(0.175~0.302)[2200/(1000×1.08)J1/2=(0.249~0.430)...(B.5) 式中: DMMAD.NC 6.3.2.1a)中规定的NaCl颗粒物的MMAD,单位为微米(μm)
NaCl的密度为2200kg/m",NaC1颗粒的几何形状最接近立方体,NaCl的X从表B.1中按立方体 彩状取1.08。将式(B.2)计算得出的DMMD.Nac粒度范围代入式(B.4),计算得出: DMMAD.NacI=(0.175~0.302)[2200/(1000×1.08)J1/2=(0.249~0.430)*...(B.5) 式中: DMMAD.NaCl 6.3.2.1a)中规定的NaCI颗粒物的MMAD,单位为微米(μm)
DOP的密度取985kg/m",DOP颗粒的几何形状最接近球形,DOP的X从表B.1中按球形取1,将 式(B.3)计算得出的DMMD.DOp粒度范围代入式(B.4),计算得出: DMMAD.DOP=(0.320~0.398)[985/(1000×1)J1/2=(0.318~0.395) *.*··*· (B.6 式中: DMMAD.DOP 6.3.2.2a)中规定的DOP颗粒物的MMAD,单位为微米(μm)
GB 26262019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判断KP过滤元件加载过滤效率是否继续下降的方法
在加载的状态下判断过滤效率的下降趋势(即穿透率的升高趋势),会受检测设备的分辨率和该过 虑元件的过滤效率级别两个因素的影响。假设某过滤效率检测设备的分辨率为X%,那么,对于穿透 率分别为0.000%和X%的两个过滤元件,设备就无法区分。在6.3.2.2b)中,对颗粒物过滤效率检测设 备的测试精度要求是1%,那么,对于穿透率为Y的一个过滤元件,在反复检测其穿透率时,结果将在 Y一1%×Y)和(Y十1%×Y)范围内波动,所以穿透率测试读数之间最大会相差2%Y,或0.02Y。 综合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作用,可以确定穿透率升高趋势的判断依据,即加载穿透率曲线的波动带 宽限值,用BL表示
C.2计算波动带宽限值
不同过滤效率检测设备的分辨率会不同,应依据过滤效率检测设备的实际分辨率,使用式(C. KP类过滤元件的各过滤效率级别所对应的波动带宽限值。 使用式(C.1),计算波动带宽限值:
使用式(C.1),计算波动带宽限值: SG BLkP10o (BLkP9s 或 BLkP%) = R + 0.02 × P .. **. ( C.1 式中: BLKP100 KP100过滤元件的波动带宽限值; BLKP9s KP95过滤元件的波动带宽限值; BLKP9O KP90过滤元件的波动带宽限值; R 检测过滤效率设备的分辨率; 0.02 6.3.2.2b)规定的过滤效率的检测精度的2倍; P 各级别KP类过滤元件的最大穿透率限值,KP100为0.03%,KP95为5.0%,KP90为 10.0%
C.3应用波动带宽限值判断KP类过滤元件过滤效率的下降趋势
当KP类过滤元件的颗粒物加载量已达到6.3.3.1规定的基本要求时,从符合加载量基本要求的第 个读数开始倒推5个读数(见图C.1中的5个A点),如果连续记录的这5个穿透率读数的最大值和 最小值的差(即波动带宽)大于式(C.1)计算得出的波动带宽限值,或这5个读数中包含一个最大穿透率 读数(如图C.1中的A1点),都应判断过滤效率在继续下降,应继续加载;随后每增加5个穿透率的读 效(如图C.1中的B点、C点和D点),应计算波动带宽;如果波动带宽不大于式(C.1)计算得出的波动带 竞限值(见图C.1中的5个C点),但其中新出现了一个最天穿透率读数(如图C.1中C4点),仍应判断 过滤效率在继续下降,应继续加载;如果波动带宽不大于式(C.1)计算得出的波动带宽限值,其中未出现 新的最大穿透率读数,宜判断过滤效率已停止下降(见图C.1中的5个D点)
图C.1BL=0.004%条件下的判断KP100过滤元件加载穿透率曲线升高趋势的示意图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 试验头模主要尺寸 本标准检测中使用的试验头模主要尺寸见表D.1
表D.1试验头模主要尺寸要求
DB21/T 3178-2019 公路工程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无损检测技术规程(PERMIT离子迁移方法)GB2626—2019
本附录对本标准与2006年版标准的主要区别进行汇总,见表E.1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与2006年版标准的主要区别
GB2626—2019与GB2626—2006的主要区别
[GB 26262019]
GB/T 42253-2022 海岛植被覆盖和开发利用情况监测技术规程GB2626—2019
[GB 26262019]